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校对)第1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9/509

  如辽东之地,陈克复这个留守,苏威这个慰抚大使,辽王这个亲王、观察使,还有七郡之太守,以及他们的佐贰官都要在十月二十五日以前赶到京城。进京之内的任务有两个,一个是朝迁吏部的课考,这就是考评过去一年他们的业绩。这个对于外官是很重要的,因为最后课考之后,优秀的会嘉奖,中上的就能过关,而如果课考结果不好,那有可能要受责,轻者罚俸、除级,重者甚至要免官。
  而朝集使还有一个重要的职责,那就是参加朝廷的元会。也就是每年元旦之日的大朝会,这一天的朝会就是朝廷的大礼仪庆庆典。前者是行政性质,而后者则是彰显中央权威。每年冬季,地方长官必须严格遵照中央朝集制度进京,也是防止各地长官不入朝,挟兵自重,甚至是割据的一种手段。
  陈克复除非是现在就造反,不然他没有任何理由可以不进京朝集,他敢不去,就等于是割据。虽然陈克复已经在造反,不过现在还不是正式就打旗号的时候。所以陈克复这次还得去,而且去京城也还有不少重要的事情。
  “殿下,此次京城会不会太危险,万一杨广翻脸,借此机会加害于你,又或者是将您强留于京城那将如何?”毛喜还是有些不太放心,千金之子,坐不垂堂。陈克复这不等于是,自己送上门去。
  陈克复轻轻的拍打着钟楼顶上的栏杆,笑着道:“此去京城确实会有一定危险,但是我们不得不去,现在起事,弊大于利,会让我们付出更多的代价。我也一直在观察朝中情况,这一年来,杨广一直在忙着出手对付那些关陇旧阀,反而在有心提拔那些新贵。打击一群,拉拢一群,杨广的意思很简单,他不希望有任何门阀势力过大,而威胁到他的杨氏天下。”
  “相比于他们,我虽然也让杨广猜忌,不过却还算不上他最急切要铲除的对象。这次入京城,只要小心应付,我们的收获会更大。”
  “那你带上毛翊和小鲁他们,再多带点兵马过去。万一有事,也能有个照应。”毛喜还是不太放心的道。
  陈克复轻轻一笑,转身对毛伯道:“我这是去朝集,又不是要去捉拿杨广,我多带兵去,杨广能安心?这事我已经考虑好了,军中诸大将我都不会带去,我到时带秦琼他们这些小将过去。他们名头不响,不容易引起关注,兵马我也不多带,带一百亲卫足矣,杨广如果真要对付我,我就是带上一万人去,也顶不了什么事。”
  “唉!”几位叔伯都是轻轻一叹息,他们实在是不愿意让陈克复入京,但是现在的情况,不入京就只有提前起事,这却是有些早了。
  执过毛伯的手安慰着道:“毛伯不用担心,其实我也早有安排,这次我虽只带一百人前往。不过我已经开始往中原调派人手,到时京城会有特勤司和调查司的上千名弟兄在暗中护卫,一旦有事,我也定能安然回到辽东的。”
  “回来了,回来了!”鲁世深的大嗓门在后面响起,只见众将人手一个千里镜,正望向远方。
  陈克复凝目远眺,茫茫草原之上,一条黑线自远方传来。在远方的天际之中,还有三道绿色的烟雾升起,这是烽火台的烽烟传递,三道烟,表示大军到来,绿色烟,表示是自己人。将烟弄的有颜色,同样也是军中的那些奇银技巧之人鼓捣出来的。红色烟,代表敌人,绿色烟,代表自己人,无色烟,表示敌我不明。
  远处的骑兵越奔越近,很快就已经快到了城外十余里地。
  “走,迎接我们凯旋的众将士们去!”陈克复笑着率先下钟楼。
