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校对)第1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8/509

  可以说如今辽东十五郡所实行的制度其实有些像是秦朝的制度,全民皆兵制。只要须要,辽东随时能拉起一支数量庞大的军队,而且如果需要,辽东还能马上开始展开新一轮更大范围的征召,这些征召来的青壮,最多只须要三到五个月的训练,就能补充到各支部队中充任补充兵源。
  当初陈克复在辽东所实行的一系列制度,终于在如今显现出了让人惊讶的满意结果。
  李靖看过了辽东的整个军队系统后,笑着对陈克复道:“如果辽东愿意,甚至能在一个月以内,将军队数量提升到一百万人。”
  这并不是玩笑话,辽东虽然只有两百来万人,但是如果再加上辽西和室韦的八个郡,那么人数已经超过了三百万。而且这三百万人当中,其中辽东、室韦两处的原住民,老弱妇孺都曾经被残酷的淘汰卖给了奴隶贩子。整个辽东、辽西、室韦的三百万人口中,十八岁到五十岁的男子就有足足近一百万以上。只要陈克复真的下令全民皆兵,那么一百万并不是一个玩笑。
  不过只要知道些战争常识的人,就不可能真的全民皆兵。特别是眼下的形势,辽东拥有地利,稳守无忧。而如果进攻,却不可能需要这么大的一支军队。如果抽调了所有成年男子上战场,那么如今繁荣的辽东,用不了两年,就会重新变成一片荒芜。
  而且对于陈克复来说,辽东如今本来也就比契丹等族强大不了太多。他绝不愿意让自己的实力消耗在战争中,反而让那些外族趁机坐大。
  所以陈克复在审阅了辽东的军队名册后,马上就叫来了李奔雷、毛喜、李靖、王仁恭等坐镇辽阳城的将领。
  “诸位,对于之前元帅府下的征兵令,我这里有一些改动意见!”陈克复扫视了一眼众人道。
  王仁恭自意外中上了辽东的贼船后,到也把自己当做了辽东军的一员。他本来就是大隋名将,原先的职位也高,如今入辽之后,陈克复自然不可能亏待他,已经任命他为新成立的参谋本部幕僚次长。此时他有些犹豫的道:“大帅,之前军中下以的征召令我也看过了,在如今的十六万大军基础上,再征召三万乡兵、五万民团,和十万青壮。这个数量差不多已经是如今辽东的极限了,如果再多征召士兵,那么辽东的生产也会陷入停顿。这对于长久来说,是不利的。”
  “不,我不是要再多征召士兵,相反,我觉得我们如今征召的士兵有些多了。就现阶段来说,我们还处于和朝廷兵马对峙的阶段。有大海和临渝关这两道天然屏障,短时间内,我们不可能突破的了,朝廷的大军也不可能进入辽东。所以现阶段如果大量征召士兵,只会不断消耗我们的战争储备,这不是一件明智的事情。”
  陈克复笑了笑,继续道:“而且,我向来不觉得任何时候都需要我们动用老本的。和杨广的中原近五千万人口比起来,我们辽东十五郡才三百万人口,这是一个巨大的劣势。战争中每失去一个,那都将是一个成年男子,得用最少十几年的时间才能补加来。而相反,我们周边的各族人口加起来,可丝毫不少于我们。如今大战在即,正是用到他们的时候。”
  李靖目光一凝,“大帅想用蛮人兵马?”
  “只要能为我所用,又有何不可?”陈克复点点笑道,用外族兵马,不但在面对中原军队时不用担心一些军心士气的问题,而且同时还能削弱周边外族的实力,这一举两得的事情,何乐不为。
  毛喜沉吟道:“这个策略虽好,只怕却不好实行。胡人也不是傻子,只怕他们不一定肯为我们卖命令的。”
  “既然要想让他们卖命,这个自然是需要我们来想办法的。比如许给好处,甚至是给点甜头先,这些胡人都是些趋利之徒,只要好处足够动心,他们会同意的。”
  毛喜想了想道:“这一年多我们和契丹、靺鞨、新罗的关系都还不错,特别是之间的贸易做的很是愉快。而且大帅可是娶了契丹和靺鞨的两位郡主,相信还是能打动他们的。上次我们打高句丽时,可是有着很好的合作的,相信这次一样会很成功的。”
  “好,此事就这样说,我们的两万郡兵、三万镇兵继续镇守各郡和各大关口。八万府兵多们暂时抽调一半四万人,再加上我们原先元帅府的三万机动兵马,一共七万人组建西征兵马行营,接替鲁世深原先的部队,驻守辽西临渝关外。另外我们再从乡兵和民团中抽调三万人,增派到各大边关要塞之中。”
  陈克复这么一翻变动之后,等于原先最精锐的十六万军队,只出动十二万人,并且有五万人马是继续留在各地不动。如此一来,等于辽东军随时保持着九万精锐的部队,不用担心所有的精锐部队都压到前线去。而且就算是二线预备部队,而只抽调三分之一的三万人,保留足够的预备兵马。在陈克复看来,这战争绝对是一声持久战争。而一来就把所有的一切都压上去,明显是不实际的。杨广兵多将广,人口基数庞大,哪怕当初三次征辽,死了几十万快上百万兵马在辽东,也只是伤了点元气。但是陈克复却不能这样赌,他得有兵马一边和杨广交战,一边留有足够的兵马守着老巢震慑周边各族。
  “如果和三族聪盟成功,那么我们得想办法从他们那里至少弄来五万兵马,到时,加上这些,我们就拥有一支超过十二万人的西征部队,如果再加上辅军,我们就拥有一支二十万人的西征大军。二十万,中原天下之大,也任可由我们去得!”
