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校对)第2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3/509

  恍如一梦!
  卢彻拨出腰间长剑,对着身边的卢氏子侄道:“是我误了大家,是我误了卢氏家族,我是家族罪人。唯万死,不足以谢吾罪。待我自刎之后,你们提着我的人头,投降朝廷吧。希望到时朝廷能网开一面,留我卢氏一点香火。如若朝廷网开一面,今后切记依令守法,全我宗族,切不可再犯吾之错矣!”
  说完不等宗族子弟们劝阻,如一汪秋水般的宝剑已经架在颈上,用力一切,鲜血喷洒,卢彻摔落马下。
  “家主!”众人惊呼。
  破军营滚滚将至。
  “快砍下家主人头,向朝廷请降,快,再晚就来不及了。”一名卢氏子弟看着凶悍的朝廷骑兵已经到了,忙焦急的大声喊道。
  一名子弟捡起地上卢彻的宝剑,用力连砍数剑才斩下卢彻底的人头,卢彻的鲜血四处飞溅,将诸卢氏子弟的身上溅的血迹点点。
  “我们投降,投降了!”一名卢氏子弟高高的举着卢彻的头颅,声音颤抖着大声喊道,生怕朝廷的骑兵听不到。
  张合远远的已经看到联军的大纛已经降下,一名身着铠甲的联军将领提着一颗人头,身后全是跪着的联军将领。他慢慢的减缓速度,一直超过卢氏子弟身后很远,才渐渐的停了下来。
  策着战马缓缓来到卢彻的人头前,张合冷冷地看了一眼,又听了一会,就已经明白了一切。
  李奔雷率着步卒已经赶到,听完后,冷冷地道:“本帅接受你们的投降,现在立即下令,让联军立即向朝廷投降,免造无端杀戮,另派人往卢家堡传令,让堡中人开门投降。”
  卢彻的二弟,卢家代家主卢端立即点头下令联军投降,并派人往卢家堡传令开门投降。
  “弃械不杀!”
  “投降免死!”
  一句句的吼声在战场上响起,几十里的平原上,到处都是不断扔下兵器,蹲在一旁的降兵。也有仍然四处逃跑者,但已经只是一小部份人,对于这些人,李奔雷下令,派出轻骑四处追击,就地格杀。
  到得傍晚时分,卢家堡的大门终于打开,那有几百年历史的卢家堡终于第一次陷落。
  范阳战事一结束,李奔雷立即让人飞鸽传信给北京城报捷。
  临朔宫已经刚刚被更名为紫禁宫。
  大雪纷飞的北京城中,朝廷以雷霆之势,将京城中那些心有不轨的,上次跳出来作乱的势力一一清洗之后,京城又恢复了平静。
  不过在这表面的平静之下,则是百姓们心中的忧虑,人人都在等待着河北山东淮北等地的消息传回来。虽然不少人对朝廷很有信心,认为世族的叛乱很快就可以平定,但是仍有许多人认为这场叛乱,只怕是会乱上许久。
  在这种想法之下,刚平静的京城,又开始了抢购囤积风潮。开始是抢购粮食,到了后来,什么都抢购,甚至渐渐已经有不少的商人也已经掺与到了其中,甚至是在后面推波助澜,使的这次的风潮有越来越烈的趋势。
  一大早,陈克复就已经如今了三省六部及四大司的官员们入宫。
  文华阁中,陈克复身披裘衣,心情并不是很好。
  “近日京城百姓们因担心世族叛乱,迁延日久,所以有不少人开始抢购粮食。这原本是一件小事情,只有我们的朝廷处置得当,这事情会很好的平息掉。可是到现在,这股风潮已经越演越烈,几乎全城的百姓都在抢购粮食,甚至不止抢购粮食,他们已经开始抢购一切,米麦粟豆,麻绢丝绸等。而且我已经知道,这里面还已经有许多的商人加入其中,甚至在背后推波助澜。这件事情,你们可知道?”
第569章
杀或不杀
  毛喜有些自责的上前道:“这段时间朝廷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粮食上面,又兼最近河北等地世族作乱,朝廷工作中多有疏忽,这是臣的失职,请殿下责罚。”
  陈克复面色缓和了一点,挥了挥手,道:“我也明白最近朝廷的事情比较多,担子比较重。朝廷的大军如今三面作战,后勤诸事都交给了诸公,本来就已经是很沉重的担子。再加上如今各地的叛乱四起,地方一时瘫痪,也难为诸公了。”
  “不过,如今是关键时刻,创业之初,担子肯定要比较重的。不过我们也不能因此放松了自己,如今将士们在外流血拼杀,那我与诸公等坐镇后方,更应当治理好朝政地方,以维护地方安稳繁荣,如此才不会辜负了将士们的鲜血付出。这次的抢购风潮,已经不仅仅是百姓恐慌抢粮,而是掺杂着比较复杂的情况。”
  从桌上拿起几本折子,陈克复让内侍传给大臣们。
  右仆射房玄龄翻看了一遍后,有些惊讶地道:“这抢粮风潮居然有李渊、王世充、杨暕、宇文化及等势力都有掺与到其中,甚至连蜀中及江南两家也掺与进来了?”
