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校对)第6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3/628

  对于其它的中央主要官职也几乎如此,内阁成员更是只能从学院和书院中选任德高望重五十岁以上者,任满最多两届就不能再连任。
  而分掌兵权的参谋院和五军都督府以及兵部三衙,更是严格规定不得连任,五年期满,就得三衙对调。
  虽然这样的制度,会照成一些弊端,比如一些贤相可能得受制于任期,任满之后不得续任。但李璟认为,把官员的任期缩短,也还是利大于弊端的。把整个官制弄的流动起来,这会大大增加中央和君主的集权,防止出现权相,或者各部衙职能下降的危害。同样的,这也是增强君主权威,平衡秦藩官制设定中诸相权力很大的一种方法。
  在李璟如今的权威之下,这新的改革很快就颁行下去。
  崔芸卿调任到了辽西行省任总督,保留同平章事的宰相荣衔,和太傅的荣衔,但不再是政事堂会议成员,也就等于不再是真正的宰相。尚书右仆射李振,则被调任中书省门下左侍郎之职,按新制度,三省的六个主官都直接就是政事堂的参知政事,是宰相。因此,李振依然是真宰相。不过从尚书省转到门下省,他也从次相位置离开,制度规定,首相由尚书省左仆射担任,次相由尚书省右仆射担任。
  新的尚书省左仆射之职,李璟提名由郑从谠担任,次相之职由郑畋担任。这个拜相结果,让不少人都大为惊讶。二郑虽然在天下名望极重,但他们毕竟是李唐之臣,投奔秦藩时间并不久。秦王居然直接拜二人为相,而且还分别任首相次相,主掌尚书省这个核心中的核心部门,他们很难不震惊。不过许多人马上想到,年前郑从谠和郑畋都被李璟授为东北新设行省的总督,到现在,这个任职刚满一年。可从制度上来说,二人却是有地方行省总督的履历,是完全符合三省主官须先有行省总督履历的。并且二人上月从东北调回燕京,都还在六部中各担任了一个月的尚书职。从制度上来看,他们的拜相没有丝毫的问题。但从另一边可以看出,这是秦王早就谋划好的,为了让他们拜相,早在一年前就已经开始为他们铺路了。
  新一届的政事堂成立,这一次共有十三名大臣得授参加政事,拜为宰相。三省六名主官,加上六部中的史部、户部、兵部三部尚书,以及参谋院和五军都督府各两人,一共十三名宰相。而核心部衙中的内阁,却在新制中规定是不得拜相的。内阁本身的作用就是为了平衡相权,因此,内阁不得入政事堂。不过内阁的权利却丝毫没有削减,这一次内阁成员更是从原来的九个,扩增为十三个内阁成员。
  新的内阁首辅为名士司空图,次辅则是江西人芳林十哲中的郑谷。十三名内阁成员,全被授予文华阁大学士之位。
  政事堂十三名宰相,文华阁则有十三名内阁大学士。
  在这轮秦藩中枢的大调整同时,李璟也对地方进行了一轮大调整。
  真龙元年四月,东北地区已经基本稳定下来,秦藩取得了全面控制。也就在这一月,李璟正式传令,代朝廷赐封渤海王大玮瑎为顺国公,原渤海地区和东北其它地区,自东面大海一直到西边的潢水发源的大兴安岭以外的蒙古高原的东端,将包括北海贝加尔湖在内的这一广大地区,全部划省设州立县。
  在燕山山脉以外的地区,除辽东、辽西、安东、热河四行省外,新设海东、辽宁、吉林、松江、合江、黑水、嫩江、兴安八个行省,整个关外地区,划为十三行省。南至渤海湾,东至窟说岛、北至外兴安岭,西至大兴安岭外的北海,这一广阔的地区,都为秦藩的关外十三省之地。
