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校对)第1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6/628

  段山这个人形野兽总是充满着暴力,一石八斗的强弓,两把单柄双刃精钢战斧,还有背上总插着两把小号的飞斧。单打独斗,可以说他完全能以一战十。这才是特战队的精英啊,不论远程还是近战,马上或者马下,潜行或者突袭、埋伏或者阻击,这些人都是好样的。
  这一次特战都又从辽东战俘及奴隶还有大谢水兵中招募了一批人手,整整两百名特别精英。这一战,就是李璟拉他出来的一次实战演练。李璟一直信奉,最好的兵都是从战火中磨练出来的,唯有经过血与火的检验的兵,才是真正的好兵。
  这是一个山寨,却又是一个海贼的巢穴。
  海贼虽然劫掠海上,但很多海贼并不是把巢穴也立在海上的。相反的,更多的海贼的巢穴是在岸上,甚至是在山中。有很多海贼者有着两重身份,有的海贼表面是官军,暗里冒匪劫掠。有的则是沿海的渔民,也经常趁机做一两票买卖。还有很多虽然是专业的海贼,但他们平时却是隐藏的很好,在岸上有另外的一个身份。
  他们娶妻生子,甚至寨子本身就是一个普通的村落,根本无人知道他们其实是海贼。
  李璟现在率特战都攻打的就是这么一个山寨,这个外表看似普通的登州黄县山中的小村落,其余却是一个世代的海贼部落。他们并不常年出海,而是一年只出去几次,他们也有个海上的名号,叫净海贼。
  净海贼由于每年只出手几次,且隐藏的极好,所有一直未被剿灭。
  沙门镇这次整军过后,李璟便定下了以战练兵的计划。把各营各都轮流拿出去,剿灭登州附近的海贼和山匪。许多山匪海贼的巢穴十分隐秘,但李璟却有梅花门的专业情报探子们,公孙大娘手中有大把的这些情报。李璟将他们全都拿了过来,和众军官讨论了许久,又派了李维的侦察营前去打探地形,以及各山寨的详细情报。然后把各路贼匪分别交给下面的各营各都。
  特战都由于战力出众,所以他们一都单独出兵,直接来剿灭净海贼。这伙海贼隐藏的很好,整个山寨大约有一千余口,其中青壮两百余人。有木栅墙,寨门还有两座箭塔。
  不过这些对于特战都来说,不是什么难事。
  火焰在村中燃起,一个约四十多岁的汉子带着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拿着弩闯了出来,站在屋角,探头向进攻的特战都士兵射出了两箭。然后又躲了回去重新装填,没一会,父子两再次探头准备射击。
  但他们刚探出头来,立即就早已经有七八支劲箭早已经在等待着他,呼啸而来。其中有几支箭射中了大汉身上,大汉反应迅速的躲了回去,只是受伤而未死。但他的儿子却经验不足,脖颈中一支羽箭从一头穿入,另一头透出,鲜血沽沽而出,有气无力,眼神渐渐涣散,最终死去。
  白色的晨雾之中,特战队从山寨的四面八方不断的清剿,向最中心的聚义厅包围过来。
