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校对)第10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80/1095

  “朝廷还将新建里海舰队!”
  “朕希望在三年内,将十万名汉人百姓移民到海中道三郡,十年内,起码得移民五十万过去。”
  “若是当地的山民部落不肯归附臣服,可全力围剿,一人反叛,全家贬往中原为奴,一家反叛,全族株连为奴!”
  一位亲王,八百骑士,另外还将选出三百位有功之文臣将士,实封到海中道为分封诸侯,让他们动用自己的力量,协助朝廷尽快征服与开发海中三郡,把这块两海之间的海中道给稳固起来。
  “朕今年四十岁,已是不惑之年,身体也是感觉慢慢衰老,这江山要慢慢的交给太子了。”
  皇帝子嗣较多,到如今有三十多个儿子,在历代皇帝中不算最多的可也不算少的。
  这么多儿子中,大的如长卿已经十八,小的也有才一两岁的。
  皇帝已经不打算再生了,三十多个儿子,四十多个女儿,这辈子儿女足够了,多到有时候他都记不住有的儿女名字了。
  年满十二的皇子,皇帝已经给他们划地分封,为他们选派国官府官,代他们前往封地经营,年满十五,他们就要就藩之国,每年除了入京朝贡,或是皇帝特诏,是不许擅自出藩的。
  藩王出京,这是罗成定下的祖训,是为了避免皇子们干政或争位。同时,把这些皇子们分封到边疆,既能帮忙开拓边疆,同时也算是皇族宗室的一个保险,一旦朝中有乱,大秦皇家也不至于被一锅端了。
  若有逆臣谋反,宗室在四边,还可以举起义旗,号令各地诸侯、大臣们一起勤王讨逆。
  皇帝的布局,这些人来已经慢慢成型,好处也是看的见的,起码到现在为止,皇帝虽是子嗣众多,可却还没有发生过争储之事,朝中也没有形成过什么诸王党。
  “朕为太子扫平了许多障碍,削平了许多荆棘,也为太子订立了许多良好的制度,还为太子储备了许多大将、良才,就算是朕今晚一睡不起,朕也可放心离去了。”
  “圣人春秋正盛,怎说如此话语!”几位宰相听的有些心慌,总感觉皇帝最近的许多话,都像是在提前交待后事一样。可是他们见皇帝气色很好,也从没听说过皇帝身体有什么问题啊。
  皇帝在那里继续道,“从明年开始,朝廷的一些政策要开始慢慢转变,军队四处征战开拓将转向稳固疆域,所以从明年开始,各道都要罢撤宣抚、经略、总督、巡抚、观察、慰抚等这些临时大使职,恢复到三司使的常设制度,布政使司管理民政财务税赋,按察使司负责司法刑狱诉讼,都督使司负责军事兵马。”
  “官员三年一任,最多连任两年,家乡回避,这些制度得严格执行。”
  “三年之后,必须全面实行官吏官话普及,谁官话说不好,不论官大官小职高职低,一律撸掉。就算是对归附的土人蛮夷,甚至是在我大秦境内的奴隶,也必须得学会说大秦官话。”
  “以后,凡普天之下,日月所照,大秦疆域之上,只许说大秦官话,不说官话,不能当官,不能做吏,不能考科举,不能点兵募选,更不能封侯授衔。”
  听皇帝把说官话抬高到这种重要地位,一众宣政殿御前大臣们也不由的咋舌,看样子,皇帝真是铁了心要以无比郑重严肃的态度来推广官话普及了。
  会议结束。
  皇城司提督向皇帝禀报上了一个最新消息。
  麦加城被阿拉伯异教军攻破了,他们屠了麦加。而那位红海道经略使、左都督李世民,却人影都没见,他离开洛阳出发已经一年多了,结果现在还在波斯海的信度那边。
  据称,李世民在信度河口沿海地区,修建了五座殖民城堡,一开始是打着贸易商站的名义修的,信度国的人倒也挺欢迎的。可是现在他越修越多,甚至不顾信度人的反对,自顾自的修,甚至还开始从各地招揽佣兵,接收人口过去殖民。
  现在李世民已经开始跟信度军开战了。
  一个红海道的经略使兼都督,却在上任的半路上,跑到天竺信度国沿海大建城堡,搞起了殖民侵略,这也是神奇了。
  可让这位提督意外的是,皇帝知道后并没有表现出什么不满。
  “给李世民传旨,朕改授他为信度道左都督,授予他开战议和之便宜处事之权,可不经请示朝廷,先斩后奏,自由决定与信度国的战与和,并授给他对信度殖民地组建殖民地民兵之权,授予他选举保荐殖民地官吏之权。”
  “圣人?”
