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校对)第2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5/628

  李让看着李璟对这几个少年很是感兴趣,心下略略猜测出李璟的一些念头。他早听说过李璟有爱才之心,当下便道:“大帅若是看的上他们,不如就让他们跟随在大帅身边。贻孙他们可以为侍卫,孙循、段文远可以为书童。”
  听到这个提议,李璟有些心动,这六人可是历史上都有名的家伙。虽然也许不是什么好名声,但那也只是环境造成的而已。现在他们还都年轻,如果能留在身边加以教诲培养,将来可就是几个好帮手。
  “七郎舍得吗?”李璟笑问。
  听到这样的问话,李七郎哪还不知道李璟已经是同意的意思,当下拉过高季兴等人,还不快拜见大帅。
  高季昌四人倒也聪明,立即向李璟跪下行大礼。李璟笑着把四人扶起:“既然如此,你们四人便也入胜捷军中,先授陪戎副尉,伙长之职,先工程处我身边担任侍卫吧。”
  李让见李璟心情大好收下四人,当下沉思一阵,起身也跟着向李璟跪下。
  “七郎这是何意?”李璟惊讶,不解他这举动是什么意思。
  “大帅,七郎也欲跟随大帅左右,效犬马之劳,尽一份绵薄之力。”李让很郑重说道。
  李让的眼光一向很好,他早已经看出眼下局势动荡。而李璟虽然年青,可不论是他上马带兵,还是下马治民,都与许多人极为不同,但却极为优秀。特别是李璟对于商人与经商的观念,很是与传统不同。李让虽然很有钱,富有千万,但说到底只是一个商人。且最近宣武大帅穆仁裕与他有些过节,处处与他为难。
  自古民不与官斗,商更不与军斗,李让现在面对穆仁裕极为忧心,可这样的事情一般人哪里管的了。这次来宋州,本来就是听说了李璟眼下的威名,想要请李璟帮忙说和的。现在,亲眼见到李璟之后,他有一个更深的想法,干脆投靠李璟。
  “难得七郎有些忠君爱国之心,本帅很高兴,先起来再说吧。”
  话刚落,却听得李七郎直接往下又拜:“义父在上,请受义儿一拜!”
  李璟连忙扶住他,“这可使不得,七郎年纪和我相当,我怎能收你为义子呢,快起来,太胡闹了。”
  李七郎仍然跪着,“大帅若是不答应,我就不起来了。”
  “哈哈哈!”李璟一阵轻笑出声,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李七郎不可能突然就要做他的儿子,这里面肯定是有原因的。但不管如何,李璟还是不愿意开收义子的先例。不过李让的身家,以及他的理财本事,倒是不错的。加上他的威望名声,李璟还是很欣赏他的。
  当下也不愿意把事情弄的难看,只好道:“这样吧,你知道我从不收义子,如果你真有心,不如,我收你为门徒好了。”
  张蕤和李振、郭承安等人在旁边一直笑看着,这个时候也都连称恭喜大帅又得一优秀弟子。李让见李璟不肯收他做义子,本来还心下万分失望,等听到愿意收他做门徒,当下不由的又高兴起来。李璟的六门徒天下谁人不知,如果他真能成为第七个门徒,那目的也一样达到了。
  当下,怀着激动的心情,红着脸就向李璟连磕响头,口喊师父。
  李璟接过李让奉上的茶,便算是正式收了李让为徒了,李让便成了李璟的第七个门徒。刘寻、王彦章等六人,这个时候也连忙过来与老七相见,大家一片欢声笑语。
  李让心情激荡,成为了李璟的第七个门徒,这下子开封李家再也不惧穆仁裕了。而且,靠上了李璟,以后李家便能有更大的发展。
  这些比武,最后竟然是这样的一个结果,大出李璟的意料。现在得了四个武将,二个文臣,还有一个理财高手,李璟心中也是极为高兴。目光看到王檀和李思安二人,这时也突然的想起,历史上好像这二人也一样是后梁大将啊。
  揉了揉太阳穴,李璟仔细的寻找着关于二人的记忆,最后终于想了起来。
  王檀,五代时后梁将领,字众美,京兆人。少时喜读兵书,颇有韬略。初事朱温为小校,屡从征战,冲锋陷阵,均建战功。朱温称帝时,被任命为保义军节度使,潞州东北面招讨使。李存勖来攻,自请拒敌,保全邢州,因功被封为琅琊郡王。末帝立,任匡国节度使,后死于兵变之中。
