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校对)第1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9/509

  杨广黑着脸正要说话,外面却又有一名内侍小跑了进来。
  “陛下,荥阳郡太守、河间郡王杨庆发来紧急军情,昨日金堤关被东郡瓦岗贼军攻破!”
  “什么!”杨广大吃一惊。河间郡王杨庆是他父亲的堂侄,是他同辈的兄弟。袭父爵为河间郡王,他继位之前,皇族子弟多有站错队选择跟随他几个兄弟的。后来他继续后,大加清洗,皇族之中,这位堂兄弟杨庆算是一个有些本事的。他将他放到东都附近的荥阳为太守,也很有政绩。可怎么也没有想到,突然给自己传来了这么一个消息。
  金堤关处于荥阳郡和东郡的交界处,而且这里还同时属于黄河、运河的必经之处。金堤关就是整东北方向进入荥阳的一道险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金堤一失,整个荥阳都暴露在了盗匪的面前。而且金堤关还是东都的一道屏障,金堤一失,那么洛阳的东面就只剩下了一个虎牢关。而虎牢关距离东都洛阳不过半日日程,这已经等于大隋的京都都已经在盗匪的不远处了。
  杨广怒喝一声,抢过急信快速阅读起来,只见信上草草的写着,昨日,原本在东郡作乱的瓦岗贼军突袭了金堤关,而且人多势众,达到了十万之众。由于是突袭,兼之贼人又有内应,不半日,金堤关就已经陷落贼手。目前贼军已经从金堤关冲入荥阳各县,大加劫掠。
  更加让杨广愤怒的是,杨义在信上说,陈克复当初落入河中,正是由瓦岗贼首翟让的女儿所救。陈克复在瓦岗养伤月余,而且还是瓦岗的十六当家。之前瓦岗贼军攻打东郡各县,听说正是出于他的主意。而如今,翟让之女已经去了辽东,听说还被给了一个从三品的飞凤将军的伪官,让她统五千女兵。
  据他查探所知,瓦岗贼军如今突然来攻荥阳,这一切也是陈克复的教唆。而且有很大的可能,瓦岗已经被逆贼陈克复收复,成为了陈氏一党。
  杨广怒从心起,真是没有最坏,只有更坏。这一整天,他听到的全都是关于陈克复的坏消息。而如今,陈克复不但在东都搞风搞雨,动乱烧杀,居然还在东都附近安排了一支十万人的兵马,这要他如何忍受?
第378章
龙争虎斗
  辽阳城内城陈克复的元帅府,陈克复漫步于这熟悉的府院的后花园之中。中原的三月,芳菲竞艳,可惜此时辽东的元帅府花园之中,却依然还是一片凋零。
  一回到辽东,毛喜也马上告诉了他一个消息。他府中的三位妾侍都有了身孕,而且据请来的很有权威的产婆说,三人怀的都是儿子。之前辽东军的少数高层,都已经知道了新罗国如今的王太孙,正是陈克复和新罗公主金胜曼的儿子。只是这个长子却远在异国他乡,现在又成了新罗国的王位继承人,所以毛喜等人也是无可奈何。
  但是如今一下子又有了三个儿子,这却是让毛喜等等忠心老臣们无比激动的。眼下辽东军正处于一个关键的时期,陈克复身为南陈皇族、辽东之主,身为几百万百姓,数十万军队的统帅,可是却没有子嗣。而且如今陈克复的父亲也没了踪影,加上他又没有兄弟子侄,对于辽东是十分不利的。
  如今一下子三位夫人都有了身孕,这无疑会更加稳定辽东的军心士气。特别是其中的两位夫人还是靺鞨王和契丹王的宝贝女儿。这个时候她们产下儿子,无疑会让辽东军和契丹、靺鞨两部的联盟更加稳固。
