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校对)第2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4/509

  虽然中间有些曲折,但是在面对陈克复与陈深两人之间的选择时,毛喜的心中更向着陈深。
  他觉得自己越来越看不懂少主了,自当年他从庄子里偷偷跑去辽东参战时,他就变了,变的是那么的陌生。他从没有想到过,有朝一日,少主会将江南的一切割裂,并那么轻易且毫无留恋的舍弃。虽然他也知道江南的情况并不如表面那样,可作为南陈后人,陈深之子,他只看到陈克复没有半点犹豫的就做出了选择,甚至没有去努力的尝试着改变那一切。
  他突然想起了之前陈克复在军都关上诵出的那句诗,“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他心底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想到陈克复越来越强硬的行事风格,他的心里越发的担忧。他觉得他变了,变得有些过于的自信,已经变成了自负。作为如今朝廷的文官之首,他早已经看出,这次河北的世族大乱,实际上却是这位殿下一手在幕后推动的。这一切都是他故意为之,目的只是铲除这些世族。
  他一点点的挖坑设阱,终于将河北山东等地九成以上的世族豪强们都网了进去。
  毛喜突然明白过来,陈克复的心中必然已经早就想好了处置世族们的计划。他花了这么大的精神,挖出这么大的一个坑,如今把所有的世族们都给网了进去,不可能会如此轻易的放过他们。
  心头莫名的一股寒意升起。
  太残酷了,也太狠历了。
  一向尊崇儒家圣人经典的仁义之道的毛喜,突然对陈克复这种处心积虑的算计一阵阵的失望。为君王者,当以仁孝治天下,以德治国。可如今他却感觉到,陈克复越来越讲究武力强权,打仗之时如此,对待外族之时也是如此,如今对待已经属于朝廷治下之民的河北世族又将如此,那么等到将来,他得了天下,会不会还是如此对待天下百姓?
  如此一来,他与杨广又将有何区别?
  脑中闪过万般思绪,毛喜满心担忧的上前恭身说道:“殿下,臣以为,朝廷当以仁义治国,特别是此战乱之时,更需如此。唯如此,方能彰显朝廷的仁德,才能让万民景仰信服。如若一味讲究的以森严法度制国,不免将人人自危,久之朝廷人心尽失,久之国将不国矣。”
  他话音刚落,魏征马上出列道:“臣以为,大业七年以来,纷扰不断,国家朝廷极需休养生息。臣造成相国大人所方,如今朝廷要做的,臣以为就是休养生息。一味的杀伐,并不能解决问题。反倒是朝廷如果这次从轻处罚,那么有先前的雷霆之怒,再给以从轻处罚,那么就是朝廷的雨露之恩,如此一来,必然天下归心,地方安稳。民心归附,地方安稳,则才能恢复生产、国力,强壮朝廷实力。”
  “大业七年之后,征伐不断,如今朝廷急需要统一天下。要天下统一,就要抚民以静,休养生息。马上就是共和新朝,然朝廷民力不足,国力不强,所以要文治,法律就要宽,要仁厚,就要简便。臣以为,大乱之时,首要的是教化,至于律法,只求中正就可以了。”
  陈克复坐在那里面色无波,并不评论对错。
  吏部尚书杜如晦出列,恭身行礼说道:“臣不同意相国与魏中丞的意思,要文治,那也需是在大乱之后。如今天下分裂,各方大战,当此之时,朝廷当行雷霆手段,对于任何企图作乱者,都应毫不留情的予以镇压。唯有铁血与强硬才能展示朝廷的决心,也才能让那些情有不轨之心的势力收敛起来。如若这次从轻处罚,那么朝廷先前的这番大动作,无疑就是雷声大,雨点小。到时这些叛逆,就会以为朝廷柔弱可欺,他们不但不会感恩,反而更会激起他们心中的野心。所以臣以为,此次对叛逆不但要重责,且需要以严厉的方式处罚。”
  “以臣之见,所有叛乱的世族豪强的家主及骨干份子,皆需要诛其九族,并抄没家产。另外所有附逆的世族豪强份子,也须斩首示众,就是那些附逆谋反之人,也须通通全家流放,抄没家产!”