  这支回城的兵马,不是别人,正是已经出师整整半年的九军将士。因为陈克复早有命令,这次出征以练兵为主,所以众将士倒也不急,一路稳扎稳打,半是征讨室韦人,半是练兵。还有一个重要任务,那就是抢劫。抢人、抢马抢牛羊,不管是什么,通通抢光。每围到一个部落,就将其整个部落的俘虏,连牛羊带帐篷通通抢光,送回金狮城。
  既然动了手,就不再给室韦人半点翻身的机会。送回辽东的室韦人,不论男女老幼皆被贬为奴隶,成年的男子更是被断其双手拇指、食指,发配到各地田庄为农奴。如此一来,他们虽然还能劳作,但是却别再想张弓射箭,拿刀舞枪上战场了。对于占领掉的地方,陈克复也派驻了一部份的府兵,再加上各族混合后的百姓北上,修建城堡定居,进行屯田放牧。并修建戍堡,隔一段距离建一个棱堡,屯驻军队。
  到手了的地盘,陈克复就没打算再让给别人,室韦大草原虽然比辽东还苦寒,但用来放牧却还是足够的,再屯垦一些地,完全能够自给自足。而且将军队轮流调派到室韦草原驻守,还能磨砺练军,一举数得。
  陈克复带着城中诸将出城迎接,九军将士出去的时候是四万五千人,回来的时候人数不但没少,反而变成了七八万人。在征战之中,有些主动投降的室韦部族,陈克复倒也区别对待了,将他们整个部落全部迁入辽东、和其它的部族一样,全都打散分开和各族混居。又从其部族之中,抽调出了上万人的青壮编入军中。
  军中加入胡人,也是有意为之。用胡人为军,既能在战争之中消耗各族中的青壮精华,又能增加陈克复军中实力。特别是一旦造反,最好用也可靠的其实反而会是这些胡人。
  而除了这些室韦人,大军中还有大量的随军商队,这些商队自愿随军。他们负责从辽东运去各种的粮食等后勤物资卖给隋军,然后又在隋军每击败一个室韦人部落之后,群拥而上,收购室韦人所有的一切东西,从人口到牛羊,甚至到帐篷,只要是能搬的走的,他们都要。
  如此一来,随军的商队用最低的价钱买到了众多的物资,而隋军一来省去了后勤运输,二来却也将这些战利品轻易的抛给了商队,不用分了兵马处理这些战利品及俘虏。这样的模式,使得无数的商队深入草原,追随着隋军。他们甚至比随军还要热情,主动的派人去帮忙打探情报。茫茫的草原之上,众多的商队就如同蚂蚁一样,运送着各种军中需要的物资北上,再运送着各种从隋军手中廉价收购到的海量战利品、奴隶一路南下。
  经过半年的征战,室韦五大部族,几十万人,战死和被俘为奴隶的就已经超过了三分之二,剩下的不到二十万人,则分成了许许多多的小部落,一路向着更寒冷的北方移居。而还有大部份,则是进入了突厥大草原,依附了突厥的各个部落。整个室韦草原,原先的南北室韦三十四个大小部落占领的草原,彻底成了隋人的地盘。陈克复在这相当于两个过去高句丽那么大的地方,一连修建了九个周长达两千步的棱堡,驻军一万人,又移民十八万人,如同一条锁链,将整个室韦草原给锁入了辽东的控制之内。北至外兴安岭、东至鄂霍茨克海、西至呼伦海。甚至如此一来,大隋的军队,等于绕了一个圈,在东突厥的东北面出现,一改之前大隋只能在河北河东等地防守突厥的态势。整个东突厥,反而一下子处于了大隋朝的南北两面包围之中。
  陈克复知道杨广最近一直在打东突厥人的主意,一路路的们使者派往东突厥。而他现在干掉了室韦这个小部族,辽东兵马一下子出现在了东突厥人的后面。无疑将是隋军对突厥人的一个新的态势,已经从过去简单的防范,做到了南面正面防范,北面随时牵制突厥人。
  他相信,杨广知道这个结果一定会很高兴,对于辽东军也会更加的看重。而这也是他最需要的,只要杨广还要倚仗于他,那么杨广就不可能这么快的鸟尽弓藏。
  大军南归,风尘仆仆。
  早已经在数日前汇合一道的九军将士,此时看到陈克复出城迎接,都高兴不已。
  秦琼等将领都下马前行,单膝跪地,“末将等不负大帅重托,终于平定室韦!”
