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校对)第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7/656


第038章
大河曲部之战(2)
  按霍夫曼的要求与施佩尔的计划,到1943春天虎式坦克生产要达到月产量250辆的规模(相当于5个重装营),然后开始豹式坦克的试生产(如果不生产豹式,虎式生产能力还会持续攀升),最迟不迟于1943年4月,德国坦克月产量就要突破2000辆一个月。同时,利用T-34坦克生产线生产、维修坦克还可以达到300辆一个月的规模,再加上利用38T改型而成的追猎者产量,有关坦克/坦克歼击车的月产量可以接近3000。
  “我们的兵力、武器、装备源源不断的来,后备军不断改善,我比他们更不着急。”曼施坦因在地图上比划了一个手势,“更要紧的是,元首在白俄罗斯、乌克兰、波罗的海发动了去布尔什维克化运动,他们在紧张地分配土地、组织政权、筹备军队,每过一个月,这些非俄罗斯民族的力气就恢复与增长一些,这些都是我们的盟国和力量来源,元首都说稳扎稳打,我着什么急?然后,你也应该注意到了意大利的工业能力被施佩尔部长纳入了统一管理,凭德国工人和工程师特有的吃苦耐劳与技术水平,那帮意大利小布尔乔亚们肯定被指挥得忙成一团,到时候主要产品还不要翻上几倍?说不定到明年五月份光坦克一个月生产量就可以达到3000辆……”
  “3000辆啊!”韦勒惊叹一声,“这数字想想就激动人心,发动巴巴罗萨时我们一共都没这么多坦克呢……”
  “美国人或许能比我们生产多,可美国人的坦克想送到俄国可要经历千辛万苦,一颗炸弹、一条鱼雷就能让上百辆坦克扑腾到海里去喂鱼。”曼施坦因讽刺地说道,“斯大林不是头脑发热非要进攻我们,如果按纯粹的军事观点,他目前最应该做的就是积蓄力量、整合军队、训练并提升他们的作战水平而不是急哄哄地扑上来送死,可他怕啊——那些拿到了土地,丰收了2-3年的乌克兰人、波罗的海人、白俄罗斯人、哥萨克人等将来还肯跟他走么?光这6000多万非俄罗斯人都够他头疼了,更不要说还有俄罗斯民族解放委员会和俄罗斯解放军这种政治异己分子——他的位置可一点都不安稳。或许再过几年我们都能撤退回家了,看着非俄罗斯人打俄罗斯人就行。”
  韦勒点点头表示认可曼施坦因的观点。这段时间天天有各种各样的少数民族士兵或军官从红军部队中偷溜过来,他们虽然军衔不同、兵种各异,可无一例外地都拿着德国空军部队播撒出去的传单(红军中只要被搜出来就是枪毙),见了面第一句话就问:“能不能回家?”得到肯定答复后的第二句话就是满怀希望地问:“参加本国军队与布尔什维克作战可以优先分配土地?”得到满意的答案之后就是“乌拉”。
  这些投奔过来的士兵除少部分厌倦了军旅生活而解甲归田外,其余都毫无例外加入了本民族军队,各民族政权的政治领袖也不遗余力地号召这些前“红军”们加入。顿河哥萨克首领П.Н.克拉斯诺夫就在宣言中号召说:“大家加入德军吧!同他们一起去战斗!同时要牢记的是,在最后会战这危险而抉择的关头,只有那些毫不犹豫地与元首和德国人民坚定地一起并肩战斗的人才能在新欧洲里占有一席之地。”由于这个原因,哥萨克联盟提出了这样的口号:“哥萨克们!德国的胜利就是我们的胜利!”
  这种动向在普通士兵向自己家庭寄出去的信中也可以看出来(军队反谍机构会对信件进行抽检),例如谢苗·拉林在家信中就自豪地告诉父亲说:“……我现在有权利骄傲了,因为我现在是德军的一名士兵,属于顿河哥萨克部队。红军征召以后我不想打仗,干脆跑到德国人这边来了。反正在他们那里我一分钟也不想干了……”而库班哥萨克阿列克谢·克里文科在给妻子的信中写道:“我现在参加了德军部队……我们的长官非常关心我们,不仅关心我们,甚至还关心我们的家人。”
  “当然,3000辆坦克是小事,今年德国最大的援兵也不是这个。”
  “援兵?”韦勒愣了一下,“什么是今年最大的援兵?”
