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校对)第1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7/1095

  “六奶奶,我小时候你还煮过鸡蛋给我吃呢,不也没问我要钱吗?这药你先吃着看,如果效果好,下次我再帮你带,也不值多少钱的。你知道,我现在是县里的都尉,当官了,手头活。”
  “小五有出息了,你们兄弟几个都有出息了,有本事。”
  六奶奶夸赞道,但坚持要给钱。
  罗成在那里推辞了半天。
  最后,六奶奶仍是在他的碗里放上了四个鸡蛋,“今天刚下的蛋,拿回去煮了吃。”
  面对着这个倔强的小老太太,罗成只得无奈的收下了,他知道要是不收下,今天他怕是都走不出这屋。
  本来他还想接老太太到家里一起吃饭,可他知道老太太是绝不会去的,她总是怕麻烦别人,从不给别人添负担。
  回到家,发现老四他们也都回来了,大家端回来的碗里,都装着各式各样的东西。有点心的,有干果的,总之没有空碗回的。
  这也算是乡民们淳朴的一面了,平时哪家里弄了点什么,总要互赠邻里,然后大家也不会白拿,随手还赠一点,下次自家弄了什么,也会送给各家。
  包了八百个饺子确实不少,但今年老娘却把村里家家户户都送到了。
  用她的话说,虽然如今儿子们出息了,可越是这样,越得跟村邻们处好关系,不能忘本。他们家本不是这村里人,可在这里落户二十余年,大家对他们家不错。
  天快黑了。
  厨房里女人们也已经做出了好多道丰盛的菜。
  比起往年来,今年罗家的小年夜特别的丰盛。
  鸡鸭鱼肉样样俱有,还有半边羊。
  家里人多,一桌子坐不下,便开了两桌,男人们坐一桌,女人们也坐一桌,菜式一样,都是满满一桌。
  菜还在上桌,院子开始热闹起来。
  村里的三叔带着几个孩子过来,还提了两条干鱼一条干肉。三叔先前跟罗成一起到汲郡挖河,回来时还一起擒了蓝面鬼,得了笔赏赐,回来便把院子翻新了。
  再后来罗成建长白乡乡兵团,便把三叔又拉过去了,现在三叔也是郡兵营的一个伙长。
  “还提着东西来做什么,咱们还兴这个么?”
  罗老爹道。
  “孩他娘兄弟家前几天送来的,送了不少,我们也吃不完。”
  吃不完是假,这年头谁家也不富裕,几条鱼干肉干,怕是只有逢年过节或是来客了才舍得割下一点来吃。
  “三叔,留着给孩子们吃,咱们自己还这么客气做啥,坐,一会喝两杯。”
  三叔笑着把干肉干鱼放到一边,“其实这点东西也是孩子他舅让我捎来的,他想让我帮着问下五郎,咱们郡兵营还招人不,他也想进。”
  “孩子哪个舅?”罗成问。
  “孩子有五个舅舅,不过大舅二舅都是本份人,年纪也大了,是他们那小的三个舅舅,都还没成亲,老三都二十了,老四也十八,老五十六,家里又没有多少地种,整日里晃荡呢。”
  “等哪天有空,你带他们三人来营里看看,若是条件合适可以考虑下,正好我们营最近可能要招批新人补充。”
  三叔一听大喜,求人的事情不好开口,更怕拒绝。
  那边,院门又推开,却是又有好几个村民提着东西进来。
第174章
威望
  罗家的院子在南山村的一角,以前算是村里中等的人家,因为老爹会打铁,有个铁匠铺子,经常帮大家修修农具什么的,有时也会打些简单的铁器到集市上卖,家里还是有些活钱的。
  不过村里头以前院子最大最好的还是七叔公家的,七叔公是南山村罗氏宗族这代的族长,辈份也是最高的,虽然罗成家其实不是他们一族的,但罗铁匠喊他一声叔,于是罗成他们便要喊他叔公。
  他如今也七十多岁,是村子里唯一一个年龄超过七十的男人,他前后娶了三个老婆,给他生了十七个儿子,不过最后只养活了十三个。
  就因为有十三个儿子,所以七叔公家在村里是说话最硬气最有权威的,虽然他的众多儿子里还有一个傻子一个哑巴。
  这年头,在乡村,谁家儿子多兄弟多谁就说话就硬气,没人敢欺负。
  好在七叔公是个比较明事理的人,对自己儿子约束较好,从不许他们仗势欺人。农耕社会,人多便力量大,七叔公家因此是全村生活最好的,有大院子,屋里家具也齐全。
  过往,村里但凡有个纠纷什么的,大家肯定要找七叔公的。
  七叔公家的厅堂,往往便是村民们自治裁决的公堂,七叔公家的院子,还经常坐满村人们,举行一些村民大会。
  比如说以前有家媳妇偷汉子,奸情暴露,然后男人到七叔公这里请求主持公道。于是七叔公便让他的儿子们随那男人,把奸夫淫妇抓起来,将他们当众吊起,然后让全村人过来讨伐。
