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校对)第1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8/509

  “父亲即不取下策,那我还有中策。如今大隋江山虽然看似稳固,但父亲大人肯定也明白,大隋早已经外强内干。如今天子刚愎自负,难以听进贤言。朝中天子近臣,皆奸邪之辈。这辽东好不容易平定,天下稍安,却又马上谋划着要攻打东突厥。东突厥人又岂是易与之辈,战事一起,孩儿相信,这只会比当年的征辽更让天下百姓惊惶。到时那些农民叛军肯定会借势再起,而且如果陈克复一起兵,朝廷即要应对东突厥的几十万骑兵,还得应付辽东陈克复的几十万精兵。又有中原各地的无数叛军,只怕到时内外交困,一着不慎,大隋朝也就完了。”
  “你说的这些,我如何会不知。只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越是垂死前的一击,却越是疯狂恐怖。大隋虽然内外交困,可是兵马还有上百万。如果到时皇帝与突厥达成协议,暂时不起战事。那么不管是陈克复还是中原农民叛军,都不见的是朝廷的对手。也许到最后,朝廷会元气大伤,但不可能一朝败亡。你的中策是什么?”
  李世民在李渊的耳旁轻声道:“中策者,仿陈克复耳。如父亲大人所言,朝廷如今要面对着突厥、中原叛军、辽东陈克复叛军,不管最后谁胜谁败。这绝对会是一场激烈的大战,而且大战过后,朝廷、中原叛军、陈克复,三方肯定会元气大伤,实力大降。我曾听人言,当今天子非长命之相。而当今天子只有两子,一嫡子早被贬谪,剩下初立的太子不过是七岁孩童,且非皇后嫡出。如果杨广一死,到时肯定会出现争斗。那样一来,大隋只会亡的更快。父亲,您身为唐国公,如今又被封在太原。太原本就为古之唐国,此正是天予之机。”
  “二郎你什么意思?”
  “父亲,中原农民军不过是一群聚众劫匪,各地的士族根本就不会对他们臣服。而陈克复虽然了身南陈皇族,他的部下却大都是山东、河南、河北之人。唯有父亲您,出身关陇贵族世家,身份高贵显赫。如今关陇世家大多已被杨广诛杀,剩下的正是群龙无首之时。如果此时父亲立马回太原,一边对朝廷表面臣服,一边暗中发展积聚实力。等到朝廷和陈克复等人龙虎相斗,两败俱伤之时,父亲再登高一呼,我李唐必代杨隋取而代之。”
  儿子李世民的话,让李渊神色一动,双瞳收缩了一下。不过仅仅是一瞬间之后,他眼中的狂热就已经收敛。对于李渊这种官场沉浮了几十年的世家勋贵来说,小心谨慎是第一重要的。眼下陈克复叛逃,起兵在即。杨广定然不会放过他这个陈克复的亲家,只怕用不了多久,杨广也就能知道陈克复跑了。到时自己再想和陈克复一样的跑回山西,那就是做梦。
  而且就算回了山西,他现在也没有实力抗拒得了朝廷。他不像陈克复,有十几二十万的精锐兵马,更没有一块铁板一样的辽东根据之地。现在起兵,只会被杨广当做那只被用来儆猴杀掉的鸡。
  摇了摇头,李渊看着儿子道:“说说你的上策!”
