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校对)第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628

  “工匠单独编入工匠队,青壮男丁再编一队,青壮妇女和老幼一起编一个队,将他们一共分成三队。先带他们去吃顿热的,然后给他们洗个热水澡,换身干净衣物,分三座院子分别住下来。”李璟对崔致远这个新幕僚吩咐道。
  “好,我马上去办,那剩下的这些饥民呢,除了我们挑出来的这二百三十七口,登记下来的还有足足八百余人。”
  李璟沉吟了一会后道:“让张承业和刘守谦各从中挑选五十个健壮且愿意从军者抛入家丁队,剩下的再让刘守谦从里面挑一百户夫妻齐全且会耕种的老实夫妇,让他们做我李家的佃户,到时留下来帮忙耕种李家的那一千多亩地。这样算来来,估计我们会收下五到六百口人,余下的两三百口人,就让其它乡绅们合计一下分到各家去做佃户仆役吧。”
第104章
军费
  雄鸡报晓,晨曦破雾。
  李璟起身走到窗前推开窗户,清冷的寒风立即迎面而来,扑进屋中将那污浊的空气吹淡了许多。伸了一个懒腰,扭了扭酸胀的脖子,李璟揉了揉熬了一夜的眼睛。昨天的这一天可谓是漫长的一天,给母亲办大寿,宴请了诸多朋友乡邻,后来县上官绅以及部下齐来拜寿,就连盗匪都裹挟着上千流民前来凑热闹。
  王李村又吹又唱又打又杀的,这一直到天亮也没消停下来。好在昨天虽然几惊几乍,但最后总算一切都还在掌控之中。一百五十余盗匪一个也没能逃走,全都被斩杀干净,连头颅都在村外堆成了一堆。最棘手的千余流民最终也总算是安排妥当,不用大造杀孽的以通匪之罪杀掉,而是按李璟的提议由他和县上官绅们分领回去做佃户了。
  趁热打铁,李璟昨天从流民中招募了六十三个工匠以及一百预备家丁之后,又干脆与林威等直接趁机考核选拔了前来投军的那些青壮。最后在天亮前,最终通过的青壮名单人数足足五百个。除了一些实在是太年青和太年老的,基本上十六以上,四十岁以下的,李璟全收下了。
  另外募兵登记册上,除了一百流民招募成的家丁,和五百个原部下带来的投军青壮之外,李璟还招募了五百人。这五百人主要是李璟在附近村庄居住的李氏族人,以及三个姐夫还有他们的亲戚等三大姑七大姨等沾亲带故的亲戚。另外王李村几乎村村要求投军跟随李璟,对于这个要求李璟没有拒绝,最后从村里挑了一百青壮,再加上王李村人的一些亲戚也都要求投军,最后一再精选,也足足有五百人登记在册。
  如果再加上那六十三个工匠和一百流民家丁的近五百家人,册上一下子就有了一千七百口人,这还是没有算上后面招募的那一千人的家眷在内。
  等花名册全部造完,且抄录备份了两份之后,忙碌了一夜的林威等军官都是有点疑惑。
  “四哥,沙门镇兵额只有三百,且沙门戍已经有兵五十,我们手中的兵额才二百五十人,我们已经有兵一百。剩下的兵额才一百五十人,就算按四哥说的加上三百个家丁的名额,也扰共四百五十额。现在一下子招录了一千一百六十三人,不太合适吧?”这个数字足足超了一半有余,多出来七百多人。林威不太明白李璟的想法,可却知道私下扩军的后果。更何况,一下子招了一千多人,人好招,可如何养呢?