  而对于陈克复来说,这也是一件让他高兴的事情。和金胜曼的儿子他是在已经生了后才知道的,但是这三个不同,他刚刚已经挨个去看过了。那隆起的腹部不断地提醒着自己,这就是自己的孩子。这让他觉得自己在这个时代有着一种更密切的联系,妻妾子女、宗族皇朝,这些都让他感觉到了自己为之奋斗的新动力。
  “毛翊来了?过来吧!”陈克复转头对着花园的门口道。
  毛翊走入花园,有些惊讶地道:“大帅怎么就知道是我呢。”
  陈克复笑了笑,“我自记事起,就一直由你照顾着,咱们虽然不是亲兄弟,但关系也胜似亲兄弟了。难道我和你一起相识快三十年时间了,还会听不出你的脚步声。”
  想起白天陈克复对他的任免,毛翊的心里仍然还有些满怀激动。今日的军议大厅的任免,一下子将辽东的所有文武高层都做了一个大变动。而且这种变动可以说,只要不出什么意外,这些基本上就是将来陈氏复国之后的朝廷大臣的位置了。他父亲被任为尚书左仆射、兼四州之一的辽州刺史,可谓是文官之首。
  而他自己也更是被陈克复晋为上将军衔,并得以授八卫之一的龙骧卫大将军,兼又被任为西征大军的行军副帅,基本上已经属于军方数一数二的地位。这样的信任,让他受宠若惊,满怀感激。
  “殿下,其实我过来,是想说,殿下太过于重用我了。我有自知之明,三年前,我只是涿郡陈家庄的一名家丁。后来跟着殿下入辽,虽然也沙场百战生,但是真论起来,我资历不如李奔雷老将军,论勇武不如胡海、沈光,就是论战场谋略,我也不如李节,论战阵经验我也不如于钦明。就算刚加入辽东的王仁恭将军和李靖将军,他们也都一顶一的名将大将。哪怕是秦琼、罗士信这些年轻一辈的将领,他们从军的资历也比我要高,带兵指挥的本领也不比我差。现在殿下突然给予我如此高的任命,只怕会给辽东军民大帅用人唯亲的看法,这不是好事。”
  陈克复看着一脸诚恳的毛翊,心中感觉一阵高兴,能在这个时候,还没有一心沉溺在突如得到的官位之中,那说明他的心还是很清醒的。
  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陈克复温和一笑,“你说得没错,李奔雷将军一直都是辽东军中仅次于我的将领,但是他年纪也大了,你忍心还要让一个快七十岁的老爷子披甲上阵吗?而且这次的任免中,老爷了不但担任了参谋本部的幕僚总长,也担任破军讲武堂的山正,同时也是八卫之一金吾卫大将军。这三个职务,每一个可都是极其重要的职务。”
  新建八卫之中,金吾卫和羽林卫的主要职责是执掌中枢禁卫部队。他们的职责不是外出做战,而是负责拱卫元帅府所在的辽阳城,保护陈克复及辽阳城的各大中枢机构,这是内军。其它六卫则是职掌府兵,驻守地方,对外作战的外军。老爷子李奔雷哪怕是退居二线,陈克复也不可能将过去辽东军中一直以来的二把手突然下了。
  “而且,李节、李靖、王仁恭等将,我看得出来他们都是一时名将,但是他们却没有资历,难以服众。而你和老鲁他们,却一直以来都是我们辽东军的砥柱,他们可以做你们的佐二副手,但是现在却不可能独当一面。而秦琼等小将,他们一来年青,二来资历不够,需要在你们的手底下再磨砺磨砺。更何况,虽然名义上我有许多的堂兄堂弟族人,但事实上,我一直将你们视为我的手足兄弟。这不单是我的事业,也是你们的,我需要你们的帮助。”
  毛翊沉重地点点头,好久后道:“殿下,如果我们愿意,你知道,我们随时可以起兵最少五十万。这样的大军,我们为何不直接一鼓作气进攻中原?虽然临渝关乃是天下十大雄关要塞之一,但是当初辽阳、新城,哪一个不是号称要塞之城。可我们当初不是全部攻下来了吗?以我们辽东军将士之勇猛,辽东器械铠甲武器之精良,要想攻破临渝关,打通进入中原的通道,不是难事吧?我们为何还要等?”
