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记(校对)第2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5/514

  何老娘道,“今年螃蟹的价儿比去岁还好,祁太太这螃蟹养的好啊。”想着祁家会过日子,肯定得大赚一笔了。
  祁太太笑道,“也是我一处嫁妆田,临水的,庄子上有个懂稻田养蟹的小管事,因是个节令东西,养来自己吃也好,送人也便宜。”
  何老娘点头,“这很是。”
  户部陈主事大人家的陈太太也说,“今年螃蟹越发价贵,还是你这自己稻田养些的便宜,我家在郊外倒是有处别院,我们老爷是个爱风雅的,别院外也买了一二十亩地,种了些桃杏树,还挖了处一二亩的小湖种荷花。这别院买的时候也花了不少银子,想一想,其实用的时候并不多,当初真不若置几亩水田有出产。”
  大家说着家常事,何子衿发现,在中低品的官宦家里,提银钱什么的是常有的事,大家说不因此就觉着提银钱就如何铜臭的。说起过日子来,各家都有各家的门道。
  宋学士太太就说了,“我家也是郊外有处小庄子修的别业,一年用个一两遭罢了。说没用吧,老爷们还爱吟个诗做个赋的,正经不如多置些田地。”
  大家都称是。
  何老家也觉着,宋太太有见识。
  因祁太太与梅家素来不睦,故此,这螃蟹宴根本没请梅家人,祁太太还说,“今儿没乱人,咱们乐喝乐喝。”
  何老娘知道祁太太是不喜梅家的,她老人家便道,“说来,你们怕是不知道。前些天,梅家一位姨太太倒去我家显摆了一回。”
  这事听着有趣,祁太太先笑道,“一个上不得台面儿的姨娘,也敢到您老人家面前无礼?”说来,何家也是泥腿子出身,当然,何家自称耕读人家。不过,因沈素在这里住了有些年头儿,且沈素是个会做人的,故此,何家一来,邻居们也很给面子。交往下来,也觉着,何家虽不是太讲究的人家,但家里门风清正,也不是那等乱来的。从而,何家便融入了邻居的圈子里。又因何家还有些奇特之处,譬如,他家刚一来帝都,菊仙姑娘何子衿就被召进宫好几回的事儿,大家都觉着,这事儿有些奇。故此,对何家倒也不敢小瞧。再加上,何家今也是有两位翰林老爷的。在巷子里,也算有些实力的人家啦。故此,虽何老娘也有些显摆的毛病,大家倒也接受了。
  何老娘就说了梅家的事,道,“梅家不是有位姑娘嫁给了太皇太后她老人家娘家的一位公子么,中秋节时,那位姑娘带了两匣子御制月饼回了娘家。那位姨太太吃了回御制月饼,就跑我家显摆去了。”
  祁太太嗤笑,“这可真是狗肉上不得高台盘,没见识的东西,吃回御制月饼也值当巴巴儿的跑到邻家显摆去。”
  宋太太也是摇头失笑,觉着梅家这事儿忒不讲究。
  陈太太则道,“我看,约是觉着家里女孩儿嫁到承恩公府,觉着有荣光吧。那回梅家嫁闺女,也颇是显耀了。”
  祁太太娘家就是帝都城的人家,听说颇是显赫,于帝都城权贵圈的事也知道的颇多。祁太太道,“你们不晓得,那位梅姑娘嫁的也不过是胡家长房的一位庶子吧了。那胡家长房,并未袭爵。承恩公的爵位,一直是在胡家二房的。胡家长房二房早已分家,哪里能说是嫁到承恩公府去?她这也不过是嫁了个旁支庶子罢了,又有什么值得显摆的地方呢?就是那天晒嫁妆,我看那点子嫁妆也不过就顾个大面儿罢了。”
