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校对)第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656

  “他们很可能这么做,把希特勒逼急了是什么事都能做得出来的,更别说他手下还有希姆莱那个疯子——不然你以为那些被我们交出去的犹太人的最终归宿是哪里?”
  “可是……”达尔朗不好意思地说道,“我当年对英美有过承诺,我们不会把法国舰队交给德国人。”
第002章
一个时代的结束
  “承诺是可以变的,丘吉尔还承诺不惜一切代价援助法国呢——他怎么就把那些飞机留在了国内?还在不列颠之战后洋洋得意地宣称自己抵挡住了法国人的压力……”贝当一想起这件事就气不打一处来,“还有,在皇家海军对我们的军舰开炮以后,在英国人夺取我们在中东、在马达加斯加、在中非的殖民地以后,这种承诺已不复存在了。法兰西可以受骗,但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上当受骗,那是在侮辱我的智商。”
  达尔朗也附和着骂道:“确实如此,英国人太不是东西,有时候我都感谢俾斯麦号,是他一举击沉了胡德号,给我们的布里塔尼亚号报了仇。”
  “你知道我为什么在1940年放弃继续打下去?因为我要给法国保留一些元气,上次大战我们打到底的结果就是法国北部变成一片废墟,然后整整损失一代年轻小伙子,几乎每个法国家庭都有亲人在战争中伤亡,战后法国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数量下降很多,直到现在也没恢复过来。”贝当忽然露出激动的神色,“法国绝不能失去这200万小伙子,这其中除了小部分已婚外很多都是未婚青年,法国目前的人口统计是典型的女多男少,特别是年轻人口中这种迹象尤甚。如果持续时间太久会影响法兰西整个民族的繁衍,而且就算是结婚了又如何,丈夫不在身边,一年、两年没问题,五年、八年怎么办?就法国这种民族特点,你以为法国女性熬得住?”
  达尔朗默然无语:这倒是真的,法德停战不过短短两年,他已见了太多的法国女性投身于德国人的怀抱。与法国男人比起来,德国人或许不那么浪漫,但德国人一板一眼,干什么事情都雷厉风行,算是更符合硬汉形象,在战争这种艰难困苦的日子中比吊儿郎当的文学青年更让人有安全感。至于民族感情这东西是会变的,由于法兰西在1940夏天溃败得太快、投降也很快,除俘虏之外其余人员损失不大,除非家里有人阵亡,否则大家对德国人的痛恨没那么强烈——要不然是戴高乐而不是贝当元帅更受人民拥护。别的不说,巴黎在德国人管理下的秩序比法国自己管理时要好得多,因为德国人刻板且不留情面,那些混迹街头、屡扫不绝的流氓、小偷、混混、黑社会在德国人的重拳打击下几乎都绝迹了。
  “当然,法国在殖民地还是有一些人口的,可你也不想看着太阳王、拿破仑的子孙将来变成一群黑非洲吧?或者退一步来说,下一代的繁衍总不能再靠我们这些人了吧?”
  贝当元帅是在讽刺政府高层中醉生梦死、肆无忌惮豢养情人的行为,达尔朗老脸一红,貌似他也可以列入这个范围。不过他很清楚,虽然法国人对情人持宽容态度,可小规模找情人可以,大规模的话整个社会非乱套不可。
  “达尔朗,我给你一句忠告,这句话我轻易不对别人说,但你例外,你是我看好的、未来的法兰西领袖……”
  “元帅……”
  “从目前的态势来看,这场大战还要打好多年,不打到一方筋疲力尽是不会罢休的,法国绝不是简单的复仇或合作——那太浅薄了,我们要努力保存民族元气以图恢复,无论德国还是英美获胜,这种胜利都与法国无关,法国人决不能再加入这种厮杀,我们要抓紧利用战争的机会默默恢复,德国人在《凡尔赛合约》后能做到的法国人同样也能做到。”贝当的情绪很激动,说的话又快又急,“《停战协定》从你我身为政治领袖的立场出发似乎觉得愤怒与屈辱,但对民众而言何尝不是一种解脱?两年来,他们的正常生活并没有受到太多干扰,他们过着比战争时更安定的生活,这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如果我们能将这种幸福再扩大、再惠及更多法国人,哪怕需要我们粉身碎骨又有什么关系?”
