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校对)第1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8/1095

  七叔公一听,对罗成点头,“这下我老头子完全放心了,你做事确实有讲究。”
  分家其实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
  七叔公家一直都是吃大锅饭,一大家子一起耕种一起生活,所有的经济都由七叔公掌管。
  因此七叔公先把家里的底子告诉了罗成,家里有大院一座,另外还有后来在边上又盖了两座院子,三座院子房屋有近三十间屋子。
  家里田地有二百多亩,另还有大约三十亩左右的开荒旱坡地,家里还有三头牛,鸡鸭鹅羊猪一些。
  钱、绢也有一些,但不多。
  最后,连家里几床被子几副碗筷也都算进来了,锄头菜刀等农具工具也都列了数。
  罗成一一记录下来,然后问坐在下面的七叔公家众兄弟。
  多数人倒没什么疑问,但也有几个儿子说家里怎么才这么点钱帛?
  七叔公便做了说明,每年哪哪花销哪哪支出,又哪哪人情,再每年大概多少收成,又多少租赋等。
  “既然家底已经盘清,大家也确认无误。我的意见呢,是把这些家当分成十四份,你们十三兄弟一人一份,老两口再留一份,怎么样?”
  老大不满的道,“我爹娘他们都一把年纪了,就算分了地也种不了。还有我那两个兄弟,一样没法自己种地。不应当再单独分一份给他们。”
  马上有几人也说不当给他们也分一份。
  “诸位叔伯,虽然他们年纪已老,或者说有残疾,可既然是分家,就应当一人一份。咱们这里分家的规矩,例来是分家按父子兄弟来算,不算女人的,也不算孙儿辈的。所以这家要分,只能是分十四份,至于说他们年纪大了,或者残疾能力不行,这另有办法。”
  “家当一人一份,不管是田地还是房屋还是家具,又或家里的钱帛、牲畜等,都是一人一份。七叔公年纪大了,那他的那份地分到手后,可以再交给你们兄弟种,然后你们每年交给佃租也是一样的。等七叔公百年之后,他那份,再由你们兄弟平分。”
  “你们那两位残疾兄弟的地,若是自己一人种不了,我觉得可以让他们两个打帮一起种,然后你们兄弟伙平时帮衬一二。比如说农忙之时,各家抽个半天一天时间,帮他们安种、收割,这样他们也能够养活自己了,你们觉得呢?”
  七叔公表示同意。
  他一众儿子中,有人觉得不如直接把地全分给他们,然后他们再各家凑点粮食给父母和那两兄弟。
  但七叔公不同意,“我要分一份,你们要是不愿意佃种我的地,我就佃给别家种。”
  最后,大家还是同意了罗成的分法。
  田地均分十四份,一人一份。
  而耕牛、农具、家畜家禽、家具这些,则是先作个价,然后均成十四份,大家可以交换,也可以买下,但总要补偿其它人,最终大家得要扯平就行。
  没有了各家的媳妇们参与分家,男人们倒还算比较痛快的,左分分右分分,中间也偶尔争吵几句,但有罗成压阵,倒没吵的多厉害,最终还是达成了一个分家协议。
  罗成亲自提笔起草了这份分家协议,上面把详细分家方案写明,然后他写下了自己主持人的名字,又请了同村几位辈份大的按了手印作为见证人。
  最后七叔公和十三个儿子全都在上面按上了手印。
  “这份就存留在村里做个备份,我另外再给你们每人写一份,大家再都按个手印,以后各执一份,不得反悔,更不得闹事。分家之后,你们也依然是父子兄弟,希望大家以后相互帮助,互相照顾,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若有事后反悔,闹事挑衅的,全村共唾弃之!”
