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记(校对)第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162

  宋老太太还纳闷儿呢,瞅着宋嘉言问,“什么事啊?”
  宋嘉言看向宋荣,她真是服了,当时以为宋荣纳了二房,这件事便当揭过去了呢,不料宋荣在这里等宋嘉语呢。
  宋荣将眼睛自宋嘉语身上移开,对杜月娘道,“太太不在家,你要服侍好舅老太太。”辛家一家子都在守孝,自然不能一道出门。
  杜月娘柔声应了。
  宋荣扶着老太太的胳膊,道,“母亲,我们过去吧。”
  小纪氏满心焦急伤感,这时候也没别的法子,只得叮嘱宋嘉语的大丫头妙春道,“好生宽慰姑娘。”便握着儿子的手,一并出门上车。
  宋家向来排场不大,一共四辆车,其中主子两辆,丫环两辆。
  宋荣与小纪氏共乘,宋嘉言和宋嘉诺陪着老太太坐,宋嘉让年纪大了,在外头骑马。别看宋老太太在家里瞧着说一不二、霸道的很,实际上,宋家真正说一不二的人是宋荣。宋荣一冷脸,说出的话,吩咐的事,即使老太太也不会反对。关键,反对也没用。
  宋老太太上了车又问,“大丫头,到底怎么了?你爹说的,二丫头得罪你们大舅母了?”
  宋嘉诺也直勾勾的瞅着宋嘉言的脸,他是第一次看父亲露出这种厌恶的神色,哪怕上次他与大哥哥醉酒被打屁股的时候,父亲的脸色也比现在好看许多。
  宋荣没给宋嘉语半分脸面,在众人面前点破此事,宋嘉言也就不瞒着了,便将宋嘉言对韩氏失礼之事一五一十的说了。
  宋老太太念了声佛,报怨道,“二丫头怎么这样不懂事,你大舅母日子过的苦啊。两个儿子都是小老婆所生,正房过的得是什么日子呢。天天泡在黄连水里也就这个滋味儿了。二丫头怎么能说这种话呢,唉。”说着,宋老太太叹了口气。
  宋嘉诺与纪文的两个儿子来往的多一些,知道小章姨娘话里话外的常说大舅母韩氏跋扈。只是,宋嘉诺小小年纪,却并不是没有判断力的性子,他想了又
想,也觉着姐姐做的不对。大舅母韩氏毕竟是长辈,身为晚辈,从礼法上讲,万不该说长辈的不是。哪怕长辈真有不好的地方,也不是晚辈可以说的。
  宋老太太嘱咐宋嘉言道,“等再见了你大舅母,跟你大舅母说些好听的,别叫她生二丫头的气,也莫生分哪。”宋嘉言与韩氏关系很不错,自然没少在宋老太太面前说韩氏的好话。
  宋嘉言道,“已经备了礼给大舅母赔过不是了,祖母放心吧,大舅母并没有放在心上。”
  “那我就放心了。”宋老太太叹道。
  宋嘉诺忽然问,“祖母,大舅母的日子过的不好吗?”
  宋老太太没啥心机的人,正好路上也无事,小孙子一问,她就巴啦巴啦的往外叨叨,“怎么会好呢?孩子都不是自己生的。”
  “唉,你还小,哪里能明白。再说了,你爹爹最重礼法,你们兄弟姐妹四个可都是正房太太所出的。”说到自家儿子,宋老太太还是非常自豪的,不过,想到韩氏的日子,老太太道,“这女人哪,一辈子连个孩子都没有,该有多凄凉哪。”
  宋嘉诺道,“祖母,喜哥儿、福哥儿也是大舅母的儿子呢。”
  宋老太太摸摸小孙子的头,叹道,“谁生的偏着谁,人家有自己的亲娘,你说是跟亲娘亲近呢,还是跟嫡母亲近呢。”
  宋嘉诺想了想,不说话了。
  这边,宋老太太对小孙子知无不言的说着大实话。另一车内,小纪氏的手微微发颤,嘴里干巴巴的,半晌方说了一句,“以后,我会好好教导嘉语的。”
  宋荣道,“理当如此。”
  “现在对女儿要求严厉,并不是说不喜欢她,而是盼着她明世理。”宋荣温声道,“在家里犯了错,父母不会怎么着。若是在婆家这样无礼,谁会包容她?
