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校对)第5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0/628

  不过若只按两人履历来看,于琮原来是朝廷宰相,尚书省的右个射,现在成了吏部尚书,明显是降职了。但他一直就是文臣,由盖寓这个谋臣来代替他出任参谋院使,明显更加适合。而且以于琮的资历威望,做吏部尚书这个天官职位,也确实是更加人尽其才。
  “诸位,对孤这个提议,你们可有异议?”李璟扫视一遍殿中诸人。
  崔芸卿做为班首,出班奏道:“职下以为,秦王的任命,正是人尽其才,非常合适,某并无异议。”
  有崔芸卿带头表态,接下来自然也无人再有异议,一连六个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命,全部通过。
  “既无异议,那此事就此议定。”李璟话一转,“内阁立即拟奏折,将这几项拟任奏报成都天子,请陛下御批圣准。”
  站在下面的敬翔听到这句话不由的嘴角微微上扬,终于来了。他可以想象,当成都的天子接到这封奏报时,脸上会有什么样精彩的表情。他的宰相,和几位节帅居然跑到李璟的手下去了,这让他情何以堪?而且李璟明明都已经任命了这几人的官职,却还要故意奏请他御批恩准,这不是故意在恶心他吗?
  不过敬翔可不会为天子感到同情,谁让他看不清形势呢。
  想到这,他起身出列,奏道:“大王,就在本月初,黄巢在长安大败关中四镇,贼将朱温在汴口大破反正归唐的诸葛爽,职下斗胆进言,此皆朝廷奸人当道,蛊惑君王,以致有些大败。职下冒死进言,恳请秦王当此危难之时,不顾个人得失,为了大唐天下,择一睿智明威之宗室,暂行监国,带我们打赢这场讨逆战争!”
  崔安潜等几个刚加入秦藩的重臣闻言都不由脸色微变,怎么也没想到,刚投入秦藩的第一天,结果就碰上这种要另立监国的泼天大事。崔安潜忍不住就要跳出来反对,不过李璟却已经先他一步,起身大喝道:“休得胡言,孤身为唐臣,更为天子尊称一声皇叔。如今哪怕朝中奸人当道,时局危难,可越是此时,陛下才越需要吾等的赤胆忠心,不论如何,这等胡话以后不须再说。”
  李璟一挥手,今日议事就此结束。
  敬翔虽然被李璟表面喝斥了一番,可脸上却没有半点恼怒,因为这本来就是他与秦王商议好的,一切不过是做戏而已。今天送往成都的奏章上只会有关于奏请朝廷通过对崔安潜几人的正式任命请求而已。但他相信,这封奏折到时,天子李儇肯定也会知道刚刚他提出过的请择宗室监国的提议。
  只要让李儇知道他曾提过这个提议就行,至于秦王是否义正严词的拒绝了,那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让天子知道,秦王既然今天可以拒绝,那么明天就有可能答应!若他还想对秦藩打什么鬼主意,就得惦量惦量一下后果了!
第831章
来势凶猛
  成都,行宫。
  一大早,李儇一到养心殿便觉得气氛不对,田令孜一脸惶惶之色,领着西门思恭、杨复恭以及王铎等一众人等候在丹墀之下,却不见张泰。宫前侍卫的神策军士足足增加了一倍,一个个面带肃杀之气。
  大臣们行过礼,田令孜便开了口:“圣上,昨夜有急奏自河北而来,不可圣上可已经御览?”