  “今年最大的援兵是元首。他和哈尔德吵了一架之后摔倒并住了院,清醒过来之后完全变了样,过去那个头脑清晰、胸有全局的元首又回来了——他不再试图指挥军啊、师啊这些其实他并不擅长的东西,他最擅长的是战略,强的是这个……”曼施坦因一本正经地开着玩笑,用手指了指脑袋,“您看,现在他只字不提寸步不退、战至最后一人这种傻话,也再也不说‘进攻!进攻!再进攻!先占领这里、再占领这里……’这种毫无意义的大话,现在他只说,‘曼施坦因、蔡茨勒,前线怎么打一切都交给你们了,你们顶住就好……装备、物资我会想办法给你补充充分的’。”
  “可他不也下达了打出高交换比这种奇怪的命令么?”
  “您觉得奇怪?”曼施坦因摇摇头,“我认为一点都不奇怪,元首终于意识到对苏战争是一场长期战争、消耗战争,不是靠一次两次短暂突击就能打赢的,也不是靠占领莫斯科或者斯大林格勒就能迫使布尔什维克们投降的,高交换比是对总体化战争本质的概括——如果没有这种交换比,我们去年12月份就毫无疑问地失败了。所以我说帝国最好的收获就是一个头脑清晰、谋划全局的元首,这种决断能力我在1938年慕尼黑会议前见到过,在法国战役毅然采用从阿登突击的战略方向时见到过,去年先打乌克兰后打莫斯科的选择其实也是对的,可惜被不理解元首意图的哈尔德们破坏了——他们总按西欧国家的经验套在俄国人上,以为拿下了莫斯科他们就会投降,拿破仑又不是没拿下过莫斯科,结果怎么样?总参谋部犯浑,然后古德里安和一堆人背了黑锅……”
  “所以现在哈尔德们倒了霉……”
  “那当然,否则你真以为哈尔德叛国?这是万万不可能的,他肯定是反对元首——可惜还反对错了,所以元首最后破格任用了蔡茨勒,哎,让这小子捡了便宜……”
  正说话间,作战参谋前来汇报,对面的红军部队发动了试探性进攻。
  曼施坦因看了一眼地图后说道:“边打边退,再让50公里给他们,准备后退到第一道预设防线……记得要虚张声势,装出防御空虚、主力已向南翼转移的架势来……”
  “您这是要将哄骗进行到底啊。”韦勒笑道,“如果这样俄国人还不扑上来,斯大林大元帅恐怕是要发火的……”
  红军21集团军所属的27军就是奇斯佳科夫挑选出来向纵深试探的兵力,结果军长卡尔波夫奇怪地发现对面接敌的德国部队兵力薄弱、战斗力也不强,稍一接触就向后撤退,两天内他一口气推进了50公里,付出的代价只有不到1000人伤亡和4辆坦克,虽然他对此满肚子不解与疑惑,但这并不妨碍他迫不及待地向奇斯佳科夫和莫斯科方面报捷。
  果然不出韦勒所料,11月9日,一直密切关注前线进展的斯大林同志终于忍不住发火了:“四天前第21集团军已全集团军渡过了河,两天前其先锋部队第27军已迫近到离罗斯托夫只有不到220公里的地方了,而且汇报说敌人的抵抗力度很弱。可一连过了好几天,除了21集团军外其余部队丝毫没有动静。为什么该集团军后续部队不跟进、不向纵深进攻?为什么下游的62、57集团军推进速度这么慢?为什么顿河方面军不派其他部队去接应该集团军?”
