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之平手物语(校对)第2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4/619

  他手持着军配,指向桌上地图的某块区域,同时念出一个陌生的名字。
  这个苗字属于四国的一家小豪族,此前从未在军议上引起过重视。
  与此同时,汎秀顺带问了一句:“别人没注意就算了,难道三位都没注意到,我的忍者队长中村一氏最近好久没出现了吗?嗯,连你们都没发现,看来计划十分顺利啊。”
第十六章
按兵不动
  夫战者,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自三好长嗣离去之后,又过了数日功夫,依然是无事发生。
  算起来,平手汎秀发动了麾下的六七千人马,加上来自杂贺的三千雇佣军,自和泉国的淡轮港出发,登陆淡路岛,在安宅信康的接应下,将淡路水军豪族围困在志知城、庄田城两个据点里,接着又准备着应对筱原长房的威胁。如此这般,不知不觉间,已经过了一个多月时间,却几乎没怎么见过血,士气也不可避免地开始滑落。
  毕竟大部分武士和国人众,以及纪伊的佣兵,这些人参战可不是仅仅为了事后的那点论功行赏,而是希望能在战时进行“人狩”及“乱取”,赚些外快。长期得不到宣泄机会,就会产生不满情绪。
  “人狩”即掳掠人口贩卖得利,“乱取”即抢夺当地百姓财物,这种合战胜利一方士兵肆无忌惮的犯罪行为,在本时代却是受到各大名们默许的。即便是织田信长,也只是在进军京都的过程中,考虑到政治影响,才对军纪加以重视,严令不得扰民。为此前后付出了数万贯赏金来安抚士兵情绪。
  有着未来记忆的平手汎秀很厌恶这类行动。就算不谈道德底线问题,只从得失上考虑,这也是杀鸡取卵的短视行为,还会对组织度造成严重伤害。但现在是孤军在外,既没有理由禁止掳掠,更无充足资金作为补偿,他无法节制所有部队。
  唯一能做的在自己的直属旗本队中进行极小范围的改革,明文规定的俸禄、福利待遇和出阵津贴,以年、季、月为单位发放,将“兵农分离”后的职业士兵,进一步变成依赖行政组织,有固定收入的体面人。这对军队的战斗力未必有什么帮助,但能大大强化其在政治上的可靠性。
  平手家的旗本部队没有明确作出“不得奸淫掳掠”的法度,却有“在役时不可无故离开军阵”的严令,以及目付、军监负责监视,变相起到了作用。
  普通足轻一次非法劫掠所得,大约是数十文到二三百文的程度。只要让士兵觉得不值得为这么一点收获而冒风险,类似的现象就能逐渐杜绝。
  总而言之,在这持续的驻扎过程当中,九鬼的水军,和泉、三河的“新参众”,及纪伊佣兵都开始成群结队地开小差了,三五人集体找百姓打秋风或调戏良家妇女的事例屡见不鲜,甚至偶尔有中级的干部带着一二十个部下,连理由都懒得找,大白天公然踏出营帐,外出闲逛,乃至喝花酒、夜不归宿。
  佐佐成政、岩成友通的部队要好一些,没有出现太过分的情况,但小幅度波动也是免不了的。再怎么严厉耿直的人,也无法在缺乏相应制度与组织的情况下,与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对抗。
  只有平手汎秀的亲兵众三百,旗本众一千五百,还维持着相对整齐的军容,除了先后有十余人生病就医外,绝大部分士卒都处在随时可以投入作战的状态。也是因为这支直属部队的震慑与表率作用,杂牌军才不至于彻底乱掉。
  当然肇事者也不傻,没几个人选择在安宅信康等人的地盘闹事,都跑到敌人领地去欺男霸女。平手汎秀派人盯过,却没出手管,笼城兵则更不会跑出来为几个受害平民伸张正义。一时淡路国的大半地域,都成了乌烟瘴气、无法无天的状态。
  眼看着麾下军势的状态越来越糟糕,平手汎秀却仍按兵不动。一些与力和家臣坐不住来请战,也遭到或委婉或直接的拒绝。
  因为在他看来战机还远远没到。
  志知城、庄田城里的守军,显然面临着后勤的危机,但一时半会还不至于饿死,需要更长时间的围困,现在去攻城,那是脑子有问题。
  而阿波国胜瑞城下,筱原长房的大军,也同样引而不发,虽然早早发布了行军安排,却毫无动身迹象。
  双方相距大约七十公里,隔着一条海峡,不约而同的采取了以静制动的策略。
  时间似乎是对平手汎秀有利的,缺少粮秣的守城军估计过不了多久就会生变,筱原长房如果不出兵的话,就只能坐视淡路国全部沦陷。
  理论上,敌方才应该是更着急的人,平手汎秀所预先设好的后手,就是基于此。可以说,只要筱原的大军远离阿波国,平手便赢了一半。
  不过,他也能理解属下们的担忧。
  万一两座城的守兵坚持饿死也不动摇,反倒是自己这边先丧失军心呢?届时筱原长房再来偷袭,该如何是好?
