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校对)第5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4/656

  霍夫曼对美军赎买夏威夷战俘和拼命的方式非常感兴趣,已开出了6000美元一个的价格同意累西腓美军撤退,条件是装备全部留下,特纳认为可以接受,但麦克阿瑟却表示反对——站在纯粹军人的立场,这批人放下武器投降再赎买的话已失去了精气神,这不是敦刻尔克大撤退,那是军事上的奇迹,是自主行为,赎买完全是被动行为,从夏威夷战役的局面来看,只要稍微露出一点风声,只怕军心就完全垮了。而且李奇微在累西腓至少还牵制了德国15万兵力,一旦让德国人将这15万兵力腾出手来,中美和加勒比海就直接完蛋了。
  “现在的问题是原定6月要发起的百慕大战役面临变数……”尼米茨的苦笑道出了目前非常危险的处境。
  在德国动用V3+、V4火箭对东海岸最近的三座主力船厂频频袭扰之下,美国面临着非常困难的处境,原定5月完工、6月服役的2艘埃塞克斯级遭到了德军的重点问候,受了伤至少要2个月才能修复,而其他军舰的建造也受到巨大威胁,原本一个月建成2艘埃塞克斯级航母是最低要求,现在因为夜间防空和保护船厂工人需要,夜间施工被迫暂停了,这虽然堵住了示威工人之口,但也减缓了建造速度,更糟糕的是,弗吉尼亚附近的皮萨切克海湾原本是海军进行新军舰试航的领域,结果因为德国火力封锁的缘故变得困难起来。
  到目前为止,美国手里只有5艘正规航母,而百慕大分舰队也有5艘正规航母,因此6月份要发起对百慕大的反击存在巨大困难,用克拉克的说法,没有制空权和制海权的美国陆军要夺岛简直难如登天,除非打算源源不断地死人——问题是死人也不是这么简单的,如果死的起人,完全可以从哥斯达黎加出兵不断进攻巴拿马,而不是用初具规模的火箭进行反击——虽然美军火箭部队已具有一定实战能力,但巴拿马的抗火箭能力显然大大超过了美国估计,德军根本无视火箭的威胁,照样痛打不误,让美军心惊胆战。
  谈判桌上谈不拢,战场上又打不过,参联会一筹莫展。
  “百慕大反击战具体何时能够发起?”
  “可能要推迟到8月底……视新军舰服役情况而定。”
  “对对,空军也可能推迟到这时候……”
  尼米茨脸上一阵抽搐,实际上8月底都未必能行,因为8月底是按照现有敌我兵力预估的,谁知道8月份德军还会不会有新军舰服役?万一兵力对比再出现问题,估计要推迟到10月份去——他的预判很准确,到8月份,不但负伤的让巴尔号能够服役,德国至少还能再拉出1艘云龙级来,这样就会让舰队主力恢复到7艘,而美军所能使用的航母也不过就是7艘,哪怕拖到10月份,美国也不过就是11艘航母,德国可以搞到9艘,加上百慕大的陆基航空兵力,依然足以与美军周旋。
  他当初批评特纳,认为特纳制定亚速尔的A\B\C\C+计划完全是线性思维,只知道堆砌兵力,但加勒比海一战打醒了他,现在只能打这种两败俱伤的堆砌战役,想要通过灵活的作战指挥去进攻根本不现实——大量中高级军官伤亡使得舰队的经验率越来越低,硬碰硬打消耗战还行,要想灵活机动打仗根本不太现实。
  而百慕大这根刺就梗在喉咙口,不打的话,东海岸软肋就在德国手上,不打根本不行。霍夫曼交代的就一句话:钉死百慕大,不要给美国人任何可乘之机。
  杜威也明白参联会的想法,拖到8月份完全就是一句空话,到时候英格拉姆一定会相出其他理由来避免战事,倒不是说英格拉姆本人贪生怕死,而是有米切尔的例子在前,没有绝对压倒实力,他还不想和德国人拼死拼活。
  唯一的好消息是重新建立的曼哈顿工程元素工厂新建比较顺利,预计到7月份就可以完成新建并随后开始生产,由于德国对橡树岭工厂的全力袭击,使得高层对原子武器的热切又加深了几分——没有足够威力,德国人犯得着下这么大力气么?于是不少参联会又把宝压在曼哈顿工程上。
  对海空军的推脱,麦克阿瑟也表示无奈:百慕大毕竟离东海岸将近1000公里,没有足够的海空军支援,靠陆军根本无济于事,现在其他两家都说没准备好,他还能怎么办?只能干等着。
  杜威感觉日子难熬的是德国的欧洲联合演习计划,整体演习在持续11天后已完全结束了,但给人造成的震撼确实完全无法忘记的,美国用了11个宝贵的间谍和内线搜集情况,消息是打探到了,内线也差不多崩溃了,多诺万三天两头就会收到某个据点、某条暗线被端掉的报告,他对此只有摇头叹息。
  面对这样的困境,杜威不是没尝试过忍辱负重的想法,为此还征询了党内大佬和后台老板们的意见,不过得到的答案很一致:只要你做的决定,我们会想办法支持,但困难需要自己克服。话虽然说得很婉转,但意思是很明确的:和谈可以,黑锅必须你杜威自己背。这让他感觉后脊背发寒:他才43岁,还不甘心就这样以默默无闻的身份退出历史舞台,同时他也想不出能摆平几百个国会议员的办法——连党都不愿替你想办法,一个人能有多大的本事去说服两院?这可不是杜威刚当选那时候了,那会儿人气正旺,又有民意基础,干点出格的事情不要紧,现在连续失败、士气低落、支持度摇摇欲坠,再好的想法也推进不下去。
  现在他有些羡慕起杜鲁门了——这家伙见势不妙干脆退选,当初民意都在嘲笑杜鲁门,现在看来这才是明智之举。
  本来罢工后杜威发表的全国演讲又将民心士气提振了一下,但德国没有动用地面部队进攻本土的想法,而是不断用火箭袭扰,也不进攻大城市激起同仇敌忾,就是专门打一些船厂和军工设施,伤亡不大、损失不小,搞得他很头疼也很被动,天天这么袭扰下去好不容易鼓动起来的士气又逐渐低落下去,让他感觉非常难受。
  本来陆军还有一个策略是利用舰队进攻巴拿马,理由是在哥斯达黎加方向能够更好地发挥陆海空三军合力优势,当这个要求遭到了杜勒斯的反对:他问的一句话就让人哑口无言:“收复巴拿马之后,面临日德夹击,是否能够坚守?”
