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校对)第10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59/1095

  “我捉了一些螃蟹,还有几尾鱼。”
  丈夫递给他一个柳枝,柳枝上串着一串大小不同种类各异的鱼,另外还用稻草扎了七八只螃蟹串起来。
  “田梗上又有螃蟹了吗?”阿螺连忙上前接过。
  丈夫点头,走到水缸前拿起葫芦瓢舀起一瓢水,开始揉搓脸。
  “这些该死的螃蟹抓都抓不完,到处打洞,弄的田埂几天不去就有好多洞,稻田里的水都漏光了。”丈夫抱怨。他们家的二百亩地,有些种桑有些种麻,还有些要种棉,剩下的则种粮,旱粟水稻,地差的田则会轮作点麦子。
  “我把这螃蟹蒸一下,再把这几条鱼杀了煎一下,再给你打点酒。”阿螺对丈夫道。
  “鱼还是炖汤吧,鱼不多,炖了汤大家也都能吃一点。”丈夫说完,擦干脸,倒掉水,走向屋里,“几个小兔崽子还没起床,也不知道帮忙做点家务。”
  “还早呢,让他们多睡会,尤其是大郎,晚上还用功到那么晚呢,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阿螺道。虽然大郎不是她生的,但这孩子对她虽不亲,可还算比较有礼貌,对她生的三个儿女也挺好,阿螺很满意。
  说话间,村长背着手进了院子。
  “阿远,收拾一下,吃过饭后到村头集合,县里的张县尉已经派人来传话,说让民兵明早之前,全都赶到县里集结报道。”
  男人愣了一下。
  “王叔,这稻子还刚栽下没多久呢,还是农忙季节,怎么这个时候县里要集结民兵呢?”
  头发花白的村长老王瞅着那些鱼虾螃蟹,笑道,“听说好像是要出兵新罗了,总之是有任务,阿远啊,又捉这么多鱼虾螃蟹呢,瞧着挺新鲜,正好下酒。”
  “叔,我让我女人把螃蟹蒸了,把这鱼虾煎了,咱们喝一杯。”
  “好,我去其它家通知了,回头提酒过来喝两杯。”老王头笑呵呵的应下。
第1486章
骑士
  等村长老王头提着一葫芦自酿的米酒过来的时候,阿螺家的六个孩子都已经起来了。手脚麻利的百济女人阿螺,还已经把那些螃蟹蒸的红通通,把那一柳条串着的鱼虾也全用香麻油煎好了。
  一壶米酒,再来上点腌萝卜干,配上这蒸蟹煎鱼,还真是香。
  大郎长的有些瘦高,嘴上有了一圈细须,他捧着个木碗稀忽忽的喝粥飞快。
  阿远给儿子夹了一条煎的香脆的鱼放到儿子碗里,“大郎,马上就要毕业了,有没有把握拿到学校的保送县学名额?”
  大郎埋头喝粥,对周边的事情好像隔绝了一般,父亲问了他两遍,他才嘟囔了一句,“张校长说我只要愿去县学读书,没有问题。但他觉得我的成绩,应当到更好的郡学去读书,说我们县还是太落后了些,但如果我能进郡学读书,那么将来参加科举,通过县试取得生员资格就容易的多。”
  高大的阿远一听这话,兴奋的一拍大腿。
  “你个小兔崽子,这是好事啊,郡县当然比咱们县学好,咱们毕竟是边疆,比不得中原呢。郡学的先生们都是有学问的,听说咱们郡学的校长苏教谕,还是个进士呢。儿子,好好读,争取进郡学。”
  大郎点了点头,夹起那条煎鱼放进嘴里,一口就咬下一半。
  吃完鱼,他看了眼父亲和村长面前的那几盘菜,“张校长说过些天想带我去趟郡城,带我去郡学给苏教谕他们瞧瞧,还说我若是能通过他们的考试,不但能够进郡学读书,而且在郡学读书不用学费,郡学食宿全包,而且还有每月六斗米、二百钱的廪膳。”
  王老头听了也不由惊叹,“那可是郡学的廪膳生啊,这可了不得。大郎,想不到你读书这么有出息,好好读,你要真是能进郡学,那么我做主,村里以后每月给你二斗米一百钱,若是你真能成为郡学廪膳生,直接给你每月六斗米二百钱。”
  “谢谢村长。”大郎道。
  阿远高兴不已,直接从面前的盘里一把夹起了四五条煎鱼给儿子。
  “儿啊,好好读书,咱们家祖上七八代都没出过一个读书人,更别说当官的,光宗耀祖就全指望你了。”
  “爹,我也想吃鱼。”
  六岁的二儿子眼馋的道。
  “你吃个球,念书念书你天天念到狗肚子里去了,就你那球样还想吃鱼?你要是再没长进,读完今年你就别读了,滚回来跟你老子我种地,赶牛屁股。”阿远看着这老二就来气,今年都已经读初小二年级了,结果成绩惨不忍睹,字也的歪歪扭扭,官话也说的荒腔走调,算个数更是错的离谱,根本就没心读书,整天就知道逃课捉鱼摸虾的。
  老二被骂的不敢吭声。
  阿远夹起一条鱼给还没开始上学的老三,“三娃啊,你以后进学了可不能跟你二哥学,你得学你大哥,只要你好好读书,今后天天有鸡子吃,爹还给你煎鱼吃。”
  十岁的大女儿看了眼鱼,低头站一边继续喝粥,作为女儿,她不但没资格读书,连上桌吃饭的资格都没,尤其是有外人在时。
  倒是五岁的二女儿还没那么自觉,“阿耶,我也想去读书。”
  “莫闹,女娃儿读什么书!”阿远直接摇头。说着,他给二女儿夹了条鱼,“到一边吃去。”
  老大吃完饭去上学,阿远还让阿螺给二儿子塞上鸡蛋。
  “这两个你路上吃,另外这四个你带去学校送给你们校长,张校长是好人呢,咱们要记恩要感谢人家。”
  阿远把自己跟其它三儿子的那四个蛋,也都给了大儿子。
  “爹,那个蛋是我的。”老二不服气。
  “你吃个球,再不肯用心读书,以后都别想吃蛋,老子把蛋攒起来还能拿到乡集上去换点钱呢,给你个球货吃完全就是糟蹋了。”
  大儿子带着六个鸡蛋上学去了。
  大女儿则去下地干活,刚栽的水稻得开始除第一遍草,施头道肥,还得保水。二女儿则负责去扯猪草。
  至于那个惹人嫌的二儿子,也不情不愿的去学堂了。
  老三则负责在家带老四。
  阿螺匆匆吃完,提着猪食去喂猪了,家里养的四头猪,也是家里的重要副业,不能怠慢了。
  屋里就剩下了阿远和村长。
  就着腌萝卜条配上蒸蟹和煎鱼,倒是挺惬意的。
  “王叔,咱们这次民兵集结真是要打新罗?”
