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阙(校对)第2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5/331

  章巡抚自然领命。
  把新城的事情商量出个眉目,秦凤仪便打发他们去了,章巡抚先行告退,赵长史留下,似有话说。待章巡抚走了,赵长史方问,“殿下,为何要把新城选在番县,刚听章巡抚说,番县非但每年海风极大,且又有洪涝之忧。臣看过番县的地理,的确是离海太近了些。”
  秦凤仪唇角一翘,道,“这可是秘密,你确定要知道?”
  赵长史道,“我家都跟你搬来了,还什么秘密不秘密的,您就说吧。”
  “这事儿,我不说,你兴许想不到,我一提,你就明白。”秦凤仪道,“之所以把新城选在番县,就是因为,它离海近,明白吗?”
  赵长史联系到秦凤仪这又是修路又是修码头又是建新城的,赵长史不愧是状元脑子,当下一个激灵,压低了声音问,“殿下是要做海贸?”
  秦凤仪微微一笑,没有否认。
  赵长史道,“这是好事啊,殿下焉何不跟朝廷说一声,朝廷兴许还能给咱们拨点儿银子。”
  “我刚还要夸你聪明,如何又笨了?”秦凤仪道,“你想想,当年修泉州港就修了十年,投入银子据说有八百万。朝廷早被泉州港的银子吓着了,再说,就是有银子,能给我这儿修港吗?我朝中有死对头,要是咱们这儿一修港,必然要大富庶的,有人不愿意看到南夷捡这便宜。再者,就是修了港,有泉州港前车之鉴,朝廷必然会在建港之初就派最难缠的市舶司下来,介时,海港收入全部收归朝廷,还有咱们什么事?”
  赵长史毕竟状元出身,颇有忠君爱国的思想,道,“可是,这原不就该朝廷派市舶司么?”
  “那我买茶园子,你怎么也跟着买,你跟的是哪股风?”
  赵长史给秦凤仪一噎,讪讪道,“我是看殿下喜欢吃茶,我投其所好。”
  “行啦,咱们认识多少年了。海港的事,你心里有数就成,不要往外说去。”秦凤仪叮嘱一句。
  “可是,咱们这要是不跟朝廷说,这叫朝廷知道了……”
  “你可真是个实诚人。”秦凤仪道,“你不说我不说,就是朝廷闻了风声,他得调查取证吧?咱们南夷,山高林密,谁愿意来呀。何况,就是调查取证,我就说是给渔民建的,又如何?咱们这里渔民建大船,出深海,捕大鱼。这官司打起来,没个十年八年的打不清楚,有上十年八年,咱们南夷就能富起来,百姓们就能过上好日子了。明白不!”
  赵长史点头,但是,他说句实在话,“您还不如不告诉我呢,我这又不能往外说,情跟着担心受怕。”
  “你非问嘛。”秦凤仪把责任都推赵长史这里,赵长史更加心塞。
  赵长史迈着沉重的步子离开了议事厅,心说,打小看秦凤仪就是个胆子壮的,如今这成了一地藩王,真是没这小子不敢干的事啊!不过,赵长史倒也能理解秦凤仪,他来南夷城这么久,知道南夷城的境况,这还是一地府城呢,说起来,还不如扬州下头的一个县富庶。实在是南夷太穷了,百姓们也太苦了。秦凤仪身为一地藩王,要修路要建城要让百姓们过好日子,要养活这么些人,就得有银子!