  净海贼的海贼们愤怒的咆哮着不断从一栋栋房子中杀出,就连一些妇人也都拿着刀冲上前来。一对海贼夫妻夺门而出,丈夫拿着一把长矛,顶着一面圆盾。妻子提着一面大盾跟在后面,手持一把渔叉。他们刚冲出屋门,段山的弓箭早就瞄准了他们。
  一箭飞去,后面的海贼妻子的腿刚迈出门槛,就被一箭射中了小腿,惨叫一声跌倒在地。那个海贼丈夫连忙回头观看,段山的第二支箭却是再次飞到,直中那名海贼的肩窝。
  烟越来越浓。弩箭来回飞驰。
  战斗没有持续多久,海贼们伤亡惨重。他们要么拼命战斗,直至战死,要么弃械投降。两个海贼翻身上马,试图夺路而逃,但是刚跑了没几步,前面草谷中突然捅出数把长矛,将马上的两人捅落,战马也随之被特战都士兵们获得。
  获得大胜的特战都士兵们没有停歇,他们趁着全身的热血沸腾,开始按照每天晚上的教导课上学习到的标准打扫战场,搜剿战利品的套路,开始搜索全寨。
  过了一会,第一批士兵回到寨中的空地上,他们带回来了那些躲在寨中的俘虏们。人数大约有五六百人,全是些海贼家眷,妇女和老人孩子。
  “他们躲在地窖中。”士兵大声报告,海贼家家户户都修有地窖,但是对于特战都这些受过专门训练的人来说,那有近于无。这些搜出的俘虏们胆颤心惊,一个个瑟瑟发抖。
  “简单审讯一下他们,问出所有的钱粮财物,以及他们的船只隐藏之地。”李璟只看了这些海贼们一眼,便没有什么兴趣。这伙海贼肯定不会有太多的钱粮,因为他们的妻儿老人,很多都是面黄饥瘦的样子。
  不过蚊子腿虽小,可也是肉,李璟并不打算浪费掉。以战练兵,同样也是以战养战。练兵的同时,也是要尽量的通过剿匪来收刮盗匪们的钱粮。
  张承业至始至终都是充满着惊叹,亲眼看到特战都才二百人在这么短短的时间内就攻下了一个千人的海贼巢穴,这实在是太让人激动了。听到李璟的命令,他不由问道:“将军,这些人都是海贼,按大唐律法,当审明其罪责后,通通处死,其妻女孩童也都要没官为奴。”
  李璟笑了笑:“杀了他们反而太便宜他们了,我们沙门镇现在虽然不缺人,可却也缺钱缺粮啊。咱们把这些海贼通通拉到辽海去卖了,换成钱粮物资岂不更好?”
  他有些惊讶,没有想到李璟居然要把这些人当奴隶卖掉,一时有些不知如何回答。
  “张监军,这些奴隶杀了也是白杀,不如换回些实用的东西。何况,换回来的钱粮也不只是我们沙门镇自己用,还能积攒一些,以后进献给天子啊。”
  听到这话,张承业马上也就被李璟打动了。既然这里还有天子的一部份,那就没问题了。“卖,全卖掉,将军要告诉麾下将士们,不要随意杀掉这些海贼们啊。”
  审讯很快完成,段山亲自带人把一些隐藏起来的钱粮都给找出。最后统计了一下战果,此战击杀海贼一百七十三人,其中包手一些持械的海贼妇女和少年,俘虏海贼老少青壮共一千一百二十三人。另外缴获了粮食有两千多石,另外还有铜钱八千多贯,以及布和绢三千余匹。另外还有牛马驴骡等合计三百多。并有海贼船五艘。
  虽然缴获比预期中的还少,不过此战特战都以零战死,十余伤亡就取得这个成绩,李璟已经十分满意了。收获虽不多,可如果比起生产来,剿匪还是来的快。
  “收拾一下,带海贼俘虏回程!”