  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对望了一眼:“我们顾虑德国人有埋伏,所以命令前线部队暂缓推进。”
  “有么?德国人是包围了我们哪支部队,我怎么没看出来?”斯大林冷笑一声,“现在河对岸只有21集团军一个集团军在那里,如果真有圈套,该集团军早就应该发出求救信号了,可我接到的汇报却是该集团军推进最快、成果最好,收复了顿河西岸大批领土,如果再不派后续部队跟进,我倒是真怕德国人回过神来包围他们。听崔可夫和托尔布欣同志说,德国人在拼命阻击我们,他们倒是在下游布置了重兵……”
  21集团军的进展神速与62、57集团军的寸步难行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一点朱可夫与华西列夫斯基已一连研究几天了,依然摸不到头脑,按他们的想法和逻辑这当中一定有圈套,所以本能的应对方式就是不动,继续观望,或者希望能在下游打开缺口,可这样的处理意见并不能让斯大林满意,他用烟斗敲击着桌子发了火。
第039章
大河曲部之战(3)
  “指挥员同志要善于动脑筋,不要在一个方向死顶,62、57集团军既然这么困难,那就干脆不过河而吸引德军重点兵力,其他集团军应该接着通过河曲部渡河,一个集团军被敌人围困是圈套,当我们投入3个、4个乃至5个、6个集团军后,敌人还能轻易包围、吃掉我们么?”斯大林瞥了一眼地图,“再说,就顿河弯曲部那点地方,能摆下3个集团军已是极限了,再多兵力根本施展不开……”
  “我和华西列夫斯基同志商量了一下……”朱可夫小心翼翼地回答道,“我们打算再等待一段时间,等顿河全线结冰就发动全面进攻,那样顿河水面就不会成为我们的障碍,法西斯是挡不住我们进攻的……”
  “还要再等待至少一周?”斯大林皱着眉头问道。
  “恐怕要10天,10天后冰层比较厚,可以支撑坦克过河。”
  “那么,下游您打算拖多久呢?康斯坦丁同志……”斯大林用嘲讽的语气问道,“别说您不知道下游再过一个月也结不了冰……”
  “这……”朱可夫的原意就是继续拖下去,但听最高统帅的意思,他没有那么多时间拖延了。
  “黑海舰队发来报告,昨天、今天两天他们连续遭到敌人的猛烈进攻,又被击沉了2艘驱逐舰。现在高加索左翼的新罗西斯克、图阿普谢、索契等各港口均处在敌人威胁之下,处境岌岌可危,敌人控制了天空又控制了海洋,我们的部队根本招架不过来,万一敌人在这里登陆并进攻怎么办?”斯大林恼羞成怒地说道,“前几天奥克佳博尔斯基同志还在我面前吹牛,说可以与德国人一战,现在倒好,被法西斯一顿教训后求援的电报一封接着一封往莫斯科打,央求总参谋部和库兹涅佐夫同志给他想办法,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均苦笑着摇头,别的地方都可以考虑派援兵,就黑海那个封闭的大池塘根本没法送援兵过去。
  “不要忽视这种可能性……”斯大林提高了声音,用手在地图上将这些城市一一划过,皱着眉头说道:“本来崎岖的高加索山区是该方面军最好的屏障,德国人要想通过这些山口必须付出惨重代价,但反过来说,这些山口也会成为我们的麻烦,如果敌人在我们的背后登陆,我们根本无法从容调集兵力……”
  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都不能否认这一点,在高加索各隘口后面是带状平原,高加索方面军的部队从新罗西斯克、图阿普谢、索契一路延伸到苏呼米,形成了一串长蛇阵的防御体系,各城市之间由铁路相连,一旦德国在中间某个地方登陆,整个防御体系就可能被破坏,到时候被截断退路的红军左边是大海,右边是高山,前面是德军,后面没了退路就只能在包围圈里等死,偏偏能登陆的港口还那么多,根本没办法一个个重点看管过来。
  “所以我猜测曼施坦因故意在顿河弯曲部布置了这样一个圈套,利用我们的思维定式和恐慌心理迫使我们不敢动弹,而他已把主力悄悄调往南翼,准备发起致命攻击……不然,希特勒为什么无缘无故地调遣这么一支舰队进来——留在地中海对付英国人不是更好?”
  华西列夫斯基想了半天,憋住一句话:“我有个建议,是否可以请西南方面军在顿河上游,也就是发起……”
  “还是先进攻敌人左翼、吃掉霍特集群那一套老调重弹?”斯大林不悦地皱起眉头,“能直接打击到罗斯托夫么?如果霍特集群往北转移怎么办?华西列夫斯基同志,您要有全局眼光,罗斯托夫的敌人根本不怕我们的侧翼包抄,现在他们有了庞大的舰队,牢牢控制着黑海和亚速海的制海权,通过海路想送多少物资就送多少物资,连唯一可对他们进行骚扰的游击队都不复存在了……”
  朱可夫沉默着不说话,德国人向黑海派遣舰队很明显是步好棋,不但利用黑海和亚速海将三个方向的集群有机联系在了一起,而且还利用舰队的炮火和快速移动能力形成了强大威慑,因为凭借这支舰队的调度,敌军可方便地在三个战场间进行内线腾挪,找准红军的薄弱环节进行突击,红军陆上行军的增援速度是赶不上军舰在海里航行的速度的——偏偏这种优势短时间还没办法破解,因为目前红军在黑海方面无论海空都不占优势,就算是偷袭也很困难,红军航空兵缺乏俯冲轰炸能力和对付水面舰艇的经验,去了只能做无用功。
  看着两员大将都不出声,斯大林自己提了建议:“或许,我们可以让21集团军先头部队继续向前进攻,看看敌人到底有什么打算,同时让后续的24集团军做好渡河准备,现在一天最多能渡过多少兵力?”