  皇城司提督愣住了。
  “李世民既然不愿意去红海当经略,愿意在信度玩泥巴,那朕就成全他,让他继续在信度殖民吧,朕可以授给他全权,也可以让远洋舰队协助他,但多余的支援就没有了。”
  “至于说红海那边,朕会另选派一位能干之臣前往主持的,麦加被屠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们再去打回来就好了,在那边,我们还有罗马和波斯这两个盟友。”
  “圣人为何如此放纵李世民呢?”
  皇帝笑了笑,“若是李世民真有本事把信度国给灭了,对朝廷来说这是大好事,如此一来,河中、大夏便有了一个出海口,西域也就大改变。就算他打不下,也没什么关系,打下来一些地方,建几个殖民地总能行的,也一样能够为我们的远洋舰队提供休息补给的港口,所以,就让他去折腾吧,反正这小子也确实是有些折腾的本事的。”
  皇城司提督心里暗暗想着,这李世民确实是能折腾,这一下子又为朝廷新增加了一个信度道了。
第1516章
焚书坑巫
  “人没有吃饱的时候,所有的想法只是如何吃饱。而一旦吃饱了,那想法就多了。”
  长孙无忌捋着短须说道,在他面前坐着一个绯袍官员,却是当今书法名家褚遂良,大学士褚亮之子。
  “平章的意思,下官不太明白?”
  “你现在秘书省,负责著作局,掌握图书出版发行这一块,你可知道陛下近日在宣政殿说要全面加快汉化之事?”
  褚遂良点头,“听说圣人说三年之后,所有官吏将士甚至是封侯骑士,都必须得讲一口流利的官话,否则后果很严重。”
  “没错,圣人要全面推行普及官话,目的何在啊?”
  “书同文,语同音。”褚遂良道。
  “不止这些,深层次的原因是要加快汉化,把我大秦疆域内征服的所有蛮夷戎狄全同化为诸夏。这是前所未有的大事,圣人雄心啊,一旦我大秦疆域内的所有人,以后都信奉昊天上帝,学习儒术,讲汉家官话,那么就再无什么华夷之分了,就都是同族一家。”长孙无忌笑着对这位书法上造诣极高,但当官这块却还不算太聪明的官员道。
  “你是秘书省主管著作局的,你们也得紧跟圣人的脚步,甚至要冲锋在前。”
  “平章要下官做什么呢?下官是管著作局的,不管官话推广啊。”
  长孙无忌气的拍腿,“你是怎么穿上绯袍的,没有一点悟性,真是烂泥扶不上墙啊,刚才我怎么跟你说的,推广汉语官话,那是为了什么?”
  “为了全面加快汉化,同化蛮夷,使的再无华夷之分!”
  “对啊,既然目的都知道了,那么再来看手段,是不是就很好理解了?推广汉话,仅仅是这个大目标的一个手段而已,我们还可以有其它手段加快达成这个目的啊,比如?”
  “比如?”褚遂良问。
  长孙无忌叹息一声,“真不知道为何圣人会如此重用你,跟个木头人一样笨。你是主管秘书省著作局的,著作局管的是什么?”
