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阙(校对)第2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2/331

  而后,李镜与兄长去扬州游玩,亲自挑了秦凤仪。
  当然,那会儿李镜可能的些色令智昏,犯了历史上诸多昏君的毛病。可从现在往回看,这俩人简直天生一对。
  因为丈夫实堪辅助,李镜也爱给丈夫出出主意什么的。
  但,秦凤仪真不愧是能娶到李镜的男人,李镜的主意虽则很好啦,秦凤仪也知道,这个时候卖卖惨,估计能得不少好处。但,秦凤仪是啥人啊,这是个有犟头病的货,而且,秦凤仪虽则现在称景安帝为陛下,而不是“那人”“那个东西”,但,这并不意味着秦凤仪愿意跟景安帝卖惨。秦凤仪就不是个卖惨的人,他喜欢的事是跟人臭显摆啥的啦。
  所以,虽则知道妻子的话是对的,秦凤仪嘴上答应了,他硬是拗着小脾气没听。他才不要去卖惨哪,他也不用人可怜,早晚有一天,他定叫所有人刮目相看!
  秦凤仪想了想,写了封致京城土鳖书。
  那简直是,文思泉涌啊!
  秦凤仪用功了好几宿,写得一本书似的那么厚,李镜看他又犯了犟头病,道,“白跟你费吐沫,知道你犯病,什么都不与你说。”别人说半日,一句不听。
  秦凤仪哄媳妇,“咱们这就要开画展了,我正想叫谭典仪去江南、京城的吸引些个有学识的人过来。这时候卖惨也不合适啊,这惨先放着,有空再卖。我先嘲笑一回京城这些土鳖,真是笨,就是先时看不清我的奇思妙计,咱们这城都建好了,竟然还没明白过来。唉哟,这脑子怎么长的哟。”
  听这自大狂的话,李镜直想翻白眼。
  李镜问秦凤仪,“你办画展这事,成不?”
  “这有什么不成的,我叫老赵、老章拿出不少存货,大哥阿悦也都是有才学的,书画亦是通的,咱们这里,也有不少好画。一路巡展,江南西道这种穷僻地方就罢了,两湖啊、江浙啊、京城啊,都走一走,眼下风季来了,海上也没生意了。正好荔枝快熟了,六月办荔枝节。”秦凤仪道,“这地方上啊,富是好富,只要商贾多了,还怕百姓们过不好日子么?只是,光富没用啊,咱们来的那年是春闱,今年是秋闱之年,明年又是春闱了。唉哟,瞧瞧官学里那几颗葱,当初在扬州时,我那届举人就选了一百多,咱们南夷,上科只选了二十来个举人,这还是矬子里拔高粱,瞧瞧现下官学里那几个举人的水准,还不如阿灏呢。他们明年要是能中个一两个,我就去凤凰大神的庙里给他们烧高香了。真是愁死个人,现下学里小学生倒是不少,好先生太少了。出钱,出银子,只要是过来任教的,给房子给地!你说,以前人们提起南夷来,就是土、穷、偏,现下人们提起来,都说,有钱了,百姓们日子还可以了。我与你说,这两者名声,自然是后者好,但,最好的地方呢,就得像京城,像扬州,既繁华,又有人文,这样一个地方,才能百年昌盛。可用的人多了,以后咱大阳才有能有可用啊。”
  秦凤仪说起话来,当真是一套一套的。
  因为要办荔枝节,还要叫谭典仪去外头宣传一下南夷州、凤凰城啥的,秦凤仪就不好对鲁侍郎不闻不问了。他亲自抽出时间来,带着鲁侍郎在城中走了一走,尤其朱雀大街。其实,鲁侍郎已是去过了,不过,再逛一逛也无妨,秦凤仪还特意在街上买了虾籽饼给鲁侍郎尝一尝,秦凤仪与鲁侍郎道,“这是我们南夷才有的饼,瞧见没,里外是两层的,撕开来,这里头的红膏就是一粒一粒的虾籽了,特好吃。那边还有蟹壳黄,你吃葱不,吃葱就尝一尝,特别香,这里头用的是我们南夷本地的水葱
,一大早上,还带着晨间的露珠哪,把葱摘回来,做这葱壳黄,你们鲁地那种三尺多高的大葱可不行。”
  鲁侍郎咬着虾籽饼道,“殿下,下官虽姓鲁,家却是冀州的。”
  “不是鲁地的啊。”秦凤仪道,“但冀州的葱也是很大一颗的吧,我听说,北方的葱都是又大又长的那种。”
  “嗯,殿下说的水葱,在我们那里叫小葱,夏天也有,拌豆腐最好吃了。”
  “不错不错。”秦凤仪带着鲁侍郎谭典仪上茶楼吃早点,与谭典仪道,“我们南夷,山清水秀的,尝尝我们本地风味儿。”
  其实,哪里有什么本地风味儿,南夷北地风味儿就是一个穷,之所以现在富了,是各地商贾云集,故而,南夷尤其州城的饮食,很受外来商贾的影响。秦凤仪点的诸如水晶虾饺、糯粉蒸小排、马蹄糕、翡翠烧麦、鸽子山菌汤、糯米鸡……都是巴掌大的一碟子,然后,十数碟摆满一张四方桌,另则还有各样的粥品,各样茶点、各式茶水。鲁侍郎还是个入乡随俗之人,特意尝了当地的凤凰茶,那茶一入口,满口馨香,绝不逊于现下京城流行的各名品好茶。鲁侍郎不禁道,“真是好茶!”
