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阙(校对)第3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8/331

  柳舅妈倒没怎么着恭伯,这毕竟是二伯子,柳舅妈还把恭伯给安抚住了,无他,柳舅妈答应帮着去宫里问问,恭伯的爵位到底是怎么回事。柳舅妈没有直喇喇的去跟李皇后提及二伯子爵位之事,柳舅妈为人精明,秦凤仪赐官赐爵,已是仁义之至。
  柳舅妈想了想,把秦太太请了来,当然,现下秦太太也是夫人一级的人物了。柳舅妈秦太太前些年在南夷,颇有交情,柳舅妈晓得秦太太也有个扯后腿的婆家二叔,柳舅妈说起柳二舅的事,柳舅妈道,“自己族里的事自己晓得,陛下念及娘娘的恩情,对柳家颇是顾念,我们却是要知恩感恩,一则管束好子侄,宁可他们老实着,也不能给家里惹事,不然,娘娘脸儿上不好看,也带累了陛下。二则,这也是为家族长远考虑。”
  秦太太颇有同感,连连点头,“可不就是这个理。”
  柳舅妈便把自己那一件为难的事隐讳的同秦太太说了,想问问秦太太的意思。柳舅妈道,“我有心快刀断乱麻,又担心以后人们说起来,怕是要不好听了。”
  秦太太道,“既是乱麻,斩了又如何?那些碎嘴小人,何足挂齿,何况,倒可借这‘乱麻’立一立规矩。”
  柳舅妈略一思量,何尝又不是这个理。
  如今,恭伯非要在皇帝陛下得些好处方罢手。柳舅妈却不肯遂他的愿,皇帝陛下即便恩深,但,该赏的,皇帝陛下都赏了,皇帝陛下已酬柳家,柳家断不能贪得无厌。柳舅妈还真不是为了自己,她如今已是公爵诰命,又是皇帝陛下的亲舅妈,她这后半世的富贵,已是可以预见。柳舅妈如今,是要为子孙后代积福。
  她根本不会让柳二舅闹到御前,她要直接断了恭伯的野心!
  柳舅妈不似秦太太这般,直接跟秦凤仪去说恭伯之事。柳舅妈是私下找的李皇后李镜,隐讳道,“着实不像个样子了。”
  李镜哪里有不晓得恭伯为人的,李镜早就看恭伯不顺眼,先前这人的长子还买凶杀过秦凤仪。彼时碍于权势不足,只是把恭伯长子流放。如今秦凤仪做了皇帝,李镜也是皇后了。李镜可不是那等宽宏大量不翻旧账的性子,李镜道,“自陛下登基,就忙北征的事,一时顾不得其他。眼下刚把功臣赏了,先前没顾得上这些。要说这朝中,也着实该整饬了。”
  秦凤仪就李镜这一位皇后,后宫里半个妃嫔全无,可想而知李镜这枕头风的威力。何况,秦凤仪原也看恭伯不大顺眼,秦凤仪就奇怪了,与妻子道,“你说说,三舅的人品便不说了,一向正直,最见不得不平之事。就是柳宏,这些年细看,也是个稳当人。同是一样的柳姓人,如何有恭伯这样的东西?”
  李镜道,“这有什么稀奇,长在同一株稻穗有稻米都有优劣不同,何况兄弟。”
  秦凤仪又道,“说来恭侯的爵位也奇,既是大舅舅有儿子,便是恭侯一爵不能在三舅头上,如何落到了二房?”
