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校对)第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0/656

  “隐蔽88炮?那些重型坦克该怎么对付呢?”
  “让他们尝尝铁拳的威力,对付铁乌龟最合适不过了……”古德里安笑道,“至于明天,我会送给蒙哥马利一个惊喜的。”
第014章
惊喜(上)
  昔兰尼加高原的地貌很复杂,是多种地貌的杂居形态,有的地方看着平坦,但只要上去就知道下面是流沙,踩一脚能一直陷到腹股沟,甚至悄无声息地把人吞没,有的地方表层是沙漠,但下面却是风化岩层,这种岩层非常坚固,用工兵铲和镐头根本无法挖步兵战壕、反坦克壕和炮兵阵地;只有不多的地方撇除沙子之后才是便于修筑的土层。为了有效应付岩层,多年来殖民利比亚的意大利人率先引进了空气压缩机带动的凿岩机,在石板上开凿出了工事、火炮阵地和机枪掩体,为确保主阵地安全,他们还在阵地前方埋设了大量的防步兵地雷和反坦克地雷。
  古德里安对自己的防线很有信心,似乎认定了凭波兰旅和法国旅打不进来,威斯特法尔、梅林津等人虽然将信将疑,但并不认为这种应对是错的——蒙哥马利只叫波兰人和法国人上场确实透着很浓的阴谋味,老成持重的拜尔莱因不放心,特意发电报给防线中枢的飞行堡垒装甲旅,让他们做好随时顶上的准备。
  虽然意大利人对托卜鲁克防御体系的整体设计称得上完善,挖掘的军事工程也算得上充分,但他们的战斗意志和经历实在配不上一番辛苦之后才造就的防线——这些工事当初在他们手中并没有守住多少时间,轻而易举地就让英国人给占领了,倒是隆美尔在进攻托卜鲁克要塞时,英国人利用这些工事坚守了很长时间,给非洲军团造成了不小的杀伤,若不是隆美尔巧妙地迂回攻击、包抄第8集团军的后路兼之坚守要塞的英军克洛普将军自己丧失了信心而率部投降,托卜鲁克要塞绝没有那么容易打下来。
  现在,坚守阵地的部队轮到了德国人,担当防御任务的第21装甲师信心满满——虽然他们是装甲师,但德国装甲师的步兵可不弱。唯一不太有利的是英国人熟悉这段防线,知道哪里可能会有坚固阵地——即便非洲军能完善优化防线体系也没法另起炉灶在另一种地貌特征上构建起工事来。
  非洲军指挥部里所有人都以为古德里安让21装甲师在东部守住阵地的目的是拖住英国人,主力部队明天还会继续沿着今天的突破口扫荡两翼英军——这应该是长官准备给蒙哥马利的“惊喜”,但古德里安下一个指令却让他们愣住了:“把部队收回来,我们换个方向,准备向南进攻。”
  向南?
  这似乎是一个很难让人理解的决定:向西打是乘胜追击,利用已撕开的缺口破坏英军整条防线,向东打是针锋相对,有效应对英国人发起的进攻,可向南打是什么意思呢?
  梅林津不解地问道:“今天占领的阵地呢?”
  “让给新西兰人或者澳大利亚人——如果他们想要的话。”
  “什么?您不准备沿着缺口包抄左右两翼了?”拜尔莱因急了,“这是我们好不容易才打开的缺口,放弃了多可惜,我认为应该乘胜追击。”
  “不!不能这么干。”古德里安在地图上画了两个箭头,“倘若我们这样杀出去了之后会发生什么?”
  大家迷惑不解:会发生什么?不就是趁势包抄左右两翼然后席卷敌军阵地么?
  “兵力呢?21装甲师不能动,伞兵旅要守卫要塞,飞行堡垒装甲旅要担任预备队……”古德里安点点沙盘上第4和15装甲师的小旗,“甚至连虎式重装甲营都不适应长途奔袭,唯一能动用只有这两个装甲师,不过3万多人,300多辆坦克,不可能席卷西线英军的。到时候他们派2个师缠住我们,然后其余部队往中间一断,你们看会发生什么?”
