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校对)第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509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等最终停了下来的时候,不少的士兵们都有些激动的涨红了脸,从没有如此刻般,是这么的认同着辽东军这个团体。
  陈克复站在阅兵台上,好一会才平复了激动的情绪,大声的道:“弟兄们,我们来自山南海北,我们来自五湖四海。我们战辽水,再新城,再战辽东城,一路上经历了多少大战。在这辽东之地,我们的一万勇敢的破军营战士不但越战越勇,而且也越战越多。如今我们的破军营成了辽东军,更是拥有着七万多的兵马。我们兵强马壮,我们将为华夏,为大隋,我陛下开僵拓土,荡平四方!”
  “现在,本将,为三军授军衔!”
  军乐部再次奏响激昂的军乐,在军乐声当中,首先由辽东军副司令李奔雷,辽东军司令部参谋长李节两位军中二三把手,亲自为陈克复佩上军衔。
  两位重装骑兵战士迈着整齐的步伐,各将一个用红绸盖着的托盘端到陈克复的面前。在万军之前,李奔雷和李节共同掀起红绸,每人从中拿起一块黄金打造的金质肩章军衔。那肩章上面被军中工匠营手艺最好的金银匠人,手工打制的四颗珍贵的金黄色宝石星。
  李奔雷和李节每人拿着一个,走到陈克复的面前,行了一个礼,然后各自将手中的金黄宝石四星上将军衔肩章佩在了他的左右肩上。
  那身豪华珍贵的亮银麒麟明光宝甲,原本就是银白耀眼,此时在右肩之上,却又点缀上了两片金色耀眼的黄金上将肩章,一时更是让陈克复整个人显得威武起来,充满着大将军的威严。
  陈克复抬起右臂,捏起拳头,重重地在自己的左胸之上敲击了一下。
  等到互相礼必,陈克复转身回到正中间,李奔雷和李节退下,又是两位威武的重装步兵手捧着托盘上来,这次的托盘却是银色的。
  一旁的军乐团中,一位有着洪亮嗓门的汉子大声地唱道:“请大将军为辽东军副司令李奔雷、辽东军司令部参谋长李节,两位将军授中将军衔!”
  揭开红绸,托盘里面躺着两枚银白色的银色三星中将军衔,陈克复拿起军衔,笑着为李奔雷、李节二人郑重的佩上。李奔雷激动的郑重一致礼,对于这位年过六十的老将来说,权势并不是他所追求的。年纪越大,名利之心也越淡了,特别是他还在晚年一下子丧失了三子二孙的情况之下。对他来说,只求在剩下的日子里能杀死更多的辽人,就是他的心愿了。
  只是碰到了陈克复,这个让他感觉就如同自己孙子一样的上司,让他感觉那丢失的亲情又回到了他的身边。特别是陈克复对他那么的信任,如今又将他提为近十万大军的副司令,手上更是还兼掌着一个旅的重步兵。这让他早已经看出陈克复对同是军中副手李节不断打击架空的时候,对陈克复对他的这份信任更是感激不已。
  相比李奔雷老爷子的激动,以及对军衔的那种神圣的感觉。李节在被陈克复亲手佩上了银质中将衔时,并没有什么激动的。在他看来,这军衔,不过又是陈克复所想出来绕过目前军中已有军职的一个法子罢了。
  陈克复新立了军衔,就能不断地给投靠他的军官升衔,却不用担心没有官职可用。而对于他们这派人,却能轻松的将们更好的排挤出去。所以,对李节来说,虽然看似表现上他得到了军中仅次于陈克复的军衔,但是却并没有半点高兴之色,只是平静地看着眼前的这一切。
第119章
金银铜铁
  北城大校场之中,数万将士看着陈克复及李奔雷和李将三位军中最高将领的肩膀上佩上了肩章,那铠甲之上明亮的那两个点缀,让底下无数的将士们为之神往。
  什么时候他们也能挂上这样的肩章啊,哪怕不敢奢望挂上全黄金的四星上将衔,但是偶尔做梦,在梦中能挂上纯银的将军衔也是好的啊。
  正式被授予了军衔的李奔雷和李节心思各异的站在陈克复的身后,两位负责仪仗的军士捧着空了的托盘走了下去。六位同样手捧着争色托盘的仪仗军士挺着胸走了上来,军乐队中那位负责唱喝的大汉大声唱道:“请大将军为各师长授少将衔!”