  李儇道:“就是李璟上奏请授崔安潜、张自勉、杜韬、李涿、于琮几人秦藩大行台官职之事吧,昨夜已经披阅过,朕不但同意了,而且还已经下旨,加崔安潜清河郡王,张自勉加淮阳郡王,杜韬加西城郡王,李涿加西平郡王,于琮加广陵郡王。”
  崔安潜等人潼关兵败后,李儇按田令孜的请求,一直没有给过几人实职。但现在他们和于琮等跑到河北去了,李儇立即给他们加封为郡王,李璟那庙再大,可也经不起他这样不停的封大佛。
  长安之战,虽然关中联军大败,不过好在黄巢没有更进一步的进攻。相反,从河北来的李全忠倒是表现出众,捷报急送长安,奏报已经接连攻下同州、华州、潼关几个要地,李全忠请封镇国军节度使,潼关大帅之位。
  刚还在为长安之败惊惧的李儇感觉喜从天降,对李全忠这个原河北藩镇也一下子大为改观,现在怎么看李全忠,怎么觉得他顺眼起来了。加上他从杨复恭那里知道,这个李全忠曾经是河北卢龙军头,后来也曾一度控制义武和卢龙两个藩镇。只不过后来碰上李璟,被李璟一步步吞掉了地盘,被逼赶出了河北。一听李全忠这么能打,而且还跟李璟绝对不对付,李儇立即就转起了心思。
  因此,他拿着朱笔圈圈点点,但当杨复恭认为长安门户重地,不应当把如此要地交给一个河北军头时,他倒说:“先看看再说,不必着急。”
  可今日一早,他却已经让杨复恭派人往潼关传旨,加封李全忠为翼王,赐其镇国军节度使、潼关大帅,京师东面行营都统。并将曾经转赐给李璟的镇国军号,又赐给了李全忠。
  失之桑榆,而收之东隅。
  郑畋在长安打了个败仗,李全忠却马上在潼关打了一个大胜仗,这真是西边不亮东边亮,朝廷的形势依然大好。特别是杨复恭上奏,黄巢手下大将朱温,如今控制着汴郑,邓商四州之地,拥兵十万,愿意反正归唐,效忠朝廷。这个消息让李儇前些天有些低落的心,立即又火热起来。这个朱温他也听说过,据说以前曾经是李璟的麾下小校,后来却叛出镇国军,投奔了黄巢,如今成为伪齐可数的猛将,他刚刚在汴口大败了降唐的诸葛爽,几乎把诸葛爽打的全军覆没,着实厉害。
  这样的人物愿意降唐,越发让李儇觉得黄巢覆灭在即。他已经下了一道秘旨给杨复光,让他全权负责招安朱温和他的那十万兵马。
  可以说,李儇再次信心满满起来。
  因此,当昨晚他看到从河北送来的李璟那封奏章,心下感受到的不是恐惧,而是愤怒。李璟的这封奏章明明就是打他的脸,欺辱于他。他一个地方行台,居然敢将于琮、崔安潜等这些宿老重臣网罗麾下。他想要干什么?造反不成?特别是李璟网罗了这些人物过去还罢了,居然还敢上奏请封,生怕自己不知道还是怎么的?
  若是从前,李儇说不定也只得忍下这口气,御批答应了。可现在,他觉得自己不应该这么忍下去了。因为他记得自己手上已有二十万兵马,若是加上李全忠和朱温他们手上的那十五万,那自己应当已经有了三十五万大军掌握在手里。更何况,天下诸镇也未必就站到李璟那边去。
  不过现在见诸大臣如此惶急模样,李儇感到有点诧异,遂问道:“朕也知崔安潜等都是元老重臣,但既然李璟召他们去河北大元帅府襄助讨逆之事,倒也不无不可。念在崔安潜往日功勋,朕特别加封五人为郡王,也是考虑到河北的大元帅府将士品级爵位都较高,怕几位过去爵位低了,说不上话。”
  田令孜哪会不知道皇帝的本意,皇帝打小就是他服侍长大的,可以说皇帝一撅屁股,他就知道皇帝要拉什么屎。这段时间里,皇帝对他有些开始疏远,甚至在暗中和李璟较劲,他当然感觉到了。不过他们兄弟俩掌控着神策军和三川,根本不用看皇帝脸色过日子。而皇帝与李璟别劲,他倒巴不得坐看好戏。
  不过这一切的前提是事情还在掌控之中,可现在,事情已经有些超出掌控了,就连田令孜,也感觉到一股凉气袭来。
  他皱着眉头道:“陛下,老臣刚收到的消息称,李璟正在预谋扶昭王出任监国之位!”
