隋唐大猛士(校对)第4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1/1095

  “不答应也迟了,我都已经让侯莫陈长史先把人带着北上了。”罗成哈哈大笑。
  在他看来,此去邺城,不过是礼节,去了就是礼到,至于说人,李景肯定会答应他带走的。
第590章
挖墙角
  师生两个对坐吃着早餐。
  一碗宽面片煮成的不托,还有碗羊杂碎汤,很简单。李景身着紫袍,但吃着早餐却跟寻常的百姓老翁没什么区别,“要是能有几个胡麻煎饼才最有味道,尤其是大兴城里西域胡商们卖的那种胡麻煎饼,贼香。”
  罗成呵呵笑道,“老师怕是更惦记着西域胡姬们的异域风情,喜欢她们的奔放热烈吧?”
  “哈哈哈,西域胡姬奔放热烈没错,但她们的饼也好。以前波斯胡姬卖的三勒浆最有味道,不过自从你弄出来那个白酒后,现在论烈酒已经无人能出你家白酒之右了,倒是让当垆卖酒的西域胡姬少了许多生意呢。”
  “中原战乱,西域胡商本就来的少了,许多长常住在中原的胡商,也都开始往回跑了。”罗成道。
  李景感叹着,确实。
  早年西突厥控制西域,后来文皇帝时好不容易才让突厥内乱,并击败西域,使得西域诸国以及更泰西的波斯、拂林等国的胡商前来中原通商。
  而当今天子继位后,更是征灭吐谷浑,大破突厥,还灭了伊吾,使得高昌等国皆来朝贺,皇帝还在东都洛阳招待各方使节,让沿途客栈饭馆都不收胡商的钱,甚至把洛阳城里的枯树都缠上丝绸点缀,惊的那些胡人震惊无比。
  都觉得中原人傻钱多,于是胡商不断涌来,甚至在洛阳和大兴城中的几个市场里,还有专门的胡市,全是胡商在那里交易买卖。
  只是大业七年开始,胡商慢慢的来的少了,甚至不少以往常驻中原的胡商都开始往回跑。
  “你给我出了个大难题啊,士诚。”
  李景对罗成道,一下子就要从河北带走十几万人口,他这个安抚使都有些无奈。
  罗成却不这么认为。
  “我这是在帮老师你解决麻烦呢,近年来,几次东征,河北河南都为前冲,无数民夫和兵员从这里征发,甚至早几年前河北河南的百姓就因陛下的养马令而苦,更别说此前开挖运河、修东都洛阳,东莱造船等等。”
  “河北百姓苦久矣,而前年黄河大水,去年两岸大旱,紧接着是蝗灾,黄河两岸四十余郡的百姓,又受这兵役瑶役和匪乱之苦。无数人都破家了!”
  河北的武阳、清河等数个郡,人口极为密集,都是二三十万户人口,但地方却不大,虽说都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可依然人多地少。
  再加上自修建东都后,大量贵族官员都开始在河南河北买地。土地兼并已经越来越严重,如清河郡这样的人口大郡,甚至已经有好几年都没有再均过田授过地了。
  不管是十几岁的中男,还是已经成年的丁男,都无地可分。
  甚至在一次次的水旱灾情后,不少本来还有点地的百姓,也只能把手里的那点地一次次出卖,最后沦为失地农民。
  若是太平年间,无灾无荒的,一家人给地主佃地,再打打零工,日子还勉强过的去。可一遇灾荒,粮价大涨,地里绝收,则百姓根本无法生存。
  为什么各地闹民乱,唯独河北河南闹的最厉害?
  因为这里人口最多最密集,百姓手里土地最少,所以一出乱子,便发生饥荒,百姓没饭吃,便只能造反或四处游荡。
  “张金称平灭后,高鸡泊的这十余万百姓若交给河北地方,老师能消化的掉吗?你怎么安置他们?他们现在是一无所有,既无钱财粮食,也无房屋,现在虽然已经是春天,可离夏收还远着,如今正是青黄不接之时,到处缺粮,老师怎么办?”
  “就算能撑到夏收,但以后呢?到处都是匪乱,一时半会是平定不了的,不可能让他们回原籍老家,回去也呆不住,还是会跑出来,到时便又成了河北动乱之源。”
  李景无话可驳。
  “你带去辽东,能安置的了吗?这么多人?”
  “尽量安置吧,我比老师条件好的地方在于,辽东现在有许多空置的土地,原来高句丽那些地主豪强贵族,全被打倒,土地全都在节度使衙门,除了分授给府兵和他们的家眷,还剩下有许多土地,甚至还有大量未开垦的可供开垦之地,辽东需要的是人。”
  只要把人带过去,罗成可以先搞军屯和民屯,集体垦荒屯田,而他这次出来时,也得到了皇帝的一道御旨。
  边疆的五节度道,可以免除三年租调,而对于新垦荒之地,可免十年租调。
  有这道旨意,罗成就可以放开手去垦荒屯田。
  唯一的困难,就是启动的本钱,垦荒屯田也需要种子耕具等,好在灭了高句丽后,缴获大量土地外,也还有许多粮食牲畜等,并不是说一片蛮荒。
  “这些流民跟我去辽东,到时我会设立屯庄,让他们一起垦荒屯田,种子农具牲畜,节度使衙门都会拔下,还会组织他们兴修水利,而所得之收成,他们可以留下三成自得,余下的才上缴节度使衙,而十年后,他们开垦出来的土地,到时都会分授给各个屯庄的屯民,并且一半将授为他们的永业田,一半为口分田,永业田可以传承给子孙。我相信,有这些作为激励,他们是愿意背井离乡,在辽东扎根安家的。”
  李景有些担忧的道,“中原大乱,纷扰不息,辽东只怕也未必就能成为净土,你想安心屯垦,可哪有这么容易,渊氏还据有四郡之地,杨万春也据有一郡之地,他们可不会善罢甘休的。若战事重开,你能守的住辽东安宁吗?”
