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校对)第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8/656

  海因里希是一个虔诚的新教信徒,他的妻子是犹太人(在结婚时希特勒当场赠送给她荣誉日耳曼人证书以示拉拢,所以有关反犹的种族政策其实是看人的),曾经有人就海因里希的宗教信仰提出异议,认为这种做法与党和国家社会主义不兼容,但海因里希无视这种警告,在下一周还是继续前往教堂做礼拜,不但自己亲自去,连妻子、女儿也一并前往。对这一点曼施坦因表示很欣赏,一个军人特别是一个高级军官,是该要有一些始终坚持的信念,没有这种信念,一味趋炎附势很难在防御中做到坚如磐石。这种特点在莫德尔身上表现得也很明显,他是元首的爱将不假,但莫德尔的地位不是靠溜须拍马、趋炎附势弄来的,他是真的相信国家社会主义,真的崇拜元首——虽然和元首顶起牛来他比谁都狠。至于塞德利茨这种人,哪头风向有利就倒向哪头,不惟霍夫曼看不起他,曼施坦因现在对他的观感也很差。
  而霍夫曼批准这个任命的原因很简单:海因里希是历史公认的防御专家,防御能力可以在莫德尔之后排第二,如果谈以弱御强的水平或许可以称得上第一——1945年柏林之战前的奥得河战役指挥官就是海因里希,他手里只有大约82万疲惫不堪、士气低落、年龄混杂的部队,坦克只有1一百零七辆,面对的则是由苏军最精锐3个方面军组成的,装备着超过6千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的250万大军,但在泽劳弗高地防守战中他成功地阻挡了朱可夫三天,打断了朱可夫独占柏林的荣誉,让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蒙受了巨大损失——阵亡官兵3万人,受伤21万人,837辆坦克被摧毁,被击伤的坦克和自行火炮数量达1653辆,几乎打断了该方面军的脊梁。至于希特勒厌恶海因里希的宗教信仰与犹太人因素,对霍夫曼而言根本就不复存在了。
  霍特本来顾虑西南方面军割裂自己与曼施坦因集团之间的联系,又害怕瓦图京威胁曼施坦因的侧翼,所以一直不敢随意行动,但现在既然曼施坦因放手让他去干,他立即发布命令准备向北进攻,即便布良斯克方面军有60多万兵力,他手头只有40万而且罗马尼亚和意大利人还占了近一半,但他对自己部队的战斗力很有信心。
  三天前他刚刚得到了2个基数的燃油补给(根据德军规范,全军所有车辆运动100公里所需的汽柴油总数视为1个基数),加上原有储备和上次短暂突击沃罗涅日方面军手里缴获的部分,他手里一共捏着近5个燃油基数,完全可以好好打一场了。这次补给时他还得到了70多辆4号G坦克的增援,他知道曼施坦因手上现在只有2个装甲师,在这样紧张的时刻他还把全集团军群的坦克补给全划给自己,这让他很感动,他考虑后最终决定把部队里所有三号坦克一共40多辆全抽出来加强给曼施坦因——现在第四装甲集团军是第一个实现三号坦克全面换装的集群了,罗马尼亚人和意大利人虽然很眼馋这批换下来的三号坦克,可听说是支援给曼施坦因中央防线的,也都知趣地不再吭声。
  他在地图上研究了半天,这次再打布良斯克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的结合部是不行了,两家接受了上次沃罗涅日方面军被击破的教训,对结合部看得死死地,但霍特很快想出了办法——打西南方面军的侧翼!
  “曼施坦因元帅不是让我们去进攻布良斯克方面军么,为什么又变成了西南方面军?”一堆人奇怪地问他。
  “等西南方面军渡河时我去狠狠踢他的屁股,你们说瓦图京是自己缩回来重新对付我好呢还是让布良斯克方面军协助遏制我们的攻势好?”