  “好!”陈克复从一旁的亲卫手捧的托盘之上,端过一杯酒。早有其它的侍卫捧着酒杯来到众将面前,为每人捧上一杯酒。
  “今日凯旋而归,本帅真是无比高兴。我辽东兵马之中,年青一代的将领终于长成,今日之后,他们就都将是能独当一面的大将。来,干了这一杯,共贺之!”
  “贺陛下、贺大帅、贺!”
  众将抬头一仰而尽。
  陈克复走上前,拍拍这个,敲敲那个,这些大都是才二十上下,最大的如尉迟恭兄弟们也不过二十八九,小的如秦叔宝、陈雷他们,不过是虚岁十八九。这些是真正的年轻一代,即年青又是一手培养出来的。
  半年的沙场征战,每人脸上都被风霜吹黑了不少,但是却也脱去了过去的那份稚嫩,从军中的勇猛的年轻一辈小将,成长为了能独当一面的军中主将。
  “好,全军回城,本帅已经准备好了盛大的庆功宴,还有众多丰厚的赏赐,九军将士都有。宴后,九军将士大假三天!”陈克复为每一位九军将领牵马,并扶他们上马。每个被陈克复扶上马的小将,都激动万分,威名赫赫的一军主帅亲自扶他们上马,这是莫大的荣誉!
第298章
飞扬跋扈
  这次入京城,陈克复带上了秦琼、尉迟恭这两位门神,又带了差不多二十个年青小将。反而是如毛翊、鲁世深这些大将一个没带,一来这些人在辽东军中身份高、名气又大,如果入京太显眼。二来此次辽东的大佬全都入京,除克复必须留下这些大将来坐镇辽东,以防万一。
  自平定了辽东之后,辽东和中原往来,基本上都是走海路,从卑沙到山东这条路线。原本从东都到辽阳城,最少得近两个月的路程,可是改走海路之后,最多二十天左右就能到达。
  在卑沙城码头上的一处府宅之中,陈克复正和毛喜交待一些辽东的安排。
  “殿下这次入京,可知该如何行事?”
  陈克复笑着道:“这次入京,我带了大量的贡品,到时各种奇珍异品进献给皇帝,另外朝中的诸大臣也都会有一份。特别是宇文述,我会重点拜会他。这次宇文化及入辽,和我会谈多次,看他透露出的意思,宇文述现在依然有和我联手的意思。如果能得到他的支持,这趟京城之行会顺利很多。其实的如虞世基原来也是南陈旧臣,虽然他不可能对我这个南陈皇室会有什么关照,但是他是辽王的支持者,而今我和辽王关系也还算可以,这次入京,我也想和他拉拢关系。”
  毛喜点点头道:“这次殿下大败室韦,将兵马驻于东突厥之北面,这定然会让杨广高兴不已,再加上进贡贡品讨其欢心,看似不错了。不过杨广虽然将天下折腾的大乱,但他却不是一个糊涂人。如果要想让杨广消减一些对殿下的猜忌,最好的办法还是学下你的老丈人。”
  “学唐国公李渊?韬光养晦?”