  “咝!”
  杜如晦的如此铁血严厉的处置方式一提出,立即就引起了数人的倒吸凉气。
  这次的世族豪强大叛乱,基本上河北山东等地的世族有九成以上反叛。而地方上的豪强亦有七成以上叛乱,就是那些乡村的农庄主小地主们,也有半数以上附逆反叛。除了这些领头之人,自愿与不自愿被裹挟叛逆的农民及世族奴仆更是数量惊人,仅渔阳等四郡之地,所聚集起来的乱兵就足有二十万人。如果再算上他们的家人,那么这四郡中涉及到的人数就能多达六七十万人。
  渔阳的叛军还只是一支,如果把河北、山东、淮北的叛军都加起来,人数能多达百万。而把所有涉及到的人口加起来,绝对达到三四百万人口。
  据朝廷的统计,河北、山东、淮北三地加起来的百姓也就两千万人口左右,再加上连年战乱的减口,如今这三地,连还没有收复的那些郡县的人口加起来,也都不到两千万之数。
  如果真按杜如晦所说的办,那整个朝廷治下的人口就要立即减口三分之一,这数量比自大业七年以来数年的战乱减口的人数还要多,如何不让他们惊讶。
  就连陈克复都不由的眉头扬了一下,真这样搞,只怕到时真要尽失人心了。
  “三代以后到现在,人越来越薄情狡诈,所以秦朝只靠律法统治;汉朝虽然讲王道,但是加上霸道,看来是想教化,结果教化不成。天下难道有能够做到而不要去做的吗?魏征这种书生,不识时务,如果相信他的虚论,一定会败坏国家。我主张严律重刑。”陈家老臣,刑部尚书鲁广利上前道。
  魏征摇头,“从前,黄帝征蚩尤,高阳征九黎,商汤王放逐夏桀,周武王征伐商纣王,都能够做到天下太平,百姓还是那些百姓,而变大乱为大治,五帝三皇他们难道不是以教化做到的吗?”
  陈克复笑着点了点头,阁中众多的大臣也都拍掌附和。
  “乱世当用重典,杜尚书说的没有错,不过重,也有一个界限。早在开隋之初,朝廷就已经废除了肉刑。所以我们处置也不能过于严厉,但是也不能一味如魏征所言一般从轻处置。轻重处罚,皆在朝廷一念之间,但朝廷也须慎之又慎。”
  “治乱当用重典,乱后当以仁德安抚天下。”陈克复站起身,负手而立,“此次河北世家的反叛,性质十分严重,影响及其恶劣。如果不是朝廷早有防备,我们的朝廷很可能已经不得不退回了辽东。我只问诸位大臣们一句,如果这次世族叛乱,最后输的是我们,你们觉得那些世族会怎么对付我们呢?”
第571章
流放百万
  “吾治乱世,非猛不可!”沉寂的文华阁中,陈克复满脸肃穆,严厉道出。
  “世族豪强数百年来,依靠着他们在乡村的庄园、坞堡完全就是不服朝廷管教,犹如世外之国。他们巧取豪夺,兼并土地,欺凌乡里,压迫百姓。偷漏逃避税赋,隐匿人口,更兼私自蓄养私人武装,暗自囤积粮食武器。一待朝廷有变之时,立即就跳出来兴风作乱,甚至败坏朝纲。如果我们能老实归正,本王还可以放他们一马。可是这次朝廷不过是向他们借些粮食,清回一些他们巧取豪夺之土地,他们就立即裹挟百姓,武装大军叛乱。”
  “此是可忍,孰不可忍?”