  看到父亲否决了中策,李世民有些失望。其实这中策才是他最想要的,虽然起兵早有可能出头的橼子先烂。但是只要撑住了,就能占得先机。要不然,等到陈克复等人撑过去了,将来再想和他们争,就难了。
  “父亲,上策不用我说你也应当知道是什么。趁现在皇帝还没有发现陈克复叛逃之前,父亲马上进宫面圣,向皇帝揭发陈克复叛逃之事。且一定要向皇帝请罪,最好是辞去纳言和辽东留守等职位。只要父亲表现的够诚恳,我相信,皇帝最后不会将我们牵扯进去的。毕竟,陈克复一反,如果皇帝将父亲也处置了,那朝中可就再也没有能压制得住宇文阀和裴阀的联盟了。出了陈克复叛乱的事后,皇帝更不可能让宇文阀和裴阀联盟,权倾朝野的。不过如此一来,虽然能将我们自己择干净,但却也彻底得罪了陈克复。将来如果陈克复胜了,那我们可就不会有好结果。”
  李渊无奈的苦笑一下,“我马上进宫面圣,唯今之计,我们也只能如此选择了。至于以后,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拍子拍儿子的肩膀,李渊道:“二郎,如今你也成熟了,希望你今后也能如现在这般为李家考虑。有空的时候多结交点朋友,如果有朝一日,我们也是要回山西的。假如我们李家真的有那一天,二郎,为父百年之后,李家的一切就都将交给你来继承。”
  李世民一听这话,也不禁激动起来。父亲的话已经在向他表明,有机会,李家也会去争夺天下的。而如果真的坐了天下,那么他就将是太子。克制住自己激动的心情,高兴道:“父亲大人请放心,世民定会为李家的将来而奋斗!”
  紫微宫两仪殿。
  几十名宫女正在大殿的两边挂纱帐,这是为了午后擒拿陈克复的准备。到时这纱帐之后会有几十名禁卫隐藏其中,以防陈克复最后暴走伤人。
  一名内侍小跑着进殿,跪在墀台之下,“启禀陛下,纳言唐国公李渊求见,说有紧急事务。”
  杨广疑惑了一下,这个时候李渊能有什么急事入宫求见。对着下面的人挥了挥手,“你们都先下去吧,宣李渊进来。”
  李渊在内侍的带领之下,一见杨广立即拜倒在地,重重的磕了几个响头后惶恐地道:“陛下,臣有罪!”
  看着这个表哥,杨广伸手虚抬了一下,淡淡地道:“这里又没外人,不必行如此大礼,有事就说吧。”
  “陛下,臣识人不明,没有看出陈克复是一个谋逆反贼,还将女儿下嫁于他。臣有罪!”李渊头也没抬,又磕了几个响头。
  杨广也被李渊的表现给搞的迷糊了,他今日午后借议事之机要擒拿陈克复的事情,只有黑衣铁卫的人知道。就连宇文述和裴蕴,高真等人都还不知道。可看李渊的表现,他却是知道了。
  “陈克复是当朝左相,更是朕钦任的漠北道行军大元帅,兼节制辽西、辽西、室韦十五郡军事的朝廷重臣。而且卿昨日才将女儿下嫁于陈克复,为何今日却跑来跟朕说陈克复谋逆叛乱?”
  “陛下,臣也一直没有发现陈克复的狼子野心真面目。今日犬子去见他姐姐,结果却意外发现,陈克复居然已经带着他的部下叛逃了京师了。臣听闻御史台最近掌握了不少陈克复谋反的证据,想必其定是听说了此事,最后做贼心虚,狼狈叛逃了。臣有不查之罪,无脸再担任陛下给予的纳言、辽东留守等职,请陛下革职!”李渊一连磕头,一连说的声泪俱下,好似完全被陈克复蒙蔽了一样。
  “什么?陈克复叛逃出京了?”杨广一惊之下,长身而起,一双眼睛也如铜铃一般的瞪着李渊。这个消息着实惊到了杨广,陈克复的厉害杨广是清楚的。所以他才计划将陈克复引入宫中之后再拿他,为的就是确保万无一失。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就这样隐秘的计划,陈克复居然能先一步知道,而且就这样在他的眼皮底下逃出了京师。
  这陈克复一出京师,不亚于龙归大海、虎入山林。如果再让他回了辽东,那么辽东的几十兵倾刻就会起兵作乱。前前后后花了无数心血的辽东即将再度不保,而且辽东一乱,东突厥的所有谋划也必然将前功尽弃。
  愤怒的杨广将桌前的所有杯盏一扫而空,那些金银器皿乒乒乓乓摔落在了宫殿的地板之上。
  呼哧呼哧的急促呼吸起响起,杨广的手都有些颤抖的指着大殿,“来人,马上召集所有京中众三品以上职事官员入殿议事。另马上召禁卫军所有郎将以上统领立即入宫见朕。另,马上令金吾卫出动兵马,封锁京都、全城戒严。着令,立即锁拿所有陈克复族人打入刑部大牢。”