  犹如一道晴天霹雳当头霹下,李儇震的好一会都说不出话来。他早不是小孩子了,他很清楚的明白,监国代表的什么。监国,往往是天子不在京师之时,由皇储代为监国。
  一般情况下,皇帝缺位或有事不在京城的情况下,临时由一名重要人物,通常为储君、宗室行使皇帝权利。朝廷政府首脑。比如西晋末年,皇帝和朝廷被围困于长安,司马睿按照朝廷旨意,组织临时性的朝廷机构,在建康监国。直到西晋皇帝被害,司马睿才正式称帝。司马睿的监国属于临时朝廷的首脑。
  还有一种情况下,会出现监国。
  那就是指储君辅佐皇帝,参与政务时的一种称号。太子虽然是储君,可太子和东宫一般情况下并不能插手朝廷政务,因此,若是太子加上监国称号,就代表着从储君,变成可以参加朝廷核心事务真正第二人。所以太子加上监国的称号,表明他可以正式参加朝廷核心层。北魏某些时期,皇帝的旨意一律经过监国的太子,唐朝,也经常出现太子监国。唐朝有17个皇帝有太子监国,监国的时间长达200多年。这些情况说明,太子监国制度,这时太子担任的监国相当于“皇帝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
  三种情况下有监国,唐朝甚至有十七个皇帝有太子监国。
  监国,很多时候也就等于太子,储君。
  李儇才二十岁,虽然有好几个皇子,可连皇后都还没有立,哪来的太子?更不用说监国了。
  而现在,李璟居然在密谋册立监国,那意味着什么?
  李儇比任何人都清楚那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李璟虽然不会马上造反,可却跟反了没什么两样了。因为他今天册立监国,明天就可能让他的九皇叔登上皇太叔的皇储之位,然后后天就可以遥尊他为太上皇,改让昭王这个监国当皇帝了。
  当初隋末之时,李唐开国的高祖皇帝,就是这样,立代王杨侑为帝,尊杨广为太上皇。
  当年高祖皇帝立杨侑为帝后,杨侑并没有当多久的皇帝,便让他禅位给自己了。
  如今,李璟也是要玩这一招吗?
  李儇的脸色变的如猪肝一般涨紫,心中愤怒到了极点,然后是恐惧,一股巨大的恐惧包围着他。
  最怕什么,就会出现什么。
  一直以来,他最担心的事情终于出现了,李璟终于撕掉了他忠臣的外衣,露出了奸臣的面目。
  他突然醒悟过来,这是李璟对他的反击。
  李儇完全没有料到,李璟真的会这样做,怔怔半晌,望向杨复恭。
  “册立监国,这也轮不到他李璟。他若真这样做,那就是谋逆,冒天下之大不韪。朕可以诏令天下,发兵讨伐李璟。”
  田令孜显然完全没有想到李儇会这样反应,微微一怔,不由的心中叹息。
  小皇帝果然是小皇帝,就算年纪长大了,可却依然看不清事务的本质。别说现在只是秦藩中有人提议拥立监国,李璟并没有同意。就算李璟同意了,那又如何?李璟兵多将广粮足地大,不过是要拥立个监国而已。他们这些太监还动不动就废立天子呢,可见过有谁就说要讨伐他们的?一切的根本还在于实力,以往太监们敢随意废立天子,是因为他们掌握着十五万神策禁军,朝廷的兵权都在他们手上。
  而李璟呢?他现在是天下最大的藩镇,手上的兵马可比太监们当初的兵多多了。四十万铁甲精锐,一百余州,千万百姓。这样的实力,李儇号令诸镇讨伐李璟,谁会从?
  更何况,眼下还有一个黄巢都没有解决呢。黄巢可是真正造反的,连两京都夺去了,朝廷到现在也还没有本事夺回来。连个黄巢都搞不定,拿什么去再和李璟开战?
  若是同时和黄巢与李璟开战,只怕到时那天下各藩镇,就会立即都投靠李璟。不久前,可是有诸多藩镇直接臣服黄巢的,李璟比黄巢还要强,并且威望更巨,又知道谁会投秦谁不会投秦?