  房玄龄若有所思的望着陈克复,已经大致明白了陈克复的心思。
  总之就是朝廷绝不能容忍在朝廷的治下,还有着这么一个国中之国的存在。这些世家豪强们以前的作为,早已经让陈王有了打压削弱他们的意思。这次的借粮与清田正是如此,可是世族大族们的反应太过激烈,居然举兵反叛。
  如此一来,反而是给了朝廷一个天大的机会,虽然短时间内会给予朝廷损伤。但是从朝廷的长远利益来说,这却是一个可以一举铲除他们,将这个积弊彻底清除的大好时机。
  明白了陈克复的意思,房玄龄快速地在心中仔细的盘算了一番后,立即有了一个大致的策略。
  他恭身道:“殿下,臣赞同殿下之意,乱世当用重典,非如此不足以震慑宵小,非如此不足以稳定地方。不过杜尚书先前所上之策,却是有些过于严厉。臣以为,此次叛乱,罪在满怀野心的世家豪强,至于那些附逆的百姓却大多不过是被迫而已。所以臣以为,朝廷当区别对待,既要惩前又要蔽后,既要铲除那些心怀异心之人,也须得对大多数普通百姓多留一次机会。”
  陈克复满怀欣赏的对着房玄龄笑了笑,能这么快明白自己的想法确实不错。
  “那依右仆射之意,朝廷该如何分别处置这些世族豪强及普通附逆百姓?”
  “臣提议,所有的叛乱之世族豪强的家主、及其在叛军中担任校尉以上职位者,皆以叛乱谋逆罪论处,就地斩首示众,并没收其全部财产,其三代以内亲眷改死刑为流放,通通流放韦州垦荒屯田放牧。”
  “所有有家中子弟参与到叛乱中的世族豪强宗族,全部抄没宗族财产,全部宗族成员流放至刚刚由冉摩罗岛更改的罗州(韩国济州岛,此时还是野人时代,刚被海龙卫攻占不久,更改为州,辖两郡四县)。”
  “至于附逆之百姓,也须区别处置,凡世族豪强之世代奴仆家丁者,全家流放韦州与罗州二地,有担任叛军军职者,一律斩首,家人流放。其余附逆百姓,则需举族迁入燕州、辽州、海州三郡。”
  陈克复沉吟了一会,“对于叛逆之世族豪强,只诛逆首骨干,其实不杀改为流放,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一味的杀戮并不是上策,流放韦、罗两州,却也能充实荒芜二州,确实上策。不过也不能大意,对于流放的世族豪强宗族,必须打乱分散流放,切不可让其一起流放,且流放之后,也须由韦、罗二州驻军多加监守,防止其再作乱。如有逃跑,作乱者,由当地驻军杀无赦。”
  “将些次参与叛乱中的百姓,举家全部免于刑罚,而改而迁入辽东,本王同意。不过对这些百姓不能以流放论,就按移民算,迁移到辽西辽东之后,将其打乱,分散入各郡县,再由当地里正、保正、甲正监察,且须按均田制,分给土地。”
  “殿下仁慈!”毛喜与魏征等人,虽然对这结果还有些不太同意。可也明白这事情已经不再单纯的是一件叛乱之事,而是关系到朝廷与地方世族豪强之间的利益争斗,这个时候陈克复退了步,比之杜如晦的大清洗已经轻了不少,他们也见好即收。
  房玄龄看到陈克复称赞,心下也是松了一口气,他年龄不大,却居于次相之位,不知道有多少人盯着他。在朝中他也是小心翼翼,紧跟陈克复的步伐。
  “殿下,臣还有一个提议,为防止他日世族叛乱重演,臣以为,朝廷在击败了各地叛军之后,应立即下令摧毁所有的坞堡。将其材料拆下来,对各地郡城城池朝廷候补,并可用来在各地建筑蒙学、小学堂之用。不但如此,对于那些这次未参与的世族豪强,朝廷也不能轻视。须下令将其坞堡拆除,并清点所有的隐匿人口,登记造册。”
