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校对)第5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1/656

  只有少数议员高呼坚持到底的口号,但杜威让人播放了原子弹爆炸的电影,巨大的蘑菇云冲击着他们的视线、他们的思想,让一切喧嚣都停止了下来,最后不知道该说什么。
  从某种程度来说,德国成功爆炸原子弹反而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帮助美国人做通了思想工作,终于迫使他们冷静地坐下来思考战争与和平问题。
  同时,原子弹爆炸也终于让胡佛逮住了间谍:德国爆炸原子弹的消息在核物理学家团队中传播,有2个学者迫不及待地打听有关消息,被严密监控的FBI逮个正着,经过突击审讯,他们供认自己为斯大林服务,以前还把橡树岭的有关地点透露过出去,不过还没来得及打探有关技术资料……
  虽然是斯大林的间谍,但胡佛认为这很可能也是德国间谍,他们打探到的消息通过俄国人传到了德国人那里!当然,也不排除有德国间谍,但至少终于有了一个交代,再没有交代的话,胡佛局长都想给自己太阳穴上来一枪了——被人赤裸裸嘲笑在反谍上的无能实在是太难受、太压抑了!
  杜威和杜勒斯虽然不敢断定这一定就是导致橡树岭毁灭的黑手,但至少终于有个交代,他们感觉压力也要释放一下,再没有交代,天天被FBI盯着他们自己也要受不了了。
  最后终于有声音问:“德国开出的停战条件是什么?希特勒曾经多次呼吁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合约,这个目标能实现么?”
  杜勒斯苦笑着回答:“德国一贯在外交上没什么信誉,所谓不割地、不赔款显然是不可能的,不过尽力争取一个好的条件是可能的。”
  “有具体条款么?”
  “暂时没有,在获得国会授权之前,我们不会与德国正式接触。”这一点杜勒斯立场摆的很正,秘密接洽一下是可以的,没有国会同意就商讨和平条件那把国家的体面往哪里搁?而且他也没有说谎,他强调的是“正式接触”,与里宾特洛甫在里斯本碰头属于“非正式接触”。
  “国务卿先生,依你看来,我们需要付出什么代价才能停止这场战争?”
  “你是说全部还是指与德国停战?”
  “这有区别么?”
  “有。”杜勒斯强调道,“到目前为止,德国及其欧洲盟国未占领我国领土,但日本不但占领了我国海外属地,还侵占了夏威夷岛,就我个人而言,如果日本不同意交还夏威夷,和平很难达成……”
  有一点杜威和杜勒斯意见是一致:经济利益损失一些、势力范围削减一点都可以,被人压缩回北美也行,但千千万万土地丢不得,一丢了夏威夷,今后就说不清楚了,他们一个总统、一个国务卿将被历史永远铭记——丢掉美利坚土地的罪人。
第167章
超级炸弹(10)
  议员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约而同地点点头,实际上大家心态很复杂,有些人就认为夏威夷并不太重要,如果能少赔一点,丢了就丢了,因为夏威夷进入美国的时间很短,大多数人还没有完全将其当本土看待——这是极其理性的资本派。
  大多数人是同意丢权益但不丢领土的,甚至隐隐约约还有一点期望,希望连款都不要赔,美国财政赤字已经居高不下,再赔上几百亿美元,什么时候才能缓过劲来?
  他们根本不知道德国开出的新价码是1500亿美元,日本开出的是500亿美元——这同样是个令人大吃一惊的大数字;另外德国在土地上的要价虽然没有一丝一毫提到本土,但美国的周边割得干干净净,只给美国留下墨西哥和加拿大大眼瞪小眼。甚至霍夫曼还要拿到纽芬兰这个踏脚板——在导弹时代,这几乎是顶在华盛顿脑门上的手枪!
