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校对)第5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2/656

  他清楚地知道,二战后世界海军主流趋势是驱逐舰大型化和巡洋舰逐渐消失的过程。从海军领域而言,构成作战力量核心的是航母编队,驱逐舰是航母编队中关键辅助力量,只有苏联因为航母力量不行而专注于发展巡洋舰执行单舰或小编队作战任务而建造了一批巡洋舰。
  由于巡洋舰与驱逐舰差异开始缩小,东亚某大国还引入了几艘现代级——看着威风实则真打起来在舰队交战中没啥生存力的玩意。
  但他没简单否定防空巡洋舰设想,而是提出了新观念:新一代驱逐舰必须大型化,取消传统驱逐舰与轻巡洋舰间的吨位分野,新的建设指标包括:
  1、吨位适度放大到7000吨,能伴随航母编队执行打击任务;
  2、多功能融合,集防空、反潜、支援、侦查一体化;
  3、打击手段多样化,舰炮、鱼雷、深水炸弹、导弹都可以上;
  4、必须具备搭载直升机能力。
  考虑到这种7000吨级的大型驱逐舰造价不菲,他又提出“高低搭配”观点——建造低成本护卫舰。护卫舰考虑用2500吨舰体执行区域海域作战任务,并偏重单一性能:包括导弹护卫舰、反潜护卫舰、防空护卫舰等,只继承大型驱逐舰主要功能模块中的1-2项。
  但无论大型驱逐舰还是护卫舰都是舰队辅助成员,本身不是舰队打击力量核心,不能独自承担一线作战任务,必须配合航母、潜艇与其他军舰才行。
  对元首阐述的全新理念,海军进行了认真解读,发现确实不能再将轻巡洋舰和驱逐舰,轻巡洋舰和重巡洋舰之间的差异完全分开。
  现在世界上几乎没有国家再兴建重巡洋舰,日本拥有的重巡洋舰世界最多——超过其他各国总和。堀悌吉在新造舰计划中也不同意新建耗时长的重巡洋舰,但对豪猪级和美国奥克兰级防空巡洋舰他表示了浓厚兴趣,打算在轴心级后打造一款三国轴心通用的防空巡洋舰,甚至希望欧洲各国在战争结束后帮日本建造。
第008章
天翻地覆的12月(8)
  至于驱逐舰,倒一直都在大型化:一战时驱逐舰主流吨位只有1000吨出头,间战时期扩大到1500吨,现在2500吨已成为驱逐舰标配,法国空想级、德国刺猬级、美国基林级驱逐舰标准排水量都超过该数。传统海军过3000吨就可以划入巡洋舰范畴,现在哪还有人玩5000吨以下的轻巡洋舰?
  霍夫曼创意很新,不过要先试验,至少概括得内容不是没有道理,设计师们只好收起“万吨防空巡洋舰”的无限膨胀理想,去踏踏实实研究“多功能未来驱逐舰”。
  海军连着两轮设计意图被打回,海军实际当家人邓尼茨元帅也急得冒火,不过他知道光急是没用的,必须有稳重、妥善、可靠的建设思路作为保障,元首已明确规定海军要有大发展,要扩编、扩军舰、扩基地,一旦走岔路,轻则损失浪费,重则断送海军,所以不可能不慎重。
  唯一让霍夫曼感到欣慰的是,23型潜艇在有条不紊地建造和改进,30型超级潜艇有望4月份完工首舰,他对此表示很满意——德国在潜艇领域还是独步天下。
  与海军军备会议不同,下午的装甲装备会议总算让霍夫曼舒了口气:专家们汇报说复合装甲初见眉目,并把靶场试验结果明明白白展现出来。
  作为世界第一陆军强国,德国在坦克领域一直引领时代潮流,同时也是紧迫感最深的国家。即便以虎2、虎3和豹式为代表的主流兵器对其他各国装备拥有显著优势,依然不放弃下一代坦克研发进度。根据最初规划,E-45项目到1946年要造出样车,但霍夫曼提出新一代主战坦克不再区分重型、中型,要融重型坦克防御+火力水平及中型坦克的机动能力与生产成本于一体,这个要求一直达不到,急得军备部老爷们个个吃不好、睡不香——军舰落后点无所谓,反正德国向来不以海军立国,坦克落后那才要命,等于是被人把刀架在脖子上,旦夕覆灭。
  好不容易盼到迈巴赫公司把850匹马力的HL245发动机搞了出来,虽然成熟性问题不小,但至少随着逐步改良,问题总会解决,这样一来机动性指标初步得到解决,现在的问题是装甲和火炮。
  火炮其实霍夫曼心目中已选型选好了,就是L7,但他没法将这条说出口,因为L7还躺在英国人实验室里只是个设计图,至少要到明年年末才有希望,不过火炮问题在诸多问题中麻烦最小,用德国128mm其实也可以——大不了将E-45重新变回E-50,这点吨位损失还在能承受的范围里。
  最关键还是复合装甲,他从穿越后就给设计师们洗脑,强调指出复合装甲不是找出同厚度状态下防御能力最强的材料,而是找出同等重量下防御能力最强的材料。一次、两次大家还茫然,说多了设计师们终于恍然大悟,可怜他们一开始只在新合金、稀有合金等传统领域团团打转,总想着用什么罕见配方将目前表面强化、镍铬合金装甲再强化一下,哪里去想其他歪门邪道?
