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校对)第5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8/656

  “有点少。”迪布纳脸色有点阴沉,“炸弹肯定是成功了,不过,如果只有这点量的话与预期计算不符合。”
  太阳之子采用的不是枪式爆炸法,而是用了更先进一点的内爆法——其实主要是为了节约材料,在常温常压下,铀235起爆底线装料为48.8公斤,钚239为16.6公斤。这次试验准备了24公斤,按理说够了,但现在的数据有点让人疑惑,根据预期计算,这颗炸弹的当量至少要有5万吨以上当量才够格。
  现场气氛有些凝重,海森堡宽慰着几个人:“不管怎么样,至少是成功了,这比什么都要紧,如果当量不够,下次再加点量或根据试验结果改进一下……谁说美国人一定比我们干得好呢?”
  “也对!”众人又高兴起来。
  “诸位先生,我在后面看到了闪光和蘑菇云,我想问,试验算是成功了么?”霍夫曼迫不及待地打电话问。
  “成功了,元首,我们正想给您打电话报告,不过有点威力估算耽误了一些时间……”
  “成功就好!成功就好!”霍夫曼非常高兴,“你们太了不起了,所有德意志人民都为你们感到自豪,感到骄傲,这是开辟时代的壮举!谢谢你们的辛勤努力,所有德国人都欠你们一个感谢!”
  “元首过奖了,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我们也感谢元首、感谢各位长官和部长为研究提供的一切便利条件,没有这些条件,我们不可能获得成功。”
  “那么,具体威力到底有多大?”
第161章
超级炸弹(4)
  海森堡等三人互相使了个眼色,最后由博特汇报:“大约……大约2万吨TNT左右的当量,更具体、详细的数据还要等仪器测量,现在第一批工作组已经出发去爆炸中心了……”
  “让他们千万注意安全,务必防护到位。”霍夫曼大笑,“2万吨,很了不起,太了不起,划时代的新武器,能带来永久和平的新武器现在就掌握在我们手中了。”
  迪布纳有些尴尬地插了一句:“威力与我们事先估计的略有出入,我们还要回去仔细查找原因,看看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争取……”
  霍夫曼下意识地摆了摆手,宽慰众人道:“不要有心理压力,与预计出现不符是可以理解的,这毕竟是第一次么。不知道你们是否记得,当初我去佩内明德观看V1火箭试验时,火箭差点落在观察沟里爆炸,这才3年功夫,现在新研究的火箭都能打2500公里远了。超级炸弹目前威力是2万吨,我相信3年后一定能突破200万吨!不必过于着急,我看好你们!”
  “谢谢元首!”
  确切数字这时候来了,阿登的估计很靠谱,仪器最终测定当量1.87万吨,霍夫曼听了也不以为意,四舍五入就是2万吨嘛。
  “很好,很好……”他又问其他人,“整个实验场面都拍摄下来了么?”
  “都拍好了!”
  “拷贝带回柏林,另外,所有实验数据、过程乃至现场遗迹要严格保护起来,不能让任何人拿到……保安总局、党卫军要全力以赴,这是最高任务!”
  希姆莱和鲍曼立即应承下来。
  “今天举行一个庆功酒宴,把所有参与实验的学者都带上,我们要依次敬酒表示感谢……”霍夫曼想了想,“回柏林后要设立奖章,专门用于纪念这次伟大的实验,在适当的时机,我们可以把有关消息放出去振奋人心——前提是我们手中要有足够的存货。”
  施佩尔点点头:好在实验是成功了,否则凑齐下一次实验要等到11月份,现在这么看来,11月份就有可以投入使用的实际武器了。
  “Me-464是可以投掷这种武器的……”霍夫曼在那里自言自语,“把实验影片剪辑好,我要请杜勒斯过来看看,美国人应该会感兴趣的……这次世界大战,终于要到一个尽头了。”
  “那累西腓和百慕大?”
  “累西腓随便法国人玩,百慕大的火箭不要停!新的V6或XXX级潜艇也可以上去试试水,让美国人感受一些压力,不要以为他们拖着不肯和谈我们就没办法,把我逼急了我是敢在东海岸找地方放焰火的!”