  “西征大军由谁来统领?”毛翊问出了所有人最关心的问题。这样的一支大部队,无疑是每个大将都想亲自统领导的。
  陈克复笑了笑,“等一会,十五郡大部份的官员都会到达,我将在军议大厅宣布辽东的所有文武的新任命!”虽然名义上他现在还没有反,但是在内部,他却得有足够的表示。而且如今辽东也有不少的变化,辽东军不但只是一支军队,他们是一个割据政权,军中地方这是一整个系统,都得安排人马接管。
  而且他一回辽东,就大封文武,无疑也会让底下的人士气在涨。
  以他的构想,辽东十五郡在短期内都将以江北道行军大元帅为最高行政机构,然后下辖十五个郡,以及所有的辽东兵马。这就既需要元帅府这样的中央机构的一大帮官员,也需要十五个郡的太守县令等地方一整套官吏,而且是也需要军队系统的所有军将任免。
  说白了,这就是一个分割利益的时候,现在分下去了,那么很长时间都不会再变动。这对于他来说,这是一个有些让他头痛的事情,既要各尽其用,又得平衡部下的利益,维持他们的资格等等。这涉及到一连串的资历、才能、忠心,派系等等。从这一天起,他终于是一个完全掌握所有属下命运的上位者。
第376章
李靖挂帅
  辽东,辽阳城。
  这里一直都是一座战争要塞,也是一座各族交易的贸易之城。而自陈克复平定辽东之后,这里就成了辽东的军政中心。而现在,这里更是起兵割据一方的辽东军的大本营所在地。
  辽阳城军议大厅,这里一直是陈克复与辽东军各将军议之所在,可以说是辽东军心脏之所在。只是后来辽东军表面上解散,陈克复也带着几万人背上扶余金狮棱堡,从那以后,中间相隔了一年多,辽东军上下都不曾再进过这里。
  而今天,封闭许久的军议大厅的大门再次被打开,所不同的只是大厅的大门上换了一块新牌匾,“漠北道行军大元帅府”。这就是如今辽东军割据政权的官方称呼,不是什么王府,也不是什么新朝代,依然只是隋朝的官衙。只是谁也不会去提起,当初授予陈克复这个职位的大隋天子,早已经剥夺了这一切,但这并不妨碍辽东军上下继续打着这旗号。
  一个又一个的军官鱼贯进入军议大厅,今日来的,基本都是辽东军的将领。但也有一些不是的,比如陈家庄来的那些老头们,还有陈克复从中原收笼来的文武人才,如房玄龄、李靖,王仁恭,还有王君廓、魏征等人。
  辽东军出身的人相互间大多认识,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各自打着招呼聊着天。对于这些陈克复老部下来说,大帅反了,他们反而是高兴兴奋居多的。他们都是伍夫,过去跟着陈克复虽然打了许多大仗、胜仗,但是在大隋的军队中,他们的资历限制住了他们的升迁。
  而现在,大帅反了,那将来肯定是要当皇帝的,等等大帅当了皇帝,那他们自然也是要升官发财,成为开国功臣。
  反倒是在厅中显得有些拘束的是那些身着儒袍的文人,辽东的根基是辽东军,如今又是起兵反隋之时,所以军队在辽东的地位相当高。在加上辽东军自建立以来,那屡战屡胜,从无败绩的气势来说,他们每个人都散发着一种咄咄逼人的锋芒。在中原,文人比武夫的地位高,但是辽东,文人却比这些武夫的地位低多了。
  “大帅驾到!”