  一直自诩为李璟军师的张宏也捋着山羊胡子道:“将军如果想要多招些人马倒是问题不大,兵额问题我们可以用其它名义解决。比如说其中正式的戍兵我们依然只是三百,另外的可以用家丁名义安排。剩下的,我们还可以用护院等名义安置。不过,关健的一个麻烦还是在于钱粮。”
  “先说军士的军械铠甲费用,这些额外的兵员装备只能由我们自己购买,能不能弄到这么多的装备还仅在其次,如何出这笔钱才是关健。按一人最低标准二十贯钱的装备费用来算,除了现有的一百旧部有装备,我们还差一千套装备。登州还存有三百套装备,可依然还差七百套,光这笔帐就需要一万四千贯钱。其次,军械装备还在其次,养军同样得花费甚巨,如果按每人每日给米二升的粮食消耗算,一人一月就要六斗粮,一千二百人光粮食一月就得三百三十石粮食,一石粮现在至少四贯钱,一月粮食就得一千三百二十贯。另外,将军还许诺了每月的粮饷,一人算下来钱粮至少折每月四贯,一千二百人就是四千八百贯之巨。几项合计,一月的粮食耗费和粮饷支出就达到六千一百二十贯,再加上置办军械装备的一万四千贯,总计两万一百二十贯钱。”
  张宏有些牙疼的道:“这还只是第一个月的支出,以后每月至少还得五千贯支出。将军,这可是个无底洞啊,咱们根本没有这么多钱。都说戍兵苦,就算上面不克扣半点粮饷,我们也只能拿三百人的粮饷,这点钱根本就是杯水车薪啊。”
  “我还有些钱,都拿帐上去吧。”李璟突然一下子招募这么多兵,自然也是有他的打算。先前他去沙门镇,打的是低调做人,悄悄扩张势力的想法。可先前与韩植和张宏等人交谈过后,李璟也知道,宋温把他派去封彰的地盘,这本来就是一个冒险的举动。如果不能把实力增强些,估计真的会有去无回。封彰连韩氏家的商船和嫡系子弟都敢扣下,可见也是个狠碴子的人物。再说他已经打算答应韩植,插手封韩崔三家的事情,自然得谨慎些。用兵一时,养兵千日。军队不可能朝夕之间练成,李璟要想有所做为,现在就得早做打算。
  林威皱眉道:“四哥能有多少钱,上次那一万匹绢用来打赏弟兄们,又是买军械等等,只怕也已经没剩下多少了吧。这样,我和二郎身上也还积蓄了点钱,加起来也有差不多五百贯,也一并拿出来放帐上吧。”
  屋内的王重和张宏,闻言也立即表示自己也有二百多贯钱,都是些赏赐钱愿意一并交给李璟。新加入进来的崔致远倒是个穷人,不过之前张莺莺有赠送他一百两银铤,这个时候也一咬牙全掏了出来。另外已被李璟授了兵曹佐官职的富商之子杜仲武一见如此,立即激动的表示愿意马上去找他父亲凑一万贯,帮忙李璟解决一部份钱帛问题。
  李璟有些惊讶的看着面前的几人,眼前的这几人,已经算是他的核心成员了。林威、王重、林武三个都是武将,且是已经磕头拜过的兄弟。而且林威现在还是他的妹夫,且还一起经历过刺杀封彦卿的生死兄弟。另外张宏、崔致远、杜仲武三个都是文职,张宏也是一起杀过匪,刺杀过封彦卿的老兄弟,崔致远和杜仲武两人虽然新加入,可却也都是正式的进士出身,且并没有过多的什么其它关系,是让李璟可以信任之人。
  三武三文,这是李璟现在最倚重的部下。小石头等人虽然更可靠,可毕竟他们现在还无法成上这个团体的上层。建立自己的势力,林威等人也算是合伙人一般。先前一直都是李璟一人出钱,李璟倒没有想过要用他们的钱的想法。但是现在他们自愿要拿钱出来,李璟还是感觉十分高兴的,这说明,大家已经把这件事情当成了他们自己的事情,他们已经融入到这个圈中来,特别是崔致远和杜仲武二人的表现,让李璟十分满意。
  “好,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李璟大笑着道,一扫熬夜后的疲惫。“这些钱我收下,不过大家也不用掏干钱袋都拿出来,你们一人出一百贯就好了,剩下的也还要自己用嘛。杜兄弟的心意我领了,你照大家份子出一百贯就行。”先前收了杜家一千贯钱,再去拿杜家钱,这事可就变质了。
