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校对)第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628

  在这条新航线上,登州的牟平县和文登县就有十多个大小的港口。其中牟平县就有陶村港、邵村浦、乳山浦、乳山西浦、卢山港、望海村东浦、桑岛北港、长淮浦八个港口,而文登县也有青山浦、赤山浦、旦山浦、成山港四大港口。唐太宗三伐高句丽,唐高宗伐高句丽,都派大军从成山港渡海攻高句丽。贞观十九年“劲卒四万,战船五百艘”,而高宗时“水陆十万”大军,战舰千艘。
  赤山浦居于这条新航道上的要点,港口地利优厚,远胜其它港口,是和乳山浦、成山港相并而提的三大港口。李璟几十人到达赤山浦港口之时,恰时寒冬腊月,年关将近。跑成山航线的都是远洋海船,唐代的海上航行者早就总结出了一套对海上气候风向的掌握,基本上都是利用季风航行。
  航海的船员早就发现,每年海上都有几个月的时间风向十分的稳定,极利于海上航行,他们称之为信风。每到冬季,风从登州向辽海和东海上吹。而到了夏季,辽海和东海上的风则向登州陆地上吹。因此,每年的五到九月,正是海商船队从登州驶向新罗、日本的顺风期,而每年的十月到四月,则是日本、新罗返回登州的顺风期。
  在这两个不同方向的时期里,又以每年的一月、四月、六月、九月为航海的最佳时节。正常情况下,六月从成山港出发前往日本,多数要到次年一月返回。
  李璟到达赤山浦港口之时,港口停留着无数的商船,商旅接舻,鱼贯迤其万艘。万艘有些夸张,但李璟估算那停满港口的大小海船至少有上千艘。
  李璟自小在赤山港附近长大,对这场面倒没多少惊讶的。以往的记忆之中,闲时他经常与村中同伴挑些吃食和薪炭等物来这港口贩卖。不过同来的张承宗和刘守谦两个却是从没有见过如此繁华热闹的港口,见那接舻相连的无数巨大船只,都惊讶的有些合不拢嘴。就连出身京城的林武,也是头一次见到这么壮观的场面。
  “将军,我们的船也在里面吗?”张承宗惊讶的道。
  “这得有多少船啊?”刘守谦这个曾经的地主也眼睛瞪的巨大的感慨道,以前守着千把亩地就觉得自己很富足了,可现在往前一看,港口随便一条船都挡的了他以前全部的家当了。
  “嗯,那里面也有我们的一艘,走,接收船去。”李璟笑道,虽然这上千艘船中,属于他的只有一艘,可李璟依然忍不住激动。那可是一千五百石的大船啊,足足能载七八百人。
  赤山浦港口东面边东北方向有镆铘岛掩护,北有朝阳山,背依赤山,三面环山,口门向东南敞开,与海相连。港口水域宽阔,岸线稳定,泥沙不多,淤积量不大,整个港的平均水深为两丈左右,深处达三丈开外。完全满足于普遍只有一丈到一丈三左右吃水深的海船。
  港口中依靠的大部份都是海船,也有一部份运送货物到港口的槽船,槽船多是双桅,海船则普通是三桅,李璟甚至看到了几艘四桅甚至五桅的巨船。沿着岸边,还开设了无数的仓库和商铺,腊月寒冬,港口却十分热闹,大量的民夫正手挑车推的装卸着货物。
  林武眼尖,一眼看到港口有好几艘正在卸货的船只卸下的全是一袋袋的稻米。
  “这四处饥荒,怎么还有这么多粮食运来?难道是从新罗和日本运来的?”