  陈雷一身银甲,先一步走入军议大厅之中高呼道。
  满满一厅之人都早已经按照早已安排好的各自位置入座,此时全都长身而起,向着大门略微弯身,齐呼,“恭迎大帅!”
  陈克复走过长长的大厅,一直走到最上面白虎屏风下的帅座入座。
  “诸位不必拘礼,请入座!”
  “谢大帅!”众人没有丝毫马虎,都恭的行礼之后才入座。如今的大帅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大帅,而是一方诸侯,早晚要为王为帝,诸人也自觉现在开始就拘礼起来。
  看着这满殿的文武,陈克复心中说不出的高兴,“诸位,月前,本帅还被杨广追的无路可逃,差点身死。如今,本帅终于回来了。”
  毛喜拱手道:“大帅吉人自有天相,更何况王者不死,大帅乃王者,逢凶化吉必有后福!”
  陈克复笑了笑,“今朝纲不正,奸佞当道,本帅已经举起义旗,起兵誓师,不日即将起兵靖难中原。为使三军听命,将士用心,后方稳固,今日特如尔等前来聚议。本帅拟将辽东室韦、辽西士十五郡改为四州十五郡,以便更好的管理。原辽西四郡置燕州、室韦四郡置了韦州,辽东七郡,鸭绿水以西五郡为辽州,鸭绿水以东除平壤、汉城郡外,增设萨水郡,三郡置海州。每州设刺史、长史各一人为主次官,刺史从三品,长史正四品。四州之下置十六郡,郡设太守、通守、郡丞,品级分别为正四品、从四品、正五品。郡下设县,县下则是原先的保甲制度。十户一甲、十甲一保、十保一里。”
  对于地方治理,辽东的文官实在太少。如果继续按照之前的郡县两级制,那么他的元帅府将直接管辖十五个郡。这是十分麻烦的,而且将来如果再打下地盘,那么更加麻烦。想想还是汉朝的州郡县三级制度更合适些,这和后世的省市县三级制度差不多。而且这样划分,也更合理。
  “四州统属漠北道行军大元帅府统辖,大元帅府设行台尚书省,本帅自领行台尚书令,下设行台左右仆射,正三品。其下设行台兵部、户部、吏部、刑部、工部、礼部六部行台尚书从三品,及左右尚书丞,正四品。任命毛喜为行台左仆射、房玄龄为尚书行台右仆射。李靖为行台兵部尚书,长孙无忌任左尚书丞,魏征为右尚书丞。”
  既然割据了,那自然得有政权,想了许久后,陈克复最后还是把隋文帝时代的行台尚书省拿来套用。行台尚书省本来就是亲王坐镇地方之时总领地方军政大权所设立的中央尚书省派出机构。和唐末时的节度使一般无二。当初也只有杨广等几个亲王得以此职。后来杨广登基后也觉得他权力过大,再也没授过人。如今陈克复反正也不用杨广同意,干脆拿来就用。这行台尚书省倒也和一个小朝廷一般无二。
  房玄龄、魏征等人当然知道陈克复刚封给他们的官有多大。如房玄龄还好些,毕竟还跟了陈克复几个月,可魏征却是只和陈克复呆了几天而已,一到辽东,居然就从原先一个郡丞的不入流的无品书记,一下子成了正四品的右尚书丞,他真有些做梦一样的感觉。
  而实际上,如今的辽东军武将很多,但文官却很少。要不然陈克复也不可能一下子就给他这么高的位置,不过也是实在没人。
  毛翊等不少陈家庄出身的将领,站在那里都有些皱起了眉头,听了好半天,居然分封的大多是那些非陈庄嫡系出来的,甚至非辽东军出身的人,这让他们心头都有些不快。他们产拼死拼活,好而一下子让别人摘了桃子,一个个都人五人六的得了三品四品的高官。
  “漠北道行军大元帅府文统属于尚书行台省,军队则单独统属。所有辽东军今后都将划为府军,于各地设应扬府,辽东十六万常备军分设为一百六十个鹰扬府,由大元帅府龙骧卫、虎贲卫、豹骑卫、骁骑卫、羽林卫、云骑卫、武骑卫、金吾卫八卫分领,八卫各设正三品大将军一人,从三品将军二人,正四品虎贲郎将四人,从四品虎牙郎将八人。”
  “另在大元帅府置参谋本部,其下设幕僚总长、幕僚次长各一人,下设各司。辽东军由府兵驻军、八卫统兵、兵部调兵,参谋本部专司情报、参谋战略。”