  不过为了防止议员们情绪失控,杜勒斯还是有必要先谈一点外围条件,以便减轻负担。
  “首先,从我外交工作多年的情况来看,目前中东、俄国、非洲、欧洲的政治势力变化和版图变迁我们是必须承认了……德国从1936年以来兼并的各种领土恐怕只能追认。”
  大家心一沉,承认这种版图变迁就意味着德国一跃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以前英法德意俄五大国相互牵制,今后恐怕英法意俄四国加起来都未必是德国对手。
  “其次,德国在南美的小动作恐怕也不得不予以追认,包括南美政治版图,那个德意志美洲共和国和巴西的政治走向……”杜勒斯想了想补了一句,“政府希望能尽可能保住我们在南美的投资,但这个市场和门罗主义形成的秩序恐怕是不能恢复了……”
  众人又是一片摇头叹息,南美向来是美国的后花园,这次看来要完蛋了——他们还不知道德国已同意各国征收美国产业,甚至还要把美国势力从南美连根拔走。
  “再次,德国和欧洲势力会严重入侵中美洲与加勒比海地区,巴拿马运河,加勒比海四大岛一定会有德国力量的干涉……”
  这点上杜勒斯说的很含糊,给人以一定的想象空间却又不把话说死。
  “另外,我们对欧洲流亡政权的支持可能被迫停止,对欧洲抵抗力量和地下游击队的支持可能被迫中断,对其他爱好和平、参加同盟的盟友要说一声对不起了……”杜勒斯脸色惨白,“目前澳新已处于日德围攻之下,我们恐怕保不住这批太平洋的盟友,中国方面也会有很多问题……”
  众人沉默不语。
  “还有一点,我们在欧洲、在非洲的产业可能会丧失殆尽,战前放给欧洲各国的债权也会瞬间消灭,这会极大影响经济稳定……”
  大家都无言以对。
  “所以,今天我们面临一个重要决策,是准备和德国血拼到底,争取最后战而胜之还是在目前国土未被侵占,损失相对可控的情况下寻求一条停战之路?”杜威扫视了会场一眼,“我们希望能够获得与德国正式接洽谈判的授权……至少有机会听一听敌人的条件再决定下一步怎么办。”
  这算是正常的套路,大家基本认可,但同时也深深理解:一旦接洽停战的风声放出,民心士气一定会猛烈下跌。
  “对不起,我想问个问题,对日本你们怎么看?”
  杜勒斯回答道:“从理智的角度说起来,既然对德国停战,对日本自然也要寻求一个解决的办法,不过日本如果以坚持占领夏威夷为前提,我不能接受这样的和平,不知道你们能不能接受?”
  “能”的声音很少,“不能”占了大多数。
  “或者,我们也争取获得一个与日本谈判条件的授权?”
  “如果没有问题,我们将在辩论后进行投票,是否同意政府就停战与轴心阵营举行正式磋商……”
  辩论自然没什么好说的,每个人上来都先指责政府一番,痛斥杜威和参联会不作为,也有人骂杜鲁门,不过骂罗斯福的人很少——大家总归要给死人留一点体面。
  不过骂政府现在显然于事无补,这批政客们立即就围绕市场、势力范围、赔款等争论起来,民粹派认为应该争取少赔钱,远景派认为应该竭尽全力保住势力范围——这样将来才有钱赚。
  唯独有一点是共同的,美国的原子弹必须加快,火箭必须加强,少了谁的款子都不能少这两家的;
  还有人提出是否先行停战,让德国承诺不再对美国投放火箭,杜勒斯表示可以这么谈,但问愿意付出什么对等条件,大家又沉默了——这个口可不好开。
  杜威算是看明白了,所谓民主政体,就是有功劳的时候,大家一起上,说明是民主决策的功劳,至于有错误、有失误时,那就是政府的责任,总统的责任,议员们是被蒙蔽的,无辜的,甚至已预先提醒,预先警告过了;还有,军人都是饭桶,你看看人家德国、日本打仗打成什么样?我们不但投降,还有亚美利加党卫军——丢人不丢人?
  这一点从几个议员喋喋不休地表示他们当初就不同意过分压缩国防经费,有先见之明,听得在场的参联会大佬们无不怒发冲冠——现在来说这个有屁用,只知道现在扯淡,当初怎么就不多付一些?真是自作自受!
  特纳就在那里嘀咕:“这种体制和作风,值得美利坚军人保护他们么?我原来不理解为什么有人愿意去当亚美利加党卫军,现在我懂了!与其听这帮混蛋扯淡,还不如掉转枪口跟着希特勒去打仗,至少人家不会说这种狗屁话,人家上来就说是要打仗的!德国人民要面包、要秩序、要打仗,全他妈做到了,居然还打赢了!就是堀悌吉也不错,至少还懂得给人分田地,我们这里能有什么——光荣退伍通知书!阵亡通知单!过几年被人忘得一干二净,妈的,军国主义就是好!”
