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阙(校对)第3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9/331

  卢尚书简直给他气死。
  反正,凭你如何上书,秦凤仪依然要将五更初的早朝,改到五更末,秦凤仪非要办什么事时,那必然是要办成的,卢尚书哪里是能拗过他哟。秦凤仪对于卢尚书这样的老刻板也十分烦恼,让郑相劝一劝卢尚书,郑相对于改早朝时间的事也不是太同意,不过,郑相为人灵活,他道,“陛下正值年轻,自是不比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我们早上觉少,陛下却还在长身体的时候,早上想多睡些,也是人之常情。”
  秦凤仪鬼精鬼精的,听郑相这话,不禁一乐,笑道,“你少打趣我,我都三十多了,还长身体哪?”
  郑相一笑,解释道,“臣是想着,年轻人觉多。陛下每天劳累,早上多眠,早朝略晚些也是使得的。”
  “可不就是这样理。”秦凤仪觉着,还是郑相善解人意好说话,秦凤仪道,“打我刚做了探花的时候,初一十五大朝会早朝,真是生不如死,我都是一面打着哈欠一面去的早朝。五更初实在是太早了,五更末就好许多,你们也轻省了不是?”
  郑相沉声肃容道,“我等身为朝廷之臣,享高官厚俸,逢盛世明君,便当为朝廷鞠躬尽瘁。”
  “我知道你们当差一向尽心。”
  郑相面露感激,“陛下这样体贴臣等,臣等更当以效犬马。只是——”话题一转,郑相道,“早朝晚了一个时辰,每天的政务却只多不少,何况,正值陛下开海港,改盐课,每天政务无数。这样早朝减一个时辰,只怕耽搁政务啊。咱们这里耽搁一个时辰,到了下头,就是一天,一个月啊。”郑相一幅忧心忡忡的模样。秦凤仪郁闷的,“不至于此吧。”
  “陛下想想,咱们这里政务积攒,咱们这里晚了一日,派发下去还得用车马时间,便是到各州晚上一日,到各县乡就更不知晚到什么时候了。若是什么惠民良策迟了,说不得便有百姓要多受苦楚。陛下自幼在民间长大,最是知道百姓之苦的。”郑相诚恳劝道。
  秦凤仪笑眯眯地,“我这里也没晚一个时辰,就大半个时辰罢了。这样,咱们睡足了,做事效率也提高了啊。人脑筋清楚时,跟人昏昏欲睡时,这做事的效率也不同,不是吗?”
  郑相叹,“陛下要这样说,老臣还有何可言呢?”
  “唉哟,你可别这样,朕只是要早上多睡半个时辰,至于嘛。弄得朕跟昏君似的。”秦凤仪也叫苦了。
  “老臣万不敢有此意,最重无过圣体,一切自然要以陛下为先。”郑相愈发恭敬。
  “好啦好啦,就这半个时辰,成了吧?”秦凤仪都说到这个地步了,要搁别人已是无法,但,郑相不愧是做首辅的,郑相依旧能耐着性子与秦凤仪商议,“冬日天寒,陛下体谅臣等,早朝略迟些也是好的。夏天一早便是天光大亮,陛下明鉴,哪家是五更末才做事的呢?便是民间也没有这样的,五更末就是店铺都开门做生意了,咱们做臣子的,当为天下人表率。依老臣说,不若春夏依如旧时,如何?”
  秦凤仪心说,我们南夷四时温暖,就按这时辰办的,也没什么不妥。不过,看郑相磨唧半日也就是为了能有半年早朝如旧时时辰。秦凤仪还真不是个较劲儿的人,他想了想,道,“京城气侯与南夷倒也不尽相同,你们商量着,按节气来定时辰吧。”
  郑相躬身领旨。
  卢尚书看到这样的结果,也表示接受,同时仍是忍不住私下谏了秦凤仪一回,认为,秦凤仪正当年轻力壮,就该早起晚睡忙政务,不然就太不应该了。秦凤仪与大阳道,“卢老头儿是个当差狂人,就以为人人都与他一样哪。”
  大阳道,“我看卢尚书也是好心,爹你听听就过算了。”其实,江山还是老景家的江山,卢尚书着实是好意。
  “不算了能如何,还能跟他吵架啊。”秦凤仪与儿子道,“像你爹这样心胸宽广的,少见啦。”
  秦凤仪这还真不算自夸。
  秦凤仪在位期间,很是踊现出了不少忠耿之臣。这些个臣子,说话也是直接了些,偶有秦凤仪恼怒时,那是真能下场跟臣子吵一架的。秦凤仪并不是个好脾气,你把他说急了眼,他说出的话也不大好听。譬如卢尚书就因说秦凤仪爱出宫游玩,连续三个早朝念叨这事,终于把秦凤仪念叨的翻了脸,秦凤仪直接道,“成天就知道说这些没用的,我又没耽搁政务,还不叫人出门儿了!滚滚滚!”