  整个军队被一分为四,比隋朝的三级分领制度还要多出一个参谋本部。陈克复向来觉得隋时的府兵制度很先进,自己既然也走这路,那当然也是要拿来用了。他的一切其实也是照搬了隋朝的卫府制,那个参谋本部不过是一个收集情报,研究战略布署的部门罢了,并不直接统兵。而各应扬府有兵,却只负责训练。八卫统兵,却无调兵权。兵部有调兵权,却不统兵。正是依靠这样的层层掣肘,才能杜绝以后他的军队里也出来个陈克复。
  听完陈克复的军队制度布署,厅中的众将都有些呼吸急促的看着陈克复。这可是他们将领们分蛋糕的好机会,这么多的职位,可都是他们的。
  “本帅令,毛翊为龙骧卫大将军,鲁世深为虎贲卫大将军,胡海为豹骑卫大将军,陈青为骁骑卫大将军,陈贵为羽林卫大将军,沈光为云骑卫大将军,郭孝恪为武骑卫大将军,李奔雷为金吾卫大将军。”
  “本帅令,李奔雷兼任参谋本部幕僚总长、破军讲武堂山正。王仁恭将军兼幕僚次长、龙骧将军。并任命,秦琼为虎贲将军,和咬金为豹骑将军、罗士信为骁骑将军、尉迟恭为羽林将军、尉迟仁为云骑将军、张锦为武骑将军、罗林为金吾将军”陈克复给军中每位大将都封赏了一个很高的军职,一口气封赏了好几十个正四品以上的将领。
  不但原辽东军的那些大将都得了很高的职位,就是秦琼等这些小将也都得到了从三品的大将职位。而且是最后陈克复也没忘记跟他从瓦岗跑到辽东来的那些人,大刀王君廓得了个从四品的虎牙郎将的官职,连母老虎翟无双,陈克复按当初的谎言给了她五千人的名额,让她自己建一军,授于她飞凤将军的从三品衔。一个年轻的女子,突然被封了一个这么高的官位,惹得厅中一众大老爷们,一个个都暗自注目。
  “诸位,本帅已经下令,抽调七万战兵,五万契丹、靺鞨、新罗联军,八万辅兵,共二十万人组建征西大军行营。本帅令自领行军元帅,李靖、毛翊、鲁世深为行军副元帅,并抽调沈光、郭孝恪、张勇、张锦、秦琼、罗士信、和咬金、尉迟仁、尉迟恭、罗林、李承义等战将百员,择黄道吉日,率军西征。”
第377章
雄关陷落
  东都洛阳,紫微宫。
  杨广强忍着愤怒终于看完了来护儿加急送来的飞鸽急书,好谓好的不灵坏的灵。杨广没有想到,他一直担心的事情果然发生了。陈克复刚死了一个多月,这突然间居然又活过来了,而且居然已经回到了辽东,这让他极度愤怒。
  他拿起第二封信,第二封信却是荣国公来护儿,送来的陈克复发往天下各处的清君侧靖难檄文。一打开信封,里面一张印刷精美的信就出现在了他的眼前。
  这不是一封手写的信,而是一封印刷的信。这是陈克复让辽东的印刷厂批量印刷出来的,虽然是印刷品,但是却是陈克复按照后世的宣传单亲自设计,字体精美,还配了插图。就连纸张都是彩色的,上面的插图是由十多幅连环彩图组成,描绘的却正是宇文述、李渊、裴蕴等奸佞大臣,如何的古惑天子,让他黑白不分、是非不明,残害忠良,荼毒百姓。
  杨广看着那画上的工笔人物画,活灵活现,简直就是跟真人一样。可越是这样,他越是恼怒,因为在这画中,他也成了一个反而角色。成了一个每天只知道玩乐,什么事情都听从于几个奸佞大臣古惑的无能蠢货皇帝。
  再往那信上的文字看去,“盖闻明主图危以制变,忠臣虑难以立权。是以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立非常之功。夫非常者,固非常人所拟也本帅自留守辽东以来,惟知循公守法,卫国保疆,曾以一万孤军而灭高句丽之国,平定辽东边疆。当今陛下,久居深宫,天听阻隔,受奸人蒙蔽,是非不明,黑白不分。宇文述、裴蕴、李渊等奸人,蛊惑朝野,倒行逆施,不思以治国良策以谏君,反党同代异、结党循私,大肆杀戮国之柱国。如今又欲将我辽东将士视为异己,欲除之而后快。想我辽东军民百姓,为国守疆,却换来此种结果,令人心寒。此数獠乱祖宗成法,辱先皇遗愿,奸佞不除,江山不报,先皇文皇帝国训有云: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必训兵讨之,以清君侧!!现本帅奉先皇遗命——除奸佞,清君侧安社稷,复大隋,还我朗朗乾坤!!”