  “如果德国人不干扰,大约是4-5万人和相应技术装备……”
  “24集团军不到10万人马,如果抓紧时机的话2天就够了,27军两天还不会被德国人吃掉吧?”
  “这个……”朱可夫苦笑道,“当然不会,不过就27军那点兵力也打不动敌人。”
  “那就用21集团军的部队继续进攻,不需要他们撼动敌人的防线,只要求他们进一步试探德国人的虚实,我就不信曼施坦因能一直把地盘让给我们,姑且让我们碰一碰他的乌龟壳。同志们,不能因为害怕敌人有圈套而不敢动弹,大家大眼瞪小眼能收复失地么?”斯大林对着两个手下循循善诱,“你们既怕曼施坦因的主力在前面等在我们自投罗网,又怕曼施坦因会和我们玩圈套而不把主力摆在那里,但从辩证法的角度事实只有一个结果,不试一次怎么知道呢?”
  “好吧,斯大林同志,我们争取明天凌晨就发起试探性进攻……”朱可夫被斯大林说服了,事实上他也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
  “疯了……让我们一个军去对付一个集团军?还是德国第6集团军这种超大编制的部队?”第27军军长卡尔波夫看完要求他进攻的电报后一把将报文纸扯得粉碎,电报命令他一直向前进攻,直到遭遇敌人的坚强防御为止,“这可是德国人编制最大的集团军,实力比我们一个方面军都强,这是让我们27军全部去死的意思?”
  政治委员马斯诺夫也不理解这道命令的真实用意,但还是劝解道:“军长同志,话不能这么说,现在敌情不明,上级首长希望我们为主力部队探明敌人防御,这是对我们的信任。再说,上级首长也没对我们提出诸如攻克防线、占领哪座城市的指标,只要求我们碰一下敌人的防御体系而已……”说完他朝卡尔波夫使了个眼色,后者立即反应过来这是老搭档暗示自己谨慎从事,万一敌人势大就立即缩回去的意思,他的嘴角微微向上一扬,笑了。
  在转发命令27军前去进攻的电报后,第21集团军司令员奇斯佳科夫自己也很烦躁,从感情来说他是想率领全集团军跟上去支援27军的,不管怎么说,27军都是集团军的尖刀部队,卡尔波夫当年还和他是一个连队的战友,无非他是连长,卡尔波夫是排长罢了;但从理智来说,他又不能让整个集团军压上去接应,在自己后方尚未明确得到其他友邻部队支援的情况下,一同上前很可能变成一同陪死。
  斟酌了半天,他最后下定决心道:“除三个师留守弯曲部外,整个集团军前压50公里,保持高度警戒,防止敌人突然袭击……把坦克第10旅配给卡尔波夫同志,一旦战局不利就立即后退收缩,同时向方面军司令员罗科索夫斯基同志和莫斯科请求支援。”
  当然,朱可夫也不是简单照搬斯大林的命令而其他什么事也不做,他和华西列夫斯基商量了半天,虽然斯大林一直不允许西南方面军向右翼进攻霍特集群,但并没有反对该方面军从其左翼进攻罗斯托夫,他给西南方面军司令员瓦图京打了电报,要求西南方面军配合21集团军展开进攻,同时要求他在顿河上游构筑浮桥,准备南下参战。
  红军一动,各种战场信息立即反馈到了曼施坦因这里,他敏锐地察觉到红军战役决心已发生了变化,红军高层在心态上也变得心浮气躁起来。
  看着作战参谋们调整沙盘上的最新敌情,他点头道:“准备让西南方面军向我左翼进攻——很好,他们终于放弃了从侧翼进攻霍特集群的企图,告诉正面防守的将士们,寸步不退,牢牢将阵地守卫在手里……”
  “那侧翼的部署呢?”韦勒问道,“如果红军渡河,最起码也不会少于1个集团军的兵力。”
  “侧翼嘛……”曼施坦因沉吟了一下,大手一挥,很有气势地说道,“放他们过河……”
第040章
大河曲部之战(4)
  “可这样一来侧翼压力就加大了,正面的21集团军10万人,侧翼估计不少于10万,下游62、57两个集团军加起来差不多又是16-18万部队,一线部队很快会承受36-38万敌人的进攻。”
  “不要担心,我有办法……给霍特去电,3天后向布良斯克方面军进攻。”
  “什么?”韦勒愣住了,“我原以为您会让霍特协助我们呢?”