  殿中的诸内侍们已经许久不曾见到皇帝如此震怒,惊惶之下忙弯腰应答,匆忙传令而去。
第339章
分兵合击
  两仪殿中,黑衣铁卫的几个统领都已经赶到。黑衣铁卫属于杨广新建的一支秘密武装,不但负责保卫皇帝的职责,也担任着秘密调查、逮捕等任务。只要有杨广的手令,他们就是一支拥有极大权利的武装。
  黑衣铁卫的对外名称是禁卫骁果军铁卫营,但黑衣铁卫三千人只由杨广调动,其余十二卫四府、兵部等都无权调动。在杨广的手中,这支最初只有几十人的小队伍,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已经膨胀到了三千人,甚至还在快速增加。他们的权利大得惊人,可以绕过任何官府和官员,已经隐隐和后世明朝的东厂及锦衣卫相似。
  统领司马德堪、副统领杨武、达奚明、独孤恪、鱼朝青五人一身黑衣黑甲单膝跪在殿中,大气也不敢出一口。他们已经刚刚得知,皇帝让他们监视的陈克复居然已经消失不见,一两百人就这么不见了,无影无踪。而他们负责监视的黑衣铁卫居然还傻傻的守在辽国公府外,到现在也还不知道真相。
  “臣等失职,臣请马上调派兵马追击陈克复!”司马德堪低头头,沉声道。在心中,他已经对那些负责监视的铁卫骂了几十遍了,甚至已经在想,一会要怎么处罚这些人。自得杨广看重,组建了黑衣铁卫以后,司马德堪明面上还是骁果军郎将,正四品职。但是如今他却已经随时伴驾,而且几日前还被晋升为宜阳侯、加封金紫光禄大夫散官,终于身着紫袍。正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之时,却没有想到,属于居然会出这样的错。
  身为杨广的心腹,他自然知道陈克复有多少的重要。可这样重要的人物居然弄丢了,这可是能引起一起大战的疏忽。
  杨广丢过去一张手卷,“这是朕的敕书,朕命令你们立即出动所有黑衣卫士。在最短的时间内,给我找出陈克复的踪影,朕给你们全权,允许你们征调一切需要的力量。朕只关心陈克复一个人,必须将陈克复活着带回来,至于其它人,生死不论。如果陈克复回了辽东,你们知道后果!”
  司马德堪捡起敕书,“臣等遵旨!”五人弯腰退出大殿。
  一名内侍上前禀报,“陛下,京中从三品以上职事官,已经在外面候见!”
  “宣!”
  京都之中从三品以上的官员很多,但如果只算职事官的话,却很少。三师三公、三省六部的三省长官、六部尚书,御史台等三台长官,十二卫大将军、将军,九寺五监长官,东宫的三师三公等。整个朝中,除去那些三品以上的散官、爵位,真正从三品以上品级的职事京官数量很少,人数不满百。
  此时赶到宫中的人数不过是七十余人,文武各半。众人来时都已经听到了些风声,知道事关陈克复,具体的事情却又不知。不过一入殿中,所有人都发现,往日最得皇帝恩宠的陈克复却没有出现,众人也都明白了,看来陈克复果然是出事了。
  “诸位爱卿,之前御史台一直弹劾陈克复在辽东招兵买马、囤积粮草,意图谋反。但是朕一直不相信,可是就在刚刚,唐国公李渊亲自向朕禀报,朕才得知。朕视之为子倒,倚之为国之干城的陈克复,居然已经叛逃出京了。”
  杨广的话一落,众臣都哗然出声。不少大臣都想不明白,以陈克复如今的地位,为何居然还会谋反。宇文述和裴蕴、高真等人对视一眼,眼中却满是克制不住的激动。陈克复一反,他们也就安全了。只是让他们有些意外的是,陈克复居然还能从京城之中悄然逃脱,真是让他们有些惊讶。
  宇文述迈步出列,高声道:“如此乱臣贼子,不过是另一个杨玄感罢了。请陛下下旨,让兵部立即向中原各地调发兵令,务必擒拿陈克复,绝不让他有机会回到辽东。”
  杨广点头道:“刑部马上向天下各郡下发命令,只要发现陈克复的踪迹,须立即上报。各地官府有责任立即抓捕陈克复,记住,必须活捉陈克复。而且须秘密抓捕,不能让普通百姓知道此事。”不到万不得已,杨广不想将辽东军逼反。如果能安抚辽东,杨广愿意付出这个代价。
  “兵部和十二卫府也须马上向中原各地的卫府和军镇下发军令,配合搜捕陈克复!务必活捉陈克复押解进京!”