  秦凤仪笑道,“不值什么,这是我们当地野茶。”
  “这样的好茶,定有名字的。”
  秦凤仪笑眯眯地,“因是生在凤凰山,我便给它取名叫凤凰茶了。”
  “茶好,名字更好。”鲁侍郎很不风雅牛饮了大半盏,幸而亲王殿下不是妙玉姑娘的性子,亲王殿下见鲁侍郎两口去了大半盏,笑道,“你喜欢,待你走时,我送你两斤。”
  鲁侍郎连忙道,“下官谢殿下。”自有人侍从给鲁侍郎续茶,鲁侍郎品过茶,再吃这些点心小食,竟觉样样顺口,便是有些个风味儿奇特的,譬如,鲁侍郎就不大喝得惯那海鲜粥,觉着有些腥,但,并不是东西不好,只是他吃不惯罢了。但,如鸽子山菌汤一类,当真是清而不浊,鲜而不腻,汤中神品。
  待吃过早茶,一路往朱雀街走来,两畔店铺林立,人来客往,热闹至极。有认识秦凤仪的,远远见了只是遥而作揖,并不过来打扰。待路上,秦凤仪还请鲁侍郎喝了杨梅汤,一路与鲁侍郎说着这凤凰城的故事,待到中午,秦凤仪带鲁侍郎去的一家酒楼。这家酒楼,则是正经的冀地风味儿,鲁侍郎都觉奇异,“南夷这么远,还有冀州的商贾过来经营酒楼?”
  秦凤仪笑道,“商贾走南闯北,哪里有银子,就往哪里来。”
  待晚上,则是淮扬菜,直待晚上,秦凤仪还带着鲁侍郎逛了凤凰城的晚市,吃了这里的三鲜面。之后,鲁侍郎在凤凰城住了大半月,胖了二十斤不止,便一脸圆润的带着亲王殿下给陛下密折,以及给陛下和自己的一些南夷土产,与谭典仪等人,一并登上了回京城的船只。
  摸着新生的双下巴,鲁侍郎委实觉着:亲王殿下实在太热情了有没有~
第311章
没睡好
  鲁侍郎圆润润的一回京,
大家见鲁侍郎出一趟远差,
还是去往南夷那等穷乡僻壤之地,竟胖了一圈儿,皆暗自惊诧。交情不错的,无非打趣一句,“看来,南夷的山水养人哪。”
  有些与鲁侍郎不睦的,
私下还说小话,
猜测鲁侍郎定是受了镇南王的贿赂,瞧瞧吃成什么样儿了都。说这话的,都是没见识的,谁家亲王给的贿赂是二十斤肥肉啊!