  李璟仔细看了看那几艘船,摇了摇头:“不,这些船不是跑新罗、日本的远洋船。这些是沿着登州、莱州、密州、海州、楚州、扬州、苏州、杭州、泉州、广州沿岸航线的近海商队。北货南输,南物北贩,这些商船基本上都是那些豪门士族的商团。眼下北方饥荒,可南方并没有灾荒,这些商团从南方运粮食到北方,正是发财的好时机。”
  在唐以前,粮食贩卖一般都是不出三百里范围。因为粮食不比其它的货物,贩卖粮食最大的难题就是消耗太多。贩卖的越远,成本则越高,出了三百里外,成本就越加的高昂。但到了此时,由于隋时开挖的大运河沟通了南北,用装载量很大的槽船贩运粮食,成本开始直线下降。特别是唐代造船技术的不断发达,造出了能载七八千石,甚至上万石粮食的巨船之后,远距离贩卖粮食从利润很少到巨利。特别是如眼下这样的整个北方大饥荒之时,从南方贩运到北方的粮食就越加的利润高昂。一些大商团甚至组织几十上百艘的大船从广州一路沿海岸运粮到登州,甚至是河北的幽州,乃至辽西的契丹人处。
  “那边的船怎么好像都没啥动静?”张承宗指着另一边明显显得十分冷清的码头道。那边的冷清与这边的火热确实形成鲜明对比,那边的船只一点也不比这边的少,但是船只却明显的比这边的船只略小些。
  “那些都是往返新罗和日本的远洋海船,他们是十月从新罗和日本过来的船只。要到明年的六月才会返回,这几个月的时间里一边等信风,一边出售和采购货物。现在这个时候,那些船上的商人几乎都上岸去采购货物了,船上只剩下了一些看守之人,自然就显得冷清了。你等到了明年的四五月时,那时就是大量装货之时,那时才热闹呢。”李璟正与张承宗等人说着话,突然旁边的一家商铺中走过来一个人插话道。
  李璟看去,却是一个皮肤黝黑,精瘦且带着满身酒气的一个头发须白的老头。他手里提着一葫芦的酒边说边喝,却是把身上的那件短褐上衣的衣襟都给打湿了。不过虽然看起来有些邋遢的样子,可他望向李璟的目光却十分的明亮有神。
  不等李璟上前询问,老头笑着对李璟道:“想必这位就是最近名闻登州的勇三郎李镇将了。”
  “我是,不知道老丈是?”
  老头咧嘴一笑,满口的酒气扑面而来。他也不顾李璟微皱的眉头,伸手入怀中掏了半天,掏出一块竹木牌子在李璟面前恍了一恍。“把你的那个鲛鲨佩拿来我看看!”
  李璟取出玉佩在老头面前展示,老头接过去翻来覆去的仔细看了几遍后,点了点头:“没错,果然就是鲛鲨令。喏,你拿着这块竹牌,去那边码头,看到没,第六排,那艘刷着红漆的明州海船就是你的了。拿去吧,交给你了,我也省得天天帮你看着了。”说完老头把竹牌往李璟手中一塞,自己提着酒葫芦转身就走了。
  突然而来,突然而去。望着手中的竹牌,李璟算是明白怎么回事了,估计是张莺莺将那船先前托给那老头看护的。李璟等人都有些迫不急待,拿着竹牌,按老头说的沿着港口岸走了大半圈,终于到了老头指的那艘船前。
  “就是这艘了!”
  李璟诸人抬头望前,在码头一侧,一艘巨大的海船静静的停泊在那里。
  巍如山岳,浮动波上。
  朱漆船长约二十丈,船上三根粗大的桅杆高高挺立,主桅高达十二丈,桅杆上的帆都已经降下,略少了几分扬帆蓄势的风采。尖底、龙骨、吃水深,这是一艘标准的明州船。明州造的海船,正是大唐最先进的海船船型,与港口那边忙碌装卸货的方头平底的沙船不同,沙船专为近海航行而造,而明州的尖底龙骨船则是专门进行远洋航行的海船。
  “张莺莺果然不错啊,居然将一艘如此豪华先进的大海船送给了自己。”李璟心中激动,转头看着同样看的呆了的几人,笑道:“还愣着做什么,接收我们的船去!”
