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校对)第5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0/656

  “你这是什么意思?”杜勒斯斜眼看了他一下,“你要威胁对我们使用这种武器么?”
  “没有……是奥本海默先生觉得我们捏造了场面,我必须弄个真实的例子来说服他。”
  “我只要看下试验现场就可以了。”
  “别啊……真到了试验现场你可能还会认为我们是捏造的……”里宾特洛甫皮笑肉不笑地讽刺了一句,“眼见为实比较好,这也有利于减轻你们的思想顾虑,让你们对美国人民可以交代。”
  “如果您把我们叫过来只是为了让我们听这种威胁之语的话,建议就不必再谈了。”
  “真的,我们不是威胁你们,我们有把握除掉你们!”里宾特洛甫用十分张狂地语气说,“在未来一年,我们可向美国投掷20-30枚原子弹,足以把你们所有东海岸的大中城市全部打回石器时代,要炸西海岸也不是办不到,日本现在占了夏威夷,我们可以此为基地进行投放,现在我们的火箭打得老远了!”
  “你!”
  “真的,今天晚上欧洲之声会进行广播,9月1日我们将对芝加哥进行火箭攻击,提醒美国人民及早撤离或躲入坚固的掩体避难,免得遭受不必要的池鱼之殃……”里宾特洛甫冷笑道,“当然,这次携带的还是常规弹头,原子弹这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我们暂时还舍不得掏出来,总要一步步升级的么!”
  奥本海默虽然对于火箭并不是特别了解,但知道芝加哥的位置非常微妙——已在美国中心地带,距离最近的海岸线将近1500公里,德国人现在这么有把握办这种事,说明他们手里已拥有了射程至少在2000公里以上的火箭,而且是已正式列装、性能提升的新货色。
  杜勒斯一拍桌子站起来,想要怒斥里宾特洛甫无耻,可对方下一句话就把他堵住了:“你们前两天炸德国至少出动了数万架次轰炸机,投放了数十万吨炸弹吧?我们现在回报的还不到百分之一,元首说慢慢来,不着急,美国人民会理解的。我们都是上帝的子民,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套路都是熟悉的……”
  杜勒斯恨得牙痒痒,却不知道该说什么。
  奥本海默也被弄糊涂了,今天这个会谈的气氛不对啊,上来就剑拔弩张、针锋相对,就算德国人心里有依仗,也不该是这种策略吧?
  杜勒斯回复道:“美国虽然暂时在这场装备竞赛中落后,但想必您也知道美国工业实力的可怕,激怒了我们,将来我们会把更多的火箭和原子弹投掷到你们头上。”
  里宾特洛甫居然点点头附和道:“是啊,贵国实力很强,元首都怕,所以才去炸了橡树岭,现在我们正在找你们的火箭研究基地,打算再复制一次行动,至于你们提炼核原料的新地点,我们也正在努力,相信用不了多久就可以探测到,到时候就不是火箭了,我们直接投放一颗原子弹下去就好!”
  说这话的里宾特洛甫当然是在讹诈,德国根本找不到目前美国人研究火箭的地方,也不知道新的同位素提炼工厂,但这种虚虚实实的套路把杜勒斯吓得不轻——德国人果然在安排间谍寻找新的基地。
  他和奥本海默对视了一眼,彼此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深深的无奈和出离的愤怒——其实这是他们的思维被固化了,橡树岭被炸,按常理不肯放弃的美国人肯定要换地方,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但因为上一次被德国人摸个正着,他们没从这个角度思考问题,反而再次疑神疑鬼起来。在杜勒斯和奥本海默心里,恐怕已将这个叛国罪千刀万剐了无数遍了。
  他出离愤怒地吼道:“你们这些卑劣、无耻的纳粹,就知道收买间谍。”
  “彼此彼此,你们不是在拼命收买高级军官刺探我们的《高堡奇人》作战计划么?”里宾特洛甫满不在乎地耸耸肩,“为什么每次你们都能有如此爆棚的正义感呢?莫非这些事只允许美国人干,不许德国人干?这是哪一条国际法规定的?”