  李镜出身侯府,于京城这些公门侯府事知之甚深,道,“我听人说承恩公举止行事都肖似先前死在陕甘的大舅舅,先前太上皇登基欲赐柳家爵位时,这恭侯一爵,原是要赐给柳家大房的,可这个爵位,算怎么回事?是赏功还是赏能、赏恩?要说赏功赏能,柳家也没什么可担侯爵之位的功绩,若是赏恩,母后并未被追封后位?话不说清楚,只是赐个侯爵,柳家读书人家,也不是人人都羡慕侯爵之位。柳宏当年年纪并不大,仍旧上书坚辞了爵位,他坚辞不要,二房愿意接,太上皇便将爵位赏了柳家二房,便是如今的恭伯了。”
  秦凤仪真是对恭伯一家无语了,原本,因着秦凤仪赐柳家两公爵位,内阁已有些微意见,觉着秦凤仪恩赏过重,知道恭伯一家的“事迹”后,秦凤仪直接就夺了恭伯的爵位,理由便是“无功之爵,不可轻授”。
  恭伯,不,前恭伯,现柳二舅极想借皇帝陛下更进一步,结果,公爵未到手,反是失了伯爵。然后,失伯爵位的柳二舅还未回过神,紧跟着,秦凤仪褫夺了他身上的差使。于是,柳二舅走机遇由朝廷命官再降一步,直接降为了寻常百姓。
  柳二舅这回终于不去弟弟家嚎丧了,因为,柳二舅受不住这般打击,直接两眼往上一插,厥了过去。
第430章
番外之方阁老
第430章
番外之方阁老
  方阁老虽然很早就致仕养老,当然,这个“很早”是相对于方阁老以后的生命长度而言。
  原本,内阁相辅致仕,年龄最高上限便是七十五岁,在七十五岁那年,方阁老照照镜子,发须皆白,的确也到了致仕年纪。方阁老便致仕了。
  景安帝三次挽留,看方阁老致仕的决心很大,便允了方阁老致仕的折子。
  从此,方阁老辞别了自己工作了四十几年的朝廷,开始了致仕生涯。
  别人的致仕生涯多是养鸟养花,听戏玩乐,也便是颐养天年了。但,方阁老是别人吗?这位是国朝首辅致仕,自然不能与那等凡人同。方阁老致仕后觉着身子骨儿还成,他没养花也没养鸟,更没有听戏玩乐,虚度人生、空耗岁月。方阁老把自己致仕后的精力悉数放到了长孙方悦身上。
  方悦,自方悦的名字便可见方阁老在长孙出生时的欢喜。
  实在是,方阁老是个有志向的。当年年轻时,方阁老便许下心愿,一日不能在科举上有所成就,一日不娶妻。结果,方阁老秀才、举人考的都顺利,唯春闱,一蹉跎便是十二年,这十二年,方阁老由一个春风得意的年轻举人,成为了一个稳重中带了一丝阴郁的中年人,不过,春闱的斩获让这丝阴郁一扫而空。
  毕竟,三十二岁并不是一个很大的年纪,尤其对于春闱而言。何况,方阁老在春闱中还不是寻常的斩获,他是当年的状元郎。
  方阁老身为状元郎,且相貌清俊,出身亦佳,被七八家争抢后,结了一门相宜的亲事,之后成亲生子时,方阁老已经三十五岁。及至方大老爷成亲生子,方阁老已经五十三岁,方阁老见到长孙,心下大喜,为长孙取名一个悦字。
  方悦较之父祖,资质更加出众,方阁老对这个长孙一向冀望颇深。如今致仕回家,方阁老准备亲自教导孙子科举。要知道,方阁老当年状元出身,到儿子这里,方大老爷勉强得了个二甲,在二甲中排行靠后,当年都没能考进翰林院做庶吉士。方阁老自己在仕途上算是颇有成就,儿子这里,四个儿子,只有两个进士,在官场上的前途,如今看来,怕是难有方阁老的成就。方阁老便将一腔心愿都放到了长孙方悦这里。为了让孙子安心念书,也是为了孙子的仕途安排,方阁老想了想,决定带孙子回乡念书,准备秋闱。
  此时回乡,倒不全为了孙子秋闱,主要是京城发生了一件大事,宫里决定给大皇子议亲,选皇子妃。
  要知道,大皇子中宫嫡出,母族为京城第一豪门平郡王府。可想而知,这位皇子选正妃会在京城掀起何等样的风波,连景川侯府的大姑娘李镜都为了避嫌自宫里搬出,方家因是清流中的望族,也有人提及方氏女。方阁老清流出身,倒不是说不愿意家里出一后位,只是,大皇子的正妃位岂是易得的?可千万不要正妃未中,反中了侧室,那就不是荣耀了。依方阁老的傲气,如何愿意孙女为侧室,干脆不希图这桩富贵了。何况,大皇子虽则母族显赫,但,大皇子的资质,方阁老也略知,肚子里说句公允的话,远不及当今。方阁老嘴上不说,心里对这位嫡出皇子,是不大满意的。
  当然,以后谁继承皇位,于方阁老无干。他乃忠耿之臣,绝不会掺合皇储之事。