  Ps:明州也就是宁波,明州船就是唐代最有名的宁波船,唐代海上贸易中最主流的船只。
第107章
钱到手了
  李璟是高高兴兴带着人去赤山浦的,不过当天就一脸郁闷的带着人又回来了。
  张莺莺确实不错,一出手就送给李璟一艘远航巨舰,二十丈长,载重一千五百石,就连船型也是当下最出色的尖底龙骨结构的明州海船。这一切都让李璟惊喜莫名,但后面遇到事情却让他一时无言,张莺莺送给他一艘价值超万贯的浮海大船。可是,却唯独一个船员也没有留给他。
  留给李璟的是一艘空船,完完全全的空船。李璟拿着那块竹牌上船后,偌大的船只上上上下下找了几遍,也没有找到一个人影,连只老鼠都没找到。船也是条空船,没有任何的货物。他返回码头找了半天,把那个邋遢老头找到,好言询问半天,才得知,张莺莺把所有的船员都带走了,然后给了这个原先属于新罗商队,如今已经退下来在码头开了一间小酒馆的邋遢老头一笔钱,让他代为照看,等李璟来后将船交给李璟。
  坑啊,李璟没有想到会是这么个结果。这艘叫做宁海号的海船要想开动,上上下下的船员至少得二百之数。而且不光光是要两百人,还得是有远航经验的船员。李璟人不缺,就是四百五百他也拿的出来,可是两百有海上航行经验的船员,他就一个也没了。不对,有一个,前些日子从流民中招募的那个半调子阴阳师算是一个有出海经验的。除此外,再无别人了。
  兴致冲冲而来,败兴而返!
  李璟要想接管这艘船,还得先想办法先招募两百船员,要不然,这船他根本开不走。
  郁闷无奈之下,李璟最后只好给了邋遢老头一笔钱,请他出面帮忙在港口招纳有经验的船员。舵手、帆手、锚手、船长、水手、浆手、厨师、木匠、铁匠、医生、阴阳师、帐房、文书……
  邋遢老头姓崔,也是张莺莺父亲手下的旧部,在海上漂了大半辈子,经验确实丰富。对于一艘海船需要哪些船员,是一清二楚,李璟对这些多是一知半解,干脆把招募船员的事情全全委托给他,拔了几个家丁给他,让他们带着招募文书去乳山港和成山港等港口招募,自己则带着林武一伙原道返回了王李村。
  腊月二十三,李家再办大办喜宴,李璟的四妹婉静与林威大婚。当天,文登县远近官绅富豪们再次齐齐前来祝贺。这一次,连远在登州的很多官员富豪都派人携礼前来祝贺。登州新任刺史宋温、登州别驾昭王李汭,新任的长史王敬文以及登州几处军营的将领,和团结营四县的将领都派了人带了礼物前来。
  赤山镇将崔德成担当了月老红人,主婚人则请了在李家做客的萧韩氏。另外宋希、皇甫正等都亲自前来做了观礼证婚。
  李璟对于自己妹妹和自己的左膀右臂的这次婚事十分郑重,大操大办,排场隆重。早在多日前就已经开始准备,结婚当天,光外来的宾客就有近千之众。另外王李村所有的村民也都被宴请,就连那些招募的几百流民,和新招募的一千余正在王李村进行简单训练的士兵也都参加了这次婚宴。
  杀猪宰羊,鸡鸭鱼肉,一桶桶的美酒,香喷喷的米饭,所有的人都敞开了肚皮吃,这次李家热闹的婚宴,一时间成为文登县四下流传的盛大宴会,直到婚礼结束之后,很多参加了婚宴回去的人都一直念念不忘。
  婚礼当天,韩植也从青州赶来。韩植不但是赶来参加李璟妹妹的婚礼,也带了韩家与封家那件事情的最新进展。
  之前韩植带着李璟的书信先借道登州去拜会了昭王与宋温,然后又返回了青州见了崔芸卿,并最终见到了宋威。封韩两家的争斗,原本青州的几大豪门都是保持坐山观虎斗的意思。先前韩家虽然四处登门拜访,可并没有人愿意随意插手此事。不过这一次不一样,各家原本对韩家紧闭的大门,被李璟给打开了一条缝。
  韩家办不了的事情,李家并不能就办到。李璟在其中不过是起到了一个牵线的作用,对于韩家的事情,李璟也是前后考虑了许久。按正规情形,这件事情他是不应当插手的。但想来想去,李璟最后还是决定插手。原因不在于韩家开出了很大的价码,更大的原因还是他想通过这件事情提高自己的影响力,主动和韩家乃至节度使宋威搭上关系。
  李璟没有完全期望借崔芸卿的力量解决这件事情,他虽然给崔芸卿写了信,但最主要的还是给宋温的那封信。在信中,李璟很干脆的对宋温坦明了帮助韩家有利于压一压封家的气焰,说明这样做对他即将前往沙门镇的好处。最关健的是,李璟直接在信中向宋温提出,如果节帅使宋威愿意出面帮韩家,那么就是能与韩家达成联盟,甚至与崔家和昭王联手。
