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之平手物语(校对)第5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4/619

  总而言之,是足有自保之力。
  一路之上,时常遇到普通行人,并未刻意避讳,也实在避讳不了。从京都出来的纵横几条街是四通八达,没有任何不为人知的偏鄙密道,你又不会飞天遁地,如何瞒得住人?
  数十个手持刀剑弓矢的人一起行走,怎么看,都不是善类。一般人就算认不出实情,恐怕也会当作是一伙无法无天的盗贼去报案。
  然而关窍就在于,平手汎秀此人爱惜羽毛,十分虚伪,不肯像信长那样明目张胆地接手御所防务,控制人员出入,把幕府架空。
  京都的町民纵然要报案,一时也想不到该找谁的。
  事实上大部分人看到这支可疑的队伍,只是紧闭门户,祈求自保而已,没有谁打算去多管闲事。
  住在如此敏感的区域,若没有这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精神,大概也活不到现在。
  众人轻装简从,除了必要的印信文书,什么也不带,出了御所便急匆匆向洛南,跑了小半个时辰,于大慈寺中取得安排好的马匹,然后转道西走,往山阴方向而去。
  路线方案是足利义昭亲自制定的。他充分分析了周边列国的局势,认为京都附近仅有丹波处于深山老林当中,乃是平手汎秀势力所不能及之处。国中赤井、波多野、内藤等家族并不具有足够的实力和眼光逐鹿天下,而是倾向于在接受旧有公仪的前提下保持独立地位,其提供庇护,拒绝平手氏涉入的可能性很高。
  离开御所半个时辰之后,算是渐渐跨出了城市的范围。
  虽然不像界町那样有明确的壕沟和墙垣作为标志,但京都其实也是隐约边界的。大约就是方圆五到十公里,纵横十几条街构成。室町中期由于政局动荡遭受烧失有所萎缩,这几年近畿形势平定下来又稍微扩展,怎么都还是出不了以皇宫为核心的那个圈子。
  超过这个范畴,就渐渐人烟稀少,两侧只见田亩而不见屋敷,显然到了乡间。过了淀川之后,就是山阴道,路上只剩偶然才能遇见的行商队或旅客了。
  足利义昭识得方向,告诉左右说:“如此行进二百町(约22公里),即可到达八木城,届时便可寻求内藤氏的援助,然后再召集赤井、波多野等,聚拢丹波国众为根基,接着传信列国,联合大友、毛利、上杉、武田、北条为伍,必能令平手逆贼惶然不可度日!”
  于是快马加鞭,往西赶路。
  孰料这番打算并不简单。
  刚过西山谷,进入龟冈盆地,竟然被一群山贼拦住去路。
  那相貌凶恶的独眼头目咧嘴垂涎道:“看你们衣饰马匹,定然都是有钱人了,这么乱的世道,居然有闲心到处旅游,何不施舍一点给我这穷鬼,均一均贫富可好?”
  众人尽皆愕然。
  鸟屋尾满荣挺身上前怒斥道:“大胆强盗!可知你面前是什么人?须是寻常得罪不起的!”
  山贼头目哈哈大笑到:“当今天下,凭本事各自说话,就算是足利公方,甚至平手中纳言当面,也不妨吃我一刀!”