  “毛翊,在战略上我们要藐视敌人,将他们视之为纸老虎。但是,在战术上,我们却得重视我们的对手,必须将他们视之为一头真正的丛林之王。如果我们轻视了我们的敌人,最后受伤的就是我们。大隋是一个统一的中原强盛王朝,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轻视他。我们当初之所以能战胜高句丽,凭的除了将士们的奋勇之外,最大的依靠就是背后的大隋朝。”
  “而现在,我们的敌人却是我们曾经的依靠。我们现在之所以能如此轻松的割据辽东,就是因为我们据有辽东的地利和人和。但是如果我们现在攻入中原,哪怕一时得利,突破了临渝险关,那我们也将失去我们现在所有的有利依靠,反而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长。杨广最大的凭靠就是中原的数千万子民,和强大的后勤保证。战争一起,他随时可以征调上百万的大军和上百万的民夫。他可以用人命堆,我们却不能。我们要等,等到杨广失去他最大的依靠时,我们才能入关中原。”
  毛翊有些不解地道:“等?等什么?等到什么时候?”
  “眼下大隋和东突厥边境上已经是蓄势待发,双方早在去年就开始准备,而现在铁勒、奚族都倒向了朝廷,西突厥更是和东突厥是死敌。杨广一直都是谁不服他他就打谁,而东突厥的始毕可汗也不是一个什么简单人物。相信我,用不了多久,自负的杨广就要和狂妄的始毕可汗来一场决战。到那时,就是我们的机会来临之时。”陈克复对于这两个大家伙的摩拳擦掌,最初之时还是一位策划者,如今他虽然退到辽东,但却从没有放弃过对这事的关注。
  甚至在他回到辽东的第一天,他就接见了特勤司辽东总部的所有高层,向他们下达了一项绝密任务。不管如何,这场两个巨人间的战争都必须打起来,哪怕他们不肯打,陈克复也得让他们打起来。
  “那我们现在就什么也不做,光在一边做看客?”毛翊疑惑地道。
  “不,当然不!我们要做的事情有很多!”陈克复摇摇头道。
  就在白天,他新组建了八卫,但实际上,是九卫。还有一卫,他并没有和其它人说过。这最新的一卫,就是辽东军的水师,海龙卫。海龙卫统领所的水师舰队,并包括少部份新建的水师陆战队。
  他已经在卑沙、汉口、琉球建立了海龙卫的三大港口基地,全建制十万整编人马。目前所的有舰队船只都由虬髯客张仲坚赞助,而海龙卫的军队则从辽东军中和辽东各沿海百姓征召为兵,再从辽东军和破军讲武堂中抽调军官加入。这支水师部队是他的秘密武器。表面上辽东军也还有一个正式的水师编制,那就是利用之前俘虏的辽东水师舰队组成的辽东水师。不过这只是一个用来麻痹朝廷的幌子,真正的海龙卫却是如今的最高秘密。甚至这支部队如今的主基地都不在辽东,而是设立在琉求水师基地,所以征调的海龙卫将士,都会被秘密送往琉求训练。
  “天色不早了,你也早点休息吧。我还要去看下几个孩子怎么样了?”陈克复拍了拍毛翊的肩膀,转回离开。今晚他要做的事情还很多,看孩子是真,不过更重要的是,他还得在看孩子时,让两个孩子妈帮他在和契丹、靺鞨的联盟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第379章
杀鸡儆猴
  殿中穹顶上一颗颗明珠如灿烂星空,杨广一人有些孤独的坐在此时看起来无比宽阔和巨大的太极大殿之中。半躺在龙椅之上,杨广一直保持着仰望的姿势,已经足有大半个时辰。
  所有殿中当值的内侍和禁卫都被杨广赶的远远的,殿中没有点灯,空旷和昏暗的大殿之中,只剩下那宫殿穹顶之上那一颗颗发出明光的夜明珠。
  杨广在出神,他也不记得是从什么时候起,他喜欢上一人独自呆在巨大的太极殿中,就这样安静的望着如星空一样的宫殿穹顶。月有阴晴圆缺,就连璀璨星空也不会一直有。也许今天是星空璀璨,明日就是乌云一片,后日又是狂风大雨,那无可把握捉摸的天空,总不会让人一直如意。
  唯有这太极殿的穹顶,那上面如星空璀璨的夜明珠,才是永远不会变的,他们就那样在那里,恒久不变。不管自己想什么时候来看,他们都一直存在那里。看着这如星空般璀璨的穹顶,杨广时常会深深的陷入进去。