  节帅宋威如果能得到淄青第一大家族崔家以及第三大家族韩家和昭王的帮助,那么就算封家和平卢军青州的牙军一起对抗宋威,也可以分庭抗衡,甚至势力压牙军一头。如果他们能达成合力,帮助李璟对抗封彰,那这同样是一个打开平卢军戍军壁垒的一个楔子。末了,李璟也没忘记直接了当的给宋温表明,只要节帅出手,韩家愿意拿出五万贯资助军费,并且另外给宋温五千贯酬谢。
  宋威自到了淄青镇之后,正为筹措军费之事烦扰,拿不出钱来,下面的兵就不肯听他的。现在李璟一下子帮他弄来五万贯,这可不是一个小数。更何况,做为中间人的宋温还有五千贯的私下好处。宋温收到李璟的信后,考虑了没多久,便心动了。他当然明白如果事情按李璟说的方向发展的话,对宋威会有多大的帮助,他更不忘记里面还属于他的五千贯。
  据韩植说宋温第二天就亲自陪着韩植回了青州,当面向节帅宋威亲自汇报此事利害。韩家却也大气,得知李璟提出的计划后,不但答应了李璟提到的五万贯好处,甚至在这数量上翻了一倍,当即给宋威送去了十万贯的钱粮布帛。争到了现在,哪怕是最后花出去的钱超过了被封家扣下的船队的货物钱款,韩家也绝不吝惜了。赛翁失马,焉知非福,哪怕事情最后没办成,这给宋威的十万贯花出去,从此和节帅搭上了,也绝对是值得的。
  事情果然如李璟所料,由于淄青镇第一人的宋威都已经积极的插手此事,随后收到李璟和李汭书信的崔芸卿也只得主动的和宋威保持了一致。有节帅出面,又有昭王在后面摇旗,还有崔家在后面撑腰,局势一夜转变。封家也为这局势咋舌,单独一个崔家出面,也许他还能撑一下。可如果淄青镇几大顶级势力同时支持韩家,风向变的如此之快,他们也不得不考虑继续强硬下去的后果。
  韩植当初来的时候是心事忧忧,回去时急急火火,这次再回来的时候,却已经是意气风发。婚宴酒席结束之后,韩植笑着从怀中取出一叠文本交给李璟:“三哥,这次事情真的是太感谢你的帮忙。这里是当初答应资助三哥的军费,分别是随时可去柜坊支取的绢一万匹,布一万匹,还有存在登州仓库的大米两千石,粟四千石,麦四千石,合计是四万五千贯钱,另外三哥在韩家船厂订购了三艘战舰,一艘斗舰,一艘艨艟,还有一艘走舸。斗舰造价八千贯,艨艟造价也要七千,走舸造价五千,合计两万贯。家父说了,这次的事情还得多感谢三哥,所以三艘战舰就只算一万五,如此,加上绢帛粮米,刚好六万贯。”
  韩家倒是算的很精,直接把李璟订购的三艘战舰款给扣下来,免了李璟想要赊欠的念头。
  “三哥,你也知道如今钱荒,平时大宗交易也多是以物易物。几万贯的钱韩家也一时拿不出,家父听说将军正在招募流民工匠士兵,准备移镇海岛。估计三哥肯定对粮食需求很大,正好我韩家也有经营贩卖粮食,便把登州仓库中存放的大米、粟和麦合计一万石只按收购价折给三哥。如果三哥对此不满意,只要给我韩家几日时间,可以马上折换成铜钱。”
  李璟心中一动,眼神中不由的透出一股精芒。韩家家主好厉害,在眼下北方大饥荒的时候,居然还能一下子拿出一万石的粮食给李璟。表面说是钱荒,但实际上,再钱荒他也比不过眼下北方的饥荒。饥荒的时候,粮食可是无价之宝,不说按收购价给李璟,就是翻个几倍,那也是正常的。哪怕一时不出手,就放在仓库中囤积,也绝对是门好生意。
  韩家这是对李璟的感谢了,李璟帮他一尺,他如今还一丈。
  “韩家厚礼,我李璟记在心中。”虽然这是一次交易,但韩家在付出了十万贯交上了宋威后,其实并不怎么再需要李璟了,哪怕他们只给李璟一两万贯酬谢可是可以的。可他依然按约定把六万谢礼给齐,还十分体贴的给李璟换了一万石的粮食,这就体现出韩家的不凡了,果然是数百年的大士族,哪怕再没落,也一样有着那股子傲气。
  “战舰什么时候能交货?”钱终于收到了手中,李璟现在关心的是那三艘已经算是付过款的战舰了。
  韩植笑了笑:“正常情况下,得三年。不过我韩家船厂正好有一笔旧单子在手,可以把你们的单子先交付,半年,最快至三个月内可以先交付第一艘!”
