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校对)第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509

  “这士官讲武堂学制一年,分步科,骑科,工科。步科主要学习步兵做战,骑科主要学习骑兵做战,而这工科,则是主要学习工程土木,包括军中各种大型攻城器械及弩床、投石车的操作维修等,学成后,他们将分到部队中的工兵营,在战时专门负责挖濠,挖地道,铺桥,修路,扎营,操作大型攻城器械。所有的学员在校课程除了各种军事训练,还应当包括,战术学;战争史;军制学(编制学);兵器学;骑射学;筑城学(工程学);绘图通讯学;医疗学;基础国学,基础算术学。总的来说,这些人就是日后军队中的基石,未来一步步他们也将走上更高的军官位置。”
  在陈克复想来,既然要搞,就搞好点,一步到位。趁着现在,他还是大隋的将军,还有时间,那就搞一个隋朝版的黄埔军校出来。眼下虽然军中急需要军官,但是如果靠士官学校来培训,肯定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的。
  他这么做,也不过是借着这个机会,先把这个讲武堂办起来。目的不是眼下,而是未来。通过这样的一个机会,用士官讲武堂来批量的、快速的培养军队的基层指挥军官。
  在即将到来的乱世当中,兵是好弄的。随便破一个城,甚至上就能有上千、上万的青壮可以为兵了。但是光有兵,没有将却是不行的。
  而这个士官讲武堂,就是一个能用最短的时间,最快速的培养出大批基层军官的地方。自古以来,军官们都是在军队中成长起来的,都是一刀一枪从死人堆里领悟的打仗之法。
  等到大隋一倒,各地起兵,这军官也将成为制约军队实力的关键。要想弄到一批合格的军官,不外乎自己军队中成长起来的,收编拉拢俘虏其它势力的军官。
  但是按老法子,从军中提拔,对于没有底子的破军营来说,有些不靠谱。而收编拉拢俘虏的,怎么也比不是自己培养起来的,忠诚可靠!
  忠诚可靠,又有能力,这才是陈克复一心想要搞士官讲武堂的最终目的。
  李奔雷老爷子听陈克复口若悬河的讲了半天,好半天后,才疑惑地道:“大帅你办的这个什么士官讲武堂,是打算培养军队中的预备士官,还是打算培养科举进士啊?这招个普通小兵居然都要求识字,而且还要学习这么多的课程,这真的只是为军中培养班长而不是校尉、郎将?”
第137章
三级制度
  陈克复当然不是开玩笑的,眼看着大隋已经没有几年好日子,他当然得早做打算。现在他有兵八万,这已经达到了一个极限,他不可能再增加人数。而且以如今的情况,人数增加的再多也没有用。
  毕竟军队不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不是数字越大就越厉害。
  既然人数不能再增加,那么只有军队的战斗力增强。对现在的辽东军来说,最大的软肋,一是新兵太多,这个只要能坚持下去,他们就能通过战争,及未来的时间来磨炼出一批高素质的战士出来。但是另外的一条软肋,却不是靠时间和战争就能解决的了的。
  那就是如今东北军的军官问题,特别是底层军官问题。想来想去,陈克复也觉得唯有自己用新式的方法,来进行系统的培训,以期望在短时间内培训出一大批的基层军官。而且通过军校培养,他还能给这些军官们输入一些忠于他的思想进去,力争培养出一批忠于他陈克复的基层带兵军官来。
  至于李奔雷老爷子觉得他不是在为军队培养未来班长,而是在培养科举进士,他也只是笑了笑。既然来做,那就做好点,如果按照他的计划培养出来的士官,只要在战争中通过了战火的考验,那么这些人是绝对能胜任更高一级的职位的,甚至不断的成长,成为他的重要助力。
  而且一大批的有文化的军官,也能在需要的时候转为地方行政官员的。这对已经下定了决心要争夺天下的他来说,这也在为他未来培养预备官员。
  “老爷子,你想一想,如果在未来,一大批有文化,有理想,更加爱国,且没有多少顽劣兵痞习性的年青士官加入军中,担任最基层的士官一职。这些人不怕死,更勇猛,你说,我们为什么还要拒绝这样的计划呢?”