  只是,一想到大皇子这般资质,难免有些遗憾是真的~方阁老干脆带着长孙回老家,不搀和这些,也省得叫人做了靶子。
  想来便是方阁老也未料到,此番回乡,却是开启了另一段国朝最为风云激荡的岁月。
  方阁老第一次见到秦凤仪是在自己回乡未久,因有些贪食,当然,方阁老是绝不能承认他是吃多了狮子头给吃撑了的。然后,扬州城的士绅们闻风而动,纷纷过来探病。秦凤仪就是这样第一次与李家兄妹出现在方阁老面前,饶是方阁老这样江南大族出身,在京多年高官,见惯出众人物的,在第一次见到秦凤仪时,都忍不住眼前一亮。秦凤仪的美貌,竟然能令方阁老惊艳,可见此人相貌出众,便是方阁老,也是平生仅见。
  方阁老原以为是李家兄妹的朋友,结果一问,竟然是扬州盐商之子。
  方阁老心下难免可惜,惜这样美玉一般的少年,竟然只是商贾出身。
  其后,方阁老发现,便是商贾出身,这样的美貌也绝对是世间利器。因为,秦凤仪绝不是寻常本领,他,他竟然就靠一张脸便入了李家大姑娘的眼,而且,李大姑娘还非他不嫁了。
  要是说秦凤仪是纨绔子弟,倒也并不算夸大,这人因美貌,在扬州便有凤凰公子的美名。只是,再怎样的美貌,像秦凤仪这种空有美貌的纨绔子弟,也绝配不上景川侯的嫡长女啊。要知道,李镜非但是侯府嫡出,她自幼便入宫做了皇长女的伴读,与皇长女一道在慈恩宫裴太后膝下长大。李镜性情才干,便是方阁老最为得意的长孙方悦,都不见得能匹配。据闻,平郡王嫡长孙,有京城双玉之称的平岚,愿以正室之位相聘。
  便是方阁老的眼光,都有些想不通,李镜这是相中秦凤仪哪里了。让方阁老分析,很可能就是秦凤仪这张脸让李镜中意。
  其后,秦凤仪手段之厉害,很令方阁老另眼相待,无他,秦凤仪非但取得了李镜的芳心,连李钊都有些愿意这样妹夫了。如果不是李家兄妹集体眼瘸,那便是秦凤仪确有其出众之处。
  方阁老难免起了好奇之心,乍一接触下,发现秦凤仪虽是扬州城有名的纨绔,还真没什么恶行。而且,颇有些天真无邪,说话行事,率真有趣。而且,越是接触下来,越觉着秦凤仪并非无可取之处。
  只是,秦凤仪那一肚子的草包也真够呛。
  待得秦凤仪求了方阁老平珍在婚书上签名做媒,去京城提亲,那一出大戏,在数年后都为京城百姓津津乐道,及至方阁老知晓秦凤仪的提亲经历,已是秦凤仪自京城回扬州城之后了,秦凤仪为了娶李镜,也可谓改头换面,重新奋发。秦凤仪在某些方面,直接的令人发笑,譬如,秦凤仪想拜方阁老做师父之事。
  方阁老想到便不由失笑,方阁老的身份地位,想拜他为师的读书人不知凡几,人家没啥把握都不好开口,秦凤仪不同,秦凤仪胸无点墨,就能直接开口要拜师。然后,方阁老拒绝了。
  秦凤仪当真不是凡人,人家根本不怕被拒绝,人家被拒绝后直接申请到方家来念书。方阁老虽则没有收秦凤仪为徒,但,秦凤仪自有其优点所在,方悦也在念书准备秋闱,秦凤仪虽然肚子里的墨水不大多,而且,秦凤仪到京提亲,即便没有谈下亲事,却也与景川侯谈了个条件。纵使那个条件在方阁老看来无异于登天,可秦凤仪信心满满啊。
  待秦凤仪到了方家念书,方阁老才晓得,人家秦凤仪为什么信心这么足,人家完全是过目不忘啊!说过目不忘有些夸大,但,鲜有文章秦凤仪念上三遍还背不下来的!
  方阁老都无语了,这样出众的资质,也不晓得秦家父母是怎么把孩子耽搁到这时候的。
  有这样资质的孩子,还晓得奋发了,方阁老简直是爱不释手,当下便想把秦凤仪收至门墙。只是,略一思量之后,方阁老仍是按捺下激动之心,还是要看一看秦凤仪念书的决心,用秀才试来试一试秦凤仪科举上的灵性。毕竟,也有那种学识渊博,就是科举无能的。
  事实证明,人家秦凤仪放话要考状元的狂话并不是没有根据的,秦凤仪是当年秋回的扬州,第二年春参加秀才试,便一路顺遂,中了秀才,虽则名次不高,但,这才读了小半年的书,便能中秀才,这是何等的天分。要知,江南文风之盛,参加秀才试的人上千,秦凤仪能在扬州城上千的参考人数中得中百名内的秀才,可见其天分不凡。
  方阁老都有些爱不释手了。当即立断便让秦凤仪拜了师,方阁老相信,倘他不下手,一旦有人知道秦凤仪过目不忘之才,多的是人愿意收下这个门徒。他都手把手的教导这许久了,焉能便宜了外人。这话,当真不是方阁老夸大,便是教导自己的亲孙子方悦,方阁老也没费过这样的心啊!
