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阙(校对)第2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1/331

  用过了船上的江菜,侍郎大人一面吃茶一面道,“可就先时那房样子,大家就不怕受骗吗?万一交了银子,宅子建不出来,银子不是打水漂了吗?”
  同知道,“先时大家也是犹豫这个,所以,没多少人敢买。但,那新建起来的街铺生意一开张,凤凰城的人越来越多,何况,要纯粹是商家的生意,咱们自不敢买房样子。但,不是还有亲王殿下吗?当时新城招标时,可惜大人没来,真是我们南夷城的盛事,不是下官吹牛,便是京城也没这样的事啊!光招标,就足足忙了一个月,当时南夷城忙的,便是下官这样的官小职低之人,哪天不忙到半夜三更。他们银号,据说一天十个时辰轮班。各地商贾,都往咱们南夷而来。”
  便是那摇船的船老大都说,“那会儿俺们也忙,坐船都是头一天定下,晚了便要等。”
  “是啊。”同知笑道,“咱们新城招标,与别的地方衙门不一样,别的地方衙门是差使干完了,再付银子。咱们不是,不论是谁中标,自中标时起,便可去相应的银号提两成现银。之后,差使做完一半,官府验收后,再付三成,这五成的银子,商家便拿到手了。待得全部工程完工,验收后付剩下的五成。大人您想,这新城虽则有银号投的银子,可做主的是亲王殿下,咱们信不过银号,还信不过殿下吗?有殿下在,咱们才敢买房样子。要是他们商贾建宅子,谁敢买啊。”
  侍郎大人问,“这里头莫不是还有殿下的股?”
  “地是殿下的呀!”同知道,“凤凰城的地,当初拆迁百姓的屋子,补偿的银子,都是殿下出的,没差百姓一两银子。倒是有一些先时要银子没要宅子的百姓后悔了,还去衙门问,能不能把银子还给衙门,他们改要宅子。”
  侍郎大人不由笑了。船老大道,“哎,说到这事儿,我家远房的一个表弟,原本就是住在番县的。我那表弟是个怕媳妇的,真是上辈子不修,娶了这么个败家娘们儿。他那婆娘就是,当时觉着,给银子划算。想着多得三成银子,介时还能把宅子买回来,她倒是会算计。现下,算计的一家子连住的地方都没了,一家子改租宅子住了。我表弟现在,每天出去做工,就盼着多攒钱,再把宅子买回来哪!”
  侍郎大人这一路绝对不寂寞,这位同知是善谈之人,船家亦是个爱说的,待到榜晚,到了凤凰城。侍郎大人就见岸边一派灯火通红,不少晚市铺子已是支开营业,人来船往,热闹至极。更有不少鱼虾鲜香,缕缕袭来,引得侍郎大人也不由多看这晚市几眼,同知大人付了船资,引着侍郎大人坐车,进城。
  待到城门,侍郎大人不禁掀到车窗,城门一块青石,上书三个龙飞凤舞的大字:凤凰城!
  侍郎大人不禁道,“这字好生气派。”
  “大人好眼力,这是亲王殿下亲笔所书哪。”同知说着就一幅颇是与有荣焉的模样。
  进得城门,自马车向外看去,时已至傍晚,这处城门多是官员所走,相对还是清静的,不过,依旧有晚上巡逻的兵士排着整齐的队伍,腰跨战刀的出城。待到了凤凰城的正街靖平街,这条街显然多是衙门所在,没有过多的市井热闹,便有些小贩提篮叫卖,也多是供给官员的随从下人一类。
  不多时,就到了镇南王所在府邸。此时,侍郎大人方发觉,马车行的好快,再一想,路上竟不大颠簸,此时,侍郎大人才注意到脚下平整的青砖路,不禁赞一声,“这路修的可真好。”
  同知一笑,请侍郎大人先行,他跟着到门上通报。门上有侍卫检查过二人的身份文书,带二人进去了。
  秦凤仪这会儿正一家子吃晚饭,兼听大阳说今天在大妞姐家吃到的虾饼多么多么的好吃!秦凤仪说,明儿也叫厨下做来虾饼给儿子吃,大阳就很高兴了,要不是正在吃饭,非啾他爹两口不可。
  一家子吃过饭,方有侍女进来回禀,说是朝中户部鲁侍郎奉陛下之命过来了。
  秦凤仪道,“好端端的,吏部侍郎过来做什么?”