  这几份折子正是调查司所上,里面详细的调查了这次抢粮风潮的前后。最后他们查出,这次的他粮风潮,最初是因京城百姓恐慌河北动乱开始抢购。后来又有奸商见有机可乘,也加入其中,他们囤积居奇,肆意在背后推波助澜,以牟取暴利。
  不过随着深入调查,他们马上又从其中的几个囤积居奇的商人那里发现了一些线索。通过全力调查之后,居然发现,不但京城开始物价飞速上涨,就是朝廷控制下的其它地方也同样如此。
  而且更加让他们惊讶的是,他们最后居然发现,这在后面搞鬼的商人中,其中有一半以上居然是由如今天下的其它各大势力在背后控制。也就是说,这次的风潮,居然是各大势力对朝廷的一次阴谋。
  如今河北各地世家叛乱四起,朝廷大军数个战场做战,如今又要忙着地方与世族叛军做战。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本来就还处于缺粮之中的朝廷,再受到各方势力的阴谋,使得各地物价疯涨,物资奇缺。那么接下来,也必然会使得朝廷的声望大跌,甚至因这种抢购,引发新一轮的动乱。
  眼下地方世家豪强们已反,如果再引得普通百姓民众也作起乱来,那朝廷可就危险了。到时由内乱引发外部危机,甚至在外作战的几支军队都会受很大影响,有可能引起对外的战争失败。
  “这事属实吗?”高士廉也是震惊的道。
  调查司李忘生道:“我们已经查到了足够的证据,这几日警察司与宪兵司都连连出动,已经抓捕了上百人,目前取得的口供与我们的证据一致。”
  毛喜与房玄龄等人相视一眼,都感沉到了浓浓的危机。这次发生这么大的事情,他们事先居然什么也不知道,这太被动与失职了。幸好陈王已经开始展开了行动,要不然,只怕这次的事情将造成很大的麻烦。
  “殿下,我们必须马上展开反击,如若不然,听怕会造成百姓动乱。民以食为天,特别是如今的河北,如果因为饥荒,肯定会爆发动乱。我提议,应当立即对那些囤积粮食的商人进行查处。”
  杜如晦点头道:“进行应当立下法制,规定粮食为进行专营,禁止商人私下大量买卖,如此可绝奸商及其它敌对势力暗中捣乱。”
  其它的大臣也是纷纷进言,提出不少可行的计划。
  陈克复一一让人记下后,仔细的思考了一会。
  粮食可以说不管什么朝代、什么时代都是国家的战略物资,是随时关系着百姓生活的不可或缺的东西。如果让朝廷把他们如盐铁一般的专营,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可以避免这种战略物资落在别人手中,朝廷能更好的控制。可坏处也有,粮食关系着百姓民生,朝廷专营,弄不好就容易出腐败,就如私盐一样,到时官员与商人勾结,只怕反而出现更坏的情况。
  仔细思考了许久之后,陈克复摇了摇头,谨慎地道:“粮食为民生之本,每个政策都须慎之又慎。将粮食改为朝廷专营,我不认可。我仔细考虑了一下,朝廷可以出台律令,将粮食的商品经营提升一些档次,加强朝廷监管。例如,由户部增设一个物价科,对天下一些紧要的物资,都纳入朝廷的监管之中。由朝廷每月一次,制定公布物价的大致价格,允许一定范围内的浮动。但禁止其超过最高价位,敢有超过者,则对其进行查处。如粮食、盐、铁、铜及麻、绢等民生及国家战略物资,皆纳入监管。”
  “另外,这次的事件,朝廷绝不能手软,对于抢购的百姓,由各里正、保正、甲正对其进行警告,如有再抢购者,则没收其抢购物资。对所有居奇的商人,则勒令其以平价出售粮食。而对于那些各大势力在背后支持的囤积商人,只要获得证据,立即将其在朝廷统治境内的所有资产没收,并将其家人充军韦州,如有严重者,则斩首示众,并公之于众。”
  “而且,朝廷也必须在近期内,向京城及各地百姓发放出售一批粮食,每个百姓为限量领取,严禁领取之后再出售。并且朝廷也须加以宣传,尽快平息此次风潮。”
  毛喜等三省六部官员们,将陈克复的话仔细的思考许久。这几个方法,既有从重处罚,警示奸商,又有安抚百姓,并发放粮食缓解风潮,却是一个好的计划。
  不过对于这个物价科,却是各有看法。毕竟历来除了盐铁等专营之物,朝廷还从没有去管过这些民间的经商之事。此时突然要加这样一个衙门,并且由朝廷来制定价格,这却是前所未有。而且弄不好,也容易出乱子。不过暂时来看,设物价科,却是比由朝廷专营来的稳妥一些。最后,众人也都一一通过。