  “听说是,好像是说新罗王死了,然后新罗国的贵族们不肯去中原迎接王世子回国继位,想要另立新王,你说这不是谋反是什么?所以咱们刘太守就下令,要召集兵马入新罗平叛呢!”
  “刘太守的命令?不是朝廷的命令吗?”
  “朝廷的命令还没这么快呢,不过管他哪的命令,总之就是有仗打了。这次估计要趁机灭掉新罗国,所以机会难得呢。要不,怎么也轮不到民兵上阵的。”
  阿远喝了点酒,面色发红。
  “是挺难得的。”
  “阿远啊,你平时枪练的好,是咱们屯民兵的长枪火长,这次机会可要抓好了,若是到新罗能立下军功,到时说不定就有机会转入三衙做侍官呢?运气再好点,说不定就能授衔加勋呢。”
  “要是能授封骑士就更好了。”
  骑士,这原本是指骑兵,但是现在骑士有了另一个让人羡慕的含义,就是由天子和朝廷授封的有功之军士,授给这些人军田为永业田,每个骑士还都会授给战马、武器等,并授给士官兵衔,在军中担任队正以下的队副、队旗手、谦旗、火长、火副等低级军职。
  这些骑士,便是府兵的进阶版。
  他们能拥有更多的军田,骑士一般是二百亩起,且都是永业田,甚至骑士老后,可以让自己的子弟参加考核,如果成绩优良,便可继承他们的田地、盔甲,成为一名见习骑士,在经历了战火考验,立下军功后,便能转为正式骑士。
  骑士们最重要的职责就是守疆卫土,他们有为天子和朝廷战斗的义务,他们需要勤练骑射武艺,维护好盔甲装备、养好战马,甚至这些骑士,会成为职业士官,成为军中基层骨干。
  骑士的田虽也要缴纳两税,但他们的田地都是永业田,是授给即为私有的。更别说,成为了骑士,还能拥有不少特权,算是脱离普通的百姓等级,半只脚跨入官吏阶级门槛了,拥有更多的上升途径和机会。
  “别说是授封骑士,就是能从新罗带上一二个青壮奴隶回来就很了不得了。”
  如今的奴隶并不便宜,如阿远家一家八口人,虽说有二百亩地,但是孩子们都还小,种这些地也是十分辛苦的,这还是因为不少地是种桑麻或是要休耕轮种,否则哪顾的过来。如果家里能多两个青壮奴隶帮忙做事,那确实要轻松的多。
第1487章
二转
  开元十四年。
  刘仁轨没有等朝廷的命令下来,便直接以紧急征召令,征召动员东明郡的郡兵和民兵。仅用了十三天的时间,刘仁轨便集结起了一支数量庞大的军队,并亲率这支大军向新罗开拔。
  当他们越过边境线,进入新罗境内时,这支军队的数量还再次庞大了几分。
  越来越多的人马加入到这支军队中来,东明郡的府兵和民兵虽然都已经受召出征,可依然还有许多人加入进来。
  这些人有的是沿途县乡的乡民们受地方官员命令,或是自发组织起来前来帮忙搬运粮草辎重的民夫,也有闻讯而来的商人们,想要承揽军需用品的买卖,更有许多一批批如闻到腥的猫一样赶来的小商小贩们,想要直接跟部队做点生意。
  当然,也有许多官员军将们的亲戚子弟们,也自愿加入,想以志愿子弟的身份随军,到新罗去挣点军功。
  军队不断扩大。
  进入新罗时,已经膨胀到了数万之众。
  刘仁轨干脆让人多打旗帜,对外宣称大军十万。
  面对这支铺天盖地而来的大秦天军,边境上的新罗阿达城守军,惊的面无人色。他们甚至都还不知道此时他们的国王已经病逝,也不知道和白会议的贵族们已经封锁了消息,秘不发丧,已经扶持了一位新的圣骨,正准备奉他为王。
  当刘仁轨派出的骑兵先锋到达城下,向城上新罗守将宣读新罗背叛大秦时,他们一脸不敢相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59/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