  秦凤仪先时要说干这许多修路建城的大事,赵长史其实挺为他担心的,因为,赵长史明白,现在的南夷没有这样的财力,但,现下赵长史心里算是塌实了,泉州港之富,秦凤仪还只是听闻过,赵长史却是亲自去过的。自朝廷辞官后,赵长史又是个爱写写画画的性子,虽则没有去过远处,但泉州是去过的。一想到秦凤仪要干走私的买卖,赵长史便知道,从此不必再为银子担心了。
  但,这事儿当真是犯大忌讳的事,这要叫朝廷知道,再加上秦凤仪这身份,不被人狠咬一口是不可能的。
  眼下,银子的事解决了,赵长史却是为秦凤仪将来的政治生涯担起心来。
  就在赵长史的担心中,南夷城第一次招商大会开始了。
  这一次,两条官路,一条是自江南西道到南夷的大瘐岭的官路,另一条便是自南夷城到番县的官道,除此之外,便是数个码头的招商。
  整个招商大会,整整持续了三天才结束。
  不说各被亲王殿下选中的商贾,便是没被选中的商贾,经此大会,也深觉开了眼界。整个大会结束,亲王殿下说了,当天便可去两家银号取先期的两成银钱,之后,一个月内必须开工,而且,每个差使那里亲王殿下都会派监察官,严守工程进度与工程质量,同时,还有会有不定期的巡查,看可有违规之处。同时,你们哪些人修的,不要以为修完拿了银子就没事了,二十年之内,如果工程有大的质量问题,还要找你们。
  这些条约,本就写在合约之内,诸人早就看过了,自然是纷纷应承。尤其是,亲王殿下这么痛快的付了预付款,而且,当天便可支银子,委实令人心下愉悦啊!
  徽、晋两家银号更是置办了重礼,过来给亲王殿下请安。
  秦凤仪心情不错,笑道,“你们两家做事稳妥。”
  两家的东家自然不敢居功,都说是亲王殿下的指导下,才把这样的大的差使圆圆满满的做好了。秦凤仪道,“《周礼·地官·泉府》:‘泉府掌以市之征布、敛市之不售、货之滞於民用者。’,可见,当时的泉府与你们现在的银号,其实有些像。到唐时,又有‘飞钱’一说,也有类似。如今,便是银号。官府现下还是现银用的比较多,毕竟,官府里人力不惜,运送金银亦是便宜。我少时在扬州,扬州城里,商贾用银号的比较多,平民百姓则比较少,除非是出远门,平民方会兑些银票带在身上。余者,银子还是搁自己家里的多,对不对?”
  二人自然称是,秦凤仪道,“你们有没有想过,这是什么缘故?”
  徽商银号的康东家先是开口,道,“多因我们银号做生意,银子存我们银号,是要收取一定费用的。”
  晋商银号何东家亦是道,“其实,我们的生意,看着红火,但因我们是按存银数目来收取费用,故而,除了大商贾们的银钱动向愿意用我们,一些中小的商贾也多是存银在家,待到用时,用多少兑多少。尤其现在银号渐多,不懂行的只以为我们赚了多少银子,其实,倒多是空架子。面儿上瞧着好看罢了。”
  秦凤仪摆摆手,笑道,“行了,这种外行话就不用与我说了,我要不是为了娶媳妇,根本不会去考什么科举。要是那样,估计现在还要扬州城卖盐哪。你们这行生意,我早就琢磨过,光赚些个存银子的保管费,那你们早该关门大吉了。我爹与我说,当时他存银子的时候,你们有协议,倘这银子可存一个定期,并且允许你们用来做生意,一年的利还不低,是吗?”
  二人均是笑了,道,“我们这些小手段,殿下一目了然。”
第286章
捐城墙
  秦凤仪当天与两位银号东家说了些他对于银号的见解,
最后道,
“你们的事业,现在的模式不错。但你们也知道自己的局限在哪里。这世上,
大商贾虽则有钱,
但,
大商贾是极少数。你们忽视了中层商贾,
这于你们,是巨大的损失。”
  之后,便打发两位银号的东家去了。
  招商的事一结束,秦凤仪就开始准备儿子的周岁礼。
  大阳是二月初的生辰,今年正好满一周,
不论民间还是宫里,都会有孩子的抓周礼。秦凤仪疼儿子的紧,
自然要为儿子认真准备。秦凤仪还问他娘,
“娘,我小时候有没有抓周?”