  “可是钱还不够啊!”张宏听到李璟不愿意拿杜家的钱,微微有些失望。
  李璟笑了笑,他自己盘算了一下自己如今的钱袋,原先李惠儿她们分给他的一万匹绢只剩下了一千多点。然后这次寿宴,李璟收到的官绅们的寿礼三千余贯,韩家的礼物也有四千贯。另外张莺莺送了一艘船,这个不能变现。余下,镇东海给自己送了一份大礼,三千贯钱、三千匹帛、三百石粮食,以及价值过万贯的几样珍宝。虽然珍宝暂时无法变现,但是钱帛和粮食却是实实在在价值一万八千贯的。这此加起来,除掉那些珍宝,李璟手上现在有一万贯钱,四千匹绢,另外还有三百石的粮食。
  更何况,韩家现在正求着李璟办事,那可是一头极肥的猪。算来算去,武装这千余人的装备钱已经有了,现在所缺的是以后每个月至少五千贯的养军费用。李璟隐去了与镇东海的交易,只是把自己手上的钱粮数目给林威等人交了个底:“我手上现在还有一万贯钱,四千匹绢,和三百石粮食,另加三百套军械装备。算来,装备的钱都有了,现在并的只是以后每月的军费,以及平日的赏赐钱。这个问题,还是难解决的。”
  林威问:“另外还有那四五百口的流民家眷怎么办?”从流民中招募了一百家丁,六十三个工匠,也带来了近五百的流民家眷,这也是个大问题。张宏捻着胡须道,“这没什么难的,流民家眷又不是兵,将军能收留他们已经是天大的恩情了。这些人都有男人儿子当兵做工匠,都是有粮饷的,我们一个月再给这些家眷每人补贴一斗米就够了。五百人一月五百斗米,也就不到三千斤,二十多石米,这点还是能负担的起的。”
  一人一月补贴一斗米,一天才一两米左右,这个数字很少,可如果加上家中当兵做工匠的男人的粮饷,却是能保证一家勉强的温饱,对于那些饥民来说,这是一个让他们感恩的结果。而一月不到三十石的补贴支出,也在李璟等人的承受范围之内。
  “将军,韩公子在门外求见。”守在屋外的家丁头张承宗敲门进来报告。
  李璟闻声嘴角上扬,笑着对林威诸人道:“正缺钱,财神送上门来了。诸位,这下我们不用担心钱的问题了。”
第105章
敲诈勒索、巧取豪夺
  韩植昨晚一夜未睡,辗转反侧好不容易的捱到天亮,洗了把脸便急急来找李璟了。昨日一开始他找李璟要求他帮着跟崔芸卿搭桥帮忙,岂料李璟居然直接一口回绝。他当时心中气的不轻,转头去找姑母萧韩氏,想让她去直接与李母分说,让李母去说动李璟。哪料到,李母听了萧韩氏说完后,却只是摇头说这事情他做不了主,让他直接去找儿子李璟商议。
  及到后来盗匪来袭,他亲眼看到李璟是如何翻手之间就将那上百盗匪歼灭,又如何将上千的流民迅速的处理妥当。特别是看到李璟趁机还招募了数十工匠,以及上千的青壮为兵后,他才被震惊到了。虽然李璟招募之时明面上说的是招募的家丁和护院、工匠等等名头,可任谁也能看出来他专门招募的那些青壮肯定是拉去当兵的。一个戍兵镇将,居然就敢招募上千兵员,他对李璟的评价已经是既有能力,且更兼胆大。
  这时他才明白了李璟之前拒绝他的原因,有本事的人总是有些傲气的。开始他还只是把李璟当成是一个寒门出身,遇上贵人才一步登天的庶门子弟,因此心里不免有些瞧不起李璟这等的‘小人得志幸进’,说话的语气未免带着惯有的高高在上。后来看到了李璟展示出来的那份能力与野心之后,他才知道小看了李璟。也终于明白了为何崔芸卿这样的人物会收李璟为门生,更认清了李璟在崔芸卿面前的地位。明白了这一切后,不免后悔起来,以李璟的能力来看,他肯定是很得崔芸卿赏识,能在他面前说的上话的人。如果李璟愿意帮他,那韩家的事情便有望早日解决。
  后悔之余,迫不及待的想要再找李璟,只是李璟却总让人回复说有重要事务缠身而不便见他。好不容易捱到天亮,他已经打定主意,这一回一定得放低姿态,想办法得说动李璟出面帮忙。为此,他甚至已经打算在韩家家主在他来前给他定下的条件上再加筹码。