  而在关内,则有北平、河北、山西、山东、淮海五个行省,另外又有秦宗权的山南行省、杨行省的江北行省、钱镠的江南行省,董昌的浙东行省,张蕤的福建行省,于瑰的岭东行省,和于球的岭西行省,以及于琮的安南行省等八个名义上的尊奉秦藩的八藩行省。
  秦藩实际控制的行省有十八个,联盟性质的行省八个。另外还有琉球岛、海南岛、耽罗岛三个海上巨岛,只不过三岛地盘很大,但暂时人口太少,因此只是各设一州。
  十八行省一百余州,人口三千余万。
  新印刷出来的天下舆图上,赤色的秦藩区域,在传统的疆域上就占了三分其一。而如果把秦藩新开拓的东北这片广阔的疆土算上,那么秦藩实际控制的地区,甚至已经超过了大唐疆域的一半。
  看着地图,李璟心中也不由的升起一股豪情。
  可就当李璟看着地图,觉得也许是时候开始向东南沿海地区开始布局的时候,他的联盟八镇的董昌却称帝了。
  这是让李璟意外的消息,也是让李璟心情瞬间不好的消息。
  而很快,李璟又收到了钱镠的来信,这封信在路上一直走了差不多半个月,才刚刚送到燕京。信里的内容更是让李璟脸色阴沉了几分,钱镠如此迫不急待的跳出来,要帮李璟扫灭董昌,恢复名誉,这让李璟敏锐的直觉到,董昌称帝之事,并不简单。
  按照谁最得利谁最嫌疑的推论,董昌称帝一事,得利最大的无疑就是钱镠了,那么钱镠也是这件事情幕后最大的黑手极有可能。
  稍一沉思,李璟立即开始让赵江前去传达,让新一届的政事堂成员和新一届的内阁成员齐至勤政殿议事,另外召监察厅和军方三衙在京高级官员将领们一起列席会议。
第997章
南征
  崔安潜自到秦藩之后很得李璟看重,仕途更是一帆风顺。在这次的换届之中,顺利的进入了参谋院,并得以出任参谋院之首的参谋左使之职。同时,以参谋院左参谋使之职拜相,加参知政事衔,入政事堂,成为十三名宰相之一。做为军方的最高职务者,崔安潜接到传召入宫之后,听取了监察厅的一番简单报告后,马上就明白了事情的前后因果。
  “大王,依某看,董昌不过是个蠢货,他妄然称帝,明显是受了别人的挑唆。而以眼下两浙的局势来看,尤其以钱镠的嫌疑最大。某以为,钱镠这是自觉羽翼已丰,因此便想吞并董昌。只是以前董昌一直受到我们的保护,他无法下手。这次见各方动乱,他终于坐不住了,又担心直接动手怕引来我们的干涉,因此才最后唆动了董昌称帝,然后他再跳出来讨伐。”
  对于崔安潜的分析,李璟自然也是赞同的。实际上,钱镠虽然煞费苦心,但还是有些操之过急,这件事情中,他的嫌疑太大,无论如何也是摆脱不了的。在座的都是人精一样的人,他的那点伎俩又怎么骗的过众人。
  事实上,早在当初李璟决定接受钱镠的主动示好投靠之时,就想到过会有这样的一天。钱镠本非池中之物,一遇风云早晚会一飞冲天。不过李璟现在也并不后悔当初接受他的投靠并支持他在两浙站住脚。
  虽然现在钱镠的行为,说明这小子已经开始不服管教了。但从这几年两浙的总体局势来看,李璟当初的选择还是很有成效的。扶持钱镠和杨行密,秦藩付出的并不大,但却收获了江东之地数年的安稳。不但以此压制了高骈和周宝、刘汉宏等几个老牌悍将,而且保住了江东沿海之地的海贸航线,并获得了杭州湾这个极好的海上补给港口。
  另外,有这两个代理人在江东,秦藩这几年大量商货销给他们,同时又换回大量的粮食布。甚至于李璟和他们的诸多武器换粮食,武器换布匹,借款等合作上,秦藩也是大赚特赚的。
