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校对)第5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7/628

第933章
一代枭雄黯然落幕
  黄巢的提议很有诱惑力,但如今的李克用早不是当年的那个毛头小子了。就算是早个三年前,黄巢势力最强的时候,李克用都不一定会被他的话所诱惑,更不用说如今黄巢明摆着已经覆灭在即的时候轻信他的诱惑了。
  现在的黄巢,是神仙也难救了,这个时候跟他搅在一起,那不是脑子有缺么。
  李克用对黄巢使者的回复很简单明了,他接回了自己的族人,然后把黄巢送来的这批珍贵的钱财全都笑纳,然后分赐给了手下将士们,最后,他把黄巢的御笔书信一把火烧了,并且把黄巢的使者直接砍下了脑袋,拿去祭了军旗。
  把使者人头祭旗之后,李克用亲率着河东主力从蒲津桥上游的郃阳渡口渡过了黄河,进驻同州。
  河东军入关中,张居言这位先前屡创下奇迹的齐军大将,这次却遭遇了败绩。他与林言与河东军在长安东的沙苑大战,结果终因兵力不足而连连败退,尤其是当潼关的李全忠和诸葛爽,北面的李思恭和东方逵还有王重荣等这个时候,也都见势顺利,纷纷突然蜂拥而来,痛打落水狗的情况下,张居言和林言面对着超过十万人的东线联军,终于一败再败,一直败到了长安脚下。
  都都统王铎十分高兴,眼看着黄巢就要在他的指挥下被剿灭了,可这时,杨复恭兄弟突然率兵靠近了他的军营,成包围态势,然后杨复恭以十军十二卫观军容使、枢密院使、神策军中尉等职,以皇帝的名义罢免了王铎这位总司令。杨复恭的理由是,王铎任都都统很久了,却未建尺寸之功,尸位素餐而已,因此,罢免他的都都统之职,这个联军总指挥的职位,被授予到了刚刚表现突出的河东节度使李克用的手里。
  应该说王铎会被免职是早晚的事情,毕竟他是田令孜提名任免的都都统,在如今太监内部分裂的情况下,杨氏兄弟怎么可能让田令孜的人一直坐在这么重要的位置上。哪怕王铎已经倒向他们,可毕竟不是真正的自己人,现在局势已经明朗,他们也就不再需要王铎了。把都都统之位给李克用,也是看到李克用的强悍表现,比起诸镇来还是强多了。这让他们越发有了拉拢好李克用的心思,一个都都统之位,就是一个极好的筹码。
  长安城里怕黄巢现在可谓是山穷水尽走投无路了,他想要突破封锁,跳离长安这个围笼,继续以前的流窜作战的计划已经完全失败了。面对着从东西南三路压迫过来的联军,黄巢做出了一个决定,在长安城与唐军决一死战。
  八月,双方全都在竭尽全力调兵遣将。
  月中,双方最后的集结完毕,齐军集结起了最后的精锐十五万之众,兵出长安城,驻于华州以西三十里的梁田陂,由太尉中书令尚让为主帅,以侍中赵璋和新晋枢密使张居言为副帅,另外功臣军使林言,京兆尹王璠以及两位亲王黄邺、黄揆都参与此战。
  而与之对垒的则是驻于沙苑之西的韩坑唐朝联军,李克用的六万五千,王重荣三万,杨复光兄弟指挥的八万兵马,此外还有数镇兵马,加起来达到了二十五万之众。数量几乎是齐军的两倍之多。
  八月十六日,由新上任的都都统李克用亲自率沙陀骑兵打头阵,唐朝联军发起进攻,齐军则除了两位亲王引一支偏师去袭击南面的华州外,超过十万的主力大军结阵迎敌,以尚让指挥中军,王璠、林言指挥左翼,张居言、赵璋指挥右翼,与李克用等诸路唐军展开殊死搏斗,自黄巢起兵以来,最大的一次会战——梁田陂大战打响!
  这次大会战从中午一直到打了傍晚,以寡敌众的齐军最终支持不住,全线崩溃,唐军趁胜追杀,齐军败兵横尸三十余里,被斩首俘虏达十万之众,其中还包括大齐王朝的第三号人物侍中赵璋在内。
  齐军彻底输了,黄巢在长安闻讯之后,立即下令火烧长安,然后带着长安留守的人马连夜向西南突围!