  韩家家主在他来前,曾经告诉过他,如果事情能成,那么韩家愿意拿出两万贯来酬谢李璟,并拿出五万贯来酬谢崔家、于家和昭王。七万贯是一笔巨款,就是韩家这样的千万之家,也可以说是大出血。七万贯,甚至已经是那被扣押的那批货的全部利润还高,如果不是想要借此结交崔、于、昭王,这个代价确实是很大。
  先前韩植只打算给李璟一万五千贯,现在,心里却已经打定主意,只要李璟愿意帮忙,他愿意将其中的四万贯交给李璟。而崔、于、昭王三家他只准备给三万。
  腊月里的早晨寒冷无比,地上还铺着一层白白的霜。韩植眼看着李璟那个高大的家丁头进去通报许久还没出来,自己在屋外冻的不停的在坚硬的霜地上跺脚。要是昨天刚来时,李璟如此对待他,他估计早调头就走了。可是现在,却是坚持的守在屋外。
  足足过了近一刻钟,那个高高的家丁队头才走了出来,对他冷淡的说了句:“将军请韩公子进去。”
  进屋,韩植一眼看到了屋中已经燃烧到了尽头的大烛,看着屋中除了李璟外还有林威等一众军官在,才明白原来李璟等人昨日一夜未睡。
  “表兄,你们这是一夜未睡?”韩植假装吃惊的问道。
  张宏点头,叹气道:“韩公子也看到了,昨天将军心中慈悲,见不得那些流民可怜,便主动收留。结果村邻乡党们一见如此,便也都要投奔,将军人情难却都答应了下来。这一下子,多了上千号张嘴,我们昨夜商议了一夜,都还没想出来要怎么安置他们,要从哪里弄钱解决大家吃饭的问题呢。”
  韩植拿目光瞄了瞄李璟,却发现他只是手抚着额头,似正头痛的样子,再看其它几个,也都一副为难表情。当下心里哪还不知道,李璟他们这是在打他的主意。不过他也是有求于人,当下没有犹豫的立即道:“原来如此,不过既然都是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那就不算问题。我与三郎是表兄弟,三郎的事情也就是我的事情。韩家别的没有,钱却不是问题的。你们差多少钱?”
  张宏愣了下,没想到韩植居然如此回答,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开口。还是崔致远比较精明,看见李璟不说话,便立即接口道:“刚才我们算了算,如今登记在册人数将近两千。算来,一月光是吃粮就得近两千贯。”
  “这样吧,我韩家愿意资助将军半年粮食折钱一万二千贯!”韩植很豪爽的道。
  崔致远见他答应的这么痛快,有些后悔自己刚才开口说的数字太少了。正后悔间,张宏却是笑着道:“一月两千还只是粮食消耗,这些人每月的粮饷钱还是个常项开支,一月还得四千贯。我们昨晚议了一夜,也还没想好去哪弄这大笔钱呢。”
  “我韩家愿意资助将军半年的粮饷二万四千贯,回头我就让人把钱送来。”韩植只一顿了顿,立即拍胸把半年的粮饷钱包了下来。
  两项算下来可就是三万六千贯钱,这下连张宏都有些吃惊的望向李璟。韩家愿意出三万六千贯,这可是事先没有想到的。不过李璟并不愿意就这么放过韩植,既然韩植这么痛快的应下了三万六千贯钱,那就说明还没有达到韩植心中的底限。三万六都出了,他肯定不在意多出一些。
  韩家这等家族资财不下千万,当初杨国忠就有家财三千万匹绢,杨国忠不过是一个爆发户,而韩家可是几百年的大世族。李璟悄悄给王重打了一个眼色,王重立即知意的在一边为难道:“张兄和崔兄说的不完全啊,吃粮和饷钱虽然每月需求很大,可那毕竟是以后的事情,现在咱们就需要一大笔现钱等着支出呢,近两千号人的安家费,这才是一项大支出呢。”
  韩植这时也为李璟等人的胃口有些吃惊,但到了这一步,也只得继续问道:“不知道安家费一人需要多少?”
