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校对)第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656

  里希特霍芬这么拼命的原因除了一个德意志军人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以外,还有一个意外:在他转职来海军不久之后,在例行的身体检查中突然发现自己已得了癌症,而且肿瘤还长在脑部,几乎不可能被治愈。虽然目前病灶还能微小,也不影响正常生活与工作,但医生们判断其将持续长大,给他的忠告是可能还有大约3-4年的生命,建议他在闲暇中度过余生。经过反复考虑,里希特霍芬嘱咐医生帮助其隐瞒体检结果,他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工作。他在日记中写道:“我被医生告知还有3-4年的生命,我决心进一步加大工作强度,要求自己每天工作15个小时以上,争取用3-4年干出别人7-8年的业绩来……我要建立一支优秀的德国海军航空兵——只有这样才对得起里希特霍芬这个名字。”
  事实证明一张白纸的潜力是最大的,因为上面可以画世界上最美的画,第三帝国的海航就这样蹒跚起步了,里面种种因为无知者无畏的创新精神却让人耳目一新,甚至连新近赶到的日本海军中将小泽治三郎也赞不绝口。在意外落选机动舰队司令官职务之后,这位日本海军体系内的航母指挥专家并没有特别理想的去处,出于密切德日关系的需要,根据德国的请求与对等交换(德国派出了坦克军官与雷达专家),小泽治三郎挂上了德国海军上将的军衔出任了德国海军总顾问一职。
  按照霍夫曼的要求,科尔疯了一样地搜刮一切可以利用的日本海军人员,中途岛海战中担任赤诚号航空母舰舰长的青木泰二郎大佐也被他请到了德国,挂了少将军衔,反正这批人在中途岛战役失败后被海军高层当作是替罪羊陆续都编入了预备役——小泽治三郎除外,他显然是得到海军高层授意过的,一旦将来新造航母陆续服役他将回国担任第二波航母舰队指挥官,因此他对这次借调德国很上心。除此之外,资深航空参谋奥宫正武中佐也到了德国并挂上了海军上校的军衔,与小泽、青木共同组成了日本专家组的领导核心,在他们下面还有若干中低级军官,都是科尔从预备役中明拉硬拽请过来的,甚至还有从海军医院伤兵中淘出来的倒霉蛋。本来科尔还想挖几个功勋海军飞行员过来担任飞行教官,连人选都看好了,没想到其他方面一直很好说话的山本五十六这次死活不肯放人了,说日本自己也要培训新的航母飞行员——所以科尔的表现完全对得起霍夫曼授予他的上校军衔与骑士十字勋章。
  “德国人虽然对航母作战指挥还比较笨拙,但他们很努力啊,特别是一些飞行员,放在帝国海军中也可以称得上是精英了……”在演习现场,奥宫正武中佐称赞连连。
  “我们不能小看德国人,虽然他们没有任何经验,但他们也没有任何条条框框的束缚,任何创新想法都能够很快使用,你看那些身穿多色马甲的指挥官与动作手势……”小泽治三郎称赞道,“让飞行员一眼就明白地勤职责与下一步骤要领,我建议我们也可以同样采用,只是不知道国内那批保守分子能不能接受。”
  一旁的青木泰二郎听到小泽这个评论后不由得沉默了,他就是舰长出身,自然知道在舰队中引进新的指挥体系与命令手势有多难,而且这种创新还是德国人先弄出来的,考虑到德国在航母作战上的空白,只会让自视甚高的日本海军嗤之以鼻。看着气氛有点尴尬,奥宫正武连忙转换了话题,指着一架飞机称赞道:“这个,德国科技实力很强劲啊……昨天他们已对新飞机试飞过了,效果居然出人意料地好。”
  “比我们改进的还要好么?”小泽皱着眉头说道,“国内一直在想办法改进,不过收效甚微,我和设计师堀越二郎先生曾经交流过一次,他很后悔当初为了迎合军方要求而没有采用大机型,虽然轻型飞机一下子引起轰动并占据优势地位,但对极限利用太足以至于后续改进余地不大,他很想回头再把大机型捡起来。”
  “比我们的要好,我甚至认为这也是一种改进思路,气动布局完全是一样的,德国造的重量还比我们重,但就是比我们快,也不受俯冲速度限制,当然航程还是赶不上零战21型。”奥宫正武由衷感叹道,“性能差异关键还是发动机技术,德国人水平比我们强得不是一点半点。他们制造的发动机不但马力比我们强,而且还不漏油,我们的飞行员说不漏油就不是日本飞机,而德国飞行员听说漏油紧张得要死——漏油了还能飞?这不要人命么?”