  便是皇帝陛下见着鲁侍郎都说,“嗯,南夷伙食不错。”
  鲁侍郎笑成个眯眯眼,
倒不是眼小,
是现下胖一圈儿,
肉多了,
挤占面部空间,一笑就显得眼小了。鲁侍郎道,“臣这趟,委实开了眼界。以前听人说,
都是南夷如何穷僻,
实则并非如此。臣还见到了殿下建的新城,
虽则城池不大,
但委实繁华。殿下亦着长史司谭典仪过来给陛下请安。”
  景安帝还挺有些纳闷儿,想着景凤仪那臭脾气,没事儿断不可能着人过来给他请安的,这定是有事。不过,景安帝也不急,先问鲁侍郎南夷那房样子的事儿。
  鲁侍郎双手奉上秦凤仪的密折,道,“臣嘴笨,怕不及殿下写详尽。”
  马公公上前接了,请景安帝看过漆封,打开这密匣,取出密折,双手呈上。景安帝一看这厚度,心说,难不成这小子转性了,懂事了?结果,景安帝打开来,第一页第一行便是:致京城土鳖书……
  景安帝当时的表情,饶是马公公御前服侍多年,都无法形容,那样一种既无奈又感慨的神色。景安帝只看这第一行就知道这小子是来炫耀臭显摆的,果不其然,秦凤仪先是对京城诸土鳖从智商上进行了嘲笑,说那些在朝上说他诈骗的都是黄鱼脑袋,自己没有智慧,见别人聪明就大惊小怪。光炫耀文字,就足写了三篇,景安帝看得心下直翻白眼,心说,谁见过卖房样子的啊!也就是在南夷了,要是在京城,景凤仪这样儿的倘是平民,早叫人当骗子抓大牢去了。
  第四页方转至正事。秦凤仪说了,你们不是奇怪我建新城哪里来得银子吗?看我这新城都建起来了,你们还没猜出小爷(景安帝挑眉:还敢称爷~)我这神鬼莫测之手段哪,我便好心告诉你们,给你们开开窍吧。
  秦凤仪便将自己就藩途中说起,当时正值冬天,一路南下,州县难免有饥民,他看饥民可怜,不忍驱赶,便一直由他们相随在亲卫军之后。但,沿路他们的粮草都要靠各州府补给,直待到徽州,安徽巡抚不愿意供给饥民粮食。秦凤仪把自己的想法就写到折子里了,他说的很公道,“大军粮草,份内之事。饥民数众,婉转拒之,亦人之常情”,只是,别人能不给,秦凤仪不能不管饥民。彼时,秦凤仪方开始想,把这些饥民带到南夷,一路吃喝自不必提,还有如何能让南夷富起来。
  然后,据秦凤仪说,想了三天三夜,想出了建新城的主意。
  秦凤仪阐述,为什么建新城?秦凤仪很有自己的理论,秦凤仪的理论是,地方要富,就得有商贾。他用新城招揽商贾,你想啊,新城这么大的工程量哪,他一个民夫不征,全部用商贾来招标。商贾要用人、工匠、民夫、砖瓦泥石,这些都是生意,只要有了生意,南夷百姓近水楼台,自然受益。另则,南夷城来这么多人,旁的衣食住行,百业供给,无不兴旺。还有,秦凤仪说自己到了南夷,路太破,先修路、修码头,为了叫人信服他的威信力,每样工程都是先付两成工程款,然后,秦凤仪就工程款的结算方式,又写了五页。
  秦凤仪又写,为什么先修路呢,非但是为了与外州沟通,方便各地商贾进入南夷州,方便以后的商事往来。还有就是,他刚到南夷时,要用修路来立威信。要告诉这些南夷的商贾们,他是诚心的要建新城。
  先让商贾们见到银子,他们自然会留下来。这一招名曰立信之术,秦凤仪写说是跟商君说的。至于商君是谁,知道不?就是秦孝公时的商秧大人哪~先用修路修码头建立威信,相对于建城,这些不过小活计,之后,他的威信建立起来,果然,来南夷城的商贾工匠越来越多。这里,秦凤仪还提到了治安问题,想要繁荣发展,必然要严把治安关。同时,秦凤仪说了有一回他请求工部多给南夷派发兵械,然后,被驳回之事。秦凤仪写道,亏得山蛮对南夷颇有轻视,侥幸两胜,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又催了催他们土兵的装备问题。
  之后,秦凤仪方阐述到建新城之事。
  秦凤仪由银钱窘迫,说到邀大商家来合股建民宅市坊之事。
  然后,拆迁上的银钱与宅舍的补偿问题,之后,才细说了卖房样子的事。
  秦凤仪就写了,这法子,笨蛋绝不可用。南夷用此法,先因我们是招标建城,银号提前付出两成工程银子,其次,亦有两成现银押在王府,倘事有不协,王府必然接手新城之事,以不使百姓受损。同时,秦凤仪还说了,南夷对于新城建设时工程质量上严格的监管验收问题,秦凤仪写道,南夷有我,我可以为此负责,若天下盛行此事,尤其外任官员调任频繁,贪婪腐败事小,一旦百姓付银而房无所得,必致地方不稳,百姓赤贫,朝廷声威受损,更有甚者,长期以往,民怨积蓄,难免动摇国之根基。所以,脑子不够用的,万不能行此事。所以,你们看看就行了,学习啥的便算了。
  最后,秦凤仪还写了说谭典仪过来京城开画展的事,秦凤仪说了,他新城建好了,也搬新城去了。他们南夷山好水好人物好,奈何因先时太多误传,人们皆以为南夷是荒僻之地。所以,让谭典仪带了些给皇帝陛下的礼物,同时,还请皇帝陛下让谭典仪去国子监开上十天画展,画展上展示的都是南夷的风光,南夷的美人,六月荔枝成熟之时,南夷还有佳荔节,荔枝随便吃。七月有书画展,请各地才子共赴南夷,交流书画之道,一展胸中锦绣。另则,八月中秋、九月重阳、南夷风光、冠绝天下,大家都可以过去玩儿啊。
  后头秦凤仪派了典仪来开画展之事,景安帝一眼便能明白,这小子又是要把人往南夷忽悠啊。上回是缺钱,建个新城,忽悠的是商贾。如今,可见南夷估计银钱上能运转过来了。这回目标也很明确,要的是才子,有学识的,还什么佳荔节!