  所有人都表示摇头。
  “既然无法坚守,夺回巴拿马等于我们重新又巩固日德之间的联盟,这对于战争结束是不利的。”
  这一点杜勒斯提醒了很多人:美国的目的是要让日德两国互相猜忌,如果始终用巴拿马逼得两家不得不联手,那这个目标就永远达不成。
  在讨论最后,眼看杜威不愿意接受现有媾和条件,同时也无法在军事上解决困境,杜勒斯提了一个意见:“是不是能够将外围兵力全部撤回来,专注于国土防御,对日德采取不予理睬的态度?”
  杜威想了想,最后还是很犹豫,因为这样不但拱手将主动权释放,而且还没法避免更多的火箭上门,等德国在古巴架起导弹,只怕整个南部各州都笼罩在火箭的阴影之下,而且美国如果从外围收缩会引起盟友的巨大怀疑,如果墨西哥和加拿大再倒下,美国真的就是孤家寡人一个了,加上还有高堡奇人这个模糊计划,一旦回归本土便会引发更多的不确定因素而认为极度不妥。
  于是场面便僵持成为不战、不和的态度,参联会的最后意见是希望等到海军恢复视力再谈论和平与战争的问题,至少没有一点自保能力即便和平了也是件十分危险的事。对这个态度,德国和日本都猜到了一些,都在考虑施加更大的压力。
第139章
昭和维新(6)
  “日本情况如何?”
  “形势非常微妙……”
  6月5日,霍夫曼见到了风尘仆仆赶回的科尔,对方特意向他来汇报日本最新动态的,有关情况在电报里说不清楚:好在现在大型飞机众多、日德航线交流也非常成熟,不再像以前那么受罪了。
  “堀元帅抛出了全盘改革纲领书,在日本内部引起了极大震动,这个震动比当初搞军区制改革的反响还大;同时他又串联了一大批地方军政要员,隐隐约约有架空中枢的节奏,气氛非常紧张。”科尔叹了口气道,“石原总长希望拉着我们进行调解,我恪守您交代过的,不介入日本内部政治斗争的要求予以了婉拒。”
  “联合舰队回国半个月了,他们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可能要北上。”
  “北上?”霍夫曼吓了一跳,“准备消灭斯大林?”
  “不,有限战争。”
  “科尔,你也是日本通了,你知道日本有限战争是什么意思么?那是全面战争前的一个阶段……”
  “我明白,堀元帅也清楚,但他为什么会做出这个决定我表示很诧异,问了两次没有正面回答,我感觉他的想法和我们之间的想法还是有很多差异之处。”
  霍夫曼点点头:所谓不介入日本内部政治事务只是挂在口头上的,德国怎么可能不介入日本政治?从科尔去日本开始到天诛国贼期间,德国一直在影响日本政治,说不干涉完全是自欺欺人。
  “双方一点建设性意见都没有达成么?”
  “几乎没有……”科尔思考了一下,“哦,也不能说完全没有,还是有一点的……陆军在本土裁撤了7个师团,然后从前线调回了4个师团,节约下来的军费和这次夏威夷战役的收获用于向我们采购离心机和其他设备。”
  看到科尔清单上的离心机和火电站设备清单,霍夫曼眯起眼睛,他懂了。
  “是堀悌吉的意思?”
  “不,是石原总长的意思,他对这件事很热情,海军方面反响冷淡。”
  科尔的级别还不足以接触到德国核计划,霍夫曼也不愿意说,便问道:“印度支那问题呢?”