第242章
有恒产者有恒心
  三月初,春耕全面开始。
  整个沙门镇下可耕之地的沙门、大小黑山三座大岛上,都开始朝廷春耕。除了沙门镇上的田地都成了对军官将士们的战功勋田奖励之用外,大小黑山堡都按照囤堡的方式安置百姓,进行营田。
  大黑山岛设十二囤堡,安置六千户三万余人口,小黑山岛设四囤堡,安置二千户一万余口。不过由于岛上田地有限,每堡只有田一千二百五十亩,平均每户也才二亩半地。
  黑山岛上各囤堡都已经初步建成,每五百户一个囤堡,相当于一个大村落。李璟在每个囤堡中安排了一些退伍的伤残军官担任囤将,堡内实行保甲联防,十户一甲,百户一保,五百户一囤堡。囤将就相当于村长里正,负责各囤堡营田等事宜。
  田间地头,到处都是一片忙碌,李璟和张承业等一众军官登上黑山岛巡察。
  大黑山岛又有一个别名,称蛇岛。一到夏天岛上成千上万的蝮蛇满山遍坡,真正的蛇之岛。除了无数的蛇之外,大黑山岛上还有一样珍贵的资源那就是燧石。除了这两样,岛上的饮用水咸涩难喝,夜晚巨大的涨潮声搅得人夜不能寐;一旦天气恶劣导致封航,大黑山岛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孤岛。
  不过由于大黑山岛面积很大,相当于十倍于沙门镇,拥有近两万亩囤田,所以这岛上还算热闹,原本的戍军及家眷还有岛上的渔民及商人等,有近万人。这次李璟又编设十二囤堡,迁入百姓近两万人。对于李璟来说,黑山堡对沙门镇很重要,需要用心经营。
  李璟招过大黑山堡的新任镇将林威,“黑熊营移镇大黑山岛,一切还算顺利吧?”
  “一切顺利,岛上先前并没有受到破坏,黑熊营入驻以后,只是在黑山岛的两个码头进行了防御工事修筑,堡城并无须修葺。”林威回答道。
  “春耕已经开始了,黑山堡这方面做的如何?”虽然岛上只有两万亩囤田,就算丰收一年也顶多全部产出不到五万石粮食。不过李璟依然对此十分重视,现在地少人少,正是一个试行出有效管理的时候,等将来地盘大了,也就不用慌了。
  吴迁上前道:“春耕之事,现在暂于职下负责。目前职下已经按将军的指示,把岛上的田地划拔给十二个囤堡。囤堡中每户分得田二亩半,因百姓耕地少,所以我们将镇上拔下来的耕年和农具等进行公有,轮流租借给需要的百姓。现在每四十户一百亩地,分配耕牛一头春耕。”
  “打井之事进行的如何了?”李璟问。黑山岛上一直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岛上的水咸涩难喝,必须打深井才行。而深井须用砖石,极耗钱粮,每井需钱五十贯。
  李璟知道今年又是一个大旱之年,虽然沙门镇并不靠这点田地产出粮食,可这也是那些移居岛上百姓们辛苦耕种。李璟已经提前让张宏拔了一笔打井款,准备在岛上打井,不但要解决岛上居民饮用水的问题,还要给那些囤堡的耕地做好防旱准备。
  吴迁心里有些感叹的道:“张兵曹已经拔下三千贯打井专用款,这笔钱职下已经定为专款专用。目前已经招募了打井的匠人,打井的工人则由岛上百姓做工,我们旧给工钱。我们计划打六十口砖石深井,每个囤堡将以一百亩地打一口井,用来浇地,总共二十口井。另外每个囤堡里还要打饮用水井四口,加上堡城还有军营等,一共六十口井。现在已经全面开始,估计一个月内所有井可以打好使用。”
  吴迁在大黑山堡差不多十年了,岛上的水难喝,水少这是老问题了。以往他以发文申请拔款打井,解决岛上军民饮用水和囤田浇水的问题,但每次报告上去都是石沉大海。最后还是他自己从黑山堡的钱粮中挤出一部份,才在堡城中打了几口深水井,解决了堡中戍军和家眷的饮水问题。李璟刚一接管黑山堡,立即就拔出三千贯钱来打井,这让他这个黑山堡的老人感慨良多。
  李璟满脸微笑,“好,这事办的好。不但要打深井,还得制造一批汲水水车,真要旱起来,人力打水哪得行,还得有水车。打制水车的匠人和专款镇上会马上拔下来,具体的事情就由黑山堡负责。”