  “守的住要守,守不住也要守,这安定太平也不是靠求来的,此次回辽东,我也边耕边战,定要将辽东全都重纳入我汉家疆域。”
  李景为学生的这豪情而打动。
  “好吧,你说服我了,人你都带走,不过其它的钱粮物资我就没法支援你了,如今处处不太平,安抚使衙门也是捉襟见肘。”
  “能理解,粮食这些我暂时不缺,攻灭高鸡泊后,抄了张金称老巢,得了不少窝藏,够我们一路抵达辽东所用了。”
第591章
末世
  除了罗成,没有人相信大隋帝国快完蛋了。
  毕竟,在他们看来,大隋是汉末几百年来最强大的王朝,他们相信,隋朝能够如汉朝一样国祚绵长,就算要亡,那也起码是二三百年之后。
  没人相信,隋朝会连西晋都不如。
  西晋结束三国之乱,传四帝,国祚五十一年,虽昙花一现,可毕竟公认是司马炎的分封制度不行,导致西晋很快败亡。
  西晋的大分封,使得中央朝廷无力。
  但隋朝无分封,中央朝廷可是极为强大的,尤其是文皇帝二十二年打下的开皇盛世,国家富强,府兵强悍。
  就算当今,虽有不少人诟病皇帝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可皇帝也是实打实的灭了吐谷浑灭了高句丽的,不少人都觉得,之前确实十分危急,可现在高句丽也平灭了,那么隋帝国已经度过了最凶险的一劫,接下来就会再次恢复,甚至是更加强大。
  但罗成从洛阳出来,一路看到的不是百姓安居乐业,而是流民遍地。在宽阔笔直的官道上,出现的最多的就是流民。
  无数百姓衣衫破烂,面带饥色,形如乞丐。
  就连那些曾经的看家犬,也要么骨瘦如柴,要么已经吃尸体吃的眼睛发绿,充满凶相。
  荒野里,随处可见易子而食的人,更别说在城池里,每天都有母亲在出售自己的孩子。有人卖田卖地,卖屋卖房,甚至卖妻妾孩子。
  粮价已经再次节节攀升。
  可另一面,却是大量的田地抛荒,无人耕种,曾经肥沃的地里长满了野草,没过膝盖。
  田地的主人大多逃荒去了,要么就是躲避贼匪去了。
  一群群由饥民、逃役者、盗贼组成的乱军,在平原上流窜,他们不断的攻击沿途的村庄,抢夺百姓手里仅有的一点粮食,放火烧掉他们的房屋,毁掉村庄,然后逼迫一无所有了的百姓跟随他们一起。
  一个安稳的天下,应当是各安其位。
  士人管理天下,百姓耕种田,商贾通货四方,工匠打造器物,这样的天下才会安稳,才能富庶。
  可现在百姓不种地,士兵不守土,商路阻绝,城市困窘,这天下如何不乱?
  罗成很讨厌种种末世的景象,可他知道自己也无能为力,他唯一能种的,就是想办法多带些人去辽东,在那里为汉家,为中原多保留一点元气,为末世之时,守住汉家的东北疆土。
  路过一处渡口,一群虚弱的流民聚在那里,他们在烤着什么。
  义子棱阚道,“他们在吃人。”
  “我知道。”罗成表现的有些平静。
  “好像烤的是孩童。”
  “去问下,烤的是谁的孩子。”
  阚棱去而复返,“那些人易子而食,他们说已经好几天没有吃过东西了,还说孩子是已经饿死了的,因为不忍吃自己的孩子,所以跟别人交换而食。”
  “哎,易子而食,末世之象,给他们些干粮,让他们把些可怜的孩子入土为安吧,再告诉他们,若愿意随我们去辽东的,会有活路。”
  一袋蒸饼扔到那些人面前。
  “每人一个,敢多抢者,死!”
  王雄诞手提着长挝指着那群人喝道,这群人看着白色的蒸饼,眼里暴出光。可看到那些军将身上的铠甲和利器,又不安的舔着嘴唇。
  最后,有人大着胆子上前抓了个蒸饼回去,他没敢多拿。
  那个明光甲的小将军没有动他。
  于是更多人冲上前去捡蒸饼,有个家伙一时忘记了规矩,胆大多拿了两个,然后被王雄诞一记挝尾打翻。
  “警告一次,再有第二次,死!”
  一群人狼吞虎咽,一个蒸饼很快吃完,还盯着罗成他们。
  “还想吃?也行,把孩子埋了,跟着我们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1/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