  卢尚书险没气晕,当下除下官帽,往地下一掷,怒道,“如此昏馈之君,臣不伺候了!”然后,他老人家昂首挺胸大踏步的离开了太宁宫。秦凤仪气的指着卢尚书喊一句,“有多远滚多远!别叫我再见你,不然,见一次揍一次!”
  底下一干臣子都给秦凤仪这等彪悍的市井作派震惊的瞠目结舌,整个大景朝,便是太祖皇帝出身寻常些,但,太祖皇帝礼贤下士是有名的,秦凤仪虽则在民间长大,也是参加春闱取得过探花名次的斯文人哪!
  大臣们倒也会看脸色,眼见秦凤仪臭着脸退朝,也没人再敢多话了。
  秦凤仪退朝后气得早饭吃了三碗,然后对媳妇道,“我这才明白唐时太宗皇帝是如何忍得魏征!你不晓得卢老头儿多不识趣,我出个门儿他都要叨叨个没完,还不是叨叨一回,这都三天了,泥人还有三分土性哪!拿我当软柿子还是怎地!”
  不待李镜过问到底何时,秦凤仪已经噼哩啪啦的把事情跟媳妇说了。李镜一笑,接过宫人捧上的桂圆茶递给丈夫,道,“臣子可不就这样,他们关心你,才会如此的。”
  秦凤仪重重的哼了一声,李镜道,“要是卢尚书不识趣,冷他几日也就罢了。”
  秦凤仪道,“我干嘛在朝里留着这么个堵心的家伙啊,早朝时我就叫他滚了!”
  李镜待问过儿子,才晓得丈夫在早朝时放的狠话。大阳还有些担忧,大阳道,“卢尚书倒也是好意,只是,他若就此不回朝堂,对我爹的名声有碍。”
  李镜道,“这你不用管,你爹正在气头上,过几天他自己就想通了。只要不是事关国休,这样的谏臣,不能驱逐。”
  孩子很注意观察父母处事的方法,大阳就想着,看他爹娘如何解决这事。
  然后,大阳发现,果然如他娘所说,过了个三五天,他爹就与他说,“哎,气时是真气,这气过去了,好像卢老头儿也没这么可恨了,是吧?”
  大阳道,“大臣可不就是要上本奏事的,卢尚书是有些不大恭敬,爹你说的话也过分,还说见卢尚书一次就揍一次,这也忒吓人了。”
  “我就随口那么一说。”秦凤仪说大阳,“你也不说劝劝爹,叫我一下子把狠话放出去,当时也没多想。”
  大阳心说,我哪里劝得你住,我一句话都没来得及说,你就把狠话放出去了。大阳一向机灵,道,“爹你要是觉着卢尚书还有可用之处,不如给他个台阶,叫他回来吧。”
  秦凤仪虽则有些后悔当日早朝风度不够,但他也不愿意去给卢老头儿道歉,这还不助长了卢老头儿的威风啊,以后怕要愈发聒噪了。秦凤仪见儿子也是长身玉立的少年啦,近来书也念的不错,秦凤仪道,“那我就考考你,这个台阶要如何给?”
  大阳想了想,还真给他爹想出个法子,秦凤仪听了,也觉能行,便交给儿子去办了。大阳先去求他娘,让他娘召见卢夫人,与卢夫人说说话。这男人们闹僵了,就得女人们帮着缓和一二。卢夫人到李镜这里坐了坐,秦凤仪与卢尚书吵架,女人们关系完全没受影响,还是说说笑笑的,李镜根本没提朝上的事,就是说些吃喝玩乐,卢夫人也没提自家老头子不大恭敬的事,奉承着李镜说笑半日。待卢夫人回家,很是说了自家老头子一回,卢夫人道,“我早问过大郎了,陛下又不是那等不肯虚怀纳谏的君王,自陛下登基以来,我都晓得轻徭役、减赋税、改盐课等事,百姓们没有不说陛下好的,你也时常与我说陛下英明。你说说你,你说一回就罢了,你连着三天不给陛下面子,不要说这是一国之君,天下至尊,便是寻常人,遇到你这样的倔老头子,也得恼火!”
  卢尚书哼哼两声,“我还不是为了君王安危着想!”