  直到试验陶瓷、玻璃纤维后,德国对复合装甲的探索才算摸对了门,发现玻璃纤维效果更好,同厚度玻璃纤维板抗弹能力不及同厚度装甲钢,但同重量玻璃纤维板其抗弹能力却超过同重量装甲钢——限制坦克机动能力的关键是重量功率比而不是厚度重量比。
  随着这层窗户纸捅破,后续事就好办了。
  设计师们这次拿出来的图纸更接近于E-50,使用128mm坦克炮,防御能力和虎3不相上下,体积稍大一圈,使用复合装甲后使重量从虎3的58吨削减到52吨出头。
  由于动力系统升级,这次设计师们进行大胆创新,抛弃了德系坦克交错重叠负重轮这一传家宝,将行走装置变更为每侧7个负重轮、7根扭杆弹簧、5个液压减振器、4个托带轮、1个带履带调节器的前置诱导轮、1个后置主动轮和1条履带的布置。
  看到霍夫曼在研究造型,施佩尔特意指出:“这是莱茵钢铁、莱茵金属、亨舍尔、保时捷、迈巴赫和陆军武器设计总局经多方探讨后形成的一致想法,大家认为如果要在保持防御能力前提下压缩重量,就不能再用交错负重轮而应用更新的底盘及行走系统……”
  霍夫曼从这份图纸上读出了历史上完成于60年代的豹1坦克的部分设计气息,不过现在离豹1还有点差距,更像是虎3和豹1融合的过渡体,与历史上E-50设计差异比较大。
  “我看可以,只要能保持合理的行走装置,不一定要使用交错负重轮设计,我没少听前线将领抱怨为伺候这套交错负重轮,维修部队每天都忙到深夜,要不是我军一直牢牢掌握战场主动权,情况不容乐观。”霍夫曼先充分肯定了创新,同时提出,“你们步子还是要大胆一点,类似双向稳定、红外系统、微型雷达告警装置等都可以大胆放进去,不要顾虑成本上升,今后坦克不可能再年产量过万了,单价贵点可以接受。”
  “您能接受的价格大约是?”
  “我想70-80万帝国马克/辆可以接受。”批量生产后,虎式坦克造价不到27万帝国马克,最新款虎3坦克造价不过50万帝国马克,听霍夫曼同意将价格上调到70-80万马克,很多人都松了口气。
  “希望1946年圣诞节前我能看到样车,这是我对进度最大的要求。”
  正准备讨论其他后续军备情况时,首席副官达尔格斯急匆匆地走了进来:“元首,有突发情况需要汇报……日本昨天发生了东海大地震,现场惨烈、损失巨大,科尔今天用加急电报发来消息称对方向我们求援。”
  霍夫曼知道1944年日本确实有过一次大地震,不过他记不清是什么时候,现在一听就明白了,问道:“有什么具体要求?”
  “海军包括名古屋飞机制造厂在内的大批工厂损失,希望支援一批机床和工业设备,同时在未来三个月保证对日本飞机的优先供应,特别现在联合舰队在夏威夷方向作战,对航空兵力需求迫切……日本还提出,他们目前在中美洲占领的加拉帕戈斯岛赠送给我们,他们不过暂时借用。”
  “可以答应,我们手里还有批英国飞机,包括喷火等,如果日本不介意都可先行提供,至于堀元帅急需的舰载机和发动机也会保证供应……”霍夫曼想了想,“我军在南非战役结束后运输能力尚有一定余力,可将物资送到日本希望抵达的指定地点,前提是日本海军必须派军舰护航。”
  施佩尔在霍夫曼批复后问道:“元首,东西卖给日本当然可以,这钱怎么算呢?日本现在欠我们差不多300亿马克了,这帐什么时候才能收的回来?”
  “不要着急,日本不是把东边半个新几内亚给我们了么?西边半个我估计也快了,然后帝汶岛估计也就是这两天了,至于法国人一心念叨的印度支那南部我看也大有期望……”霍夫曼笑笑,“再说堀元帅不是将加拉帕戈斯岛让给我们了么?”
  “日本会和美军打到底么?”