  一想起那朵腾空而起的蘑菇云,众人脸上都笑意盈盈。
  “我决定了,这种使用原子武器的超级炸弹就叫原子弹,军备部继续追加经费,让科学家们把聚变炸弹也给我搞出来!”霍夫曼踌躇满志,“六位一体的核力量,想想就激动人心,德国人民今后可以享受和平,我也终于可以睡觉睡得安稳了……”
  邀请杜勒斯再赴欧洲共商“和平”的电报发到华盛顿前,美国人自己也忙得焦头烂额,如同走马灯一般地在开会。
  最近几个月来,累西腓、东海岸遭遇的火箭袭击已构成了对美军的严重威慑。累西腓还好,虽然火箭无法防御,但毕竟数量只有这么一点,李奇微只把他当做特种航空炸弹来处理,虽然时不时有人伤亡,但总体而言士气勉强还能维持,对他而言,更窘迫的危险在于物资供应和后勤保障,谁都知道累西腓已成为一片孤地,除非大西洋舰队能战胜对手重新夺回制海权,否则累西腓的局面是改变不了的。
  但制海权却没这么容易夺回,米切尔阵亡后,美国拟定的下一步反攻计划是先夺取百慕大,顺便再与前来救援的轴心舰队决战,即便不能全歼对手也要在保存自身实力的前提下重创对手,只有先拿回百慕大,破坏德国在中美、加勒比海一线的海上优势,美国才有反攻的可能——或者说,即便不能反攻,也可以坐下来和德国好好谈一谈和平条件。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反攻计划从6月推到7月,从7月再推到8月,现在8月又已过半,海军再次建议推迟到10月。
  倒不是海军出尔反尔反复调戏陆军,而是空军屡屡在关键时候有重大发现而让参联会决定推迟计划实施。最开始之际,比较乐观的心态是大西洋舰队在5月份能够恢复战斗力,结果因德军大规模火箭袭击东部造船厂造成工人恐慌而被迫放慢军舰维修速度;6月份时,好不容易军舰已得到修复,3-4月间新下水的航空母舰也有了战斗力,结果发现敌情有重大变化——德军一口气展现了3艘新的航空母舰,还有1艘似乎是以前从未见识过的,一对比发现这艘军舰与日本的大凤号有几分相似,但绝不是日军那一艘,这种推断只有一个结果:敌情有变,敌人实力也增强了。
  7月份双方航空母舰对比从5:4变成了5:7,即便7月末美军又得到了2艘埃塞克斯级,也不过就是7:7,依然没什么把握,所有参联会成员都清楚本方航母上的那些舰载机飞行员是些什么水平,一致同意再多等一个月。结果到前几天又从欧洲得到消息,德军最大的那艘斜角航母让·巴尔号已经修复,正冲出直布罗陀海峡向加勒比海一线增援,另外似乎还带有一批驱逐舰和轻巡洋舰。
  得,力量对比在8月份又变成了7:8,美国还是没什么优势。如果是以往,再拼一次也没什么问题,大不了再回去蹲上半年一年,可现在情况却极为特殊,因为日本已扫清了夏威夷群岛和整个西南太平洋,就要对澳新下手了,就算美国海军短时间能再次与德国拼个两败俱伤,也不见得能实现反攻——德国还有再引联合舰队西行这条路,这是美国绝不敢冒险的。
  于是反攻百慕大的计划只能耽搁下来。
  百慕大反攻不顺利,澳新一线开始告急,艾森豪威尔给国内发来电报,用无比哀伤甚至绝望的口吻汇报了所罗门、新喀里多尼亚的撤军情况,这次撤军艾森豪威尔是顶着巨大的压力做出的,麦克阿瑟一开始还表示希望守军能够逐岛死守,拖延时间,就像当初联合舰队西行时日本部队死守一样,结果艾克认为办不到——美国军人不是日本军人,在这种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让他们死守是等于把他们推入地狱,既然还有一线撤退的可能就先缩回来再说。
  为了说服麦克阿瑟,他甚至单独打电报给了尼米茨和克拉克,希望他们能一起劝说,最终参联会做出决定,同意艾森豪威尔根据实际情况下达撤退命令:这几万美军总算是溜得快,除了最后几千人被日本截住、重装备全部丢失外,主力总算有惊无险地撤退到了澳新——虽然人数比敦刻尔克少得多,但撤退距离却远得多,也算是撤退史上的奇迹。
  但艾克的告急电报现在又来了,这次不是撤退,而是向国内宣告,要不要让美国部队扮演一个不光彩的角色:颠覆两国政权并将上千万澳新人民滚绑在美国一边作战。
  “现在澳新情况究竟怎么样?”
