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校对)第5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2/656

  “我就是为这件事而来的,听说关东军想北上?”
  “这个……”梅津美治郎一愣,随后笑道,“想啊,怎么不想,海军有了新军舰想试试威力,我们有了新战车、新火炮也想试试看啊,这是人之常情……还有……”
  “因为军功和抚恤的事?”
  “是!”这一点梅津美治郎倒是很坦率,“我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下面人考虑吧?我已是大将了,年纪也差不多了,过两年东京弄个军事参议官就可以让我滚蛋,可我手下这百来万军队怎么办?大家都嗷嗷待哺啊……堀君说要按军功分地,没问题,我绝对赞同,可不能一个立功的机会也不给我们吧?其他各部东征西讨、威名赫赫,唯独我们这几年一直原地踏步,寸功未立,这与心何忍?您看,为了立功,我都把最好的师团拿出来供你们去打南洋、打夏威夷,为抢这个机会,下面几个师团长都快打破头了,有人说我拥兵自重,有这样拥兵自重的傻子么?”
  堀悌吉微微一笑,梅津美治郎这顿抱怨说得很有水平:按军功分配,行,不过你得给我找个地方弄军功,不然这个亏是不能吃的。这不是他梅津美治郎个人能不能吃亏的问题,这是关东军、朝鲜军麾下100万部队的大问题,闹起兵变怎么办?
  “如果我说可以给关东军弄到军功呢?”
  “海军支持我们北上?”梅津美治郎“霍”地站起来,神情有些激动,“也对,现在夏威夷也打完了,我想没有傻子要去进攻美国本土吧?反正这种事我是不会答应的。”
  堀悌吉微微一笑,他知道梅津美治郎上钩了,不过“北上”这个决策可不是这么简单,得有套路。
  “还记得当初怎么拦截那批美国船队么?”
  梅津美治郎点点头,那是海军和关东军为数不多的联手,好处当然不少。
  “北上是件很复杂的事,你想灭了东饿么?”
  “这个……”梅津美治郎慢慢地摇头,消灭东俄谈何容易,东俄再不济也有3000来万人口,300万军队,而且是打过仗的军队,实力可不小,科研和军工也称得上发达,别的不说,T-34坦克的柴油机日本目前为止仿制得还是很失败,不得不从俄国大量进口——用粮食和其他农业产品去交换,而经过差不多一年的休养生息,原本惶惶不安的东俄也稳定了局势。
  “要海军支援关东军北上不是不可以,不过有几个条件:第一,海军目前对美战争还没有结束,有关对美媾和条件,关东军必须与海军统一立场;第二,日德盟约必须维系,有关经济、军事、政治和情报交流必须沟通;第三,北上之前要进行内部整顿、积蓄国力;第四,北上只限于有限目标。”
  关于这四条意见,前面两条是直接能够同意的,对美战争关东军不是主力,怎么拿条件都不可能给关东军分大头,这一点没什么好争的,倒是早点结束早点可以实现力量转移;第二条意见是梅津美治郎举双手赞同的,没有德国的装备和军火,特别是没有德国的火炮和坦克,他拿什么去和红军较量,靠国内那点坦克产量早就饿死了;第三条,要听具体内容;至于第四条,他狡黠地一笑:战争一旦开始,怎么打、怎么停就不是海军单方面说了算了。
  不过,堀悌吉的第三条意见可不简单,他说的是——裁军!
  “裁军?堀君,对面俄国人300万军队,增兵还来不及,怎么可以裁军?”
  堀悌吉笑着摇摇头:“你不觉得国内那100多万总军太多了么?我想把他们裁掉,然后从外面五大军团抽调兵力回国,填补空缺。”
  梅津美治郎吓了一跳:“你打算搞掉多少?”