  江东之地数年安稳,秦藩的海上航线不但安全无比,沿海贸易也回报丰厚。同时也大大减轻了秦藩在东南的防御压力,黄淮地区这个军事前线,却能在数年内都无战事,且这军事前线几年间还成为秦藩的粮食丰产出,这其中就有很大一部份是来自于二人的功劳。
  当然,因为李璟对二人的支持,这也导致他们的发展比起历史上还要快一些。高骈和周宝、刘汉宏这三个悍将,被压制的完全没了反抗的余地。高骈只剩下了个扬州,从此整天修道。周宝则被手下将领们架空,七十多岁了,却还整天忙着花天酒地,喜好女色。在润州几年里,就新纳了一百多个小妾,不得不佩服这位前禁军王牌马球手的老当益壮。
  虽然钱镠比起杨行密来发展的要差些,但钱镠的空间更大。杨行密的北面就是秦军,淮南道的诸州,淮河一线其实都被李璟控制了,他已经没有向北发展的空间,只能向西和向南。但钱镠不同,北面的周宝和东面的董昌,都已经不如当年了。再往南,福建之地也不是什么强镇。
  正是在这样的周边形势之下,钱镠才会终于忍耐不止出手了。干掉董昌,吞掉周宝,然后南向福建,西向江西。短时间内就是打下一个江东王国来,也不是不可能。
  参谋院右参谋使曾元裕也因这几年的数次征战的累累威风战绩,这次得以成为参谋院的次官,成功拜相入政事堂。做为新晋主掌秦藩军事战略的右参谋使,曾元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必须干涉此事,遏制钱镠,要不然,以眼下两浙的形势,只怕无人可挡的住钱镠。虽然钱婆留现在只有一个杭州,但这几年他可是训练了五万精兵。这都是用秦军军械装备起来的秦械精锐,加上钱镠和他手下的五虎上将,还有一众招揽的谋士,不说董昌不是他的对手,就是周宝,估计也挡不住钱镠。而一旦钱镠控制两浙,那对秦藩来说,这明显是不利的。强大起来的钱镠就算不会马上跟秦藩反目,但以后双方的关系必然不可能如现在这样的良好了。强大的钱镠,控制着杭州湾,会对秦藩的海上航道产生极大的威胁。同时,这也会阻碍秦藩对于福建、岭南东西两镇,和安南、琉球、海南等地的控制。我提议,应当立即派水师征讨董昌,最好是由我们直接夺取浙东镇八州地区。”
  李璟捏着下巴并不马上表态,只是专注听着众人的意见。
  对于派水师直接去征讨董昌的提议,李璟对于水师的作战能力是没有怀疑的。但能打和要不要打则是两回事,浙东地区距离秦藩本土相隔太远,打下来就是一块飞地。若是秦藩此时插手浙东,只怕会引来东南各镇的恐慌。搞不好到时不但要打董昌,还得和周宝以及钱镠他们一起干。
  虽说就算各镇一起上,李璟也不会惧怕。但这是不符合秦藩的整体战略布局的,秦藩需要的是按整体战略布局行动,而不是跟猴子一样东扳一棒玉米,西摘一个桃子。
  新任的燕京守备都指挥使林武却出人意料的对此表示反对,就连京畿卫戍都指挥使的张自勉也表示反对。再加上上三军统领刘守谦,新任九门提督张承宗、侍从司侍卫长丘神功等都认为不宜直接对浙东用兵。
  “某觉得不宜直接出兵浙东,一来再过个多月河北就到夏收时了,而那时我军也既要展开对河北二镇的夏季攻势。河北之战才是当前我们的重中之重,就算河北拿下了,我们的下一步也是河东和河南,以及关陇。按我们的战略部署,是从东向西,先北后南,东南之地甚至是排到了巴蜀山南荆汉之后的。我们的战略布署很好,没有必要改变。更何况,此时插手两浙,就算拿下浙东,可就算周宝已经昏庸无能,可周宝还有很多实际带兵的将领,高骈手下也还有不少兵马,另外还有钱镠,若把他们逼急了反我们,那江东之地可能就会是另一个东北泥潭。”
