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校对)第10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93/1095

  此时的阿拉伯帝国,经历了先知和四大哈里发时代后,实力强劲,称霸中亚,波斯萨珊已经彻底灭国,大部份被大食所占,部份并入大秦。
  在四大哈里发之后,原本是以推举方式推选领袖的大食,最终却被倭马亚家族夺得了阿拉伯的统治权,他们依靠当年对叙利亚征服之后成为叙利亚总督的权力,早把叙利亚和大马士革经营的跟他们家族的私人领地一样。
  四大哈里发的第三任奥斯曼正是倭马亚家族的,后来他被刺杀,第四任哈里发却是倭马亚家族的仇敌,而倭马亚家族原本是麦加最古老的十二大家族之一,曾经他们的族长疯狂反对先知。
  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原本是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的堂侄,领靠着叔父任哈里发时给予的特权,把叙利亚经营成私人领地,这使的第四任哈里发遇刺后,他领靠强大的实力压制其余诸派,成功成为新的哈里发。
  但是这位哈里发上位没多久,却宣布其子叶齐德为下一任哈里发继承人,并随后把大食的首都迁往自己的大本营大马士革,如此一来,实际上就是把原来首领推举制,改成了他们倭马亚家族世袭制。
  因此,如今的大食,也被称为倭马亚王朝,因为他们崇尚白色,故也称白衣大食。
  穆阿维叶上位几年后,也渐渐稳固了自己的权力,他开始不满于当年与大秦签订的城下之盟,不愿意任由大秦把波斯大片富饶的土地占走。
  尤其是当年大食内斗激烈的时候,大秦联合罗马把大食的盟友阿克苏姆灭亡后,又西进攻占了埃及多个港口地区,到后来,大食甚至不得不撤出埃及地区,埃及最终落到了大秦人的手中。
  哈里发对罗马人耿耿于怀,亡罗马之心不死,稳固大权后,便开始组织大军北上,连续发动了三次对君士坦丁堡的围攻。
  可惜每一次都败于罗马和大秦的联合舰队之下。
  大秦风帆快船宝船,配上罗马人的海上利器希腊火,三次杀的阿拉伯舰队几乎全军尽没。
  眼看着破君士坦丁堡不行,哈里发穆阿维叶又想再夺回埃及,以斩断大秦舰队对罗马的增援。
  穆阿维叶亲自率军自叙利亚大马士革南下,远征埃及。
  恰逢太上皇罗成西巡到了埃及,他当即接过埃及指挥权,征召各殖民地的民兵、开拓骑士,还有远洋舰队、武装商船等联合起来。
  在地中海,太上皇指挥的联合军大败大食舰队,将他们全部焚毁在埃及港口外,随后太上皇指挥军队在陆上也大败大食军。
  穆阿维叶仓惶败退回大马士革,损失水陆兵马十余万,元气大伤。
  哈里发被迫派使者向大秦请和。
  天宝六年。
  太上皇和罗马希拉克略皇帝的孙子君士坦丁二世,还有阿拉伯哈里发穆阿维叶在耶路撒冷举行会盟。
  在这次会盟上,六十六岁的大秦皇帝完全掌握着会盟的节奏。
  战败者穆阿维叶因为对罗马和大秦的接连征战失利,其国内的四叶派反对者趁势大兴,为了避免罗马与大秦反击,四叶派又起叛乱,于是只能同意太上皇提出的和平协议。
  经过三个月时间的协商,最后由罗成亲自草拟的一份新三皇协议出台。
  这份新协议取代了旧的大秦波斯罗马永久友好协议,大秦和罗马都承认了大食倭马亚王朝的地位,但同时,倭马亚王朝也正式也大秦罗马缔交友好邦交关系,并签下三国边界协议。