  “不多,就100万,其中关东军、朝鲜军撤回35万,印度军30万,南方军20万,中国军10万……”
  “让我想想,先让我想想。”
  “忘了,还有个条件没说,裁撤人数后,其余各地军费减两成,关东军只减一成,开战的话,另有坦克、火炮奉上,反正海军要这些东西太多也没用。”
  这条件是很优厚了,人数猜测三分之一,军费只减一成,另外还奉送军火装备,等于单位军费大幅度提高,用减少人头费的方式提升了军备费,这一点梅津美治郎是心知肚明的,他又不是没见过世面,人家德国人的装甲师是什么装备,他的机甲师又是什么装备?打仗虽然要靠人数,当不是光靠人数就能打赢的,装备和战斗力才是要紧事,堀悌吉这一手就是奔着装备而努力。
  当然,这只是摆在明面上的好处,最关键的是,堀悌吉这一手就把中枢的兵力给架空了——中枢总军裁撤,地方兵力回援中枢,等于地方对于中枢的影响力就会极大增强,关东军以前一直为武田攻控制近卫师团影响中枢而羡慕不已,现在情况反过来,今后控制中枢最大的兵力是关东军的部队。
  “我3天后给您答复,我还要和人商量一下。”
  堀悌吉微微一下,不用说,肯定是找小矶国昭去商量了——虽然朝鲜军实力连关东军的零头都不到,不过小矶国昭毕竟是独立诸侯,面子还是要给的,况且堀悌吉言下之意肯定不是简单的兵力调度和军费调拨,后面是大有深意的,正如只要海军支持迈出北上的第一步后面怎么停下来就不是海军说了算,支持堀悌吉走出这第一步,后面怎么清洗就不是关东军所能关注的事情了,只要堀悌吉不造反,不打内战,不压到自己头上来,谁在大本营坐镇梅津美治郎和关东军是不在乎的。
  “长官,您真的要支持关东军北上?”
  松田千秋对堀悌吉能说服梅津美治郎不感意外,但对答应对方“北上”却很吃惊——长官一贯的意见不是既反对北上也反对进军澳新,怎么会突然变化呢?
  “两害相较取其轻啊……”堀悌吉叹了口气,“夏威夷已在我们之手,美国尚未服软,而是表态要继续战争,你说,我是去啃美国本土这根硬骨头好还是北上好?”
  “关键问题是北上的话不见得能让美国停战啊……”松田千秋大吃一惊,“这两件事联系不到一起。”
  “不给陆军找点事情,他们能消停么?”堀悌吉微微一笑,“总体而言,我们要停止推进的目标达成了,削减军费的目标实现了,对美和谈的方针也争取到了同意,下一步再怎么做就有了把握。日本这个国家向来没有什么特别远大的目标,都是走一步看一步的,甚至不惜赌国运,以前穷困潦倒这么干无所谓,现在再这么赌,赌输了话就是万劫不复,北上就不用赌国运了。”
第135章
昭和维新(2)
  松田千秋一咬牙:“长官,如果非要这样,我建议南下打澳新,澳新比北进好,还有海军优势可言发挥。”
  堀悌吉摇摇头:“这是表面优势,其实很危险,难道你没看出来么?”
  “愿闻其详。”
  “第一,澳大利亚是德国的目标,拿新西兰德国可以忍,拿澳大利亚德国就不能忍了,这样的关键时刻,维系与德国的盟约至关重要;第二,澳新同样也是美国的软肋,既然要和美国媾和,就要让美国留一点面子,如果你把里里外外都占完了,美国人凭什么和你谈,继续打就好了么,拖也拖死你了,中国的教训还不深刻么?我们打下了南京,占领中国战略要地,可对方没有头像,而是一路后撤、节节抵抗,连国力、军力都远不如我们的中国都能和我们耗上8年,美国耗上18年有难度么?现在这种战争强度再持续18年,以日本的国力,根本耗不起……恨只恨美国人太窝囊,最近几次居然一次都没打赢,打赢了还是这个局面么?”
  松田千秋一阵无语,前面还好,最后半句这叫什么话,“恨只恨美国人太窝囊”,这是标准“非国民”的话,他松田千秋一贯被人叫做非国民也不说这种话,长官居然这么说,真是万万想不到。不过想不到也好、想不到也好,胜利者是不受指责的,长官赢了这么多,嘲笑一下美国人窝囊又有什么?不是更显志气?
  “陆军军费削减的话,海军军费怎么办?也减么?”