  “日本、德国似乎取得了立场一致的协调,总体原则接近于趋同,但细节上还有出入。”杜勒斯神情憔悴、眼睛里全是血丝,这几个月的国务卿生涯似乎让他一下子苍老了10岁,“他们开出了一系列条件,包括:新西兰完整交付日本,新西兰人搬迁至澳大利亚并与澳大利亚合并;澳大利亚赔款;德国和英国以欧洲名义驻军澳大利亚……”
  杜威闭上眼睛想了想,痛苦地问道:“我们的军人他们打算怎么处理?”
  “日本德国均同意由澳大利亚人仿效英国模式,解除艾克所部的武装并就地羁押,重装备移交日本但不移交人员……”
  现在处理美国军人的去留问题是好几种方式:第一种是英国模式,由本国主动出面解除美军武装后羁押,理由是美国乱兵;第二种是巴基斯坦模式,在人数不多且尚有后路的前提下礼送出境;第三种是冰岛模式,冰岛、英军坐视美军被德军俘虏;第四种是目前尚未实现的澳新方式,澳新两国领导人痛哭流涕地找到艾森豪威尔,告诉他澳新两国已无力再战,希望美国军人能放下武器,体面退役,澳、新除要求美军交出武器装备外,会按时发给工资和补给,其余保证绝不为难,更不会把他们交给日德,就当美国人在澳新旅游一圈……
  也就是因为艾克在澳大利亚高层圈子里名声、性格都还不错,平时有点婆婆妈妈和软弱,对澳新两个盟国都比较尊重,澳新两国领袖才愿意这样上门去哀求,换了巴顿或者麦克阿瑟,这些盟国首脑恐怕是绝口不会再提一个字的。
第162章
超级炸弹(5)
  “艾克自己什么意见?”
  “他希望能有体面的和平解决办法,但他强调了一点,即便是澳新最终要投降,他不希望最后将枪口对准两国军民,对盟友动手是一种耻辱。”
  “你们怎么看这件事?”
  “艾克的性子太软弱了,澳新加起来有上千万人民,紧急动员后能拉起上百万的军队……”麦克阿瑟义愤填膺,“怎么可能一枪不放就投降呢?就算是要投降,也应该是竭力抵挡、弹尽粮绝之后才这么办,仗还没打,甚至日德的部队都还没到澳新就张罗这种事,难道不是一个军人的耻辱么?”
  杜威点了点头,转过头问克拉克:“您怎么看?”
  “这个……”克拉克心想陆军一把手麦克阿瑟刚表过态,总统现在问我算什么意思,让我跟着附和还是唱反调?
  “不要有顾虑,美利坚已到了现在这种程度,没什么不能说的,就是把我交出去当罪魁祸首处理我觉得也是可以讨论的内容……”似乎看出了克拉克的一律,杜威淡淡地回了一句,用手在太阳穴上使劲按了按——他的头痛和神经衰弱症状到现在已越发严重了。
  “我的想法是,我们应该主动劝说澳新放弃投降的愿望并帮助他们抵挡到底,而不是用枪炮去强迫他们。”克拉克硬着头皮道,“从澳新两国目前愿意和我们主动沟通这件事来看,他们对投降日德两国并不甘心,我更将其理解为一种施加压力的办法;其次,从国务卿阁下口中得知,澳新面对的条件并不一样,澳大利亚领土主权基本能够保住,充其量是一些经济损失,但新西兰就完全不一样,整个国家要交出去,因此澳新两国间的立场和出发动机是不一样的;最后还可以从英国这里想想办法,因为澳新和南非、加拿大同为大不列颠自治领,日本德国这么干铁了心是要撇开大不列颠的,就算爱德华八世愿意加入轴心,他难道愿意眼睁睁看着澳新都丢光么?澳新可是比南非更大、更重要的地盘……”
  杜勒斯眼前一亮:“您的意思是离间澳新两国?”