  “阁下,我……”达尔朗在心里几乎已经动摇了,但还是鼓起勇气追问道,“德·拉波尔德将军对此持何种态度?”
  德·拉波尔德海军上将是法国公海舰队司令官,麾下辖有包括旗舰斯特拉斯堡号战列舰在内的5艘巡洋舰、13艘驱逐舰的舰队,他与达尔朗在私人关系和工作上的交恶广为人知,达尔朗生怕自己答应这个条件后会被对方用作攻击自己的武器。
  贝当叹了口气:“他还能怎么办?他都要控制不住公海舰队了,我们安插在舰队中情报人员告诉我说那些军官和水兵通过破坏油表和伪造报告的方式偷偷获得了大量油料,现在这些舰艇中充满着大约一半燃油,条件合适他们便会逃向北非——那样做就等于我们首先破坏了停战协定,必将遭到德国人的疯狂报复。舰队是拍拍屁股就走了,法国人民却会为此付出代价——目前我们手无寸铁。”
  达尔朗难过地垂下头去:“事情怎么就变成了这样?”
  “你要知道,包括赖伐尔在内几乎所有其他高层都是赞同与德国达成这一妥协的,如果你以海军的立场反对,我能理解你的心情,但这对你并不利,如果将来你要执掌整个法国你不能与这些大多数对抗,另外……”贝当叹了口气,“人民没你想得那么高瞻远瞩,更不会顾及以后,他们更多贪图眼前利益,如果他们知道是你为了保留没有实际意义的舰队而反对德国提前遣返俘虏、妨碍亲人团聚,他们会对你恨之入骨的。”
  达尔朗低头不语,这话击中了他的软肋:贝当元帅看来继续执政的时间已经很有限了,能接任这个最高职位的后备人选很少,除了他就是赖伐尔,而明显亲德、一直大力鼓吹法德合作的赖伐尔显然会受德国方面的青睐,如果自己因为这些不能用的军舰而把整个高层、整体法国民众得罪光的话,相信将来更没有人会赞同自己出任最高元首。
  “如果是为了法兰西人民的长远利益……我……”达尔朗艰难地从牙关中挤出一句话,“我可以同意执行这样的方案,不过北非的军舰不能包括在内。”
  “那是当然,我没那么傻。”贝当拍拍他的肩膀,“我不会让你白白牺牲的,新的国防师组建起来后我准备把主要兵力和装甲师放在北非保卫我们的殖民地——他们都将受你的指挥。”
  “元首,好消息,好消息,您的策略成功了,法国人同意接受我们的条件了。”满面春风的里宾特洛普得意地走进霍夫曼的办公室,用无比夸张的语气说道,“法国人急不可耐地希望俘虏们回家,为避免国内外敌人的反对,他们催促着我们尽快去办理军舰移交。”
  “非常好。”霍夫曼高兴地挥舞着拳头,“终于成功了。”
  “尊敬的元帅,我很抱歉地通知您……”霍夫曼做了个鬼脸,继续对着话筒说道,“您需要出一趟差,去法国土伦港接收全部法国本土军舰。对,您没听错,今天也不是愚人节,我说的都是真的。”
  “天呐……元首万岁!”听筒里只传来雷德尔激动不已的呐喊和椅子翻倒的声音。