  裴世矩也出列道:“陛下,还须双管齐下,严防辽东生乱!”
  杨广目光如炬,问道:“爱卿有何提议?”
  “陛下,陈克复叛逃,不管怎么逃,他最后的目的必然是辽东。朝廷一边派军追捕,一边严令各地方配合搜捕。且须早调兵在运河及各条大道之上拦截,特别是如河北北平的临榆关、山东的港口码头,这些地方都应派重兵拦截。另外,关键还在于辽东。只要我们能派兵接管辽东,那么陈克复就算跑回辽东也不足为惧。”
  裴世矩停顿一下道:“如今辽东各郡太守、通守等官员都还在朝中,无法掌控辽东。唯有派兵马入辽,兵行神速,在最短的时间内拿下辽东,不给陈克复及辽东反应的时间。”
  宇文述上前奏道:“陛下,如今辽东之地,有荣国公之长子来楷五千水师舰队在卑沙及汉城二港口,辽王五千侍卫军在平壤,犬子化及的五千左屯卫兵马在国内郡。且在辽西的怀远镇有裴仁基大将军父子率马步军三万驻守,涿郡有虎贲郎将罗艺的五千幽州铁骑,河北之地还有右武卫大将军李景的两万人马。另外,在山东还有左翊卫大将军来护儿统率的三万水师舰队,淮南还有江都郡丞王世充统领的三万江淮军。这些兵马都是距离辽东最近的兵马,只要抓住机会,定能一战而平。”
  杨广沉吟好一会后才道:“据朕所知,陈克复在辽东有精兵十三万,乡兵一万,民团四万,且还能在一个月内装备十万精壮战士。而且陈克复早已经谋划了近两年时间,辽东之地皆是其心腹部将。甚至如今辽东兵将的家眷亲人,也尽皆移民辽东。如果战争一起,辽东二十七万大军都将是朝廷的敌人。虽然朝廷兵马众多,可一时间却无法齐聚辽东。朕思虑再三,发兵辽东,得分三步行动。”
  “立即使用禁卫军新训练出来的飞鸽传令辽东,令国内郡五千左屯卫军及五千辽王侍卫军合兵一处,再命辽东水师来楷的五千水师立即发兵,一万五千兵马合兵拿下汉城港口,以此为据点,等待朝廷水师大军登陆汉城。另,立即令裴仁基父子三万兵马坚守泸河、怀远、通定三镇,守住辽河西岸,严防辽东兵渡过辽河西进。”
  杨广也明白辽东城坚墙厚,如果兵力没有集结,就贸然突入辽东,最后很可能不但会战败,而且还会失去先机。所以考虑许久之后,决定辽东的一万五兵马拿下临海港口城市汉城。如此一来不但能保住这一万多兵马,而且还能在辽东南部打下一个楔子,牵制辽东兵马无法全部聚集到辽河一线。而且有了这个据点,隋军就能通过水师运兵,在辽东南部开辟出第二个战场。朝廷兵马众多,有实力两线开战,而辽东军却是实力有限,一东一西两边开战,就必然会使其战力下降。
  杨广最希望的水师能夺下卑沙城,这里距离山东最近,一旦拿下这里,隋军就能源源不断的从山东快速运送兵马入辽。不过卑沙城的防御太强,且处于辽河防御线中,想轻松拿下基本没有可能。
  十余名内侍抬过八张大屏风,八张屏风拼起来之后,就是一副巨大的辽西、辽东、室韦地图。
  杨广拿起一支长杆,指着涿郡道:“与此同时,朝廷在涿郡集结李景与罗艺的三万兵马,另抽调薛世雄的三万兵马合兵一处,并征调五万府军组建北路军,以左武卫大将军李景为行军总管,罗艺为北路军先锋,大将吐万绪为副总管、董纯为行军司马、鱼俱罗为行军长史、樊子盖为行军监军。十一万大军出临榆关,过辽河,围辽阳、新城两郡,并切断金山、盖牟、扶余等郡的兵马。”