  他常常会想,自八王之乱西晋灭国后,长达一百一十六年的五胡之乱开始,神州陆沉。汉人沦为奴隶,除少量逃往江南东晋的汉人外,北方的汉人惨遭屠杀,整个华夏文明陷入了最黑暗的时代。一提起这个时代,就连那些史家也不愿意多言。
  而从刘裕篡东晋自立南宋起,中原又继续南北分立了一百八十年。北方依然处于各少数外族的统治当中。是他的父亲杨坚,篡北周灭北齐后立隋,又以无以匹敌的气势废西梁国,平定南陈,彻底统一南北,拥有中原。并且也正是从他的父亲开始,开始恢复汉人姓氏、恢复周礼、秦汉服章制度。
  他的父亲统一南北,平定中原,并且休养生息,积攒了强大的财富与实力。从五胡之乱时汉人只有四百万人口,到他父亲时的四千六百万,华夏汉人再一次达到了极致强盛的时代。而且通过合弱离强,分化合击之策,大隋连续多次击败了强盛的北方草原突厥汗国,防止了汉人再次遭受北方胡人的侵害。
  但是杨广自登基之后,就十常会不由自主的想起中原王朝长达三百年的虚弱和黑暗。汉朝曾经被称为强汉,可最后却汉灭之后没多少年,却出现了中原王朝最黑暗的五胡乱华时代。他常常夜不能寐,他常常会看着他老爹帮他攒下的这个富强的大隋,也会有朝一日,盛极而衰。这样的想法让他无法接受,他开始勤于政事,每日亲躬政事。甚至亲自不远万里,西巡至遥远苦寒的张掖,那一次,随驾的宫嫔禁卫死伤四成。
  可他没有被吓倒,依然不断的行动着。他击败了突厥、灭了伊吾、灭了吐谷浑。但是每日一停下来的时候,他总觉得自己做的这一切还不够,总如镜花水月、空中楼阁、海市蜃楼一样的虚无。他修运河、迁东都。
  最后当他在这太极殿中注意到这些穹顶上的明珠时,他终于明白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他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开创一他更加富强的大隋,建立一个更加强大的皇朝,让华夏汉人彻底摆脱北方胡族的威胁,再也不要去担心亡族灭种之祸。面对着这沉重的目标,他无法按部就班的一步步来,他十分期待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就将一切都给准备好。
  特别是当他那只有两个子嗣,却还早夭掉了一个最受他喜欢的太子之时,面对着那放荡不羁,并没多少安邦定国之策的次子齐王暕时,他心头越发的沉重。他不敢想象,他百年大行之后,如果让唯一剩下的这个儿子杨暕来执掌大隋帝国的结果。他心急了,他沉不住气了。他一心想在有生之年,为杨暕打下一个富强而又安定,且没有周边外族威胁的强大帝国。
  而且感受到南北朝时代世家大臣篡位的传统习惯,杨广急切的向大隋的贵族世家动了手。激进而又急迫,不但是对世家,自太子后,杨广的所有政策都越来越急功近利。
  太过于急功近利终于让他自己吞下了苦果,三征高句丽,死伤百万,帝国元气大伤。打击世家,却让杨玄感起兵叛乱,不少的世家贵族从此和他貌合神离,离心离德。而连年的大动作,也让富强的中原百姓流离失所,天下沸腾,农民叛军四起。只是杨广一直相信,那些都不过是他为政必须付出的代价,而他能得到的就是以三十年的时间,完成一百年的布局,好让大隋能在他那无能的儿子中继续下去。
  在大业八年、九年这两年最艰难的时候,他犹豫过、痛苦过、徘徊过,但从没后悔过。
  每当他独自坐在这空旷的太极殿中,看着那殿中穹顶之上如星空般璀璨,他就在心中越发坚定自己的信念。他告诉自己,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只要闯过了这一关,那么大隋就将不必再如西晋后那无数个更替的短命王朝一样,一二世就终结了。他要建立一个如这般璀璨的恒久帝国,永远辉煌璀璨。
  最艰难的两年终于过去,他赌赢了,大隋终于灭掉了威逼中原的五百年高句丽王朝。而平定高句丽后,大隋也很快就将中原各地那些跳梁的农民叛军给镇压了。在他的计划当中,只要再击败了野心勃勃又桀骜不驯的东突厥之后,他就将有足够的时间来休养生息,恢复中原。