  10月26日,停泊在土伦港口的由德·拉波尔德海军上将指挥的法国公海舰队、安德烈·马修斯中将控制的法国第三军区舰队缓缓降下法国红、白、蓝三色国旗,包括战列舰敦刻尔克号、斯特拉斯堡号,老战列舰普罗旺斯号、海洋号与前无畏舰孔多塞号,水上飞机母舰特斯特指挥官号,重巡洋舰科尔贝尔号、阿尔及尔号、迪普莱克号、轻巡洋舰马赛号、让·德·维埃拉号等在内的一共5艘战列舰(不论新旧)、8艘巡洋舰、29艘驱逐舰和鱼雷艇、16艘潜艇、7艘通讯舰、3艘侦察舰等近70艘军舰被移交给德国海军。
  为避免刺激法国人的民族感情,包括海军元帅雷德尔在内的全体德国海军将士在接收时没有升起自己的旗帜,也没有大张旗鼓地喧哗与奏乐,反而对着缓缓下降的法国国旗敬礼,然后这些军舰(除去部分无法移动的)在引航员的协助下慢慢驶出土伦港向意大利海军基地驶去,他们将在那里接受全面检查、改装与维护,并将统一加入合并后的德意地中海联合舰队作战。
  望着缓缓驶去的舰队,原斯特拉斯堡号水手路易·德斯坦失声痛哭起来,他的舰长安慰他:“别担心了,将来我们会造更多、更好的军舰,而且他们也不是白白牺牲,包括巴黎在内的大片领土收复了,数以十万计的法国家庭实现了亲人团聚,他们死得其所……”
  1942年10月,曾经的世界第四、欧洲第二海军落下了帷幕,他们见证了一个时代的结束。
第003章
卡萨布兰卡(上)
  凌晨时分,法国北非殖民地重要城市阿尔及尔以西100公里处的海面上,一具潜望镜慢慢地升了起来,它警惕地观察着四周,看看没什么动静后又悄无声息地缩了回去。稍后,一艘潜艇的舰桥慢慢露了出来,虽然潜艇上没有明显标识,但从舰桥的风格和涂装来判断,这是一艘英国潜艇,事实上这是一艘由朱厄尔海军少校指挥的英军潜艇“六翼天使”号,他没有任何作战任务,唯一的使命是安全地将刚刚被任命为“火炬”计划副总司令、美国陆军中将马克·克拉克和他的四名主要参谋送上岸,这位年仅46岁、长袖善舞、在美国高级将领中年纪最轻的新锐将领前天刚刚飞抵直布罗陀,然后乘坐潜艇秘密前往阿尔及尔附近的这所海滨别墅中,准备会晤法国殖民地的高层代表。
  美国驻北非首席外交代表罗伯特·墨菲是这次会晤的推动者,他与法国方派来的联络官焦急地等在岸边隐蔽处,期待着与克拉克等人尽快碰面。很快两拨人马便碰头了,看着墨菲如临大敌的模样,克拉克奇怪地问道:“不是说法国人对我们颇为友善么?为什么现在变成了这番模样?”
  “最近北非殖民地在加大力度搜捕戴高乐分子,到处都有宪兵和警察出没。”墨菲低声解释道,“法国人当然不敢拿您怎么样,但万一落到宪兵手里可就颇费周章,因为不是每个法国将军都赞同与我们合作的。”
  “看来我们的路还很远啊。”克拉克一边耸耸肩,一边满不在乎地说道,“不过他们很快会后悔的。”
  会见克拉克的是阿尔及尔防区司令马斯特少将,他以前是北非法军总司令朱安上将的参谋长,此刻他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坐立不安,约定会面的时间已过去一个小时了,墨菲和自己派出去的联络官还没消息传来,该不会中途出了什么岔子?