  “当然有啦。”秦太太说的颇自豪,道,“你那会儿,
一手抓笔一手抓刀,
打小儿我就看出来了,
我儿就是文武双全的材料。”
  秦凤仪笑嘻嘻地,
“别说,这抓周还是有些准的啊。”
  “那是。”秦太太是很信这个的,还亲自查看给大阳准备的抓周的物什,
必要样样周全。李镜这样针线一般的人,还给儿子缝了身小衣裳穿,秦凤仪抱着儿子直嘀咕,“你娘辛辛苦苦做的,你要是不穿吧,你娘不高兴。这穿上吧,哎,算了,儿不嫌母丑,反正你也不懂事呢,就穿着吧。”
  “说什么哪!”李镜不高兴了,“还挑来挑去的,再挑,你给儿子做。”
  “哎呀,我不是说这个啦。”秦凤仪笑着捏媳妇的手一把,道,“我是说,娘子这样的才干,做衣裳就可惜了的。”
  李镜笑,“别成天甜言蜜语的,当我不晓得你那些心眼儿呢。”
  “晓得晓得,你啥不晓得啊。”秦凤仪道,“咱大阳这都一周了,走路倒是挺快,怎么还不会说话啊。你看阿泰,虽然说话还不大清楚,也会说了。”
  李镜道,“母亲说男孩子说话都会晚些,你小时候也是一岁多才会说话的,阿泰也是过了一周才开的口。这就别急了,你不都说大阳像你吗?这说话晚,定也是像你的。”
  秦凤仪抱着儿子,教儿子,“叫爹,叫爹,你这样叫,爹——爹——”然后,秦凤仪深情的给他儿子叫一下午的爹,他儿子也没回他一声,秦凤仪叫的嗓子冒火,直灌了两盏茶,怒道,“这是个笨蛋小子,教半天就知道傻笑,不知道学!”
  “起开起开。跟我们玩儿的时候,就眉开眼笑的,你教半天就烦了,这也叫当爹的,我天天教呢。”李镜抱起儿子,亲亲儿子的胖脸,大阳啊啊笑着,也去拿胖脸亲他娘,然后,秦凤仪又眼馋了,凑过俊脸去,笑道,“儿子,来,亲爹一口。”大阳挥着手里的布虎头,啪的就给了他爹一下子。
  李镜笑的,秦凤仪非要揍大阳的屁股,大阳嘎嘎嘎笑着,屁股还一拱一拱的,根本不怕揍。
  大阳的周岁酒,秦凤仪也没有大办,就是请了亲戚朋友,还有章巡抚、赵长史,杜知府、潘、冯二位将军,方灏、吴翰等都到了。
  另则大公主一家、柳舅舅一家,这都是亲戚,自不待言。大阳当天给他娘打扮的,那真是一脸福相,而且,也许是秦凤仪亲爹的缘故,他看自家大阳虽则胖,但胖得像一团棉花一朵白云一般,是那种香香软软的胖,不是那种蠢肥蠢肥的胖,尤其,大阳五官多像父亲,唉哟,不说别个,就论相貌,也担得起“俊俏”俩字啦~
  秦凤仪还给儿子带上虎头帽,把儿子搁在放着抓周礼的毯子上,大手一挥,豪气干云地,“儿子,给爹抓一个回来!”
  大阳身为他爹的儿子,颇具效率,他现在会走了,踩在毯子上摇摇摆摆的围着那些个千奇百样的东西走了一圈,然后,刷刷两爪子,抓了个大印,又抓了个木头刀,秦太太喜道,“一抓官星印,二抓大金刀。好兆头,都是好兆头。”
  边儿上也都觉着,大阳抓这两样都挺吉利,因为桌上还算盘、银盒一类,大阳是做世子的,自然是抓到大印和刀更让人有期冀啦。于是,诸人纷纷赞大阳抓的好。
  人们这些赞美的话,大阳是听不懂啦,他拿着木头刀刷刷挥了两下,还一个劲儿的往阿泰那里瞧。
  大公主笑,“前几天相公给阿泰做了把小木刀,怕他俩玩儿的时候伤着,我就给收起来了。阿阳这还记着呢。”
  阿泰看阿阳在上头拿刀舞晃,急的要命,一个劲儿的说,“娘,剑,要!”指着那把小木头剑,眼馋的很。秦凤仪拿了小木剑给阿泰玩儿,摸摸他头,道,“不许打架,知道不?”