  青木泰二郎叹了口气:“别想了,光航程这一条就通不过,国内对这个看得可紧呢,少200公里跟要了他们命一样。”
  “应该扭转这种观念,科尔特使说得很对,飞机可以坚持5小时,人能够坚持这么久么?一天可以,天天可以么?”小泽说道,“连我们原先设计的超远程攻击技术也应想办法更新观念了。”
第014章
黑海之战(2)
  奥宫正武口中的新飞机就是日本夏天刚刚完成改型并交付全套图纸的零战32型,经过半个多月努力,梅塞施密特公司造出了第一架样机,上面装备了用宝马公司用德国技术制造的发动机(参数前文已述)。由于时间紧张,来不及送风洞验证的德国设计师没有对机体进行改动,只简单加强了机体结构(取消大量打孔),加装防弹装甲并用德国自己的自封油箱代替了日本设计。在重量增加170公斤的前提下,因为德版发动机推力的上升,整体最大飞行速度上升到了582公里/小时,他们赋予这种验证机代号是Bf-119。
  技术人员信誓旦旦地表示如果再继续改进气动结构与发动机,完全可以保证飞行速度超过600公里/每小时甚至可能更快一点,这让日本顾问组差点一头栽倒,零式飞机是他们最熟悉的机型,日本已持续研制、生产、改进10年了,到目前为止也不过就是564公里/每小时的最大速度,如果再按德国标准加重机体与加强防护,根本就飞不了这么快。
  在日本内部的技术交流中认为零战32型是一次失败的改型,性能没提升多少,航程却大大降低了,因此自己的生产数量也很少,德国提出要全套技术图纸时很爽快地给了。但德国人这边完全不是这么想:这架Bf-119在加装正常武备且不搭载副油箱后最远航程达到1600公里以上(按日本的衡量标准是1100公里+全速30分钟),而海军自己的Bf-109T只有区区650公里,连新飞机零头都不到。Bf-119虽然最大速度慢于Bf-109,但低空操纵与盘旋性能特别突出。试飞过的飞行员一致表示,这种飞机除了至少可以担当舰载侦察机外——因为航程大(日本人心想德国人真没见过世面,零战21型妥妥的2200公里)还可以去东线对付苏联人的雅克-7战斗机——这种低空性能突出的狗斗机让Bf-109一直很不爽。考虑到航程和气冷发动机上舰的优势,飞行员们认为如果经过改进的Bf-119速度能达到640公里/每小时的水平,代替Bf-109T甚至Me-155都是可以的。
  梅塞施密特公司的技术人员对此大喜过望,一旦这些说法成立,公司至少又是上千架的订单,东线市场可是前景广阔啊——现在他们终于理解为什么公司高层死缠烂打也要把这个仿制机会拿到手的原因了。
  梅塞施密特公司之所以对舰载机这个小市场这么紧张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听说Bf-109最大的对手、原先一直没法上舰的Fw-190舰载型也有了眉目。宝马公司根据元首要求仿制了美国人普惠公司的R2800(双黄蜂)发动机,这是从坠毁的美国P47上拆下来、完全按照1:1克隆的风冷发动机,制造成功后输出功率达到2000马力以上,据说装了这种2000马力的变态发动机后别说Fw-190了,就是块砖头都能飞起来,想想美国海航动不动5-6吨的F4U、F6F是怎么飞起来的,就对这款发动机的性能会有直观感受。当然,R2800和Fw-190目前采用的JUMO213尺寸是不同的,但这一点对设计人员而言毫无压力——毕竟发动机才是第一位的。即便改进后的Fw-190上不了舰,优化发动机动力后对于作战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除了发动机,美国人那造型和机体设计实在是太糟糕了,用德国的发动机这些美国飞机估计很多都上不了天。