  作战处长威斯特法尔率先从古德里安随手画的箭头那里看出了门道:“那样敌人就把我们2个装甲师和其余部队分割开来了。”
  “作为兵力少但战斗力强的一方,分兵是我们决不能犯的错误,蒙哥马利的战术从根本上说就是错的——他不应该围绕我们的防线构筑一个包围圈,他最应该做的是将自己部队凝聚成一个拳头,然后不断冲击我们防线上的薄弱点,用连续不断的轮流进攻消耗我们的实力。”古德里安阐述了自己的观点,“10万对峙30万勉强可以接受,如果他准备牺牲10万人,我们可能也要伤亡3-4万人,你们猜那时候会发生些什么?”
  这么一解释众人就理解了:非洲军如果少了3-4万就维持不住目前这么大的战线,只能被迫收缩,然后英国人就能逼迫得更紧——假如蒙哥马利不惜一切代价采用这种兑子战术,第八集团军死掉20万人之后还能剩余10万,那时候非洲军恐怕只能剩2-3万人了,根本就构不成对敌人的威胁更别说守住托卜鲁克。
  “那他为什么不这么干呢?”
  “第一,他舍不得付出这么大代价,因为他不知道元首会不会持续给我们支援,英国人上次打意大利人打舒服了,不想用这种血肉模糊的消耗战;第二,英国人在等待援兵——国内转来的情报你们想必也看到了,又有将近10万英美联军取道好望角准备登陆埃及,他们是蒙哥马利的坚强后盾。”
  不顺着缺口继续进攻的道理立即就解释清楚了,但大家依然满腹狐疑——为什么要向南而不是去东面迎头痛击英国人?南部不仅敌军众多,而且容易遭受东西两翼敌军的合围——在此前三周的试探性进攻中,非洲军向南打已不止一次了,每次都是撕开缺口然后因为英国飞机和部队赶来堵漏而被迫放弃,对于古德里安依然坚持向南打,大家觉得不太能接受。
  “因为敌人动了啊……西部少了一个师的蒙哥马利会从南部抽调部分兵力去支援西部防线,如果我估计得不错,至少要调走一个旅,同时既然他在东部进攻,那么他还可能再从南部抽调兵力,而我们的兵力却不会少,重装甲营晚上修复完毕之后明天依然可用于该方向的突破。”古德里安笑着安慰众人,“他打他的,我打我的,我们必须集中优势兵力进攻,能不能突破防线我不在乎,我只要消灭英国有生力量,如果能再吃掉一个师就完美了,那就意味着离‘大计划’真正发动的日子不远了……”
  说起“大计划”,众人的心头不禁火热起来,露出满脸憧憬……
  为抓紧时间,下午4点钟开始,波兰旅和法国旅在蒙哥马利的命令下,顺着炮火弹幕中向阵地猛扑过来,掩护并配合他们进攻的还有40多辆坦克。其中一部分是丘吉尔步兵坦克,还有一部分是格兰特将军——这种拥有2门火炮、体型巨大,但转向不太灵活的坦克在屡屡被T-34们教训后,被英国人认定为更适应掩护步兵进攻而不适合装甲战。
  瓦尔斯特中将忠实地秉承了古德里安的命令,没动用一辆坦克,连88炮也只用了四分之一,围绕各处阵地与当面敌军展开了厮杀。
  指挥部里,蒙哥马利焦急地等待着西部防线堵漏和东部进攻的消息,他需要根据各方面情况进展来安排下一步行动。
  “长官,第七装甲师的缺口堵住了。”德·拉甘兴奋地跑来,挥舞着电报说道,“新西兰第2师与澳大利亚第9师已会师并联手堵住了缺口,同时挽救了第七装甲师的后卫部队与溃散人员。”
  “他们与德国人交手了么?”
  “交手了……彼此间进行了坦克交战,损失情况差不多,谁也没占到便宜,不过无论是新西兰人还是澳大利亚人都没有报告说遇到那种超级坦克……”德·拉甘现在吃不准兰顿少将汇报的情况是否真实,也不便妄下结论,只讲述了最新战况发展,“德国人是主动撤退并脱离接触的,我们的军官考虑到恢复阵地、收容人员的需要,放弃了追击。”
  “第七装甲师还剩多少实力?”