  先强攻下一座城,让弟兄们见见血,到城里去掳掠一番,才能维持较高的士气。
  扶桑史上,颇有一些著名战例就是这么诞生的。占据主动的一方久围不克,兵将松懈,反遭奇袭,一溃千里。
  况且平手军的人数并不比敌人多,完全是依靠战略行动来占据先机,这么一点优势是极其不可靠的。
  但是,平手汎秀仍然定兵束甲,不为所动。他内心认为应该先搞清楚敌军坚守不出的原因。
  如果是筱原长房觉察到了后续风险,而坚持不肯离开阿波国的话,那倒也没什么不好,两军静静对峙三个月,淡路国就需要改姓平手了。
  如果对方是因为客观上的限制,而不敢轻举妄动呢?
  一个理智的人永远不应低估自己的敌人,但也没必要高估他们。
  在这紧要关头,军营中忽然又迎来了一个新客人。
  ……
  “三好山城守康长之孙,三好长俊?”平手汎秀看着名刺,脸上显出玩味的神色,“又是个三好一门众里面不起眼的小辈。为什么换了使者?难道是之前的长嗣被发现了吗?”
  面前这人化装成了渔民,衣着打扮都显得很寒酸,但并不像三好长嗣那么狼狈,看上去年纪也要稍微长一些,面相较为沉稳,听了一句讽刺,也只是憨厚地笑了笑,下拜答道:“让同一个人反复出现,确实有泄密风险。再加之长嗣他年少无知,冲撞了平手监物大人,故而我们商议之后,接下来就由鄙人前来为您效劳了。”
  见到这不卑不亢的回答,平手汎秀也展示了一下礼节,微微一笑,摇摇头说:“为我效劳可谈不上,还是先说说正事吧,不知道我说的那些条件,你们商量得如何了?”
  几日之前,汎秀借着河田长亲的嘴,提出了“割让赞岐半国,三好长治与十河存保择一为人质”的苛刻条件,令当时的使者三好长嗣怒火中烧,举止失态。
  但今天的三好长俊,却仍是一脸恭谨:“其实是否答应您的条件,并不重要。因为割让土地的条约,以及人质的献上,都只是锦上添花,唯有双方的实力,才能决定一切。就算本家把整个四国都献出来,您又是否有足够的力量去拿稳呢?”
  既不说是,也不说不是,对于不好回答的问题,就先推脱,而且推脱得还挺巧妙。这人的交涉技巧,比三好长嗣强多了。其实平手汎秀提出的苛刻要求,本来也不是当真的,只是试探一下诚意罢了,被推脱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平手汎秀不由得表示:“如果一开始就是由您来交涉,也许就不会浪费那么多时间了。”
  三好长俊苦笑:“在下与刚刚元服的长嗣可不一样,平日是有司职的,这次出来,已经废了很大功夫去找原因,短时间也不用回去了。”
  “原来如此。”平手汎秀点点头,忽而又神色凌然,“既然如您所说,条约只是锦上添花,最终有用的只是实力,那么我们又何必要会面呢?我帮你们打倒筱原长房,又有什么好处呢?”
