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之平手物语(校对)第2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4/619

  “积极上交多余武具者,是否可得到奖励?”
  “这个提议不错。肯主动配合的人,便以银钱嘉奖吧!”
  “对于外来武士,该如何处置呢?”
  “友军来客自然带着身份证明。敌国来者……那还用问吗?”
  “那如果是流浪过来的浪人呢?”
  “督促其到本家奉行处报备。若拒绝报备,或长期无故逗留,则需追究情由。”
  “恳请再问主公,此事是否交由本家奉行管理呢?”
  “国人豪族和町民,皆有奉行审核后给予书状,是否违法持械,则以本家‘警视厅’监督。寺社嘛,便交由他们自治管理吧。”
  汎秀耐心解答了他的疑虑之后,沼田佑光稍微想了想,觉得自己在这方面没什么太多见地,为免露怯也就不多说了,同前面的人一样伏身恭维了几句。
  而这时候岩成友通方才是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以心悦诚服的语气说说:“主公胸中韬略,远胜我等。”
  以他的见识,经过这半刻钟思索,便想明白了前因后果。平手大人入和泉后,先检地,而后又有“军役免除税”,再加上今日的“带刀状”,这是一连串的软刀子。
  之前出台“军役免除税”的时候,和泉国内只有不到二十家豪族愿意承担全额军役,其他的或多或少都选择以税代役。按检地结果,原本是三千一百的兵员,而实际上平手汎秀得到的是一千七百兵,和每年八千石粮食的收入。
  其中有一部分人是确实有特殊情况,无力承担兵役,但更多的却是明明有足够兵丁,就是不愿意脱离土地,想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待天下有变,再起来闹腾一番。所以宁愿出钱出粮也不肯出兵。和泉商业发达,许多豪族是有一些见不得人的外快的,可不只依靠土地生存,多交一些税对他们来说还不至于负担不起。
  而这些人在“带刀状”上面就会遇到麻烦。
  显然平手汎秀会把“军役免除税”和“带刀状”联系起来。
  从大义上讲,之所以允许国人众以税代役,是为了体恤那些死伤过多,男丁不够的家族,可不是给你保存实力的!
  既然男丁不够,那么“带刀状”自然不用发那么多。
  比如只愿意承担三十人兵役的小家族,那发给他的“带刀状”上就只写三十个名字。或许可以宽限到三十五个,甚至四十个,但不可能无限超出。
  假如报出一两百来,那就等于明着表示:我家虽然有足够的壮丁,但就是不愿帮守护代打仗!
  平手汎秀用这样的手段,一步一步地将希望从军的人,和情愿务农的人区分开。而且这个区分,不是自上而下钦定的,是众多国人豪族自己报上来的。至于既不愿从军,又不想务农,只想握着刀剑当地头蛇的,最终当然是坚决铲除。
  两个措施单独看都不算严厉,而且是相隔了几个月先后出台的,所以不至于激起太大的反对。但结合在一起的效果,又让心怀不轨的人无法容身。
  今后的国人豪族,要么被吸纳到体制里来,转化为正规武士,要么放下刀剑,老实去当个小富户。不会有第三条路可走。
  至于寺社,其实只是附带着而已。“不输不入”之权是深入人心的。但寺社能否持有大量的武力,这是法未明言的模糊地带。
  借着暴乱,“带刀状”一事,寺社也是无法理直气壮地拒绝的。
  在汎秀的提议下,负责和泉寺社联合自治的“十一人众”已经选出来了,核计寺社方“带刀状”名单的事务就要交给他们。接下来平手汎秀会每隔一年半载就给他们找些事情做,而且都是这样十分敏感的不好处理的事情。
  相信终有一日,下层僧人和神官们,会主动要求世俗权力介入的。
  平手汎秀的思绪稍微飞远了一会儿,扯回来的时候,他发现寺田安大夫和沼间任世入道都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当然区别还是有的,寺田是担心自己,沼间却是在担心别的国人众。
  汎秀把眉眼舒展开,摆出一副笑脸,对这两个本地豪族的代表人物说到:“你们有什么想法,都尽管说出来!不要有顾虑,我岂会因言治罪吗?”