  “除此外,可下令迁各地世族豪强富户,尽皆迁入京畿之地,以充实京畿。如此一来,将其置于京畿重地,朝廷监视之下,必然不可能再有机会作乱,且不但充实了京畿,也能一举铲除地方豪强势力,由朝廷重新执掌地方。”
  迁富户入京畿,这是历朝历代开朝之时,都会做的事情。一来大乱之后,京畿人口稀少,迁富户入京畿,可充实京畿。二来把各地的豪强富户们迁入京畿,那么地方上的豪强势力必然会相应削弱,有利于朝廷对地方的平稳管理。
  这次朝廷挖了这么大的坑,将大多数的世族都给拉下了水,一网打尽。但也还有一些并没有作乱,并不是因为他们忠于朝廷,只是有些人奸猾,想要再观望观望罢了。也正因此,他们才躲过此劫。不过现在正是削弱世族的绝好机会,陈克复又岂能做一半就停。
  “好,本王同意次相的提议,就按此办理。另外朝廷马上将于各地开办县学、郡学,需要大量的饱学之士。这些世族豪强们自来有治理经学的传统,就由朝廷下令,征僻世家饱学之弟,调任各处郡县担任教习教员,县学教习可视为从九品,郡学教习可视为正九品品级。凡在各郡县执教满五年以上者,即可获得吏部诠选资格,表现优异者可诠选为朝廷正式官员。”
  既然重重地打了这些世族们一棒子,那么接下来也得适当的安抚于他们。把他们拉出来当先生教员,一来解决朝廷教员的缺少,二来也是可以安排这些世族子弟,避免他们整日无所事事。
  不过虽然陈克复表面上看似大方,把他们安排去当教员,就有从九品,正九品的品级。但实际上,这个品级只是视同,也就是享受这个级别的待遇,并不是真正的朝廷官员。他们只有在教满五年书后,才有资格参加吏部的官员先拨,不过到那时,选不选的上,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当即,内史省拟诏,门下省审核,陈克复用印,朝廷关于世族叛乱的处置诏书迅速的下达到了河北各地将领的手中。
  李奔雷第一个得到诏书,接到诏书观看过后,他没有半分犹豫。当即下令,依诏令,数以千计的世族子弟被就地斩首,一颗颗的人头堆成了人头山。
  从卢家堡开始,渔阳等四郡之地中,一座又一座世族大家用了数百年时间经营起来的坚固坞堡纷纷被摧毁,所有的粮食已及财产被抄没,未被斩首的叛乱世族豪强宗族亲眷,也全都被关进了渔阳的临时犯人营中看押起来。
  一场暴风雨一般的大清洗在渔阳率先展开,一个个的人头被砍下,一座座的坞堡被摧毁。一个个的世家豪强被抄灭,无数的世族豪强的族人从过去高高在位的人上人,一下子成了犯人营中的待罪之身,等待着流放到最北面的韦州草原和最东面的罗州。
  还有不少的被认定有罪的百姓也是心有戚戚,他们都被下令举族流放到韦州、罗州。到是不是被告之,要被举族迁往辽西、辽东的世族豪强的隐户、及佃农们,反而长长的松了一口气。虽然去辽东要背井离乡,但是这几年辽东已经不再是苦寒之地,一说起辽东,只会让河北的百姓向往。能离开这个混乱的河北,去辽东辽西,还能均田分地,百姓们心中反而隐隐激动高兴起来。
  所有人中,心中最复杂最不安的也许就是那些并没有参与叛乱的世族豪强们了。他们也被下令,需放弃坞堡,需要被清量土地,清除隐匿人口。还要举族迁往京畿幽州,一个个的心里充满着愤怒与不甘,却又无可奈何。