  方阁老收了秦凤仪这个关门弟子,接下来秦凤仪在科举上的斩获证明了方阁老的眼光。而且,秦凤仪完全是科举亲事两不误,这小子还记着每年去一趟京城,待到京城也不住别处,就住在景川侯府,闹得半个京城都晓得景川侯大姑娘有未婚夫了。就凭秦凤仪这偌厚脸皮,再加上秦凤仪在科举上的进益,这门亲事,由原本人们觉着秦凤仪痴心妄想,到如今倒都认为秦凤仪有些“苦心人,天不负”的意思了。
  待秦凤仪与方悦一道至京城参加春闱,秦凤仪在春闱上绝佳的运势,更是令方阁老坚定了自己的看法,这小子将来必然前程无量。无他,方阁老太相信运势在官场上至关重要的作用了。
  春闱后,久闱官场的方阁老一跃成为京城传奇,无他,此次春闱大比,状元探花得主,一为方阁老亲孙,一为方阁老高徒。方悦与秦凤仪,一为状元一为探花,且,同出自方阁老教导,一时传为仕林美谈。
  秦凤仪非得如愿娶了李镜,之后,更是在官场中如鱼得水,同科进士中,无一人能有秦凤仪在御前的得宠。先时,方阁老还担心秦凤仪贪玩,成为佞幸一类。结果,秦高徒没几天就在御前弄了个实差,虽则只是个跑腿的小差使,秦凤仪却很是肯任事,半点不怕得罪人,把差使还做得不错。方阁老对这个高徒满意的很,依方阁老对于景安帝的了解,相信皇帝陛下对于秦凤仪也是很欣赏的。
  秦凤仪在御前越发得意,原本,依方阁老的预计,秦凤仪的性情,当能在官场有所作为,以后必为国之栋梁。
  结果,事情的发展远远超出方阁老的想像力。
  便是方阁老,也未料到秦凤仪是柳王妃之子。
  若是知晓秦凤仪是柳王妃之子,方阁老说什么也不能接近秦凤仪啊,这多犯忌讳啊!
  方阁老倘不是这辈子经历的风雨多了,真能叫秦凤仪的身世愁死。真是两头不落好,非但景安帝疑他,秦凤仪知晓当年方阁老曾举荐平氏为后的事情后,就没再往他这里来过。方阁老郁闷的,自己险郁出病来,还是孙子方悦时常过去秦凤仪那里,带些秦凤仪的消息回家,方阁老晓得秦凤仪如今连岳父景川侯都不理会后,便觉着,秦凤仪对他这不理不睬的,也不算离了格。反正,秦凤仪就是这么幅爱憎分明的性子。
  秦凤仪一生的事业便自南夷而起,这位天资卓著的皇子亲王,在西南边陲成为整个国朝最为耀眼的政治明星。方阁老断然把长孙派到了秦凤仪麾下,直至秦凤仪率兵回到京城,登基为帝,方阁老帝师之名算是坐实了。便是方阁老也未料到自己能教导出一代帝王,老爷子心中的种种骄傲自豪,便甭提了。而且,方阁老没想到,秦凤仪还给他赐了个爵位,爵位什么的就不用啦,方阁老看得清楚,他也这把年纪了,原以为致仕便已从人生顶峰退了下来。没想到,致仕后又教导出了一代帝王,于方阁老,余愿足矣。
  方阁老原以为,看到秦凤仪登基,他这辈子也就到顶点了。然后,方阁老发现,自己又想错了。因为,秦凤仪完全没有让他继续退休的意思,秦凤仪又把老爷子聘为了政务特别顾问,但凡有国家大事,也要把老爷子找来咨询,然后,老爷子越活越硬朗,那身子骨啊,真是,棒棒哒~
第431章
番外之秦凤仪的执政生涯
  秦凤仪无疑是大景朝历代皇帝中十分有作为的帝王,因为此位帝王平生所留下的传奇事件太多,以至于后世史学家时常将其与大景朝的开国太祖皇帝并立。当然,这只是后世不认识秦凤仪的史学家的看法,对于秦凤仪当政时的,后日也成为各种传说或为主角或为配角的各大臣,现下,他们对于秦凤仪的感觉,委实一言难尽啊。
  倒不是秦凤仪执政有什么问题,事实证明,秦凤仪在政务上很是英明睿智,他有在西南执政十年的经验,而且,秦凤仪不是被在皇宫里圈养出身的皇帝,他自幼生活在民间,对于民间的事一清二楚,又曾带兵征战,于军务也很有见地,所以,你想糊弄他,那是甭想。正因秦凤仪不好糊弄,朝中大臣们当差,也是兢兢业业,极是用心。