  卢夫人道,“倘不是知道你是好意,皇后娘娘如何会宣我进宫说这半日的话,还赐了我好些时兴锻子,我不管你了,我得做几身时兴衣裙去。”
  卢尚书将嘴一撇,道,“这把年纪,还裁什么衣裙。”
  这话可是叫卢夫人不爱听,接着又数落了半日卢尚书,从老头子性情不好,到年轻时只念书不管家,待到做官时,一门心思都在政务上,父母儿女都是卢夫人操心云云。总之,卢夫人一张嘴,能把卢尚书念的连连求饶。
  卢夫人先在家把卢尚书说的没了脾气,卢尚书冷静这几日,再加上同僚儿女相劝,大阳又亲自过来,请了卢尚书一回,卢尚书也便顺着台阶服了个软,进宫给秦凤仪赔了个不是。秦凤仪勉勉强强、别别扭扭地,“那啥,那天我也一时气极,说了些气话,你也不要怪朕才是。”
  于是,君臣复归于好,卢尚书继续回朝当差。
  反正,秦凤仪就是这样的人啦。他有一代圣君的心胸,但,一旦惹毛他,他说的那些个话,完全是市井作派,也时常令朝臣哭笑不得。不过,这依旧不能改变秦凤仪执政中的光芒,真正将大景朝的中兴推到顶峰,成就一个伟大的年代,这其间种种重大的政治改革,几乎都是自秦凤仪这里开始并完成的。
  PS:
  小剧场:儿子的作用
  自从与卢尚书朝堂骂战后,秦凤仪发现了儿子的作用。
  譬如,某一日,秦凤仪与某朝臣吵架,秦凤仪气的一把抓住桌上的镇纸就砸了过去,亏得秦凤仪砸的不大准,该朝臣免得头破血流。秦凤仪突然发飙,大阳连忙扑过去拦住他爹,别个臣子把该大臣拉出御书房。
  然后,过几天,秦凤仪便对儿子道,“当时气的要命,我这会儿已经消气了。想想那家伙虽则有些不会说话,也不是全无用处,儿子你想个法子把人再弄回来吧。不然,那家伙在官场上还怎么混啊。”
  大阳过去把人再劝回朝堂。
  当然,能叫一朝太子亲劝的,起码得是内阁一级的人物啦。
  有一天,秦凤仪想到自己当朝时的种种政绩,心下很是满意,问大阳:“儿子,有你爹这样优秀的父亲,是不是压力很大啊?”
  大阳,“压力倒不是很大,只是总要给爹收拾烂摊子,累是很累啦~”
  然后,内阁对于秦凤仪父子的评价是:陛下喜怒无常,太子知书识礼!
  秦凤仪对大阳:儿咂,爹是牺牲自己的名声,成全你的名声啊!
  大阳:……好吧,那我谢谢爹啦~秦凤仪大度地表示:不用谢~
第432章
番外之大阳
  小时候,大阳觉着自己就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啦。他爹他娘都很宠爱他,大阳从小不说无忧无虑,也是一派顺遂的长大。及至长大,大阳才明白,这世间当真是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
  大阳十三四岁就给他爹交给他祖父带出海去啦,在海上除了偶尔比较想念父母和大妞姐,因为有小伙伴们在一息,还有祖父外祖父的指点,另有傅赵二位师父教授学识,大阳过的也很有趣。待到十六岁回京,正赶上他爹对北蛮用兵。秦凤仪以自己年迈为由,直接把大阳派到了北疆。去北疆便没啥,只是,“年迈”什么的,彼时他爹不过三十六岁芳龄,就称“年迈”,当真听得大阳唇角直抽抽。
  待北征大胜,大阳还朝,他爹亲自把大阳接回东宫,极是欣慰的表示,儿子可用,以后就跟着爹听政,处理政务吧。
  大阳发现,他爹跟历史中传说中那些皇帝们完全不同啊,大阳读过史书,知道许多皇帝都是至死不肯放权的,可他爹不一样,大阳以为他爹让他听政,就是当朝跟着站班,然后,他爹处理政务时,他帮着打个下手哪。结果,完全不是大阳想像中那样。他爹直接就给他讲每道奏章中的猫腻,什么样的政务是皇帝必然要亲为的,什么样的内阁处置便好,还有朝中百官各人的性情,他爹都会一一讲给他知晓。然后,有什么难做的差使,必然是大阳的。有什么难办的事,秦凤仪也都交给大阳去为难,他自己完全不管。
  秦凤仪操心的是大阳的亲事啦,在秦凤仪看来,人这一辈子,没有比找一个情投意合的妻子更重要的啦。大阳一直很中意大妞,这些年看下来,大妞对大阳也不是没有情意,秦凤仪与李镜商量了一回,李镜笑,“我问一问骆师妹,你问一问阿悦的意思。”