  “这个……”克拉克不知道这句话怎么接,因为他清楚地知道,杜威当初是有意用新西兰换夏威夷的,但杜勒斯绝不同意,现在旧话重提,他不知道该站在哪里。
  现在不是简单地做个决策,这种决断将来都是要对历史负责任的,和德国谈和还可以说是迫于无奈,如果是因为要保全自己而牺牲盟国,将来一定不符合政治正确原则,说不定还有上法庭的可能,就算能逃过法庭,难道澳新两国以后就会放过具体决策之人?
  杜威看克拉克为难,瞬间明白了他的意见,也不再为难他,而是把目光转向尼米茨:“您认为在军事上有保卫甚至解决澳新困境的手段么?”
  尼米茨脸色惨淡,最后无奈地摇摇头:“大西洋舰队现在实力不强,与德国抗衡都非常吃力,更别说千里迢迢去支援远东,而且就算是一切都豁出去,我们也没有切实可行的途径:南美航道被德国封锁着,巴拿马运河不通,绕道南大西洋走好望角过于遥远,特别还要经过日本、德国严密监控的印度洋基本是不可能的,军事上唯一切实可行的办法是反登陆战——当然,我指的是澳大利亚,新西兰基本没有希望了。”
  “为什么澳大利亚还有希望而新西兰不行?”
  “因为新西兰是纯粹的海洋岛屿,作战物资比澳大利亚更依赖外界输入,此外,新西兰纵深太小,沿海一带均在日本舰队舰炮威胁之下……敌人可以随意挑选登陆地点,新西兰要防御是防不住的,实际上,丢掉制海权后,连夏威夷这样坚固设防的岛屿都保不住,更不必说处处是漏洞的新西兰。”
  “所以您的意见是?”
  “尽可能拖延时间,让新西兰假装答应日本的条件开始撤退到澳大利亚去,但却留一部分军队在上面坚持作战,拉长敌军登陆和建立有效控制的时间,然后澳大利亚再利用这个时间巩固防御,完善反登陆战准备,把日本人放上来打,毕竟登陆战不可能一下子投入太多兵力,只要打掉日本的先头兵力,后续的仗就好打了……”
  “您觉得还需要拖延多少时间?”
  “如果我们尽快与德国实现和平,我预计要1年;如果不能尽快实现和平,我预计2-3年……”
  “报告,刚刚收到苏联转来的最新情报。”多诺万大声报告。
  “关于哪方面的?”
  “日本方面……”多诺万小声道,“情报局用价值200万美元的青霉素换来的。”
  众人倒吸一口冷气,不过杜威只皱了下眉头就舒展开了,挥手道:“只要有价值,钱的事都是小事,现在为了赎买夏威夷军民,那天不花200万美元?”
  “经过苏方确认,日本发生政变……堀悌吉带领联合舰队回国,陆战队登陆,控制了东京,据说杀人如麻,街上人头滚滚……”
  “他疯了?难道他对现在的地位不满意,还想当天皇?”杜威“霍”地一下子站立起来,“日本要打内战了?”
  “没有!”多诺万小声道,“不过据苏联人的说法,他一方面在和皇室成员接触,另一方面可能有扶持日本皇太子的想法……传言很多。”
  “日本皇太子?哪个?”
  杜勒斯闭上眼睛好好想了想:“好像裕仁确实有个儿子,估计有10岁了吧,嗯,差不多应该这个年纪。”
  “这位皇太子叫明仁,今年12岁……”
  “好,打得好!联合舰队炮轰东京了没有?那些舰载机去执行了轰炸任务么?日本陆军呢?”杜威喜形于色、手舞足蹈,简直要乐疯了,“日本是个疯子一样的国家,现在终于乱起来了……”
  “没有炮轰,也没有轰炸……”多诺万解释道,“联合舰队大军压境,气势汹汹,东京守军根本来不及反应……苏联人表示飞机确实有出现,不过只投放了传单,说是要改革日本、刷新政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8/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