女儿嫁了人,娘家再如何疼惜,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自己不会做人,日子如何过得好?就算为女儿日后考虑,你也要把她教好。”
  小纪氏忙道,“是,我知道了。”
  小纪氏又道,“下次再看到弟妹,定会叫语儿好好与她大舅母赔礼。”
  宋荣道,“在她没学好规矩前,不要让她出门。”
  名门闺秀,哪个不是自幼便交际来往于上流人家?小纪氏实未料到宋荣罚的这样狠,可是,如今小纪氏竟连一句话求情的话都不敢为女儿说,只低低的应了声,“是。”
  作者有话要说:  宋嘉语是有些NC,不过,有宋荣这样的父亲,想一直NC下去也不容易啊那种会任亲生儿女一直NC的父母,肯定自己也是NC出身。否则,便不是亲生父母。
  
  第25章
晋江原创发表
  
  秦家素来低调,故此,即使是秦老太太的七十整寿,秦家不过开席两日而已。
  宋荣科举时秦老大人乃座师,别看就是些阅卷与被阅卷的缘分,却是官场上再重要不过的师徒关系。当年,宋荣文采出众,一举夺魁。老秦大人是个聪明人,爱惜人才,这些年,师生关系不错,通家皆有往来。故此,一大早上,宋荣就拖家带口的来了。
  秦家书香之家,自然礼数极好。秦家三子秦凤初带着儿子侄子们到门前相迎,主要是秦家长子、次子皆在外为官,即使母亲大寿,也不能轻离职守。故此,如今都是三子秦凤初在外张罗。
  秦老太太一把年纪,见见外男也无妨,因与宋家亲近,就是先时宋荣与大纪氏的婚事,也是秦老太太一手促成。倒是秦老太太见了宋老太太,连忙起身相迎,亲热的握住宋老太太的手,秦老太太笑,“老妹妹来了。”
  宋老太太在家也有些准备,好在先时宋嘉言都提前与宋老太太做过功课了。宋老太太闻言笑道,“老姐姐,愿老姐姐福寿安康呐。”
  秦老太太笑,“咱们都是有福的人呐。”先把宋老太太送到左上首之位,方自己回右上首尊位坐了。
  接着,宋荣方带着妻儿老小给师母请安祝寿。
  秦老太太坐着受了,笑,“好,好,快起来吧。”
  接着两家人又互相见过,秦老太太对儿子与宋荣道,“老三、子熙,你们去前面吧。唉,太爷也是的,生辰年年过,又不是什么稀罕事,哪里值得这样张罗。我说话,他又不听。你们出去忙吧,也注意自己的身子,少吃酒。”
  男人们便出去了,秦峥秦嵘与宋嘉让宋嘉诺早就熟的很,这会儿跟在父辈后面小声说着话。当然,秦峥没少趁机会多瞧宋嘉言几眼。
  秦老太太又问侯宋老太太的身体,两位老太太说了几句话,秦老太太笑道,“这些日子没见言姐儿,又长高了许多啊。”说着,笑眯眯的看向正在跟自己小孙女秦斐说话的宋嘉言。
  宋嘉言笑,“老太太也越发的慈悲了。”
  秦老太太问,“诶,怎么没见语姐儿啊?”宋家这对小姐妹,一个爽朗、一个娇美,秦老太太都很喜欢。
  小纪氏忙道,“正想跟您说呢,这几日天气微凉,语姐儿有些咳喘,我想着今天是老太太的好日子,定有许多贵人来,就没让她过来。”
  秦
老太太点了点头,“应该的。咱们不是外人,平日也常见的。孩子既然身上不好,可不许折腾她们。语姐儿瞧着就单薄,平日里还是要多滋补一些。小小年纪,身子
一定要调理好才行呢。”要说宋家这对姐妹,秦老太太瞧着也奇怪,宋嘉言自来就是精神百倍、欢欢喜喜的模样,宋嘉语从来都是娇娇柔柔、风吹就倒。秦老太太是
做母亲的人,自己亲生的孩子,养育上肯定比旁的孩子上心。这小纪氏怎么把亲生女儿养的这般娇弱的,或是宋家二姑娘本身便有不足之症?时不时的就要病上一
病?
  还是宋嘉言这样大方健康的女孩儿更让人喜欢,瞧着也有福气。
  问了一句宋嘉语,秦老太太又跟宋老太太说话,道,“老妹妹平日里在家都干什么,等闲不见你出来呢。”
  宋老太太笑,“老姐姐也知道,我以前在老家种地的,跟着儿子来城里享福。唉,不怕老姐姐笑话,我没什么见识,现在这把年纪,城里人家的规矩也不大懂,出来倒怕人家笑话我。”
  宋
老太太说话实在,秦老太太都这把年纪了,何况年轻时颇经坎坷,并没什么看不透的,反觉着宋老太太纯朴可爱。秦老太太笑,“老妹妹想的多了。谁还没个寒微的
时候呢,别家我不知道,就说我家,老太爷年轻时候科举,屡试不第。家里也贫寒的很,那时老大、老二还小,不能帮忙不说,天天要吃要喝的,把我愁的呀,天天
为这一日三餐着急。哪里想得到有如今的好日子呢。”
  “是啊。”宋老太太深觉找到知音,笑,“尤其小子们,又不能跟闺女似的在家帮忙做些家事,倒是吃起饭来,唉哟,肚子像个无底洞似的,我一见他们兄弟吃饭就心慌,每日就盘算着米缸里的粮能撑到什么时候。”
