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校对)第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1095

  而王薄家后面就是长白山,这可是一座连接了齐郡几个县的大山,号称小泰山,可知这长白山之大。
  背依着这么大一座山,是最易隐匿人脏的。
  罗锋他们此次来,走的是陆路,骑马而来,其实反倒是比较慢的路线。从历城完全可以乘船沿济水而下,直到邹平。
  越靠近青阳庄,罗锋便慢慢发现,这路上有许多双关注的目光。
  那些人或许是路边支摊卖茶水的,又或许是河边打渔渡人的,又或许是地里劳作的,山脚下放牛的,但感觉却告诉罗锋,这些人有些过于关注他们这些路人了。
  “二哥,你感觉到了没?”
  秦琼点了点头,“是有些不一般。”
  他的表情变的有些沉重,在齐郡呆了二十年,然后又入卫府当兵两年,他的直觉同样敏锐,他早发现踏入青阳庄范围内后,变的很不一样。
  可他依然不太愿意相信王薄就是知世郎。
  “驾!”
  秦琼快马加鞭,他迫不急待的想要见到王薄,亲自问一问他是怎么回事。
  临近田庄,却隐约听见鼓乐之声。
  罗锋勒马停住,问路边的一个放羊少年。
  “前面庄子吹吹打打,是有什么事?”
  “老庄主去世了,正办白事呢。”
  秦琼听了,越发催马加速。
  众人来到庄口,就见庄子扎起了棚子,门前坐着好多吹鼓手,正在吹吹打打。
  而在庄前,则是许多人在那里排队。
  果然是挑幌子办白事,而且很多人前来吊丧。
  “嘿,这王薄倒是好人气啊,居然这么多人来吊唁。”
  秦琼道,“王哥这人,向来性情豪爽一诺千金,为人慷慨大气,又好结交朋友。但凡朋友有事,他都愿意两肋插刀相助。曾经他们村里有个邻居穷困撩倒,父亲去世后无钱安葬,王哥知道后虽然当时手头没钱,可也立马就把自家的耕牛送给那位邻居去卖了安葬父亲。”
  “若是有谁有点急事,找王哥救个急,不管熟不熟,王哥总会热心帮忙筹措,正是因此,王哥向来口碑好,人脉广,如今他父亲去世,有这么多人来吊唁也不奇怪。”
  罗锋过去打听了下,原来这位老庄主是王薄的叔父,他是昨天夜里才过世的,正是他们出发之后。
  这还真是来的巧了。
  秦琼来到庄门前,摸出一个银铤,这本是张须陀给罗锋他们办案的经费,一共给了两个银铤,一铤是五两。
  “齐郡历城秦琼,吊唁老庄主,一路走好。”
  这么大一块银铤放在桌上,那里负责记账的几人不由的惊住。
  这么大的银铤,看着起码五两,折合成肉好得有两万多个,若是换成当下通行的白钱,那更是得有三万多近四万了。
  这可真是好大的手笔。
  “原来是历城的秦兄,我代我叔父先行谢过了。叔父早有交待,老爷子七十高寿走的,是享福去了,大家伙能来送一程,王家感激不尽,乡邻朋友们的礼金是一文不能收的,我这里也就是记下个名字,将来好一一感谢。”
  那边罗锋本来也刚掏出来两吊钱,听那人这么一说,这钱倒也不好递出去了。
  看王家这庄园的规模样子,他们确实也不是缺钱的人,而那么多人前来吊唁,确实也没收过一文的礼钱。
  这边正说话呢,那边门里过来一人,看到秦琼立马赶来。
  “二哥,您怎么来了呢?”
  秦琼一看,却也是个相识的。这人却也是王薄的侄子,以前王薄在齐郡任法曹时带在身边,跟秦琼年纪相仿,倒是很熟悉的。
  “我前些日子请假还乡看望母亲,正好还有些假,便想着来邹平拜望下王哥,想不到却正好遇上老爷子去世。”
  “老爷子走的很安祥呢,无病无痛,说走就走了。我叔说了,这是寿数到了,到天上享福去了,我们这是喜丧,大家要开心。二哥你也别难过,老爷子年轻的时候苦日子过惯了,中年之后倒是越过越好,老了还着实的享了十来年的福,这辈子不亏。”
  王薄的父亲死的早,小的时候孤儿寡母的没少受族里的叔父他们接济。后来王薄出息了,也没忘记当年的恩,对叔父也如父亲一般的照顾。
  “叔父要是知道你来了,肯定高兴,走,我带你进去。”
  王薄侄子带着秦琼等路进庄,来到了里面的灵堂。
  秦琼和罗锋他们便先上前进香拜祭。
  “叔宝,你来了。”
  王薄披麻戴孝的过来。
  “王哥,想不到老爷子走了。”
  “没啥,七十多岁走的,没受半点病痛折磨,享福去了。”
  罗锋一边暗暗打量着王薄。
  这位王庄主今年四十来岁,长的很高大魁梧,但面皮粗糙,手脚粗大,倒像是一个老农似的,而且他的面相很和气,很难想像的到,这样的一个人,居然从打铁匠做到了法曹,更想不到他在历史上后来会第一个举起反隋大旗。
  “王哥,这是我姑表弟罗五,章丘人。”
  王薄转头过来对罗锋点了点头,“小哥是章丘人?做什么营生?”
