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校对)第10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94/1095

  年过八十,已经满头白发如霜雪,可面色依然还很红润,牙齿也都还在的罗成摇头感慨。
  “圣人,皇太子在外面,说想要拜见圣人。”
  “元佑?他怎么来了?这个时候,他应当留在洛阳啊?”
  皇帝若病逝,按规矩都是应当太子先在灵前即位,先完成登基仪式,然后再为大行皇帝发丧的。
  但现在太子却在这个关键时候不远千里,跑来山东。
  “让他进来吧。”
  太子元佑也已经做了二十年太子,四十多岁的年纪了,看到他,罗成不由的想到了嘉文,他们父子很像,但太子多了些英武气。
  太子见到罗成,大礼拜见,他向罗成通报了父亲病情,然后又说了如今大秦的情况。
  “御医说父皇撑不过今年了。”
  然大秦很安稳,也很强盛。
  开元三十八年盛世之后,又跟着二十年天宝盛世,持续了近六十年的强盛,尤其是中原,已经一甲子太平安稳了。
  “父皇在位二十年,勤政敬业,未曾有一刻放松。这二十年,我大秦巩固了对中南半岛诸道的控制,又用了二十年时间,终于殖民征服了天竺诸国……”
  八十岁的太上皇却并没有什么兴趣,摆了摆手,“无须跟我说这些,二十年前,我就选定你做太孙,如今你父亲要走了,大秦这副重担就要落到你肩膀上了,回去吧,接过这副担子,好好干。”
  “孙儿明白,孙儿与宰辅狄仁杰上官仪等议定,下月即位,明年改元,年号贞观!”
  这个年号,让罗成稍稍愣了一下。
  元佑连忙解释,“圣人,贞观二字取字易经,天地之道,贞观者也,贞,正也,观,示也,贞观,也正视人也。”
  罗成点了点头,“我知道,你取贞观二字为年号,看来你志趣也不小,澄清天下,恢宏正道,不错。放手去干吧,我与你父亲历六十年而有这开天盛世景象,如今大秦强盛,国民富足,你这个天下继承的可是非常富足,不过我也要提醒你一句,莫因此而骄纵。当年我在你父亲即位时把我的战锤传给他,告诉他一句话国虽大,忘战必危。如今,我也送你一句话,国虽强,然好战必亡。你继承大位之后,不要整天想着开疆拓土,赫赫武功这些,记得以人为本,民为水,君为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切记。”
  “朕希望二三十年之后,你把帝位交给你的太子之时,这天下依然国强而民富,国泰而民安。”
  “请老祖宗多给几句教诲!”太子元佑诚恳的道。
  “你跟着你父亲也学了二十年治国理政了,以你的聪明,只能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所以并不需要我再教你什么了。”
  元佑依然跪地不起。
  “好吧好吧,那我就说两句,如今我大秦很强大,拥有广阔的疆土,有些地方已经征服了,比如朝鲜半岛,比如东瀛列岛,比如关外辽东,再比如广南、云黔。当然,也还有许多地方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我们大秦的控制并不算强,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那里没能实现移民换种,所以虽然大力推广殖民教育大搞汉化,但终究还是有所不足的。”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唯一出路就是移民换种,这是一劳永逸的根本解决之道。然则我大秦如今是地广而人少,中原的矿山、庄园、工场都全靠的是贩卖的异族奴隶在干活,汉家百姓起码也能是个自耕农小地主,要不就是经商贩货或开工坊,个个过的滋润潇洒,哪有几个还愿意再往那些边疆蛮荒移民呢?”
  “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想办法多生孩子,让那些汉家男子娶妻纳妾,娶的多,孩子就生的多,将来人口就多,就可以安排那些家中的庶子移民殖民地,到那边给他们授田置业了。”
  “还有一个就是这些边疆殖民地,得让这些汉移民多娶胡夷女子为妾,这样就能快速开枝散叶,迅速增加汉家人口,再辅以殖民汉化教育,那么那大大改善现在的殖民地困境。”
  元佑拜谢。
  “多谢老祖宗指点。”
  “其实这些你们肯定也都是知晓的,你只不过是想听这话从我嘴里说出来而已。”
  “什么都瞒不过老祖宗,实是因为如今朝中对于殖民地,有许多异议争执,孙儿即将即位,但新即位后也怕难以服众。”
  “哈哈哈,所以你说来我这里,让我说出这番话来,然后再带回去转传给朝廷大臣们听吗?”罗成笑道。
  皇太子点头,太上皇虽然已经退位二十年,也二十年不过问国事,可他在大秦依然有着无可匹敌的威望与影响力,他的一句话,那绝对比即位继位的皇太子管用的多。
  “好了,回洛阳去吧,我就不回去了,不想白发人送黑发人。以后你没事也不要来打扰我,没人打扰,我乐的清静,说不定还能再多活几年。”
  皇太子罗元佑离开,返回洛阳。
  天宝二十年秋,皇帝罗嘉文举行禅位大典,将皇位传给太子元佑。
  元佑是大秦第三位皇帝,嘉文也成为了大秦第三位太上皇。
  禅让传位,经过这两次之后,已经隐隐形成了一个大秦的传统。