  “也许会,也许不会,我们总要尽努力帮助日本——有人出钱出力替我们打美国人,何乐而不为?”
  “德方答应我们的紧急援救请求了么?”在大和号上,心事重重的堀悌吉问松田千秋,东海地震对他冲击很大。
  “答应了,舰载机保证供应,陆航可先提供一批英国喷火给我们……还答应帮我们送到指定地点,首批包括300架飞机,2万吨航空燃油和500台发动机配件。”草鹿龙之介笑道,“长官,德国人看来还是很够意思的……”
  “是够意思……不过我们也够意思啊,加拉帕戈斯岛就放出去了。”堀悌吉悠悠地叹了口气,“德国人这是希望我们继续和美国人打啊。”
  “可是……他们不希望,我们就能不打么?”
  堀悌吉苦笑:“这就是问题所在,不管德国人支持不支持,我们都得咬牙打,现在有了支持和物资,连推脱的借口都没有。”
  现场所有人都知道陆军3天前已把增援兵力派出来了,不打根本不行。现在联合舰队已拿下了阿留申群岛,3个飞行师团天天和瓦胡岛上的美军对耗,据说已把对方耗得没脾气了,下一步进攻夏威夷群岛其他地盘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传我命令,12月15日准时发起对拉奈岛登陆作战,切断敌军瓦胡岛与夏威夷岛之间的联系……”堀悌吉微微一笑,“我知道瓦胡岛防御很完善,但其他岛恐怕就未必了吧?”
  “长官,舰炮压制攻击周围的毛伊岛和克洛凯岛许可么?”志摩清英第一个摩拳擦掌,“我迫不及待想用460mm舰炮教训美国鬼畜了!”
  “同意请求,在掩护登陆成功后进行威慑性炮击,不过炮弹要节约点用,等补给上来你们再敞开打。”
第009章
天翻地覆的12月(9)
  对夏威夷战役下一阶段作战,堀悌吉显然有不一样的考虑,在占领西边两个小岛,夺取阿留申群岛后,他拒绝了参谋们提出的一鼓作气直下瓦胡岛、夏威夷主岛的建议,立足于慢慢打。
  并不是他不想快,而是他被很多客观条件束缚着,光瓦胡岛上火力就是个大问题,经过持续不断的临敌侦查再加上战前情报积累,对此已弄得比较清楚。
  面对这样密如蛛网的火力部署和整个夏威夷高达10万数量的守军,贸然抢滩登陆必然是个死字,要解除岸防工事对登陆部队威胁就必须要派三艘大和级为主的舰炮群对轰,就算不顾及战列舰损失,物资损耗也是件令人十分头疼的事。大和级460mm主炮一发炮弹就1吨多,3艘齐射,稍微打几轮就可能破千吨。而这一千吨炮弹即便不考虑成本,也要考虑从万里之外日本本土辗转运输而来的复杂与困难。
  如把这1000吨运力转化为食品,可供10万人维持1-2周;如把这1000吨运力转化为航空燃油,则战斗机大概可出击2000个架次。现在指挥作战已退居二线——这些参谋们都可以完成,堀悌吉完全像一个公司董事长在盘算更长远的事:自己成本是多少、现金流(物资流)如何维系、占领市场(瓦胡岛)后有没有收益,竞争对手(美军)反扑怎么办?万一打下夏威夷美国还不肯就范,自己怎么办?再加上国内刚刚发生大地震,大片灾区、大批工厂设施受到影响,海军在本来就十分紧张的运力情况下还是咬牙抽出一部分力量去执行救援,这更加剧了困难。
  为了防止军心动摇,堀悌吉甚至还让人压下了有关东海大地震的消息,除了将军级和身边的亲信参谋们,其他官兵一概不清楚国内情况。
  这都是很严肃、很现实的问题,像角田那样可以为了过瘾把油料耗光的事是绝不可行的,身为大军统帅,带着世界上最强大的联合舰队,堀悌吉怎么可能浪战?
  最后他得出的结论是去进攻拉伊岛,切断美军联系,重挫敌军士气、孤立瓦胡岛守军,迫使他们放弃战斗主动投降。
  做出这个决定另外不容忽视的一点是虽然珍珠港和其他岛屿都遭受了严重破坏,露天燃油库全毁,但因为其他岛屿地下燃油库还储备着不少航空汽油,再加第一批潜艇偷运成功,到12月上旬为止,杜立特依然可从容不迫地派出手头拥有的飞机与日军对战,陆航飞行师团的作战也显示了这一点:他们与美军交手半个月,对手实力虽然在不断衰减中,但远远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长官,角田刚刚发来电报,通报他们击沉了一艘潜艇,还俘获了不少美军官兵,根据交代,他们是执行物资偷运的……”
  详细了解事情经过后,堀悌吉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如果美国持续以潜艇运输,即便只有400吨/艘的量,积少成多也是个不可小看的数字。
  “看来我们要加强反潜作战了。”草鹿龙之介叹了口气,“水侦、驱逐舰必须扩大搜索面,这还是运输潜艇,万一来一批类似德国潜艇这样的部队呢?那岂不是连主力舰队都要完蛋?”