  说一回话,在祁太太这里吃了回好螃蟹,就又说到宋家嫁女的事,宋奶奶笑道,“定的十月初十的日子,十月初一我家里晒嫁妆,你们都过去,热闹一二。”
  大家都说一定去的,尤其祁太太道,“这位何翰林,难得的少年俊才,您家委实好眼光。”
  宋太太笑,“也是千里姻缘一线牵了,何老太太她们搬进来,我们才见着的何翰林,不然,也做不成这姻缘。”
  何老娘笑道,“阿洛这孩子,本就是极好的孩子,我说句实在话,咱们有闺女的人家,给闺女寻女婿,家境出身自是要看的,可第一要紧的还是女婿的人品。人品好,孩子知道上进,这日子,再差也差不到哪儿去。不然,就是再有本事,人品不行,也是不成的。”
  这是实在话,见大家纷纷点头,何老娘愈发来了兴致,笑道,“别个不说,阿洛身边儿清静,他家里父祖都是本分人,更不是那种纳丫头纳妾的。”与宋太太宋奶奶婆媳道,“待您家姑娘嫁了,以后肯定是小两口一心一意的清静日子。”
  祁太太亦道,“这就是十分难得的了。”
  宋家晒嫁妆时,何家也过去帮着添妆了,因只是邻居,添妆并不厚,就是添了套文房四宝。但宋家晒嫁妆委实令何家开了眼界,首饰衣料箱柜药材书画等等,简直是一辈子的用度都齐全了,最后还有庄有铺。何老娘直说宋家嫁妆丰厚,宋太太笑道,“除了官中置的一份,我给添了些我的私房,还有她娘的私房,亲家给的聘礼,家里都给她一道用来置办嫁妆了。”
  何老娘赞道,“您家真不愧书香人家,讲究!”
  沈氏也说,“这才是正经讲究的人家,多有些人家,闺女聘金一到,娘家先花用了的。您哪,真正疼孩子。”
  宋太太给恭维的笑意不断,心下亦颇是得意。主要是,何亲家也给很面子,当初给她家的聘礼颇是不薄,她家日子一向过得去,自然不会对女孩儿的聘礼下手,不然,人家给那样丰厚的聘礼,介时陪嫁薄了,叫女孩儿到了婆家岂不是要给婆家人小瞧么。
  关于宋家的陪嫁如何丰厚,何老娘还专程到何洛家念叨一回,笑与刘氏孙氏婆媳道,“当初咱家给了那些聘礼,人家原样儿不动的都陪嫁了回来,再加上宋家给宋姑娘置办了那么些的好东西。唉哟喂,咱们县里也是鲜少这样丰厚的陪嫁呢。”
  刘氏笑道,“主要就是图宋姑娘的人品。”
  孙氏称是,还是喜笑颜开的说句,“宋家不愧书香门第,行事讲究。”
  何老娘呵呵直乐。
  待何洛大婚时,自然又是一番热闹,何家送了厚礼,何恭阿念都跟着一并待客来着。待过了何洛的大婚礼,江氏又开始念叨自己娘家,不为别个,非但娘家没信儿,沈素派去的管事小厮的也没了信儿。
  待得十月中,江仁一行人才带着沈素派去的管事小厮一道来了帝都,江仁气还没喘匀呢,江氏就连珠炮一般的问,“可是怎么回事,不是六月中就出发了吗?如何这会儿才到,可是担心死我了!”说着,眼圈儿都红了。
  沈老太太道,“先叫阿仁喝口水。”
  江仁也顾不得喝水,忙与他姑道,“别提了,可不是遇着一桩大事。”说着,看向何子衿道,“子衿妹妹,朝云道长也来帝都了。”又道,“我们这趟,就是跟着朝云道长一道来的!”