  “如果真的能做到你说的那样,那我为何要说不呢。”李奔雷笑了笑,不置可否,既然现在只是讨论,他也没有必要拿一些还在纸面上的东西来争辩。
  对于陈克复来说,这士官讲武堂只是他未来军官计划的一部份。
  “老爷子,士官学校是我们军队未来的根本,不过这是一个长期计划,所以我们可以放到最后。而我的这个计划中的短期计划也有,我计划在军中每团设军官教导连、师设军官教导团、司令部设军官教导旅。以教导连为例,团中抽调一定数量的优秀班排长为教员,然后设置几个学员排,平时培训士官、班长。”
  “也就是说,进入教导队训练的基本上全是久经考验的,晋升了士官军衔的老兵,包括各班现任班长;战时这些在教导队训练的士官一部分充实到基层战斗部队,一部分由团部直接指挥,通常在最关键的战斗中充当尖刀或预备队,这样的预备队全由士官组成,战斗力也必然将是最强的,这就能很好的解决我们目前全军新兵太多,没有关键强战斗力部队的问题了。”
  “教导部队不同于士官讲武堂,受训士官们依然是战士,战斗的时候他们也依然要冲上去,只是这些人是随军学习。不过,非到万不得已的时候,这些学员不能把他们派上危险的战场。一个团哪怕其它营都打光了,只要还有这个教导连队还在,这支部队就垮不了;反过来,教导连一旦打光了,恐怕这支部队就只剩下一个空壳了,因为他们的脊梁骨已经断了。”
  老爷子点了点头,陈克复的这个办法可以说是确实不错,即能培养士官,也不会削减部队的战斗力。而且有这样的一个完全由士官组成的教导队,关键的时候,其所能发挥的作用也是十分大的。
  “你这想法不错,一个班最少有三个士官,轮训一次只抽调一个的话问题不大,我看行。那接下来的教导团、教导师都是这样的吗?”
  “各师设教导团,教导团专门轮训师里的现有副排长、排长。教导团也实行轮训制,即以三个月为一期,轮流抽调训练下属各部中的副排长、排长。从军中抽调有经验的尉级军官为教员,教导团设三个学员营,由学员们担任各级班排长职务,并从全师中抽调素质最好的士兵,人数依然为每团2000人,战时,这个团将成为全师最强的预备团。”
  “而在军部,我们将建立一个教导旅,教导旅的任务是轮训整个东北军中的副连长、连长。教导旅将专门从军中抽调有经验的上尉及少校级军官为教员,对所有军中现役副连长、连长们进行轮训。教导旅下辖两团八营,总人数为五千,除各级受训的连长,还将从整个东北军中抽调素质上佳的士兵们调入教导旅。所有受训的副连长、连长们担任教导旅的连排级主官。战时,他们将作为全军的总预备队!”
  “轮训连、排长一般为1~3个月,培训班长一般为4~6个月。训练内容主要是战术、骑射、和文化知识。要求学员经过训练具有较好的战术水平、战斗能力和组织指挥、训练、管理部队的能力。从长远来看,这能为我们整个加强部队的底层军官能力。而从短期来看,也能解决目前我们整个东北军兵力虽多,却因新兵过多,而战斗力严重下降的问题。”
  老爷子想了半天,感觉这事虽然听起来十分新鲜,但仔细想想,却没有发现有哪里不靠谱的地方,也就点了点头道:“反正新增加的只是几个番号编制,人员也都是从各军中抽调,军队的数量也并没有增加,我赞成你的这个计划。不过,明天部队就要赶赴辽水战场了,我觉得暂时不要先公布这个计划,还是等这次伏击战打完再说,你觉得呢。”
  陈克复微笑着道:“这当然没有问题了,我也只是先征求下你的意见。既然你已经同意了,到时我再做一个详细的计划,等下场伏击战打完。我就会将整个计划在司令部军议会上提出的,到时再听取一下大家的意见,将整个计划再完善一下。”
  老爷子静静地听着,看到陈克复如今虽然完全掌控了整个东北军,但很多时候并不会一味的独断专行,而是常常在会议上拿出来大家一起商议,心里也是很高兴。看着陈克复的眼光里更加的满是深深的关切之意。
  对于这个年轻的上司,老爷子更多的时候都会不自觉地把他当成了自己早已经阵亡的孙子。