  “也必须减,不过目前的造舰还不能停,其他方面减一点。”堀悌吉淡淡道,“跨太平洋物资运输费用就可以削减了,然后其他运输职能也要削减,舰队要从前线回来……像武藏号这么烧油的东西,可不能再让西村开出去钓鱼了。”
  “钓鱼”什么的当然是笑话,不过有一点是明确的:堀悌吉要把舰队收回来,联合舰队在外面哪怕什么也不干,就是开动一下一天就是几百万的消耗,如果开战,一星期耗费的钱放在陆军身上够关东军打一场不大不小的战役了。但松田千秋刚笑过一阵后心就猛地抽紧了:舰队收回来,外镇军队撤回来,长官这是要发飙的迹象啊。
  他到现在还没有领会堀悌吉的想法:改革也好、维新也好,在他看来都是必然的,但长官为什么这么着急,不能等打完仗慢慢搞么?那时候从容得多、有利得多。
  他把这个疑惑抛给堀悌吉,后者却苦笑:“不是我操之过急,而是目前是最好的状态,皇国声势正旺、军队团结、国民振奋,战时体制还在,搞什么事都可以雷厉风行,一旦缓和下来,各方面必然牵扯不休——明治维新没有伏见、鸟羽两次战役开路,焉能如此顺利,你去看看历史,那三年中发了多少诏书,如果慢慢来的话,只怕我们现在都还没能改革完成呢。”
  就在两人论争之时,东京大本营会议室里声音沉寂、气氛压抑,众人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不知道该怎么办。
  坏消息一条接一条地来:3天前,堀悌吉和梅津美治郎密谈,密谈的内容虽然很快就被东京掌握了,但掌握了又能如何,堀悌吉根本不怕大本营知晓;
  2天前,堀悌吉颁发了大海令,下令夏威夷舰队返航——再过10多天,联合舰队主力就要回国了;
  昨天有明确消息传来:南方军、印度军已答应堀悌吉的要求,准备正式提出对美和平议案,不过谁都清楚,所谓对美议案是假,和堀悌吉达成共识是真;
  今天早上冈村发来电报,通报有关中国东南经济工业区新建设想,陆海军将共同举办一些产业——这是中国军开始表态的象征;
  刚刚5分钟前,他们又接到电报,梅津美治郎和小矶国昭已答应堀悌吉的要求,同意就裁撤军费、调整战略而召开研讨会——外面的军头都达成一致了,研讨会就是走过场的意思。
  本来大家还希望关东军能和堀悌吉扳手腕的,没想到“北进”这根骨头一抛出,关东军、朝鲜军瞬间就两眼放光,什么话都不说了。
  “这批马鹿……”东久迩宫稔彦王气得牙痒痒,“北进不是不能讨论,可一边北进,一边又要削减兵力,这是什么意思?当我们傻子看么?”
  “人家不这么想呐……梅津大将说,仗不是靠兵多就能打赢的。”
  “这句话还真没错……”石原莞尔苦笑道,“8号是欧洲联合演习开幕的日子,据说把我们的观察员给吓傻了——古德里安元帅指挥25万快速反应部队48小时完成集结,然后在东欧平原突击170公里……类似波兰这种地方,6年前用了一个多月,还是苏德两家东西对进才拿下的,现在大概一礼拜就够了,兵力只要70万即可。”
  “关键是,这70万军力比当初200万军力拥有的飞机和坦克还要高一倍,重点目标全是火箭开路,一点活路都没有。”多田骏叹着气,“关键是伤亡还非常小……”
  “堀君的招数已全部发出来了,大家怎么接招?”
  山本五十六摇摇头:“别问我,我什么办法也没有,只要堀君愿意,保证海军省政令可以不出大门。”
  “他这么干了?”
  “那倒没有,不过,没有干不代表没有实力。”山本五十六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在堀君手下办事就这点好,从来没有军令部和海军省扯皮的时候……”
  “关键是现在陆海军开始扯皮了。”东久迩宫稔彦王拍着桌子,“裁员100万总军,然后把各地的部队都调回来,堀君真敢想也真敢做啊。”
  “存优裁劣、去粗取精……”石原莞尔念叨着几个字,“道理是真不错,可是,陛下怎么看呢?”
