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校对)第1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9/1095

  “郡丞,小子明白我只是个农家子,可我如今实在还是太年轻。”
  张须陀摇了摇头。
  “你小子果然还是太年轻啊,不过你这性子我倒是喜欢,有我几分年轻之时的风范。算了,不想就不想,也不用担心什么,张仪臣那里我亲自替你去说,老夫的面子他还要给几分的。你也不用担心张仪臣以后会找你麻烦,他是个聪明人,不会干那蠢事的,不过以后他肯定也不会那么用心用力的帮你就是。”
  “明白。”
  张须陀拿起杯子饮了口茶,他打量着罗成的脸,却见他面上并没有什么波动。
  “听说你现在在练槊?”
  “嗯,上次我三哥嗣业夺了王薄的马槊,送给了我,我每天早上练一会,不过没有人指点,就是瞎练。”
  “马槊是骑战利器,然若无良法训练,便无法发挥其真正威力。”张须陀指点罗成道,“何谓马槊?矛长丈八曰槊,马槊其实是长矛变化而来。”
  按他所说,马槊这种骑兵利器出现的时间并不算早,是在晋后五胡乱华那大混乱时代的产物,马槊也是和甲骑具装同时代的产物。
  西晋八王之乱,引发五胡乱华,从而中原陷入三百年动荡之中。
  战乱不止,兵戈不休,武器装备和战术等都在这个时代飞速发展。
  连人带马全副武装的重骑兵甲骑具装在这个时代非常耀眼,而随着人马皆甲的具装骑士出现,那么骑兵们就需要一种相对应的更锋利的破甲兵器。
  普通的长矛已经达不到这种需求了。
  于是乎,马槊出现了。
  马槊长度和长矛差不多,丈八。不是一丈八尺,而是一丈八寸,这个一丈也是汉代的单位。
  古语有云,七尺为枪,八尺为棍,长矛一丈零八寸。
  汉一尺相当于二十三厘米,因此丈八长矛约为两米四八,八尺高的男儿也就一米八四左右,并不是很夸张。
  马槊正是这个长度,将近两米五,在马上使用长度是绝对够了,但普通长矛的破甲能力不行,同时传统的矛杆也不够强。
  因此最后便有了马槊,马槊的槊锋更长,槊刃达到了五六十厘米长。同时,马槊的槊刃还是八面棱形结构,这种棱形的锋刃结构,最适合破甲。
  不管是两当甲还是鱼鳞锁子甲、明光甲等各种铁甲,在这种破甲棱槊刃之下,也是一击必破。
  而马槊的槊杆也由过去的普通木杆,改成了复合木杆。
  什么叫复合木杆,就跟后世衣柜板材一样的,采用的是复合技术。
  槊杆用的木料采用桑木中名贵的桑柘木,用细柘杆浸泡油晾干后,再用鱼泡胶粘合而成。然后还要横向缠绕麻绳,勒入槊杆,使其拥有横向受力能力,最后还要漆生漆,裹以葛布,最终形成一个整体的槊杆。
  光是一根槊杆,前后的工序几十道,需要三年的时间才能制成。尤其是其使用的材料,一根马槊的材料足够制作十架强弓。
  这样的马槊杆具要极强的硬度并带有足够的韧性,适合骑兵的具体冲锋力度,不易折断。
  配上六十厘米的八面棱形破甲槊刃,那真是所向无敌。
  “如果你要学槊,我可以教你!”张须陀主动道。
第138章
拜师
  张须陀就是一名马槊高手。
  据说隋军中用槊最厉害的将领,首推史万岁。史万岁是开国四大名将,光论勇武可称第一。一把马槊,那是无人可敌。
  张须陀曾经就是史万岁的部下,他的马槊虽是家传技法,可也曾得过史万岁的亲自点拔。
  “魏晋以来,但凡称名将者,莫不用马槊,且都是马槊高手。只有一些出身普通的将领,才会用其它。比如说本朝有两个大将不用马槊,一是右屯卫大将军麦铁杖,他擅用大刀。二是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擅用铁枪。”
  麦铁杖和来护儿两人都曾经是南陈人,麦铁杖早年还做过贼,勇猛而有膂力,一日夜能光脚跑五百里,后来加入隋军,跟随开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杨素东征西讨屡立战功,如今深得大业天子宠信,官居右屯卫大将军,一把金背大砍刀少有敌手。
  另一人来护儿也曾是南陈人,幼时家贫,后来游过长江投奔隋军,在开国四大名将之一的贺若弼手下任斥候,江南平叛中又随杨素征讨,屡立功勋,如今也同样是深得大业天子宠信,官居右翊卫大将军,一把缠铁枪出神入化。