  他这“甚至”两字,言下之意,俨然觉得“足利公方”是不如“平手中纳言”厉害的。
  正好让一行人大为恼怒。
  六角义贤、六角义治父子二人悄悄弯弓搭箭,忽地射出,疾如流星,两矢并中。
  可惜那山贼头目十分命大,一箭扎到脸上避开了大血脉,一箭插入肩窝与心脏差之毫厘,满脸是血,却无性命之忧,大怒着呼唤喽啰们冲杀上来。
  北畠具教一马当先,他儿子具房随后跟上,护住侧翼。只见一柄大太刀如游龙惊鸿般舞动飞驰,顷刻连斩三人,吓得群盗仓皇后撤。
  山贼头目犹然不死心,吩咐远远用弓箭招呼,对射一阵,却又敌不过六角父子等人,终是只能逃窜了。
  然而一行“贵人”们也不免大费心神,受了轻伤,被迫原地休息一阵。
  尤其足利义昭小腿被箭矢所伤。
  他一贯是娇生惯养惧怕刀剑的,这两年身子又被毁得厉害,当即便脸色苍白大汗淋漓起来,却不似往日脓包,而是咬牙切齿一声不吭,静待包扎好了,努力坚持起身,继续翻身上马。
  再上路,时间便耽搁了不少。又过了两三个时辰之后,日薄西山天色将晚,总算目力能够看到目标所在,心知不远了。
  却忽然见身后马蹄声滚滚而来,转首见烟尘大起,平手家的家纹军旗迎风招摇,百十名骑兵袭来!
  当头一个平平无奇地武将,高声叫道:“大胆北畠、六角二贼,胆敢劫持公方大人出京,该当何罪!还不束手就擒!”
  眼见危机,众人失措,唯征夷大将军本人从容打马归来,认出了来者,竭力提高嗓门回应:“阁下乃是平手家的忠臣铃木秀元吗?请回复贵家家主,我足利义昭今日携北畠、六角二位西行下向,并无任何人胁迫!须知天下仅有一个平手中纳言,其他人哪有那个本事?”
  铃木秀元策马靠近,见了真身,不敢冲撞,慌忙下拜施礼,听出对方话中讥讽,却一时最笨想不起如何辩驳,只能无奈呼道:“岂有此理?请公方大人三思,三思啊!我们平手家是绝无……绝无……”
  “绝无”后面该加什么,倒不知该怎么说了。
  怎么感觉,不管怎么说,都好像此地无银三百两似的呢?
  足利义昭也不废话,慨然道:“总而言之,若是有胆子取我首级,便请来战!若是无胆,就请回吧!”
  此话一出,铃木秀元吓得大汗淋漓,伏拜在地不敢起身,更别提什么“取下征夷大将军首级”的事情了。
  身后百骑,本已剑拔弩张,只待一战,然而见到将领如此,如何能轻动呢?
  底层兵丁只是食人之禄忠人之事,并不清楚有什么政治后果,甚至连朝廷、皇室、公卿、幕府、管领这几个词究竟是个什么意思,大概也是搞不清楚的。
  铃木秀元以前本属此行列,但现在身为千石武士,渐渐懂了“义理”,明白若对将军动手,将会给平手家带来很不利的恶劣影响。将来主公说不定就为了给大众一个交代,把实际动手的人当作牺牲品砍头了。
  四代深受大恩,由贫农至备大将,献个人头本也没什么,但万一惹下的麻烦连自己的人头都无法弥补该怎么办?
  这么一犹豫,足利义昭趁机拔马便走,往八木城而去。
  旋即,那个方向也出现千百人的队伍了,士兵齐声呼喊着:“丹波内藤氏,恭迎公方大人驾临!誓保公方大人周全!”