  黄巢的两位兄弟这时带着那支偏师却取得了胜利,他们夺取了华州,给黄巢赢得了一丝逃跑的机会。
  不过黄巢的撤退计划却没有成功,就在黄巢准备从蓝田经武关撤出关中时,驻守于南线的朱全忠与秦宗权、周岌等诸镇共计十万兵马,眼见东线形势大好,此时在朱全忠的指挥下,迅速的猛扑武关,只用了一天就拿下了武关,然后直入关中,黄巢刚出长安,朱全忠已经杀到了蓝田。
  黄巢被迫又撤回长安,做最后的困兽之斗。
  八月二十七日,梁田陂大战之后的第十一天,完成休整补充的李克用再次率大军回头,包围了华州,将黄邺和黄揆困在城中。黄巢退回长安,如此到兄弟的求援信后,让尚让重整败兵救援华州,试图保住这唯一的一条退路。
  李克用闻讯,采取围点打援的策略,只留下少数部队包围华州,自己则率主力与王重荣的河中军挥师西进,迎头痛击尚让的救援齐军。九月六日,李克用和王重荣大败齐军和长安之东百里外,尚让率残兵仓皇逃入长安,李克用乘胜追击,大军进驻东渭桥,并分兵占领滑北。
  为了打击黄巢的军心士气,李克用开始把他模仿李璟秦军鹰扬特战军的新军飞虎队调来,将这支精锐特种部队分成数支小分队,利用夜晚潜入长安城,展开不间断的骚扰袭击,长安城中,齐军的官衙、粮库、军械库不时失火,落单的齐朝官员和士兵频遭刺杀,全城人心惶惶,不可终日。
  九月二十七日,在唐军围城一个月之后,孤立无援的华州被攻克,黄巢的两个兄弟被擒获。
  十月,感到时机已经成熟的唐军行营统帅部里,李克用和杨复光、杨复恭一起下令,对长安发起全面进攻。
  李克用的河东军依然担任打头阵的任务,河中军和忠武军等也都参与进来,原本那些出工不出力的藩镇,这下见形势大好,也都不愿意错过痛打落水狗和乘机发战争财的良机,纷纷迅速挥兵参战。
  黄巢内外交困,强敌压境,局面恶劣无比,自知已经完蛋的黄巢,干脆就死守长安。他在长安近郊构筑了数条防线,把所有能捉到的人都派上了战场,不论男女老少,督促他们拼死抵抗。
  战况激烈无比,多达二十多个藩镇的军队,总数已经超过了四十万人兵马的联军,猛烈攻打长安。仅在一天之内,唐齐两军就发生了三次会战,齐军三战三败,城久防线全面瓦解。
  十月六日,唐军各部集结了足足一千个都的庞大兵力,按正常编制,神策军中一都为千人,普通藩镇中一都则多数为一百人。二十多个藩镇的军队,都的编制各不相同,有的有三五千人一都,有的一百人一都。集结起来的这一千余个都,总称千都,实际包括后勤辅兵在内,总兵力达到了足足四十万人。
  千都大战展开,从早上开始,一直激战到下午,李克用的河东军最先攻破外城,然后与拒不投降做困兽之斗的齐军展开街巷战。
  黄巢也脱下了织金龙袍,扔掉了天平冠,换上了黄金战甲,挽起袖子,提着长刀指挥齐军布阵于皇家宫阙的琼楼玉宇间,利用每一间殿堂、每一条御道的有利地形,与突入的李克用军展开激烈巷战。
  但今天的长安,不是两多年前的潼关,他的“御驾亲征”也无法挽回败局了!
  激战到黄昏时,李克用的先头部队已经占领了大明宫正东的望春宫升阳殿,齐军在禁苑的防御再次溃败。黄巢此时虽心有不甘,可也明白,他失败了,完全失败了。
  在长长的叹息过后,他抹了抹脸上的血水,粗重的喘息着,数年的深宫帝王生活,让曾经骁勇的他,如今提着宝刀却力不从心了。刚刚一会的战斗,已经让他喘不过气来。长安宫中的那些美人妃嫔和宫娥们腐鉵了他。
  温柔乡,就是英雄冢,他突然想起了这句话。
  再回头看了眼已经习惯了的大明宫,他又一次长叹,别了,长安,我的帝都!