  但,前头秦凤仪自建新城之事一直到卖房样子之事,景安帝足足看了一个时辰,一则是秦凤仪这奏章写的长,二则,秦凤仪这件事做的,便是对为君多年的景安帝亦是颇多启发。不怪这小子臭显摆,就建新城拉动整个南夷建设发展一事,秦凤仪的确是办得漂亮!若是别个地方,估计建完新城,商贾们就当各回各家了,可南夷不一样,秦凤仪还有海贸走私的后手,有这一样发财利器,南夷以后的日子不会难过。
  当然,秦凤仪那里也短不了用钱,这些个建新城、修路、修码头、安抚土人、练兵,样样要钱。南夷穷得太久了,景安帝并不担心秦凤仪会把走私来的银子占为己有,景安帝非常了解这个儿子,秦凤仪不是小家子气的人。就秦凤仪的格局,便比闽王强百倍。闽王那种有人上门求救济就给钱,不过收买人心的初级版本。秦凤仪的格局,这才是大气派。
  景安帝根本没想织造局三成干股的事,在景安帝看来,秦凤仪的织造局刚建起来,也没这么快回本。何况,秦凤仪不是小器之人,南夷的情况,景安帝心里有数。景安帝还等着秦凤仪平山蛮,收复桂州呢,焉会把走私之事放在眼里。反正银子不给儿子赚,也是叫闽王得了便宜。
  景安帝一看奏章便一个多时辰,后脖颈都有些酸了,揉揉后脖颈,马公公连忙奉上温热适宜的茶水。景安帝呷口茶,与鲁侍郎道,“说说南夷现下如何?”
  鲁侍郎站的腿都酸了,景安帝未觉时光飞逝,而是看鲁侍郎脸上都出了汗,心说,这胖子就是爱出汗哪。鲁侍郎见皇帝陛下看亲王殿下这超长版奏章就看了一个时辰,皇帝陛下未问房样子之事,而是问的南夷。鲁侍郎连忙将所见所闻说了一遍,连带亲王殿下修的新路、码头、凤凰城的晨市、晚市、坊市、以及人烟之鼎沸,城池之热闹。
  景安帝还问,“吃的也不错吧?看卿发福不少。”
  鲁侍郎微窘,“这,这主要是南夷风俗与咱们京城不大相同,那里四季如春,天明的早,人们起的也早,起床便是早茶,三餐之后还有晚市宵夜。臣,一不留心就吃胖了。”
  景安帝笑,“见着你,以后估计他们就不怵去南夷的差使了。”自从去岁秦凤仪翻脸,硬是把工部贾郎中扣在南夷享福,就再没人愿意出南夷的远差,都担心秦凤仪这喜怒无常~
  鲁侍郎笑,“都是有些人爱多想,臣去了南夷,亲王殿下平易近人,为人和气。就是南夷,也是山清水秀,尤其如今交通便利,水路上多有来往载客船只,便是大瘐领的官道,也将残破之处悉数修好,拓宽了一倍有余。现在去义安、敬州那里的码头、官道也都在修了。殿下自己的王府,反是素俭的很,最贵重的木料,就是南夷常见的樟木了。王府的砖瓦,都是普通的青砖黑瓦,先时石翰林回朝说殿下俭朴,便是微臣,真到到了凤凰城才晓得,殿下竟俭朴至此。”鲁侍郎说着也不禁感慨一二。
  景安帝道,“朕也知道他不容易,南夷穷了这些年,他能有所建树,能安民抚民,能富饶一方,朕亦为他高兴。”
  之后,便打发鲁侍郎回家休息,着人传了谭典仪陛见。
  谭典仪虽则官小职低,但,他也是第二次面圣了,去岁过来送荔枝,他来了一回。今年殿下吩咐他来京城办画展,招揽人才。当然,最重要的是给陛下请安,还有亲王殿下献给陛下的诸多土仪。
  景安帝问谭典仪两句,便打发他去歇着了,至于画展的事,让谭典仪明日去国子监祭酒那里打声招呼,至于如何安排,让谭典仪与国子监商量着来。