  杜勒斯哑口无言。
  “好了,言归正传,这次请国务卿先生来葡萄牙主要谈论三件事:第一,确认原子弹的真实性和可怕性——这点我相信你们都看见了,元首出于对美国人民的尊重,同意你们把这份拷贝带走,要不要公开随便你们,反正我们还未公开,连日本都还不知道;第二,关于美德和平的谈判已持续了多轮,双方的立场和态度是非常清晰的,不知道国务卿先生怎么看这个问题;第三,就是通知你们对芝加哥投放火箭和下次不经警告,直接投掷原子弹的问题。”
  “你们索要的条件,未免太苛刻了。”杜勒斯表示,“如果你们愿意缩减一点,我们还有继续商谈的余地。”
  “你瞧我这记性,我差点忘了有些条款是需要修正的。”里宾特洛甫淡淡一笑:“关于势力范围,南美不必谈,中美除归还欧洲各国原有领地和殖民地外,我们要求控制危地马拉以南全部范围,你们可以保留波多黎各,但古巴必须独立……由于战事旷日持久,军费补偿要求提高到1500亿美元,我们要求以实物、贵金属进行补偿……”
  杜勒斯的心猛地往下沉:该死的德国人果然提高要价了,现在中美洲共管不提了,德国直接把手伸到墨西哥以南,把中美7国一口吞了下去,原本说的加勒比海4大岛也变成了美国只能保住最小的波多黎各,还要承认古巴独立——这和把古巴推入德国人的怀里有什么区别?
第165章
超级炸弹(8)
  “纽芬兰问题呢?”
  “那是大不列颠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是欧洲和北美的天然界限——我们会劝说爱德华八世放弃对加拿大的领土和主权要求,承认加拿大是一个主权国家,被丘吉尔伪政权占据的政府职位应立即驱逐出去;所有在美国的欧洲伪政权一律自行解散,我们可以宽大处理,不过戴高乐本人要回法国接受审判——这是他叛国之前应有的审判,不过您放心,无论贝当还是达尔朗都同意不管法院怎么判,都会赦免戴高乐的死刑——这不人道。”
  这一次是杜勒斯和里宾特洛甫双方接触间最短的一次会面,几乎没有怎么谈,全部是里宾特洛甫在展示德国方面的要求,两人只停留了一晚便匆匆回国而去。
  这还是奥本海默第一次接触有关和谈的内幕,回去的路上,他连带苦涩地问道:“我们已经和德国谈了很久了?”
  “是的,一直都在谈,但价格始终谈不拢……”杜勒斯叹了口气,“德国很狡猾,他们不要我们的领土,但却把传统意义上由美国控制的势力范围全部侵吞掉,然后又说要巨额赔款。”
  奥本海默虽然是个学者,但并不代表他对国际形势和国内局势一无所知,在他看来,如果将这份协议公开的话,美国老百姓是有可能接受的,因为德国没有要求割让美国领土——中美洲、加勒比海是什么地方,地理知识贫乏的美国人民根本不care!他们最关心的是目前沉重的负担,越来越严峻的治安形势,看不到头的军事行动以及每天都在飞涨的物价,据说现在黄金已涨价到40美元1盎司了,足足比以前上涨了10%还多,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1929年危机是开工不足、需求不足造成的内生性崩塌,现在美国开工率几乎到了顶点,需求也十分旺盛,适龄人口也不存在失业问题,现在的经济困境是国家创造的财富被毫无意义地消耗掉了——1500亿这个数字虽然庞大,但真的如果放下来看,也就是一年略多的军事预算!
  “你觉得可以接受德国的谈判条件?”
  “不是可以,是被迫。”奥本海默苦笑道,“我们距离造出原子弹至少还有10个月的时间,能不能一次成功还在两说之间,这个时间段可供德国人造很多了,而且德国火箭又比我们厉害,所以哪怕靠原子弹打仗,我们也不是德军的对手,而再拖上一年时间,又是1500亿下去了,这1500亿投入到人民生活和科研之上,可以产生多少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
  “确实也有人这么说。”杜勒斯点点头。
  “另外,我们现在不光是德国问题,还有日本问题,至少,夏威夷岛要收复吧?打回来也好,买回来也好,总而言之需要解决,在这个时刻暂时不宜给自己招惹更多的敌人了。”奥本海默苦笑,“如果我是总统,我会以大无畏的决心批准这份合约的,当然免不了有一些小细节的纠缠……”
  “但是,我们现在的担心是,如果允许德国力量渗透到纽芬兰、渗透到加勒比海,这对美国未来的安全是一个重大的威胁。”
  “可拖着不停战并不代表这个威胁就没有了……”奥本海默摇头道,“我认为随着科学的进步,距离今后不会成为双方互相威胁的制约,先进武器的威力才是。德国现在有2000公里的火箭,如果我没估计错,明后年德国就会有5000公里以上的火箭……就算没有百慕大、没有加勒比海、没有纽芬兰这些基地,在亚速尔岛上的德国火箭和上面搭载的原子弹也会成为美国人民头顶巨大的威胁。总而言之一句话,要想让美德力量恢复平衡,依靠的不是距离,而是科技和军队的战斗力。日本和我们隔得够远了吧,不照样来打了珍珠港?墨西哥和加拿大很近,但他们威胁不了我们!”