  “陛下……”一听提起裕仁,东久迩宫稔彦王脸上就一阵抽搐,这件事闹到现在越来越大,他也瞒不住了,已和裕仁沟通过了两次,不过每次得到的圣训都让人摸不着头脑,哪怕是内大臣过来亲自解释讲“人话”也听不懂。宫里翻来覆去就一句话:诸卿相忍为国……
  “削减军费其实我也是同意的,把总军动一动我也没意见,可……”东久迩宫稔彦王不知道该说什么,堀悌吉的手实在是太长了,伸到陆军中不说,还唆使陆军各实力派团结起来共同架空中枢,这让他内心很崩溃。
  石原莞尔也是满脸无奈,他没有当过镇守一方的诸侯,所以没有自己牢靠的部下,只能依靠各部相互牵制才保持平衡,本来玩了2年多都很好,而且有逐渐稳固的态势,没想到堀悌吉根本不按常理出牌,直接反其道而行之,一下子就把局面破坏了。
  现在态势已经很明显了,堀悌吉已完成了布局,就等着东京出招了:要么是顺水推舟的全盘同意,这样大家你好我好,场面就这么维持下去;要么是断然反对,可问题断然反对也是要将条件和时机的,现在这个场面光是换掉几个统兵大将已完全不行了,必须从上打下重新打乱重组,这如何可能?时间就来不及。
  面对压力……众人陷入了沉思。
第136章
昭和维新(3)
  “板载!”
  “板载!”
  5月21日上午,联合舰队班师回到东京湾,东京街头万人空巷、夹道欢迎。
  这一次祝捷仪式比上一次联合舰队转战欧洲更为宏大,在舰队抵达前半个月,报纸就开始连编累牍地造势了,历数了海军的功劳,特别是消灭美国太平洋舰队、占领夏威夷和实际控制大半个太平洋的战功更为显赫,连“天下无敌”都摆出来了。
  当然这也不是吹牛,论联合舰队的战绩,论实力,现在确实是世界第一,而且比第二、三名加起来都多,完整的“两强标准”,即便到1945年年底,也能随意胜过美德当中的任何一方,毕竟他们在造舰,日本也有新军舰源源不断服役,6月份又有2艘云龙级即将服役——第三航空舰队即将重组完成,等到这时候就有第一、二、三、五、六五个航空战队,再配上3艘大和级超级战列舰,实力空前强大;除此之外,在船台上还有一大摞云龙级、轴心级等着完工,虽然战列舰是一艘也没有了,但手里的存货也足够用了。
  这次回东京汇报是冢原二四三带队表功,堀悌吉其实完全可以再拖延两天,等待主力全部汇合后再会东京,但他没有接受松田千秋的劝告,而是提前两天回到了东京,为的就是把表功机会让给冢原二四三,毕竟后者新任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他要把这个架子和薪火传递搭起来,这一点联合舰队上下都是服气的,长官安排错不了。
  唯一不同的是,这次迎接的气氛比上次还要好,前次还有伏见宫博恭王从中作梗,这次堀悌吉和山本五十六两人联手,声势弄得浩大无比,再加上夏威夷战役还有陆军一份功劳,更是众星捧月,举国振奋。
  特别是看着一艘又一艘缴获的物资从船上运下来,谁都有这份感觉:发财了。
  当然,这只是民众的观感而已,真正的大头远远还没有到位。夏威夷战役一共俘虏了6万多美军和7万平民,是一笔不菲的巨资,虽然美元币值已贬了好多次,但内涵价值仍然足够海军再造5条大和,如果按照战前标价就更值钱。
  所以对海军主张发卖俘虏和平民的念头,大本营是一力赞同的,绝口不提“放虎归山”这种话,至于美国方面本来仗打完了是不会谈赎买俘虏这种事的,奈何夏威夷战役实在打得够惨,再加上委内瑞拉也失手在即,东海岸天天面临火箭威胁,美军高层为了维持士气还是不得不出钱来购买。
  但对真正知晓内幕的高层来说,祝捷仪式和后续的封赏仪式只是一个过场而已,真正角力早已就转移到朝堂之上了。
  为搞好关系,东久迩宫稔彦王还是费了一番很大的心思,先是同意堀悌吉提出的陆海军犒赏方案,然后又请旨将堀悌吉册封为公爵——堀悌吉在官职上已升到顶峰,只能在爵位和勋章上动动脑筋了,虽然大家都知道堀悌吉不看重这个,但有比美元强,高比低要强。也因为这样,堀悌吉返回东京后,第一件事就是去找东久迩宫稔彦王认错——巡视时间长了点,给大本营和殿下造成了不便。东久迩宫稔彦王也没有就这件事说什么,反而感慨堀君辛苦,有关人士调整预案就参照原先说好的内容一起下发了下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2/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