  好在,朝中这一干大臣多是景安帝留下的底子,大部分都是忠耿老臣。秦凤仪最终折服这些老臣是秦凤仪委实心胸开阔,并没有搞什么“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那一套。他与景安旧臣也相处的很是不错,自己麾下的一干人也都有妥当安置,他自己麾下的到底年轻,怎么着也要在朝历练两年,才能接掌更重要的位置。
  所以,在秦凤仪的英明领导下,整个大景朝的朝廷都呈现了一派郁郁葱葱、欣欣向荣的青春奋发气象。
  秦凤仪大开海贸,然后,改制盐课,选用贤能,自己也生活俭朴,没什么坏习性,在大臣们看来,这绝对是一代雄主的气象啊。除了,不大勤政这一点。说到勤政之事,简直能把大臣们气死,就是秦凤仪的大舅兄李钊、他的师侄、以后也可能做亲家的方悦,也觉着,秦凤仪在政务上委实有点儿懒。秦凤仪硬是嫌早朝的时间早,往后推迟了大半个时辰,按在南夷时的时辰改了改,由五更初,改到了五更末。秦凤仪说了,起太早他一天没精神,他体谅臣子,也让大臣们多在家里睡上半个时辰,睡眠充足,才能更好的为朝廷效力啊。
  秦凤仪觉着自己是一片好心,只是,大臣们,大臣们不愿意啊!尤其内阁卢尚书十分可恶,竟然指出了秦凤仪想要偷懒的心思,然后,卢尚书熬了一宿,熬的两眼通红,洋洋洒洒的写了一封三千字的《论勤政早朝书》上呈给秦凤仪,想让秦凤仪勤政,秦凤仪收到卢尚书这封上书后,看了一遍,便束之高阁了。卢尚书见没了下言,找时间问秦凤仪,“陛下可见了臣的上书?”
  “见了。”秦凤仪道,“我看卢老头儿你这黑眼圈都出来了,定是一宿没睡吧,要是觉着困,就去补睡一觉。放心,我不扣你俸禄。”
  卢尚书臭着脸道,“若陛下能采纳臣之谏言,臣便是一宿不睡,也值得了。”
  秦凤仪回他一句,“规矩岂能轻废立,改都改了。行啦,就莫啰嗦啦。这么点子小事,也值得你礼部尚书费心。来来来,咱们商量一下今秋秋举之事。我可是听说这秋闱有很多猫腻啊。”一句话引出另个话题,卢尚书果然被秋闱猫腻吸引了去,与秦凤仪商议起秋闱监场的事来。及至卢尚书被打发出了御书房,都要走到朱雀门了,才想到,今天他陛见是想跟陛下谈一下勤政之事的!没想到竟被陛下岔开了话题,这位皇帝陛下,也忒狡猾啦!
  卢尚书有心回去,可这也走了这许多路,他这老胳膊老腿的,何况,哪怕再跟陛下去说,这位皇帝陛下要诚心耍赖,也叫人头疼。卢尚书甭看一向与秦凤仪有些小矛盾,他却是十分了解秦凤仪,知道秦凤仪一向要面子。卢尚书想了想,既然他上书不管用,干脆明日早朝他就直接说这事!
  于是,第二日,卢尚书把他写的《谏勤政早朝书》,在朝上大声宣读了一遍,读的秦凤仪十分头疼。卢尚书大声读完后道,“臣以为,先时太章
祖皇帝所定的五更天早朝正是祖宗法度,不可轻改。陛下一向英明,当不会违祖宗法度吧?”
  秦凤仪道,“这事儿啊,我跟祖宗沟通过了,祖宗说,改得好。”
  卢尚书简直被秦凤仪的无耻惊呆了,不由失声问,“这如何沟通?”你祖宗都死了啊!
  秦凤仪神秘兮兮地,“这是我跟祖宗之间的秘密,哪里能告诉你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8/33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