  感受到老爷子眼中的关切之意,陈克复的心里也流过一阵暖流。尽管如今他已经在辽东一次又一次的胜利,而且更是在短时间内一次又一次的升职。如今早已经是比李奔雷老爷子职位高了许多的朝中重臣,但是面对着老爷子,他依然能从对方的眼中看出,很多时候老爷子都并没有将他当一个上司看待。
  更多的时候,老爷子还是把他当成了当初初建破军营时,那个半懂不懂的毛头将军,一个半是徒弟半是孙儿样的看待。
  “破军,老头子我知道你的不凡,你不同于我这样的丘八,你注定了是要取得一番非凡的成就的。自你受命组建破军营以来,这一路我也都是看着你走过来的。这辽东的刀山枪林,血雨腥风,一路上你越来越成熟了。特别是现在,很多东西都是我这老头子永远也不曾会想到的。我已经教不了你什么了,如今你的看法早已经比我看的更远,更有深意。但是我还是要说,你正年青着,今后的路还长着,不管如何,以后只要还能用得上我这把老骨头的,你就尽管直说,只要我能帮得上的,我一定会坚定的支持你的。”
  陈克复微微笑了笑,“在我的眼里,您永远是那个当初我刚建破军营时,对我不吝教诲的老爷子。你不但一直是我最好的左膀右臂,而且很多时候更像是我的亲人,和我在涿郡陈家庄毛伯一样的亲人。我们之间,永远不需要这么客气,有麻烦了,我肯定第一个要找你帮忙的。”
  “破军,那破军讲武堂就不办了吗?我觉得这个讲武堂对军中新提拔的军官们还是很有作用的。”
  “办,肯定要继续办了。办士官讲武堂,我们是从长远打算,在军在组建教导连、教导团、教导旅则一是为了加紧轮训现有的班、排、连级军官,二来也是为了能让各部有一支精锐的预备队。”
  “但是讲武堂不同,讲武堂是我们专门用来培训中上层军官的。我打算在非战斗时,开设营级军官培训班、团级军官培训班,以及旅长以上的将军进修班。和士官讲武堂一样,我们的破军讲武堂将分步、骑两科,分级对军中所有现役中上层军官进行培训,增强他们的战术水平、战斗能力和组织指挥、训练、管理部队的能力。也省得这些家伙一有空闲时间就总要给我惹点事情出来。”
  老爷子温和的笑了笑,“老头子我会全力支持你的,时间也不早了,你也早点回去休息吧。明天五更一到,可就要大军出动,赶往辽水了。真希望打完这一仗后,辽人就老老实实的不要再来惹我们了,也让我们在这辽东好好地过一个冬吧。”
第138章
会猎辽使
  大业九年八月十一日,辽东大梁水至小辽水之间的茫茫的山区,一个高句丽的信使从初升的金色太阳晨光之中,急急的骑着一匹战马从金光之中猛的冲了出来,拼命的夹着战马,沿着山路一路狂奔!
  高句丽骑士和战马此时都是全身淌汗,如同刚从水中捞起。那骑士虽然一路拼命的狂奔,但是此时却已经是穷途末路,在他的背上斜斜的还插着两支白色的羽箭,就连那战马的马臀之上也还插着一箭,连人带马,此时都已经流淌了不少的血。再这样下去,用不了多久,连人带马都会在力竭之前,先就血尽而亡了。
  “再坚持一会,再坚持一会就到前面的山城了。王爷的加急密信一定得送到渊太祚将军的手中!”那骑士一边策马狂奔,一边嘴里还在轻轻地念叨着。
  这骑士却是高句丽荣留王高建武派出的加急信使,当日辽东城破,高句丽带着千余人在手下大将高明的断后掩护之下,惶惶向东逃窜。却不料在城东,隋人早已经布下数千人马埋伏,接战之下,千余人马伤亡惨重。
  好在出城之后,就有手下心腹出策让他与一位身材差不多的士兵更换了盔甲衣服。被伏击之下,他在一众忠心亲卫的护持下,趁着隋军围攻那假扮他的士兵时,骑马狂奔。最后等到了大梁水河边之时,身边存活之人不过二三十人,眼看隋军又至,无奈之下只好跳进了大梁水之中。
  历尽艰辛,荣留王高建武总算是逃脱了隋军的追击。待到天明之后,总算赶到了大梁水南边高句丽人的山城之时,高建武长叹一声终于把命捡回来之时,也想起了辽东如今的局势。沉思一会后,当即让书信数十封,让那山城主紧急派了数十骑兵带着他的信向辽东城附近各山城传信,通知辽东城已失,让他们加紧防范隋人。