  “禀报殿下,渔阳捷报!大捷,李奔雷大将军在范阳一举击败卢氏二十万世族叛军,叛首卢彻兵败自刎,余者皆降。恭喜殿下,贺喜殿下。”太监总管李朝恩满脸激动,脸色红润的跑入文华阁中,大声报喜道。
  阁中诸大臣一听到此捷报,也纷纷动容。河北的众叛乱世族之中,就以这卢氏的叛乱声势最大。他们一来就在距离涿郡没有多远的渔阳等地叛乱,二来他们的叛军也多达二十万之数,更加上他们叛乱之初,还曾派了一支骑兵到北京城下耀武扬威,是以在京畿一带的影响也是最大。
  这次世族叛乱时间还没多久,连河北其它地方都还没传来捷报,却传来平定卢氏之乱,如何不让他激动高兴。
  众臣纷纷鞠躬行礼,高兴道:“恭喜殿下、贺喜殿下。”
  陈克复哈哈大笑数声,心情也为之开朗不少。
  “快将此捷报呈上来。”
  接过捷报,陈克复高兴的浏览起来。
  “歼灭叛军三万八千人马,俘叛军十八万三千。”
  “叛军首逆卢彻兵败自刎,从逆赵匡战死,余者诸逆皆降。”
  “卢家堡全堡皆降,卢氏宗族族人奴仆共计一万三千八百五十三人皆已被俘。”
  “哈哈哈!横刀立马,唯我李大将军!干的好,打的漂亮。此一战,打下我河北渔阳四郡百年安稳。”陈克复满脸喜悦,心情激动无比。
  看完后,陈克复又将捷报传给诸大臣观看。
  毛喜第一个看完,也是脸色高兴,“殿下,如今卢彻已死,河北东北部四郡皆平,还不知殿下打算如何处理卢氏等河北叛乱世族,以及那些附逆叛乱的百姓?杀或不杀?”
  听到毛喜问出这个问题,其余的大臣也全都抬头往陈克复看去。
  卢彻是第一个被平定的叛乱世族,如何处置他,可以说是十分重要。关系到后面其它世族的处置,如果处置的轻了,那么无疑朝廷的威严无法体现,甚至会让那些还没有平定的叛乱世族们心存侥幸。
  可是如果处置的严厉了,那却有可能会造成极端。从严从重处置,很有可能激起那些叛乱世族们的彻底反抗。到时必然会给朝廷带来许多麻烦。毕竟如今朝廷也处于多事之秋,能早一日平定叛乱,朝廷就能早些时日恢复元气。真的拖延下去,到时河北糜烂,朝廷损失会更大。
  更加麻烦的还是山东淮北,如今朝廷对那两地,并没有建立稳固的统治。如果朝廷对卢氏处置过重,必然激起这两地世族的激烈反应,说不定到时还会让河南的李密与江南的陈朝从中插手得利。
  对于如何处置这些敢公然叛乱的世族豪强们,他早就有过深深的思考,一切后续计划早就在他的心中。不过此时,他还是想听听自己这些朝政上的助手们的看法和意见。
第570章
非猛不可
  陈克复话一问出来,文华阁中诸臣都不由面色凝重起来。
  早在辽东军刚入关进入河北之时,他们就都仔细的商议过如何对待河北的世族豪强。
  虽然这殿中有小半人是河北山东出身,但是他们大多只是一些小地主出身。如尚书左仆射虽在河北居住二十多年,但他实际上是江南人士族出身,吏部尚书杜如晦、户部尚书高士廉、礼部尚书长孙无忌、大将军王仁恭、罗忠等皆是关陇贵族出身。
  真正河北山东出身的只有尚书右仆射房玄龄,尚书中丞魏征这两个朝中大员,还尽是耕读传家的小地主阶层。其它的朝中将领如秦琼、程咬金也是小地主及破落官宦之后。
  其它如罗士信、郭孝恪、张勇、张锦、等诸多军中将领则更是底层出身,不是农民就是猎户,他们对于世族豪强们并没有多少感情。
  朝廷之中,真正职位较官的河北山东世族出身的官员,也就是以河北降将罗艺、薛定国这批人位置最高了,不过他们都是军中将领,领兵在外,在这种朝廷大政之上,并没有说话权。
  陈克复问出这个问题后,阁中大部份的大臣们都没有什么事,毕竟无论从重还是从轻,与他们本身的利益并没有冲突,一切也只是看对朝廷的利益。
  不过众人之中,身为文官之首的尚书左仆射毛喜却是微微有些变色。虽然陈克复刚才这话问的十分平淡,但他陪着陈克复身边二十多年,却是已经敏感的从那平淡中感受到了陈克复的坚决。唯有他心中已定,才会如此平淡的问话。
  毛喜的心中充满着忧虑,自陈克复在河北扶立了杨杲称帝之后,他与陈克复就已经有了丝微微的裂痕。虽然二十多年的守望,但毛喜的心中实际上真正忠诚的还是陈深,这些年对于陈克复的守望,也只是在遵守着当年陈深给他的托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3/5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