第175章
长槊侵天半、轮刀耀日光
  这天晚上,罗成家的院子几乎是热闹了一夜,直到快天明的时候大家才终于陆续散去。白天全家上阵才包的八百个饺子,也都吃的一干二净,甚至姐夫们带来的一些干果也都吃光了。
  人走后,院里留了一地的果皮瓜子壳,但罗父却很高兴。
  昨晚上院里的热闹,在他心里,或许比他当年被授为七品亲卫,在金殿上执金瓜锤还耀眼。那是凭着父亲的门荫,而昨晚上的那些,却是靠自己的儿子得来的。
  昨晚七叔公甚至提出要把罗家记入南山村罗氏宗谱之上,让他们真正成为这南山罗家人。老爹犹豫了下,说还要考虑考虑。
  当年离开长安时,已经被逐出了家门,还被从襄阳罗氏族谱上除名了。有人愿意接纳是好事,虽然他也明白,七叔公愿意接他入谱,不过是因为他儿子是这南山村二三百年来出来的第一个官而已。
  天微微亮。
  罗成便起床了,在郡兵营呆久了,便也慢慢的习惯了和郡兵们一样的作息。
  虽然没有了起床号角,可依然到时间就醒。
  因在家里,义女慧娘便早早的候在那里,见他醒来,便给他打来了热水洗漱,又把要穿的衣服拿来。罗成接过衣服时,发现衣服都是暖的。原来这个姑娘十分用心,怕早上衣服冷,特意一早把衣服放在火边烘烤过。
  出门,阚棱三个少年,俱身着白衣,握着横刀在外面练习。
  几个家伙如今脸上已经没有菜色,面色红润了一些,甚至觉得个子都粗壮了些。握着两斤多的横刀,一刀一式都很认真,头上都已经练的微微冒汗。
  “好好练。”罗成夸赞道。
  “义父,我若是练的好,能够加入郡兵营吗?”阚棱问。
  “你现在就是郡兵营的啊,你是我的传令兵。”
  “我想成为一个真正的郡兵。”
  “那你得先练好武艺,还得再长大一些,现在个子这么小,连把长矛都端不正呢。你们现在练横刀,以后再练长矛练弓弩,将来还要练骑射,好好练,英雄总是有用武之地的。”
  阚棱哦了一声,眼里有光。
  “义父,我去把你的马牵来。”
  王雄诞则连忙去把罗成的马槊和铠甲取来。
  等他把们把马和槊拿来,嗣业、存孝和小六他们也都过来了。
  老大老二则依然还在屋里睡,他们对于练武并不怎么醉心,在郡兵营里任职,其实多是个挂名,为的便是避役而已。如今罗成有了正式官职,罗成便成了不课户,他们也不用再担心需要服役,于是二人已经决定不再去郡兵营了。
  罗成也没勉强他们,安排了他们专职负责郡兵营的那个铁匠作坊和家里的铁匠铺子,这两铺子一是郡兵营的公产,一是罗家私产,规模都不算大,如今主打产品便是铁锅,销量还不错,虽然价格不便宜,但主要销售目标都是那些大户富商士族地主们。只不过如今产量太低,完全纯手工打造,十分费时。
  罗成也没有什么办法可快速提高产量,毕竟虽然能买些奴隶来打下手,可依然需要铁匠老师傅才行。
  “士信,你今天开始,你跟着我一起学习骑射和马槊。”
  罗成对小六说道,小六之前练的是八棱金箍棍,当初练这个也主要是因为小六以前没练过别的,他力气大,棍棒使用简单。
  但现在条件有了,罗成便打算好好培养下小六,让他随自己一起练马槊。
  他有两把马槊,一把是存孝夺刘仁美的,一把则是嗣业夺王簿的。两把马槊都不错,刘仁美的那把价值百贯,而王薄的那把更好些,价值数百贯。
  王薄的那把现在他自己用,他便把另一把拿来给士信。
  罗成之前也问过嗣业和存孝两人,问他们愿不愿意随自己练马槊,可两人已经习惯了各自手里的挝和刀,便不想再换。
  士信对练什么没啥意见,罗成让他练马槊,他便点头同意。
  兄弟几个便都骑上了自己的坐骑,打马来到村外的一处平坦河滩上练习骑射刀枪。
  阚棱三个则站在旁边跟着一起练。
  骑射并不好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的,首先需要一匹上好的坐骑,得是已经调教好的战马。不是普通的马就能上阵的,一匹马得经过专门的训练,让他适应战场上的各种形势。
  比如说得练习各种跨越障碍,还得练习他适应各种声响和火光等。
  要不然,一般的马如果拉上战场,那么很容易受惊乱窜,而受过良好训练的战马,就算是面对着大火、巨响,也能够勇往直前。
  还得练习跟马的配合默契,这些都是没有什么捷径的,只能每天抽出时间练习,不断的摔打才能把熟练度一点点提高。
  没有个一两年时间,别想精通骑术。
  一边练骑术,还要练骑射。
  马上射箭,比步下射箭更难。
  一般马上射箭,有三种。一是朝前射,二是回头射,三是扭身侧射。看似简单,但要在高速奔驰的马上保持稳定,还要瞄准锁定目标,就极不简单。
  这不但要有极好的射术基础,还得与战马有极好的配合,毕竟射箭的时候,双手得离缰,只能靠一双腿来控马。
  罗成他们还好些,已经练了段时间,一个早上只摔了三四回。但阚棱三个少年就惨了,一早上起码摔了十几回,摔的都鼻青脸肿屁股痛了。
  不过三个少年都很有毅力,哪怕一次次摔下来,又一次次的再爬上去。对他们来说,本来已经沦为乞丐,是罗成给了他们再一次生命,何况义父还肯给他们配备宝贵的战马练习,他们又岂会不珍惜这样的好机会呢。
  罗士信弃棍习槊,一早上只学了几个动作,结果还总是学不会,罗成耐着性子努力的教着。
  “今天先练到这吧,你回头心里多想想今天我教你的,明天再继续练。”罗成安慰着士信。
  “五哥,还是铁棍简单好用。”
  “铁棍用着是简单,但没有马槊杀伤力强啊。现在之前面对的多是些贼匪而已,因此看不出什么区别。但如果有朝一日我们面对的是身披重甲的敌人,那么有一把锋利的马槊,就能让你如虎添翼。”
  回去的路上,罗成问阚棱三个少年。
  “你们以后想学什么长兵呢?”
  王雄诞大声的道,“我以后要跟义父练马槊,骑骏马持丈八槊,太威风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8/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