  “无耻,颠倒黑白,指鹿为马。陈氏小儿其心可诛,这才是真正的古惑天下百姓,妖言惑众。朕,朕要发兵百万,彻底踏平辽东,将陈氏小儿抓回来,一片一片的将他的肉全都割下来,朕要抽他的筋,拨他的骨,将他的皮拿来蒙鼓。”杨广将手中这精美的和艺术品一样的檄文宣传单揉成了一团,狠狠的扔了出去。
  “陛下,切不可动怒,伤了身子。”萧后在一旁劝道。
  “朕能不动怒吗?看这陈氏小儿,都把朕说成了什么样子?难道朕真成了那三国此间乐、不思蜀的那扶不起的阿斗了?朕看他是巴不得向全天下的人宣布,朕就是那些‘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
  说到怒处,杨广又跑下墀台,重又捡起那被他揉成了一团的宣传单。手指戳着上面道:“皇后你看,你看这逆贼都写了些什么,居然还说先皇曾有遗训,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必训兵讨之,以清君侧!说他现在奉先皇遗命,除奸佞,清君侧安社稷,复大隋,还我朗朗乾坤!人怎么能无耻到这个地步。枉朕当初还那么看重他,觉得他虽然年轻,但不失一个真汉子,真英雄。可到如今看来,却也不过是一个虚伪的小丑罢了。就连造反谋逆,也不敢光明正大,居然还想出这种糊弄天下百姓的借口,无耻!”
  出云公主自听到陈克复没死,回到辽东的消息之后,就一直在那里呆呆的发愣。她现在终于明白,原来今夜那闯入宫中的人是来带自己走的。陈郎是还没有忘记我吗?
  听到父皇不断地在那里骂着陈克复,公主有些无法听下去,轻声道:“父皇,破军本没有谋反之心,是你们要杀他,逼他这样的。他说得没错,那宇文述和裴蕴本就不是什么好人。而那李渊更不用说了,他本来都已经将女儿嫁给了陈克复为妻,可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居然背弃出卖自己的女婿。不但如此,他还无耻的派自己的儿子去追杀破军。这世上再也没有比这更丑陋的事情了,这样的行为,可想他的人品有多么的低下。就这样的人,父皇又怎么能相信他呢?他能为了利益出卖自己的女婿,那父皇又怎么相信,有朝一日,他不会为了私心而背叛朝廷和父皇呢?”
  杨广没有想到女儿居然会说出这样的一番话,面色有些阴沉,冷冷地道:“你是不是发现陈克复没有死,很高兴?父皇真是白疼爱你这么多年,生于帝王之家,可却如此不知自爱的去喜欢一个已经有了妻子的男人。而且面对乱臣贼子,还帮助他,你太让朕失望了。”
  “儿臣喜欢一个人又有何错?”出云公主道。
  杨广今天已经是糟透了,此时听到女儿这样反驳自己,不由的怒气爆发。冷冷地道:“看来朕往日太过于溺爱你了,让你已经是非不分。好,朕已经决定了,将你赐婚给唐国公二子,辽阳郡公李世民。等到秋后立即择日完婚!”
  出云公主一愣,伤心地喊道:“父皇,孩儿的心中只有破军一人,这辈子除了他,我谁也不会嫁。更不用提是那无耻重伤陈郎的李世民。如果您非要我嫁他,那我就去死。”
  杨广冷冷地看了女儿一眼,“是吗?你说是死,到时朕也会将你的尸体送到李世民手中,到时你死了,也还是李家的媳妇。”说完一甩长袖背对着公主而立。
  萧皇后抱着宇文禅师在一旁,没有想到他们父女居然一下子爆发了如此大的冲突。心中惊急,起身拉着杨广的袖子,“陛下,出云可是您的掌上明珠,有气也不能撒到孩子的身上啊。”说着转头对出云公主道:“公主也是,陛下是您的父皇,即是父又是君,你怎么能这样和陛下说话呢。不管过去你多么喜欢陈克复,那都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快向陛下道歉,那李家二公子李世民一表人才,丝毫不比陈克复差,陛下让你嫁给他,也完全是为了你好,你怎么能把陛下的好心如此误解呢。”
  出云公主向杨广低身行了一礼,“陛下,孩儿不是有意要气陛下的,请父皇恕罪。但是让孩儿嫁给李世民,孩儿无法办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8/5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