  “一人绢十匹、米一石。”左一都的旧部是每人绢二十匹,米两石,这次新招募的安家费减半,可折钱每人依然要十二贯。韩植心中一算,一人十二贯,按王重说的两千人,那就是两万四千贯了。先前已经答应了三万六,又来一个两万四,加一起足足六万,这已经超出了他心底的五万贯钱的底线。
  韩植进退两难,答应,钱太多,已经超出他能做主的范围了。可不答应,先前已经答应了三万六,如果不答应,李璟会否答应帮他解决韩家之事?
  李璟看到韩植脸胀红在那说不出话,估计刚才的要求已经超出了他的底线。这时便笑着对王重道:“三哥,安家费所需之钱,我会想办法筹措的。韩公子能慷慨解嚢一下子拿出数万贯钱帮助我等,我们岂能贪得无厌?如果不是实在没有办法,我是绝不好意思收下韩公子的钱的。这钱不如就算韩公子暂借,等他日我们定当本利一起归还如何?”
  这话一出,韩植反而不知道如何回答了。借?李璟虽然提出借,可他要怎么回答?李璟究竟是真要借,还是假借真要?
  李璟看韩植不说话,估计刚才弄的有些过火了。这个时候,他可不想吓跑了韩植,韩家现在在他看来可就是一个超大号的肥猪,不,应当说是座钱庄。直接要,少了还行,要多了确实不太现实。想想,还是借好。反正把钱先借出来,至于什么时候还,还是先解决眼下的问题再说。
  “还要多感谢韩公子昨天义气相助,虽然来的只是一群乌合之众,可韩公子挺身而出,慨然相助的豪情却让在下钦佩。韩兄如此助我,想起先前我还犹豫再三,因顾虑良多而不愿意帮韩兄之事,真是十分羞愧。我已经反思许久,如果韩公子不嫌弃我只是一个小小的戍兵镇将,力量微薄的话,我愿意尽全力替韩家与恩师牵线,帮助一起解决韩家遇上的麻烦。”
  韩植惊喜的望着李璟,惊声道:“李兄真的愿意全力帮忙吗?”
  “当然,就凭韩兄昨天如此相助,这就是应该的。更何况,韩兄刚才还答应愿意资助我们钱粮之事,这可是解决我们的大难题了。只是,不知道我刚才提议向韩家暂借那笔安家费的问题,不知是否可行?”李璟拉着韩植的手,满脸的笑意与期待问道。
  韩植此时已经完全为李璟刚才许下的全力帮忙一事而兴奋不已,只要李璟真的肯出全力,请出崔芸卿,甚至加上昭王李汭和于琄来,那韩家与封家的争端必然能够解决。只要能解决了这件大事,不但韩家免了一灾祸,就是他韩植也必然能因此事在韩家七嫡兄弟中地位大涨。
  至于李璟提到的借钱一事,那就完全不是事情了。
  “李兄,你的事情就是韩家的事情,老夫人可也是我韩家出身。区区几万贯钱,谈什么借不借的。这样吧,前后几项六万贯钱就都由我韩家资助就是,另外我韩家再拿出四万贯钱,就算是请李兄帮忙从中斡旋的花费和对李兄几位师长的酬谢。”
  看着一下子又完全恢复了那份飞扬世家子状态的韩植,李璟突然觉得有些后悔,早知道刚才应当再多要点才对。念及此,他忍不住对韩植道:“韩兄,我听说韩家在海州拥有一家庞大的造船厂,不知道我能不能向韩家船厂下单订购几艘战舰呢?”
  “订购战舰?”韩植心里突然打了个冷颤。
  李璟笑的无比灿烂道:“当然,我也知道战舰造价不匪,价钱好商量,我们暂时赊欠如何?”