  李思安,字贞臣,河南陈留人。五代时后梁大将,屡立战功,为开国功臣之一。早年,效力于宣武将军杨彦洪麾下,勇武有力,身长七尺,颇有野心。宣武节度使朱全忠举行阅兵,见到李思安相貌雄奇,十分欣赏。此后,每次出兵征战,李思安都跟随左右,因其善使飞槊,所向披靡,因此屡有战功。朱全忠非常重视李思安,任命他为踏白将,每次与黄巢起义军和蔡州节度使秦宗权的军队作战,都是率所部百余人挑战,左冲右突,无人能当。
  不过李思安生性勇猛,但智谋稍逊,每次作战,不是大胜,必然大败。
  历史上,这二人还各有一个称号,王檀和高思继很像,都是仪表堂堂,面貌英俊,因此有外号玉郎。而李思安身长七尺,隆鼻方面、威仪堂堂,卧蚕眉之下却有一双豹环眼,凛然生威,更因擅使飞槊,因此外号飞将。
  玉郎、飞将,这可是两员猛将啊,李璟差点就把这二人当成了路人甲、路人乙了。
  想了想,李璟干脆,把王檀、李思安、高季昌、董璋四人,也一起收为了门徒。
  一天之间,李璟六门徒就成了十一门徒,李让排第七,王擅排第八,李思安排第九,高季昌排第十,董璋排第十一。
  王檀和李思安本来站一边看见李璟收了李让为门徒,又对高季昌等人十分赏识,自己被冷落一边还有些羡慕。现在自己也居然成了门徒,不由的大为惊喜,激动不已。
  董璋和高季昌两人更加兴奋,他们只是李让的家仆,现在却一下子成为大帅的门徒,简直就是一步登天啊。
  有人欢喜有人忧,王宴球和刘屹二人却是心中五味杂陈。李让带来的四人,现在连李让自己,三个成了大帅的门徒,唯有他们两个没成。这滋味,太过难受。不过他们也知道,李璟那是镇国军大帅,他的决定,哪是他们能够置疑的。心中所想的,只是后悔自己刚才擂台上表现的还不够,没能让大帅入眼。
  李让做了李璟的门徒,当下便提出愿意将家财尽交于李璟为军资。
  “弟子家有千万之财,愿意全部献与老师为军用之资!”李让很是干脆的说道。
  李璟笑了笑,“本帅知你为汴梁首富,不过也还用不到你的家财。不过,本帅倒觉得你理财本领不错,现特授你镇国军节度副判官兼登州司户参军,以后镇国军的钱袋子,可就交于你了。”
  李让愣了下,没有想到李璟这么快就把如此重要的实职交与他。登州司户参军官职不高,不过七品,可却是实打实的办事衙门,管理着户籍,赋税、仓库交纳等事。而节度副判官级别更高,节度判官其权极重,几乎等于副使。虽然他只是一个副叛官,但也是通判诸曹的高职了。这个信任,让他激动的有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感觉。
  李璟也是十分高兴,原来钱袋子一直由张宏管着,但张宏忠心不用置疑,可能力却有些不足,且年龄又大了。李璟把他留在长安之后,这钱袋子就找不到合适的人来管,交给自己的老兄弟们,他们没这个能力。而交给那些世族出身的人,李璟又有些不放心。现在好了,李让虽然是富豪,但只是商人出身,且如今又是自己的门徒。让这样一个拥有千万之财的人来打理钱财,这是人尽其才,还不用担心他的忠诚。
  “好了,擂台比武已经结束,大家准备看龙舟竞渡吧!”李璟大笑着说道。
第510章
女神
  汴渠运河之旁,数百条竞渡船已经摆在案边。这些竞渡船都是以独木制造,既是为了坚固和减小行进时的阻力。
  李璟与张蕤等都到河岸边观看,“备为轻使,前建龙头,后竖龙尾,船之两旁刻为龙鳞而彩绘之,谓之龙舟。”张蕤笑着向李璟介绍。宋州做为汴船的造船之地,拥有数十家造船厂。宋州水网交错,造船业又发达,因此,每年的端午竞渡就更加的热闹。
  而且不但地方龙舟竞渡活动盛行,就是皇家每年也举行大型的龙舟竞渡活动,甚至每年耗费大量钱财。
  唐穆宗就曾“大合乐于鱼藻宫,观竞渡”。而唐敬宗也曾下诏命盐铁转运使王播造大型竞渡船二十只供进,“时计其功当半年转运之费”。
  宋州每年就都要向皇家进贡竞渡船,而且每年宋州的各个造船厂都要为此事争的不可开交。因此,宋州每年的龙舟竞渡活动,也是各家船厂们展示自己的实力之行。头一年的竞渡夺标者,就能得到宋州官府交下的进贡给皇家的龙舟订单。除了几十家船硬笔的竞争,各级官府,还有各大商行,以及宋州的各大家族,宗族,还有巨富,都会各自派出一条竞渡船,加入端午竞渡。