  这一点更让日本三人组有泪奔的感觉,日本仿制了多年的德国DB601系列,是德国人提供了完整的技术资料、图纸与专利后回去仿制的,结果性能还达不到要求,而德国人在完全没有资料可以借鉴,只能通过实物逆向测绘这个渠道居然也仿制成了,效果居然还不差。据说元首还下令仿制梅林发动机,目前还没最后成功,但知道内情的专家都明白这也是一款优秀的货色,那些技术指标听听就很过瘾。
  希特勒看不起英美的科技,也不认为他们的飞机或者发动机如何,但霍夫曼显然是知道行情的,在他心目中认为不管采取什么手段,R2800与梅林这两款发动机是一定要搞到手,不管奔驰公司对此持有什么不同意见与想法,肯定不能只指望他们的DB601\603\605系列。对这一决定,宝马公司(专业风冷发动机制造商,目前生产BMW801系列,负责普惠R2800发动机仿制),容克公司(专业液冷发动机制造商,目前生产JUMO213系列,负责梅林发动机仿制)都纷纷表示举双手双脚表示拥护元首的决定。容克公司最近日子很好过,谭克博士用JUMO213发动机改进的Fw-190飞机获得了初步成功,这种拥有比原先Fw-190更加细长体型的飞机有着非常优异的性能,预计元旦过后能正式推出。如果梅林仿制成功并压倒奔驰的DB603系列,容克就彻底在液冷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了,毕竟仿制梅林不要授权和专利许可费啊。至于奔驰公司的生产能力,容克公司认为他们可以转产坦克发动机。
  霍夫曼当然不是和奔驰公司有仇,但奔驰对于新技术推广运用的不力,历史上DB601系列过于紧俏而引发的系列问题都告诉他必须采用多条渠道保障供应。现在总动员已提前下达,不保障发动机多元化供应就意味着持续作战能力欠缺,这是他难以容忍的。德国的航空发动机决不能一家独大,至少要有3家,即便进入喷气时代这个数量也不能少。
  “长官,虽然我不认为我们的飞机很优秀,但如果采用贵国的飞机用于航母作战一定是要出问题的。”在这方面更有发言权的小泽治三郎很坦率地对里希特霍芬说道,“根据太平洋战场的交战记录,双方航母交战距离普遍在200-300海里以上,该距离对贵国Bf-109目前的航程而言过远了,根本无法有效全程掩护攻击机,而没有战斗机掩护的攻击机会被敌人毫不留情地击落。”
  “您说得太对了,不过不是作战距离过远了,而是我们的飞机航程过近了。”里希特霍芬叹了口气,“有人讽刺我们的飞机是机场保卫者,这话虽然难听了一些,但说得太有道理了。如果不列颠之战时我们就得到这款Bf-119,我们完全可以用他来掩护轰炸机去对付英国人,而不是让笨拙的Bf-110被英国人当靶子。至于能不能成为战斗机,还要看Fw-190上舰的结果,不过我觉得它至少能成为一架优秀的侦察机,也能在东线承担作战任务。”
  “如果贵国有后续改进,也希望能够告诉敝国,目前我们面临美国飞机的压力很大。”
  “这是当然,不过……”里希特霍芬问道,“我看过你们的设计,机体结构过于单薄,连必要的防护措施也没有,从我一个老飞行员的角度来看,这对他们是很不负责任的,不尝试改进一下么?”