  “可总不能就这样放任不管吧?若等钱镠吞掉董昌,占据浙东,对我们会很不利。”曾元裕主张直接打。
  崔安潜倒是觉得不急着打,“我看秦王可以以朝廷名义下令,调福建总督张蕤为讨逆招讨使,再调周宝为副使,然后命钱镠为讨逆先锋。如此,钱镠在张蕤名下,加上有镇海军,那么钱镠不可能独吞浙东镇。如果讨灭董昌,秦王还可以以酬功之名,将张蕤调任浙东镇义胜军节度使,然后把钱镠升任福建节度使。若是他不愿意,甚至可以允许他去出兵攻伐镇海军。”
  “浙西可比浙东还要富裕,而且浙西占据着长江下游的南岸,允许他去打周宝,可比打董昌更危险。”有人反对。
  崔安潜笑笑,“以现在钱镠的实力,他打董昌是没问题的。但若是去对付镇海军,哪怕是现在一盘散沙的镇海军,可也不会那么容易的。钱镠得不到浙东八州,实力就无法跃升,那他和镇海军的实力还是有相差的。更何况,他就算打的赢镇海军,可也需要时日,两三年时间是需要的。而有这个时间,我们已经可以把浙东道牢固掌握在手了,到时在东南,我们就有浙东和福建两镇地盘。若钱镠真的有失控的可能,我们随时可以从背后抄钱镠的老巢。”
  不得不说,崔安潜这个文人将军,还是很厉害的。
  给钱镠两个选择,要么去福建,那是水穷水恶的地方,在唐朝是真正的穷乡僻壤,瘴气横行的地方。钱镠要去了,那穷地方,他再有本事,短时间内也折腾不起什么浪花来。他要不去福建,选择去打周宝,打镇海军。可凭他一已之力,以杭州一州对抗镇海军数州,这可不是一时半会能打下来的。而秦军却可以在这个空当里稳固浙东,再经营福建。到时就算钱镠能打败镇海军,可在江东之地,他的势力依然做不到一家独大。那样一来,钱镠的威胁就要小的多。
  说实话,诸将的这些提议,还是并没有真正把钱镠当成威胁。毕竟,就算有一个越王的头衔和一个江南行省总督的封号,可他毕竟只是一个杭州刺史,董昌的麾下而已。大家连董昌都不放在眼中,又岂会在意一个钱镠。
  李璟倒是很清楚钱镠还有杨行密的本事,这两个家伙最近都开始蠢蠢欲动,杨行密在谋划吞并鄂岳,钱镠想吞并浙东。不过比起历史来,如今的江东吴越之地要平静安宁的多,李璟在淮南占据了半个淮南,同样在东南也还控制着几块地盘,给他们加了几道枷锁。他们就算壮大,可要壮大到突破李璟的几道锁链之前,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的。
  而现在,秦藩自己也要开始新一轮的攻势了。
  既然如此,那就采纳崔安潜的提议。李璟很快做出决定,“立即以监国和本王的名义,授张蕤为讨逆招讨使,周宝为副使,钱镠为先锋。嗯,传令水师,让他们调东海舰队暂时入张蕤麾下听候命令,调刘寻为讨逆行营行军司马兼浙东安抚处置使。”
  刘寻的任务只有一个,他将是东海舰队的特派主将,协助张蕤进攻董昌,随时监视钱镠,并且帮助张蕤在第一时间把打下来的浙地各州接收控制,不让钱镠趁机抢占浙东。
  宣布这项决定后,李璟又特别宣布组建平南征讨行营,授周德威为平南行营都统,郭崇韬为副都统,李存孝、李居义、李维、王彦章、高思继、杨师厚、高季昌、李思安等为统兵官,即日誓师南下,准备征伐成德、魏博二镇。
第998章
釜底抽薪
  如果说刘守谦和张承宗二将是秦王李璟的心腹侍卫哼哈二将,那么曾元裕和赵犨就是秦藩的剑盾二人组。在秦藩中,这样的名将搭档还有好多,如林威、王重、林武三大将,张自勉和崔安潜的秦藩双雄,以及如今新一代中的十三太保,还有同是少壮派中名气越来越高的秦藩双壁,周德威与郭崇韬二将。