第304章
帝都行之三九
  朝云道长来帝都之事,倒在何家人的意料之内,因为何家人都知道朝云道长是皇后娘娘她舅的事儿了。用何老娘淳朴的思想来说,家里外甥女做了皇后娘娘,怎么也要来看看的啊。
  但江仁此次来帝都,可说得上颇为曲折了。
  江仁喝口茶,大家一一相见过,虽有许多话要说,还是先听江仁这一路上的事儿。江仁道,“今年过了年我就去州府张罗书铺子的事儿了,待书铺子都打理好,也到三月了。我爹就不放心家里稻田,我想着,天儿也渐热了,要是三月走,正赶上大暑天儿的时候到,便多呆了些日子,定在了六月初。原本都定好与镖行同行坐大船走,结果,还没启程,就听说三峡那块儿有船翻了的事儿,我娘又胆子小,是再坐不得船了的。我就说,那就坐车走,无非就是颠簸些。这就把定的船退了去,重新找镖局就又费了些时日,结果,刚走几天就被姑丈派去的管事追上我们了。我们干脆一道走,也不是巧,刚到剑阁那里就开始下雨,把我们阻在了金水县的客栈,这亏得没走,没几天,山上冲下块山大的石头,把路堵了。我看这一时走不了了,正好金水县有我认识的朋友,我们就住到了他家里去,又谈了谈买卖上的事儿。后来那石头把路堵的太厉害,何况,正是多雨的时候,我看这路上委实不安全,还不如坐船呢,就想折回去,转走水路。结果,正好遇到了朝云师傅一行。朝云师傅一行也是给阻在了金水县,知道我们要来帝都,就捎带了我们一程。”
  江仁的娘王氏也说,“多亏了朝云师傅,这可真是个大好人。”
  何老娘也跟着附和,“朝云师傅仁义哩。”又问,“朝云师傅帮这么大忙,来了帝都,咱们该去谢一谢哩。”
  江仁摆摆手,“见不着,朝云师傅水路坐的是官船,待下船,换了马车后,一进帝都城,有官差老爷把我们送来后,就不知朝云师傅去哪儿了。”江仁神秘兮兮地,“朝云师傅来历可是不寻常,这一二年,咱们县,隔三差五的就有大官儿过去。听说,有时能见着朝云师傅,有时还见不着。后来是几个穿戴极齐整的官老爷过去,朝云师傅这才来帝都了。也是赶得巧,朝云师傅还记得我们,捎带了我们一程。”
  何老娘道,“阿仁你不知道哩,朝云师傅可是大人物,他是皇后娘娘她舅哩。”
  江仁一口茶就给呛了。
  何琪忙给他拍了拍,嗔道,“怎么喝水都不老实。”
  王氏忙道,“不怪阿仁,我也给惊着了。”连忙拉了何老娘问,“亲家婶子,这话怎么说哩?”
  何老娘一摊手,道,“我也不晓得怎么说,我们也是来帝都才知道的,当今皇后娘娘就是朝云师傅的外甥女。”
  这消息,委实把王家惊的不轻,王氏颇是后悔,直道,“要早知朝云师傅是贵人,说什么我也得多去观里烧几回香哩。后来想去,那朝云观就不叫人进了。”
  说着,王氏瞧着何子衿道,“子衿就是运道好。”
  何老娘也深觉着自家丫头片子运道不差。
  何子衿笑道,“我那会儿认识朝云师傅的时候,并不知道朝云师傅的来历,就是去的多了,就认识了。说来,我舅舅跟舅妈成亲时合八字,我外祖母也是找朝云师傅合的,就更不晓得朝云师傅的出身了。这也是误打误撞罢了。”
  王氏笑,“怪道妹妹跟妹夫情分好,朝云师傅合的八字,再没差的。”
  说到这个,因朝云道长身份突然显赫起来,江氏也是颇觉荣光的。江氏还问沈老太太,“母亲,那会儿您怎么特意到朝云观给我和相公合八字啊!”因朝云观在山上,不若芙蓉寺那里热闹,所以,大多数人有什么法事啊合八字啊之类的事,大都是去芙蓉寺的。
  沈老太太笑,“阿素小时候时常去朝云观的,我想着,跟朝云道长稍微有些熟,他肯定给咱诚心合,就去了他那观里。”而沈素为什么少时常去朝云观,因为阿念亲娘江兰是常去的。而阿念亲娘江兰为何常去,因为江兰的父亲曾为前英国公府的侍卫,前英国公府方家,那是朝云师傅的父族。所以,说来沈何两家与朝云道长,还真是多多少少有些渊源的。
  大家说一回话,因江家一家子老小都到了,都极是欢喜。
  江氏又引着父母兄嫂侄子侄媳的去她预备好的院子安置了,江仁一面抱着儿子,还说呢,“哎,姑妈,您这宅子可真气派!”