  尼米茨眼睛一瞪:“特纳,你少说几句,真想将来蹲监狱啊?”
  特纳摇摇头不说了,克拉克一阵苦笑,他不知道该怎么评价,作为一个懂战略但不会打仗的将军,他心里哇凉哇凉的。
  最终两院特别会议以压倒多数通过决议,同意通过外交渠道寻求停战条件,但战争目前还要继续。
第168章
超级炸弹(11)
  “这是从德国人那里弄到的情报?”爱德华八世缓缓抬起脑袋,用不可思议的目光盯着孟席斯,那张捏着情报的纸显然在微微发抖。
  大C尴尬地笑了笑:“说句实话,这不是我们拿到的情报,这几乎是公开透露给我们看的,德国人就差直接把消息摆在我的案头了,我从华盛顿这个渠道也获悉了有关内容,首相和内阁进行讨论后已基本形成了意见,但在具体意见出台前,他认为有必要把这个消息先让您知晓,所以我奉命前来汇报。至于具体对策,艾德礼首相稍晚些时候会亲自和您谈。”
  说是公开透露,其实是指里宾特洛甫在葡萄牙里斯本与杜勒斯会谈的消息放给了在葡萄牙的英国情报机构知悉——英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德国爆炸原子弹的国家。
  “他们这么干是什么意思?不能直接告诉我么?”爱德华八世有些气恼,“现在我们也是轴心成员,是希特勒的盟友!”
  “这和轴心没什么关系,因为日本到现在也还不知情,德国完全另有打算。”
  一说另有打算,爱德华八世便明白过来:这多半是指澳新问题。这问题比单纯的德美问题复杂多了,其中既有澳新与轴心集团的战争与和平问题,又有澳新与美国这个盟国,与英国这个宗主国,以及英德之间的关系渗透其间。
  按照澳新的想法,自然是希望投靠英国,由英国出面保全两国领土完整,至于经济赔偿,两国自行想办法咬牙克服,不够部分让英国帮忙出一点;
  按照英国的算盘,自然基本赞同澳新的想法,同时要加强对这两地的控制,不能再像以前一样游离在外,至于战争赔偿,英国也是自身难保,只能依靠澳新自己想办法了,不过英国给两国指点了一条明路——出让部分权益给德国,由德国想办法去和日本斡旋;
  日本和德国的想法基本接近,不过动机是完全不一样的:日本是指望完整吞下新西兰,然后再和德国一起分润一点澳大利亚的利益,英国来不来他无所谓,现在谁都知道大不列颠日落西山不足为惧了,但美国是不能再渗透期间了;德国是指望日本吞下新西兰的行为给澳大利亚造成朝不保夕的危机感,进而诱使澳大利亚将来能跟着自己走,关于英国的影响力自然是越低越好,不过德国现在正在统合欧盟,不能完全不顾吃相,无论如何还要把英国拉出来再折腾折腾的。
  至于美国,当然不希望澳新脱离自己的阵线,甚至还强烈期待因为国破家亡的危机感让澳新全面总动员,实现全民皆兵,与日德血战到底,为美国争取时间——按照参联会的预计,新西兰能撑3个月;澳大利亚支撑1年不成问题,只要做到这些,美国手上还是有牌打,至于将来要不要出卖澳新的利益为美国自己换取更好的和平条件,那是以后该考虑的事。
  围绕这个乱局,各方势力角逐其间,正好日本国内又赶上“昭和维新”,别说新西兰暂时腾不出手去对付,就连北上计划也被迫推迟:原本按照时间表,9月15日之前联合舰队要带着关东军去勘察加半岛找茬,顺便再占领之——理由是红军在夏威夷战役中配合美军对日本作战且拒不给予合理交代,现在看来也泡汤了。
  不过堀悌吉给梅津美治郎吃了定心丸,不管是否占领勘察加半岛,海军承诺给关东军的好处不会少——这对梅津美治郎来说就够了,堀悌吉在日本砍脑袋砍得杀气滚滚对关东军也是利好,多年来在满洲问题上折腾的财阀现在老实多了,看见梅津美治郎跟老鼠看见猫一样害怕,深怕后者也来个效仿。
  所以澳新两国认为自己还有时间,他们也做好了准备:向左走,解除美国在澳新的武装并投靠轴心;向右走,血战到底,等待时局变化。