  李镜道,“你去见见吧,定是有事的。”
  鲁侍郎过来的有些巧,因为秦凤仪在用饭,不好回禀,管事便先去知会了赵长史,赵长史出来相陪,听闻鲁侍郎与张同知都未用饭,命备了席面儿,因为要见亲王殿下,大家并未饮酒,这也是刚吃过饭,就听到亲王殿下相召了。
  鲁侍郎在书房见到了秦凤仪,行过君臣大礼后,秦凤仪摆摆手,吩咐鲁侍郎坐了,道,“好端端的,你怎么来了,六月夏粮也没到时候哪?”
  鲁侍郎连忙道,“殿下真是风趣,臣过来,并非为夏粮之事。”说着,自怀中以出一封密封的红匣,恭敬奉上。
  秦凤仪将红匣交给赵长史,赵长史验过,亲自拆封,将里面的书信奉上,秦凤仪一目十行的看过,心下真是翻个大白眼,还以为什么事儿呢。秦凤仪问鲁侍郎,“就为我们凤凰城卖房样子的事儿啊?”
  鲁侍郎道,“京中传的沸沸扬扬,陛下担心殿下,便打发臣过来看看。”
  “朝中那一群土鳖,见过什么呀!就沸沸扬扬的!少见多怪!”
  鲁侍郎表示:以往朝中都称南夷为南蛮子,野人,土人,这还是头一回听有人称朝中是一群土鳖的。好吧,他还是一只选道而来的鲁土鳖~
第309章
致京城土鳖书~
  对于景安帝信中所问,
鲁侍郎所为何来,
秦凤仪都不稀罕亲自跟鲁侍郎说了,倒不是秦凤仪不想显摆啥的,
实在是,
鲁侍郎这会儿才来,
他显摆的劲头儿过了,
秦凤仪现在另有别个新鲜事忙。何况,如今天色已晚,秦凤仪便对鲁侍郎道,“你这大老远的来了,现下这个时辰,
用过饭没有啊?”
  鲁侍郎连忙说用过了,秦凤仪道,
“那就先去歇着,
待明儿叫赵长史跟你讲一讲吧。现下看来,也没什么好讲的。只是你们这些远在京城的没见识,听风就是雨的,少见多怪罢了。真是的,
用脑子想一想,
我们凤凰城就是卖房样子,
又不是强盗,
也得百姓愿意买才成啊。哎,这么点儿小事儿,还值得你这三品侍郎亲自跑一趟,
真是太笨了,随便想想也能想明白啊!我这一离开京城,怎么百官的智商都下降了啊。”
  鲁侍郎:……您夸自己聪明便是,干嘛还说咱们智商低啊~
  鲁侍郎吐槽了一回,秦凤仪打发他先去歇着,明日让他与赵长史打听去。秦凤仪倒有别个事交待,“你会画画不?”
  鲁侍郎能做到三品大员,正经二榜进士,当年也是庶吉士出身,琴棋书画,自是晓得,鲁侍郎道,“偶尔有挥毫,只是平平。”
  “无妨无妨,你这既来了,也见识了我们南夷的山山水水,就画一幅画吧?”
  鲁侍郎问,“殿下,是画山水,还是人物?”奇怪,难道这位殿下现在改习书画了?
  秦凤仪笑,“都可以,什么画得好就画什么吧。我这新城刚建,想办画展,城中才子都会参加,看你也是个有学识的,但有书画,都可留下。”
  鲁侍郎虽不解其意,连忙领命。
  鲁侍郎住进了王府的客院,鲁侍郎一路行来,见王府虽则自有王府的威仪,但,所经回廊楼阁的建筑,并无金粉银屑的装饰,连屋檐的瓦都是用的寻常的黑瓦,可见石翰林所言非虚,镇南王建王府,想来委实是节省了很多银子。
  很快,侍女捧来温水,鲁侍郎赶了将将一个月的路,今天又坐了一天的船,自是乏倦,洗漱后便安歇了。
  秦凤仪回屋却是与媳妇说了这笑话,“唉哟喂,你知道鲁侍郎是做什么来的不?京城那帮子土鳖,见咱们卖房样子,都炸营了,陛下还亲自写信,问我是不是银钱上特别紧张,还说让我不要糊弄人。哈哈哈。”秦凤仪说着就是一阵笑。
  还在他的肥儿子跟在一畔懂也不懂的拍着小手助威,“土鳖!土鳖!”
