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校对)第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1095

  远处一道声音响起,然后罗锋看到几个少年向他跑来。
  有个少年跑的最快,一会功夫就冲到面前来了。
  长的憨头憨脑的,脑袋尤其显得大,细腿大脑,身子很单薄。一张脸满是菜色,可眼睛却很明亮,头发梳了两个发髻,像是顶了两个角。
  他欣喜的围着罗锋,“五哥,你回来了?”
  一旁的三叔道,“可不是回来了,小六子,你看你哥给你们带啥好东西回来了,粮食,整整一挑子的粮食,有谷子还有米有面呢,今晚你有饱饭吃了。”
  少年一听有饱饭吃,眼里闪光,猛的一吸溜,顿时唇上的两条长鼻涕又猛的吸进了鼻孔,吸完他还伸出巴掌狠狠一擦,完了那只手就要往罗锋身上摸过来。
  看的罗锋一阵恶寒,连忙放下挑子闪开。
  “小六,快帮哥挑一肩,这些粮食挑了一路,肩膀都压痛了。”
  在他的记忆里,这个吸溜着鼻涕的大头小子少年叫罗小六,也就是他同父同母的兄弟,今年已经十二岁了,却营养不良长的跟个大头娃娃一样。
  “哥,这些真的都是粮食,全是我们家的吗?”
  “当然,快帮我挑回家去。”
  罗小六围着挑子左瞧右看,确认果真是粮食后,兴奋的鬼呼乱叫起来。
  “哪来的啊,哥?”
  “先回家,一会跟你说,娘呢?”
  “娘在家织布呢,嫂子和小妹也在帮忙,我这就回去告诉她们去。”说完,小六挑起百多斤的担子就往回跑,小小的个儿结果却跑的飞快。
  秦琼在一边惊叹,“六表弟也是天生神力啊,小小个子,却如此大力。”
  “论力气,小六力气比我还大的多,这小子有点憨,但天生力气大,现在在帮隔壁王庄的地主家放牛呢,经常跟牛打架,而且从没输过。”
  “跟牛打架?”秦琼惊的嘴巴都合不拢了,“我这表弟还真是猛!”
  “哈哈哈,猛是猛就是有点憨,刚才正要跟他介绍表哥你,结果他就已经挑着担子跑了,二哥,走,前面那座草屋就是我家了,破旧了些,表哥莫嫌弃!”
  “哪里话,走吧,我还是小时候见过姑母一次,一晃也有近十七八年没见过了,不知道姑母她老人家身体可还好。”秦琼感慨着说道。若不是这次半路相逢,说不定此生都未必还会再见到这位嫁到章丘来的堂姑母的。
第14章
傻弟弟
  罗锋回到南山村的时候,正好是午时。村里在田间劳碌的人差不多都回来了,见到罗锋他们几个回来,都过来打招呼。
  尤其是罗锋几人的家人们,更是欣喜异常。
  如今朝廷官府动则征召民夫做役,而且往往没有时间限定。本来按朝廷的制度,百姓均田后要纳租调,服庸,这庸就是每个成丁一年要向朝廷服二十天的免费劳役,而服不够二十天则以绢布代庸。
  而现在实际情况则是课役不断,不但成丁常被征召,连刚满十六的中男都一样要受召服役,且一去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归返。南山村就有许多村民被征召走,离家最久的甚至都已经有一年之久还没回来。
  南山村位于长白山下,全村也就六十余家,按大隋的乡村组织,四家为邻,五家为保,百家为里,五百家为乡。
  南山村便是隶属于章丘县长白乡下的南山里,南山村和旁边的两个村子合编为南山里,乡里制度正是大隋如今乡村基层的核心,乡设乡正,里设里长。
  里类似于后世乡村的村委,在皇权不下县的中古时代,乡正里长们对乡村管理很重要。
  南山村很穷,六十户左右人家还分为三个姓,罗郭李三姓,罗姓占了半数三十户左右,郭李二姓则各只有十来家。村子只有一堵简单的矮小村墙,村墙外一条水渠环绕,青山绿水倒也环境不错,可惜就是家家贫穷,房屋低矮破旧,几乎清一色的茅草房。
  小六挑着担子跑回家,片刻后就又带着母亲罗秦氏以及嫂子妹妹们出来迎接,连带着三叔他们的家人也被他喊了过来。
  罗母是个瘦小的妇人,荆钗布裙,头发半白,满面皱纹,看着倒跟个六十岁的老太一样,可罗锋却知道,罗秦氏今年其实才刚过四十而已。
  她十五岁就嫁入罗家,在这个家已经操劳了二十五年,期间更是生了九子七女,生育数量惊人,到最后只带大了六子五女,在这个落后的时候,贫穷的家中都算是很了不得了。
  过多的生育和繁重的劳动,让这个勤劳的妇人早早的衰老了,腰佝偻着,人也十分的瘦弱,面无血色,似一阵风就能把她吹跑一样。
  “小五回来了?”
