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之平手物语(校对)第2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3/619

  这也是因为和泉国商贸发达,大家都不缺钱。换了甲斐、萨摩那等地方的人,那是宁愿给命,也不给钱的。
  只是这番话,谁敢在平手大人面前光明正大说出来?当着这么多人,怎么好意思瞎说实话呢?只能说些冠冕堂皇的套话了。比如一时失察啊,酒后失态啊啥的。
  但没想到,抢着说话的竟然是沼间任世入道,他猛然朝着上座下拜,高声呼道:
  “下臣以为,应当彻查责任,严惩不贷!”
  汎秀闻言大觉诧异。
  沼间任世入道这个人,在和泉一向是“老好人”和“江湖大哥”这样的存在。从三好统治时期起,他就特别老实本分,心慈手软。很多次都是他利用与上层的良好关系,帮获罪的国人开解。
  这么一个人,却一开始就喊着什么“严惩不贷”,这可真是有点意思。
第七十章
刀狩令与带刀状(上)
  听了沼间任世入道这句斩钉截铁的话语,汎秀不禁轻笑,继续问到:
  “目前主犯尚未查出,沼间大人所说的‘严惩不贷’,似乎无法做到啊。”
  话音落地,那沼间任世入道立即顺着话头又说到:“回禀殿下,无论引发暴乱的为何人,都不过是些代人受过的小人物。这次事件由国人众而起,自然要追责国人众的旗头。”
  说完他又拜了一拜,神色平静,低头不语。
  在场众人更觉诧异,而沼间身旁的寺田安大夫则投过来怨恨的目光,眼中仿佛有火在烧。
  所谓国人众的旗头,一个是指沼间自己,另一个,便是寺田安大夫这卖主求荣的“和泉奸”了。
  听沼间这意思,是准备自己承担下罪责,来避免大肆株连,犯人越查越多的情况出现,同时还想拉着寺田一起下水。
  由此足见,沼间这家伙虽然没什么才具,但确实是很照顾手下的国人们,这种程度已经可以说是无原则的善良了。而寺田这“和泉奸”,在本地拉的仇恨值可真不是一般的高。
  寺田安大夫一番卖主求荣,才有了今日的家业,当然不肯放手。只是沼间方才那一番话说得冠冕堂皇,一时也想不出怎么反驳。
  于是寺田只能咬牙切齿地装作一副愧疚的样子,悲声向平手汎秀跪倒说:
  “下臣不敢推卸责任,只求殿下给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但凡谁敢有一丝跟殿下作对的念头,我必亲手斩下所有人的首级,提过来给您当球踢!”
  他倒是破罐子破摔了,索性把自己放到所有国人的对立面去。
  汎秀对这种态度还是比较欣赏的,但显然不可能真的采取这个建议。于是笑而不语,温声抚慰两句,接着问到:
  “其他人还有什么看法,逐一说吧!”
  顺着汎秀的目光移动,玉越三十郎慢悠悠地伏身施礼,起来之后才缓缓道:“臣下以为,既不能冤杀一个无辜者,也不可放过任何罪犯。其中的界限,唯有主公慧眼方能分辨。”
  作为一个商人,玉越在家中显然没什么话语权,更没有复杂的利益牵扯,所以他在这件事上对主君坚决拥护,只说了一句废话。
  逻辑上是废话,但在这个场合却不是真的无用。一共七个家臣议政,只要有一个表示了绝对的服从,那么其他人再想质疑主君,便会承担更大的心理压力了。
  故而,他虽然只说了一句废话,却收到了平手汎秀友善的目光。
  接着沼田佑光也表达了一个没营养的观点:“臣下认为,既然服部大人已经查到一些线索,不妨再给他数日时间,想必能搜索出更多东西。一切真相大白之后,再由主公决断,亦不为迟。”
  这回答没有出乎平手汎秀的预料。沼田佑光是个坦荡大方的人,脑子都集中在军阵、剑术、礼法乃至风水阴阳道之类的学术问题上,在阴谋权术方面从未投入精力。所以这类复杂的内政问题,问他即等于白问。
  但是后面一人就不一样了。
  轮到本多正信来发言,他先是向沼田佑光表示了一下歉意,而后说:
  “鄙人觉得沼田大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所言虽然持重,却有不妥之处。倘若真的是普通的暴乱案件,这种处理自然没错。然则——此事未必是偶然,或许有别国势力在里面策划阴谋。倘若我侥幸猜中的话,那便需要找出幕后主使,才能做出合适的对应。”
  这段话显示了本多正信的思维方式,比起事实,他更关心后续影响。话语中透露的意思是,他建议以此事为引子,把“勾结外国逆贼”的罪名安在某些人身上。
  国人和寺社本身并不强大,之所以令人头疼,完全是因为团结一心,如果爆料出来,有人拿了三好家的钱才故意捣乱,便可将他们的团结化解掉。
  至于具体怎么操作……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实在不行伪造证据,或者屈打成招总是万能的。
  本多正信自以为能猜中主君的心思。但汎秀只是笑了笑,不置可否,继续把目光投向再下一个人——岩成友通。
  而岩成友通还在茫然着。自从平手汎秀接受他的请求,放纵三好政康逃跑之后,他便已做好失去权势富贵的准备。虽然名列“在馆众”当中,与河田、本多这些宿臣为伍,但他仍在怀疑,汎秀只是要借助“三好三人众”的名号,并不会真的给予任用。
  但现在看来,这还真不是虚名。
  平手汎秀,确实在重要会议上,正式询问了岩成友通的看法,态度表现得很重视。
  岩成友通心怀感佩,也是真心思索了一番,提出自认为最合适的办法:“臣下以为,当惩戒首恶,不问从者。但需要另立法度,防止日后再发生同样的事。”
  他的话听起来似乎与前面没什么本质区别,也是陈词滥调,但汎秀听闻此言,双眼却不禁一亮,闪出几丝精芒。
  刚才前面所有人,包括擅长耍阴谋的本多正信在内,唯有岩成所说,与平手汎秀心里的想法不谋而合。
  这些家臣里,也只有岩成友通见过的世面最广,最能体会到法度胜于人治,程序正义胜于结果正义的地方。
  所以汎秀表现出感兴趣的模样,探身向前追问了一句:“按主税(岩成友通的官途名)所想,要另立什么样的法度,才可以杜绝暴乱呢?”