  那些铺天盖地起来造反的世族豪强们,瞬间就被朝廷灭掉了,那前车之鉴让他们心中畏惧。不过等最后听到,朝廷要将世族子弟中有学问之人,征僻为九品教员,调至各地县学郡学任教员,且任满五年后,即可参加朝廷吏部诠选官员时,又激动起来了。当李奔雷让手下隐晦的提醒那些世族们,此次朝廷征僻的名额有限,先迁到京畿才能先得时,大多数的家族立即就一改态度,无比主动的搬迁起来。
第572章
摊丁入亩
  河北卢氏世族联军兵败第二天,高阳郡才传来李承义兄弟的捷报。
  本来他们平定高阳郡的时间在李奔雷之前,不过因为跑掉了一个高开道,李承智不肯上传捷报,非亲率兵马追击高开道,一直在大雪中追了两天,才终于将高开道俘获。
  等到他们的捷报一路传到北京时,已经比李奔雷的捷报晚了一天。
  渔阳燕王卢彻二十万联军战败,卢彻自刎身亡。
  高阳郡佛国大乘皇帝高昙晟鲜虞城兵败,只做了不到三天皇帝,就与他的尼姑邪轮皇后静宣一起人头斩落,去了他所宣扬的未来世界。
  燕王、大乘皇帝、齐王死后,很快河北又传来了清河崔氏家主赵王崔贤兵败身死的消息,渤海魏王高奎、赵郡高邑王李竣、平原刘家家主平原王刘德,也先后被秦琼、罗士信二将击败被俘。
  紧跟着,在李靖的五万大军,与张仲坚的五万水师舰队的联合进攻下,山东琅玡王氏家主鲁王王植,彭城兰陵县的兰陵王萧俨,齐郡的济南王郑经,纷纷如雪水遇到铁水,瞬间蒸发。
  一个又一个傲立数百年的大家族,一个又一个的声望传于天下的大家族族长,仅仅过了一把自立为王的瘾后没多久,就纷纷被朝廷早已经秘密集结调拨隐伏好的兵马,一一击溃。
  要么兵败自刎,要么直接战死,要么战败战俘。
  涿郡卢氏、渔阳卢氏、河间卢氏、高阳崔氏、清河崔氏、上谷崔氏、赵郡李氏、渤海高氏、平原刘氏、琅琊王氏、齐郡郑氏、彭城兰陵萧氏。
  这些传承了数百年,宗族千万的地方土皇帝一个个的倒下。
  更多附庸在他们身后的世族豪强家族倒下,河北山东江淮再一次变了天。到处都在流血,无数的人头砍落,连天边的霞云都如血一般的鲜艳。
  一个个坚固的坞堡被摧毁,一个个强大的宗族被瓦解,更多被隐匿的人口被重新登记在册。
  与此同时,河北山东淮北等地的佛门道教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寺庙的田产被丈量登记,寺中隐匿的户口佃农也被清查登记带走。就边寺庙中的浮财,也被当作历史积欠的税赋抄没,大量的僧尼观道被勒令出家还俗。甚至各郡县城中不少的寺庙也被拆毁清除。
  紧接着朝廷的圣旨下达,无数的告示从涿郡贴到了江都。在这一张张的通告上,朝廷宣布,下达分家令,所有的宗族百姓,两代以上者,必须分家立户。并且下达禁止蓄奴令,废除奴隶制,改为雇佣制,所有的大隋子民不得再蓄养买卖奴隶,对于家中的佣人仆从,也全部更改为雇佣制。并下令,在各地兴建学堂,并每三年一次科举考试,选拔人才为官。同时更改税法,田赋改为摊丁入亩制度,将百姓所有的田赋丁役等各种各样的税收,通通合并为田赋及丁税一样,并且实行摊丁入亩制度。田地多,则需要缴纳的丁税也多,田地少,则需要缴纳的丁税也少,并将每年的税赋改成春秋两季征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4/5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