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校对)第4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5/1095

  更别说,马大棒子还有个高句丽妾,也分了几十亩地。
  马大棒妻子过来后,见到屋里还有个高句丽女人,把马大棒子挠了一顿,但后来也没闹了,倒也想开了,既然是上面要求的,个个府兵都纳高句丽妾,就没办法了,再说,马大棒子也会哄,告诉她这些妾侍其实就是帮忙种地的。
  毕竟他这个高句丽妾年轻,能干活,现在正好帮着妻子侍候老母亲,另外这个高句丽妾家还有七口人呢,一家老小现在都是他马大棒的佃民,帮他种地。
  妇人很现实,算了半天,觉得确实是这么个理,也就消停了。
  屋子挺大,原木结构,树都是山上伐的,府兵们互相帮忙一起建的屋子。房屋的风格就是原始粗犷风,但很结实。
  屋里有个大火塘,可做饭也可烤火,另外还有个大炕。
  罗成扫了遍屋子,发现火塘上还挂着几块肉在熏烤,已经熏的乌黑,火塘上还有肉,说明府兵们日子还算可以。
  “粮食还够吃么?”罗成问。
  “够,屋头下有个地窖,里面不但存了粮食,还存了些菜,够吃到明年开春了。”马大棒对现在的日子很满意。
  在中原时,他不过是个卖苦力的,可自加入府兵到了辽东,几年下来他成了军官,如今更成了地主。
  在这个小屯子里,他还是屯长,一家十八口,外加上妾侍家七口,这个大家族二十多人呢。
  他现在就算外面大雪封冻,都经常出去转转,就为了看看他的那些土地,时常在炕上跟妻子商量,等开春后,好好管理今秋种下的麦子,还要抓紧把剩下的地也翻了,种上麦子和大豆。
  他还计划着要再买两头牛回来种地。
  罗成笑道,“家中有粮,心中不慌,有粮吃就好。马大棒,跟我说说你们屯子里的情况,如今总共有多少人口,有几个府兵,又有多少府兵接了家眷过来,地都分下来了吗,都按上面规定分下来,有没有少分?还有,听说你们屯里之前走的府兵有几个把妾侍留下了,这些人现在怎么生活,怀孕了有没有没人管的?”
  这些问题,马大棒很认真的听,然后一一做了回答。
  “大帅,我们屯子现在总共有三十个府兵,之前五十个,走了二十三个,剩下二十七个,后来上面又安排三个过来,三十人都是隶属于附近的四平鹰扬府……”
  按马大棒子所说,三十个府兵,有一半人已经把家眷接来了,还有一半是计划着等明年开春后再让家人过来。另外已经接家眷来的这一半人里,如他一样把全家都接来的也只有部份,不少人是家里只先来了几个探探路看看情况。另外也有人还计划着,明年要把兄弟家也喊来的。
  至于说没带走的府兵妾,这里有七个。
  其中四个流民妾三个高句丽妾,七个被留下来的府兵妾,已经有五个改嫁其它府兵为妾或是嫁给其它移民,但还有两个没嫁,因为她们怀孕了。
  “这些人现在怎么生活?”罗成问。
  马大棒子叹息一声,“这些女人也挺可怜的,我们也给她们的丈夫去信了,可他们都回中原了,也不可能再来接他们回去,甚至如那几个因叛乱而被流放来的女人,根本不可能接回中原去。”
  “我们屯子呢现在就是大家一起接济照顾她们吧,每家送了柴火定期送粮,让她们渡过这个冬天。”
  这样的情况并不止是这个屯子,而是很普遍。
  当初罗成为了让这些府兵在这里有归属感,强行给他们分地纳妾,然后皇帝一道诏令,又把五万三千府兵召回中原去了。
  于是好多在这纳的妾都被留在了这里,没怀孩子的还好,反正再改嫁就是了,可有些人怀了孩子,却是麻烦。
  她们嫁给府兵都是才二三个月,有些人在府兵走的时候根本还没发觉自己怀上了,现在快过年了,肚子一个个的开始挺起来了。
  “马大棒子,你做的很好。不管怎么说,这些女人都要照顾好,我已经决定,等这些女人生下孩子后,如果她们愿意自己抚养,会由留守府每月补贴些钱粮,如果实在无力抚养或不愿意抚养,留守府也会成立专门的少儿营,到时接过去抚养他们长大成人。”
  马大棒子挠挠头,“其实我们有些府兵,也愿意抚养的。”
  小黑笑骂道,“你们他娘的不就是图人家寡妇不要钱,养着还能帮你们干活,孩子长大了,又是个劳力。”
  有些人确实是这样想的,反正就当是个奴隶,还是不要钱的。
  可罗成却摇头。
  “这样想不行,不管怎么说,这些孩子也是中原府兵之子,他们不是高句丽奴隶,所以生下来我们得善待他们,他们生下来就将是大隋的良家子民,不会是奴隶。”
  “马大棒,你带我挨家挨户看看这些女人去。”
  “哎,好的。”
第557章
亡国奴
  出了马大棒子家,由他带路走没几步便是另一座院子,一样的粗犷原始,相比起马大棒家,这家的屋里没那么暖和。
  没烧火塘,只烧了炕。
  炕上做着六七个男女,看到马大棒子带着人进来,他们眼里闪过慌张的神色。
  “屯长,我兄弟他们一会就走。”
  一个挺着肚子的高句丽女人用不太熟练的汉话向马大棒子说道。