  毛喜摇了摇头,“刘邦诛韩信后,萧何派家人往关中夺田产,以自污名声。昔日唐国公为弘化郡留守、兼陇右十三郡兵马时,杨广曾对他起了猜疑,那时正好是尽诛李氏之时,杨广召其回朝。李渊忧心忡忡,生怕杨广也要借机将其诛杀,所以一路上行进缓慢,只托病重。结果一日杨广和大臣对奏之时,杨广曾对裴蕴道,这李渊病重,怎还不死?结果李渊听后大惊,一路上不但每日声色犬马,还曾传出路上强抢民家女子,弄的御史台纷纷弹劾。结果李渊那位为杨广妃子的外甥女吹了几遍枕边风,杨广在李渊入京后,不但没有问他的罪,反而升他为河东慰抚大使。你觉得,杨广难道只因那妃子的一席话吗?”
  陈克复摇了摇头,“杨广此人虽然昏君,可却十分的聪明,更兼极度刚愎自用。他决定的事情,别人很难改变。他定是看出李渊名声臭了,知道李渊不可能对他产生威胁才提升于他。”
  “对,这才是杨方尽诛李氏,反而升李渊官的原因。杨广不怕那些无能或者贪婪的官吏,因为那样的官吏必然是孤臣,只能依靠于他而存。杨广真正忌惮的是那些既有威望、声名又好,还一味礼贤下士,收买人心的大臣。所以此次入京,殿下切不可表现的太过于优秀。过去你不过是小小郎将,所以表现知礼仪,态度谦和。但是这次入京,你应当飞扬跋扈一些,殿下和裴阀不是关系差吗?这次入京最后是主动找上门去,故意闹出点事情来。而且和各大世家最好不要有什么联系,除宇文述和唐公外,最后不要再去拜访其它大臣。”
  “你是要让我表现的侍功矣奢,不将所有人放在眼中么?飞扬跋扈,大闹京都?”陈克复笑了笑,“这倒不是什么难事,裴阀一直对我打压,我早就不爽了,这次正好拿他们开刀。相信我表现得越是拨扈,越是和各大世家大阀做对,杨广对我的猜疑反而会越小吧。也罢,那些世家大族本就不是我所真正想结交的,那我这回就当一个飞扬跋扈大将军。”
  对于陈克复来说,中原大阀世家,本就和他不是一路人。他的陈氏复国,也没有想过要靠这些人。如果只是和这些人闹点事,暂时的背一个嚣张拨扈的名头,就能让杨广将聚集在他身上的目光移开,那他还真是很愿意为之。
  说到,就做到。
  陈克复告别了毛喜等送别诸人,带着秦琼、尉迟等三十来个年轻将校,还有一百名精挑细选的警卫营亲卫,就上了船。船是水师的,自平定辽东之后,朝廷就调派了水师来护儿的长子千牛备身为左御卫将军,统领五千水师驻守辽东,除了卑沙港有三千水师负责辽东到山东的航线安全外,还有两千人驻守汉城港。
  平日里那些商队往来辽东山东两地,一般都是坐着那些专门经营两地海运的商船。不过此次陈克复等人回中原,拥有着大小战船近百艘的辽东水师却不敢怠慢。派出了最大的十余战舰组成了船队,并亲自带了一千人护送陈克复一行高官重臣。
  陈克复一行人绝对是当的上重臣的,一个亲王,两个宰相,还有七个从三品的太守,并且有四个是兼着国公爵位。这些人不要说是来楷,就是他爹,开府仪同三司、荣国公、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在这里,也一样得对这些人客气。
  一路上陈克复早对尉迟和咬金等人有交待,让他们尽量表现的拨扈嚣张一点。结果这些年轻的将领们表现十分抢眼,别说来楷这样的从三品水师将军他们不放在眼中,就是连董纯等一批国公他们都同样不放在眼中。一上船就抢了最好的船舱,对于其它大臣的随从侍卫,更是冲突不断,等下船的时候,程咬金这个无赖已经带着老实的尉迟恭兄弟俩,还有罗士信这样的狠人,找了船上众人无数的碴,借口和各大臣的随从都斗殴过了。