  写完信之后,高建武更是不管多留,带着从山城临时征调过来的百余骑兵,又一路的向南奔去,一路上,只要是路过有兵马的山城,他必定写上数十封书信,让当地山城派骑兵向辽东城送信。
  等到数天之后高建武,赶回鸭绿水河畔的高句丽大城国内城时,他总算是不再跑路了。到了国内城第一件事,他还是征调了一队百人的骑士,带着他的亲笔信,往辽东各城传信,这次不但给辽东城附近的山城城主将军们写信了,连辽河最上游的大城扶余城,最下游的卑沙城都写了信。
  如此不断的派出信使,为了也是防止隋军的流骑拦截,只好多派人马,以期有冲过去的。
  山林之间山路崎岖,那路旁不时伸长到路上的枝条,划过骑士的脸庞,留下数道血痕。
  高建武所料的没错,对于他送信的这招隋军早有准备。在辽东城破当日,罗林就已经受令从司令部所属的独立轻骑兵团中抽调了数百精锐的骑兵在大梁水和小辽水一带游骑巡逻,严防有辽人北上。
  高建武之前派出去的数批信使,人数多达几十人全都在刚过大梁水之时,就已经遭了隋军的伏击全灭了。这次这个骑士之所以能冲过了大梁水,冲进了山区之中。完全是因为这次的信使完全是国内城的辽人精骑,且这次更是直接出动了百人,虽然刚渡过大梁水就被隋军伏击,但是混战之中,还是有数骑辽人信使冒死突围了出去。
  那披着黑色战甲的隋军游骑,如同山林之中的野狼群一般,任他们如同用尽各种办法掩藏行踪逃跑,可是却始终逃不出隋骑的追踪。
  在辽骑的前方,小辽水的东岸,一队队的黑甲骑兵正在列阵,人数足以数千。当前一面大旗迎风招展,却正是绣着辽东军独立侦察团。这是一支以破军营老兵达到了三分之一,又从整个辽东的隋人之中,挑选出了一千多人的山地猎户出身的民壮辅兵们组成。
  团长由陈克复指任的张勇破格担任,他的三个弟弟担任了四个营长中的三个,这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荣誉,不但破格从原来的队正升到了上校团长,而且三个伙长弟弟也都升任了中校营长,这让四兄弟对于陈克复的知遇提拔之恩更是无以言表。几个山东山里猎户出身的兄弟,都指天发誓,一辈子要忠于大将军陈克复,以报答这份知遇之恩。
  就在刚刚,张勇收到独立轻骑兵团快马发来的信息,说是有百余辽人精骑趁夜突过大梁水,北上而来。虽然独立轻骑兵团的弟兄们围杀了大部,但因为轻骑兵团的大部人马都在先前调回了辽东城,他们人马不多,并没有完全击杀过河的辽人,如今正有十余骑漏网之鱼往西北面而来,请求他们侦察团的人马阻杀辽骑。
  穿着一身黑色的轻便皮甲,独立侦察团团长张勇策立马上,看着这两千属于自己的人马,心潮澎湃。
  “弟兄们,刚刚轻骑兵独立团的人马发来快报,说是有十余辽人骑兵突破了大梁水的防御,已经奔西北面来了。诸位,我独立侦察团蒙大将军恩赏,将我等独立一军,并特加侦察二字,此是希望我等为大将军辽东军司令部之耳目。这侦察警戒本就是我独立侦察团之分内之事,现在,辽人骑兵已经过来了,这些人肯定就是高建武的信使。”
  “大将军带着的大军已经出动,此次作战极其重要。我等侦察团奉命前出,负有重大使命,在大将军击败西北面之渊太祚之兵马前,必不能放过南面高句丽之一兵一卒渡过小辽水。就是一只鸟要从小辽水飞过,那也得先经过我们检查,看过是公是母才行。”
  “各位弟兄们,你们其中也有不少过去是跟着大将军,跟着我的老兄弟了。今日是我侦察团成立来的首战,无论如何,也得做到完美。本团长有功赏,有过罚,绝不食言。全团听老子命令,以连为单位,除张猛的第三营人马在小辽河布防外,其余三营人马,全都随本团长出发,务必将所有的辽人搜捕出来,一个也不许放过。不管军中军官士兵,不问死活,只要拿下一个辽人信使,本将许他赏钱二十贯,出发!”