  那两人互相用嫌弃的眼神对视了一眼,而后几乎同时拜倒在地。
  但寺田的话是:“下臣斗胆请问,身为外样新参众,如何才能转为平手家的谱代家臣呢?”
  而沼间却说:“在下德才皆无,恐怕担负不了国人众的旗头职责,有负监物大人信任,您还是另请高明吧!”
第七十二章
迷之少女
  沼间任世入道确实如传言那样,是一个仁慈软弱的人。
  面对强势入主的平手汎秀,他完全不敢生出暗地反抗的念头;作为国人众的老大哥,他又无法硬下心肠去执行命令。
  一般人被指定为国人旗头,只会觉得会是摄取利益或者向上爬的好机会。但对沼间而言,这几个月的感受到的无奈远多于成就感。趁着平手汎秀又提出了新的政策,他干脆就请辞了事了。
  汎秀本来是打算要榨干此人最后一点利用价值的。
  但沼间这伏左右为难的样子,突然让他想起了一个人。
  也就是穿越之后的胞兄,那个“懦弱无能”,上不能让主君满意,下不能压制家臣的老好人平手久秀。
  距离兄长战殁,已经六年多了。汎秀对他的印象也渐渐淡去,唯有在今日,记忆与现实出现细微的重合。
  所以汎秀一时心软了一下,同意沼间辞去旗头之职,作为一个普通的外样新参众效力,日后也不再来御馆评定会。
  但随即问题来了。这个位置该由谁来替代呢?寺田安大夫只不过是个树立起来的典型,他本人与其他国人众已经完全不算是一个圈子的人了。
  除此之外的两个旗头,真锅五郎右卫门和淡轮新兵卫,实力和人脉都差得很远,似乎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不过这点小麻烦还不足让汎秀头疼,他当即命令伊奈忠次带着书信,与沼间、寺田一道向国人众传递处理决定。同时让平手季胤向寺社联合自治的“十一人众”沟通协商。
  案件本身的侦查工作自然仍是由“警视厅”的服部春安负责。汎秀临时赋予了这个组织警察、检察官、法官三者集于一身的权力。这在一个健全的政权里是不合适的,但现在摊子很小,人手也缺,能区分治安和军事已经很不容易。
  所谓“警视厅”的组织,原本只是汎秀临时意动,设置的一个闲职。但调查暴乱的成果,让他开始对服部春安有一点期待。一支具有战斗力的治安部队,对于维护领内秩序的正面作用可能胜过了千军万马。所以接下来,汎秀给了他们一个更重要的任务,就是持续彻查“带刀状”的执行情况。如果今后和泉领内有佩戴武具者,既不是平手家兵卒,也不属于任何一个允许带刀的豪族、寺社、村落,或者不在其家族申报的带刀名单中,便可以当即缉捕。
  “警视厅”自服部春安以下,有十个下级武士或老兵担任组头,石川党的侠盗们,和一些从富农中招募的新人担任组员。相信这种人员组成,腐化的速度应该会比较缓慢的。
  平手汎秀可以加强吏治监管,但归根到底还是要依靠家臣的清廉。在这个时代,如果硬要搞一个古代版本的“廉政公署”,最终很可能就成了“东厂”,必须谨慎。
  当然必要的监管是不可少的,暂时负责此事的是河田长亲。
  鉴于目前的世道,如果只有一两个执法人员单独行动,恐怕经常会有被反杀的危险。所以“警视厅”辖下一百多人,只分为十组,每组十到十五人,以集体为单位来行动。这样的规模,就算陷入危险,也足以分出人来传信了。
  但另一方面,只有十组巡查人员,分散在近十万人的和泉国内,显然远远不够。管理范围只能限于各市町和大型村庄这些稠密的地区,不可能深入到偏乡野壤当中。尤其对于南部丘陵的穷苦地带来说,更是震慑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不过这也是理所当然的常态,在工业化到来之前,“皇权不下县”是很正常的,能够越过大地主的官僚,把触角深到小地主这个层级的,就算是很成功的政权了。
  随着平手汎秀的指令,行政体系开始运作,“带刀状”的管理和巡查提上了日程。