  最后扒光了女人的衣服,还往她身上泼粪,那个男人是外村的,被打了个半死,下面的两颗蛋都被打碎了,人给废了才放掉,外村那家人甚至不敢声张。
  女人后来被男人领回去,但当天就投了河。
  这件事情前后都没有上报县里,里正知道后也并没有干涉更没追究。
  这就是这时代的特征,在乡村,宗族有很大的自治权,县里都往往是默认的。
  只是今天。
  南山村民们却纷纷来到罗成家。
  大家或提点肉干,或拿点干果。
  每个人脸上都堆着笑。
  罗成让阚棱、王雄诞他们拿凳子出来招待大家,没一会,家里的凳子就坐光了,后到的人便只能或站或蹲。
  外面风大,于是大家都挤在厅堂里,好在厅堂较大,可最后还是挤不下了。
  最后,只得在院里生了一大堆火,于是大家便来到院里,围着火边烤边聊。
  基本上全村的村民都来了,连七叔公都来了。
  有人是看罗铁匠家发达了,罗成兄弟们当了官,于是想要也跟着罗成一起做事的,有的则是想来找罗家借点钱应急过年的。
  还有是有纠纷,想找罗家来仲裁的。
  各式各样,还有单纯就是来恭喜下罗家,或是来凑凑热闹的。
  搞的倒跟罗家办大席一样。
  对于这些村民们,不管是有求的,还是来凑热闹的,罗老爹都是笑脸相迎。
  家里的瓜果点心也拿出来摆上,还烧水煮茶。
  七叔公因为辈份高,过去也是村里的村长,虽然说如今村长这个位置交给了儿子,可多年积威,威望在那。
  他身子骨也很硬朗,但是脾气比较火爆,不管是在村里还是在家里,都是那种强势的人,他家十三个儿子,除了那个傻子和哑巴没结婚打光棍,其余的都成亲了。
  但因为他不许,这十一个已经成婚的儿子,愣是到现在,都还跟着他们一起没有分家。
  在七叔公面前,谁也不许提分家,他说分家就是不孝,一家人就得在一起。他还牢牢掌握着家里的经济大权,种地的收入,一些零杂收入,那都是要上缴归公的,不管是谁赚的,不许有私房钱,儿子们除了妻子带来的嫁妆外,家里钱都是七叔公管着,要用钱还得申请。
  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家长。
  他年纪大了,也自恃身份,便不跟其它人一样围在外面烤火,他坐在厅堂里跟罗成聊天。
  “我知道我儿子们不满我老头子很久了,他们早想分家,我一直不许。可是他们心里一直不痛快呢,本来我想,等到我老死了,他们谁爱分谁分,想怎么分怎么分我也管不着。可今天,我想通了,儿孙自有儿孙福,分吧。”
  七叔公说想请罗成来为他们家主持分家。
  分家是个麻烦事,许多人家儿子多,成婚后便要分家另过,然后便会生出无数的纠纷来。甚至有的父子、兄弟,都因为分家,最后翻脸反目成仇的。
  七叔公以前不肯分家,就是因为家里儿子多,怕分家会分出事来。而且他向来说人多便好做事,而且家里还有一个傻子一个哑巴,没有成家,分了家他们没法子过好。
  再说他也老了,这家一分,也没有人照顾他们两个了。
  可现在看着罗铁匠家这么运气好,儿子们发达了,可听说罗家都一样打算年后分家,到时成亲的老大老二,和年后成家的老四都会分出另过,他便也想通了。
  “小五啊,分家可以,但我们年纪老了,得顾我们两老,还有老八和老十三,他们两个残疾,他们这些兄弟也得帮着照顾。”
  罗成被迫成了主持人,于是只得道,“七叔公,这是自然的,不管分不分家,这照顾父母都是本份,你们生养了他们,如今老了,他们有义务照顾你们。至于残疾的兄弟,也一样有手足之情,照顾他们也是本份。”
  “那你来跟他们说吧。”七叔公道,“你来主持怎么分这个家,我来分,到时这个说不公,那个说不平的,难分。”
  清官难断家务事,罗成本不愿意插手,但乡村也有乡村的行事方式。比如以往,村里有人分家,便多是请求七叔公主持,然后邀请不少村民做见证。
  大家习惯了这套方式。
  只是过去大家都是找七叔公主持,如今变成了找罗成而已。
  罗成说自己才十六岁,可七叔公说你十六岁但却是官人,我们南山村几百年都没出过一个官人,你是官,你主持大家都服。
  “好,小六,你去把七叔的儿子们叫来。不要让各家的媳妇进来,分家是男人的事情,女人掺杂进来容易扯不清。”罗成吩咐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7/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