  这份边界协议规定了大秦与倭马亚瓜分波斯,波斯高原和两河流域归倭马亚,但呼罗珊和亚美尼亚归大秦,里海南岸地带以及波斯东面沿阿拉伯海海岸俾路支山区都归大秦。
  另外关于阿拉伯半岛,东部的也门和阿曼都归大秦,而西面的叙利亚归倭马亚。
  但耶路撒冷及其以南之地,归罗马。
  红海南岸之地以及埃及,归大秦。
  大食人不得再侵犯亚美尼亚和小亚细亚,地中海东海岸诸岛也皆归属罗马。
  这份协议对于大食来说,并不友好。但对于屡屡战败,而国内又有四叶派趁起叛乱四起的哈里发来说,签订这个盟约也是无奈之举。
  不签,那么罗马与大秦可能就要发起反击之战,到时就得面临东西南北四面夹击,签了,那么大家就能暂时和平,一起做做生意各自恢复下国内安稳。
  其实那位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二世是想劝说罗成一起出兵灭掉倭马亚的,但最后被罗成拒绝了。
  大食虽败,可依然还处于强烈的上升通道之中,这个时候若是跟他们全面决战,对于大秦来说划不来。
  就算灭掉了大食,但最得好处的可能就是罗马人了。
  所以以打促和,稳定对波斯北边占领地和红海、地中海的殖民地,对于罗成和大秦来说,其实就很划算了。
  返回埃及,儿子长卿问罗成,为何不联手罗马灭掉大食,然后整个波斯和阿拉伯半岛都是大秦的了。
  “别人心不足蛇吞象,其实我大秦早在二十年前,扩张的潜力已经到了极限了,此后虽又征服了不少地方,可已经无法再大量移民汉人过去。而不能大量移民汉人过去,不能移民换种,你知道意味着什么吗?那就意味着我们对这些地方的征服,依然只是占领,这里依然是大量的异族,早晚有一天,他们还是会起来掀桌子造反的,所以我们对于这些新征服之地,只可以当成了资源的掠夺采集地,而不能真正的把他们视为我们的疆土的。我们要做好那样的准备,一旦这些地方不可控制,就要有随时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不能让他们危及到整个帝国,明白吗?”
  亚美尼亚国王长卿若有所思,“只是将这些地方作为资源产区吗?”
  “是的,既然无法完全掌握,就得留一手,我们得随时能够脱身。当然,有机会的话,我们也可以慢慢的将他变为我们的疆土,比如你的亚美尼亚国,这些年,也已经前后移民不下二十万人口了吧?”
  “是的。”
  “还是少了一些,海中道现在有五郡之地,占据着外高加索和亚美尼亚高原,人口超过百万,汉移民才二十万人,不过占两成,依然还只是少数。”
  长卿道,“但是我们这些年也搞置换移民,把一些波斯人、阿拉伯人、埃及人等移民到这边,然后再把原来世代生长在这边的部落迁移走了大部份。现在真正的原住民,其实也已经不过三成左右了,另外有一半是来自各地的移民,我们汉移民占有总数第二多,已经很可观了。”
  “确实可观,但两成依然不够,得想办法加强。中原没有那么多人可移了,你们自己得想办法,比如加强殖民教育,加强汉化速度,两三代之后,让那些异族移民只会说汉话,只知礼义伦常,而不要再记的他们的那些传统他们的那些神。还可以加强各族之间的通婚,比如让外族女子嫁给我汉家男儿,让外族男子娶我汉家女子,不管是嫁给汉家还是娶汉家的,他们生下的儿女,一律都将为华夏汉民,从一开始就只能学习汉话学习汉文化,不许学异族语言等等。”
  长卿点头,他看着父亲,突然觉得父亲好苍老了。
  “父亲接下来准备去哪?”