  随后,黄巢下令,放火焚烧大明宫和周边的禁苑,并让齐军突围,撤离长安。
  黄巢没有走,对于曾经的落第士子,私盐贩子黄巢来说,他已经老了,逃不动了。而且这一生,此时完结,也已经让他满足了。他曾经是落第士子,私盐贩子,可他却敲响了大唐的丧钟,他纵横天下,掀起一片片的腥风血雨,斩下一个个曾经高傲蔑视他的权贵们的首级,将一个个曾经高高在上尊贵而不可仰视的妃嫔美人,豪门夫人们征服胯下。
  他穿上了黄金战甲,穿上了明黄龙袍,戴上了天平冠,登上了九五至尊之位,坐上了龙椅。
  够了,现在就算死,也不枉红尘之中打滚的这一生了。
  火焰在升腾,宫殿已经四处火起,黄巢却身着黄金战甲傲立其间,面带微笑!
第934章
胜利的曙光
  腊八的时候,在渤海铁利府的德里镇要塞的火炉前,李璟正在看着一份从中原送来的报纸上的文章。
  印在泛黄的纸上的墨字,很是刺眼。
  “太尉中书令同平章事天下兵马都都统河东节度使太原尹北都留守晋王李克用神传将略,天付忠贞,机谋与武艺皆优,臣节共本心相称。杀贼无非手刃,入阵率以身先,可谓雄才,得名飞将。自统本军南下,与臣同力前驱,虽在寝餐,不忘寇孽……自收平京阙,二面皆立大功,若破敌摧凶,李克用实居其首……”
  李璟冷哼一声,将这份报纸扔在了桌几上。
  这上面所登载的这篇文章却是由杨复光在剿灭黄巢叛逆,收复长安之后的告捷露布榜文,报纸抄录下来。上面杨复光把李克用吹捧为此次收复长安的第一功臣,又说了他自己兄弟俩的许多功劳,然后把联军诸镇节帅也一起称赞了一番。
  这文章李璟不喜,可这上面所述的一些事情却是事实。
  黄巢这个彻底动荡了大唐根基的私盐贩子,终于死了。他在二十余镇,四十万联军的围攻下,最后兵败举火自焚,屡遭战火的长安城,尤其是三大内宫城,几乎已经完全毁于灰烬,跟着黄巢和他的大齐王朝一起毁灭了。
  而杨复光兄弟如今也借着收复两京的功勋,在天下各镇之中拥有极高的威望。李克用这个沙陀胡虏,也因为先后两次参加了收复洛阳和长安的战斗,尤其是长安一战,他以都都统的总指挥之职,并且次数大战中,都率河东军亲临最前线,在战后,被公推为灭贼第一功。
  如今,郑畋已经身无官职,在做刺史的儿子郑凝绩那里休养。
  王铎这个老相国,也更屈辱的在长安即将收复的前夜被杨复恭罢免,如今被任了一个义成节度使,可义成镇本来是康承诲做节帅,如今更是直接被并入了秦藩的山东行省,王铎也就变相的和郑畋一样下野了。
  郑从谠也没好到哪去,杨复恭兄弟如今威望正盛,郑从谠不肯和他们同流,岂能坐稳东都留守这样的位置。长安刚一收复,杨复光就已经亲临东都,正式宣布请郑从谠去长安任太师之职,东都洛阳,由杨复光亲自坐镇。
  杨氏兄弟两个,杨复恭坐镇长安,杨复光坐镇洛阳。杨复光收了八镇节帅做义子,而杨复恭现在也是拼命的收义子,短时间内收了两百多个义子,而且这些义子几乎都是神策军的将领,他把这些将领派到各镇去,担任统兵之职,甚至把诸多小藩镇节帅也都收为了义子。
  从关中到河南,从河东到山南再到荆南,杨氏兄弟如今势力极壮,声势巨大,中原地区超过二十个藩镇都拜倒在他们兄弟门下。虽然田令孜还挟持着天子在西川,可实际上,田令孜和天子的命令已经是真正的出不了三川了。杨复恭兄弟,眼下成了大唐中枢代表。
  三川的田令孜,中原的杨氏兄弟,若再加上实际割据东方的李璟,大唐现在已经分成了三大势力。
  不过李璟虽然主力在外,但眼下另两股势力都还不敢来主动找李璟的麻烦。田令孜远在三川,跟李璟八杆子打不到一起,自然不可能再找李璟麻烦。况且,现在他巴不得能跟李璟重修旧好,好一起对付杨氏兄弟这两个死太监呢。