第108章
陌刀强弩
  王李村的北村口那块被盗匪鲜血染红的土地,如今已经成了李璟新招募士兵训练场。在这块训练场的一左一右百余步外,各建立了一片临时的茅草屋棚。左边的是招募的流民家丁以及工匠和他们的家眷,人数一起近七百。右边的则是招募的清宁乡党以及王李村的同村和乡邻亲朋,这边是纯粹的一千青壮新兵。
  加上原先左一都的那一百老兵,李璟现在新兵老兵加一起足足一千二百人。自斩杀来袭盗匪之后,李璟就已经让林威为总教头,开始全面对这些新兵进行集训。
  “将军,昨天又有三十多个训练中练趴下了,招募的军医已经都看过了,没有多大问题,休息几日就能恢复了。”校场边,杜仲武见李璟过来,连忙小跑着前来报告。
  李璟仔细的观看着校场,一千二百号人马,其中一百从流民中招募的两队亲兵直属于李璟。这一百号人李璟并没有交给林威一起训练,而是从老部下中抽调了十名表现上佳,曾经跟李璟一起伏杀过封彦卿的老兵前来担任两队的十个正伙长之职。另外任命有过老兵经验,且担任过队正职务的张承宗和村里投军的村长李树根担任教头。由他们单独负责两个家丁队的全面训练,训练的方法却也是由李璟所书写的《训练操典》,基本上是按照原先在登州时总结的训练方法。
  剩下的那一千新兵,李璟和林威将其编为十都,由左一都的老兵打散编入各都担任队头、伙长等职务。李璟原先也想过把左一都单独起来,新兵则另外从头开始训练。但是想了想,最后还是否决了这个想法。新旧混编,以老带新,这无疑能让所有新兵更快的成长起来。
  不过训练了近半个月,林威做为总教头,对于这些新兵,完全是严格按照李璟的《训练操典》进行训练。特别是他是神策军出身,在训练之时,要求更加严格几分,比之李璟当初在登州时的训练强度还要大。一开始训练时,新兵们一边跑就一边的晕倒。不过就算如此,林威也没有减弱训练强度。只是向李璟申请了提高新兵们的饮食营养,现在新兵们一天三餐,顿顿有肉有汤,大冬天的还有从港口买来的新鲜蔬菜。特别是训练时,李璟还每天调好了盐水给新兵们普通水份。慢慢的,新兵们也都能顶住这高强度的训练,渐渐的很少再有人晕倒在训练场上了。
  还是营养不良啊,虽然招募了这些新兵之后,李璟很下本钱的给士兵们补充营养,可毕竟都是捱了半年灾荒下来的,基本上也都是面黄饥瘦,严重营养不良,短时间的补充根本不够。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啊。之前张宏等人看着李璟和林威亲自订下的每日军士饭菜,都是暗自肉痛皱眉。都担心这样消耗下去,撑不了多久。如今终于得到韩家送上的那大笔钱,一下子手中有了一万多石的粮食,李璟终于不用每天担忧粮食问题了。
  “营养还是不够,训练的强度不能降低,吃不了苦将来又如何打的了仗?杜曹佐,你再和张兵曹商议一下,把士兵们每天的伙食标准再提高一些,油得多放,肉多买些,羊肉太贵吃不起,那就多买些猪肉。另外,上次招募的流民中不是有好些厨子嘛,把他们也编到新兵营去,让他们做伙头军,把饭菜弄好点,不要什么东西都一锅炖,那样谁吃的下啊。大家来投奔我李璟,那就是信的过我,所以我也不能亏待了大家。现在好好训练,等将来自然不家立功升赏的机会。”
  李璟在这边说话,很快林威也下令暂时休息跑了过来。李璟干脆让张承宗和刘守谦去把林武、王重、张宏等沙门镇的主要军官都叫了过来。