  “我们用不着他的协助,3个红军方面军我还没看在眼里,进攻我或许拿他们没办法,但防御的话,还没有什么是我守不住的。”曼施坦因笑道,“不过你的建议提醒了我,现在确实需要一个指挥防御的专家,我既要统御全局,又要分心第6集团军的攻守,精力确实不够用……”
  “咦?前次蔡茨勒总长询问您是否需要莫德尔将军来接替这个职务您为什么拒绝?”
  “莫德尔主持防御当然是非常得力的,说起来是我们这边的头号防御专家,但他有个问题……”曼施坦因嘻嘻哈哈地说道,“他在防守时总是管别人伸手要这要那,今天要空军、明天要坦克,后来最好再给他两个步兵师——没有的话一个也行。元首说了,没有援兵给我,所以我不敢要莫德尔,也要不起他。”
  “哦……”韦勒笑着发出一声长叹。
  “其实我最早的时候想要原51军军长塞德利茨前来协助我,不过元首没同意,只说他不可靠,一脚把他踢到了西线给龙德斯泰特元帅担任军事参议官,让他在保卢斯手下当差。”
  “不可靠?”韦勒压低声音问道,“这什么意思?”
  “这还能有什么意思?”
  “他敢反对元首?”韦勒惊呼起来,“没听说这方面的事啊,他又不是哈尔德一路的人……”
  “我本来也不明白元首的想法,但上次塞德利茨给我拍了一封电报,我就知道元首看人没错了——比我们都高明。”
  “电报怎么说?”
  “一堆牢骚,尽是些对前途悲观失望的气话——这一点不得不承认古德里安比他们强得多,至少这位老兄被解职后还操心新一代坦克发展,操心部队建制与训练,对元首依然还算是恭敬,我从没在公开场合听到他的牢骚——这就是他和霍普纳命运不同的地方。”曼施坦因说道,“哪怕不做古德里安,也应该像李斯特元帅那样一言不发才是,更何况元首还没拿他怎么样呢,至少他还在军队里任职,军衔、级别都不变,无非是在西线换个清闲一点、责任没那么重的岗位,保卢斯不也照样在西线干得有滋有味?——他原来可是正经的第六集团军司令官,职位还不比你塞德利茨高?怎么没那么多牢骚?更没有变着法子来拍我马屁,试图让我给他找条出路。”
  “可我也不记得您和这位老兄有交情啊?”
  “是啊,我没有。”曼施坦因意味深长地笑了,“可他在龙德斯泰特元帅那里摸清楚了情况,他大概知道我担任过老元帅的参谋长并且交情还不错,想走这个门路……”
  “哼,倒是挺会钻营的。”
  当然,曼施坦因不知道的是,霍夫曼不愿意用塞德利茨最深层次的原因是这家伙历史上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率领部队率先后退,以既成事实逼迫保卢斯给他下达后退命令,打乱了全局部署——虽然退不退都是死,但这显然给保卢斯造成了额外压力;然后他又投降了苏联人,这还不算完,投降之后还试图变成弗拉索夫一类的人物,企图纠集苏联战俘营里的德国士兵为布尔什维克而战,这比保卢斯还可恶——后者被俘后最多只顺水推舟地揭发了一下,塞德利茨这种德性一早就被霍夫曼在政治前途上宣布了死刑,正好借着这次裁军扩师的统一行动把他打入冷宫。
  “现在您打算推荐谁呢?”
  “现任第4集团军司令官的哥特哈德·海因里希上将。”曼施坦因扬了扬手里的电报,“元首反应很快,昨天我的请示电报发过去还不到3小时他就正式回电同意了,明天你就能看到海因里希过来上任。”
  有一个原因曼施坦因没告诉韦勒,他与莫德尔的关系一般,但与海因里希关系很不错,因为后者是龙德施泰德的表弟,彼此关系十分密切。在龙德施泰德执掌南方集团军群时,曼施坦因是他的参谋长,老帅沉稳、曼施坦因奇招迭出,双方配合很好,很是打了不少胜仗,后来因兵力不足被迫退出罗斯托夫时(第二次罗斯托夫战役),龙德施泰德自己承担了全部责任而把曼施坦因撇得干干净净,甚至还力荐后者接任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官的位置,虽然当初希特勒用博克代替了龙德施泰德,但曼施坦因也在老帅不遗余力的推荐下出任克里木战役指挥官并在最终攻克塞瓦斯托波尔后获得了元帅军衔,现在他自己捏着整个南方集团军群,自然也要投桃报李,选择关系密切的海因里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7/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