  只是他重没有想过,这样的时候他居然被他曾经最欣赏的臣子背叛了。
  当年他三征高句丽的关键时候,结果杨玄感反了,让他的东征功败垂成。也正是因杨玄感的叛乱,才使得原本不过是一个小人物的陈克复就此坐大。
  也才让陈克复有机会在他就要平定大隋最后一个强敌东突厥之时,却又跳出来割据辽东作乱。
  人世间的沧桑变幻,终究不过是天上星空的一瞬间。名君英主、圣贤英豪,从何而来,到何处去,百年以后,终究不过是一抔黄土,难逃宿命归宿。匆匆百年,唯一能留下的,除了这头顶的星空,也只剩下了史书上的青史留名。
  名师圣贤著书立传,名传千古。而名君英主,却开创一个个辉煌数百年的皇朝,世代传承。就连那些罪大恶极之辈,最后也会在史书上留下重重一笔。而那些普通的百姓,却唯有生儿育女、传宗接代来刻下自己在这个时代的印痕。
  自己终究是要死的,但是自己却正在开创一个可以传承百世的辉煌皇朝,永传后世。至于现在的纷纷拢拢,等到自己死后,终将是要看最后的结果来盖棺定论的。只要自己坚持下去了,那么他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一个只属于杨隋的大时代。
  当初面对杨玄感觉的反叛,他率军回中原,没有丝毫犹豫的镇压了。现在终于又轮到了这个选择的时候,一边是马上即将最终决战的大隋和东突厥决战,战胜即可再保大隋三十年边疆平静。一边却是曾经最欣赏的臣子,如今却成了自己大业的拦路石子。
  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是先彻底的击败东突厥,再回身解决东边的辽东。还是先平定辽东,杀鸡儆猴,威慑中原所有又重新蠢欲动的农民叛军?
  先北后东、还是先东后北?
  杨广久久不决,起身又将置于案上的军情拿了起来。信还是那封信,瓦岗军攻破荥阳险关金堤关,已经杀入了荥阳郡各县。
  “瓦岗、陈克复”轻轻念了几遍这两个名字后,杨广冷冷地站了起来。
  攘外必先安内,如今不管是东突厥还是陈克复,实际上都可以算得上是中原之外。而这据传言已经被陈克复收聚的十万瓦岗军却近在咫尺,离东都不过一天多的距离。
  而且更让杨广不得不重视的是,就在荥阳的巩县,那里是大隋天下六大粮仓之一的洛口仓。洛口仓存有粮食两千四百万石,是大隋第一大粮仓,其中存储的两千多万石粮食,正是负责供应东都洛阳的附近三大粮仓之一。这座粮仓不但是供应京都的大粮仓,而且这里面的粮食也是整个大隋中原河南地区的战备储备粮食。关键时候,南北东西都可以从这里调粮应急。
  如果瓦岗军攻破了这座粮仓,那就不再是被攻破了一座小小县城那么简单的事情。
  杀鸡儆猴,看来十万瓦岗军已经是一只比较合适的鸡了。一来他们距离东都太近,二来又和陈克复扯上了关系,他无论如何也不会放过了。
  “来人,给朕沐浴更新,马上召集京中所有从五品以上官员,朕马上要在太极殿召开大朝会。另外,传诏所有居于京都从五品以上将领,不论实职、散官、爵位,只要是从五品以上立即召集!快去!”
  几位内侍在殿门口跪下接了口谕,弯腰告退,一路小跑着往外门下省传旨而去。
第380章
攘外安内
  一名名宣旨官慌忙从门下省领了皇帝的旨意出宫,往所有的京都五品以上官员处传旨。
  大业十一年三月的京都,天空依然阴沉。
  坊市街道上还有不少地方积水没有退去,但是那些骑着马的武将、坐着马车的大臣,还有不少品职并不高的闲官,坐着老黄牛车,骑着毛驴不一而足,拼命地往宫中赶去。今日此旨已经是午后,根本不是朝会的时间,而且居然既不是望日也不是朔日,更不是什么隆重的大典祭祀之日,皇帝却突然召集所有大臣入宫朝会,没有人敢怠慢。
  “叮叮叮!”几道铜钟敲响,一队队的文臣武将鱼贯进入太极大殿,按昭殿中监安排的位置站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9/5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