  “命左翊卫大将军来护儿集结三万水师,并中原各地抽调七万府兵,共十万人马组建南路军,以来左翊卫大将军来护儿为行军总管、杨义臣为行军副总管、宇文化及为行军司马,段达为行军长史,杨善会为行军监军。自山东浮海东进汉城,围平壤、伺机取乌骨、国内郡。”
  众大臣听到杨广的布置都是有些心惊,兵分两路,所有兵马加起来二十五万五千人。而且两路兵马的统兵将领,基本上不是公爵就是侯爵,全都是大隋朝武将之中的强者。特别是北路军,领军的全是威震天下的老将。不过真正让满殿武将们松了一口气的是,这次出兵皇帝没有要御驾亲征。对于这些大将来说,再难的仗他们也打过,但最怕的却是皇帝亲征,而且战时还不肯放权。带着这么一个皇帝去打仗,什么仗都要难打上数分。
  就在众臣以为杨广的战前安排已经结束时,却又看到杨广提起木杆往地图上一指,众武将都不由的有些头痛。众将都知道,皇帝并非什么兵法大家,不可能有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本事。可他却偏喜欢这样的战前布置,这让众臣都头痛起来,不知道皇帝还要怎样的指手画脚。
第340章
反目成仇
  杨广提起手中的那支权杖,往那屏风的地图上数处连点几下,权杖触在兽皮地图之上,笃笃有声。
  “孙子兵法有云,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杨广念了一段孙子兵书,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视了殿中大臣一圈之后朗声道:“此次辽东之事,与先前征高句丽不同。高句丽者,非我族类,亡我之心不死,所以必须以雷霆手段铲除之。但如今之辽东乃我大隋之辽东,辽东大隋子民近百万。这次朕虽调兵近三十万,但此只为势!陈克复经营辽东不过两年,且朝廷地方官府又经营近年,虽然辽东大多数将士受陈克复蛊惑,但朕相信,当朝廷大军一到,两面包抄对峙之后,辽东军民定然能看清形势。朕调派兵马,为的是不战而定辽东,非要血洗辽东。此为这次出兵之基调,诸卿明白否?”
  刚刚被皇帝杨广点到名字出征的将领们此时大都在殿中,一听到杨广的要求,一个个眉头紧皱。他们都明白陈克复的本事,也明白辽东军的实力。辽东一个月内可集结二十七万人,而且还有几十座坚城可守。朝廷这次的南北两路兵马只有二十五万五千,不但数量上处于弱势,而且还将是劳师远征,后勤补给漫长。这未开战,就已经处于弱势了,可是皇帝现在居然还在战前提出这么多要求限制,这仗可怎么打?
  开府仪同三司、新授南路军统帅的荣国公来护儿沉默了下后还是站了出来,“陛下,夫不战而屈人兵者,必须得是处于强势,并令对方没有退路之时,才有可能不战而屈人兵。眼下陛下征调南北两路兵马入辽,兵力却依然处于少数的一方。且辽东军有坚城可守,器械粮草充足,如果一开始就想逼迫辽东投降,只怕艰难。臣以为,陛下当授出征将士机变之权,只要我们趁辽东兵马未做好完全准备之时,迎头痛击辽东军,歼灭其一部份精锐力量,并夺取几座城池之后,再迫降才是上策!”