  周德威和郭崇韬都是代北之人,先仕沙陀后归秦藩,这几年表现出众,积功甚伟,将星闪亮,在刚刚过去的新年整军之后,二将都得到以晋升为三星中将,成为秦藩中名符其实的上将军。
  周德威字镇远,小字阳五,朔州马邑人。勇而多谋,久在云中,谙知边事。归秦之后,曾先后出任过金甲胜捷军军主,上三军统领,扶余行营都统。如今晋中将衔后进入五军都督府接替曾元裕任前军都督,周德威长的人高马大,面皮黝黑,平时表情十分严肃,就算在笑的时候也总是那么板着脸。能够得到李璟的信任倚重,这当然是他本事出重。出身于边地,长期在边塞地区的他行伍经验十分丰富,仅凭着烟尘就能准确的判断出敌军的数量。更难得的是,他平时十分低调,但十八般武艺却是样样精通,武艺精湛,更尤其是一身骑射本领,若让秦军诸将来个比武,他绝对能排到前十名中。若只是勇武,他也不可能得到李璟那样的看重,周德威不但武的猛,而且他还非常鼓劲读书。兵书、史书都有涉猎,是一个文武兼备,能够独挡一面的帅才,而非普通的猛将。
  他在李璟身边领军侍卫的时候表现的十分稳重,但最让他绽放光芒的还是在东北之战中。他以五万人驻守扶余防线,面对着数倍于已的部族军,却前后坚持了两年而丝毫不落下风。当最终反攻时机到来之时,他所率领的扶余行营兵马,也是如虎似豹,给予部族军以重创。
  而在东北大反攻之时,西线上同样将星闪烁耀眼的还有郭崇韬。这个曾经一加入李克用麾下,就凭五千兵马为沙陀人连夺四州的天才将领。并在短时间内,就成为了李克用的副帅。最后虽然兵败于秦军降秦,可他却依然证明自己非浪得虚名。
  郭崇韬很狂,但狂的有资本。这个隐瞒了自己实际年龄,虚报大了十岁的郭崇韬,长的是虎背熊腰、高大威猛,有擒龙打虎的气概,而且他长的还没有一般武将的那种粗糙,而是很是英俊帅气。郭崇韬打仗,有一个特点,不动而已,一动就如火如山,迅猛无比。用兵就如他的性格一样,狂烈奔放。在东北之战中,郭崇韬也得到了很大的重用,前期时,被破格授为北伐元帅,率精骑深入契丹草原,打的契丹人闻之变色,小儿止啼。在大反攻时,受命为十三军团军团长,率领着一支全部为番骑的骑兵军团,在最后的关头,打的奔放无比,杀的部族军几乎全军尽没,追杀千里,斩杀数万,直接将部族军最后一点反抗之心彻底摧毁了。
  在这次整军过后,秦军裁撤掉了很多军队。没有了北方的威胁和压力,秦军也就不再需要保持着巨大的军队数量,重新恢复精兵策略。原来军中通过招安招降等纳入的军队和将领,大多数都被裁撤。像周德威和郭崇韬的许多代北旧兄弟,就几乎都被淘汰了。但是二人不但没有淘汰,反而更进一步。进入了五军都督府任都督的同时,又在这次即将开始的南征中,成为了统兵都统。
  周德威被李璟亲自拜为征南都统,进驻河间,负责指挥北方兵团,对成德镇。而郭崇韬则被李璟拜为征南副都统,进驻德州,指挥南方兵团,对付魏博镇。
  南征河北二镇,可以说早就列在了秦藩的战略布局方案上了。不管是对代北之战,还是对东北之战,总体来说,还是在为拿下河北做先期的外围准备工作的。甚至年前李璟放弃扶持新帝,和长安达成协议,也是在为这场战役做着准备工作。
  如今,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成德和魏博二镇,已经如同两只熟透的果子挂在枝头,只等秦藩采摘了。