  作为第一批被授予军衔的少将,此次只有六个师的师长得到了这个荣誉,现在辽东军新建,除了六个师长外,其它诸如司令部本来应当有的一些高级职位并没有授人。眼下能得到少将衔的只有六位师长,而现在五师师长刘铁柱,和三师师长胡海都各有任务不能出席今天的授衔仪式。
  随着一长声腔调,第一师师长毛翊、第二师师长鲁世深、第四师师长张合,第六师师长陈贵,俱穿着各自最漂亮威武的铠甲神色庄重的走上阅兵台。
  “敬礼!”
  四人唰的一声右手握拳,重重地敲击在自己的左胸之上。
  陈克复对着四人也回了个礼,眼中满是高兴和激动,这些都是自己的嫡系心腹啊,而且他相信通过这次的整编之后,以后毛翊他们在军中的威望肯定能上升不少。
  仪仗兵们捧着托盘站在陈克复的身后,李奔雷和李节掀去托盘上的红绸,一人拿起一个肩章,捧到陈克复的面前,由陈克复在一左一右的帮获得少将衔的师长们佩上。
  对于将军级的将领,此次所有的军衔都是由他来亲自授衔,以此也在全军面前,彰显他全军主将的无上权威,让所有人知道,整个辽东军当家做主的人是他。他要在这支军队一成形的时候,就将这个念头牢牢的植入到所有的士兵心中。
  少将衔为正师级军官的军衔,而副师长、师参谋长、旅长等军官,依照陈克复拟定的军衔条例,也只能是授予准将军衔。而且陈克复还将军衔与军职挂钩,基本上高级的军职都是一职一衔,只有是拥有该级军衔的军官才任担任这一级的职务。如果一个副师长想任师长,除非先晋升少将衔,要不,他就没资格任师长。同样的,一位少将衔的将军,是不可能去担任一个副师长的职务的。这样一来,就十分明确了各级职位及军官的顺序,也很好的保护了军中老军官的利益。
  “恭请大将军授准将衔!敬礼!”
  准将衔的军官就要多上不少,凡副师长的军官及正旅级官员皆授准将衔。辽东军六个师,两个旅,每师一位副师长、一位参谋长。此次获得准将军衔的高级军官一共有十二位将军,两个旅的旅长由陈克复和李奔雷两位正副司令担任。这些人可以说包括了原来军中的正五品及从五品,而这次有了鹰扬府的新空缺后,陈克复基本上将这些人都改成了正五品官职,除了李节的人外。
  军乐队一通奏乐,除了四个领军在外不能出席的军官外,八位新出炉的准将一个个高兴地走上前台。
  此次获得准将军衔的十二人分别是,一师陈风、沈光,二师陈青、陈林,三师陈火、刘威,四师张彪、王彬,五师陈富、何大勇,六师陈山、崔石。除去陈火、刘威、陈富、何大勇,其余八人也同样是迈着矫健的步伐登上了阅兵台。
  今天的授衔仪式搞得这么隆重,让这些军中大将们也一个个感到十分的荣耀。当将军,带万人,哪一个不是想获得这种在数万人之前获得荣誉的机会。
  纯银的准将衔被陈克复一一的佩在了他们的肩膀之上,对着这两个小小的银章,每个人都感觉喜欢的不行,不时的扭头看着,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获得了准将的军衔。
  对于这八人来说,在军衔制度出来以后,准将就意味着是一位将军,而准将以下则不能再称为将军,而只是一位校官,这多少让他们感到自豪,这近十万大军之中,他们是那仅有的十多位能称为将军的人。全军自陈克复起,一位上将,两位中将,四位少将,十二位准将,一共不过十九位将军,而他们就是其中一员。
  “恭请大将军为上校级军官授衔!”