  众人想了一想,认为很可能是后者。
  “这就对了……”霍特微微一笑,“布良斯克方面军现在像个刺猬缩在那里我拿他没办法,但西南方面军马上就要动起来渡河南下,只要他们试图支援瓦图京,就会有破绽露出来……”
第041章
大河曲部之战(5)
  “轰”的一声炮响,一颗105mm榴弹炮炮弹在人群中炸响,听着威力很大,弹片横飞的范围也不算小,但落在稀疏的进攻人流中却收效甚微,只打倒了两个人,从效费比来评价,这发炮弹完全有浪费的嫌疑,但从声势而言却完美地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这一段是德国第6集团军第57步兵师的防御阵地,红军连日来的高歌猛进终于结束了,就像一波接着一波的浪头到最后总要碰到防波堤那样,第27军三心二意的进攻最终遇到了难以逾越的天堑,57步兵师的防御阵地成为他们无论如何也冲不过去的障碍。
  卡尔波夫虽然也尝试着用坦克第10旅冲了一次,但那错落有致而又密集的火力让这些坦克吃到了十足的苦头,不到半个小时,就被反坦克火力击毁了17辆,而整个坦克第10旅一共也只有41辆坦克,迫于无奈,他最后停止了这种徒劳无益的进攻。战场上散落着红军坦克的残骸,有T-26的,有KV-1的,当然最多的还是T-34,好些坦克干脆就是被德国人缴获的76.2mm俄制反坦克炮击毁的,对红军而言,再也没有比这种结果更伤害士气的行为了,而等到88mm高射炮也加入反坦克行列之后,卡尔波夫就知道自己是无论如何也打不下这片阵地了。
  他对拿不下德军阵地是有预期的,在前面几轮进攻中并没有用尽全力,进攻队伍也没有使出红军最著名的“人潮攻势”,反而更像是一次试探性举动,如果不是坦克旅指挥官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实力,这一次试探性进攻的损失将会更小。
  “打不动了……”他喘着粗气,告诉自己的老搭档马斯诺夫,“地上有坚固的工事群,掩体里有充分的反坦克火力,天上还有敌人数量可观的飞机,我们不可能再进攻了……”
  “有一点很奇怪,敌人为什么不反击呢?”
  “反击?为什么要反击?”卡尔波夫奇怪地问道,“我们又没有攻进去,敌人所有阵地都捏在手里,在这样寒冷的气候里,有温暖舒适的战壕不呆非要跳出防御体系和我们在外面进行对攻,只有脑子坏了的人才选择这么做。这对他们半点好处也没有。”
  “现在怎么办呢?”
  “还能怎么办?撤呗!希望能有某个笨蛋不知死活地追击我们。”卡尔波夫一字一顿地说道,“向司令员报告,我军遭遇有严密工事和密集火力支援的敌防御部队,部队进攻了5次均告失败,现后退5公里整顿,请求集团军主力予以支援。”
  “27军的进攻毫无疑问是失败了,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却也是成功了,至少他们探明了敌人的现实,也了解了敌人的底线——他们现在是不肯继续无原则地向后撤退了。”21集团军司令员奇斯佳科夫一直在关注27军的进攻,他早就命令其余部队做好了准备,一旦27军攻势不利有被敌人反包围的风险,集团军主力部队就跳出去接应,同时对那几个不开眼硬要追击的德国师狠狠咬上一口,但现在德国人的反应有些奇怪——坚决防御却不反击,这让他精心准备的后招落了个空。那种感觉就像钓鱼的人准备好了诱饵,结果鱼儿对着诱饵居然毫不动心,这让钓鱼的人有些沉不住气了。
  “我认为敌人正面防御的兵力可能不足。”奇斯佳科夫对布钦说了自己的判断,“我了解卡尔波夫同志的性格,他肯定没用全力,但即便这样德国人居然也能忍气吞声,这绝不是他们的作风,只有一个合理的解释——他们防御的兵力不是很充分。”
  “奇怪啊,第6集团军照理说是有30多万部队的大集团军,不至于出现兵力不足的情况。”布钦拿起敌情通报,“从我们已截获的无线电信号来看,至少有17个师一级的呼叫信号,怎么可能会兵力不足呢?”
  “这很有可能。”奇斯佳科夫看了一眼地图,“在顿河下游,62、57两个集团军已发现了7个德国师的番号,和27军交手已有2个师,或许我们更应该在其他地方动手,试试看能不能找到更多的德国番号……”
  正说话间,布钦接到了最新电报:“西南方面军的消息,瓦图京司令员命令第46集团军的先头部队今天从上游渡河,他们不但成功架设了浮桥,而且还击退了至少4个德国师的防守兵力。”
  “他们遭遇到了敌人抵抗?”
  “是的,不过抵抗似乎不是特别激烈,否则不可能取得如此迅速的战果……”
  “4个师……”奇斯佳科夫沉吟片刻,“那就有13个师了,还差4个。”
  “瓦图京司令员打算2天内把46集团军先渡过河,然后再让第12、第6、坦克第5集团军等依次渡河。”
  奇斯佳科夫心里一惊:“他不管霍特集群了?”
  “这是总参谋部的意思,霍特集群交给布良斯克方面军应付——不求击败敌人,只拖着他们不要去增援曼施坦因即可。”
  “第46、第12、第6、坦克第5……”奇斯佳科夫一边扫视着地图上西南方面军的兵力部署,一边小声嘀咕,“瓦图京同志还是那个雷厉风行的性格,速度倒不慢,可惜咱们司令员罗科索夫斯基同志貌似没这么大魄力,我请他把24集团军也投放过河,电报打上去都2天了,还让我慎重……”
  “司令员或许有他自己的考虑……”布钦不想在背后评论方面军司令员的是是非非,转移了话题问道,“卡尔波夫同志的增援请求怎么处理?”