  之后,景安帝召来程尚书,将秦凤仪的密折交给程尚书,道,“可拿回家看,不要漏出去。”
  “是。”
  且不说程尚书一直研究了个通宵,便是景安帝,亦是半宿没睡好。
第312章

  秦凤仪这本奏章,
景安帝令程尚书看后,
又给郑老尚书看了看,君臣三人很奇妙的没有就秦凤仪的奏章做出什么讨论,像秦凤仪说的,秦凤仪在南夷敢用这法子。是因为,秦凤仪有这个本事,他虽则就藩年头短,
只看秦凤仪已经两次击败山蛮来犯,
就知道秦凤仪本事如何了。秦凤仪能掌控好那些商贾,而且,凤凰城只是一座小城,再者,秦凤仪奏章就能写这么长,可见此事具体施行时多么的复杂。这件事,
有其特殊性所在,
但也像秦凤仪奏章中说的那般,
绝不适宜全国推广,
一个搞不好,就要砸锅的。但,并不是没有借鉴性。
  再者,秦凤仪那等非同寻常的天资,
简直是令人叹为观止。
  大家现在对于南夷众说纷纭,
去过的都说南夷大变样,
起码不是传闻中那般偏僻穷困,
但,还有许多人对南夷依旧停留在以往穷僻的印象。当然,大家对秦凤仪也是褒贬不一。尤其与工部翻脸之后,都没人敢去南夷了,生怕秦凤仪这喜怒无常的再把大家伙儿留南夷享福。这回的鲁侍郎,也是户部性情最好的侍郎啦。
  不过,与秦凤仪的坏脾气相对的就是他的天资,真是个神人哪,秦凤仪还说在徽州三天三夜才想了个建新城的主意,好像挺不容易一般。天哪,搁别个人,三年能有这主意不?
  还有人以前觉着秦凤仪建新城那事儿就是发梦,结果,人家原来是早有打算哪。
  程尚书与郑老尚书都未多言南夷之事,一则是南夷此事没有可复制性,二则便是,秦凤仪委实太过出众。这样的出众,若身为太子,大家自然乐见其成,便是景安帝,想来也不必失眠了。可,秦凤仪如今是藩王,而且,是这样有本事的藩王。偏生,他还不是庶出!
  是的,当年柳王妃离宫,这些年,朝廷也没有追封柳王妃,但,没人敢说柳王妃之位不正。这是先帝为陛下名媒正娶的嫡妻。而且,柳王妃当年没离宫的话,估计立后当真轮不到她,秦凤仪便是长于宫闱,也就坐实了庶皇子的身份。偏生,柳王妃离宫了,秦凤仪做为平民在宫外长大。不得不说,秦凤仪的命运,仿佛天意注定一般。这原就是个扬州城的纨绔,结果,据说做一神梦,梦到娶媳妇,媳妇就是景川侯府的大姑娘。
  秦凤仪与景川侯府的这桩亲事,尤其秦凤仪的身世曝光之后,不是没有人怀疑是景川侯府的阴谋。可想一想,也不对,要是景川侯早知秦凤仪身世,先不说景川侯素来忠心,便是景川侯有意瞒了陛下,死活要叫闺女嫁皇子。但想想也不对啊,当初秦凤仪来京城求亲,景川侯对他的为难,大半个京城都晓得。当初,景川侯提的两个条件,也就是秦凤仪这等天资,硬是由个纨绔中了探花,不然,这亲不能不能成都得两说。
  还有方阁老,当初举荐册平氏为后,就是他第一个上的奏章。
  虽则两家皆有子弟在南夷,但据说,去岁秦凤仪打发人送桔子来京城,就这两家得的桔子是酸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2/33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