  团长,副旅长、旅参谋长等军官皆为上校衔,辽东军一师四团,六个师就有二十四个团,另外司令部还有两旅四团,还有一个轻骑兵团,昨天又新建有一个司令部侦察团,全军上下共有三十个团建制,不过副旅长和旅参谋长职都空缺,此次获得上校军衔的不过是三十个团长。
  校级军官的军衔和将军衔又不一样,校级军官们的军衔为黄铜章,上面的军衔标志的星星和杠条则为纯银。单从外表就能一眼看出是校官,等级清晰。
  上校军官的军衔也是由陈克复亲自授衔,相对来说,一个团能领两千人马,这可比过去的鹰扬郎将带的兵还多。这些人虽然在新军衔制度中不再属于将军序列,但实际上也依然是军中的高级将领。甚至如今的辽东军基本上还是以营团为单位的,这些营团长们才是真正的统兵之人。
  李世民和李玄霸两兄弟如今都是辽东军重步兵旅的团长,要不是陈克复觉得李世民一来太年轻,二来又是自己的小舅子,而且也还没有立过功,他都会直接让他做重步兵旅的旅长,不过如今这样也好,先让他做团长。以后立了功,再提拔众人也能服气,毕竟现在重步兵旅并没有让人任旅长,而是让李奔雷兼管。
  帮李世民佩好军衔,陈克复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小子,好好干,可不是给我丢人了,要不然,到时就算你是我小舅子,我也会再亲手摘了你的衔。”
  李世民微微把肩膀一缩,不服气的道:“姐夫你放心,我一定给你带出一支如破军营重装骑兵那样的精兵的,你就等着瞧吧。”
  陈克复笑了笑:“好,如果你真有那个本事,到时我一定亲自给你换上白银一星准将军衔。”
  给将军、上校授完衔后,陈克复也有些累了。接下来获得中校衔的军官们非常多,一百二十个营长,还有那六十个的副团级军官。就连陈克复新建的司令部四个司的主要军官们也是中校衔。对于这些人,陈克复直接让李奔雷和李节及四个师长还有八个准将们负责授衔。
  那些兴冲冲一批批走上台的副团长、团参谋长、营长们一看大将军不再亲自授衔,心里都有些失落。毕竟这么重要的场合,如果能得到大将军的亲自授衔,那是一件多么光荣的事情啊。
  校场中第一师的队伍之中,一团一营三连二排的排长崔二柱,看着台上那一个个如走马灯一样上上下下的一批批军官,眼中全是羡慕,对着一旁的副排长张有财道:“等老子当上了营长,肯定也能这么风光。俺还以为今天所有人的军衔都是大将军亲授呢,怎么现在去换成其它将军们授衔了?那一会俺们上去,是不是大将军就不会帮我们授衔了?”
  副排长张有财思索了一下道:“这中校衔的军官就已经有几百个了,那下面还有少校、上尉、中尉呢,这人数估计得有好几千,等到你我的少尉、准尉的时候,估计可能不会上台了。要不,站也站不下啊。”
  事实上和崔二柱他们说的也差不多,中校级的军官已经是过百了,少校级的军官更是好几百人,这还是有两师人马不在的结果。等授完所有校级军官的军衔后,那十来位将军们也一下子累的够呛,从最初的兴奋,到最后都有些无奈了。
  等到校级军衔授完,陈克复只好停止了让将军们给尉级军官们授衔的想法,干脆叫上校给上尉授衔,中校级中尉授衔,少校给少尉、准尉授衔。
  尉级的军官太多,军衔不可能全都弄的镶金嵌银的,所有尉级军官的军衔肩章直接用黄铜打造。
  花了半天功夫授完衔后,陈克复又让所有的尉级军官帮着士官们授衔,士官再帮列兵、上等兵授衔,人数大多,也不再一队队的授衔,直接改成在大校场,由各级军官们直接给列阵在校场中的士兵们授衔。
  尉官军衔用黄铜,而士官刚是铁肩章上嵌黄铜来做士官的标志,至于士兵的肩章,则是直接用铁片打制的,数量庞大,用铁既经济又实惠。
  花了大半天,总算是全军上下都佩上了军衔,除上将的黄金肩章外,将军用白银,校官用铜底银星银杠,尉官则全用黄铜,士官是铁底铜星铜折,士兵肩章则全部为铁。一眼看去,全军上下每人的肩膀上都顶着两个标标,金、银、黄、黑一眼分明。
第120章
战旗所至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皇登基后最先做的便是在朝中安插自己从信任的大臣。
  而做完这一步,基本上为了能彰显帝王权威,他们大多会进行一些和过去不同的改革。当然,说是改革,其实也不过是更改年号。随便修改几条律法,更改一些官职名称,以此来标新立异,显示新皇的存在。
  所以在古代,改军制,易官名,这是皇帝老子才能做的事情。比如杨广一当皇帝没几年,基本上将他老子当年的东西改的差不多了。年号改成了大业,开皇律改成了大业律。军制、官名全改了,甚至把他老子时的天下州县二级制,又改成了郡县二级制。甚至连首都也改了,最特别的是他将所有的度量衡都改掉了。