  “这个……”小泽露出尴尬的神色,“敝国的发动机技术不如贵国,如果按贵国的防护标准进行强化,那速度和机动性就太差了,表面上看是加强了对飞行员的保护,实际上让他们操纵不利性能的飞机去战斗更危险,敝国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对此里希特霍芬也提不出更好的意见来,只能用沉默表示无可奈何地理解。
  除了舰载战斗机,双方对舰载轰炸机(舰爆)也有一致想法,不约而同地认为无论九九舰爆还是Ju-87C都已开始落后了,苦于目前没什么特别好的替代品,日本方面开发了彗星,但显然一时半会没法取得成效,小泽本没想到这件事,来德国后目睹高水平的航空技术给了他启发,他介绍了这种新机型并提议道:“或许我们可以在下一代轰炸机领域共同研制。”
  里希特霍芬点点头:“完全可以,虽然双方的作战对象与方式不一样,但有关舰载机可以尝试一起开发,开发成功之后我们还会将其用在意大利航空母舰上,现在德意海空军指挥与装备已经一体化了。”
  “我会立即禀告国内。”
  “我对这次演习抱有很高的期望,您知道么,元首经下达了作战指令,一旦演习成功就要开展实战……”
  “攻击陆上目标?”
  “不,海战。”
  “破交作战?可贵国的航母不是还没有好么?”
  “舰队作战,目标……”里希特霍芬指了指远处说道,“红军的黑海舰队不就是一个好目标么?”
第015章
黑海之战(3)
  11月3日拂晓时分,博斯普鲁斯海峡之外的观察点,担任执勤任务的土耳其瞭望哨伊尔迪雷·巴斯图尔克忽然惊叫起来:“船!好多船!”
  “不要大惊小怪,海峡里哪天没有船了?”睡眼惺忪的同伴责怪他,“一大早就扰人清梦,真是的。”
  “不,你看看,军舰,全部是军舰,还挂着希腊旗呢。”
  “希腊?”同伴惊讶了一下,凑到高倍望远镜上一看,啧啧称奇起来,“果然,一、二、三……妈呀,19条军舰,希腊这是准备打上门来了?”
  “快快快,拉响紧急警报。”
  紧急警报很快就响了起来,所有人都被惊动了,望着海峡外那数目惊人的军舰,大家都感觉难以置信:这支规模庞大的舰队里面既有两三万吨的战列舰,也有7-8千吨的巡洋舰,还有1-2千吨的驱逐舰,实力已完全压倒土耳其那孱弱的海军了,要知道土耳其现在可只有一艘老掉牙的严厉号(即一战德国战巡戈本号)撑场面。
  “希腊向我们宣战了么?”一个士兵瑟瑟发抖地问道。
  “没有……至少没有通知”他的同伴反应似乎也不比他好到哪里去,整个声音都在颤抖,也不知是清晨的冷风还是心中的恐惧。
  很快士兵们的害怕消散了一多半,因为对面舰队打出了“申请通过海峡”的旗语。哈坎·提拉夫是海峡防区的最高指挥官,他一方面命令各处炮台做好应急准备,另一方面又准备派人去了解对方情况——既然对方规规矩矩发了“申请通过”的消息,他不能不予以查看处理。
  “派交通艇去问问情况,了解一下到底怎么回事……”他自言自语地告诉手下,“如果有危险让他们自行处置。”
  半个小时以后交通艇上传来的消息让他啼笑皆非:“报告,这是希腊舰队,准备去保加利亚进行访问,舰队指挥官附有希腊官方文件,希望我们根据公约放行。”
  “见鬼,我们与希腊人做了几百年的邻居,我怎么不知道希腊人什么时候突然有了如此庞大的海军舰队?”