  罗成搓了搓脸,“本来还打算航行地中海,前往君士坦丁堡瞧瞧,再顺利去法兰克王国转转,再往北行,沿黑海东返,见见突厥老朋友们,再经西域返回中原的。”
  “不过突然没了兴致,埃及这一战,一时手痒接了指挥权,打赢了,也迫使在食签订了和约。但是我观这些大食人都非良善之辈,他们的那蓝教更加厉害,早晚他们还会再起事端的,只不过那些我都管不着了,也许都看不到了。”
  罗马君士坦丁堡皇帝不想去了,法兰克王国、保加利亚、阿瓦尔人、斯拉夫人等等,他也懒得去瞧了。
  反正到了地中海这里,到处都能看到这些罗马人希腊人蛮族人,这些人相比起大秦来,确实还很落后,有很远的路要赶。
  在这里,皇帝也看到了一些其它的东西,比如那些航行于红海、地中海的大秦商船,不仅仅是商人,也有许多野心之辈,那些沿海的殖民地,也并没有完全遵照朝廷的法度规矩,这里很野蛮,也就野蛮的发展着。
  如今这些殖民地的实力还不算强,但二十年后五十年后一百年后呢?到时这些殖民地只怕就不再会理会朝廷中央的管束了。
  将来到底是出现殖民地叛乱独立,还是其它什么的,罗成也管不着了。
  这些,也许并不完全是坏事吧。
  起码华夏走出来了,不再局限在中原那个圈子里,而且现在还是走在时代的前面,引领风骚。
  从中原到南海,从关内到西域,从高原到天竺,从中南半岛到昆仑海中群岛,再到红海地中海的殖民地,华夏人的脚步已经越走越远,遍地开花,到处扎根。
  不管是昆仑海那些蛮荒的群岛,还是北莽或东荒那片未开化的大陆,又或是中亚那争斗数千年的古战场,诸夏都降临了。
  也许百年千年之后,有的诸夏生根发芽,有的诸夏被异族屠灭或征服同化,但罗成相信,他今天撒下的这些种子,依然带着诸夏走的更远了。
  “我老了,想落叶归根了,不想继续游荡在外了。明天,我就动身起程,返回中原。我会乘船到信度港,然后再沿信度河到西域,再从那边经丝路走河西走廊回到关中。”
  “儿臣送太上皇东归!”
  罗成拍了拍长卿,“你就留在这里吧,我又还没死,等我死了,你再来送我最后一程吧。长卿,你在这边几十年,不错,继续保持,莫要一时起歪念,最终后悔。”
  “儿臣不敢!”
  “敢也没用,海中道虽有二十万汉民,百万人口,可这里是朝廷的道郡,这里的封侯、骑士、士兵都是朝廷的,你若是想造反又或是想割据一方,都不可能成功的,朝廷只要一道诏令,叛乱就会灰飞烟灭,切记!”
  长卿点头,“儿臣绝不敢有异心。”
  “只要你能安份守已,那么你就可以在这里安心当一辈子国王,你的子子孙孙也将与国休戚,大秦存在一天,你们就能继续当一天诸侯贵族。假若哪一天,中原大秦不在了,你们可以选择举起勤王大旗回中原讨逆,也可以选择就在这里坚起王旗自立,那时没有人能再拦着你们,但是只要中原大秦还在一天,你们就绝不可有此二心,明白吗?”
  “儿臣定牢记圣人训言,并传给子孙后代,永远铭记。”
  ……
  天宝六年,皇帝终于东返。
  君士坦丁堡,罗马皇帝听闻大秦太上皇不再西来,悲痛哭泣。法兰克王国上下听皇大秦太上皇取消了西行行程,也是悲伤不已,他们为自己的国家没能迎来一位东方的圣人而遗憾万分。
  天宝十年。
  皇帝用了五年时间,终于从地中海的埃及回到了洛阳。
  不过皇帝在洛阳只是停留了小半年,然后便又出京到了章丘,七十岁的太上皇选择远离京师洛阳,来到家乡承天府安度晚年。
  长白山下,那别墅庄园如林的功臣山上,新划出了一大片山谷作为禁区,这里是皇帝隐居之处。
  养养花种种菜,又养了几匹马儿几头牛,太上皇还养了一群猫猫狗狗,鸡鸭鹅群,甚至挖了几方渔塘养了许多鱼。
  没有华丽的宫殿楼阁,只有回归自然纯朴的草棚竹楼木屋。
  每天看看书、种种花草蔬菜,逗逗猫狗,不再关心军国大事,不关于朝廷人事,日子倒也逍遥。
  山中不知日月,太上皇在谷中一住就是十年。
  天宝二十年冬。
  谷外来了洛阳的使者,皇帝病重将危。
  皇帝病榻上给太上皇写了一封长信,信中回忆了许多往事,最后说自己幸未辜负太上皇,天宝二十年,依然盛世繁华。
  他还说身体已经到了极限,因此他决心效仿当年太上皇,提前传位禅让给太子,扶太子上马再送他一程。
  “这个傻孩子,他就是过于在意这些,所以太过操劳,才六十岁的人,就已经操劳成疾,病重将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93/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