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校对)第1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1/1095

  结果罗成却道,“那些人里有没有读书识字能写会算的,有没有懂些工匠技艺的,女子里有没有会丝织女工、懂厨艺侍候的?”
  市令也是新换上来不久的,他没料到罗成如此问,想了想,“肯定有,小的马上去询问。”
  老四不解问,“买奴隶自然是得买那些年轻力壮的,这样的才好替咱们耕田种地,买那能写会算的做什么?”
  “能写会算的可以做账房,懂人情世故的可以做管家,这会厨艺的可以做厨娘,会侍候的可以做侍女,能打的可以做护院,会赶车的能做车夫,懂匠艺的也有用处。”
  老爹在一边听的点头,“小五说的有道理,其实挑奴隶不能只挑强壮的,真正有一技之长的其实才最值钱。”
  大户人家的奴仆众多,他们读书做官而不事生产,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凡事都离不开奴婢侍候。
  罗家如今也算是步入了地方小豪强之列,家里有了六百亩地,而罗成有了官身,只要有钱还能有资格再买更多的土地。
  这么多田地,罗家自然不可能再全都自己来耕种了。
  买奴隶种地便是当务之急,何况以后家业大了,还要盖房子买宅院,这便需要有看门的门子,管事的管家,管钱粮的账房,护院的家丁,赶车的车夫,喂马的马夫等。
  甚至厨房里得有厨娘,房里有丫环等。
  有条件了,自然要改善生活。
  罗成一家在口马行里转了一圈,并没有看中几个奴婢。
  这里的奴隶全是男的健壮女的年轻,这样的奴婢其实很寻常,他转了一圈,最后买下了二十个年轻健壮的男子,又买了十个未婚的年轻女子。
  “县尉不多买些吗,这些奴隶很便宜的。”市令讨好的道,罗成今天来买,那是内部优惠价,优惠的力度还很大。罗成完全可以多买点,回头再转卖出去,都能立马赚上一大笔,这算是给官吏们的好处了。
  可罗成却摇摇头,“我还是需要一些有本领的,能写会算,能打会骑等等这样的有吧?”
  “那我带县尉到城外的俘虏营里去挑,肯定有。”
  一家人便又来到了俘虏营。
  一群群逃民惶恐不安的呆在那里,看向罗成一家的目光里十分复杂。
  市令站在当中,大声道,“罗县尉要挑一些人,有能写会算,能骑会打,会做女工,懂厨艺这些的吗?会赶车、会喂马、会兽医的也算,只要县尉挑中了,以后保有好日子过。”
  罗老爹在一边道,“要是有会打铁、木匠、石匠,甚至是种地把式的也行。”
  那些逃民们只是盯着这边,并没有人吭声。
  罗成便道,“只要被我家挑中的,到我罗家做事,那么别的我不多说,每天两顿饭能吃饱,做的好的,以后给你们配个奴婢为婚,表现的好,甚至还会有赏钱、月钱,只要你们能够攒下足够的钱,我甚至可以给你们脱籍放免,还给自由。”
  这话一出,就有人眼里放光了。
  终于,有一个中年男子站了出来。
  “我读过书,也会算账,曾经在鲁郡的一家药铺里当过伙计,还懂得一点药方配伍之法。”
  罗成意外的看向这人,居然还有这样的人才。
  他细心的询问了一阵,发觉这人果然能写会算,还懂点简单的治病抓药法子,甚至还能看懂点兽医,简直是个人才。
  “好,你被挑中了。”
  “我有一个要求,希望罗县尉能答应。”自称叫赵怀仙的中年男子说道。
  “你说。”
  “我希望能把我的妻儿们也带上。”
  询问之下得知,原来这个赵怀仙以前确实是隔壁鲁郡一家药铺的伙计,在药铺多年,还学得了点医术,只是后来他跟药店东家的小妾勾搭上了,然后两人私奔逃跑。
  最后东躲西藏,逃到了齐郡的长白山里做了个逃民,因为懂点医术,在那山里日子过的倒也还行,还生儿育女,本来挺幸福的隐居生活,结果罗成剿匪,把他们一家子也抓来了。
  罗成问清后,便让人把这个赵怀仙的妻儿们找了过来。
  原来这赵怀仙的妻儿是他打小的青梅竹马,可惜后来他妻子的父亲却看中药铺东家给的钱,于是把女儿许给那药铺东家做妾。
  七十多岁的药铺东家便纳了二八佳人为妾,赵怀仙虽伤痛欲绝,可又无可奈何。
  那姑娘入门没多久,那东家就病死了,后来商人的儿子便要把这个刚入门没多久又无出的小妾卖掉,赵怀仙一咬牙,便偷了人出来,带着私奔了。
  说来还是一段挺美好的故事,只是不被世俗所容忍。
  “好了,你们一家子我都要了。”罗成觉得赵怀仙倒也不是那种奸恶小人,人家偷走主家小妾也是事出有因的。
  “谢东家。”赵怀仙感激不尽,虽然沦落为奴,可起码到了罗家,还能一家团聚,这已经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第141章
联姻
  “张市令,立市券吧!”罗成道。
  张市令连连点头,隋朝的奴隶买卖,必须要立市券,相当于是一份交易合同。合同得由市场管理部门签发,要包含七个部份。
  除了买卖主身份,保人和奴隶情况外,还需要涵盖官署审核结果、发券官署及执行官员等。
  相比同市场买卖的牛马来说,奴隶交易还是要稍特殊一点的,市券上必须登记填写奴隶的名字和年龄等,还要注明奴隶的来源,以防非法奴隶交易。
  市令当场写市券。
  开头是买主罗成的名字,后面的卖方填的是章丘县衙。然后末尾写上被卖奴隶张怀仙和他一家妻儿的名字。
  完了后,市令小声问,“县尉,敢问保人是谁?”