  就在他不安地在地毯上踱来踱去,甚至差点想抽身离去放弃这次会见时,联络官终于陪着克拉克等人到来了。
  “欢迎您,我的朋友。”看着克拉克的中将军衔,马斯特还是颇为高兴地率先伸出手去:看起来美国人对这件事很重视。
  “很荣幸与阁下会见。”因为已比约定时间推迟了很多,双方见面没怎么寒暄就切入了正题。
  克拉克最关注法属摩洛哥与阿尔及利亚的法军态度与布防情况,马上就问到了这个关键点,马斯特将自己防区的情况介绍了一些,有关卡萨布兰卡区域的防御情况却推到了防区司令贝图阿尔少将身上,克拉克对此有点失望,不过墨菲悄声告诉他后者也能够接触到且态度还不错时,克拉克的脸色又逐渐好了起来。
  一直在关注克拉克表情的马斯特心里在想:卡萨布兰卡估计是美国人的登陆重点,不过有一点他没告诉美国人,实际上负责指挥整个卡萨布兰卡防区的是米什利埃海军上将,这事墨菲不清楚,他也乐得装糊涂——起码要给自己这边多留一点筹码,什么秘密都让美国人知道了,到时候讨价还价时连一点本钱也没有。
  马斯特对美国人即将登陆的地方猜得不算太离谱,海军少将休伊特率领的第34特遣舰队(如果读者对这个名字还有印象的话)将在法属摩洛哥登陆,而巴顿为部队选择的主要登陆地点就位于卡萨布兰卡以北22公里处的费达拉,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两个辅助登陆点,离卡萨布兰卡也不远,一个在北部90公里处的麦赫迪亚,一个在南部200公里处的萨菲。之所以选择卡萨布兰卡是因为这是法属摩洛哥在大西洋沿岸唯一设备良好的大港,法国人知道这个情况,美国人当然也清楚。对作战严重依赖后勤的美军而言,没有得力港口配合是根本不可想象的。
  “贵国具体的登陆计划是怎么样的?大约何时执行?有多少兵力?在什么地方登陆?需要我们做何种配合?”马斯特如连珠炮一般地提了很多问题,“希望我们提前沟通好,这次可不要再发生类似迪耶普登陆那样的惨剧。”
  马克·克拉克的嘴角忍不住抽搐了一下,8月份法国迪耶普战役的惨败导致盟军损失了近5000人,还把对面的德军指挥官蔡茨勒少将送上了陆军总参谋长的宝座,这让他的感觉很糟糕,他直截了当地告诉马斯特:“美国准备派遣一大批部队前来北非,届时我们将得到英国海空军的有力支援,在我们压倒性的力量面前类似于迪耶普这样的情况不会再发生了,而且我相信法国朋友也不会对我们开枪的。”
  听到“英国”两个字,马斯特的脸色变得有些难看,他用严肃的口吻说道:“贵国上下可能不理解英法关系已实质上破裂了,其间的恶劣程度比起法德关系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贵国在执行登陆行动中利用英国人的海空军支援是可以的,但如果英国陆军也借机登陆,我不敢保证饱受欺凌的法国部队会不会做出什么不理智的行为来。”
  克拉克点点头表示理解:“我们会注意到这个因素并进行调整的,相信绝不会让您这边难做。”
  马斯特不知道、墨菲也不知道,克拉克压根就没说实话:向奥兰和阿尔及尔两地登陆的舰队共有两支,全部由英国军舰组成,指挥官是皇家海军少将哈罗德·巴勒斯爵士。两支舰队从英国一同开出,慢的一队在10月22日启航,快的一队在26日出发,就在美、法双方互相接洽时,两支海军特混舰队均已出发了。上面搭载的登陆部队也不全是美军,而是由英军和美军各九千人组成,并由美国人查尔斯·赖德少将担任司令官。之所以所以采用这种奇特的混合编制,是因为英国人知道北非法军不待见自己,如果能混在美军部队中或许登陆时受到的抵抗与阻碍会小一点。双方另外约定一旦登陆成功则阿尔及尔的所有盟军指挥权由新成立的英国第一集团军司令官肯尼思·安德森中将接管,所以查尔斯·赖德少将担任的这个职务注定是非常短命的。