  “2个装甲旅损失惨重,大约还剩近20辆坦克,炮兵们大部分都在,不过火炮基本丢光了;步兵大约损失了4-5个营,还有一些其他作战人员损失——总体而言,我们大约损失了5000人,180余辆坦克和100多门火炮,另外……”德·拉甘的声音变得很愤怒,“还损失了后勤中转基地,我们的人没来得及销毁它们,物资估计要被德军抢光了。”
  “这是渎职!这是犯罪!”蒙哥马利一拍桌子,怒气冲冲地吼道,“为什么不销毁它们?为什么不安排可靠的力量守卫这些物资?这些东西不是第七装甲师一个师的,是10万人一个季度所需要的物资,是大英帝国千里迢迢从本土和加拿大、南非、澳大利亚、印度等自治领运送过来的,是我们的后勤部队顶着敌机空袭、躲过了无孔不入的潜艇攻击,又费尽千辛万苦从亚历山大港搬到这里来的。他们倒好,一个白天就丢得精光,还丢给了德国人,这给敌人省了多少事?——我们变成古德里安的补给队了!”
第015章
惊喜(中)
  面对怒火冲天的蒙哥马利,德·拉甘沉默不语,司令部里其他人也噤若寒蝉,谁也不敢为兰顿少将辩解。虽然人员上第七装甲师似乎只损失了四分之一多一点,但坦克打光、火炮丢光,建制被打散,这个师基本上完蛋了,没几个月时间整顿补充根本不能再上战场,更别说还丢了那么多东西——无怪乎司令官如此愤怒!
  “勒令兰顿立即停职反省,等待军事法庭调查他是否存在指挥不当的问题。”
  “恐怕用不着这样了……”接到最新电报的德·拉甘的声音迅速低沉了下去,用悲伤的语气说道,“刚刚接到消息,他牺牲了,撤退时他乘坐的装甲车被一发炮弹命中,当场身亡。”
  “这……”蒙哥马利没想到发生这种事,叹了口气,缓缓说道,“换个说法向上报告吧,兰顿少将在作战中为掩护部队撤退而光荣殉国,请求按条例给他相应的抚恤和授勋……”
  兰顿阵亡的消息给整个第八集团军司令部蒙上了一层阴影,众人的情绪在无形中都低落了许多,德·拉甘很想给参谋班子们打打气,但实在又不知道开口说些什么,只好沉默地对付各方面发来的电报,试图用忙碌而紧张的战斗来压抑心中的阴霾。
  东部巴尔迪亚附近的阵地上,波兰人和法国人也陷入了苦战,一开始两个旅的攻势打得很轻松,在炮火开路和坦克掩护下迅速突破了德军第一道防线,但在向纵深和侧翼扩展时却吃到了苦头,被德军或明或暗、纵横交错的交叉火力打得人仰马翻,特别是MG42机枪的炙热火力更让他们领教了厉害,这种新投入使用的机枪射速每分钟最低1200发,最高1500发,由于射速太快,射击时发出的声音不同于捷克式或勃朗宁机枪的“哒哒”声,反而更类似高速转动的电锯“嗤嗤”声,当波兰人和法国人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时,一个又一个的步兵已毙命于这种撕裂亚麻布的声音之下。
  这种新机枪也是霍夫曼支援非洲军的新装备之一,作为德国在枪械生产技术上的重要突破,MG42将以往多采用切削工艺、既费金属又耗时间的生产流程转变成了极其简便的金属冲压工艺制造流程,看上去只是一堆铁片和一根铁管的拼凑物,实际上结构非常紧凑,十分有利于生产,霍夫曼不但加快了MG42的定型与生产,还优先将这种机枪送往古德里安的非洲军和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团军群使用,新出厂的装甲车上也开始普遍装备这款新武器。
  话说在真实历史上MG42刚刚诞生并装备德军时,盟国间谍普遍将其当作是粗制滥造的武器,认为德国已不行了——不但极端缺乏原材料,连作为战术核心的机枪都无法保障制造工艺,但英美枪械制造专家得知情况后却大吃一惊,因为只有技术成熟才可能采用冲压工艺,德国在机枪制造这个领域已远远领先了。在实战中,新兵怕炮,老兵怕机枪,死在MG42手下的老兵不知道有多少,现在法国人和波兰人又成了新的牺牲品。