第832章
逼宫
  开战?向来都得是有准备而发,或者万不得已而应战。
  而如眼下这种情况,田令孜绝不论为到了开战的时候。他现在呆在这蜀中,觉得很不错,可不想跟着个脑门一热就要拿鸡蛋去碰石头的天子。不过,他又不能眼看着皇帝去碰这个石头,他田令孜能维持如今地位,实际上很大程度要借助这个天子的名义。若是没有了天子,他兄弟俩不过是一普通藩镇军头罢了。不管如何,皇帝是他手上的一个极有用的招牌,他不能看着他自寻死路。
  “万岁圣鉴极明,老臣也以为李璟此举是犯天下之大不韪,不过幸好老臣仔细又派人打探了一下。发现此事乃是报信之人的危言耸听,秦藩确实有人提议拥立宗室监国,据说这宗室就是登州别驾,陛下的九皇叔昭王。不过这只是秦藩一个僚属提议,李璟已经直接拒绝了。”田令孜奏道。
  李儇觉得有些惊讶,田令孜和李璟当初可谓是水火不相溶,可今天田令孜居然开始出言维护李璟,替他分辩,这也太离奇了。他心中惊疑,不过马上就明白过来。
  田令孜这是在给他个台阶下,因为朝廷根本动不了李璟。只要李璟没干出什么太过大逆不道的事情来,诸镇是不会冒险出兵讨伐李璟的。若是他下诏讨伐李璟,可结果却是无人响应,那到时他这个天子可就威信尽失了。与李璟彻底撕破脸皮,却又无法制裁李璟,结果将会是灾难性的。若事情真到那个地步,李璟说不定就真会另立天子了。
  不过他还有些不甘心,黄巢就快要完了,也许他能和李璟拼一把,李璟有四十万兵,自己手上不也有三十几万军队?更何况,这仗要打起来,自己可是大唐天子,其实诸镇因当会站在自己这一边吧。
  他把目光望向杨复恭,却见他沉默不语。便问:“杨中尉,你以为呢?”
  杨复恭在天子来前,已经和田令孜、西门思恭二人碰过头了。除了亲李璟的张泰他们没有与他商议外,三人之间简单碰头的结果就是不纵容天子的过火行为。不但不能支持天子的异想天开,玩火的举动,甚至还要给他泼几盆冷水。
  本来他今天在殿上不打算说话,可既然已经问到头上,只好出列回道:“李璟为国之重臣,讨逆的大元帅,他向来行事稳重,决不可能做出这等不忠之事。这只是秦藩中有人乱说话,与秦王无关。陛下,李璟本月十八即将大婚,将迎娶天平镇节帅于琄之女为平妻,于氏兄弟将以女媵嫁,岭南东道节度使于瑰,岭南西道节度使于球,驸马都尉,同平章事于琮都将各以一女媵嫁。另外义成节度使康承诲、宣武节度使辛谠,淮西节度使杨行密、福建节度使张蕤,镇东军节度使钱镠等都陪嫁媵器,此外还有兰陵萧氏、太原王氏、京兆韦氏、杜氏、河东裴氏、清河崔氏、渤海崔氏、赵郡李氏,青州韩氏等三十余门阀豪门家主也俱都亲自赶往河北祝贺。另外海东渤海国、新罗国、东瀛国、东北的鞑靼、西奚、契苾、安庆、萨葛等诸部也都一齐前往祝贺。听说,甚至连遥远泰西的阿拉伯帝国,东罗马帝国等西方大国,也都派了使节前来河北祝贺,此外还有……”
  杨复恭一口气念了足有半刻钟,李璟此次大婚,绝对是百年盛事。大唐的,蕃邦的,甚至泰西诸地、西域诸地,都极给面子的派人前来祝贺。而大唐的诸藩镇,跟李璟关系好的义成等镇,都送了陪嫁媵器,就是其它八竿子打不着的藩镇,也都派人送去重视,见证这次婚礼。
  李儇越听脸色越阴沉,他知道杨复恭话中之意。
  李璟现在的势力很强,而且很得人望,比他这个天子还有人缘,起码他到了成都之后,各镇就没有这么大方的来上过贡。
  这个世道究竟是怎么了?
  主弱臣强啊!
  他刚刚在心里记了一下,李璟通过联姻拉拢到的藩镇已经有八家,加上秦藩就是九镇。这九镇从东北一直到最东南,几乎把大唐帝国的东方半壁江山都给包括进去了。
  李儇强按下心头的惊慌,定了定神,目光又转向田令孜,问:“阿父有何意见?”虽然他越来越不喜田令孜这老太监的跋扈,但他手里却还掌握着十万神策新军。另外,他还通过陈敬瑄和几个心腹将领,掌握着三川三镇,可以说,田令孜现在就相当于蜀王,比他这个天子强大的多。若是他与李璟对抗,也许能借助下他的力量,毕竟死太监和李璟以往可是死对头。
  田令孜很清楚李儇的想法,但他绝不会在这个关头支持他。他与李璟不和是真,可却不会因个人恩怨,而阻碍自己的判断。他现在很满意自己这个不是蜀王的蜀王生活,根本不想为了李儇的个人感情和想法,就去与李璟这头巨龙碰撞。
  低头想了想,他开口道:“陛下,老臣以为,不过是一些误会而已,说清了就没事了。”
  李儇盯着田令孜,很失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0/6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