  “打倒筱原长房就是最大的好处。”三好长俊坦然道,“这之后,我们一门众会以三好家的名义来重聚人心,而您作为打倒筱原的主将,也将在四国取得巨大威望,还可以打出幕府和织田家的旗号来扩充势力。届时双方各凭本事,看看分别能取下多少地盘,不必要非得事先约好。”
  “呵呵……”平手汎秀对此不予置评,而是转开了话题:“这方面且不着急,不妨先讨论一下,双方究竟从哪里开始合作。”
  “了解,了解。”三好长俊连连点头,“我们已经在职权范围内,收集了不少情报汇总,今天都带了过来,希望能帮得上忙……”
  “有心了。”平手汎秀客套了一句,面色不变,状似随意地问到:“能否先为我解惑,筱原长房究竟为什么按兵不动,不来解淡路之围。”
  “鄙人不敢妄言。不过一直有传言说,筱原右京进(长房)打算放弃淡路。因为内部并不稳固。阿波南部国人众纷纷推诿出兵,赞岐西部国人众虽然如约出兵,但怨言很多,士气低落……”
  很明显,企图进行政变的三好家一门众,才是最急着开战的人。因为他们急需一个时机来除掉筱原长房,或者至少是让其威望大跌。
  为此不惜损伤三好家这块招牌。
第十七章
攻其必救
  作为一个精英级别的带路党,三好长俊为平手汎秀带来了许多以前无法获知的情报,虽然未必能派上实际用场。
  提供消息的目的,当然是想催促迅速与筱原长房决战。但平手汎秀对此避而不谈,反倒是先问了淡路的情况,他也不得不优先满足这个需求。
  从道理上讲,也不可能在淡路未平的情况下,主动去四国找筱原长房啊。
  “船越景直此人,实在两面三刀。虽然平素一向表现得支持安宅家的管理,但两年来,暗地却隔上一个月就向胜瑞城里发出一封密信。”三好长俊面作沉痛状,“可惜我也是最近才得知此事,无法让您提前避免这个麻烦。”
  这人是真的感到相当沉痛。
  因为船越景直选择了公开立场,笼城与平手军作对,于是就导致这个情报失去价值了。否则应该是能换取不少利益和信任的。
  这就好像原本说好的极具潜力的股票,一夜之间就变成废纸一样。
  但平手汎秀对这个已经失去时间效力的迟来情报却产生了兴趣,追问到:“你说船越景直隔上一个月就会向胜瑞城发信?请问收信人是谁?信中的内容又是在讲什么?”
  一个能在如此不利情形下,聚集起二千五百人来的豪族,显然是值得重视的,此人的政治背景和脉络有必要加以研究。
  三好长俊微微诧异,但没细想,就坦然开口回答:“负责送信的是船越家的一个亲信老仆,以前一直是与日向守(三好长逸)大人联系。但日向守大人隐居之后,立即就将寄信对象换成了筱原长房。所以此事我等身份较低的一门众从来未曾听闻,近日日向守大人受到监视,我等想要见上一面也是极为艰难,故而消息传递很不通畅。至于密信的内容,主要是汇报淡路岛上的动向,包括普通海贼的立场倾向,以及安宅信康大人的想法等等。”
  汎秀闻言轻轻颔首,不动声色地示意跪坐一旁侍奉的本多正信拿笔记下话语中的所有细节,事后再尽量核实查证。这是面对临阵投诚者的常规处理方案。
  而后他才开始思索这几句话。
  照对方所说,船越景直的态度是坚决跟随三好家,但不限于某个人,谁掌权就拥护谁。
  这种做法,用利弊得失的逻辑是解释不通的。地位牢固的谱代家臣可以不参与政争,只忠于家族,不与权臣有过多往来。但附属国人众如果有意更上一层楼,就应该找好根脚,结下稳定的利益交换关系,才是正道,否则只会被各路权臣们视作牺牲品。
  比如现在,企图政变夺权的三好一门众,就对船越景直没展露出任何仁慈,而是将其视作筱原一党,加以出卖。
  船越景直这做法,倒显得是确实没什么私心似的。难道这家伙对三好家有特别深厚的感情?这从平日的言行里实在看不出来,若说他故意装作抱怨,实则忠心耿耿,在下一盘大棋……也有点夸张了。
  或许真的如岩成友通的分析,此人是对“检地”和“刀狩”等指令感到忧心,所以尽管反感三好,却更痛恨织田。
  拿惯了刀枪的人,总会觉得,一旦放下刀枪便没有安全感,这种情绪也可以理解。但站在大名的角度讲,某些豪族既不肯被收编当炮灰,又不肯老实归农,实在让人很为难啊,只能请你们去死了。
  这些思绪在汎秀脑中只流转了一瞬,迅速揭过去,他继续问道:“除了船越景直之外,还有个叫做菅达长的人,也召集人马笼城抵抗我军,此人又是何种情形呢?”
  三好长俊皱起眉头:“菅达长我早就认识,相貌堂堂,武艺高强,也擅长指挥水战,在淡路年轻海贼之中极具威望。但他自视甚高,对安宅家向来不服,以前对出兵总是百般推诿,要说他会有什么忠心,在下是决计不能相信。”
  平手汎秀仔细盯着对方的面容,思考话中的真伪,同时心里也有类似疑惑。
  按这个道理讲,菅达长此人不是应该想办法找靠山来寻求取代安宅家的办法吗?为什么完全没有同织田家合作的意向送过来呢?
  现在他笼城的行动,是效仿船越景直的,那么日后就算赶跑了织田,首功也是船越景直的,菅达长不会有太多收获。
  只能解释为他已经找好了别的靠山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4/6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