  “王哥,我家也在长白山下,我们罗家世代种地,另外有点祖传的打铁手艺,忙时种地,闲时打铁,勉强维持生活吧。”
  王薄嗯了一声,“世道越来越艰难了啊,开皇之时百姓总算还是能吃口饱饭,但如今却是越来越难了,劳役苦重,百姓不得安生啊。”
  说着话,王薄把人请到一边偏厅。
  分宾主坐下,又上了茶水。
  本来秦琼有许多话想当面直接问王薄,可是现下王家大办丧事,面对着披麻戴孝的王薄,秦琼却不知道话该如何说起了。
第47章
心怀怨恨
  邹平。
  青阳山庄。
  偏厅内,秦琼和罗锋端着茶杯在手,有些心不在焉。
  秦琼此来本是想直接当面锣对锣鼓对鼓的询问知世郎之事,可是现在人家至亲故去,这个时候也不好问。
  王薄吹了吹茶,道,“叔宝,听说你在登州荣国公麾下很受重用啊,是从九品的立信尉了。”
  “只是来帅高看,替我请了个散阶,其实至今依然只是一个无职亲兵。”秦琼说。
  隋朝立国之后,立了一套详尽的官爵制度,有职官,有散阶,有勋位,还有爵位。
  散官最高为正二品的特进,从二品到正四品则为诸大夫。另在六至九品设置八郎八尉共十六阶散官,又设开府仪同三司到都督等十一级勋位。
  到大业三年,更定官制,重改品级,废特进、八郎、八尉、十一等勋官,并省朝议大夫,散勋合并,更定后的散职从一至九品。
  立信尉是散阶最低的一级,从九品。
  隋朝的散阶与后来唐代的散阶有些不同,首先是还没有分别设立文武散阶,同时也还没有实行有职必先有阶的这种规定。
  因此隋朝的散阶实际上就相当于是一个职称,好比主任科员,级别上是主任,实际上依然是科员,并没有职位。
  秦琼就是一个从九品级的亲卫小兵,只是当了个连正式品级都没的伙长。在府兵中,起码得是队副才有品级。
  不过只是个伙长就已经得了从九品散阶,也确实证明秦琼很得来护儿的看重了。
  “叔宝啊,当年我也是混过军伍的,我在你这个年纪可没有这么好本事和运气。我入伍十年,混到三十岁的时候打了好几场硬仗,拿命才拼回来一个从九品,还因为身上的伤而退出了军伍,到了齐郡做一个典狱,又十年才混到了七品的法曹参军,可后来却因一场官司而进了牢狱,差点命都丢了。”
  王薄叹声气,“看到你们这些年轻人,我就不由的觉得我是真的老了,真是江山辈有才人出啊,一代更比一代强。”
  “王哥说笑了,我们哪比的上你们这辈人呢。虽说人生几起几落,可不都又东山再起了吗,你看青阳山庄如此规模,王哥在乡里又是如此受人尊敬,这才真是好生让人羡慕呢。”罗锋在一边道。
  说起来,他内心是确实很钦佩王薄的,人家确实是有本事的,能有今天全是他一手拼出来的。
  “东山再起什么啊,都不过是混日子罢了,而且是越来越混不下去了。想当初先帝在时,开皇仁寿那些年天下太平,百姓日子还是过的下去的,虽然说朝廷户籍查阅的严,租调征的紧,可起码还是有规矩的。”
  “可你说自打这大业天子继位以来,就一心要开创大业,可倒是苦了咱们这些小老百姓啊。这营建东都、修南北运河,建渝林长城,又是打通西域,如今又要东征高句丽,一桩不等一桩啊,可就苦了百姓了。”
  说起大业天子,王薄是确实早有不满了,甚至忍不住对着秦琼这个府兵直接说了起来。
  “这几年官府每年征召壮丁服役,本来按制是一年服免费庸二十天,超出的还能减免租调,可实际上呢,哪年不得超期服役。我庄上许多佃户和邻居们,去年差不多都服役了三个月以上,甚至连才满十六岁的中男都被征召服役了。”
  “十四岁的少年都被召却县衙郡衙做白直、执衣当差,就差征妇人去做役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