  秦凤仪点头应下。
  这么些年,孩子们打小便认识,彼此间的情意,两家长辈又不瞎。秦凤仪李镜也中意大妞,秦凤仪看大妞长大,李镜一向心细,大妞与大美自小就在一处念书。后来秦凤仪做了皇帝,住进宫里,大美念书也要选几个伴读,大妞便与大美住在宫里的,李镜在教导宫务时便时常带着大妞一道。早在大妞及笄礼时,大阳在海外,还命人捎带回了一支红宝凤鸟长簪送给大妞,李镜就问过方家的意思。方家觉着一则大阳在海外,二则孩子们年岁都不大,还是再看看,倘届时彼此有意,方家自然也是愿意的。
  如今,大阳十八岁了,大妞较大阳还大上两个月。
  秦凤仪急着抱孙子,而且,他当年是没办法才憋到二十岁,他儿子又没遇到难缠的老岳父,完全不必受他当年的苦啊。只是,大阳回京后一直忙,秦凤仪觉着,自己便要帮着儿子张罗啦。
  秦凤仪在儿子的事情上很是尽心,他亲自找了方悦,自大阳与大妞光屁股时就认识说起,一直从两个孩子小时候回忆到两个孩子是多么的情投意合,直说了大半个时辰,说的嘴巴都干了,喝了半盏茶润喉,问方悦,“那啥,阿悦,你觉着两个孩子的亲事如何?反正我觉着,只要是真心为孩子们好的,都不能拒绝,是不是?”
  方悦哭笑不得,“按你说的,我要是不答应,岂不是就是不为孩子好了?”
  “本来就是这样啊。”秦凤仪一幅理所当然的面孔。
  方悦笑,“我与陛下少时相识,太子也是我看着长大,只要两个孩子愿意,我自情愿。”
  秦凤仪道,“孩子们再没有不愿的。”
  幸而人家大阳与大妞青梅竹马的情意,不然,秦凤仪这嘴脸,当真与抢亲有的一拼。
  大阳听说他爹娘在给他张罗跟大妞姐的亲事,也是喜的不得了,自己差使忙的要命,还要每天打发人过去大妞姐那里送东西,只要有空,他自己也会微服过去,讨大妞姐的欢心。至于大妞姐嘛,自然欢喜。
  两个孩子的亲事进行的十分顺利,就是一直对外戚身份有些敏感的方阁老,也乐见其成。要知道,孙女这一去便是太子妃的位份,而且,两个孩子是青梅竹马的长大,情分不同寻常,再者,秦凤仪虽则性子不同寻常,女色上却十分自持,后宫也只有李镜一位皇后。大阳是秦凤仪言传身教出来的,方家也打听了,出海这些年,大阳身边也清静的很。这样的好女婿再不乐意,能乐意什么人呢?
  待大阳成亲,秦凤仪就开始等着抱孙子了。
  秦凤仪还对小夫妻许下心愿,想在四十大寿前抱上孙子,闹得大妞很有些害羞,大阳倒是很努力,因为,他也很想抱儿子哪~李镜还说了秦凤仪一回,嗔他口无遮拦。秦凤仪才不管这个,他去找岳父吃酒啦,岳父大人是被他邀请回来参加大阳大婚礼的,当然,同时回来的还是景安帝。景安帝回京就住寿安宫。
  大阳很给他爹争气,他爹在三十九岁那年就见到了长孙的面儿。庆祝过长孙的出生,第二年便是秦凤仪四十岁整寿,寻常万寿,一向只得三天庆贺,这一次,秦凤仪破天荒的举办了五日。因着秦凤仪当朝以来,朝廷愈发富裕,又逢皇帝陛下整寿,皇帝陛下想多庆贺几日,大家也没意见。毕竟,秦凤仪这皇帝当的,值得大家为他大贺四十整寿。
  这也是郑老尚书致仕前的心愿,参加皇帝陛下的四十万寿再正式致仕。连一向在家为朝廷顾问,眼瞅着要活成人瑞的方阁老也拄着秦凤仪赐给他的沉香木拐杖过来了为秦凤仪贺寿。连带着一直在海外征战的景安帝、景川侯,也都受秦凤仪邀请回朝。
  秦凤仪过了自己的四十岁整寿,觉着一切都挺圆满,长子长大了,大美也到了可以出嫁的年纪,只是,秦凤仪一直没找到可以般配闺女的小伙子。哎,闺女太优秀,秦凤仪也是发愁啊~闺女的亲事倒是不急,秦凤仪眼下有一件大事,趁着万寿节的好日子便宣布了。他宣布,他要退休当太上皇了,他要把皇位传给太子大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9/33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