  当地堡掀开伪装、黑洞洞的枪口露出射击孔时,波兰人和法国人的噩梦就来了,从四面八方迸射出的侧翼火力瞬间就将这些冒进的步兵们打倒在地,在MG42超高射速的作用下,轻轻一扣动扳机就是十几发子弹发射出去,只要被击中要害部位断无幸存之理,而好几辆试图突破掩护的坦克和装甲车又因为吃到了反坦克地雷被炸毁,战场态势一下子陷入犬牙交错的状态。配合步兵进攻的英军炮兵也不敢胡乱开炮,现在双方兵力交织在了一起,任何一发炮弹都可能造成误伤,他们只能远远地隔断德军后续部队的增援,但对已在战壕里神出鬼没的德国步兵却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指望本方步兵肃清阵地了。
  鲁道夫上士现在就是在战壕里激烈搏杀的一员,身为装甲掷弹兵资深班长的他曾是一名优秀的反坦克射击手,能在200米距离外用反坦克枪精确地射击坦克重要部位,但随着坦克装甲越来越厚,别说反坦克枪没了用武之地,就连37mm反坦克炮都沦为了敲门砖而被迫退役,步兵反坦克武器更是少得可怜,这种情况在一个多月前发生了改变——他得到了尝试新单兵反坦克武器的机会。
  长官给了他一堆奇形怪状的武器,并告诉他这些都叫铁拳,区别是1号、2号、3号。分别试验过三种武器之后,他有了独特的看法:铁拳1号显然是非常轻便易携带的东西,掌握起来也不困难,但作用距离太近了一点,40-50米的距离除非巷战,否则发射后基本不可能全身而退;2号距离远、准头和威力都是最好的,可惜需要2人配合,目标和体积忒大,非常容易暴露;只有3号这玩意不错,他试过几次后就深深地爱上了它——单人操作、带三脚架的发射器保证了方向和准头,距离比1号又要远,能在80-100米上对装甲目标形成绝杀,堪称是单兵反坦克的最佳杀手,最后他坚决选择了3号。
  在今天这场战斗打响之前,他就被长官告知坦克基本不会出动,88炮也会隐藏大部分,如果敌人坦克不太多——所有的反坦克任务都需要步兵执行,他没有感到害怕,反而认为自己大显身手的机会来了。
  现在,他手提着铁拳3号发射器灵活地在密如蛛网的战壕间穿梭,除了发射器上面的那1发破甲榴弹之外,身强体壮的他还额外携带了4发补充弹,他努力寻找合适的伏击地点——打坦克可不是傻乎乎守在战壕里就行,那样非被伴随行动的敌军步兵打成筛子不可。他精心挑选了一段废弃的战壕,扒开横七竖八的波兰人尸体并悄悄潜伏在下面,仔细观察了周围情况之后将发射器树了起来,同时还巧妙清空了后方的障碍,防止喷射之后的尾火倒卷过来威胁自身。几分钟后,一辆丘吉尔坦克从他左侧50多米外开过,不时停下来用机枪和火炮压制前方德军火力,根本就不曾料到这段早已平静的战壕里隐藏着危险。
  就是它了!他瞄准了这个步履蹒跚时不时还停顿一下的铁乌龟,抑制住“砰砰”跳激动,悄然扣动了扳机,电击发之下的发射药被迅速点燃,推动铁拳3号向前飞离发射筒,少顷就张开了稳定鳍,一边旋转一边朝丘吉尔的侧面撞去,半秒多之后,“轰”地一声在装甲表面爆炸,空腔效应形成的金属流迅速击穿了侧面装甲,他来不及观察战果就以一个巧妙的侧滚翻躲进了5米多远的一个弹坑,然后他原来待过的位置被敌人一顿扫射。
  在持续2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中,他一个人独自摧毁了2辆丘吉尔和1辆格兰特将军,手感之热大大出乎意料——这种骄人战绩为他赢得了一枚一级铁十字勋章和坦克摧毁臂章。
  “前方报告,波兰旅和法国旅正在和敌人激烈交火,战线犬牙交错,我军阵线整体推进了大约2500码,部队损失很大,坦克损失了20多辆,装甲车40多辆,步兵伤亡接近1500多人……”
  “损失这么多?德国人动用了多少坦克?”
  “一辆也没有。”
  “一辆也没有?”蒙哥马利愣了一下,“都是反坦克炮打的?其中有多少88炮?阵地位置锁定了么?”