  就连辽王的侍卫都被程咬金找了个碴打了一架,程咬金等人虽然年轻,可每一个都是战场厮杀过几十场的狠人,更兼得秦琼、尉迟等这些猛人。一路上,每次都是他们揍的别人鼻青脸肿,就连有次裴安的一个家将被打之后,裴安找上陈克复理论,最后不得没得到道歉,反而被陈克复一顿奚落,第二天,裴安更是被人于黑夜之中麻袋套头,好一顿饱揍,自那之后,一路同行的辽东入京大臣和他们的随从纷纷对陈克复这百来人退避三舍,如避鬼神。
  到山东后众官换上马车,唯独陈克复一行却全是辽东远来的上等战马,每人双马,鲜衣怒马,官道纵横。一路上还不时的游猎,九月的中原,有不少田地上庄稼未收割,被他们践踏无数。甚至官道之上,和人争道,如果敢不让,程咬金马上带着那一百名全是军中伙长中抽调出来的精锐卫士一拥而上,将对方的马车推入道旁,如果再多争辩几句,弄不好还要挨几记老拳。
  弄的一路上的地方官府不断接到投诉告状,可是等官府出动衙役一追上来,别说想得到公正处理。基本上程咬金等人都会无视官府,轻者斥骂,重者甚至就是拳打脚踢,那些带队的捕头、县尉一类的一看人家是辽东来的陈破军陈大帅,基本上只能是赔礼道歉,打落牙往肚里送。连辽王和樊子盖等一众大臣的劝诫,陈克复都无视了,又如何会在意这些小小的地方官府。更何况,这本就是故意为之,把不得能在入京之前,就已经让杨广知道了他一路上的拨扈嚣张行为。
  秦琼的勇武要比程咬金强上一些,可论心思活泛他却不如程咬金。每次尉迟等老实人一听程咬金招呼,就会跟着去,一般程咬金只用说是元帅吩咐的,他们准没话说。唯有秦琼总觉得不好,数次劝说程咬金,最后还找到陈克复,陈克复亲自跟他说了一通话,说如此只是为自保后,秦琼也就不再多说什么了。
  虽然陈克复行为招摇嚣张,不过每次就会打人,也不过是看着样子吓人,其余也就是点皮肉伤。要不然,如果是打真的,就程咬金这等军中猛将,普通行人哪挡得了他们三五拳不死的。而且打完后,每次程咬金等人也会扔下数枚金币,算是汤药费。如今这金银币虽然不是正式的货币,可是在大隋却特别走俏,金银币不管在哪里都是特别受商家欢迎的。甚至如今,一枚银币至少值一百二十文钱,一枚金币更是能兑换一千三百多文钱。挨了几下打,撕破一两件衣服,就能得到几枚金币的赔偿,这可是相当于好几贯铜钱。
  如今中原多盗匪,几贯钱可是一大笔财富。一传一,十传百,都传辽东往京城去的陈破军大帅一路嚣张拨扈,但出手特别大方。甚至很多破落户、游侠儿无赖货干脆专门弄一破驴车赶到陈克复他们的必经路上,故意挡路找打。挨完打,笑着捡起金币,贴上一两张膏药,又乐呵呵的抄近路赶前面路上,继续拦路等打去了。
第299章
调戏佳人
  一路惊飞狗跳,惹的无数地方官吏求爷爷告奶奶,暗中烧了无数香、拜了无数佛之后,陈克复带着他的一百来骄兵悍将终于赶到了东都洛阳。
  东都洛阳,是杨广登陆之后的京城,在大业元年营建,南对伊阙,北据邙山。东都是此时全国政治、经济中心,同时也是东南通江都、太湖、浙江,东北通山东、涿郡,西通关中长安的大运河交通中心。
  大隋最初的都城长安做了二十四年的国都,最后在杨广登基之外,一意要打造一个可以和他的大业匹配的都城。自此迁都洛阳,将原来的长安大兴城改成了西京,反而成了陪都。用杨广当初下令营建东都圣旨中的话就是,洛阳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水陆通,贡赋等。这更是一个可以作为中原核心,西控突厥、东抚齐鲁、北定辽东、南接淮扬的地方,可以显示大隋天下独尊地位的地方。