  宋州刺史张蕤家财百万,又是本州刺史,张家便也有一条竞渡船参加本次的竞渡。
  张蕤特别向李璟介绍了张家的龙舟和船员,张家的那只龙舟,长达四丈有余,宽二尺出头,用的是整根的金丝楠木打造,极为贵重。而且为了使船轻快易驶,张蕤还特别让工匠将这条龙舟的整个船底涂上了价格不菲的漆。又将绮罗衣服也涂上油,让驾船的舟子穿上,这样的衣服即使入水也不会打湿,能够让速度更快。
  这次参赛的船队共有一千多条,让李璟都极为震惊。他从没有看过如此热闹的民间赛事,比起马球比赛,龙舟竞渡更加的热闹。在十余里长的汴河两岸,到处都挤满了百姓。
  据张蕤介绍,这还仅仅只是宋城一城的端午竞渡,而在下面的县乡村社也同样会举办端午竞渡,每年官府还都要给予彩缎,优胜者还会加以银碗,叫做打标。
  而宋城的比赛,夺魁的龙舟能胜的更丰厚的赏赐。
  看着这热闹的场面,李璟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活动。特别是如眼下刚刚闹过草贼来袭的事情,举办这样一场热闹的活动,无疑把当前的气氛扭转了许多。而且对于宋州的造船行业来说,这也是他们展示宋州造船实力的一个极好机会。
  宋城的端午竞渡由来已久,早已经有了一整套完整的程序。
  所有的船队到来之后,先要进行的是祭祀水神河伯,摆祭台,上供品。然后还要一场大型的傩舞。
  李璟与百姓们欣赏完傩舞之后,那些船队的浆手就会拿着自己的浆,找一位现场的年青女子,让她把自己的披帛系在浆上。这一个活动,可谓是最让舟子们兴奋的事情。端午这一天,平时难得一见的姑娘们都会赶来观看竞渡。不但那些平民家的姑娘,就连官宦大族家的贵妇、千金们也会带着丫环仆妇前来。
  历来的端午竞渡,往往最后还能有许多年青男女擦出火花,最好结成好事的。
  当张蕤宣布舟子们可以去寻找一位姑娘给他们祝福时,站在河岸边的朱温就一直目光注视着那片高高看台上的中间纱帐。这次的竞渡,镇国军也派出了一条龙舟参赛。李璟特别指令,派出了宋州子弟的选锋军。最后朱温兄弟三个自告奋勇,终于在船队中夺到一个位置。
  握着木浆,朱温心脏跳动不已,目光直盯着中间的那个纱帐。他已经打听的清楚,那是宋州刺史张蕤家眷所在的纱帐。一想起,那个魂牵梦绕的女子就在其中,他就感觉激动的难以自禁。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他可以借着这个机会找上去,让张小娘子给他的浆系上披帛。今天这样的机会,他找上去,并不算失礼。除了这个机会,他根本接触不到张小娘子。
  “三哥,还发什么愣呢,看上哪个姑娘就赶快上吧。”朱珍一声大笑,在无数围观百姓们的欢呼声中,提着船浆就奔向围观的那些女子去了。
  朱存也笑道:“怎么,找章台柳吗?在右边!”说完,自己也兴奋的去找中意的女子了。
  朱温往左面看去,果然远远看到章台柳正站在那边的人群中,兴奋的向着他挥手。朱温回头,又看了一眼台上,最终咬了咬牙,坚定的向着看台走去。
  今天的有上千条舟参与竞渡,多达上万的浆手,他们纷纷走向围观的人群,向着自己中意的少女们递出自己的船浆,然后由那些兴奋娇羞的少女们将自己彩色的披帛系上。
  在这一天,能得到浆手们的递浆,这是让少女们激动与自豪的事情。同样的,能够得到少女们披帛的男子,也是自豪的。
  不过当朱温径直走向高高的贵宾看台时,还是让所有看到的人惊讶了。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居然会有舟子走到看台上来。朱温虽然面色始终挂着镇定的微笑,但其实他的腿都有些在打抖,感觉全身没有力气,呼吸急促,心脏剧跳。他感觉自己不是走向自己心中爱慕的女子,而是走向千万大军。当他终于走到了张家的帐前时,他只觉得自己的心脏都跳到了嗓子眼上,激动的要炸开。
  朱温将自己的船浆递了过去,并仓促间从怀里掏出一支火红的蔷薇放在浆上递过去。
  “美丽的小娘子,你是今天宋州最美丽的蔷薇!”朱温把自己心中念诵过无数遍的话语,激动的说了出来。“今日竞渡,朱温希望得到小娘子的祝福!”