  而杨复光兄弟,他们现在也无意与李璟公开敌对。虽然打下了两京,但他们还需要消化巩固战果,稳定他们兄弟对诸镇的控制,把他们的联盟做大做强。他们最迫切的问题是要么打入西川去,灭了田令孜,抢回天子。要么,自己立一个天子。太监没有天子在手,就好比寡妇睡觉,上面没人,总不踏实。哪怕就算有个天子在手,也不过是他们的傀儡,不可能真正让天子掌权,可这也是必须的。太监自己,能掌权,弄权,能废皇帝,扶立新皇帝,却是无法自己做皇帝的。
  杨氏兄弟还在为是抢回天子还是立个新天子之事犹豫不决,眼下自然是没空来找李璟麻烦。相反,他们眼下还十分害怕李璟会来找他们麻烦。因此,杨复恭还刚刚以天子的名义,把如今李璟控制的实际地图,全都划入秦国藩地之中,算是正式承认了李璟对秦藩的实际控制。虽然,李璟并不需要天子的承认,更不需要两个太监假天子名义承认。
  不过李璟现在也确实没功夫去管中原的事情。
  从四月起,李璟就一直在渤海作战。
  李璟最终选择了靺鞨人吉卡所提议的建议,他在冰河解冻之前,一路向北进军,在靺鞨人的带领下,沿途并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拿下湄州后,在湄州守将的努力下,他的兄弟伊州守将最后看清了形势,也为四十万秦军和李璟这个名字所震慑,最终向李璟投降。秦军顺利的占领了伊州,并夺取了囤积在那里的不少粮食物资。
  随后,就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随着华、建、湄、伊诸州守兵的投降,在渤海的东北部,更多的地方,更多守卫空虚,更多老弱的部族兵选择了投降秦军。部族联军以为这后方已经被他们攻下几年,以为对渤海后方占领取已经稳固,因此在后方不但防守兵力极少,而且几乎都是些老人和孩子。根本没有几个精锐的部队,这样的结果就是他们纷纷望风而降,李璟在最短的时间内,就把率宾府、定理府、安边府、安远府、东平府等先后拿下,中间偶尔也碰到几次零星的小规模反抗,但都不用秦军出手,那些部族降军就已经替他把那些反抗平定了。
  当秦军精锐前锋出现在了后方的重镇铁利府德里镇城下时,城里的那支精锐部族军甚至还不知道秦军到来的消息。当他们看到铁手赫里等诸府的留守老千夫长,老万夫长们到来时,还有些莫名其妙。
  然后铁手等人说是奉了右路军元帅前来时,他们甚至都没有怀疑,就打开了要塞城门,放他们入城。
  渤海人经营了两百多年的北方要塞德里镇,向来被视为对付黑水靺鞨的北方前进基地,又被视为关键时候能牢牢阻挡黑水部入侵的雄关。在这里渤海北方第一要塞里,屯积了大量的物资,这几年,联军也一直源源不断的从各地征运粮草器械等顺着黑水和难水运到这里,然后分运到前线去。
  这里也一直驻守着一万精锐的部族兵,联军统帅曾号称,德里要塞永不陷落。
  可实际上,这个要塞连片刻都没阻拦敌军的攻破。
  他们是被联军自己人攻破的,他们亲自放已经降秦的联军入城,然后被夺下城门,投降的部族军和守城的部族军相互撕杀,在城中激战了整整一天一夜,秦军的先锋杨师厚就带着军队在外面看着,静静的看着,根本没有出动。一直等到城中的杀声减弱,最终停止时,当第二天的太阳升起之后,排着整齐队列的秦军前锋才打着黑色的飞鹰军旗出现在了城下。
  城中虽有一万精锐,但老赫他们人数更多,而且他们还带着秦军发给的震天雷和霹雳火入城,甚至还有一支秦军路上训练出来的部族炮兵,以及整整几百门的飞雷炮。
  一万部族精锐,几乎被铁手他们杀光了,虽然同是部族军。但老赫里等降军多数是黑水部落联盟的人,而这里的守军却是室韦联盟的人,干掉他们,他们没有任何心里负担。而且秦军早事先承诺了,每干掉一个守军,就能得到五个金龙,干掉的越多,赏钱越多。在这样的激励之下,就算是一群老头少年,战斗力也还是极强的,更何况,有心算无心的偷袭,而且他们还装备了许多秦军火器?