  “不,大军只须围而不攻即可。”杨广伸手制止了来护儿的话,“朕从不打无准备之仗,南征北战,朕破国灭族无数,自然明白战争之法。诸卿,辽东不可战!辽东之地多艰险,战事一起,必然经年难平。眼下东突厥狼子野心,早有不臣之心。如果和辽东的战事无法速战速决,最后只会便宜了始毕。”
  “诸卿也不用太过担心,此次朕虽然只派了二十五万人马入辽,但这不是全部。”杨广以杖柱地,落地有声,“纳言裴世矩,你马上着手联系契丹国、靺鞨国、奚国、铁勒国、新罗国、百济国,朕命你为全权大臣,与六国商议。许你给各国一些好处,朕只需要六国坚定的站在我大隋的一边,派兵马与我大军围攻辽东。告诉他们,只要出兵者,朕愿意将宗室公主下嫁。”
  裴世矩犹豫道:“陛下,辽东如契丹、靺鞨、新罗早就是陈克复的亲密盟友,这次恐怕难以让他们出兵围攻陈克复。”
  “无妨,你尽管去谈即可。不论如何,朕相信,就算各族不出兵,他们也定会选择观望,两不相帮。而且陈克复与各族的关系也不一定就是你想的那么牢固。只有要利益,这些塞外的蛮夷就会抢着去做的。你重点和奚、黑水靺鞨、百济去谈。而且朕听说,新罗过去虽然一直支持陈克复,不过新罗真正掌权的贵族们却是更亲近大隋朝廷。上次他们不是想立他们的人为储君吗?告诉他们,只要他们站在朝廷这边,朕到时就策封他们的人为储君。再顺便告诉黑水靺鞨和契丹大贺氏的族长,如果这次他们表现好,朕会考虑让平定辽东后改策封他们为契丹和靺鞨之王。”
  战争即是如此,很多时候并不一定就是敌我分明。辽东诸部族,即是臣服于大隋朝,也直接处于陈克复的势力范围之内。杨广对于这些部族,一直相信只要给的利益足够,他们就能站在自己这一边。上次的征高句丽时就是如此,大隋与高句丽的战争中,新罗、靺鞨等族最终站到了大隋这一边。
  而先前大隋和东突厥交恶,契丹、奚族、铁勒等族,也背弃了突厥站到了大隋这一边。杨广坚信,这一次辽东陈克复叛乱,这些部族也一样会站在大隋这一边。对于杨广来说,他不需要那些部族兵马,他需要的只是这些部族不会站到陈克复的一边即可。而且他还相信,只有朝廷大军一到,辽东还会有更多的人选择朝廷的这一边。到时他就能兵不血刃的平定辽东之乱。不会妨碍到朝廷正策划的征突厥之战。
  “诸位爱卿,朕是天子,朝廷军队是王师。陈克复不过是乱臣贼子,他在辽东如果起兵不过是叛乱,名不正言不顺。朝廷大军东进,是为讨逆,名正言顺。到时大军一到,定然会有心怀朝廷的辽东百姓内应大军。”
  殿中的文臣们都是以笏击掌,交口称赞。对于这些文臣来说,这样的文式最符合他们的观念了。不过殿中武将却大多皱眉,武将都是沙场征战,不讲空洞的政治战略,讲的更多的是战术。对于武将们来说,要打辽东自然是多发兵,辽东有兵近三十万,朝廷不说发兵四十万五十万,最少也得发个三十万兵。而且最后是主动出击,直接将辽东打服。但是皇帝已经发话,众将虽然心中有意见,却也没有人肯再出列反对。
  杨广转身走回墀台龙椅之上落坐,“传朕旨意,即刻发兵辽东,各军将士即刻出发。”
  “臣等遵旨!”大臣们行礼拜退。
  李渊跟着诸臣退出两仪殿,一路上忧心忡忡,皇帝今日居然对他没有半点安排。即不免除他的官职,也不安排他任务,就这样理也没再理就让他出来了。这让他心头沉重,越是这样,他越觉不安。
  出了宫,李渊片刻没有停留,马上赶回府中,赶到府中之时,时间不过辰时三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8/5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