  “这个……”岩成友通略一思索,答曰:“按地域划分,凡领内的成年男性,未经批准不得离家五十町(约5千米)之外。超过十人聚会,必须先行报备。人丁兴旺的国人众需要轮流派人到岸和田城值守,不允许无端缺席。各家族,相互间采取连坐,知情不报视作同罪。”
  他的话音刚落地,平手汎秀还未有所表示,在座的两个国人众代表——沼间和寺田,脸都已变成猪肝色,前者是吓得,后者是气得。
  二人按耐不住,纷纷做出想要打断发言的姿态,但平手汎秀适时举起了右手,做了一个向下压的姿势,这就令他们不敢再妄动了。
  方才岩成友通说的,正是他以前在山城国担任守护代时的举措。在强有力的压迫下,令豪族们畏惧军法官的鞭子,胜过畏惧死亡,如此倒真被他练出一支令行禁止的强兵。
  他自己也不是不知道这些政策听着十分可怖,但正是如此才更加要故意凶神恶煞地讲出来。
  因为岩成也隐约猜到了,平手大人可能是要趁这个机会推行一些法令了。那么先把调子定得骇人一点,后面的流程就更好通过了。这也算是能为平手大人做的第一件帮助。
  汎秀眼看着有六个人都开了口,仍旧不发表意见,而是把征询的目光投向离自己最近的河田长亲。
  两人并没有事先沟通过。一来没有必要,二来平手汎秀也想看看,在这种情况下,河田长亲会给出什么样的答案。
  结果没有让人失望。
  河田长亲胸有成竹地淡定说到:
  “岩成大人所说的诸多法度,确实十分有效,但我反复思之,觉得实施起来,未免稍嫌繁琐,不利推广。故而想了一个替代之计,不需大动干戈,就可一劳永逸。这法子便是——”
  说到这里河田有意顿了顿,而后字正腔圆地吐出几个音节:
  “刀狩令!”
第七十一章
刀狩令与带刀状(下)
  “刀狩令”,顾名思义,就是强令那些不具备正规武士的身份的人交出武器,禁止杀伤性器具的民间流通。
  扶桑史上第一次刀狩,可以追溯到镰仓时期。当时的幕府执权北条家,看到高野山的和尚蓄养僧兵自重,便下发御书,要求住持们将所有刀剑上交,铸成高大的铁佛像。后来禁令的范围还扩大到了弓矢。
  后来镰仓幕府倒台,执权北条家的嫡流绝了后,“刀狩令”便自然失效了。直到数百年后,柴田胜家在北陆收拾一向一揆留下的废墟,急需短期内强化治安,才又祭出这个手段。进而发展成为桃山时期的基本国策,是丰臣关白政权颁布“总无事令”和“海贼禁止令”的前置条件。
  不需要什么高深理论知识,用常识就能想得到,收缴了民间武器之后,治安肯定会显著好转的。但同时,领内农兵的战斗力,也会大幅度地下降。所以那些财政能力不足以支撑常备兵的势力,是无论如何不会实行刀狩的。
  另外,这也跟所有的改革措施一样,会遭遇一定的反对。百年乱世至今,很多人已经习惯靠武力维护自身安全与利益,要他们立即放下刀剑,相信领主的治安机构,那也是强人所难了。
  所以平手汎秀没有指望一蹴而就。
  他环顾了一下神色各异的众家臣,佯作思考状,缓缓道:
  “刀狩令,确实是有效的手段。只是佩刀乃武士家族的象征,不可轻易禁废。寺社又有‘守护使不入’之权,也不好直接插手。”
  说到这里,他着重注意了一下沼间任世入道和寺田安大夫的神情,继续说到:
  “故而,我准备实行另一项政策,便是向领内国人和寺社,发放‘带刀状’。从此领内除本家的武士之外,凡持有‘带刀状’者,方可携带武具。无此状者,需要将武具上交,否则视作图谋不轨。不知各位以为这样如何呢?”
  汎秀讲完之后,便示意众人表态。不出所料,河田长亲最能了解主君心思,当即便下拜称:“主公思虑深远,果然胜我等百倍!”
  玉越三十郎也马上全然赞同。以前他作为武具商人,一向觉得乱世更好做生意,但现在随着平手汎秀多年,眼界大有提示,不再局限于卖些刀剑盔甲了。
  接着本多正信淡然说:“主公此举十分高明。”但他神色中藏着些微不以为然的意思。因为正信始终觉得柔性的权术比死硬的法规更有效。
  而后爱较真的沼田佑光发问了:“请恕臣下愚钝,不知这‘带刀状’是发给个人的吗?那岂非要颁发数以万计的书状?”
  汎秀摇摇头说:“当然不用,已记录在册的百余家豪族,全族共享一状。其他人可以立即来报备,亦可以村为单位,推举代表。町民则以商屋或町为单位。寺社自然也是每寺每社各自持一状。”
  “那……万一有人挂名在其他家族或寺社之下呢?”
  “所以‘带刀状’每年要重新鉴定,写明数目。”
  “这个数目,需要奉行去统计吗?”
  “各家自己申报,本家再统一审核。若日后查到有瞒报,皆当治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3/6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