  赫里等降军也死伤了很多,不过他们自己都不在意,杨师厚就更不在意了。入城第一时间,他就兑现了赏钱,一箱箱的蟠龙金币,天狼银币,飞虎铜钱都被搬了上来,他没有发纸币,那些部族人就相信真金白银。
  真金白银到手,部族士兵们更加信服和高兴了。一开始,也许有被迫投降的成份,但现在,他们感觉跟着秦军明显更划算了。起码,在联军中,上面就没发过什么粮饷,一切都是靠自己抢。不像如今,他们降秦后,一路上已经拿过一次饷钱了,一月一发,全部都是真正的真金白银,一咬一个牙印子。而且秦军还和他们约定了,他们每次作战,砍下的敌军首级,都有赏钱,俘虏的敌军,也有赏钱,缴获的战利品,虽然要上缴,但他们也能得到一部份赏钱。就是他们联络说服了联军来投降,也一样有赏钱。
  就是在这些真金白银的驱使下,他们带着秦军,用最快的速度赶到了大后方德里镇,并且把忽汗河以东的那小半个渤海疆土,全都帮秦军拿下了。
  随后,李璟率主力终于在渤海的河流解冻前,赶到了德里。当春讯开始时,秦军已经开始沿着难水和忽汗河向南向西进军。
  到现在,渤海再次进入冬季,难水和忽汗河再次冰封起来时,秦军已经完全占领了上京北面的郢州、渤州和鄚郆府北面的高州。同时,在四月时下令紧急从热河、山西、河北、北平、辽西、辽东、安东、山东八省征召的五万士兵和十万民夫,也都已经一路顺利的到达了指定的大安城。
  秦军最终完成了对渤海联军的四面合围,整整一个夏季和秋天,秦军和渤海人在数个战场上进行了九次会战,可每次联军最后都撞的头破血流的退回去了。当他们最终发现秦军已经把他们的退路拦住了的时候,几次想要打通退路。可那个时候,正是夏季,原本平坦坚硬的渤海土地,变成了一条条河流分割而开的水网交错的沼泽地,到处都是水,到处都是沼泽,到处都是密林,大部队根本难以行动,更别提在这样的地方打大规模的会战了。
  秦军占据着良好的地形,总是依据着山隘和河岸,秦军甚至把水师调入了宽阔无比的难水中,用船队进行补给和巡防。在秦军的上京、德里、大安、扶余四路大军总共,三十五万陆军、五万水师,外加二十万渤海军,十余万部族降兵以及四十万秦军民夫,三十万渤海民夫的强大力量,和占据的有利地形和天时的情况下,整整一个夏天和秋季,秦军用超过十万秦军、渤海军、部族降兵的代价,牢牢的把东西两路联军困在渤海足足大半年,并先后歼灭了联军近十万人,以及俘虏招降联军超过十万人。
  六十万的联军总数,半年减员三分之一。
  表面上看,盟军的伤亡并不比联军小,可实际上,盟军付出的十余万伤亡,其中渤海军就占了一半,部族降军还点了小半,秦军在这半年里,总共伤亡只有两万余,占到秦军兵员的二十万之一,这个数字,对四十万秦军和四十万秦军民夫这个庞大的数字来说,实在有些不值一提,完全在可控范围之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7/6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