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校对)第10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58/1095

  金春秋只是真骨,而且年纪太小,确实无人肯拥他继位。
  尤其是新罗贵族们还有一个深层的担忧,就是认为金春秋在中原多年,早就成了秦人培养的一个忠秦人,若是让他做国王,他只会成为秦人的傀儡国王,会出卖他们新罗的利益。
  新罗面对着秦人在半岛上的日渐势大,也是忧心忡忡,又无可奈何,如今是无论如何也不甘愿国王是秦人选的一个真骨。
  大秦驻新罗大使馆。
  馆内,地下密室。
  驻新罗校尉正在与手下们在密室里紧急商议,驻新罗校尉还有一个暗中隐密的身份,那就是锦衣卫指挥使阶的驻新罗情报官。
  密室里的蜡烛很亮,校尉刘仁义拿起手里的一张纸条在烛前仔细的看着,不用看密码本,他就能直接译出这纸条上的密文意思。
  “和白会议的贵族们造反了!”
  “造反?”
  “他们封锁了金白净的死讯,还拦截了宫里送来我们这的消息,并且已经调兵前往封锁王宫,接着就要封锁全城了。”
  “他们想干什么?”
  “干什么?还不很明显吗,他们这是想要另立新君,不想迎世子金春秋回国继位了。”刘仁义冷笑几声,要说这些新罗人还真是胆大。
  金春秋的新罗国王世子地位,那可不仅是国王册立的,还是奏报大秦,由大秦天子正式下诏册封的。
  新罗国贵族们居然要另立新君,这就是谋反。
  “赶紧安排人,把这消息传递出去,一面上奏朝廷,一面送去百济。”
  百济道距离新罗是最近的,若新罗人真要造反,百济的驻军,也是能够最快反应的。
  “离我们最近的是校尉你的本家刘仁轨将军,他现在是百济道东明郡太守。”
  校尉刘仁义跟刘仁轨名字就差一字,不过两人不是兄弟,仅是名字相似而已。当然,刘仁轨确实是距离他们最近,也手里有兵的大秦将军。
  “刘仁轨将军会出兵吗?朝廷又会如何处置新罗?”几名锦衣卫道。
  刘仁义撇撇嘴,“我们的职责是盯着新罗的一举一动,金城这边有半点风吹草动我们就要第一时间上报,至于如何处置,那不是我们的事。都上街去,联系各自的暗桩线人,接下来,我要随时掌握金城的动静,一举一动!”
  “是!”
  贵族们还在忙着封锁王宫,拦截消息,却不知道大使馆这边早有自己的消息渠道,早在第一时间就掌握了情报,甚至连贵族们要另立新君的情报也是第一时间就知道了。
  当他们还以为封锁住了消息时,却不知道,一封密信,正通过各种隐秘的渠道层层的传递,很快就传出了金城。
  三天后。
  东明郡古龙城中,东明太守刘仁轨接到了这封来自金城的密信。
  他手下的参谋把密信翻译后,送到他面前。
  “新罗贵族们疯了,他们要造反!”
  刘仁轨瞧了瞧,冷笑一声。
  “老子早就在等这一天了,终于等到了。”
  “太守,这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啊?”
  “当然值得高兴,金白净一天不死,我们就没有理由吞并新罗国,现在金白净死了,那些贵族们也果然很愚蠢的在做蠢事,这不正是给我们发出了邀请贴吗?”
  朝廷吞并高句丽,已经有十五年,吞并百济也有七年了。
  经过这么些年,辽东和朝鲜半岛上,朝廷已经建立了稳固的统治。
  仅百济道一地,朝廷七年间,已经移民一百多万过来,现在百济道,百济人只剩下百万左右,汉移民一百多万,然后是高句丽人、突厥人、铁勒人等其它胡夷约百万,汉人数量上已经占优了。
  百济道有两万多的府兵,民兵更是有不下十万。
  刘仁轨在东明郡,既抓移民屯垦,更抓练兵备战,他早就料定,早晚有一天,朝廷还是会对新罗用兵的。
  如今,他终于还是等到机会了。
  扬了扬手里的那封密信。
  刘仁轨这位曾经的羽林郎大笑着道,“这就是新罗贵族们给我们的邀请贴,等了这么久,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在羽林宫时,皇帝不止一次的告诉过他们,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诸位,新罗贵族们谋反做乱,我等身为圣人派驻帝国边疆者,眼下正是为帝国、为圣人效忠出力的时候了。立即传令下去,以平叛堪乱之由,实行紧急动员法令,召集本郡内所有府兵、乡兵集结。”
  “太守,是否先上报朝廷,然后等上面命令?”
  “等命令?等到黄花菜都凉了吗?直接紧急动员,先杀过去再说,趁新罗人还没有做好准备,咱们杀他们个措手不及,若是运气好,说不定就凭咱们郡,就能攻入金城,平定叛乱,立他一个泼天之功,诸位,难道你们不想要这功劳?”