  秦老太太也笑了起来,“以往家里能吃回肉,真当跟过年似的。现在孩子们有了出息,也晓得孝敬我,顿顿精米细粮、鱼肉尽有,反倒觉着不如以往的滋味儿了。唉,你说这人哪……”
  宋老太太立刻道,“我在家也是这样,还时常想着以往吃的粗粮。我家言姐儿跟我像,叫厨下做些薄薄的玉米饼,抹上肉丁炸过的黄酱,再搁几片青菜叶子,一口咬下去,别提多香了。老姐姐什么时候想吃了,我叫家里厨子做好给你送来,你尝尝看,比山珍海味要好吃。”
  “给老妹妹这样一说,倒把我说的馋了。”
  “明天我就叫人给老姐姐送来。”宋老太太此时方信了宋嘉言说的秦家老太太好相处的话,果然是帝都难得的好人呢。
  “好
啊。”秦老太太辈份虽与宋老太太相仿,年纪大宋老太太将将二十岁,如今已是满头白发,皱纹横生。秦老太太温温的笑着,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似乎每一根皱纹
都透着舒坦与安心,说,“偶尔我说想吃以前的粗粮,不是这个劝,就是那个说。总觉着以往日子不容易,现在又吃这些,孩子们怕我心里委屈。”
  宋老太太呵呵直笑,“日子不管好过难过,都是过的孩子的日子。不管他们有没有出息,只要孝顺,咱们做娘的人,哪里会觉得委屈呢。我是个粗人,不会说那些好听的话。反正,大约就是这个意思吧。”
  “老妹妹说的都是至理人情啊。”秦老太太很有几分感叹,心下觉着宋老太太人虽粗了些,也并不具备帝都名门夫人的种种修养见识,不过,这是个不错的人。辛辛苦苦的养大两个这样有出息的儿子,做正三品诰命夫人,理所当然。
  一时,诸诰命夫人纷纷前来,宋荣如今为正三品侍郎,在帝都城,实在算不得高官。此时,秦老太太左侧上首之位是坐不得了,好在出门在外,小纪氏颇知照顾婆婆,扶着宋老太太坐到相应的位子上,自己侍立老太太身后。
  来的夫人们渐多了,秦斐就带着宋嘉言去招待各家姑娘们的水阁上去了。宋嘉言离开时还跟宋老太太说了一声,小纪氏给了宋嘉言一个放心的眼神,温声道,“去吧,帮着斐姐儿招待前来的各家姑娘们。”在外时,宋家人向来团结。
  尤其宋老太太鲜少出门,各家情形并不清楚,小纪氏更不敢有片刻稍离。
  好在宋荣的官阶虽不算什么高官,但是,户部侍郎,又倍受陛下器重,再对照宋荣的年龄,绝对算得上新贵。且又是在秦家,秦老太太七十大寿,纵使宋老太太各方面稍稍差了些,也不会有人不识相的来寻宋老太太的不是。
  及至公主王妃们过来,如宋老太太、小纪氏这等在正厅站都没处站,俱移步至偏厅歇息。
  宋嘉言与秦斐年纪相仿,早便认识,见秦家今日胜景,笑道,“今天可真热闹。”
  秦斐笑,“是啊。原本老太太不想大办,还说呢,一家子聚在一处吃碗长寿面就行了。是大伯、二伯捎信儿回来,说虽是在外面为官,也想为老太太大办一次寿宴。祖父、父亲也是这个意思,大家纷纷劝说,老太太才依了。”
  宋嘉言道,“老太太一向简朴,不过,这次是整寿,的确该大办。”
  秦斐笑,“是啊,我们都这样说,老太太方应了。”
  两人一路说一路笑的到了水阁,秦家大姑娘秦文已经在招待几位别家的姑娘了。秦文是秦家第三代的嫡长孙女,如今十五岁,帝都城有名的小才女,正在说亲的年纪。
  “三妹妹,言妹妹,你们可是过来了。”
  秦斐、宋嘉言笑着与阁中几位姑娘相见,其实有个规律,越是身份高贵的人,来的越晚。故此,这几位姑娘出身都不是太高,其中一位正是宋嘉言的好朋友,翰林李维家的大姑娘李思。
  李思过去与宋嘉言说话,眉眼含笑,“我前年酿的桃花酒,前几天开了一坛,味道很是不错。”
  “唉哟,怎么不送我两坛尝尝?”宋嘉言道,“你再酿酒也叫我一声,我也跟着酿几坛子。”
  边儿上一位林翰林家的林姑娘帕子掩着小嘴儿笑,“你们也算大家千金,没见过姑娘家这样嗜酒如命的,也不怕人笑话。”
  李思道,“这可怎么了?又不是什么烈酒,再说,谁喝酒还喝醉不成?稍微喝一点又没关系。”
  林姑娘笑,“怪道人家都说李翰林酿酒的功夫比写文章的功夫还要好呢。”
  李思不理会林姑娘话中之意,笑,“我爹爹也常这样说呢。”
  李翰林酷爱美酒,自己也喜欢酿酒,就是皇帝陛下有了美酒都会叫了李翰林一道共品,在帝都都是大大有名的。
  林姑娘碰了个不软不硬的钉子,到底是翰林家的姑娘,并非那等刻薄之人,抿嘴一笑,转身与别家姑娘说话去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16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