  “粗略估计可能有8门,阵地位置很难判断,只能锁定大致位置……”德·拉甘顿了一下,眉头皱得紧紧地,“法国人还报告说,德国人用了一种新武器——步兵单兵反坦克武器,对装甲目标杀伤力很强。”
  “反坦克枪?反坦克手雷?无后坐力炮?抑或是别的什么?”蒙哥马利明显不太高兴,“报告为什么不说清楚。”
  “法国人说不知道是什么,肯定不是反坦克枪或者手雷,可能接近于一种新型火炮,但一个人就能操作——或者,称之为反坦克火箭?”德·拉甘苦笑着将电报递给了蒙哥马利,后者仔细看了几眼,也弄不清楚这到底是什么。
  先是重型坦克,再是新式机枪,现在又来了不知名却又威力巨大的步兵反坦克武器——天知道德国人藏了多少好东西,更让蒙哥马利心烦意乱的是,德国人的坦克没出动,88炮也发现的很少,这意味着德国人隐藏了巨大的实力,如果贸然让第一装甲师发起进攻恐怕会一头撞在钉板上,望着天色已晚,他想了一想后交代德·拉甘道,“让法国人和波兰人撤下来吧,明天先让空军对德国阵地发动空袭,争取先为地面部队扫清障碍。”
  夜幕悄悄的降临了,东西两线的战斗逐渐进入了平静期,但向南进攻的部队却开始行动起来……
第016章
惊喜(下)
  向南进攻是非洲军最熟悉的攻击节奏,过去三周中,他们屡屡上演从防线中突然杀出直扑英军阵地的戏码,不过这次行动计划略有改变,古德里安没走最常见的道路,反而选择了从坎布特和阿代姆之间的沙漠空隙中直插过去——这片沙漠平坦硬实,各类履带、半履带车辆行走自如,简直就是一个天然的装甲战场。换白天这条道是不太敢走的,因为在开阔地上行军很危险,空袭下根本无从躲避,但现在借着夜色掩护,大军迅速向前挺进,整支队伍浩浩荡荡、蔚为壮观——各类坦克、装甲车、半履带车、火炮和卡车纵列扬起大片尘头,从北向南开进。
  整支队伍按照古德里安的指示编成了左右两翼分头开进,左翼是第4装甲师,右翼是第15装甲师,在两者间居中行进的是直属于非洲军司令部指挥的虎式装甲营,他们在出发前接受了维修部队紧张、快速的修理,一直拖到10点钟以后才出发,即便如此,仍有7、8辆坦克来不及修复而只能滞留后方,为防止他们在半路上抛锚,维修队派出了大批精兵强将跟随进发——拜尔莱因和两个营长开玩笑,谓今后虎式出动需要配“保姆”,听得众人都是哭笑不得,不过伴随坦克作战的装甲掷弹兵们对这种威力强大的坦克很有好感,一看到这些隆隆行进的庞然大物伴随进攻就自觉信心百倍。
  除重装甲营拥有独立且优先的道路通行权之外,其余两师又根据作战需要组织了周密的行进序列编组,完美体现了拜尔莱因的参谋功力:坦克之后跟着装甲掷弹兵、工兵和炮兵,在他们左右两侧是乘坐卡车的步兵及反坦克部队,在两个师中间是上千辆编成梯队的后勤补给卡车队——没有这些卡车作为保障,作战部队任何一点胜利成果都是难以想象的,因此他们被置身于最严密的保护之下。每个师都按要求排成了整齐队列,有关行进方向、车间距离、行驶速度都进行了煞费苦心的计算,避免前后脱节或壅塞道路,取自汽油罐制成的暗光灯则指示着行军路线,整齐如同接受检阅的车队。
  德国人良好的纪律与服从意识保持了行军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安静,除引擎声之外其他一切都是静悄悄的,半点儿喧闹都没有。古德里安本人其实很想率领一支坦克部队冲在前面,但梅林津、拜尔莱因和威斯特法尔等人都表示坚决反对,作为让步,他带着一个精干的指挥部停驻在阿代姆掌握南部战事,而威斯特法尔则负责东、南两个方向的居间联络。
  非洲军前后两任指挥官在性格上有很多相似点,当初隆美尔每天乘坐缴获的、昵称为“猛犸”的英制ACV装甲指挥车巡视战局,指挥修筑各类工程和道路,派出侦查部队检索意大利人丢弃在沙漠里的火炮为己所用,作战时又冲在非常靠前的位置,隆美尔离任后,这辆装甲指挥车就留给了古德里安,虽然后者也喜欢亲临一线靠前指挥不过更喜欢呆在坦克里,这辆装甲指挥车让拜尔莱因改造成了一个小型快速的机动指挥部。