  “请他慎重!”话一出口,奇斯佳科夫自己也忍不住笑了出来——刚刚还在背后议论自己的上级罗科索夫斯基“魄力不够”,转眼对自己的下属也用了“慎重”,人呐……
  他自我调侃道:“估计在卡尔波夫心目中,我也属于魄力不够的司令员。”
  就在奇斯佳科夫和布钦正在商议如何答复卡尔波夫时,顿河方面军司令员罗科索夫斯基中将也在指挥部里和一帮作战参谋就下一步行动进行热烈讨论,他皱着眉头问道:“从已掌握的情况来看,德国人准备以罗斯托夫为中心构建一个半圆形防御体系?”
  “恐怕是的。”方面军参谋长马利宁少将回答道,“从敌人前期一直不战而退的奇怪情况来看,他们似乎有意识地往回缩了,这是准备缩小防御面以提高防御密度的行为。”
  “敌人兵力不足?”
  “这很难回答,在没有更多情报支持之前,我认为我们不能盲目下结论,还是先将这个问题交给莫斯科和总参谋部判断吧。”
  罗科索夫斯基点点头:“莫斯科已再次来催问24集团军的动态了,你去妥善安排一下,今夜务必要出发过河,免得到时候我们方面军过河最早,结果进入罗斯托夫反而落在后面,所有牺牲与坚持最后都便宜了别人。”
  “瓦图京同志顺利渡河,奇斯佳科夫同志的先头部队撞上了敌人的坚固防线,目前其实力不足,没有能力突破,崔可夫和托尔布欣同志的两个集团军在继续猛烈进攻,但成效很差,唯一的好消息是至少吸引了7个德国师的兵力。”朱可夫正在向斯大林汇报情况,“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司令员叶廖缅科同志建议让更多的集团军在更下游的位置展开进攻,他不相信德国人能沿着整条顿河布防……”
  “他早该想到这一点。”斯大林不满地说,“为什么直到今天才提出这个建议?”
  “他一直要求空军支援,没有足够的飞机他认为很难在顿河上架桥。”华西列夫斯基补充道,“但他要求太高了,他要求一天16小时持续不间断的空中保护,最好还能出动大规模轰炸机群对敌人的机场或者防御兵力进行针对性轰炸——这我们完全是做不到的,我们既没有这么多飞机,也不可能在一个方向投入那么多兵力。建一座桥需要几个小时和无数材料,但毁掉它却只需要半分钟和一颗炸弹就够了。”
  “您的处理意见是对的,叶廖缅科同志一贯喜欢进行这种狮子大开口的要挟。”斯大林恨恨地说,“有这么多技术兵力我早就拉出去对付黑海里的德国人了,怎么会还在这里伤脑筋。”
  叶廖缅科当然不是一盏省油的灯,尽提些总参谋部无法满足的条件来为自己的进展不利搪塞、掩盖,只不过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也不是好惹的,不但很快揭穿了他的真面目,还让他在斯大林面前大大出了一会洋相。
  “曼施坦因手里的兵力有多少?”
  “25-30个师,至少有3个装甲师。”
  “现在已暴露的兵力占了一半,还有一半呢?”斯大林不解地问道,“假设他没有抽调机动兵力用于登陆,则至少还有10个师可用于机动作战。”
第042章
大河曲部之战(6)
  “我认为这很困难,他摆在一线的兵力会比我们所察觉到的更多。”朱可夫指着地图说道,“从巴甫洛夫斯克到罗斯托夫整体防御战线绵延900多公里,即便曼施坦因收缩防御体系再加上有意识地放弃顿河河曲部争夺,防御战线整体长度依然会超过700公里,扣除左翼霍特集群防守的地段,扣除右翼克莱斯特防守的地段,该集群所需要面对的整条防御体系长度大约会持续400公里,这意味着如果曼施坦因将15个师摆在防线正面,每个师防御正面会达到25公里以上,就德国人的装备和兵力而言这是一个比较危险的数字。”
  “所以,您的结论是?”斯大林不解地问道。
  “两个。第一,曼施坦因不会防御这么宽大的正面,他必然还会继续收缩,只要我们加把油就能捅破他的第一道防线;第二种可能,他投入的兵力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因此这种防御宽度才是他能够承受的。”朱可夫认真思考了一下后说道,“总参谋部认为第一种方案可能会更加贴近实际,届时这条防线远不会像看上去那么牢不可破。我们的应对策略很简单,尽可能派遣多的部队过河,对这条防线进一步施加压力,尽快找到敌人的薄弱环节然后进行迅猛攻击。”
  华西列夫斯基补充道:“还有一种非常小的可能性是曼施坦因在虚张声势,他之所以前期摆出那么庞大的架势就是为了掩盖他的真实意图——他在防线上就只有这么一点兵力,其余兵力被投入到了其他战场。”
  “这一种可能性也是存在的,我们不能小看,目前从巴统、波季向新罗西斯克、图阿普谢等地的补给受到了极大阻碍,敌舰队已成为我们的心腹之患了。”斯大林看着两员大将问道,“既然你们分析如此一致,后续应对办法是什么?”