  在火炬行动事前评估中,东路舰队将面临意大利方向的威胁,因此特意加强了护航力量,预计在11月5日晚上同时通过直布罗陀海峡后由海军上将安德鲁·坎宁安爵士指挥英国地中海舰队掩护,到时候舰队规模会膨胀到令人难以想象的地步——包括各类军需船在内共计250余艘(运输舰约40艘),而皇家海军用于护航和掩护的各类型战舰共达160艘。在坎宁安的心目中,他的舰队实力远远强过意大利人,因此意大利人“如果不想被撕成碎片的话就只能远远观看而无所作为”。这也是美国人明知道法国人不待见英国还要千方百计将英军登陆部队拉进来一样——否则英国人就不会卖力提供海军支援。
  马斯特很快就把英国问题抛之脑后,继续耐着性子询问有关登陆情况。
  克拉克能在美国军队里爬得这么快、这么高当然不是容易被忽悠的人,他没有为对方的一连串问题说动,只含含糊糊地介绍了火炬行动由英美两家共同执行、大约分成3路登陆这样的模糊信息。为安全起见,他既没有告诉对方盟军准备登陆的具体时间和地点,也没有透露相应兵力和届时能提供支援的保障力量,只在马斯特的再三催促下才不太情愿地说道:“阁下,这些消息事关绝密,事实上我们也没最后敲定,真正的行动时间取决于天气、潮汐、风向等客观因素,不过我会授权墨菲先生在登陆前立即把日期通知您……”
  “如果那样的话,你们提前告知的时间不能少于24小时——否则我这边来不及通知前线各部队。”
  “可以。”克拉克点了点头,“另外一个重要问题是登陆成功后您这边会推选哪一位领袖率领全体北非法军加入盟军,我曾经听说北非法军总司令朱安上将有这个意向?”
  身为朱安的心腹和参谋长,马斯特当然明白自己长官的态度:他私下里确实表示过有这种考虑,但更重要的是在局势具体明朗前他不会表明任何态度,最多是袖手旁观、两不相帮。他犹豫了一下,不想点出朱安上将的真实想法,反而补充道:“这个问题回答起来很困难,朱安将军当然是合适人选,不过目前在北非还有一位将军的地位更高、更瞩目。”
  “您指达尔朗海军上将?”
  马斯特点点头:“他是整个法国武装力量负责人,素来为贝当元首所倚重,在北非拥有崇高威望,海军更在他的控制之下——我想贵国应该不愿意看到法国军事力量就此分裂吧?”
第004章
卡萨布兰卡(下)
  克拉克皱起了眉头,来之前墨菲已和这位法兰西候补领袖接洽过了,但得到的答复却很含糊:达尔朗表示如果有相当规模美国军事援助抵达北非的话他愿意放弃同德国协作的政策并带领法军倒向盟军一边。但在克拉克看来这种答复很不可靠,所谓相当规模的界定并不清晰——如果这种要求是指英美登陆部队完全控制北非局势的话,那有没有达尔朗的协助已无关紧要了。另外,由于英国方面过去几年的愚蠢政策,达尔朗的反英情绪很浓厚,从他过往的行动来看,他与德国方面的对立也不严重。总而言之这是一个危险的人物。
  “达尔朗将军目前的态度还不明朗,我们会争取做他的工作。另外,如果是戴高乐将军怎么样?”克拉克试探性地提出了一个名字,不过这是他故意提出来试探法国人情绪的——因为罗斯福总统对戴高乐的判断力很不信任,也不喜欢他那种傲慢的态度,所以美国人不会接受戴高乐。
  “这是不可能的!如果他来,我敢保证大多数人会反抗到底。”马斯特少将脸色大变,“他一贯反对贝当元帅,其后又为丘吉尔这条老狗效力,甚至率领伪军进攻达喀尔、叙利亚和马达加斯加,所有正直的法国军官包括最渴望摆脱德国羁绊的人都不会愿意接受他的领导。”