  据汎秀与奉行们估算,和泉国人众加起来,能动员的农兵极限应该是五千左右。由于部分国人土地被剥夺,检地确定的军役是三千一百。但许多国人都选择缴纳军役免除税,最终的军役结果是一千七百。
  现在要求报上“带刀状”的数目和人名,这令某些国人是相当难受的。
  少数几个确实无力承担兵役的家族,都主动提交了武具。愿意随军出征的就更简单,根据兵役数量,填写相应的数目和人名即可。但剩下那些人就不得不绞尽脑汁地编造理由了。
  最终收集上来的武具有野太刀二百余,长枪七百余,具足六十副。汎秀制定下太刀一贯、长枪二百文、具足五贯的奖励标准,慷慨支付了数百贯赏金,并宣告嘉奖,对配合政策的国人加以安抚。
  报上来申请“带刀状”的人数则是二千八百,比军役数量多出一千有余。其中充斥了各种明显是编造出来的借口,比如“太刀是神灵寄所,需要代代相传”或者“作为打猎的工具使用”等等。
  对于这些,汎秀一律指示奉行们给予认可,没有细查。现阶段只要表面上服从律法,就算得上良民,暂不追究。
  对比几个数字,可以推测出,理论上还有约一千人违法持械,不肯前来申报,这才是接下来工作的重点目标。
  几日之后,寺社方面的结果也通报过来。联合自治组织的“十一人众”只象征性缴纳了二百武具,却报了三千五百带刀的名额。理由当然是守护寺产需要僧兵,守护社产需要神兵。
  这个数字令很多家臣都勃然大怒了,但汎秀在公开场合,仍表示尊重“不输不入”之权,未作质疑,只是再三确定这个具体数字。
  三千五百这个数字,一定仍有不实之处。按比例推测,寺社武装加起来,或许有五六千人之多。
  只要有不实之处,将来就能以此做文章。当前要做的,就是让“带刀状”的规则深入人心。
  同时还有些村民和町民,表示需要保留武具团结自卫,总计有二十多个村庄或小镇,报备了七百人带刀名额,这是唯一一个令汎秀带着真心诚意批准的。
  数目和名单都确定好了,服部春安带着“警视厅”便开始巡查起来。
  按常理讲,有脑子的人都不会在这个时刻顶风作案,那些未报备的武装应该都已经藏匿好了。但汎秀仍然坚持大张旗鼓地搜查,不惜多给些勤务津贴。
  这不是为了抓住犯人,而是要对围观群众反复灌输“不经允许持械乃是大罪”这个印象。所以就算没有成果,也要煞有介事地去执行。
  只是,没想到这么一查,居然还真在第二天,就查出了一伙有嫌疑的团伙。
  这伙人租了一间带着庭院的屋敷,男女老少都有,共有二十余,多数配刀,看起来是带着佣人出游的高级武士门第。因此服部春安也没有一上来就严加询问,而是客气地派人打听。
  只是刚接触下,那边的下人都推说主人一早出门去参加“竞拍会”去了,不敢私自回话,也不知道家主何时才能回来。
  这个解释无法让人满意,所以服部春安就持续不断地派人前去盘问,语气也越来越不友好。
  同时又调动两队人马,将这间屋敷的前后门都严密盯住。
  他没有隐瞒的意思,就是正大光明地派手下摆开架势。这也是平手汎秀的要求,治安机关在自己的领地上,需要有一些大张旗鼓地行动,来彰显存在感,震慑潜在的罪犯。
  眼看着形势正要往不妙的方向发展,屋子里突然走出一个颇具英气的女孩子。
  这姑娘面相还残留着几分稚色,发髻上插着崭新的簪子,看似才刚进行过“结发礼”;她身着一身白色吴服,却未像一般武家女儿那样穿罩衣,反是系着方便行动的绑腿和袖笼,腰上还配着小太刀。
  看她服饰和气度与之前谈话的下人全然不同,或许是个能主事的,服部春安就打算亲自上前询问。
  只是他还没来得及开口,那位刚成年的小姑娘却肃然呵斥道:
  “我可是与和泉国守护代平手监物大人有过旧谊的人,敢问阁下是平手家哪一位?为何如此无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4/6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