  妇人欣喜的上前,手抓着儿子左瞧右看,生怕哪里就缺少点什么。官府征召,一去就两月,罗秦氏没少担心。
  “娘,我好着呢,在涿郡挖河两月,然后就回来了,路上还遇到个好事呢,我们在长白山碰到蓝面鬼,然后把他们给捉了,县令重赏了我们……”
  蓝面鬼之名就算在南山村都是有名的,这段时间他们的恶名传的到处都是,罗母吓的面色发白,“怎么遇上他们了呢,没伤到哪里吧?”
  “放心吧娘,我们都好着呢,对了,幸亏当时遇到了历城的二表哥。娘,这就是历城堂舅家的二表哥,如今在右翊卫军府当兵,是右翊卫大将军来帅麾下的亲兵,这次正好从登州回家探亲,恰巧碰上蓝面鬼劫道,于是拔刀相救,一举擒下了蓝面十八鬼。”
  秦琼一直有些惊讶的看着秦氏,太衰老了,老到他都不敢相认。
  这时他上前一步,跪在秦氏面前,“姑母,我是秦琼,家父讳爱字季养,祖讳方太,曾祖讳孝达。”
  秦琼自报家门,秦氏一听就明白了。
  秦孝达是秦琼的曾祖,也是罗秦氏的祖父,论辈份,罗秦氏正是秦琼父亲的堂妹。
  “你是季养的儿子?”
  “是的姑母,我是秦琼,族中排行第二,我记得好像是十七八年前你还回过一次历城秦家省家,那个时候我才三四岁,姑母还抱过我呢。”
  这么一说,罗母倒是想起来了,二郎秦琼,这是秦家大宗长房嫡孙,当年自己回过家一次,那次好像是自己父亲过世回去奔丧,确实好像是抱过这个侄子,那时的他还才几岁大,一恍都十几年过去了,自那以后她也再没回过历城秦家,想不到今日侄子上门来,都已经这么大了。
  “哎呦,我的儿呀,快起来。”秦氏忍不住的流出了眼泪。
  小六在一边打量着秦琼,“娘,这是谁啊?”
  “小六,快来拜见你表哥,这是你从舅父家的二郎。”秦氏拉着小六上前,又对秦琼道,“儿啊,这是你六表弟,小时发热烧坏了点脑子,因此人有点傻。”
  小六却不以为意,只是打量着秦琼,“二表哥,你力气大吗,打的过牛吗,我力气很大,我帮隔壁王地主放牛,他家的牛没一头打的过我。”
  秦琼哈哈大笑,罗锋无奈,“二哥不用理会他,他就是有些长不大。”说着他拍了拍小六,“小六,哥在县城里给你带了些好吃的回来,你看是什么?”