  好在他的参谋长不笨,一边擦去额头的冷汗,一边在拼命翻动《简氏战舰识别手册》,对照轮廓与手册上的图案最后总算是发现了端倪,他惊叫起来:“这是战列巡洋舰斯特拉斯堡号、老战列舰海洋号与前无畏舰孔多塞号,重巡洋舰科尔贝尔号、阿尔及尔号、迪普莱克号……天哪,这全是法国人的军舰。”
  “法国军舰怎么会挂上希腊海军的旗帜跑到土耳其来了呢?”哈坎·提拉夫百思不得其解。
  没错,这就是霍夫曼绞尽脑汁从贝当和达尔朗手里拿到的法国土伦舰队主力,虽然他把一票法国军舰包括配套设施与装备都弄到了手,但像战列巡洋舰敦刻尔克号、普罗旺斯号这样的伤病号显然没法再带出来使用,他们只能留在意大利继续维修了。特别是敦刻尔克号战巡和普罗旺斯战列舰法国人已维修了一半,但因为缺乏资源与工人懒散的原因,迟迟未能完工,英国人在弩炮行动中留给他们的伤口还清晰可见。
  这次对法国军舰在意大利船厂维修的事情霍夫曼与雷德尔均予以了足够重视,不但调派了国内船厂的工人,还准备拨付一大堆材料与装备。按照海军司令部的评估,敦刻尔克号和普罗旺斯号如果要重新投入使用必须经过大改,考虑到普罗旺斯号毕竟是已有30年历史的老舰了,霍夫曼最终放弃了对该舰进行大手术的想法,只要求修复到可以使用的地步,至于较新的敦刻尔克号则拟定了一揽子改造、修缮计划:
  首先,军舰上那滑稽得有些可笑的主炮(2座4联装330mm)是不能再用了(部分火炮在弩炮行动中被英军打坏),首先必须全部换成德国产的283mm主炮(与沙恩霍斯特号一样),因为无论是意大利还是德国海军都没有装备330mm这个口径火炮,一旦从法国弄来的炮弹打完,如果想继续沿用的话还要再新开一条生产线(法国人自己制造的炮弹鬼知道到时候能不能打响),干脆换成自己熟悉的283mm舰炮(2座3联装)更为靠谱。至于敦刻尔克号库存的330口径炮弹全部在意大利港口检修、补给时让斯特拉斯堡号带了去。拟更换的283mm口径主炮虽然威力比330mm看着要小一点,但其发射速度远高于法国货,如果以单位时间衡量,弹药投放量并不逊于原有水平(少2门的因素不考虑在内)。而且更替后的火炮水平才更符合实际,因为敦刻尔克号只有2.5万吨级别的水平,装330mm属于小舰拉大炮、不恰当地堆砌武力,更要命的是法国人还把所有主炮全部堆在前甲板,更加剧了头重脚轻的情况。修改后整体减重不少,有利于军舰重心下移并提高稳定性。
  其次,军舰后部奇怪口径的副炮群全部拆除(16门130mm副炮),130mm口径也是法国海军的独门武器,与德意并不通用,只能无情砍去,海军本还想在原位置安装150mm口径副炮(从齐柏林号航母上拆卸下来),但霍夫曼大手一挥说用不着这些副炮了,后部甲板在他授意之下被设计为彻底清空并腾出空间安装航空甲板平台(本身就是水平装甲防护的一部分)。敦刻尔克号整体舰长215米,因为主炮和舰桥都在前部,后部甲板清空后安装航空平台后长度可达到105米左右的水平,如果是新试验的Bf-119能搭载32架(28架+4架备用),如果考虑Me-155与Ju-87C的搭配,大约能搭载28架(22架+6架备用)。
  这种改造当然不是霍夫曼心血来潮的无聊之举,恰恰相反,他想到了历史上伊势级战列舰改造成航空战列舰这个怪胎,无论从军舰整体长度(伊势级209米,敦刻尔克级215米)还是从上层建筑部署(伊势级一共有6座主炮,横贯全舰,而敦刻尔克级只有2座且全部部署在前)来看,敦刻尔克号都比伊势级更有改装余地。考虑到无论德国还是意大利都缺少航母,改成航空战巡也有现实价值。
  最后还要对动力系统进行大规模修缮。敦刻尔克号战巡是30年代的产品,设计航速29.5节,法国锅炉水平还是可以的,但被打坏的部分必须用德国产品进行彻底修复。一边是减重,一边是加强动力系统,预计经过这次全新改装之后因为减重的缘故,舰艇最高速度可达到31节,勉强够得上快速战巡的边了(虽然是最下限),在霍夫曼的心目中,该舰将来是伴随航母出动的利器,速度不够快不行。
  雷德尔预计整体工期至少6个月,而且还得是德国工人为主干,指望意大利人一年也别想,霍夫曼一咬牙也就同意了。
  对敦刻尔克级的这种大手术,目前正在敦刻尔克另一艘同级舰斯特拉斯堡号坐镇的德国海军少将提奥多尔·克兰克是完全不知道的,他目前正在接待前来询问的土耳其官员。
  “请问,贵舰队通过海峡有何贵干?”