  他目光炯炯,扫过诸人,“虽然我们现在的囤田有限,但大家不要因此就是把此事放在心上。囤田得当成一件重要的事情来抓,我的计划是,所有的囤堡今年的产出钱粮全都免田赋。你们镇堡还得负责租给百姓耕牛,租借粮种,以及农具、水车等等。最好是每十户二十五亩地给牛一头。”
  听到李璟的这个要求,众人都频频点头记下,特别是吴迁,他现在已经十分主动的把自己往黑山堡内的民政事务方面靠,而主动的去避开军队的事务。虽然李璟信任他,但他还是主动避嫌,不想再引起猜忌。李璟的这些决定让他惊讶,以往黑山堡和大谢砦都没有把囤田的事情太放在心上,那些囤田不过是给戍军的家眷们一个补贴罢了。产出太少,根本就没有人关注。守着登州港,都以经商为主,实在不行,还可以出海假装海贼干两票。
  不过十户一头,现在大黑山岛足有囤户六千户,如此算来,得要耕牛六百头,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这么多的耕牛李璟居然要免费租借给百姓使用,这让他震惊。
  吴迁一个堂堂的武将,现在却开始捧着帐本拿着笔做起了幕僚工作。他翻着随身的帐本,看着上面自己铁划银钩的字迹,有些皱眉道:“职下初步计划过,就算现在打水井,并租借耕牛种子农具提供帮助,可岛上耕地肥力不足,一年就算间做两季作物,最多亩产也只有一石半左右。两万亩地也不过三万石最高产出,就算我们不收任何税赋,可岛三六千囤堡三万多口,全部产出还不够他们的口粮。”
  一个标准士兵的口粮是每天米二升,一年下来是三石粮食。而老人小孩就算减半,也要一石半。这样算下来,就算按最低平均每人每年两石口粮算,这么点地他们种的再好,一年下来,也至少还差一半的口粮。
  关于这点李璟早有准备,那么多百姓不可能真的只靠这些田地过日子的。他将百姓五百户一个囤堡编起来,既是方便管理,其实也是有其它的考虑。
  “你放心,口粮不够,镇上会供应补贴差额。不过这也不是白给的,得用钱粮来买,或者说用他们的其它产出来换。”李璟道:“上次我发文给你,让你们准备工坊的事情怎么样了?”
  “一切都在筹备之中,目前主要的还是筹备捕鱼队和建筑队,另外就是还有妇女针织队。我们准备农闲时组织囤堡的青壮下海捕鱼,另外多余的劳力去沙门镇的建筑工地上做活。另外妇女们组织起来,给镇上的工坊织布纺纱,以及刺绣等手工活计。”
  李璟点了点头,不置可否。
  好一会才道:“你的这个想法还是不错的,争取多揽些活,但这还不够,脑子还不够开放。我来告诉你,我们沙门镇目前财源方面的计划,那就是力主做一些别人没有的,打的是出产稀罕物的路子。比如我们岛上不产粮,那怎么办,这么多人要吃饭?而我们目前的白酒工坊又在大量的消耗粮食,所以,我们现在的白酒出售有一个特别要求,就是白酒的一半售价必须以粮食来交易,剩下的一半我们才收钱和绢。而不瞒你,我们现在光收回一半售价的粮食,其实已经是我们生产消耗粮食的几倍回报了。你看,这个白酒生意,不但帮我们赚了钱,同时还在帮我们赚着大量的粮食。”
  吴迁若有所思。
  “还有其它的也是一样,目前我们的军械坊,也已经在开始对外进行生产出售。不少军中将领反应,表示我们自己的武器也并没有多少富余,为什么还要出售?其实也很简单,武器制造也是需要原料的,我们每制造一把武器,就得对外采购相应的原量,产出后存在仓库中,那我们就是光支出而不入。长久下去,军械坊就是一个大窟窿。”
  “我们现在换一个思路,把军械坊一分为二。一部份保留最好的那些工匠,专门为我们自己制造最精良的军械。而剩下大部份呢,则接受外面的订单,给别人如青泥浦等打造军械。不过我们的军械不卖钱,而是收原料,如制弓需要的柘木、牛筋牛角,制刀需要的铁矿石、铁料等等。我们收材料,然后加工打造成品军械再出售。一来一回,这成品军械可比普通的原料贵重多了。这中间的差额,我们就可以用来打造自己的军械,而不用再出钱买。如此一来,我们自己的军械在不断的增加着,军械坊却不再是只支出不收入的大窟窿了,甚至还能借起培养出一大批的军械匠人。”
  “我说的这些你明白吗?”李璟微笑着问道。
  吴迁似懂非懂,李璟刚说的那些给他的冲击十分的大。原来生意还可以这么做,不过黑山堡又该如何做呢?