  张惠此时也看到了前来的是那个以前在郊外寺庙前痴傻看着她的那个家伙,她知道他已经成了他麾下的军官。虽然来的是朱温而不是她心中期盼的那个他,但张惠此时依然是感觉一阵激动。当着这么多的人,能够获得一名龙舟舟子的递浆,这是一件让人激动与自豪的事情。
  张惠轻轻掀开纱帘,羞怯与激动的接过蔷薇花,冲着朱温微微一笑。
  就是这一个微笑,却让朱温一下子失了魂一般,他头一次如此接受心中爱慕的女子。只觉得张惠是那么的美丽与迷人。她那包围的发丝梳起飞天高髻,一身如火的石榴红袖。那双如秒水的双眸,把他整个人都差点融化,他深吸那如兰的香甜气息,直到张惠已经将臂间的宝蓝色丝绸披帛系上了他的船浆,他还愣愣站立在那,目光疾呆的凝望着她。
  直到后面一声轻咳声响起,他才回过神来,却看到一个雍容华贵的妇人正看着他。她雍容、华贵,身材有些娇小,满头珠翠,与张惠有几份相像。朱温知道,这定是张惠的母亲,当下有些局促的向着她低头行了一礼,不舍的转头离开。
  每个舟子浆手都得到了一个少女的祝福,兴奋的举着系上了少女们多彩艳丽的披帛的船浆。不过今天,朱温无疑是整个场上最引人关注的一个。这个大胆的家伙,居然得到了刺史千金的祝福。
  一阵阵的喧闹过后,竞渡便将开始。
  由于这次参赛的太多,最后决定分成十批比试,每次一百,决出十支优秀的船队之后,十支船队再最后争夺第一名。
  在汴渠开阔的水面上,起点擦着一面红旗为标志,然后在一千步外树立了一根长竿,上段缠挂着锦缎,色彩鲜艳夺目,这称之为锦标,以先到达夺取锦标者为优胜。
  朱温等已经把龙舟拖下水,一队十人坐在船上,紧握着船浆。
  第一批的一百多条参赛龙舟在起点待命,今天的发令官由李璟担任,李璟大喊一声开始,下面一排鼓手擂鼓三下,起点红旗迅速向两边移开,竞渡开始,龙舟犹如蛟龙出水,“迅楫齐驰,棹歌乱响,喧振水陆,观者如云”。
  此时,龙舟在人们的欢呼声中似利箭一般乘风破浪,是如何一幅令人激动的场面。
  按惯例,凡先到终点夺得锦标者,会受到观者的拥戴,甚至还会有许多胆大的少女前来为他们披红挂花。
  朱温所在的镇国军选锋军队,拼命的划动船浆,高声喊着号子,很快就已经一舟当先。一千步的距离并不长,在两岸无数人的欢呼声中,很快选锋队最终保持了领先地位,朱珍一把将终点长竿上的彩缎夺下,高举在手中。
  龙舟靠岸,顿时无数的少女涌上前来。一朵鲜艳的大红绸花挂在了朱温的身上,朱温抬头一看,却是一张熟悉的面孔。有那一瞬间,他差点以为眼前这个满脸欢笑的少女就是张惠。可定睛看了看,最终心中失望的认出,来的是章台柳,而不是张惠。顿时,胜利的喜悦减少了许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5/6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