  买奴隶须立券,还须有保人,且保人必须有五个。这些严苛的条件,都是为了保证这些奴隶交易的合法性和可控性。
  找五个保人倒是不难,罗家人自己就愿意做保,于是张怀仙一家人名字后面,又写了上罗家五个保人的名字。
  最后,市令亲自询问张怀仙,“承贱不虚?”
  当着众人之面,张怀仙有些痛苦的点头。
  “张口回答,是还是不是?”市令又问。
  张怀仙只得答道,“是。”
  这一环节,是官署审核重要的一环,即问口承贱不虚。意思是要亲自当面询问被卖人是否贱人奴婢,必须由他当面回答是贱人身份。
  这一环节也是防止良人被非法买卖,只要被卖人在官府前不承认是贱人,那么奴隶身份来源就要重新审核。
  而奴隶的身份在官府是有详细登记备案的,正所谓奴婢户籍名册,一岁一造什册,三年一造户籍,县以籍呈于州,州呈于省,户部总而领焉。州县之籍,恒留五比,省籍留九比,凡公私良贱一周知之。
  官府有户籍、手实、九等定薄可以互相查核的籍帐登记在案,而且在户部要保留二十七年之久,根本不可能有假。
  登记好,张怀仙又亲自签名按手印,再由市署盖上官印,签名。
  一份奴隶买卖的市券算是正式立好。
  拿着这份市券,罗成只需要再到官府登记完成,便就算合法的拥有了这一家子奴婢。以后有官府的登记在案,张怀仙就算跑了,也逃不脱官府的追捕,他们逃到天涯海角,也依然是官府登记在案的奴隶,还是逃奴,一经抓捕就要归还给罗成。
  另一名县衙的吏员刘司户帐史,是司户曹的一名吏员,也是清洗过后新换上来的,他代表奴隶卖主也在上面签名。
  张怀仙一家子共五口人,一男一女三个孩子,价格却极便宜。
  总共就二十贯钱。
  这个价钱简直是半买半送,本来一个强壮的男子起码也得值两三匹马的钱,年轻漂亮的女的说不定更值钱,但毕竟罗成是县尉,因此优惠再优惠,最后一人算十贯,三个孩子算附送的。
  老爹亲自挑了一遍,最后找了一些会匠人手艺的,他买下来十个人,这些便是给罗家的铁匠铺子挑选的。
  之前罗成让老爹在军营里搞三产,弄了铁匠业务,既打兵器又打民用铁器。第一批产品选择的是铁锅,还不是普通的老式样铁锅,而是方便煎炒油炸的碟形铁锅,也就是后世普遍用的铁锅样式。
  这种铁锅不是普通产口,瞄准的就是那些大户人家的高端市场。毕竟普通人连铁锅都买不起,更别说炒锅。
  但有钱人对吃比较讲究。
  碟形铁锅的工艺倒不难,老罗是个老铁匠,罗成一说,他琢磨琢磨就打出来了。第一批铁锅市场反响不错,现在订单不绝,就是产量太低了些。
  现在罗老爹打算扩大产能,罗家自家的铁匠铺子也再开起来,这样公私两不误。
  ……
  县衙后院官邸。
  张仪臣坐在书房闷闷不乐。
  好意收了线娘做义女,然后还托了郡丞做媒,去向罗成小子提亲,谁知道这小子居然拒绝了。
  真是如一记闷锤敲在头上。
  “父亲,还在为罗五之事气闷呢,当心气坏了身子。”
  张润娘端着一碗银耳汤进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1/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