  众参谋点点头,虽然21型、23型潜艇的具体性能特点还不得而知,也没有情报显示美军拥有同样水准的装备,但众人对德国潜艇的可怕还是领教过的,这未尝不是亡羊补牢的举动。
  “长官,好消息……”松田千秋高兴道,“德方回电了,表示将尽力为我们提供援助,陆军装备先提供一批英国坦克和喷火飞机,海军提供我们所需的飞机和燃油,考虑到帝国目前运力紧张,德方会在向几内亚转移过程中利用运力直接向我输送——可在有明确护航部队掩护下输送至我方指定地点。”
  “好!”所有人都大声喝彩。
  堀悌吉脸色很精彩,也很无奈,微微点了点头后道:“让田中君去安排护航吧,直接送到圣诞岛或中途岛去!”
  大多数人退下后,冢原二四三问道:“我看您的情绪,似乎不是很高涨。”
  “德方支持有点让人骑虎难下,其实你我都清楚对方的真实意图是什么,这种‘好意’实在是日本消受不起的……可惜。”
  冢原二四三知道堀悌吉一心想和,他劝道:“长官,您的愿望暂时没有办法达成,只能寄希望于美国人能胜我们一次,让马鹿们清醒一下,可惜现在美国人不知道在干什么……”
  “不多想了,先把拉伊岛打下来,如果美国再不答应,整个夏威夷占领后就地要塞化,居民全赶走,放20万大军驻扎,囤积3000架飞机……再按德国那个防空塔的水平多建几个,让美国人慢慢啃吧。”堀悌吉难得露出面色狰狞的一面,“我和不了还战不起么?”
  就在堀悌吉磨刀霍霍准备向拉伊岛动手的同时,华盛顿参联会一直在连轴转进行下一阶段战事研讨,鉴于夏威夷方向战事暂时想不出什么解决办法,只能靠潜艇运输吊着一口气,众人目前讨论和关注的焦点是南非战役。
  这时候南非战役指挥官布莱德利还带着南非领袖史末资等一班人漂在海上,唯一的好消息是他们发送过电报确认平安,这让华盛顿稍微放下了一点心。虽然布莱德利让人打得落花流水,稀里糊涂就败下阵来,但至少陆军高层和参联会都不认为他有什么过失——能打成这样已不错了。杜威也表示回国后还会让布莱德利继续带兵。
  鉴于目前特殊情况,国会和联邦法院都秉承了“特事特办”的效率,用最快速度完成公民团投票和总统就职仪式,杜威已在12月9日正式宣誓就职,在他正式成为总统后,他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发人深省:“对德国新战术,你们打算怎么应对?”
  “持续加大对火箭项目的投入,这一点毋庸置疑。另外,直升飞机我们也有几款相对成熟的产品,比如R5\R6直升机,我相信他们能够发挥作用……”麦克阿瑟苦恼地抓着头皮,“现在关键是夺取制空权,没有充分而有力的喷气机,我们举步维艰,据说德国人在南非战场使用了新一代的喷气战斗机,机动性能非常强悍,已可以和传统螺旋桨战斗机玩战术机动了……”
  1939年伊戈尔·西科斯基就制造成功了VS-300直升机,而且想当成熟,设计范畴和外形与后世几乎一模一样,美国根据这个基础,不紧不慢地搞出了R5\R6,虽然都投入了战事,但只承担侦查、垂直运输、救援等轻型辅助任务,从来还没考虑可以像德军一样发挥树梢杀手、垂直机动的决定性作用,南非这一闷棍把他们立即打醒了。
  麦克阿瑟和克拉克立即注意到了直升机的价值,和德国同行一样,他们马上提出请求,希望研制更多更好的直升机——无论运输型还是战斗型,同时要求将直升机部队配属给陆军,充当陆航——这一点刚从陆航升级为空军的高层倒是很爽快地同意了。
  不过麦克阿瑟说的也到点子上,没有喷气机全场控制的力量,光有直升机没用,完全是对手的活靶子,要解决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把制空权掌握住!
  Me-262的名头虽然骇人,但德、美双方都清楚这款喷气机是以截击为主要目的,出发点在于打击美军大编队轰炸机群或运输集群,单独Me-262与P-47进行交手,前者就显得过于笨拙,P-47纵然不能战而胜之,耍耍对手完全可以办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2/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