  秦凤仪看肥儿子揪揪头已经解开了,小脸儿粉扑扑的,穿着小中衣在床上蹦哒,就知道肥儿子这是刚洗过澡,秦凤仪赶紧过去亲亲香香,逗得儿子一阵笑闹。李镜笑,“你又逗他,把他逗精神,又得闹大半宿。”
  “闹就闹呗。”秦凤仪向来是儿子怎么着都行,可气的是大阳特爱学他爹,还摊开一双小肉手,仰着胖脸学他爹说,“闹就闹呗~”
  李镜道,“你怎么好不学你爹啊,就知道学这些不听话。”
  大阳奶声奶气的大声道,“我爹好!”小胖腿儿一跳,小手向上一招,就抱住了他爹的脖子,灵敏的蹿他爹怀里跟他爹玩儿起来了。秦凤仪拍拍胖儿子的肥屁股,还跟媳妇说着,“别看咱大阳胖,真灵啊。”
  “那是!”说到这个,李镜就很得意,儿子完全是继承了她的好根骨好不好,李镜已经把儿子五岁后如何学武的计划表都列出来了。而且,李镜决定,以后把娘家家传的武功都教给儿子继承。
  跟儿子玩儿了一会儿,秦凤仪就叫着媳妇去沐浴了,李镜道,“我刚刚带着大阳洗过了,你自去吧。”
  大阳却是不放他爹,秦凤仪便带着肥儿子又洗了一回。
  待把大阳哄睡了,李镜方细问丈夫鲁侍郎过来的事,秦凤仪与妻子说了,还笑道,“真个没见过世面的,陛下的信我都带回来了,就在那红匣子里,你看了没?”
  “看了。”
  “看了还问我什么。”
  “你说鲁侍郎是不是明着来问房样子的事,暗里查海贸之事的?”李镜道。
  秦凤仪道,“别瞎担心,先时闽王告咱们一状,京中不知多少人绝对会想着,咱们一准儿走私了。陛下也会这样想的,我与你说,陛下可不傻,他对泉州港早有不满,就是咱们截闽王的和,陛下不过是装不知道罢了。就是朝廷要调查海贸之事,也不能弄这么个三品侍郎过来啊,多显眼。要是我,该派密探,起码不招人眼啊。”
  “待那批瓷器出来后,赶紧交货让他们走人吧。这风季也快到了。”
  “这个不必担心。”秦凤仪道,“有件事,你帮我参祥一下。”
  “什么事?”
  “哎,织造局的事,今天我看了织造局上个季度的账,你说,到底要不要把三成纯利给陛下。”
  李镜道,“给应当给,这不论做生意还是别个事,都讲究个礼尚往来。何况,咱们截了闽王的和,像你说的,倘陛下只是装作面儿上不知,咱们就得承陛下的人情。再者,泉州海贸肯定受影响,市舶司那里怕也要受海贸牵连。咱们这里的三成纯利,给江宁织造,让江宁织造呈上,这笔银子,不会进户部,怕是多进陛下的内库。一则是对市舶司损失的一些弥补,二则,陛下也会继续睁只眼闭只眼了。”
  “我倒不是吝惜银子,只是,这么一来,咱们海贸的底子,怕是要被陛下摸透了。”
  “有什么底子,无非就是得些银子罢了。陛下既亲自写信过来,你就给陛下回一封信,多诉诉苦,说一说咱们先时的艰难。正因艰难,才会先卖房样子。也要反这卖房样子的危险写进去,不然,那些个半懂不懂的跟着有样学样,这回,五大银号联手,方敢犯此险,衙门投入多少精力,就怕宅子出事情,百姓生出怨言。如果有人只学个大样,虽不在咱们南夷,可就是坑了别个地方的百姓,也不成啊!”