  “知道!”阿泰高兴的拿着小剑玩儿了。
  之后便是酒宴了,大阳抓的吉利,大家都挺高兴。尤其是,这可是小世子的抓周宴,能来参加就是一种荣耀啊!
  待大阳的抓周宴结束,就到了收茶的节气,秦凤仪还特意与媳妇说了一声,道,“茶山上收茶的事,若忙不过来,便多雇些人,茶不好错了节气,不然就不香了。”
  “我晓得。”李镜轻声道,“只是,这好几座茶山呢,这得多少茶,能卖出去吗?”
  “别担心,我心里有数。”秦凤仪还让罗朋去瓷窑那里走了一趟。
  待秦凤仪把第一单的生意做完,时已进四月,海边的风季要来了。秦凤仪将大笔银子放在徽、晋两家银号里,然后,迎来了李钊方悦连带着一路同行的章李两位太医的家人,秦凤仪听说大舅兄和方悦到了,立刻就从南夷城的码头赶回府去。
  两家人正在李镜的屋里说话,大公主、秦太太等人都在,秦凤仪欢喜的,进门先抱了抱大舅兄,又抱了抱方悦,狠狠的拍了方悦脊背两下,简直是眉开眼笑了,“怎么没提前打发人来说一声,我好出城迎你们。”
  李钊笑,“又不是什么大事,哪里还要你亲迎?你现在正是忙的时候,我们又不是不认得路,自己过来也一样!”
  方悦笑,“是啊,路上正好看看,你吹得天花乱坠的南夷到底什么样?”
  秦凤仪道,“哪里是吹牛,本来就是山好水好的好地方!”
  李钊笑,“是比想像中的要好。”
  秦凤仪得意,“我说吧。”
  李镜笑道,“你们男人要说话便去书房,我们女人家也安安静静的说会儿话。”
  秦凤仪道,“我再稀罕稀罕寿哥儿,寿哥儿还记得姑丈不?”寿哥儿两岁多了,秦凤仪他们离京已是半年有余,哪里还记得,不过,寿哥儿打小儿就很有审美的人,当下小嘴儿一张,甜甜的叫了声,“姑丈!”
  秦凤仪大乐,抱起寿哥儿亲了两口。又看过大妞妞,还道,“先时生下来特像阿悦,现在比你爹可好看多了。”摸摸大妞妞的小脸儿,大妞妞是女孩子,其实,只比大阳大两个月,说话却是比大阳伶俐百倍,而且,说话小大人儿一般,大妞妞奶声奶气的说,“我爹也好看!”逗得大人们一阵笑,秦凤仪喜欢孩子,亲香过一回,又与崔氏和囡囡师妹打过招呼,这才叫了李钊、方悦去书房说话。
  秦凤仪的书房颇是宽敞,他批阅藩地的一些文书经常在书房,令揽月上过茶,便打发揽月出去了。秦凤仪茶都不待喝一口,便一脸显摆道,“如何,南夷不错吧?”
  方悦道,“还真是,我们入南夷后都是慢行,这里多是水路,虽则有些码头破旧了,现下都有匠人和农人在修整或是新建。路上也多有来往商队,还有在修路的农人。你先时在信上说要修路,这不会就开始了吧?”
  秦凤仪得意,“自然是开始了,修路的事儿可不能拖。一月底,招商就结束了。你们来得巧,正好与我一道斟酌建城的事,哎,这里什么都不缺,就是缺人哪。现在修路,人才还够用。一旦修城,没个把稳的人主持,我是真不放心哪。”
  李钊方悦皆面露惊色,秦凤仪这效率真不是一般的,原本他俩在路上预计,今年底这路能开修,便是快的了。不过,路上见着不少人在修路,二人也知道,秦凤仪这路已是提前修了。没想到,人家城也要开建了。
  李镜问,“建城的事都筹备好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5/33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