  这两人有个特点,一是出身江南,二是出身普通,不是将门,也不是武家,属于那种天生力气较大十分勇猛可又只是半路出家投身军伍的,因此他们最后都没成为马槊高手,而是一个练了大刀,一个练了铁枪。
  而关陇贵族子弟们,基本上都习练武艺学习战阵兵法,每个人骑射本事那都是打小练起,因此人人都练马槊,没听说过哪个关陇贵族子弟不会马槊的。
  他们有条件拥有马槊,也有家传可得马槊技法。
  但如罗成这样的,以前接触不到马槊,现在有马槊了,也没有人指点教导。
  还有重要一点,马槊那是马上战技,这得先练骑术再练马槊,步下练可练不出什么,没有好的骑术,更别想练好马槊。
  张须陀南征北战东征西讨,不但久经沙场,战阵经验丰富,本身他的骑射本领和他的马槊功力也非常高。
  他主动提出愿意教罗成马槊,那真是求之不得的。
  “怎么,不愿意?”张须陀见罗成呆住,笑问。
  “愿意,当然愿意,一千个愿意。”这样的好事从天而降,岂有不愿意的。
  “既然愿意,那你给我奉杯茶,我就算收下你这个弟子了,以后你就是我张须陀的门生弟子。”
  罗成回过神来,连忙倒茶奉水。
  看着张须陀接过了水杯一饮而尽,他才慢慢平定下来。
  张须陀突然收他做弟子,只怕并不简单。
  想起刚才他说要为张仪臣义女做媒他拒绝的事情,估计也有几分关系。他拒绝了张仪臣,虽说张仪臣不一定就要为难他,可也不可能再得到他多少帮助,张须陀收他为弟子,这是给他最大的支持了。
  被张须陀欣赏的年轻人,跟张须陀的亲传门下弟子,这当然是有天壤之别的。
  “这段时间,你就先跟随在我身边,明天起,我传授你骑射和槊法。近身兵器,你有六叶锤,这个不错,近身格杀,是利器。作为骑将,近身的武器用钝器比刀剑更强。”
  “多谢郡丞。”
  “还喊郡丞,以后除非正式场合,否则当称我为师父。”
  “是,师父。”
  “好了,先回去休息吧,看你这样子也是还没酒醒,等明天,我正式跟大家宣布一下收你为弟子,你呢也摆几桌酒席,请大伙吃一顿饭高兴下。”
  从张须陀处回到营帐里,罗成还有些晕乎乎的。
  就这样成了郡丞的弟子?
  张须陀可是齐郡二把手,而且这还是关陇将门,他在军中人脉极广,虽非顶级的关陇贵族名门,但也是关陇集团的一员。能够成为他的弟子,他罗成以后在仕途之上,可以说是已经有了靠山了。
  想到这,他也不由的傻笑起来。
  “老五,你傻乐什么呢?捡到钱了?”
  老四正好进来,却看到罗成在那一人傻笑,不由的问。
  “没捡到钱,但比捡到钱还高兴。”
  “啥好事,说来听听,莫不是张郡丞刚喊你去是给你封官了?”
  老四就是个官迷,整天想着封官授职。
  “郡丞叫我去,是跟我说张县令托他做媒,想把他的义女许给我。”
  “还有这好事?”
  “我拒绝了。”
  “你不会是傻了吧,这样的好事还拒绝?县令的女儿啊,你怕不是真傻了,你不愿意那让给我啊,我愿意!”
  “你不是刚跟靠山村的刘屠夫女儿定了亲吗?听说刘三娘可是非常勇猛力大的,你就不怕她听到消息,会拎着两把屠刀过来把你大卸八块?”罗成笑呵呵的道。
  罗老爹在这个事情上晾了老四一阵子后,才终于找了个媒人去提亲。这事情一提就成了,罗家如今不比往前,家里有了六百里地不说,罗家老五还有了官身,老四那也是县衙里做事的,因此刘家人很满意,一口答应了。
  就等着选个好日子,然后下娉亲迎。
  一听到刘三娘的名字,老四立马就焉了。
  “可惜了,早知道有这样的好事,我就不用急着去提亲了,哎。”
  “哈哈哈。”罗成一顿哈哈大笑。
  “不对啊,你拒绝张县令的提亲,算什么好事吗?”
  “这个当然不算什么,我高兴是另有他事。刚才张郡丞已经收我为弟子,要亲自教授我骑射和槊法!这个,难道不值得高兴吗?”
  老四一听,眼睛放光。
  “握草,怪不得你瞧不上那几个老兵头的本事,原来你是早想着攀上张郡丞啊,高,老五你果然高。这当了张郡丞的弟子,以后这前途自然无亮啊。”
  罗成却不喜欢听老四这种什么都往歪处想的调调,“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9/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