  可以说,这小子是所有继位皇帝中做的最彻底的一人。从某些方面来说,这样做确实是有很大的政治作用。而现在陈克复基本上也开始在往这方面走,改军制,易官名,扩军,设军衔,每一件事都没有请求过皇帝杨广,完全就是按着自己的想法来。反正他估计,杨广这辈子来辽东的可能性是不大了。
  而既然他留在辽东,就得全面的加强自己的威望,增加他在辽东隋人之中的权力威望。整编军队,能让他更好的掌控整个军队,而且更关键的是能让他在短期内扩张实力。
  枪杆子里出政权,这是古今中外颠不破的真理。对他来说,他既不是太子,也不是皇亲国戚,做不到如杨坚那样的篡位谋国。他要想得天下,只有一条出路,那就是靠自己一刀一枪的去硬打下来。
  眼下他最想做的就是,将东北军慢慢的变成一支忠于他的部队,而不再是忠心大隋,忠于杨广。过去这样的事情他不曾想过,也不敢想。但是如今,他坐拥辽东数个大城,有兵马近八万。
  最让他心中坚定的是,他有着近千万石的粮食,有道是家中有粮,心中不慌。有兵,有城、有粮,他何必还要委屈着自己,在那眼看着就要倾覆的大隋做一个亡国忠臣。有了这些,作为一个男人,如果还不能去赌一把,去争夺天下,那他也白来这一回了。
  纵观天下,虽然如今天下各地烽火不断,但是除了农民还是农民,真正贵族豪强造反的不过是杨玄感这个二货。傻乎乎的去做天下先,眼看着用不了多久,他也将是第一个要倒下的贵族了。
  至于其它的农民军,陈克复现在还真看不上哪个。不管是河北窦建德,还是河南翟让,又或者是山东王薄、江南杜伏威,河北卢明月等等人。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眼下虽然隋朝看似不行了,但是这样一个曾统一了中原,还屡屡打败外族的强大统一帝国,就算真的要倒,这最后的时刻也是要拉上一大批的垫背的。
  更何况农民军更像是土匪,没有建政权的远大目标,只知道劫掠,根本不得人心。而那些世家大族们,一个个却又是老狐狸,全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不到最后关头,这些人是不会冒头的。
  可以说现在他陈克复得天时,因为他在别人还没有准备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在谋划。得地利,虽然眼下他偏处辽东,但是辽东虽偏,却也让他暂时的远离了中原的纷纷乱乱,得以安心发展壮大实力。
  现在他差的就是人心,但是他陈克复一直在这辽东为国征战,虽然没对百姓做出过什么实惠的事情,但却也是为国而战,只要打败高句丽,一样能得到巨大声望。
  一想到,等那些农民军彻底将大隋给干倒之时,他再赶在那些世家大阀之前,领着辽东的精兵强将扫荡中原,嘴角就不由得微微翘起。
  “恭请大将军为三军授旗!”一声长喝传来,将陈克复的思绪拉了回来。
  只见仪仗兵士已经扛着数面大大的军旗走上了阅兵台,一面面大旗迎风招展,猎猎作响。
  当先一面大旗却正是绣有破军二字的原破军战旗,黑色的大旗,金色的大字,向所有人展示着这面旗帜过去所代表着的荣誉与自豪。
  几位仪仗兵护卫着大大的破军旗来到陈克复的面前,陈克复对着这面旗帜弯腰行了一礼,校场内的所有将士都对着这面战旗行了一礼。
  从仪仗兵的手中接过战旗,陈克复双手执着对着校场挥舞了数下,然后走到大阅兵台的一侧,那里有一个插旗帜的架子。
  陈克复将旗帜插在那里,对着所有的将士们道:“当这面战旗升起的时候,破军营建立,扛着这面战旗,三千破军将士,首战即面对一万余人的新城守军。但是我们没有怕,跟随着这面战旗,我们英勇的破军战士们一往无前。追随着这面战旗,我们拿下了新城,我们击败了乙支文德,我们攻克了辽东要塞!现在,我宣布,这绣有破军二字的黑色战旗,将是我东北军的军旗!破军黑色战旗所至,我东北军一往无前,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破军所至,一往无前,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一遍遍的呐喊在军中响起,建军至今,未曾一败,这是所有这面战旗之下的将士们最为骄傲自豪的事情。
  从仪仗兵中接过一面黑色的绣有肋插双翅的天狼旗,陈克复大喝一声:“东北军第一师天狼师师长毛翊上前接旗!”
  肩上佩着银色两星少将军衔的毛翊大步上前,单膝跪在陈克复面前,右手向前,接过象征着第一师的师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5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