  “图书出版审编,还有对违禁书籍的认定和查处等。”
  “对啊,这是你们的职责,而现在呢,为了能够尽快的同化胡夷蛮人,那么大家就要一起努力。你们著作局,也要主动出击,发挥作用。比如说,对于那些记载非我华夏汉文明历史的关于蛮夷的书籍等,就得查处销毁啊。”
  “再比如,那些蛮夷们信仰的什么各种神明异教,也得取缔啊,对那些什么各种蛮夷传说故事,都得禁止啊。”
  褚遂良有些怔怔出神。
  “这不太好吧,蛮夷们也有历史,也有传说,甚至他们也有自己的神话传说等,这也是他们的文明啊,甚至在蛮夷的一些传说故事里,也有关于我们汉家的历史,可以相互映证的,如果这般销毁取缔禁止,那岂不是在毁灭历史和文明?”
  长孙无忌黑着脸冷哼。
  “你知道什么叫文明吗?知道什么叫历史吗?华夏与四方蛮夷戎狄的斗争与征服,这就是历史,文明终究是征服与融合。如果我们继续留着他们的文明与历史,那么这些人就永远融入不到我们之中,那么我们就永远得对立下去,反反复复,反反复复,战争和流血也将不断,这难道是好事?”
  “没有秦始皇的统一六国,没有秦始皇的车同轨,书同文,我们炎黄子孙都会不断分裂,内讧不断,又何来秦汉魏晋?我们如果不能壮大我们的族群,扩张我们的文明,那我们的历史也将难以保留和传承。”
  征服其它民族,毁灭他们的文化,灭掉他们的历史,将他们同化融合,这也是历史的进程,一个又一个的文明兴起与毁灭,分裂和融合。
  大秦,只是希望做一个主动者,做一个胜利者。
  “我大秦开国十六年来,东征西讨南攻北伐,打下了大大的疆域,是秦汉魏晋都不曾有过的大疆域,但我们还得稳固他,统治他,所以我们不仅仅要从军事上征服占领,还得从文明上毁灭和融合他们,否则,他们永远不会成为我们的一部份。你们著作局,得出力。”
  “可是这些书籍、传说、故事若是没了,那也就真的让许多历史永远消融掉了。”
  长孙无忌叹气,“你们负责去清查这些书籍传说故事等等,总之,先把这些东西找出来,然后你们著作局再组织人手收集整理,然后抄录几份,存储收藏到观文殿等皇家和朝廷的图书馆之中,封存保留,作为以后研究之用。然后将其它的,统统都焚毁封禁。”
  “这个事情不仅仅只是你们来做,朝廷各个衙门和地方官府都会全力来做这件事情,比如负责僧道等宗教管理的衙门,他们会负责把所有非官方认定的神、祠、寺庙、道观等统统取缔拆毁,所有淫祠邪神统统毁掉。”
  各地方甚至会把那些带有这些东西的地名啊山名啊都给改掉,把那些什么雕刻啊壁绘啊,也全都清除。
  这将是一场全面的焚书坑巫之举。
  其目的长孙无忌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就是要全面扫清华夷融合障碍。
  “世上至高至尊的神,唯有昊天上帝,这是我华夏自古以来的天帝,而我华夏的皇帝,都是天帝之子,是人皇。其余诸神,皆须由人皇册封颁授,非人皇风册封并承认的,都是邪神淫祠,都要取缔。”
  “那佛和道呢?”褚遂良问,佛教自汉代时传入中原,已经有了近千年的历史了,而道教自道家发展而来,到如今也是教派林立,影响巨大的。
  “必须进一步整改,其教义与原旨都要改,要融入到我们汉家华夏文明中来。”
  “道家也一样。”
  不管你佛也好道也好,都得承认世上至尊至高的神,就是昊天上帝,而大秦皇帝是天帝之子,人间代言人。
  不管什么神佛,地位都超不过天帝和人皇。
  现在虽然佛道还能存在,但已经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唯独儒教,现在独受朝廷尊崇。
  褚遂良再愚笨,这下也知道,随着焚书坑巫的全面开始,那么儒家儒术必然要全面推行到大秦的边边角角去了。
第1517章
开元二十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80/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