  天空满是朝阳,山林之中不时传来鸟鸣兽走,只是随着张勇的一声令下,一千多人马分成十几个部份,骑着战马开始四下搜捕,对于这侦察团大部份猎户出身的官兵们来说,要在这山林之中搜寻到十来个骑兵,还真不是什么太过于困难的事情。
  而且团长还许下了这么重的赏赐,一个人头可就是两万钱,没有人会嫌钱烫手。一个个的侦察团官兵们如同打了鸡血一样,纵着战马四散分开,惊起鸟兽无数,寻着那一点点的蛛丝马迹搜寻起来。
  辽人的信使虽然也都是挑选出来的精锐,但是过大梁水时就激战了一场,逃出来的人大都受伤,又纵马在崎岖的山路之上奔驰了大半个晚上,此时基本上也都已经是狼狈不堪。
  后面就是怎么甩也甩不掉的隋人追兵,辽人骑兵们四散分开,也都是顾不得太多,只管向着西北方向狂奔。根本就没有想到,就他们这十来人,隋军居然在前面还派出数千人马在张网以待。
  在距离小辽水还有数十里地的时候,辽骑终于撞进了隋军侦察团的包围圈中。那些猎户出身的侦察团骑兵们,端着手中的强弩,犹如在对付着一头猎物一样,无情的将手中的弩箭,射进了辽人信使的胸脯之中。反正团长有令,不论死活都能值上二十贯钱,那就没有必要费劲去抓活的。又不是打猎,抓到活的,不用折损毛皮可以换上更多的价钱。
  金一男是国内城中高句丽军的一名幢主,手下带着一百人骑兵。此次他就是这支骑兵部的首领,一路奔驰到此,他已经感觉这次的任务已经失败了。
  战马早已经中了一箭,他本人也中了两箭,一路狂奔了这么大半夜,流淌的鲜血早已经让他感到一阵晕炫。战马一声悲鸣,前肢跪地,整个马身都向前栽去,金一贞慌乱之中连忙摘蹬滚下马去,摔了个七荤八素。一条左腿也是疼痛不已,他伸手摸了摸,这条腿已经腿骨折断了。
  看着倒在地上口吐着白沫的战马,还有那疼痛不已的断腿,金一男从怀中掏出了送往扶余城的书信。半躺在山林间的草丛之中,他的口中咳出数口鲜血。
  远处一群飞鸟自林中飞起,还有几只小兽自那林中奔来,自小在山林中长大的金一男知道,那边有不少人马过来了。不用说,来的肯定是隋骑,低头又看了看手中的信,荣留王派子这么多人马来向北面报信,而隋人居然在这里前后伏击他们,手中的信肯定十分重要。
  听着那林中开始传来的马蹄人声,金一男颤抖着将手中的数封急信全都撕成了碎片,一张嘴,一仰脖,和着口中的血艰难的咽了下去。刚刚咽下书信,他的脸上也露出了一点点的笑容,一支锋利的弩箭自远处的林中飞出,一下子凶狠的钉入了他的肺中,金一男的眼神渐渐涣散,最后只听到一句隋人的话语,“中了,这二十贯钱是老子的了。回去后见者有份,少不了分润大家一份的。”
第139章
辽东副帅
  扶余城,高句丽最西北部的门户要塞,同样也是高句丽最强的辽河防御线最西北方的重要要塞。依托辽水,高句丽人沿着辽河东岸,北起扶余城,经过盖牟、金山、辽东城、安市、白岩、建安、直达辽东半岛海边的卑沙城,建立起了一条完整坚固的辽河防线。
  整个防线,要塞级的山城就有三座,分别是整个辽东地区的第一要塞辽东城,以及高句丽人的西北门户要塞扶余城,还有高句丽人重点防范中原王朝从山东浮海东进的卑沙城。
  次一级的大坚固山城也有五座,俱是周长三千步以上的大城。而在这八座大城之外,整个辽河东岸,辽人依托着山隘关口,修建了密密麻麻多达一百多座的大小山城,来防范中原王朝,以及东北的各个草原民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5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