  奥本海默的猜测还是靠谱的,目前布劳恩团队正在试验射程5500公里的V8火箭——这个庞然大物将拥有2级主发动机和4个助推发动机,第一次试验已经成功了,减装药的火箭直接从佩内明德火箭基地打到巴伦支海,一口气飞行了3200公里,布劳恩认为再展开10-12次试验基本就可以确保性能稳定了,最快将在1947年年末或1948年投入战备值班任务。至于用潜艇搭载,目前庞大的液体火箭是不可能放进去的,哪怕XXX级那个巨无霸也不行,必须另辟奇径从固体燃料下手,恐怕至少还要5-8年才能完成实战化。
  除5500公里的V8,布劳恩团队还在开发威力更大的V10火箭,该火箭同样也是液体燃料动力,不过拥有至少24台发动机并联,可携带核弹头实现1万公里以上射程的洲际打击,同时还可方便地改造为运载火箭——用于登月或发射人造卫星,实现元首提出的“德意志的未来是星辰大海”的宏伟目标。
  热情高涨的德国科学家们连后续路线图都设计好了:1949年元首60岁生日之际,洲际导弹要能投入使用,如果有哪个国家敢挑战德意志的权威,大家不介意用百万吨级的炸弹教训一下;1952年要发射人造卫星;1959年元首70岁生日前要把德国宇航员送上月球,要让元首听到从月球传来的恭贺寿辰的声音。
  美国人?他们的火箭现在连法国人的水平都不如,还是先等他们赶上法国水平再说吧。再说了,和平竞赛德国又怕过谁呢?
  奥本海默的话激起了杜勒斯的共鸣,不过他不能直截了当地赞同,而是迟疑着说道:“美国人民也许会赞同,但中产阶级和财团是很难接受的,1500亿美元的赔款也让这件事复杂化,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下这个决心的总统也许将来……”
  他没有说下去,但奥本海默完全是理解的:“我也知道这件事很难办,非常屈辱,但为了长久的未来,有些牺牲是必须承担的……德国人不就蛰伏了20年么?他们上次大战比我们现在惨得多,如果美国人民下定决心,我觉得是可以克服的……”
  “但现在国内……”
  “只能用强力手段恢复秩序。”奥本海默叹息道,“想不到我作为一个学者,今天居然说这种话,说这种违背我以前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的话——美国,不能再这样自由下去了!我们原来崇尚的价值观和社会理念如果持续延续下去,将来会造成美利坚民族的堕落和毁灭,倒是改弦易辙,重新恢复清教徒时代的克制、理性、团结和拼搏,美国还有希望,wasp才应该是主流价值观,多元文化什么的,赶紧见鬼去吧!”
  虽然嘴上这么说,但奥本海默最后还是来了一句:“我也就是这样发发牢骚,回到国内,我不会承认这句话是我说的……”
  “我懂,我懂!”
  杜勒斯明白,下这个决心何其之难,光是杜威一个人,施加一些压力就过去了,但后面一大批掌权阶级、财团、国会怎么看这些问题?
  回到国内,德国人果然没有食言,欧洲之声广播响了起来,用冷冰冰的声音提醒道:兹定于美国华盛顿时间9月1日对芝加哥进行火箭攻击,因距离较远,尚无法精确打击,有可能落到平民区,为防止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我们呼吁芝加哥居民快速撤离,实在不能撤离的,请躲入最好、最坚固的防空掩体,备好食物、清水、蜡烛和手电,我们将于9月3日结束攻击,切切!