  人有恒产然后有恒心。
  历史告诉李璟,真正起来闹起义的多是些无产者。其中大部份都是农民,本来也是有些薄产的,连年天灾加上其它等等人祸,最后走投无路,为了生存,便什么样的事情都做的出来了。
  当初淄青镇一票从辽西渡海来的外来者,居然在淄青镇割据了六七十年,竟然有些百姓只知道有淄青镇节帅李氏而不知道有长安天子李氏,最大的原因就是淄青镇李正已家族几代割据,虽然是拥兵自重,但他们因为掌控着北方最大的港口和海上通道,做着私下贸易,大把的钱粮进项,根本用不着搜刮百姓们手中的那点点钱财。百姓们的日子比其它地方过的都好,社会太平,物价极低,生活安定,谁还敢哪个坐皇帝,哪个当天下。
  沙门镇真要想在晚唐崛起,光练兵是不够的。百姓是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晚唐的那些大大小小的军阀们个个都知道兵的重要,但许多军阀为了养军,只会搜刮百姓,结果弄的民怨沸腾,最后不是闹兵变就是闹民变,甚至是别人趁机来攻,治下百姓根本无人拥护。
  沙门镇的军队待遇是相当优厚的,甚至不比开唐盛唐时的府军们待遇差。晚唐此时戍军的标准待遇是每月二贯饷,加日给米二升。这点钱看似不少,可是现在就算是一个最普通的百姓给人做活,一天都有六十文钱。而当戍兵守在边疆,那么的危险和困苦,一入边戍几年不得回家,却只有那么点钱粮。对于如今斗米二百文钱的物价来说,这点钱实在太少了。
  沙门镇的待遇很高,粮饷这些都比其它戍军高,更高的是沙门镇的士兵经常有奖赏,且各种抚恤津贴都很高。正因如此,沙门镇军才能安心刻苦的训练,无所顾忌的上战场撕杀。李璟也不用时时担心将士们的忠诚,害怕他们动不动兵变闹饷。
  军队安排好了,百姓同样得安排好。军民就是一碗水,哪边倾斜了也不行。
  沙门镇现在有上十万百姓,要安排好这些人不容易。可不安排好,更加不行。如果后院都不稳了,又谈何崛起?安稳的后方,既是经济之源,更加是强军的补充来源。眼下李璟的兵马足够,不需要补充,钱粮也足够。但是却依然要安置好这些人,只有这些百姓安置的好了,生活的好了,沙门镇才能更加无忧的向前发展。
  许多军官不明白这些,觉得既然沙门镇不打算从这些百姓身上征粮,那就已经不错了,何必还要花那么多心思却管这些人。反正不征他们的粮,他们就已经感激的不得了了。毕竟,别的地方都是如此做的。
第243章
备战,
打火机、罐头、盐田!
  吴迁被李璟的一番话说的有些明白,但又不太明白。
  “衙内一席话说的职下茅塞顿开,不过我们大黑山岛除了蛇多,燧石多,其它的真没什么特产啊。”
  李璟摇头,大叹道:“附加值,我们要做的就是别人没有的。或者把别人已经有的东西,拿来再加工,附加特别的价值,这样就能人无我有,才能赚钱。我今天就给大黑山岛指条明路,你们这有燧石,那么你们可以先组织一个采矿厂,采矿。然后呢,再把燧石加工成特别的商品。”
  “燧石能做什么商品?”不但吴迁不太明白,林威和张承宗等大黑山堡的军官也都不太明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6/6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