  关外的部族军被征服,北方的草原上虽然还有不少西迁的部族,但这些人李璟不去征讨他们已经是求神拜佛了,哪还敢再来惹秦藩?他们现在是有多远,就迁多远。
  河北二镇最强的盟友,太原的沙陀李克用,已经被李璟借刀杀人,让朱温亲自操刀斩杀于汴州上源驿。河东军此时正一心为李克用报仇血恨,哪还管的上河北的成德和魏博?不说李克用已经死了,就算他还活着,他都已经被迫向杨复光妥协,同意不会插手河北之事了。
  至于说唯一能救他们的杨复光,更是早早的把他们抛弃了。而现在,杨复光更是没有余力来管他们了,他现在正忙着去抄朱温的后院,刚夺了陕虢,又在攻打金商。
  二镇早已经被秦军半包围,他们周边只有几个势力,河东镇,昭义镇、河阳镇、宣武镇、洛阳镇,河东、宣武、洛阳三镇都不可能救援他们。而昭义镇此时却也陷入内部军头混战之中,河阳的诸葛爽自己也是实力低下,只能做颗墙头草左右摇摆,更不可能去支援他们了。
  成德、魏博,放眼周边,早已经四面楚歌。
  天下虽大,却再无一个盟友,他们被所有人抛弃了。撑了这么久,并非他们很强大,而只是过去李璟没打算直接强攻而已。现在,二镇就如同一颗被削光了刺的木棍,秦军想怎么砍就怎么砍。
  甚至就算到了如今二镇孤立无援的情况下,秦军都不肯给他们一个堂堂正正决一雌雄的战斗。
  “黄河以此地区天气寒冷,庄稼成熟稍晚,等到了每年春耕之时,我们就征调部份兵马,声称要南征讨伐,对方必然要集结兵马进行防守,这样就足以耽误他们的农时。而等到对方已经集结了兵马,我方便谢甲休兵,只需要派几支轻骑沿境骚扰即可。如此反复,对方就会习以为常,以后我们再调集兵马,对方必然认为我们只是虚张声势。当等到收获季节时,那时我们再真正突袭,则对方必会措手不及。那时,一举攻入敌境,可以一面派人轻骑小股深入,以及发动我们原来打入埋伏下的间谍暗探,放火烧毁他们的粮储积蓄等,一面又派人抢割对方的粮食,再派人在敌境内大肆传播各种谣言,如此,敌人必然内外交困。只须待到秋收之时,再来一次。对方就粮尽财竭,那时我军大举南征,一战可定。”
  这一招就是釜底抽薪,真正的杀人不见血。
  从本质上来说,打仗,其实打的就是经济,打的就是粮草。战争的机器一旦运转起来,消耗是无比巨大的。就连秦藩这样的超级大镇,当初连年战争,都供应不过来。更何况如今被完全孤立的河北二镇?
  尤其是对于如河北二镇这样连常备兵制度都不健全,实行的还是一旦战争爆发,立即大量征召百姓入伍,以及征召百姓为民夫的落兵战争手法,若是被秦军这样调戏几次,他们的生产就完全耽误了,而被封锁,农时一耽误,最大的麻烦还是粮食的不足。一旦经济跟不上,粮食又短缺,那么对手完全可以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
  李璟就是这么欺负人,河北二镇都希望来个痛痛快快的战斗,早打早结束。可李璟偏偏就不如他意,你要正面战,李璟就来个综合战。这是一条十分有效而且阴毒的疲敌之计。目的很明确,先把敌人经济搞跨,甚至要让他们不攻自乱。到最后,秦军以最小的代价,来夺取最丰盛的果实。
  这样的计策是阳谋而非阴谋,就算对方察明了,也无可奈何。秦军有的就是这样的底气和实力,其它人就算想学,也没这条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3/6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