  自东莱、北海、齐郡、济北、东平、东郡,最后到达荥阳郡。最后经过天下名关汜水关,也就是虎牢关,也就进入了河南郡,也是东都洛阳之内了。
  一路西来,前后也费时近月,穿过虎牢之时已经是十月初了。十月初的中原不比辽东,中原的十月正是金秋十月,天高云淡、枫叶红遍、风景如画之时。
  因一路骑马行程颇快,陈克复等人比朝廷规定的十月二十五日到京的时间要早了近半个月。一入河南郡后,陈克复等人也就放慢了速度,每日流山玩水,慢慢前行。这一日,却是来到了天五有名的嵩山之下,嵩山东为太室山,西为少室山。看着这五岳之中岳的名山,陈克复也想起,这山上应当就是后世有名的少林寺了。
  “大帅,咱们一路上赶的急,这时间还早,不如我们也上少林游玩几日如何?”程咬金指着远处的山脚道。
  罗林也是贵族世家,虽然出生在长安,不过后来却是随着祖父举家迁入了东都洛阳,是以对这嵩山并不陌生。笑道:“大帅,这西面少室山上有一名寺叫少林寺,香火十分旺盛,南来北往经过洛阳的,一般都会上山求一柱香。今日既来到得宝山,何不上去拜拜山门,也求下神佛保佑!”
  陈克复对于鬼神是不相信的,不过看着部下都十分想上门去拜山,也不想打扰了众人的兴致,就点了点头同意。一百多号人纵马上山,一路前行,指点江山倒也十分的惬意。
  众人不是武将就是军士,一个个都挟弓带刀,上了山没一会就不免撵兔射鸟,游猎起来。
  程咬金等一众将校比试了半天,结果发现秦琼的收获最多,反倒是程咬金所获最少。程咬金一看就是那打铁出身的尉迟恭的马上都挂了好几只走兽,不由的有些挂不下面子。
  对着尉迟恭道:“老黑仗着大帅赏赐的马快,所以打的比我多,不如我们比箭如何?”
  此时金秋九月,正是大雁南飞。天空一排大雁排成人字飞过,程咬金的提议很快获得了众人的认可,一众三十来位小将张弓搭箭,一人一箭,结果一轮射完,箭无虚发,竟然每人都射落一只秋雁。
  程咬金本来想借比箭,好把尉迟老黑比下去,掩饰他刚才打的猎物最少,此时一见尉迟恭居然也能一箭射落一只大雁,不由得有些失望。一回头,正好看见陈克复站骑在马上笑看着他们比试,一张脸也不由得红了一下。
  策着马奔了回来,笑指着天上的大雁道:“大帅,你看我们都出手了,你是不是也活动活动一下身子?”
  陈克复瞄了瞄天空,此时一群大雁,居然只剩下了两只大雁,正无比的悲鸣。笑了笑,也就伸出从马上取下弓,搭上支银色小箭。弓是强弓,更兼是宝弓,乃是自高句丽王宫所取得之物。足足需要四石之力才能拉开,这把弓精致漂亮无比,但是却少有几个人能拉的开。就是陈克复用全力,也最多只能连开三箭,就无力再拉开这把弓了。对于有大量弩箭的辽东将士来说,这样的一把弓华而不实,最后被众将扔给了他。陈克复也觉得那银色的弓身,和他那套铠甲倒是很配,最后也就带在了身边。
  此时他张弓搭箭,脚踏马蹬,凝神贯气,目光紧紧锁定天下的那两只大雁,足有数息之后,才一声弦响,将手中之箭射了出去。四石的强弓,射程不但远,射速更快,只听“咻”的一声,那箭支已经射中了天上的大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9/5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