  看来人家地头蛇反应虽然慢了点,毕竟不是小聋瞎。
第一百一十三章
三个建议
  京都之事传至前线时,正与武田家达成暂时协议,允许高坂昌信等人退出骏府城,以交往守方士兵的性命。但双方并未有进一步的更多共识。
  收到消息,平手汎秀毫无惊异情绪,也完全没有隐瞒的意思,很自然而然地公布了出去,不去理会众人的反应,从容宣布要返回京都处理此事。
  当天不知道有多少人睡不着觉吃不下饭,惶恐不安战战兢兢地在本阵大帐里转悠着不敢走,是被强行赶出门的。
  从军的荒木村重、三云成持、十河存保、筒井顺庆等人,都第一时间表忠心,生怕遭到怀疑。平手汎秀谈笑风生,举重若轻,一一安抚住情绪。
  然而次日醒来,发现军中并未发生任何想象中的骚动。
  而且德川家康和织田信忠立即派人致意,明言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会依然信任与支持“中纳言中将大人”,并声称处理好内务就会来到京都亲自展示立场。
  紧接着,挥师西归,至长岛附近,见到了长宗我部元亲、京极高吉、武田元明遣来的家臣,也都是毕恭毕敬诚惶诚恐地自承清白,推说无辜。
  河田长亲也与本多忠胜、岛清兴联名写信,说北陆状态尚好,上杉军尽管来攻,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的。
  再走到南近江的时候,朝廷的使者来了,京都宗派的僧侣来了,茶人、商屋的代表也来了,界町商人,石山一向宗、高野山根来寺,熊野三山……均强调说“希望平手中纳言大人维护天下安宁”。
  总而言之,形势一片好,不是小好,而是大好。
  众家臣摩拳擦掌如临大敌了半天,忽然发现,走了个公方大人,似乎没有什么影响?
  近畿的一切情况,依然都在掌握之中,敢于借机生事的,一个都没有!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要说“各方都对我们平手家心服口服,敬畏有加,不敢违背”,这肯定是鬼话,连自己都骗不过的。
  诸位奉行和部将们,私下讨论商量的结果,觉得肯定是因为没有带头人,所以反对势力都暂时藏起了尾巴,假装恭顺,一旦时机不对还是要一个一个跳出来的。
  就像当年三好长庆刚刚死的时候,理论上三好义继还是在家臣的辅佐支持下站稳了一段时间的脚跟。直到弑杀了足利义辉引起“公愤”,后面自己又爆出动乱,四国派,三人众派和松永派争执不休,元气在内纷中消耗殆尽,才终于被织田信长一网打尽。
  现在多半也是类似的情况,所以我们提前把不安定因素找出来消灭掉——许多家臣是这么想的,但不太敢直接到主公面前发言,只能找本多正信、前田玄以这些侧近、佑笔试探套话。
  可是本多、前田那是何等人精?没有得到具体命令,怎么会透露半个字?
  所有人终究还是一个很懵的状态。
  明明已经做好殊死的准备,要与潜在的敌人决一雌雄了,结果并没有半只鸟飞出来挑战,心里真是空荡荡不好受哇。
  到了京都,铃木秀元痛哭流涕着伏跪迎接,诉说着自己的悔恨之意,但平手汎秀冷静听完整个过程,微笑着说了一句“你做的不错”,就没有继续计较了。
  这时得到消息,丹波国的赤井、波多野、内藤这三家相对较强的势力,可能是看到平手家的不断扩张,产生兔死狐悲物伤其类情绪,为了保住土皇帝的独立地位,聚集于八木城表达了对足利义昭的忠诚,并且以幕府名义发信给了列国大名寻求同盟。
  当然也不能说是小事,但是……
  堂堂一个征夷大将军跑路就这点分量的吗?
  上杉、武田、大友本来就都与平手家出于敌对状态了,毛利、宇喜多、浅井也不能说是什么交心的朋友,你就算说动这些大名组成巨大的包围网,好像比起现在也没多大的改变了。
  况且各势力有着复杂的历史纠葛,哪有那么容易合作的?
  武田胜赖尝试调解上杉和北条,一年下来都没啥成果的。
  短期内你就算是有足利义昭的名分在手,号召力恐怕也是有限,未必能得到什么热烈反应。
  从过于谨慎,到过于乐观,平手的家臣们可能只花了半个月时间完成心理转变。
  原来,丢了征夷大将军这张牌,近畿还是没人敢反抗我们,而且四周的大名也丝毫没有积极勤王的动向。
  虽然不明白具体是为什么,总之牛逼就对了!
  如此前提之下,四月一十四日,平手汎秀终于率着数万大军,以正四位上,权中纳言,左近卫中将的身份,回到京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4/6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