  韩植一狠心一咬牙,疆硬着脸的道:“好,此事包在小弟身上,具体详细造舰事宜,等他日我再派工匠来与李兄细说。”这次,韩植是如何也不肯再松口了,赊欠就赊欠,白送是绝不可能了。李璟见此,心里微觉有点失望,也知道战舰造价高昂,韩植是不肯再轻易赠送了。不过转念一想,今天已经从韩植身上榨下了六万贯钱巨款,心中不免兴奋起来。
  刚才谈的时候,还没仔细感受这笔巨款,现在回头一想,六万贯啊,足够他招募的这支千余人的军队一年的消耗了。虽然说想要真拿到这大笔钱肯定不那么容易,韩家肯定会想办法让李璟先帮忙,才会把钱都给他,可这笔钱,依然让李璟激动不已。养军没钱是不行的,先前他还想着是不是得去找张莺莺,拿旧情去筹笔钱来。现在看来,暂时已经没有极需钱的危机了。
  当天吃过早饭,韩植就带着护卫跟着那些文登县的官绅们一起告辞离开了村子,带着李璟给崔芸卿以及昭王李汭的信回登州和青州去了,另一边,也是回去给李璟筹备那十万贯的巨额公关费去了。萧韩氏和萧玉楼倒是没走,她们都打算留下来在王李村过年后再返回青州。
  送走了众人,李璟第二天让张宏带着一大笔钱拿着他给宋温的信又去了登州,让他想办法去采买新招募兵员需要的军械铠甲。另外又派了杜仲武和崔致远两人则去登州各沿海港口,负责大量购买粮食。
  武将方面,则留下林威和王重两人对新招募的这上千号的新兵进行初步训练,他则带着林武和张承宗与刘守谦拿着张莺莺给他的鲛鲨玉佩前往赤山浦接收那艘海船。
  对于张宏,李璟的交待是尽量从宋温那里买到军械,有多少就要多少,就算出高价买也无所谓。特别是弓和箭,这两样是最极需要的。一千多人的装备,李璟没打算全靠宋温解决。他已经给崔芸卿的信中提到军械之事,拜托老师想办法给他拔一批军械出来。他也知道军械这东西难弄,所以对崔芸卿也是提出花钱去工坊订做的提议。李璟现在还不管直接去铁匠铺打造军械,也不敢自己打造,但如果由崔芸卿这个节度行军司马出面订购,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而他让崔致远他们去买粮食,并不仅仅是因为现在手下有了近两千号人,耗粮极大。更是因为李璟知道,今年的灾荒虽然严重,可也只是北方灾荒而已。而过了年,明年的灾情将更严重,到时粮价还要上涨,所以从现在开始,李璟打定主意,只要有钱,那就拼命的买粮囤积起来。
  年前的最后一段时间,李璟等人奔走各地,为着即将前往沙门岛做着最后的准备!
第106章
接收
  十九日,李璟与林武带着张承宗和刘守谦率了家丁第一队赶往赤山浦接管海船。
  赤山浦,登州文登县沿海的众多海港之一。晚唐繁荣的登州港,除了蓬莱的登州海行入高丽、渤海道这条唐代两大海道之一外,在半岛的南面还有一条海道。登州海行入高丽、渤海道,船舶从登州港出发朝东北行,沿大谢岛群岛经马石山至都里镇。过青泥浦,沿辽东半岛过桃花浦,杏花浦,石人望,到达乌骨江,再南下新罗,由新罗再前行经对马海峡到达日本。这条航线是沿海岸线和群岛航行,从登州到辽东再到新罗、日本,航线远,但补给多,线路久远,航线安全,且受季节气候影响较少,一年四季都可以航行。
  但除了这条传统的航线外,做为北方航海大港的登州还有另外一条通往新罗与日本的便捷航道。那就是从海州到密州经莱州崂山港,再到登州牟平县乳山浦再到文登县赤山浦,然后从登州东南角的成山角出航,越海到新罗西熊州、高移岛、黄茅草岛,然后到达日本的鹿岛、博多。这条航线却是唐代新开发的航线,从登州的成山角到达新罗熊州,顺风只需要两天。比之蓬莱那条航线更便捷,航线时间更短。不过缺点是受天气影响严重,且航线开辟时间不长,海上航行经常会遇到麻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6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