  这话一说,再无人反对。
第1485章
晨曦
  天微微亮,阿螺就已经起床了,她先去井边挑水。
  清晨,屯子中间的水井边上有不少和她一样早起挑水的女人们,大家随意的打着招呼,然后拿桶在井里提水,一边提水一边还会顺便交流点闲话。
  将两个大木桶都装满水后,阿螺挑起水往家走,足有百多斤的一担水挑在肩上,她却并不怎么吃力。
  一口气往家里挑了四担水,厨房水缸里挑了两担,然后往牲口棚里挑了一担,又往院门口的水缸里倒了一担,连续从井里提了二十多桶水,又挑了四担,身上也不由的有些微微出汗。
  顾不得休息,她放下空桶,便赶紧给棚里的那头牛的水槽里倒了一桶水,这是家里的耕牛,已经怀上小牛犊,用不了多久就会生产,为家庭新增加一头小牛,等养上一年多,这小牛也就能值不少钱了。
  阿螺还伸手帮这头母牛挠了会痒,把牛身上几只吸了一夜血正肚皮饱胀的牛蜱子给扯下来,扯去头扔在地上拿鞋底擦扁,弄的地上增加了道暗红。
  “好好吃草。”阿螺的话音里有些结巴,她是个百济女子,丈夫则是个中原来的汉人移民,丈夫来时带着三个年幼的儿女,因为妻子早几年病死,所以到了这边后,官府做媒,马上给他安排了一个百济女子婚配。
  成亲之前,阿螺都没有见过丈夫的面,完全就是听从官媒的安排,丈夫给她家送了一对大雁,然后几匹布一些米面,就算正式迎娶她入门了。
  好在阿螺的丈夫虽带了三个孩子,但人还年轻,也壮实,干活很卖力很勤恳。衙门给他们家分了许多地,连新嫁进来的阿螺也分到了十亩永业田,一家子有二百亩地。这在中原老家,是丈夫不敢相信的。
  虽然地有山地林地,不全是熟耕地,可那二百亩地里,足有五十亩是永业田。更别提,官府刚开始还免费租借牛和农具、种子等,又让大家相互帮忙,一起建立了屯庄,修了水渠、打井修墙。
  数年过去,阿螺跟丈夫也生了三个儿女,家里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了。如今家里有了一头自己的耕牛,另外还有两匹马。一匹是耕地拉车的,耕种旱地马比牛好使,而且马还能拉车。另一匹马则是丈夫的坐骑,丈夫因为年轻力壮,因此加入了民兵,是一名长枪手,每年农闲集训的时候,丈夫都会骑上那马出门。
  丈夫很喜欢那马,就算平时不用,也要求阿螺不停豆饼精料,每天夜里甚至还要喂一把夜草。
  给马喂水的时候,发现夜里给的那把草已经吃完了,马儿站在那打盹。
  从圈里出来,阿螺便开始烧水。
  今天不是旬休的日子,因此家里的孩子们一早要吃了饭去上学。
  家里六个孩子,丈夫带来二儿一女,她又跟丈夫生了二儿一女,这使的这个家里有了六个孩子,尤其是有四个把带的,这让丈夫总是很自豪得意,出门都觉得腰杆直些。
  最大的孩子已经十二岁了,他读完了初小,因成绩好,又上了高小,今年是高小最后一年,他的成绩不错,先生很看重他,说要保送他去县里官学进学。能入县学读书,就有很大机会参加科举县试考中生员。如果能中生员,起码以后也可以在县乡里做个小吏了。
  锅里添水,灶膛烧火。
  鸡窝打开,把养的一窝鸡赶出去寻食,伸手从窝里摸出了五个鸡蛋,最近鸡产蛋期,基本上每天都有四五个蛋捡。
  大郎正在长身体的时候,又是高小最后一年,读书用功比较耗费精力,丈夫交待每天给大郎煮两个鸡蛋。
  新捡的鸡蛋放好,阿螺挑出存放最久的蛋,她拿了六个出来。
  家里有五个男人,她希望给他们补补。
  大儿子吃两个,丈夫和其它三个儿子一人一个。
  至于她和两个女儿,不管是自己生的还是前妻生的,都没有。
  女儿们没有鸡蛋吃,也没有书读。
  丈夫虽然疼爱女儿,但总说女儿将来总是要出嫁的,会成为别人家的人,连姓氏前都要加上夫姓。
  屯子里的男人们,其实多是这样的想法,甚至就算同样是女人的妇人们,也其实都一样。
  两个女儿很羡慕哥哥弟弟们能读书,但也只能在兄弟们闲时把学校里学到的东西教她们一点,她们很聪明,一教就会,学会了自己的名字读写,也会做简单的加减算术,可就算如此,她们依然是没有机会进学堂的。
  鸡蛋煮好时,一家人的早饭菜粥也煮好了。
  白米煮成的粥里,加入了青菜,再放了一点点的盐和猪油,于是这菜粥便散发着一股极好闻的味道。
  家家户户厨房顶上的烟囱飘起袅袅炊烟,这时天也终于大亮。
  宁静一夜的小屯子也开始喧闹起来。
  丈夫扛着锄头走进院子,他也很早就起来了,起来后便扛着锄头下地转了一圈,去给家里刚栽种不久的稻田放水,查缺补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58/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