  “鄙人奉希腊总理乔治斯·索拉科格鲁的命令去保加利亚进行友好访问……”
  “可这并不是希腊海军的军舰,这全部是法国的。”
  “以前是,可现在不是了。”克兰克少将傲然说道,“这些都是法国人的抵债物资,经德国元首的同意已转送给希腊方面,乔治斯·索拉科格鲁总理为测试舰队的航行能力,特意安排了出国友好访问。”
  关于这支海军的来龙去脉土耳其人最终弄明白了原委,这是德国人前几天从法国人手里获得的舰队,至于转交给希腊云云完全是托词,可问题是希腊政府目前正被德国控制着,如果土耳其询问的话保证不敢说个不字——看见那份官方文件了么?那就是希腊官方的背书。
  现在轮到土耳其方面为难了,根据1936年7月20日签订的《蒙特勒公约》规定:交战期间如土耳其为中立国,各交战国军舰不得通过海峡,目前毫无疑问是战时状态,但希腊和保加利亚(该国以同为斯拉夫人为借口,不向苏联宣战,元首也同意了)都不是交战国,同时土耳其自己是中立国,按照规定完全是可以通行的。
  这支由“前法国”军舰组成的舰队显而易见是被德国人控制的,偏偏每艘船旗杆上悬挂的又都是希腊旗帜,从表面来说要通过海峡的申请完全不违反规定。哈坎·提拉夫犯难了,不过他知道自己要尽快做出决定,无论英美还是德意的大使很快就会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发表看法,一旦陷入了长时间争执,随之而来的压力是土耳其无力抗拒的。
  他不敢擅自做主,只好一方面好言安抚“希腊”舰队,另一方面又迅速上报情况给伊斯坦布尔的高层。
第016章
黑海之战(4)
  土耳其内阁中,外交部、海军及其他一些有关人员已为是否放行“希腊”舰队这个问题争执许久了,双方各抒己见,谁也不能说服谁。
  这支舰队要对付的目标是显而易见的,只怕通过博斯普鲁斯和达达尼尔两海峡后就不会再出来,会一直坚持对红军作战,至于舰队悬挂希腊还是法国亦或者是德国旗帜又有什么区别呢,反正上面全是德国海军军人——除了他们穿了那身希腊海军制服外。争论的焦点不在于舰队实质,而在于要不要放这支舰队过去,对土耳其有什么影响。
  土耳其地处欧亚大陆要害,本身就是国际冲突的焦点,当然也存在着亲英美派和亲德派的政客,双方态度是大相径庭且又不可调和的,争论到最后也没能拿出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案,两派最后把目光投向了会场中间的最高领袖伊诺努总统,他没有直接表态,只说了一句:“俄国人在黑海中的舰队实力还是不小啊……”
  这句话虽然说的有些没头没脑,但所有人都明白了他的想法。
  “可是……”
  “没什么可是的……”伊诺努总统轻飘飘地用一句话进行了总结,“放行与否根据条约办,由该防区长官自行把握。”
  如果按照条约精神办,处理方法当然是毫无疑问的放行,希腊舰队嘛……
  “长官,您说,土耳其人会放我们过去么?”副官伦道夫中尉从克兰克指挥“舍尔海军上将”号装甲舰时就跟着他了,在接收土伦舰队后也一并跟了过来。
  “当然……”克兰克少将露出微笑,“土耳其人与俄国人不共戴天,只要他们还有聪明人,就知道我们要对付的是谁?任何一个有远见的土耳其政客都不会在反俄立场上松动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