  “这些新兵虽然基本上都是青壮,可还是有些良莠不齐。训练到现在,已经有好些人跟不上了。”林威做为总教头,第一个提出意见。
  “这个倒简单,优胜劣汰,跟不上的就淘汰下来。马上我们就得前去沙门镇赴任了,我的意思呢是在过完年后,就根据这次训练的结果,来一次重新整编。把训练中表现优良的士兵提出来,把那些身体素质弱,表现差的新兵淘汰下来。将表现最好的二百五十人抽出来,编为五个队的战兵,这五个队也将是我们明面上的沙门镇镇兵。剩下的还有八百五十人,再把其中稍好的三百人编为三都,为辅兵。再剩下的五百五十人则编为后勤兵。辅兵和后勤兵不一样,辅兵平时将以训练为主,是战兵的预备兵,而后勤兵则担任杂役,后勤等工作,另外的工匠营也将属于后勤营。”
  “不过为了鼓励士气,战兵营、辅兵营、后勤营中士兵资格并不是永远不变的,表现出色有功的,可以按表现从后勤营及辅兵营中往上升,一直升到战兵营。而战兵营和辅兵营的士兵如果表现不佳,也将被降级到下一级兵营中。考核时间,就以三个月为一次。如果是有立下特殊功劳者,也可以破格提拔。士兵们的粮饷待遇也将按军中职务以及三个兵营所属分等。另外镇级、都级各可以配有五十、十名家丁,都将头以下不许配家丁。家丁由后勤营中挑选。”
  这个方案是张宏写出来上交给李璟的,李璟对其中几个地方修改了一下。整体来说还是很满意的,这个方案将所有的兵分成了四类,即战兵、辅兵、后勤兵以及几个主将身边的家丁。在名义上,只有战兵才是真正的兵,其余的都不算是正式兵,这样做使的李璟手下的兵不会超过沙门镇的三百兵额,另一方面也在军中设置了几个等级,提升竞争力。而且其中还对将领养家丁做了详细规定,只有都将一级才可以有家丁,而且家丁还得严格控制数量,并且不许直接从战兵和辅兵中招,只能从后勤兵中招,避免将领们把最精锐的兵都弄成自己的家丁。
  林威、林武、王重三个大将是头一次听到这个方案,想了想后都没有反对。除了他们外,列席的军官还有李璟家丁队的两个队头刘守谦和张承业,另外还有李树根村长这个新投入李璟麾下的原神策军队头和王石。除了李璟家丁队的四个正副队头外,还有之前提拔任命的新兵十都将头、副将头、将虞侯,这批军官基本上都是当初跟着李璟一起伏击过封彦卿的那伙人,现在都已经提拔为了都一级军官。他们见林威几个将军都没开口,他们这些新提拔的军官自然更是没一个反对的。
  “我们哪一天启程?准备的怎么样了?”李璟转头望向张宏,现在张宏基本上就是幕僚的头,杜仲武和崔致远都是他的副手。张宏打开面前的折子看了看,道:“我们这边的计划是正月初三启程,计划分为两路。一路坐宁海号走海路至登州港,这边主要是几位将军带那两百五十战兵以及各位将军的家眷并家丁。另一路,则走陆路,剩下的士兵工匠还有他们的家眷,总共将超过三千人按我们之前的路线去登州。”
  由于李璟招兵时有说过,戍兵最好带家眷一起去,带家眷去的给安家费,不带家眷的只给一半。另外李璟还承诺了到了沙门镇后,会给士兵家眷们分以土地,并以后在工坊中安排做工。因此大部份新招士兵都已经决定带家眷同去,一千新兵,家眷超过三千,加一起,将有五千多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6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