  马大棒子道,“没事,不是来赶他们的,这是我们大帅,今天特意来看看你们。”
  那女人打量着罗成,一时还没明白大帅是代表什么。
  阚棱怒目而视,一声冷哼,吓的女人直接要跪。
  罗成上前扶住她,然后转头对阚棱说,“你的勇武并不该用在这种场合。”
  然后他对那妇人道,“我是罗成,辽东留守,今天特意来瞧瞧你们。”
  那女人这下终于明白眼前这个男人是谁了,居然是被她们这些高句丽奴称为辽东王的男人,一时又要下跪,她甚至叫她的兄弟们一起跪。
  “不必如此,都炕上坐吧。”
  女人的肚子隆起,说是已经有快五个月身孕了,她看起来很年轻,也就不到二十的样子,脸色有些苍白,但还算好,没有太瘦。
  炕上的那几个男女,都是这个女子在屯外边的家人,他们在屯外的房子不比这里好,多是半地下的窝棚,冬天要冷的多,而且他们粮食也少,每天都处于半饥饿的状态,今天进屯来看她,她便让他们在这里吃饭,又在暖和的炕上多呆段时间。
  不过按规定,所有的奴隶都是不允许在屯中过夜的,就算进出,都得经过登记允许,更不得携带铁器等。
  “大帅,这个女人叫阿达,她男人是来自陇右的胡禄,我们都喊他葫芦儿。葫芦儿是个三十多岁的府兵,走的时候没带阿达走,说他家孙儿都有了,要是带个高句丽妾回去,会被人说,而且此去陇右路途遥远,带一个高句丽女人不方便。”
  不管怎么说,胡禄走了,抛下了这个年轻的高句丽妾阿达。他原来在这屯里分的军田和勋田,都被军府收回,军府给了他一笔钱帛算做是一点补偿。
  他的房子,其实就是栋木屋,还是由阿达住着,他走时,给阿达留了些粮食,算是就此缘尽。
  “葫芦儿走时也不知道这个女儿怀孕了,要不然估计也许就带她回去了。”
  像马大棒他们这些府兵,虽说府兵没有粮饷可领,可毕竟之前打仗得赏分战利品的,每人手头都有积蓄,早早就储好了过冬的粮食。
  而阿达没了府兵丈夫,生活却没有了来源。
  连她在屯外的家人,现在也难得她接济了,毕竟她现在也是靠接济过日子的。
  其实她家人今天来看她,都是来劝她再找个隋军府兵嫁了,哪怕嫁不了府兵,嫁个府兵迁移来的家人也行。
  毕竟他们现在身份就是奴隶,如果嫁了府兵,他们就能成为府兵的佃农。
  本来他们就是葫芦儿的佃农,可葫芦儿走了,他的田收回去了,这家子就成了无地可佃之人。
  罗成一边听一边点头。
  现在的辽东,其实社会阶层结构非常的简单,在他的特意主导之下,现在辽东就两类人,一是隋军府兵和他们的家眷,一类就是高句丽奴隶和被流放过来的中原叛军和家眷。
  府兵现在都分田授地,全是地主,连他们的家人过来都享受了好待遇,也分到了地。
  但那些高句丽人和流放来的罪民就惨多了,他们全是奴隶或罪民身份,虽不是私奴,但也是官奴隶,没田没地甚至没房子没财产。
  罗成还算是给他们找了条出路,做府兵地主们的佃农,比直接做农奴要强的多,佃地耕种最后缴租之后还能有自己的留余,可以生活。
  但他们得依附地主生存。
  特别是在辽东,在罗成设计下,这些高句丽人或罪民以家庭为单位一起生活,但家里得有女子嫁给府兵地主们为妾,不管是未婚的姑娘嫁也好,或是丧偶的寡妇嫁也好,哪怕是有丈夫的改嫁给府兵为妾也行,总之,他们要想从奴隶变成佃农,就得有家人给府兵做妾,完成那道绑定程序,如此才行。
  罗成这样搞,其实就是为了把这些麾下的府兵,变成辽东地主,甚至是他的半封建骑士,让这些府兵以土地跟辽东捆绑起来,而他作为这个制度的保障者,则这些辽东府兵地主们,也便会全力拥护他。
  说白了,罗成就是要告诉所有府兵,你们今天能过的这些好日子,都是罗成给你们的,所以你们也得拥护我,我罗成保护你们的利益,你们保护我的地位,相辅相成。
  至于那些流放的罪民或高句丽奴隶,他们则是被府兵阶层压在脚下的底层,毕竟辽东虽大,可也无法实现社会主义的,金字塔才是最稳固的结构。
  也正因此,葫芦儿走了,这个叫阿达的女人也没资格继承葫芦儿的土地,哪怕葫芦儿愿意送给她也不行。
  人走,地收。
  甚至葫芦儿的这座简陋的木房子,也仅可以让阿达暂居,如果他改嫁,这屋子也不再属于她的财产。
  至于阿达的家人们,也只能借着探望阿达的机会,来这里烤烤火吃顿干的,黄昏之前,他们就得离开,回到屯外自己的窝棚去。
  “阿达,你肚里的孩子,生下来打算怎么办?”
  阿达有些迷茫,虽然她也恨那个已经有些陌生的男人葫芦儿,可肚子里的孩子毕竟也是自己的肉。
  可如果生下来,怎么养呢?
  今天父兄们劝她想办法打掉孩子,然后再嫁个隋人,这样不但是阿达以后有保障,就是他们一家子以后也可以继续成为佃农,而不是如今孤魂野鬼一样没有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5/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