  嘉文在禅位之后,终究还是没能挺过那个冬天,传位之后仅一个多月就病逝于洛阳显仁宫,新朝为嘉文定庙号太宗,谥文皇帝。
  次年改元,大赫天下。
  新皇当政,锐意进取,改革了一些天宝朝的积弊。
  在位五年之后,贞观皇帝元佑开始组建远征军团,大秦的远征军团从突尼斯杀到摩洛哥,并在北非迅速推行汉化殖民,此后以原埃及和阿克苏姆、也门等当地汉化胡人组建协从军。
  在贞观十年,大秦发动二十万远征军团,跨越直布罗陀海峡进攻西班牙,攻入伊比利亚半岛。
  经过三年征战,大秦远征军团攻战了西班牙三分之二的领土,并进而征服了日耳曼人的西哥特王国。
  元佑分封了自己的八个皇子,还有数十位功臣到当地建国,并在那里分封驻派了数千名骑士,设置起了西班牙道和西哥特道,随后在当地移民、驻军,修建城堡等。
  贞观十二年。
  征召埃及、摩洛哥、西班牙、西哥特四道受封骑士,征召民兵、胡夷协从军,再次组建远征军团。
  十万远征军团穿越比利牛斯山,进攻法兰克王国。
  不过由于远征军团爆发瘟疫,加上距离太过遥远,补给也困难,再加上蛮夷协议军的临阵倒戈,在普瓦提埃一役中,身兼法兰克奥斯特拉西亚、纽斯特里亚与勃艮第三国宫相的武尔伐德,奉国王希尔德里克二世之命,号召了法兰克三国的贵族和分封骑士们集结了全法兰克力量,迎战大秦远征军。
  战斗开始前,大秦远征军团的统帅便被身边的蛮族哥特人仆从给刺杀了,导致指挥系统出了大问题,紧接着战斗之时,西哥特仆从军又阵前倒戈,使的秦军陷入前后夹击的困境之中。
  关键时候,其它蛮夷协从军也跟着叛乱,法兰克骑兵猛冲秦军,遭受背叛的秦军被前后夹击,依然顽强的反击作战,且战且走。
  然则协从军的背叛还导致了秦军后勤粮草补给的中断,秦军只能忍着饥饿做战,在苦战三天,转战百余里后,终究还是因断粮而被击溃。
  十万远征军尽没。
  虽然其中秦军骑士、汉人民兵等也才两万人左右,可是这里面却有五千名秦军在北非和西班牙、西哥特的骑士老兵。
  战败的消息传回,洛阳朝野震动。
  皇帝亲自赶赴承天府长白山下,向至尊太上皇请罪。
  一跪就是一天一夜。
  最终至尊太上皇帝只是叫人给元佑带了几句话,便让他回去了,并没见他。
  没有人知道至尊太上皇给皇帝说了什么,但元佑回京之后,马上就再次组建了一支远征军团。
  这一次,朝中大臣居然无人反对。
  远征军团从中原到天南,从天竺到红海,再到北非,一名名骑士,一个个民兵受召。
  在西班牙,远征军团最终集结了十万之众,虽然没有第一次的兵马多,但这一次却全都是汉家骑士和殖民地民兵们,没有一个蛮夷。
  墨洛温王朝刚刚打赢了一仗,自大的以为还能再次得胜。
  三国宫相武尔伐德再次出任元帅,指挥三国骑士率军迎战。但是这一次,秦军有备而来,在西哥特,秦军九战九捷,收复上次战败后被法兰克人支持下叛乱占领的西哥特全境,把刚刚复国的西哥特人再次灭国。
  不同上次攻占西哥特时的温柔安抚政策,这一次,远征军团在西哥特屠城十九座,杀人超过十万,遍地都是被插在尖桩上的西哥特叛军和法兰克骑士。
  武尔伐德狼狈败逃回比利牛斯山北,远征军没有再趁胜杀入法兰克,而是开始派出大军四出,对西哥特和西班牙全境扫荡,对上次参与叛乱的部族实行了残酷的清洗。
  终于,在大清洗后,秦军做势要再出比利牛斯山,进攻法兰克。
  法兰克国王请和。
  最终双方达成和议,签订了百年停战协议,法兰克每年须向大秦进贡金币六十万枚,以取换来大秦对法兰克的原谅。
  协议签下,远征军班师凯旋。
  布陀罗海峡北面的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西班牙和西哥特地盘,也安稳下来,依然牢牢掌握在大秦手中。
  不过此战过后,远征军解散,洛阳的贞观天子也绝口不再提向地中海西岸用兵之事。
  大秦的疆域也在此战过后,基本上稳定,帝国疆域东起蛮荒大陆,北极冰洋,南临昆仑海群岛,西及直布陀罗海峡的伊比利亚半岛,地中海有一半属于大秦,里海、黑海,完全隶属于大秦。
  原本元佑还想趁大食内乱之机,想等攻破法兰克后,再调头过来围剿大食,结果法兰克一战失败,长白山谷被罗成训斥后,他就断了主动撕破三皇耶路撒冷协议的打算。
  贞观二十四年,皇帝罗元佑病重,临死前还带着一丝遗憾,未能征服法兰克和大食,是他一直耿耿于怀的。
  在病逝前三个月,罗元佑也按传统,将自己的皇位禅让给了自己的太子罗绍圣。
  继位前,罗绍圣也依传统来到承天府长白山禁谷拜见老祖宗。
  此时帝国已经历八十四年,那位老祖宗更是一百零四岁了,退位之后还活了四十四年,虽然这些年越发不理世事,可没有人能忽略的了这位开国圣文神武至尊太上天皇帝。
  禁谷外,皇太子绍圣留下了身边的侍卫、大臣,单独入谷拜见。
  当见到罗成时,已至中年的罗绍圣惊的都快说不出话来,十年前他曾随父皇来这里拜见过老祖宗,当时的老祖宗满头银丝如霜雪,可是十年后再见,这位老祖宗却头发乌黑,俨然童颜,似乎返老还童了一般。
  “不必惊讶,其实这只是一顶假发,我如今已经老的头发掉光,牙齿也掉光了,虽然精神头还不错,但说不定哪天就一睡不起了。”
  “明年改元,新年号叫什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94/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