  他从背上取下包袱,拿出一包干荷叶包着的吃食来,却是在县里买的一包胡麻饼,用羊油煎制的面饼,上面还撒了芝麻,里面甚至还有羊肉馅和葱。
  荷叶一打开,顿时一股香气迎面散开,小六猛吸鼻子不由的眼睛放光。
  “胡麻饼。”
  小六接过,拿了一个却没自己吃,而是转身递给了母亲秦氏,“娘,五哥买的胡麻饼,好香啊,你吃。”
  秦氏笑着对儿子道,“嗯,好香的胡麻饼,煎的真好看,小六你吃。”
  “娘你先吃。”秦氏不接,小六就不肯答应,无奈秦氏接过,小六还要看她咬了一口才笑着又拿起一个。
  第二个饼小六也还是没吃,又转身递给身后的一个小姑娘,“小妹,这个给你。”
  “六哥你吃。”
  “你先吃。”
  这小姑娘却是罗锋的五妹,家里最小的姑娘,今年才十岁,瘦的和根柴似的,面黄饥瘦,头发都枯黄着,看着让人心疼,这都已经入秋了,可姑娘却还只是脚踏着一双草鞋,几个脚趾头全露在外面。
  一包胡麻饼才六个,小六先给了秦氏和小妹一个,然后又给了两个嫂嫂一人一个,剩下两个,他又要给秦琼和罗锋一人一个。
  “你都分了,你自己不没了,你自己吃。”秦琼笑着推辞。
  “三娘和四娘呢?”罗锋见人群里没有另两个妹妹,不由疑惑的问道。罗家六子五女,大哥和二哥都是成婚了的,而三哥四哥还没娶亲。五个姐妹,也只有大姐和二姐嫁人了。
  正吃着胡麻饼的一个年轻妇人对罗锋道,“小叔刚回来还不知道,自公公和你们兄弟几个先后被征走做役后,咱家里连个壮丁都没,地也种不过来,家里的铁匠摊子也没人打理,早断了收入来源,而乡里又屡屡催缴租调和义仓粮,以前借的旧债都没还清,又没人肯再借新债,我们也是没有办法,后来才找人帮你三姐和四妹说了人家,好在挑的人家也还是不错的,人也忠厚老实,家里也算是殷实的……”
第15章
嫂嫂
  这妇人是罗锋的二嫂,二哥去年才娶进门来的,是隔壁下山村一个猎户的女儿,姿色普通,但性格还蛮温和。嫁过来后,对公婆都很孝顺,对小叔子小姑子们也不错。
  她的身上没有一件饰品,衣服洗的发白,还打着几个补丁,脸有菜色。
  罗锋有些沉重的点了点头。
  三姐比他大一岁半,今年十七岁多,本来这年纪应当早嫁人了的。不过罗家穷,一直为女儿筹措不出什么嫁妆来,于是便不免耽误了。四妹则比他小一岁多点,今年才十四岁多,本来还不到婚嫁年纪。
  可是现在家里困难,几个男丁全都在外,一时半会也不见回来,家里撑不住,于是有人来求亲,最后便只得同意了。
  秦氏擦了擦湿润的眼角道,“你三姐和四妹的婆家都很通情达理,知道我们家穷,也没要求什么嫁妆,还给了些彩礼。”
  大嫂在一边道,“你三姐和四妹的婆家都拿了三斗谷子做娉礼。”
  三斗谷子,很薄的礼,可话说回来,如今不比往年,现在这齐郡一带情况都差不多,劳役重,男丁都长期在外服役,地里抛荒,大家饭都快吃不上了,粮价也是水涨船高,这个时候的三斗谷子已经很实在的娉礼了。
  毕竟人家还没要求罗家给嫁妆呢,要知道,隋朝的民间风俗,女子出嫁是必备嫁妆的,甚至嫁妆多少还能决定婚后在夫家的地位。没有嫁妆的,在夫家就会没面子,也没有保障。
  现在两姐妹空着手出嫁,肯定也是很为难的。
  “小五,娘也是没有办法,你走后没多久,家里就断炊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