  当天凌晨,芝加哥爆发大骚乱,愤怒的人群冲击了市政府,国民警卫队连连对空射击都很难弹压住,最后被迫出动坦克维持秩序;与此同时,州际公路上全是仓皇而逃的中产阶级——大家都知道德国是说到做到的,说了要打船厂,东海岸的船厂各个都遭了秧,现在要打芝加哥,显然不是虚言恫吓。
  危机进一步蔓延开来……
第166章
超级炸弹(9)
  “我们在战场上遭遇了多次惨重的损失,目前局面非常不利……
  敌人不但拥有整个欧洲、非洲和绝大部分美洲作为基础的资源和工业能力,还在东西两面对合众国发动了夹击……
  敌人依托他们先进的科技开发了不少新锐武器、威力强大,无法防御,昨天落在芝加哥市的火箭就是他们新开发的强力武器,除此之外,德国人还发明了原子炸弹,这是一种威力空前、骇人听闻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一颗炸弹投掷下去至少会毁灭一座中等城市,造成10-15万人的伤亡;
  敌人发明的武器已被确认,而且还通过外交渠道获得了一份试验拷贝,经过我国物理专家的辨认,认为这种武器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德国很可能会投入使用;
  我们也开发了火箭并运用于实战,但无论数量、射程还是威力,目前暂时都不能与敌人相提并论;
  我们也启动了原子弹研究计划,甚至一度比德国更接近成功边缘,但由于间谍的破坏,导致我们功败垂成,不得不重新再投入研究,虽然这些可恶的间谍已被清除了一些,但我们遭到的损失是无法逆转的,这种武器能完工的日期可能还需要至少往后推一年;
  在尖端武器领域我们有着明显的落后,在常规武器领域,除数量之外,我们在质量上也有一定差距,德国陆军坦克比我们的坦克威力更强、防御性能更好;德国空军采用的喷气机性能更佳、战斗力更强;甚至日本建造的超级战列舰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压力……
  在美利坚卷入这场战争之前,我们的敌人已席卷亚洲、席卷远东,他们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他们的军官更为冷酷无情,他们拥有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经过训练的精锐部队,而美利坚被迫参加这场战争时,我们只有不到100万的军队,各方面都没有做好准备;
  我们的盟友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一个个放下武器投降,现在敌人的盟国越来越多,我们的朋友越来越少;
  虽然很不愿意承认,但我必须实事求是地指着:从军事战略到战术运用,我们的军官阶层和敌人是有差距的,合众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而我们的敌人有长期的军国主义传统;
  虽然我国人民愿意为了国家利益而浴血奋战,但也必须指出,我们对人的生命是非常看重的,而我们的敌人拥有冷酷无情的统治者和军队指挥官,他们通常会迸发出野兽一样的恐怖;
  虽然美利坚是世界第一大工业国,但遗憾的是我们平时在军事科技领域积累太少,在军队训练、动员体系方面建设并不完备,这是长期对国防不够重视、长期以为孤立主义能够让美利坚置身事外而导致的,我们面临的不利局面很大程度上是这种原因所导致;
  到目前为止,美利坚军人的总体伤亡、失踪已达到了将近150万人,平民损失大约在20万左右,这是个非常惊人的数字,我们另外数十万军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目前在敌军战俘营或为敌人效力,这是我身为总统深感痛心的;
  东海岸目前持续遭遇火箭威胁,遭受威胁的平民达到数百万人,众多造船厂屡屡受到攻击;
  从1941年被迫参战以来,我们累计花费在国防上的费用大约是4000亿美元,如果再加上以前对各盟国的支援和根据租借法案提供的物资,我们累计花费了5000多亿美元,相当于1940年国内生产总值的2倍,是1940政府财政收入的50倍,1944年政府财政支出中94%用于这场战争……等于每个美国公民承受了3000美元、近乎2年平均工资的损失,这是个相当骇人的数字;如果要想继续作战并取得胜利,我们可能还要再付出5000亿以上美元,300-400万人的生命,这是极其高昂的代价……”
  “为此,经过反复思考和痛苦抉择,我考虑与德国正式寻求结束这场战争!”
  9月2日晚上,在芝加哥遭遇6枚V6火箭攻击之后的第二天,内外交困、近乎走投无路的杜威终于召集了参议院、众议院要员,发表了绝无仅有的关于战争和形势的国情咨文,在这次咨文中,他一反以往文过饰非、报喜不报忧的常态,全面而又坦诚地向众人通报了目前情况,并给出了自己身为总统的建议——与德国寻求停战。
  作为国会议员的政客们当然不比一般民众,比较清楚目前的状态,甚至还就国内各种各样的情况给政府施加压力,但真听到损失惨重、寻求停战的消息,也是目瞪口呆,感觉难以置信。150万军队,5000亿美元不论在哪里都是一个庞然大数,他们也完全惊呆了,随即就是反应过来,一个个上台抨击政府、参联会无能,导致目前这种局面,政府和杜威本人必须为此负责。
  杜威凄然一笑:“诸位的指责,抱怨我都不会反驳,因为这是事实,如果你们要我承担责任,我绝不会逃避,辞职、弹劾、罢免甚至审判都可以,不过我只想最后陈述几点。
  第一,本人就任总统不过9个月,这场战争是在这9个月中打输的么?是因为本人指挥打输的么?
  第二,换一个人、换一批将领、换一届政府是不是能够力挽狂澜、扭转乾坤?
  第三,真正导致美国失败的原因难道仅仅是4年不到的战争,战争以前孤立主义的心态,片面追求财政平衡而削减国防预算的行为,美国社会洋溢着的自由散漫和多元文化是不是同样有责任?换而言之,有没有体制的原因?”
  既然杜威已经豁出去了,那议员们反而瞻前顾后起来:要杜威滚蛋是很容易的,但当初不是大家众望所归将杜威选上来的么?罢免了杜威换个副总统或者其他什么人来就能改变目前的局势?
  很多人甚至在想:签署停战合约这种屈辱的事难道不放着杜威去办还要让其他人办?那才是彻彻底底的没脸见人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0/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