  不过古德里安的条件和本钱比隆美尔强得多,别说意大利人丢在沙漠里的那些破烂他看不上眼,就是缴获的英军火炮他也很随便,倒是英国人新投入使用的17磅炮引起了他的好奇,根据俘虏交代,这种口径76.2mm、重量高达3吨的反坦克炮据说是英国人为了克制德国T-34或其他新坦克而仓促间投入战场使用的,连合适的炮架都没选好,最后采用了25磅炮的炮架,整体数量仅仅100门,与苏制76.2mm反坦克炮口径相同但穿甲能力更胜一筹(比起德军自己的88mm高射炮来依然还差得很远),试验后发现果然如此,古德里安让人给东部正在激战的21装甲师送去,让英国人尝尝自己开发的新火炮威力。
  至于缴获的坦克,除谢尔曼之外他是半点兴趣也欠奉,有缴获都让运送物资的船只连同俘虏、伤员一并装回意大利让凯塞林元帅处理——元帅是个很好的交际能手,每次都能用这些缴获的物资、装备和俘虏给非洲军换来各种各样的好东西,闹过一次笑话的意大利领袖也低调了许多,记者们再也没捞到收获金表的机会。
  凌晨3点,先头部队已到了英军阵线的外围,在皎洁月光照耀下的沙漠一片静谧,让人难以置信现在正处于两军激烈交火的时刻,装甲侦察部队可清晰地观察到对面英军阵地上时不时升起的照明弹,看上去戒备森严、防御也挺像回事,不过更多地让人感觉是敷衍了事,各部队一边按作战序列悄然展开,一边给坦克和装甲车部队进行最后的补给。
  在各营级指挥官的战役地图上,各处进攻目标都已明确,首先就是要分割包围各处水井附近的英军部队。水是生命之源,沙漠中的水更甚于平日,整个昔兰尼加地区的生机都在于这些水井——每一口井周围都能形成一小片绿洲同时还有居民聚集点,为补给方便,英国人通常也都围绕水井和绿洲展开布防,现在他们成了最优先打击的目标。
  凌晨5:25分,东方露出了鱼肚白,视线开始明了起来,天气也如气象预报揭示的那样开始放晴了,5分钟后,3颗绿色信号弹升入天空,非洲军对南线的进攻在猛烈的炮火中拉开了序幕。
  执勤的英国哨兵在发现信号弹的第一时间就拉响了警报,但这已太晚了,排山倒海的火力猛扑过来,将英国人的防线、工事、装备撕成碎片,跟随在密集的炮火之后则是德国人赖以成名的装甲部队,而虎式又一马当先地赶在所有部队之前,以“隆隆”声势向英军阵地碾去。
  曾几何时,由于德军多次向南出击,蒙哥马利安排在该方向的兵力是最多的,除现有的第8装甲师(无步兵旅)、第44步兵师、第151步兵旅、第2自由法国旅之外,原本还安排了第10装甲师和第201近卫旅,由于第七装甲师昨日遇袭崩溃,为防止西部战线动摇,蒙哥马利被迫将最后2支部队抽调出去增援,于是战场形势和敌我力量对比变得比古德里安预计得还要乐观,他原以为蒙哥马利最多只会从南部抽走1个旅,没想到第八集团军被非洲军快速吃掉第七装甲师这种犀利的攻击力吓住了,抽调了一个旅又一个装甲师过去,现在力量对比发生了大逆转:当面英军总兵力只有德军的1.7倍,坦克数量更是只有德军的一半略多一些。
  在德军猛烈的进攻中,英国人不到40分钟就把最前面两道防线丢得一干二净,敢于主动出面迎战的坦克也被虎式们轰成了一堆烂铁,此时两个重装甲营身后的T-34和4号们甚至还没捞到交火机会。
  “长官……”德·拉甘匆匆忙忙叫醒忙碌了一夜、凌晨4点多才入睡的蒙哥马利,“德军主力向南部发起猛烈进攻,我们已连丢2道防线。”
  “什么?”蒙哥马利大吃一惊,“不是报告德国人还在第七装甲师防线前与我们的部队对峙么?法国人和波兰人也报告说正面交战的德国人为数众多,哪里又冒出这么多主力部队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0/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