  “我们认为顿河上游与河曲部至少还需要各展开一个集团军投入进攻,同时我们还需要空军掩护,现在德国人的飞机很猖狂,不把这股气焰压下去我们会不断吃亏。”朱可夫说道,“我给西南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下达了命令,让他们今天夜里加紧渡河,利用2天时间再投入一个集团军然后发起全线进攻。”
  斯大林点点头:“可以按照这个想法去办,告诉同志们先不要焦急,找到薄弱环节后再发起致命一击,同时要将困难想得更充分一些,敌人不会没有纵深也不会没有后备兵力,肯定还有第二、第三道防线等着我们,我们必须一鼓作气将其完全打开并获得最后胜利。”
  瓦图京接到了催促进军的电报,他在指挥部里吼道:“向大海进攻,首先割裂霍特集群与曼施坦因集群的联系……”罗科索夫斯基也接到了催促他进军的电报,他想了又想,终于决定把24集团军加紧送过河去。
  看到前线传回来的敌情综述与曼施坦因摆出来的防御体系与兵力部署,蔡茨勒倒吸一口冷气,随后是抽风式的牙疼。
  “怎么了?”看着他表情不对,好友兼东线军需总监施蒙特奇怪地问道。
  “我们的好元帅让南方集团军群被敌人包围了……”
  “包围?”施蒙特瞪大了眼睛,“怎么会?南方集团军群可是有近140万兵力的,俄国人怎么可能包围他?他们压根不具备有这种实力。”
  “他自愿让敌人包围的,他把兵力分成了左中右三块,虽然勉强还形成一个整体,但相互间的联系却很薄弱——仿佛在诱惑敌人,来啊,来啊,来切断我们彼此之间的联系吧。”蔡茨勒愤愤不平地说,“他这一手玩得有些过火了。”
  “俄国人能绕过他向乌克兰方面进军么?”
  “这倒不能,如果俄国人不解决霍特与曼施坦因集群中的任何一个,孤军深入的他们会在左右两翼遭遇两个重兵集团夹击,没多少红军部队能经得起德国两个集群的夹击,所以敌人的策略肯定是先解决一个。”
  “会先解决霍特集群么?罗马尼亚人和意大利人可都是不太可靠的战友,如果是我指挥,我会先挑这个软柿子下手。”
  “敌人要么先解决霍特集群,要么先解决曼施坦因集群,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可这两个集团是这么好解决的?”蔡茨勒幽幽地笑了起来,“曼施坦因元帅将自己置入了死地,这显然会是一个硬核桃,斯大林得有好牙口才行,不过也不能说完全被包围,我们掌握了黑海和亚速海的制海权,水路联系是畅通无阻的。”
  “倒是比克里木和塞瓦斯托波尔的情况要好一点。”
  蔡茨勒笑了起来:“差点忘了,克里木半岛和塞瓦斯托波尔要塞是曼施坦因元帅打下来的,相比之下他对于如何防守海港城市应该很有心得。”
  “三个方面军加起来100多万人,差不多等于整个南方集团军群的兵力,曼施坦因元帅能守住么?”施蒙特忧心忡忡地说,“或者说能够以较小代价生存下来么?”
  “这很难说,不过我们应该充分相信一线指挥官。”
  当然得要相信,因为防御专家、新任第6集团军司令官海因里希已经来了。
  “听说你要被包围了,然后赶紧拉着我过来一起送死……”一见面海因里希就调侃道。
  “那当然,没你我们当然是一起赴死,有了你,俄国人就不敢这样对我们了。”
  海因里希一边和曼施坦因寒暄,另一方面又对防线进行实地考察,他感慨道:“这条防线修得不行啊……”
  “怎么不行?”
  “你看……”海因里希毫不留情地说了几个防线上的漏洞。曼施坦因的脸一下子红了,他还以为自己指挥防御体系建设的水平很高明,没想到落在防御专家眼中却是错漏不小。
  “听说你把部队的突击炮都抽走了?”海因里希盯着曼施坦因的眼睛问道。
  这让后者心里有点儿发虚,期期艾艾琢磨了半天后才开口:“是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8/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