  想一想,李镜继续道,“再者,泉州市舶司那里是海贸商税的税银,咱们给陛下的,却是织造局的三成纯利,何况,第一织造局去岁建起来,第二织造局,今年刚建,抛除建织造局的成本,抛除人工的成本,利也没多少。但当初咱们既说了三成红利,便是没多少,也得按当初说的来。你再说一说咱们这里的难处,山蛮时不时的过来侵扰,虽则南夷城跟咱们凤凰城现下是不错的,但其他州县仍有许多贫困的需要大加治理的地方,咱们这里的陆路水路都要修,现下咱们这里人多了,可路上有路匪,水上有水匪,缫匪也是一件大事啊。这些事,都要与陛下说一说,再者,咱们这里虽则比以往好了,但,有学识的大儒还是少,文教上也得投入,关键,还没人哪。有个全须全影儿有些个本事的,都召来当差了,官学里先生都只是秀才功名……”
  李镜道,“陛下不是没远见之人,往大里说,后头还有平判山蛮之事,往小里说,咱们这里需要治理的地方还有很多。何况,朝廷想从咱们这里收海税,拿什么收,咱们这里没港,朝廷想派市舶司,得先建港。可现在,短期内,朝廷拿不出这许多银子,想来,就是朝廷要建港,闽王得是第一个极力反对的。陛下每年还能从咱们的纺织局得三成红利,陛下知道的,不过是海贸的规模,可并不是规模多大,咱们就能得多少银子的。抛去成本,能有多少?这底,叫陛下知道一些也无妨,我看,他也就猜测个大概,具体多少并不能知。何况,咱建新城,这是多大的开销。纵有几家银号,咱们要不是去年干了一年,真要把爹娘的老底都要填进去了。而且,后头多少事啊,我一想,没一样不要银子的。你想想,朝廷又不能给咱们拨钱,我看,陛下多半依旧是睁只眼闭只眼了。”
  秦凤仪闭着眼睛,“嗯”了一声。
  李镜道,“你好生斟酌,这回给陛下的信,最好你亲自写。”
  “织造局的年利,也得年底才出来呢,这也不必急吧。”
  “京城都觉着咱们在卖房样子骗钱了,你正好写信卖卖惨。”李镜见他不说话,推他一记。秦凤仪道,“知道了。”
  然后,转头写了一封:致京城土鳖书
第310章
热情的亲王殿下
  高手其实是很寂寞的。
  就像李镜。
  李镜智慧、冷静,
连秦凤仪这样自信到自大的家伙,
遇着什么拿不定主意的事,第一反应不是召来近臣智囊来商量,而是找他媳妇帮他拿主意。要说李镜唯一的不足,那就是可惜身为女儿身啦。毕竟有伦理世俗的限制,纵秦凤仪都说他媳妇是世间第二聪明之人,李镜也只能处于辅佐秦凤仪的位置。
  李镜并不在意这个,
夫妻俩这些年的感情,
虽则李镜以前还怀疑过秦凤仪在“梦中”时,是不是对自己不大忠诚,但自与秦凤仪认识以来,夫妻俩就好的不得了,久而久之,后来又有了大阳,
李镜也便不计较这些了。如今虽则丈夫的身世有些尴尬,
但,
似乎秦凤仪这样尴尬的处境愈发的刺激了李镜非同寻常的政治天资。
  想想当年秦凤仪想娶李镜,
那简直是九九八十一难啊。景川侯三个闺女,不论感情还是精力,在长女身上投入的最多。别个不说,儿子们都不适合习武,
只能略习些粗浅功夫强身健体,
景川侯还不顾世俗的看法,
把家族枪法传给了长女。当然,
景川侯也说了,以后待李家有了适宜儿孙,也要闺女再传回来的。不过,也可见景川侯对此女的珍爱了。
  面对南夷复杂的政治局面,李镜其实有着比秦凤仪更清醒的认识,更稳健的操控能力,以及诸多应对朝廷而谋利的手段。
  其实,从性格上来说,李镜这样强势的女人,鲜少男人能驾驭。而雄性是一种嫉妒心极重的生物,非但是在配偶上,更是在才干上。譬如,女人更容易接受比自己强势的男人,而男人对于比自己强势的女人往往退避三舍,这便是不够包容的证明。更有些无能男人,对于女人的出众,百般诋毁,什么牝鸡司晨,无非是自己没本事,还眼气女人比他强罢了。所以,雄性这种在血统里便存在着诸多不足的种族,对于李镜这种聪明强势能干的女人,多是畏惧且厌恶的。
  并不是李镜有所不足,而是李镜太能干了。
  好在,凡事都有例外,秦凤仪觉着,自己的才干就不如媳妇,但,秦凤仪是罕见的富有极宽广心胸的男人。不要觉着他常办些小心眼儿的事就是没心胸了,小事无干大节。秦凤仪要不是能想出把新城利润分给商贾的法子,这南夷州就不会有今日,新城也不能建得起来。连李镜这样聪明强势的女人,都觉着,丈夫虽则常夸自己是天下第二聪明之人,但在李镜心里,秦凤仪虽则在一些长远目光上还有些欠缺,这是因为丈夫少时在民间长大所致,论才干,丈夫要比自己还强些的。
  要知道,李镜的眼光,当初在宫里,大家争大皇子妃之位,虽则李镜很快的出宫了,好像是自大皇子妃一位上失利,其实,依李镜的傲气,大皇子妃的地位自然是诱人的,但,大皇子本人的才干,实在有些不入李镜的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1/33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