  “还在和法国人继续扯皮,不过萨摩亚的问题谈好了,交给我们,冲抵一部分欠款。下个月联合舰队可能会对所罗门群岛发起进攻,夺回西征期间丢掉的领土,然后会交出一部分岛屿给我们。”
  霍夫曼盘算了一下,日本如果将德国索要的领土全部归还,大概可以抵掉三分之一以上的欠款,不过如果北上的话,日本还会需要更多的物资和军费。
  “对了,临走时,石原大将秘密找到我,问,一旦东京发生巨变,能不能请我们帮忙收留一些人物?”
  霍夫曼大吃一惊:“他要搞政变?”
  “没有这个意思流露,反而担心堀元帅搞政变。”
  “需要我们收留谁?”
  “他会和我们联系的。”
  霍夫曼站起来踱了三圈步,最后郑重其事地交代科尔:“其他陆海军高级将领或政界要人都可以收留,唯独一个人不能收留。”
  “您是说?……”科尔的眼神震惊不已。
  霍夫曼点点头。
  虽然双方都没有指名道姓,但这个人是谁大家都是很清楚的——日本天皇裕仁。
  “不但军舰和飞机不能收留,大使馆或领事馆也不能收留……”霍夫曼强调了一句,“否则你自己就完蛋了。”
  科尔表示明白:如果真的介入政变,保不准会沦为另一方的牺牲品,德国可以在日本陆海军之间玩平衡,但一旦亲自下场,结局是很可怕的。
  科尔问道:“这次变动您认为堀元帅会笑到最后么?”
  霍夫曼摇摇头:“不好说,这次和上次不一样,上次只是普通的争权夺利,这次是彻底的国家改造,难度之大不言而喻。本来吧,战争结束以后日本慢慢改革也是一样的,我都不明白他为什么这么心急。”
  “我也抱有同样的态度问他,他只回了一句:时不我待,再详细的就不愿意说了。”
  科尔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说道:“我还听到一个流言……关于天皇和堀帅之间的,说两者之间目前存在重大分歧,极端时期,不排除皇位更迭,甚至继任者也传得有鼻子有眼,是雍仁宫亲王殿下。”
  “这是广为流传的消息?”
  “不是,一次酒会上有人喝醉了这么说,事后没人承认,也没有更多消息可以佐证。”
  “继续查,看看几位亲王殿下对改革的态度,有些时候,并不需要他怎么想,只要有人认为他会怎么想就够了。”
  这种打哑谜的方式让科尔顿时感觉愕然,不过仔细一想又觉得非常正确:外界都流传堀悌吉要搞政变不一定会实行,反而不太流传的消息可能是真的,在政治这个漩涡中,谁能说得清是是非非呢?
  走的时候,科尔领到了新任务:
  第一,在不破坏日德关系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延缓日美和平实现;
  第二,打听日本北上的策略和步骤;
  第三,跟踪日本政局变化并分析。
  哪一个任务都不是轻松可以完成的,不过霍夫曼对科尔有信心,相信他能够完成自己的任务。
  就在科尔向霍夫曼汇报之时,日本大本营陆海军4巨头也聚在一起商议。
  作为陆海军一致的内阁,东久迩宫稔彦王虽然地位崇高又是皇族,但有些话不能当着他的面讲,因此4个人商议后决定避开他单独谈一谈,谈判重点是目前局势和下一步战略方向。
  目前局势很古怪,明明剑拔弩张、杀气腾腾,连舰队和坦克都准备好了,但各大佬表面上还是一团和气,依然能从容不迫地坐下来喝酒。
  刚坐下时,堀悌吉表态支持北上的举动曾被石原莞尔和多田骏指着鼻子骂了好一顿,倒不是他们认为自己可以在堀悌吉面前嚣张,而是当初堀悌吉反对北上和南下澳新,大本营意见都是一致的,现在时过境迁,堀悌吉为拉拢关东军表态同意,让石原和多田骏做了恶人,两人简直就要爆发了。
  不过爆发归爆发,两人也不得不承认堀悌吉时机抓得好:现在夏威夷已下,庞大的兵力没有明确的作战目标,不想去进攻美国本土的话就只有北上了。
  堀悌吉对此没有任何辩解,他知道陆军中枢是拿着他巡视四方、串联军头的行为怄气,只是不能明摆着说出来罢了,而他这种不解释的行为让石原莞尔和多田骏有一种无处下力的感觉。
  山本五十六在旁边自在地喝着酒,他太清楚这位老同学的做法了:支持关东军北上只是一个由头,关键还在于日美和平、尽快把战争停下来。可惜美国人不解风情,到现在为止还不肯服软,气得大本营众人都是够呛,堀悌吉自己也表示难以理解,就美国目前这个处境,要打赢已完全不可能了,维持这个状态也要花钱、与日本谈和也要花钱,前者甚至花钱更多,为什么不答应?夏威夷又不是不还给美国。
  吵吵闹闹之后总算是开始摊开来谈正事,堀悌吉首先就谈了他的感受,现在不但美国不上不下骑虎难下,日本何尝不是进退失据,他就感觉费神费力。
  关于“仗打赢了怎么和”的问题一直是困扰日本政界的问题,在中国问题上已领教过一次了,现在美国身上又领教了一次,都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4/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