  但太阳之子这颗原子弹一爆,情况就立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美国要和德国商量和平条件,澳新变成轴心与同盟商讨环节中重要但不关键的一环;原子弹的威力和杀伤力立即将震住澳新“全民皆兵”这种蠢蠢欲动的念头——澳新都是典型的城市集中型社会,根本挡不住原子弹的恐怖袭击,甚至连疏散都找不到地方去,澳大利亚草原和沙漠虽然够大,但那都是要人命的地方,可不适宜人类居住。
  所以,向右走的道路是不通了,只能向左走。
  现在澳新就要抓紧时间了:早点和日德达成一致,他们还能掌握自己的命名;晚了如果被纳入轴心、同盟整体停战范畴,那就不是他们能开口说了算的——小国就是这种命运!澳新不算小国,但和德国、美国的体量比起来,还是不折不扣的小国。
  还有个隐含的意思就是大C用神态而不是用语言挑明:德国是在用明确无误的态度告诉伦敦,我实力比你强得多,最好乖乖跟我走不要上下其手玩什么花样,柏林防着伦敦这根搅屎棍呢。
  “科学家们能证明这件事并推断其威力么?”
  “大致探讨了一下,有人提出美国确实也有类似开发计划,至于威力,估计报销像考文垂这种城市的话用一颗炸弹就够了。”
  考文垂在不列颠之战中曾遭遇德国地毯式轰炸,死伤累累,到现在都没能恢复元气,但当时德国好歹出动了上千架次飞机,现在只要一颗炸弹就可以报销,实力之恐怖可想而知,爱德华八世倒吸了一口冷气。
  “德国人有多少这种炸弹?我们能不能造?如果能造,要多久?”
  “他们推测德国至少还有1-2枚,理论上我们也可以开发出来,原理10多年前大家都基本清楚了。不过知道原理是一回事,掌握具体技术细节是另外一回事,目前本土研究条件太差,我们不但缺乏必要的经费,也缺乏原料——有人把捷克的铀矿、比利时刚果铀矿和这件事都联系在了一起考虑,哦,对了,还有挪威那个重水工厂,得出结论是5-10年之内,全欧洲只有德国才具备这个能力,10年之后就说不好了,或许法国佬有钱能买到一颗呢……”大C耸耸肩,说出了一句不是幽默的幽默。
  爱德华八世点点头,现在总算是把所有事情都摊开了说清楚也对得上号了:当初美国人为了进攻挪威的重水工厂,不断派出小分队进行破坏,很多还是通过军情五处、军情六处安排的人手,当初还觉得莫名其妙,现在完全可以印证这个设施对德国至关重要,同时美国是知道德国有这个开发计划的,反过来说,美国应该也有这样的计划。只有英国傻乎乎被蒙在鼓里,被人当枪使还不知情。
第169章
超级炸弹(12)
  英国不愧为老牌日不落帝国,科研底蕴比法国人要深厚得多,不但很快推测出了德国的原料来源,还分析了彼此力量对比,这一点不知道比法国高明到哪里去了。就像火箭,虽然法国人恨不得满世界炫耀自己拥有火箭技术,但其实大不列颠已不声不响根据自己的技术积累和当初德国投掷过来的那个没爆炸的残骸研究得差不多了,就等着几个月后的正式试验。
  别看法国现在蹦跶得欢,根基是很脆弱的,英国才是一步步稳扎稳打自行钻研。除了火箭,英国在喷气机、坦克领域的优势也还不错,喷气机算世界第二——比德国弱,比美国强;坦克算世界第三——比德国、东俄弱,比美国还是强一点点,在造船、电子、火炮等其他领域也有不俗的成就。
  唯独有一条,法国人有钱,比英国人有钱得多。本来英法的财力差距没有这么大,甚至应该是殖民地更多的英国更有钱一些,但战争无情地改变了这一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1/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