  江氏笑道,“气派就多住些日子。”
  别的不说,江仁对于他姑丈赚钱的本事还是很佩服的。
  江财主很自豪的与闺女道,“咱们家里的宅了也翻新了,盖的是不比你这宅子小,你说,这刚把新宅子盖上,还没大住呢,这就来帝都了。”
  江仁道,“我喜欢来帝都。”
  江财主道,“哪儿有银子你就喜欢去哪儿。”
  江仁一笑,“大丈夫立世,先得养活妻儿,奉养父母,没银子哪成?”他小声道,“我姑丈在帝都就有外号,人称‘死要钱’。”
  江父气得给了儿子两巴掌,江氏也是哭笑不得,说江仁,“你这张嘴,看相公回来不教训你。”
  “这又不是什么丢脸的事儿,要我,我想得这外号还没有呢。”江仁感慨道,“男人哪,还是得念书,像姑丈这样,既能赚银子,又能做官,才算真正有本事。”
  江父道,“难得你如今也算有些见识了。”
  王氏的话就多了,说儿子,“当初拿银子让你去书院念,你也不念,还跑到县城里去!看!后悔了吧!”
  “我也得考得上啊。”县里那书院难考的紧,江仁又不是阿念那种读书种子,江仁把儿子在手臂上颠了颠,逗得儿子咯咯笑,道,“我是说,以后叫咱们宝哥儿好生念书。”
  江氏道,“这才好哪,你把家业给宝哥儿置起来,待宝哥儿大了,只管安心念书就好。”
  江氏给娘家准备的是大院子,正房四间,东西两厢皆是三间,一大家了足够住了的。江家便正式安顿了下来。
  江仁让祖父母、父母都歇一歇,江仁也洗漱了换了衣衫,带着媳妇抱着儿子又出去说话。
  江仁何琪现下都穿绸了,二人正是年轻时,看起来十分登对。三姑娘接了宝哥儿来抱,问起他们路上的事,何琪道,“路上都很好,我倒是没什么,就是婆婆有些晕船。真是了不得,船上竟还带了太医,这一路都是顺顺当当的。”
  何老娘也十分感慨朝云师傅身份的贵重,虽说先时就知道了朝云师傅来历不凡,但这一次是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的。那太医都是官儿老爷,朝云师傅出行,官儿老爷都在船上伺候,这就说明,朝云师傅的身份,比官儿老爷还官儿老爷哪。
  江仁与何子衿说起俩人合伙的生意来,江仁道,“先时咱们都是进些寻常的四书五经或者其注释来卖,后来借着阿念和何祖母那书,我到处跑了跑,你是不知道那些人买咱们的书买的多疯啊,一听说是探花儿写得读书心得,只要是念书人家,没有不来买的。当时我就明白了,秀才们十年寒窗,还不就是为了考功名么。阿念与何祖母那书第一年最好卖,不过今年卖的也还成,虽然今年有新探花儿了,但那新探花儿没写这书,咱们还是头一份儿。后来陈家阿翁把那一套的书带了回去,我就细研究了姑丈写的那书,姑丈书里多次提到各科的考题啊之类的。我可算开窍了。卖什么都不如历年的考题好卖啊!再加上历年上榜者的文章,攒上几本,火的了不得!”
  “不过,卖考题的书,就不能只在咱们县了。咱们县的话,人太少,我想了想,就在州府置了个铺了。”
  何子衿道,“舅舅书铺子里有好些就是针对春闱的书,什么时候咱们一道去,多选几本,介时阿仁哥你带回去印了卖也好。”
  江仁点头,“我也有此意。”
  说完了正事儿,江仁方笑嘻嘻地对何子衿道,“子衿妹妹与阿念大喜,我还没恭喜过呢。”
  何子衿笑,“只恭喜可不行,还得送份儿大礼。”
  江仁笑,“来的路上我沿路采买了不少东西,妹妹只管随便去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5/5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