  听到对方把“自由法国”说成是伪军,克拉克就明白马斯特和北非法军的态度了,他点点头表示理解这种感情,继续追问道:“或者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吉罗将军怎么样?”(注:就是霍夫曼破获叛国集团时提到的、被卡纳里斯放走的那位独臂法国将军)
  吉罗曾在1940年5月任法国陆军总司令,被俘后于本年4月份设法逃回法国,虽然他身体有残疾且现在没有任何职务,但他对贝当政权的态度是积极拥护的,更由于他以往的职位与威望,他与法国本土和北非的许多法国将领有联系,这些人和他持有一样的想法:希望依靠美国援助组织起义来反对德国统治,吉罗在给他的一个支持者奥迪克将军的信中表达了他的观点:“我们不希望美国人来解放我们,我希望他们帮助我们自我解放,两者并不完全一样。”这种想法得到了北非法军将领们的由衷认可。
  事实上,墨菲已通过秘密渠道与吉罗接触过了,他提出的条件是凡有法军作战的法国领土应当由他担任盟军总司令,这意味着进入法国领土作战的英美军队要受法国人指挥,在美国人看来这个条件有些过高了,连英国人都自觉放弃了领导权,一个没有实际贡献、本身已投降的法国将军还想指挥盟军?简直就是在做梦!不过礼貌的克拉克没有提及这一点,甚至连质疑的话也没有,反而和颜悦色地说:“我了解这个愿望了,我会尽快向总统和艾森豪威尔将军禀告的。”
  “非常感谢,如果墨菲先生届时想会见吉罗将军的话我可以代为安排。”
  克拉克不想捅破自己这方已与吉罗秘密接洽过的事实,他抬头看了看窗外的夜色后说道:“非常感谢您的坦率相告,我们或许该尽快告辞了。”
  “祝你们一切顺利。”
  克拉克带着满心喜悦离去了,他还不知道形势在这个当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砰”地一声,罗斯福办公室的门忽然被推开了,他皱起眉头盯着这个无礼至极的闯入者,当看清楚是自己的私人顾问兼密友哈里·劳埃德·霍普金斯后便叹了口气,无奈地说:“哈里,天没塌下来吧?”
  “是没有,不过,也快了……”霍普金斯走上前去,用非常懊丧的口气说道,“我们刚刚收到的消息,德国人动手了……”
  “动手?在哪里?”
  “两处。第一,托卜鲁克的古德里安向蒙哥马利的第八集团军发起了猛烈进攻。”
  “这没什么,完全在我的预料之中。德国人退守托卜鲁克休整、补给已近一个月,这么多天过去他们再没行动才有鬼了,那位闪击战大师又取得了什么突破性进展?”
  “不少。”霍普金斯面无表情地说道,“德国人用两个装甲师组成的进攻矛头轻而易举地穿透了蒙哥马利辛辛苦苦部署的防线,然后还在向纵深扩大,虽然英国人遮遮掩掩,但我们的观察员察觉了事情的全部真相——两个殖民地步兵师完蛋了,一个装甲师受到了很大削弱,这仅仅是一天内取得的战果,可笑的是英国人为构筑包围圈整整花了一个月。”
  “估计英国人又得伸手管我们要坦克了——这手伸得比乞丐还勤快。”罗斯福刻薄地讽刺道,“英国人不准备再逃回阿拉曼去吧?”
  “那不至于,蒙哥马利将军据说在抽调兵力堵住缺口,也许他能成功。”霍普金斯显然无心再继续纠缠这件事,他说道,“第二个坏消息是从西北非和法国本土传来的。德国人夺取了法国仍在本土的残余舰队,并且与贝当政权达成妥协,德国武装力量可以自由出入法国领土及其控制下的殖民地……”
  “什么?”罗斯福被震惊地差点要从轮椅上站起来,“贝当怎么敢这么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